电影《我在路上最爱你》试图用很小资的拍摄手法展现由黄圣依饰演的一个失恋外围女和由韩国演员池珍熙饰演的一个失婚男在去丽江的列车上共度三天三夜,从而萌发了一段新的感情,从旧日伤感中解脱走出来的故事。
软座车厢,忽明忽暗的车灯,丽江的蓝天白云,蜿蜒的山岚,清风和油菜花,黄圣依的长腿细腰,池珍熙稳重的外表和闷骚的内心,还有张惠妹的歌曲《解脱》,无疑都在为电影的情调代言。
但遗憾的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故事主体没讲清楚,隐喻太多但不精不透。
先说说我对故事本身的三个疑问。
第一问:女主黄圣依原本出生在丽江的一个小姑娘,从小学芭蕾。
怎么就好好的突然要回去跟姥姥住,之后又不得不离开丽江去闯世界做起了夜总会卖酒赔笑的外围女?
影片只有爸爸跟黄圣依对着吃饭时,说了一句,“都是爸爸不好,难怪你妈妈会离开我,难为你要去城里讨生活?
”可影片里头明明是两层小楼啊,房间里床上有白色纱幔,灶台上也堆满了青菜洋葱西红柿,就算是姥姥后来有点痴呆疯癫大小便失禁,那爸爸看起来也身强力壮的,怎么就生活难以为继,需要女儿出去闯江湖讨生活了?
第二问:在夜总会卖酒的黄圣依怎么就跟大老板文章一见钟情,那么快就在卫生间以身相许了?
按照影片想要表达的,黄圣依是因为爱情才会跟文章在一起,才会在文章给不了她一个家只能给她一张卡让她去买个家时,毅然决定离开,回自己的丽江老家疗伤。
所以,对黄圣依而言,爱情大过天。
但这爱情是从哪里来的?
影片并没有交待清楚。
我能记住的只有两人关于打响指对开灯暗号的那一场戏,之后两人就缠扭着进了卫生间。
这样的爱情来得太快也太突然了,跟电影后来渲染的黄圣依来自小山村跟姥姥相扶相伴这样的淳朴特质不吻合。
第三问:男女主角是何时又因为什么在火车上埋下了情种呢?
诚然,两个单身男女,三天三夜,同一节火车包厢,这样的相处环境的确容易暗生情愫,但仅凭两人聊聊天、听听歌就彼此爱上了?
还是说要去研究最具故事性那一幕——黄圣依看到火车乘警要来查票,池珍熙坐在床边,她一个鱼跃从门口窜到这个男人的铺位上,头埋在他身后,双手紧紧扯住他的衣襟。
能看出来黄圣依很害怕乘警查票,可是她为何如此害怕?
整部电影没有交待。
而此时两人只不过是刚上车没多久。
池珍熙见状连忙按照她的手指示意,帮忙从她的包里取出票给乘警。
这也倒还情有可原,但当乘警问他身后何人时,他直接说是朋友,还追加说是“女朋友”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也许电影制作者自己也觉得观众会奇怪,就紧接着又拍了一幕,让黄圣依问池珍熙知不知道“男朋友”是什么意思,呆萌状的他说是男性的朋友。
且不说池珍熙虽为韩国人,但跟黄圣依中文对话几乎没任何问题,后面到了丽江自行游览与易物店店主沟通也没问题,怎么会不知道男朋友的真正含义;即便我们假设这韩国男人是真傻,那铺位上躺着的是一个穿短裙的人,乘警一眼就能看到是个女的,还用他在回答完是朋友之后再特别说明是女朋友吗?
这个逻辑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
这样关键性的问题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都得不到答案,就好比是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却不知道他的主业是干什么的,很难建立对他的身份认同。
再说说电影中的那些隐喻吧。
类似的物件和镜头在电影中出现太多了,出现的频率都在三次以上,能隐隐感觉到电影创作者要表达些什么,但遗憾的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捕捉不到创作者的意图。
比如,黄圣依穿着制服式的短款套裙去坐火车,裙子短到一弯腰就要走光,还特意在黄圣依弯腰放行李时给了她一个自己觉得要走光了赶紧看一眼男主的镜头,是何用意?
在床铺上坐下,脱下外套,镜头特写了一下黄圣依扯下外套上的吊牌的动作,这一幕除了说明这衣服是新买的,平常她做外围女不穿这样的衣服,还有啥用意?
可黄圣依已经回忆过她的工作画面了,观众完全能自行脑补她生活中的样子,再强调这一点,不是画蛇添足吗?
还有那双黄圣依从开始一直穿到电影最后一分钟的红皮鞋。
黄圣依经历几天几夜的火车旅行终于回了家,换上了棉麻裙子,可脚底还穿着那双红皮鞋,哒哒哒地走在家里的木地板上,踩在大理涑水河边的石头路面上。
合理吗?
不别扭吗?
直到易物店主让黄圣依拿鞋子交换张惠妹《解脱》的CD,这双红皮鞋才离开了女主人的脚,被制成了花艺摆在店口的桌子上。
莫非电影创作者是用红皮鞋象征城市里的那些浮华过往,直到这一刻脱下,才是真的解脱?
那也没必要回了家还一直不换啊,出来找CD的时候再换上不行吗?!
还有出现了好多次的莲花灯。
在火车上男主角用铅笔画,黄圣依用红红的指甲油涂;男主角把这幅莲花灯复印了好多张,贴在大理的广告栏上找黄圣依,黄圣依擦肩而过愣没看见;黄圣依在河的这头放莲花灯,男主角在河的那头拿着相机拍莲花灯,两人也还是没遇上。
直到在易物店门口,在摆着那双红皮鞋花艺的桌子边上,两人才终于重逢。
《解脱》的歌声回绕,电影戛然而止。
按照黄圣依在戏里的说法,莲花灯是纪念死去的人的,是被商家炒作成了旅游商品和景点的。
所以,要用莲花灯来说明男女主角终于纪念了死去的过往吗?
如果是,偶买噶,要不要表达得这么简单粗暴?
如果不是,那为什么给莲花灯这么多戏份?
还有黄圣依在二层房间打开木箱,戴着黑框眼镜,穿着芭蕾舞鞋,爸爸推开门时,表情为何那么奇怪?
还有出现了三次的蝴蝶发卡,出现了四五次的红草莓……能不能请电影创作者说说清楚,您给这些物件这么多镜头和特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呀?
我真的想领会,可是,您这么吞吞吐吐吐,云遮雾绕,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这样的感受就像你面前站着一个新朋友,你不仅不知道他主业是做什么的,还听他在你面前一会儿说说这个领域,一会儿说说那个投资,什么似乎都会,但什么都深入不下去,如此以来,你慢慢对这个人整个都失去了兴致,懒得再听,也懒得再去想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你只会在心里往这个人贴一个标签:不靠谱。
尊敬的电影创作者啊,能不能请您花心思先好好地把故事本身讲清楚,之后,再考虑给这个清晰的故事加些包袱做些延展?
能不能让观众在看完了电影之后,说,这是个好故事,这个说故事的人靠谱,而不是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近两小时!!
一片三星的汪洋大海,里面沉浮着几个四星五星有些片子,为的是给大哥洗钱。
这种片子是拍的很有职业道德的片子很短,档期很短,不会骗你进电影院来看。
当然也不会乱花钱来宣传所以也为我们节省了宝贵的网络流量和时间但是有些片子,就是一个有钱的男人用来哄女人的,这不但要满足她物质上的需求,更加要满足她精神上的需求当姑娘物质上的欲望已经无法再上一层楼的时候,精神上的需求就尤为重要了我们该如何满足她对事业,对艺术,对电影的追求呢(这不是那些歌唱选秀节目地台词么。
选手一个个都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追求。
兄弟姐妹们,你爱音乐自个家里唱不完了,要出名就别羞羞答答那么文艺了)拍个电影,选最好演员来给你配戏。
宣传铺天盖地。
就差没把电影院包了给你把档期铺满了。
可惜,短板效应,剧本必须量身定做,演技必须降低到主角以下的程度。
拍出来的东西剧情,我懒得说剧情了我本来心情很不好,我没去看美国队长2我想看小清新的片子。
我虽然鄙视文章但是让我忽略了黄金圣衣反正我看完真的有想死的冲动
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如此文艺的名字《我在路上最爱你》。
而且恰逢Ms.黄圣依来济南百丽宫影城做宣传举办见面会。
心里掂量着要不要提问下“文章还好么他肿么没来”,要么跟小伙伴们呐喊下心声“我想见文章”、“我可喜欢姚笛了”。
结果,身体欠佳的Ms.黄圣依被一小伙伴幽默而不失风度温柔而不咸湿的绕口令式标准普通话提问当场绕晕,以至于她回答的什么我都不记得啦。
其实我本意是想说说电影来的,最近唐僧附体,导致我语言表达总不够精炼准确,琢磨着140字的微博就是写英文也不够吐槽的。
言归正传,电影。
首先,演员阵容。
有文章,有热点。
可是整部片子看下来,文章就好像一打酱油的。
开始与黄圣依相遇在夜总会,然后“不行”“不要”“啊”。。。
总之约pao成功可是文章只肯给钱不肯给转正,于是黄圣依踏上了回老家云南的列车,即将开始她与韩国欧巴池珍熙同一车厢邂逅的疗伤之旅。
(艾玛,这算是剧透么,弱弱滴擦汗左右环顾下,表揭发我哦,我保证谁都不艾特)总觉得这应该称不上爱情吧,顶多是荷尔蒙爆表恰巧遇见个可以身体交流的而已。
此后文章除了在黄圣依回忆中的床上哼了几下再也没出现过。
我觉得文章把卡递给黄圣依并且手臂伸了好久都没哆嗦的时候最帅了。
看了简单的电影推介,说韩国导演把画面拍的特唯美。
这点没太感觉到捏。
只觉得像我这样带框镜的大四眼再架上一副3D眼镜真的挺累的。
去过云南的小伙伴一定懂得丽江的那种美,一是色彩上的视觉体验,七彩云南嘛。
二是精神上的慵懒放松。
除了摆拍婚纱照或者写真的,真心木有像韩国欧巴这样穿着笔挺的西装来丽江装13的啊。
还有黄圣依这样回到云南家乡还踩着十几分的红色高跟鞋走在石板路的顶级装逼犯啊。
(黄小姐的粉丝轻拍啊,我木有人身攻击滴意思,只是主人公的形象太扎眼了,一看就不是来旅行滴啊)没有网上查阅电影是什么时候拍的,可一定不是云南最美的时候。
色彩感并不是那么强烈,至少画面不及我亲眼见到的那么震撼。
天空的白云连不刮沙尘暴时的京城都能见到,而大朵的飘渺又近在触手可及的棉花糖一般的镶金边的云朵才是丽江的特色,我是这么感觉的,可是电影画面里木有这样的啊。
池珍熙和黄圣依前后都来到丽江一家易物小店,找张惠妹的《解脱》这张CD.嗯,单从淘CD来说,的确够文艺。
可是我很难相信你在火车上都拿着手机放歌听,肿么可能木有下载自己喜欢的这首歌呢。
而且很多小店都提供免费wifi,不花你流量的,您何必踩着十几分的高跟鞋颤颤悠悠来找张CD呢。
池珍熙说要买这张CD时,店主说这张碟很难淘了,不卖,置换。
可是黄圣依来了,要这张碟的时候,店主又找出一张,哎呦我去 你一张碟就存了至少2张还装什么那啥啊。
黄小姐摆着婀娜性感的造型光脚坐在小店门口的沙发上听歌那绝对是顾盼生姿引无数媒体记者狗仔粉丝长枪短炮竞折腰的产品代言架势啊。
总之,你不是来旅游的,不是来疗伤的,不是来丽江放空自己的,否则,你怎么可能放《解脱》呢?
解脱(在影片开头就被诠释了)=解开脱下。
你咋不放孙燕姿的《遇见》呢?
我在路上最爱你。
嗯,我最爱这个名字了。
——背着包走天涯
“就这个吧”,“这个可以吗?
”说着,她脱下了脚上的红色高跟鞋。
她是来自山区到大都市追寻梦想的人,她为了生计却沦为陪酒女,她是水晶。
“我的梦想是个舞蹈家”。
她离开疯癫的奶奶,离开清贫的家,只为去那外面的世界寻她的梦,寻她想要的生活。
“擦了吧,显得肤浅”,这就是她在这个繁华都市的第一次爱情。
她寄满无限幻想与希望的爱情。
列车缓慢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三天两夜的火车上,她遇见的陌生男人,这个沉默少语坐在她对面的的男人,不问姓名不问职业与她慰藉的这个男人,在他的动作中满怀柔情与理解,她不禁回忆她的那个爱人。
他们相遇在她工作的酒店里,后来想想也许就因为他们是相遇在这里,注定这是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吧。
两个同样疲倦的人,一个懒于应酬,一个是对工作的身心厌倦,所以她可以默契的理解他一个手响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微微的默契,让他对这个陪酒女产生兴趣,让他把满心的寂寞发泄给这个同样疲惫的女孩。
她以为,这就是她需要的长长久久的爱情,在这个纸迷金醉的繁华都市里这个与她邂逅在欢愉场上的男人,她爱他,即便前一分被客人羞辱,但只要看见他,她就还是会开心的笑。
做陪酒女久了,她都觉得自己本就是个见不得光的人了,甚至在火车上去洗手间她都要带上墨镜,是不安,是内心的惶恐?
在黑夜里呆久了的人,在看见光明时都会害怕那光穿透自己已经腐蚀的内心。
又比如那个在列车上叽叽喳喳、穿着睡衣走在车厢里并不有多高贵的中年妇女,当她看见带着墨镜的水晶时,她以一种女人独有的第六感审视着这个面容姣好略带神秘的女孩。
人就是这样子的,有很多东西不是一时掩盖你就可以掩盖得了的。
贫穷如此,自卑亦如此。
“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吃早饭?
”“因为习惯了晚上工作不习惯白天吃东西。
”很多东西、障碍,不是你想,就可以横跨得了的。
还记得那个下雨天她特意去他的公司前去接他,可他远远的看见她,只是微怔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的坐进他的宝马车。
明明那么近的距离,却像隔了天涯一样远,她从来没想过他们之间原来隔了那么、那么远。
“我想要一个家,在海边,和你永远在一起”,“拿这个去买一个家吧,你要的家我给不了你。
”他把卡递到她面前,“我不要,我有家”,她要的不是这样的家,是有他,有爱情,有永恒的家。
“带我去大堂吧”,“你先下去,我要去拿车”,这是她对这段爱情最后的挣扎,最后的一点点希望。
她想要他带着走进大堂,她要的是他心里的承认,她想他带着自己离开黑夜走向光明,她想他带自己一起横跨他们之间遥远的距离。
但他没有想过带着这个女孩去翻阅千山万岭的距离,没有想过带着她走在白日里。
我想,不能否认,他是爱着她的,在他走的时候看似果断决绝,但你不难发现他的眼神里有心痛有不舍,也许他自己都不曾发现心里那一丝丝的隐痛。
后来,他是有回过头去看她的,但却也只是回过头而已。
可是这个在列车上萍水相逢的男人,为了帮她解脱于尴尬,对着列车员说“是我的朋友,女朋友”。
人生很奇妙,也许正是因为萍水相逢才毫无顾忌,没有闪躲。
男人对水晶说,“他会后悔的”。
影片之后虽然没再有他的戏,但是回头看看,水晶上车时他一直拨着打不通的电话|、、、、也许,唯有她离开时他最爱她,唯有她离开时他才开始后悔。
“我的梦想是舞蹈家,但我也靠别的养活自己”。
要不起的爱情,支撑不起的梦想,经历了都市的浮躁不安、爱情的自私与挣扎,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带着梦想的行李出走不知如何自然回归的女儿,一直带着女儿最爱吃的草莓等在车站里的父亲,水到渠成的搭配。
家,没有距离,你不用翻越,便可到达。
坐车的时候,父亲没有随着女儿坐出租车而选了村里普通的小车,看着女儿开心的吃着草莓,他则望了望女儿的红色高跟鞋迟疑了许久。
那是从大都市里穿回的红色高跟鞋。。。
后来,他只是告诉女儿奶奶去世了。
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辛酸,经历积淀,水晶终于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下微笑着行走,就像火车上的男人送给她的胶片,透过它看世界会很美。
在某一天她走到一个易物店去找张惠妹的解脱,店主要她拿一样东西交换,她说“我要拿什么呢?
”“就这个吧”“这个可以吗?
”于是她脱掉了自己的红色高跟鞋,坐在阳光下听到了解脱。
人生就是这样的,所有的不堪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丢掉,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
只要你愿意,脱下你的红色高跟鞋。
我在路上最爱你我在路上最爱你,最爱你的我在路上。
两对爱人,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有原因,没有原因;有理由,没理由。
相遇,相识,相恋,相爱,然后……相守,还是分开。
他们,他们,分开了。
他们遇到了,在火车上。
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一个女孩子,一个爱美的女孩子,一个跟妈妈学习芭蕾舞的女孩子,一个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孩子,一个只身一人离开家的女孩子,一个到大城市闯荡的女孩子,一个在夜店也许是酒吧工作的女孩子,一个遇到了富二代夏雨的女孩子,一个投入了一段爱恋的女孩子,一个爱上了一个不能给自己一个家的男人的女孩子,一个独自回家的女孩子,一个被父亲接回家的女孩子,一个在不久前失去奶奶的女孩子,一个爱张惠妹的女孩子也许只是那首《解脱》。
他,一个男人,一个救死扶伤的男人,一个在晚上不休息的男人,一个有一位美好伴侣的男人,一个曾经拥有完美生活的男人,一个失去了爱人的男人,一个追寻过去的男人,一个喜爱拍照的男人,一个遇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男人,一个留下了女孩子发卡的男人,一个因为一首《解脱》而寻找一张专辑的男人。
两个不同国度的人,两个不同经历的人,两段不同目的的旅程,两颗为不同人跳动过的心。
一场旅行,一节车厢,相遇,相识。
语言不通,无所谓;想法不同,无所谓;身份不同,无所谓。
仅仅是在这段短暂的旅途中,两个在踏上列车前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因为相似的心境,相互了解,彼此走近,走进。
男人去了留有两个人最美好记忆的地方,果然,在那里,他再次见到了他心爱的女人。
他见到了他心爱的女人,他心爱的女人并没有见到他。
无论怎样,他明白了,他是她心中那唯一的人。
唯一爱的人。
女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无疑,那里有她的家,有她的房子,有她的家。
女孩子,见到了她的父亲,她的父亲依然记得,记得他深爱的女儿的喜好,爱吃草莓,女孩子却不能确定她的父亲是否还爱她买的烟,他应该是爱的,因为他是爱女儿的。
女孩子,没有见到奶奶,她见不到了,奶奶走了,奶奶没有见到孙女,没有听到孙女买的收音机发出的优美声音。
不管如何,她回家了,她有家。
还有解脱呢,还有《解脱》呢。
怎么解脱,谁要解脱,谁能解脱,又要解脱什么呢,被什么束缚了吗,两个人都是自由的呀。
一段路,一段情,一段人生。
在路上,不赶路,而感受路。
用心,用情,无关任何人,只与自己有关。
享受自己,享受生命,享受这自然,享受身边的亲切。
在路上爱你,爱得自然亲切,爱得无拘无束。
感谢,感谢一切陪伴自己一段路的人,事,景,情。
让我们上路,在路上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相守。
冲着文章来看的,于是说下自己看片后的糟心感想。
看了半个小时就有点看不下去了,前半个小时根本不知道在讲啥,是在科普作为一个女生该有如何的气质才能看起来更像白富美争做好绿茶婊?
起点多低都没关系妓女也可以的哦亲艾玛,因为暴风雨列车无法继续前进,结果窗外阳光灿烂,微风花田你在逗我?
就为了给俩人创造在一起的空间要不要这么假?
女主车上虽算不上搔首弄姿却也各种卖弄小妩媚,并且不断“暗示”男主自己的职业,男主却一心一意思念妻子神经大条没有反应,艾玛,这是国界障碍吗?
刚刚还因为思念妻子从韩国来到我天朝,对同车厢的美女礼貌相待,却在得知自己妻子去世,才刚刚见到遗体并安葬后迅速寻找车上的艳遇美女这样真的好么亲!!!!
去过丽江的人都知道哈,丽江古镇其实就在城市里的哈,女主却跟着奶奶的幻影或者亡灵的指引,一路从农村走到了古镇里有点厉害....这得走多久...如果是别的古镇,那确实周边有一些私房小院的民居,可以走到古镇里,但也是城市里啊,又何来女主的妈妈从农村跑到城里一说?
你们本来也算是在城市的啊!!
而且一开始不是从车站坐三蹦子坐了很远才回到农村家里嘛?
究竟如何徒步走去古镇的???!!
而且我很想知道男主的妻子是如何去世的好吗!!
交代清楚好吗!!
难道是我自己没看懂??
求解答!!
文章的演技还是很好的我觉得= =!
演的挺到位的!
黄圣依从掉草莓那我就呵呵了!!
很喜欢女主奶奶的戏,除了最后的红娘指引。
嗯嗯,就这样。
轻柔的音乐,低缓的节奏,火车慢慢滑过城市山川河流的浪漫,油菜花海的清新爱情,丽江古镇的擦肩而过和邂逅重逢,莲花灯中寄托的期许和祝愿。
电影的前半段很有台式小清新电影的感觉,后半段有几个瞬间给人带来了当年看岁月神偷的相似感触。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算是还不错的治愈系小清新爱情文艺片,但是仅仅因为文章在里面客串的3个镜头,引起了千万愚民看都不看就0分差评谩骂的恶行。
一部90分钟的电影,从最初的剧本到最后的制片完成至少半年的时间,期间编剧导演种种台前幕后的人对它倾注了无数的热情和心血,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画面的剪辑都是被精心刻画的艺术,这些镜头背后包含的亲情爱情的感动是不分时间地点可以引起全人类共鸣的永恒因素,每一个偶尔的情节甚至可以折射出我们生活着的大时代。
诚然一部再脱俗的文艺片,都有其商业化运作,讨好广大群(yu)众(min)的成分,但是电影仍然有种天然的精神文明创作的属性,再俗的电影也是一种艺术。
因为一个好男人的出轨,因为这个出轨好男人客串的3个镜头,因为广大群(yu)众(min)要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怒,他们用最恶毒的语言去残忍的冷血的对待这部无辜的电影,他们玷污了艺术!
一个韩国人,一个中国人,在一趟北京—丽江的火车上不期而遇,而且他们都刚刚经历的分手这件悲痛的事情。
韩国人说汉语的缓慢语速,火车中灯光映射下唯美暖色调,窗外景色的缓慢掠过,不期而遇的命定的邂逅,这是一种怎样的浪漫。
一个美丽,一个英俊,人与人的所有相知想爱相交的爱恨情仇,都源自最初彼此在茫茫人海中互相吸引多望向对方的那一眼。
阳光透过车窗,照射在专心看书的帅气男人的身上,他显露出自然的沉稳安静气质消除了世间的一切烦杂,水晶对周焕的偷拍就是茫茫人海中多看的最初的那一眼。
火车中途在一片油菜花海停下,水晶下车时伸展四肢,温柔而美丽,周焕对水晶的偷拍代表了那一秒的吸引。
静静的,慢慢的,体现在细微之处的呵护和体贴,偶尔间的轻轻低语,这就是周焕和水晶在火车上的全部内容,而在这静静的过程中,爱情不知不觉已经种下。
而当然,火车上这个时候的爱情顶多算的上是一种本能的异性间的吸引,这种浪漫更像是一种美丽的梦,火车到站了,梦醒了。
水晶低头说出的“一路顺风”,周焕下车时在站台多停留的注视的那几眼,有种淡淡的轻风拂过一般的哀伤,当然,短暂的哀伤。
而这,才像是真正的生活,别离,距离,陌生人世界,各自不打扰的轨迹。
不是所有的相谈甚欢的相遇,都可以因此而走进对方的世界。
也不是所有的惺惺相惜的相知,在看到对方全部的时候仍旧如此的相惜相怜。
因为注定没有交集,所有大家只看到了想看到的最美好的那一面。
因为短暂,所有这样的美丽才可以悠久的回味。
那一眼的回眸,那一秒的吸引,只是存在于那一秒中而已。
之后,尘归尘,土归土,苦难,艰辛,悲痛,繁忙,这才是真是的生活。
至此,影片进入后半段,开始打温情的亲情牌。
接站老父亲的翘首盼望,一篮子洗好的草莓中的浓浓父爱,四轮车乡间小路的淳朴气息。
父亲望向女儿短裙露出的雪白大腿的那一声叹息,收到女儿买的香烟的沉默喝酒。
没有母亲的童年,和精神病奶奶的深厚感情。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渲染这种深埋于贫困中的无奈心酸,以及在一切恶和困境中永垂不朽的浓浓的爱。
影片中真实的刻画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恶,诸如追着精神病奶奶和水晶喊“精神病,大花脸”的一群没教养的野孩子,诸如火车上换座位大娘的粗鄙行为,诸如水晶工作的夜总会中各种凶神恶煞猥琐蛮横的老板们,诸如水晶同事们不断向老板们鞠躬道歉的赤裸裸的阶层的金钱的压迫和奴役,诸如文章客串的角色只谈性不谈情的社会深层的恶的冠冕堂皇的表象。
影片也用低沉的暖色调,缓慢而认真的刻画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善,诸如站台工作人员对老父亲的放行,诸如易物处的小姑娘的善良。
无处不在的善,无处不在的恶,善恶交织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没有办法去根除恶,恶似乎也没怎么样让善看起来更美好。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从亘古至今从未消失过的赤裸裸的残酷的公平和不公平。
人类卑微的求存,而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给自己准备一片滤色镜,滤掉恶的不好的东西。
用这种近乎欺骗的方式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似乎看起来有些阿Q,但是做自己想做的人,看自己想看的事物,随心而为,随性而至,又有何不好呢。
一切就像奶奶的舞台,只属于她的舞台。
闭上眼,自然可以看到千百热情和善良的观众,自然可以听到真挚的欢呼声和掌声。
而一切善恶,一切苦难,一切浮华,都将随风而逝,我们又为何要在这短暂的时光中盲目的宣泄愤怒,施展恶行呢。
静静的开在古镇中的易物小店,又见证了一对注定重逢的男女,而这将会是另一个故事。
同名小说我看过,恩,说真的写的还可以,不过这个电影和小说没半毛钱关系不喜欢很复杂的感情啊我的观点就是一个人,从一而终,哪里来的什么三者啊,纠结啊,出轨啊。
这些东西在我的世界里是多么不可思议!
以后我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吧,哼哼,粉碎之。
影片里黄圣依成了失足少女和文章一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发生了不光彩的地下情那时候的黄圣依穿得打扮得很。。。
俗气。
正如她的那份感情无望,俗气,绝望。
情节到后面黄圣依回家见了她奶奶然后穿衣,妆容开始清纯得不可思议。
真挚自然和奶奶的亲情戏很感人。
表示默默哭了一会儿。
恩,这部戏给我的印象大概就这些了。
一个女人一定要有单纯的感情一定一定不能复杂拒绝暧昧,拒绝沦为感情中的玩物,牺牲品只求一份平平淡淡的感情或许会离幸福近一些。
第一次在豆瓣发帖..看之前了解了下剧情,还是买了票,冲着3D和文章来的——票价打折,而且文章的电影应该会有些笑点吧?
可是我错了..原来3D是为了看清字幕用的,文章是用来耍酷的。
全片完全跟不住导演的思维,主体不明确,剪切混乱,结尾字幕出来时我还楞了一下:啊?
结束了?
另外,才知道原来豆瓣水军那么多!!!
看前买票就是浏览了些评论的标题,觉得还挺文艺,才进场的。
无耻水军!
浪费了多少人的生命和金钱在烂片上!
抵制烂片,人人有责!
很可能是我太过于肤浅。
这部电影的情节都很模糊,零碎的对白,大多都要靠猜测使之连贯以说服自己细碎的感动。
开场白的画面很美,绿色的春景,红装女主角的背影,不过好像有点俗套。
火车途经的黄昏、黎明、深夜...同行的大妈很唐突,女主角为什么要躲避例行公事检查车票的列车员?
易物的音乐小店的女孩也很奇怪...丽江的婚礼,游客放莲花灯,突然的烟火,都好奇怪...应该是我过于浅薄,没有领会编剧和导演特意营造的意境。
可是也没有再看第二遍的心兴...说实话,真有点无趣,都是老套的对接与画面。
我在路上最爱你还不错,安静有感觉的电影。第一次觉得言情剧拍3D也还不错,风景极其壮丽。但是剧情弱爆了,台词极少,乱序回忆。适合失恋后安安静静的看看风景,或者和个安静的人看。
期待黄圣衣和文章的精彩表现,希望尽快在广西上映
破电影能把人气死,恶心!
连个主角都不死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韩国电影!通篇只能看到杨子对黄圣依的真爱啊!编剧是在动笔写剧本的片刻暴毙身亡了吗!
美景美人,文艺片,也没那么烂
因为渣男!!!
看似平淡,其实暖心。
我是真的脑残了么。。怎么豆瓣上被评为烂片的我都觉得看懂了并且很感动并且有共鸣omg。。
拍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特色电影。不适合本国人观看。
约定过几天一起去云南,看着过程中接到家里电话,说爷爷快不行了,看到剧里水晶和奶奶的感情,哭个不停,工作也要走劳动仲裁程序。家人、工作、感情,大概所谓的人生低谷,就是此刻了吧
以前文章没出轨的时候我觉得全世界好男人就我们两个。TMD文章一出轨,就剩下我自己了,心里孤独又害怕。
不停的煽情,不知所谓
没想象的烂,看了半天才发现那是黄圣依,相比煞笔导演煞笔演员拍出的煞笔烂片,还是这种烂片稍微能入眼。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烂片,比现在的烂片真的好了不知多少。故事很平淡,就是公路片,一路上就是在聊天。还是喜欢,我看了那么多电影还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这不能算是烂片了,只能算是一般,说这种是很烂的烂片的话,那现在这两年的电影,那算是什么呢?就是很喜欢这种很平淡但又温馨电影。插曲听海从小就听,但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一度沉迷在听海这首歌。
免费看的,还不错,奶奶那段我有相似经历。
现在看到文章就想吐,这么有个性干嘛还要赚我们这些闲人的钱,演什么电影,回家抱着你家马伊利的大腿过日子就好了呀!你有个性就不要演好丈夫好爸爸,坚持做你自己的人渣,也不要给你自己漂白,装什么B样!一对傻B夫妻,男的缺德女的缺心眼,装什么高尚,没有观众捧你们,你们什么玩意都不是!
好喜欢韩国导演拍的这种小清新电影。喜欢黄圣依。
没想到,这部片子是部文艺片。简单的邂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悼念,地方风土人情,处处透露着小清新。圣依的演技有点过于做作,其它都挺好。我在路上最爱你,看完有点感同身受。
以前的电影有平静的感觉
不明白想表达什么,不过给老太太两颗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