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实长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却是一个没法实现的梦!
刚开始的金实长做人很张狂,不留情面,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也为后面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如果他早点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道理,收敛自己的锋芒,和周围的人不要产生太大的矛盾,也许在关键时刻会收获很多好运,不至于差点被人灭口!
小结:做人不要太狂妄,切记不要树敌太多!
放过老大的情人,没有向老大汇报工作,对老大的情人产生感情,这是他犯下的很严重的错误。
感情是一个男人最致命的弱点,它会让你做错很多决定。
金实长以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男人,陷入感情漩涡,无法自拔,对她留了一线,对老大就是阳奉阴违啊,这是黑道的大忌!
小结:男人要谨小慎微,做事不要给别人留下把柄,还有不要被感情牵着鼻子走!
决定个人生死的关键时刻,要先下手为强,做事就该坚决果断,不要话多,不要轻易漏出弱点给敌人可乘之机!
最后总结一点,时时刻刻以小心为上!
3星半。
觉得枪声特别动听。
还有这黑老大看人用人也不太准啊,怎么能让秉宪这种英俊帅气的年轻人去做这事儿?
白白损失了一员得力干将不说,还玩脱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再有权有势也怕遇到这种不要命而且个人能力还极强的杀手啊……“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那你为什么还哭呢?
”“因为这个梦,永远无法实现。
”
在二十一初期的十年中,韩国出产了大量的爱情电影和电视剧。
在电视剧领域,代表者有裴勇俊和权相佑主演的一系列作品。
而在电影领域,如《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假如爱有天意》等等。
在这些韩国影视作品中,爱情的发展、爱情中双方的性格变化、甚至到影片的运镜风格和整体气息,甚至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约定俗成的模板式拍法。
甚至连香港导演刘伟强接拍的韩国电影《雏菊》,都走入了这样一种套路化的模式。
而在这些混搭了各类题材的爱情电影当中,当然也有质量高下之分。
最首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创造一个有扎实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动机的人物,来推动故事的模板化发展能够以一个合理的状态下向前推进。
比如说刘伟强的《雏菊》,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到位:郑雨盛饰演的杀手的人生总体是寂寞而单调的,而他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完全冰冷了下来,变成了一个非常适合杀手职业的人;但是,他在一次不经意间热衷上了远距离观察全智贤饰演的画家,并通过这种远距离的观察使得自己接近了全智贤的人生,内心被这种热情而乐观的人生所再次暖化;而在此时,全智贤的恋情出现,促成了郑雨盛的一次“类杀手行为”:他以杀手的冰冷心态,想要除掉自己的情敌,但最终没能下手,反而还反过来从其他杀手的手中救下了情敌---刘伟强通过这一场戏,做到了两件事情:1,在剧情上,他提供了郑雨盛与杀手集团老板的冲突契机“接到委托的老板威胁到了全智贤的人生”,为后边郑雨盛和杀手集团的对抗做了铺垫、2,他借助此事,表现出了郑雨盛此时“无法再回到杀手状态”的内心变化,为郑雨盛能够“完全不似杀手性格地与集团同归于尽”做出了行为动机的合理化;而随后,郑雨盛就此夹在了杀手身份和暖化内心的中间---他的过往使他不能进入全智贤的生活而无法追求爱情,但被全智贤暖化的内心也让他无法再继续杀手生涯,因此,他才选择与杀手集团的同归于尽,来解脱自己、并为全智贤做出自己能做的唯一一件事---郑雨盛的夹缝状态又构成了另一个深层的行为动机。
而这部《美好人生》,其实在某些地方和《雏菊》有类似之处都是爱情和黑帮犯罪混合的题材;主角都起初冰冷而“天生犯罪者”,又都被一名阳光的女子暖化,结局又都是反水上司后的同归于尽。
但是,相比上述的《雏菊》,这部片子的人物动机和内在逻辑,可谓是非常混乱而经不起推敲。
在开头的部分,导演引用了王守仁的“仁者心动”,用心学来说明“一个人的世界是根据他的主观内心而变,而非绝对的客观”,以此来引出了后边李秉宪的全部行为的根据当他的内心是冰冷之时,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就是黑帮化的,而作为成员的他就能完美地融入这个世界(在开头的一段戏,通过一个对李秉宪的跟拍镜头,表现了他在集团管理的夜总会里、作为BOSS而游刃有余的样子);但当他的内心被暖化后,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就变成了非黑帮化的,而作为成员的他也就不再受容于黑帮生活(比如,因为想着女孩,而失去了警惕,被偷袭成功)。
导演试图用这样的心学,来解释李秉宪一切的行为动机:在开头和首领吃饭时,他的规矩体现出他身为黑帮成员的适合;爱上女孩后,他眼中的世界规则变成了非黑帮化的,因此他也没有处理掉女孩和男友,而是给她们一条生路(世界观转变的证明);而在最后,因为首领对他的处死,已然非黑帮化世界观的他也不再坦然接受这种“因违反首领而被处决”的黑帮规则,从而愤怒反抗。
而作为这种行为逻辑的结果,他与《雏菊》一样,以死来解脱了矛盾的自己,而在高潮戏当中,导演也不忘记收尾的呼应:李秉宪处决首领后,望着窗户外的世界,这一幕呼应了他开头衣冠楚楚地看着窗外世界的镜头---你眼中的世界、规则,是根据你的心而改变的。
单看这些陈述,似乎本片在人物动机和逻辑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具体到成片当中,导演的构建就显得非常欠缺妥当而漏洞百出了。
首先,最大的逻辑缺陷在于:李秉宪反抗首领并将他置于死地的“复仇”内在动机不充分。
李秉宪确实被首领要处死,而他因为内心改变后不再顺理成章地服从黑帮规则,从而对“处理掉不服从手下”的首领因人情落空而生出不满,这本身是说得通的。
但是,李秉宪即使不再服从黑帮世界的规则,但也不代表他忘记了这些规则,他应该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首领处死,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依然对数年栽培自己的首领复仇而毫无犹豫,在人物情感上是很难讲通的。
他可以悲伤,可以愤怒,但借此就对首领上升到“报仇”的级别是不合理的。
第二个逻辑不合理的点在于,申敏儿所饰演的女孩。
在这部电影中,她红杏出墙,而被发现后又表现出了“我在真爱”的悲愤。
如果她是被首领强迫或要挟的,那么这种情绪是合理的,但显然并非如此。
这让她的这种行为变得非常没有根据如果你真的是真爱,那么为什么不为了真爱干脆和老板分手,哪怕自己会被杀掉也在所不惜呢?
这只能让这个人物落入一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状态---因为观众只能这么理解才能说服自己。
那么,是什么构成了片中的这两大漏洞呢?
正是此类电影在进展和设计上的高度流程化所致---在流程化的创作之中,人物的行为、心理变化,其作用都变成了“为如此推动而如此推动”,单纯变成了促使剧情方向向着预设目标前进的工具,而不再有内在动机的合理李秉宪反对黑帮是为了让他最终能够死亡,来煽动影片的情感高潮。
实际上,像他这种状态,首领对自己是真心实意,而自己并非待遇不好而是因为世界观改变从而脱离首领,与《倚天屠龙记》的张翠山是类似的---武当师门是正派,但自己因为爱情已经无法再纯粹地站在正派一方。
而金庸在处理张翠山的结局是,选择让他自杀世界观与身份纠结下的最佳出路,而并非如李秉宪一般的倒打一耙反水还称之为“复仇”之冠冕堂皇。
而申敏儿的“为了真爱”并斥责救了她性命的李秉宪,是为了让听到此言的李秉宪的黑帮世界观进一步动摇从而引发后续剧情的“心动世界动”,而为什么申敏儿不和首领分手呢?
因为如果分手了,那么就没有这出戏了。
显然,一切的设置都是为了走向的模板而服务,至于人物合理与否,差不多就行。
实际上,要解决这两个逻辑漏洞,也是有办法的。
只要首领黑化,那么就可以让很多东西合理了。
首领对李秉宪并非真心实意而只是把他当一条狗,那么感情落空的李秉宪就有了复仇首领的充分根据;首领对申敏儿只是占有的欲望,申敏儿是迫于淫威下的分手不得,那么申敏儿就有了斥责首领寻求真爱的充分根据。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首领显然并不算是那个方向上的角色,所以才加深了这两个逻辑漏洞。
而到了结尾,导演的逻辑漏洞更大了。
根据此类电影的模板和套路,结尾往往都需要再做出一个最有效果的升级版煽情。
于是,导演拍出了这个画面:李秉宪穿着开头的服装,仿佛回到了开头一幕,而他不再是冰冷地看着窗外,而是顽皮地做出了拳击动作。
这个结尾,有两种可能性的用意:第一种可能性下,这里的导演将一切回溯到了开头,告诉我们,“李秉宪在一开始就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罪犯”,以这此来凸显李秉宪整个人生的身不由己的悲剧性。
这种回溯和表达,是这类电影的一个模板式收场。
但如此一来,这部电影的核心逻辑“仁者心动”就不存在了-他一开始就已然不是黑帮世界观,那么为何能在开场如此忠实地实行暴力呢?
在这个可能性下,导演可以说是用一个模板结尾,把整个电影唯一设置的动机逻辑“心学”也打破了。
第二种可能性下,这个画面并非对开头的回溯,而是濒死的李秉宪的幻觉---幻觉中对开头一幕的一个主观修改。
借此,导演照样还是说明了李秉宪的人生悲剧:如果能一开始就摆脱黑帮的世界观,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幸福的、追求爱情的人生了。
这种幻觉式结局,同样是本类型的电影的另一大套路。
但是,这个可能性的表达目的下,并不应该是开头穿着西装、黑帮模样的李秉宪,因为这在他的内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想要从开始就改变人生,那么他为何还幻想自己穿着黑帮的行头呢?
一个全新的幻觉场景中,李秉宪穿着普通的衣服,在阳光下漫步微笑,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叙述画面。
总结来看的话,这部电影有着太多的套路,太多遵循模板的设计,导致了两个巨大而无法弥补的逻辑漏洞,人物的重要行为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内在动机和合理性,而单纯地成为了推动故事向着预设方向、预设表达前进的工具。
“是什么闯入了你的生活?
”老板问完这句话后并没有收到回答,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子弹,因为这句话剥夺了主角最后的尊严,将他的卑微赤裸裸的展现在他面前。
这句话其实是一种简缩,完整的意思应该是:是什么闯入了你的生活,让你开始想要过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不再心甘情愿的当一条唯命是从的狗了?
这个在电影中没有回答的问题,在我心里却有一个答案:抓不住的美好。
每个人都有卑微的一面,但是人们往往会把这些卑微隐藏的很好,好到甚至不愿意令自己发现,就像在电影中主角反复提到的忘记记忆。
但老板的情人却问到:记忆能忘记吗,你真的能当这一切都没发生过吗?
人其实是没有消灭卑微的能力的,就像夏天阳光直射进来,我们能看见周遭空气中的每一粒尘埃一样,当美好的东西闯入我们的世界,我们心头的卑微就无处遁形。
——风动,叶动。
叶动,风亦动。
影片一开始,是树叶微微摇曳的灰白画面,一个低沉的男音,述说着这个好像源自中国古老佛教典籍——《五灯会元》的故事。
然后画面色彩变得鲜明诡异,主人公——“善宇”也终于衣着华丽登场。
善宇的生活,更应该说是他的人生,可谓是波涛迭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这一现象也从头至尾的贯彻着整部影片。
影片开始,他在酒店高层房间中欣赏着这都市迷人绚丽的夜色,时而优雅的品尝着甜蜜的奶油蛋糕。
这一切似乎看起来都很美好,七年的黑帮生涯,为他赢来了这一个位置。
然而随即一转,就要下楼去暴力解决掉三个捣乱的黑帮份子。
而看场子原本并不是他的主要职责,这一切都因为那个恰好不在的帮派另一成员…… 因为他的优秀,从老大到同门,都对他有着不同的看法。
于是高傲、嫉妒、权力、猜疑、利用、欺骗、试探,无数个人性中最丑恶而又最常见到的字眼,这些外来的因素,开始渗透着影响着而又改变着善宇的人生。
他是这一场漫长棋局中看似重要的一子,却由于种种猜不出摸不透的原因,而终要有意无意让给对方,或而轻轻的一弃,或而重重的一丢。
——既非风动,亦非叶动,是你的心在动 灯光忽明忽暗,人生一起一落。
为黑夜白昼增加色彩,只有时不时流出来的鲜血。
人在江湖久了,会不会厌倦。
人在随风而动,心会不会也动?
究竟是怎样动心的。
是因为她那光洁的额头,可是不觉得太宽阔了些吗?
是她的嫣然的一笑,可是眼睛有点小不是吗?
是她那优扬的琴声,可是她根本没有用心在拉琴啊。
是她平滑的胳臂吗,可是如果你不来,那马上就成为别的男人停靠的港湾的。
是她委屈含恨的泪水吧。
那是心痛她心爱的男子,和你没有关系,所以你也无需擦拭。
我不管,动心,要什么理由吗?
我的心弦,就这么吱的响了一声。
我知道是你无意中碰到的,尽管你吐吐舌头, 可是没办法。
我已经动心了。
——能告诉我真正的原因吗?
关键词 树叶 我就如同这风中的树叶,左右摇晃,完全不由我。
风有多大多高,我就要随着这风儿的反应相应的摆动。
命当如此,又如何强求。
手机 手机那端,你看不到我的脸。
既然你看见我的脸,你又如何能窥见我的内心。
坚强下是软弱,这软弱是因你而生。
所以我用手机联系你,用我这最温柔的心去试图触碰你。
未果。
哭泣 流血我不怕,敌人也好,自己也罢。
我亦会流泪。
为你也好,为他也罢。
你的乍现,让我的阴暗沉重人生感觉到了甜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真心的微笑。
于是我闭上双眼,细细品尝。
从舌尖到心尖,甜蜜的滋味渐渐淡去,慢慢消失。
于是我从低声抽搐,到止不住的哭泣。
琴声 我的每一步,每一次求生的渴望,每一次坚定的信念。
都始终有你的琴声在陪伴。
那个下午,窗外明媚,一如我的心中。
我注视着你。
那琴声忽远忽近,我知道,那来自我心。
——我哭泣,是因为知道美梦难以成真。
影片最后,振宇又一次微笑的打拳。
轻松惬意,一如这转瞬即逝的甜蜜人生。
其实我宁愿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镜头高速回放,快速定格在那个捉奸的房间。
那拿起手机的手缓缓的拨完了号码,犹豫、颤抖了半响,终于,按下了拨号键。
“董事长。
是我,振宇。
” 琴声再度响起……
真的被他的执着所吓到,又因为这份执着而喜欢这个人和这部戏。
PS:李秉宪和申敏儿是我喜欢的演员,也是我给这部戏加分的原因。
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性格决定命运。
议论别人的时候,这句话常常是喟叹的结尾;想到自己时,这句话偶尔也是解脱的理由。
人,只有一生,一生只有一个性格,依此下去,人生中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注定的?
我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压根就没有答案。
喜欢这部电影,除了李炳宪,也是因为喜欢剧中善宇的性格。
他的执着中,能找到我自己的影子,所以,喜欢也就自然的了。
生活需要执着。
善宇是一个执着的人。
他入道起,就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老板,江社长。
他一直为这份信任执着的服务着。
他没有想过为什么,意识里,服从就是他的人生。
他获得了信任,接管了酒店,全心的帮江社长照顾生意,兢兢业业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
爱情的善宇一样执着。
他发现了秀燕和别的男人约会,但他没有按照江社长的吩咐干掉他们。
没有想过爱情的他,在接受监视秀燕的任务后,内心流淌起特别的甜蜜感觉。
他执着这样感觉,因为他发现,这个清秀纯美的女孩,已经深深触动着他的心。
他愿意守护这样的感觉,不顾一切守护他的感觉。
人生常常面临一种困境,即使你只有一种性格。
对老板忠诚的执着,善宇需要认真监视作为老板情妇的秀燕。
对爱情的执着,善宇有足够理由保护自己喜欢的秀燕。
执着没有错,错在于需要执着两件本身矛盾的事情。
善宇,选择了后者。
善宇的背叛,引来江社长的追杀。
被追杀的过程中,善宇被吊打,被虐骂,甚至被活埋。
但是,善宇没有屈服,他执着的活了下来,他需要知道他很信任的老板为何如此对他;他需要告诉秀燕,他喜欢她。
深陷困境,独身孤站,没有勇气和执着,断然没有办法做到。
善宇从被活埋的土堆里挣扎爬出,电影给了最动人心的镜头。
大雨瓢泼,满身泥泞,身歪气竭,善宇顽强站起来了。
那一刻,凸现的是人格的高贵。
既然你执着,就需要执着下去,因为那是你必须做的。
善宇,深陷黑道世界,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执着。
他倒在了枪口下,尽管很悲壮,却是完成了他的心愿。
这个世界上,他最酷。
这个世界上,并非人人都能酷,善宇恰恰具备了酷的能力。
片名也被译成甜蜜人生,喻指善宇的一生都是残酷的,唯有秀燕的存在,给了他一次甜蜜的人生。
我倒觉得,善宇是活回自我的人。
至于人生是否欢愉,这并不重要,谁的人生是甜蜜哪?
他执着,造就了他的冷酷,做事的果断和完美。
可是,他的执着成了同伴的威胁。
他的执着受到了老板的赏识,也还来了同伴仇恨的眼神。
他的执着,守候他的第一次动心,他的执着,也换来了杀身之祸。
这难道是执着的错?
朱熹坚持不与“倚托欺谩已取爵位”的“士大夫”为伍,为此不惜辞官回乡。
生活中,人格的魅力就是这样的一种不屈从,这样的执着。
宁可放弃,也不要妥协自己不屑的东西。
善宇为了求生,可以选择妥协,可以选择放弃。
但是,他没有这样,因为这不是他的人生。
人一旦作出了决定,就必须坚守那样的选择,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尊严。
电影,给了我一晚上的人生启迪。
大学毕业时,曾经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直到今天,我还是耿耿于怀。
我想,我不会原谅其中的一位,不是因为他那天的过激行为,而是他事发后的态度。
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应该有勇气站起来承认错误。
一个没有勇气为自己错误行为道歉的男人,我不会抬头多看他一眼。
事情的发生,我也失去了一位相处不错的同窗的友好。
我没办法理解他事发后息事宁人的表现。
一个人在受害后,也学会讨回尊严。
也许群体性的复仇是一种灾难。
但是,作为个体而言,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讨回自己的公道是必须的。
你的宽容,对别人也许就是一种纵容。
一个人连保护自己的权力都放弃,又何来的勇气去保护自己喜欢的人和亲近的人哪?
执着,是我的性格,也是我人生中常常的选择。
看国外的影片,尤其是喜剧片,翻译很重要。
水平不行,翻译不出笑点来。
水平高得,不啻于二次加工。
这次我看得版本,翻译就很不行,好在这不是喜剧片。
在这部影片里,李秉宪这个角色叫“金实长”,待会又出了一个其他“实长”,把我搞糊涂了。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主角叫善宇。
善宇是忠心耿耿的黑帮杀手,这个特质促成了他最后的反戈一击,很多事情就解释得通了。
通常,他负责老板旗下一家酒店的经营,负责维持秩序,出面殴打不听话的客人等,身手了得。
因为他忠心、身手好、再加上非常讲规矩,在老板面前吃饭特别有礼貌。
老板这个时候是最信任他的,将后面这个任务交给他就能看得出来。
而老板日常对他的器重,也招致了另一个实长的嫉妒,后面迫害起善宇来,非常卖力。
老板的任务是这样的,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准备跟一个女大学生发生一段忘年恋(我是走马观花看得,也不知道他们发展到哪一步了)。
但是他又准备到上海出差,担心自己不在期间,女大学生红杏出墙。
因为她最近跟这个男的走得挺近,苗头比较明显。
很有可能,老板也只是这个女大学生的追求者,她也没答应跟老板交往,但可能收过老板不少东西。
老板这个任务有点羞于启齿,所以他找到了善宇。
1.善宇非常忠心,应该能贯彻自己的意志,而且保密。
2.善宇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对女人不感兴趣,让他干这种工作能避免自己被绿。
我们都知道,古今中外,警卫和姨太太的事迹,特别多。
《我这一辈子》里,何冰饰演的赵二,给徐次长家站岗期间,跟姨太太勾搭上了。
姨太太还说,“我就喜欢你身上这臭烘烘的劲儿”,听到这话,赵二比摄入一吨万艾可都管用。
《低俗小说》里,马沙也曾经把一个给mia做足底按摩的手下从楼上扔下来。
这里扯远了,总之,这个任务有点危险的。
因为,够资格让老板忘年恋的,都是颇有姿色的。
善宇虽然没谈过恋爱,那都是因为平常忙于从事暴力活动。
现在他的工作重心就是接触女大学生,一来二去,善宇就被大学生迷上了。
有一个歌手叫玉刚,有一句老话则叫“无欲则刚”,我非常同意。
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之前各种牛逼的翻拍,从良后就不行了。
比如说猪八戒,沙和尚,没加入唐僧团队前,都是战斗力能撑一集的厉害角色,加入后就不行了。
可能做坏人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顾忌,反正就是破坏。
做好人的时候心有牵挂,不能伤着花花草草,放不开手去干。
善宇对大学生产生感情后,变得温和了,之前那种凌厉的杀气就不再了,之后就忤逆了老板的意思。
他的黑道人生,就此进入下半场,甜蜜的梦逐渐破碎。
老板知道这件事后,从另一个黑帮手里要了善宇,表示要亲自清理门户。
善宇一番搏斗后,逃脱。
特别想不通,自己对老板这么忠心,老板怎么这样,打算武装上访,要个说法。
一顿大战之后,同归于尽。
唉,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
配上金知云的文艺范,马马虎虎看吧。
最帅得,应该就是路怒症那段。
为什么复仇这么有力度,结尾部分给东家一顿又一顿的痛击,历历在目,为什么?
本人谈几点感触。
(这里先忽视李秉宪对那女生懵懂的单恋情。
)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最珍贵的,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尊严比生命更加宝贵。
李秉宪像一条狗一样为他的主人卖命,没想到,忠诚的他应该得到最基本的尊重却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被践踏,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种卑贱让他自己格外震惊,是心灵上的震惊,什么吊打、皮鞭、剁手、活埋这些对他而言并不算什么,这一个历程中,他的心完全死了。
2.共鸣。
为什么有共鸣?
因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在反复经历着这样的事情,然而我们苟且偷生着,对着一些践踏尊严的待遇我们一直的长期的隐忍着,真希望自己有李秉宪那样的实力,在被痛苦的摧残之后,不但能够满血复活,而且能够为民除害,一举捣毁掀翻他老东家势力,虽然,他也死去,但是那种找回尊严的感觉,确实感人而且耐人寻味。
影结尾寓言: 在深秋的夜晚,一位弟子从睡梦中 醒来,然后哭泣。
师傅问弟子,“你做噩梦了吗?
”“没有.""你做了悲伤的梦吗?
”“没有,我做了个甜蜜的梦”“那你为什么哭泣?
”弟子把眼泪擦干,轻声细语地回复。
“因为那甜蜜的梦,无法成真”导演说这结尾的旁白,是为了呼应开场 “风和树”的佛教寓言。
也充分的总结了电影主人公善宇的一生。
甜蜜人生的英语戏名是 A Bittersweet Life. 故事开始,善宇吃着巧克力蛋糕,巧克力好吃却带着甜和苦涩,呼应了戏名的隐喻。
善宇虽然身为酒店室长,表面上光鲜亮丽,但是这一切都是他这七年来 过着如狗般的生活服从老大换来的。
而且由于性格不善于表达,容易招人误会,一路来都过这孤独压抑的生活。
这部戏巧妙的运用了黑帮背景下的人物来带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无奈和束缚。
有了理想或梦想是甜蜜的,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充满煎熬而且代价惨烈。
韩影 《甜蜜人生》心得文!!
一部寓意/隐喻丰富的影视作品和角色 金善宇。
我觉得善宇并不是 单单爱上女主。
给我的感觉是,接触了女主让他发现了自己现今生活以外的可能性(结尾的寓言把这比喻成甜蜜的梦)!
所以当老大 逼自己认错时,善宇不肯,因为他只是想突破自身的处境,自己觉得没错。
老大可能觉得他爱上了女主,所以才没申报女主背叛他的事情。
其实我觉得并不完全是。
女主只是启发了善宇对于这一个可能性的启蒙人物,他保护女主自身的追求(小狼狗),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这一个可能性。
跟踪女主 到看她拉大提琴,善宇首次接触到不当混混的生活,是这么有趣,平时冷酷不言于表的他,发自内心的笑了,期许着自己将来或许也能和自己喜欢的人过上这样的生活。
可是要脱离这黑道身份,谈何容易!!
所以最终,善宇尽管报复成功,还是跳脱不了自身的宿命。
镜头最后切换到 善宇开心的和自己的反射挥拳,意味着他想跳脱自己的框架。
和组织的搏斗,除了复仇也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宿命。
在一开始拿枪对峙大佬,把举起的抢放了下来,然后看着玻璃墙中反射的自己是多么的可悲(和开场的不同,那时候看着镜面的自己 觉得满意),为了与自己的宿命搏斗,决定还是开枪把老大给毙了。
这心得是看了以下导演访谈 而有的感触。
—————————————————————————————————————————————访谈出处:http://koreanfilm.org/kimjw.html导演金知云解读对着玻璃墙挥拳的寓意!
问:那么,李炳宪的最后一击到底是什么呢?答:这就是表达人物本质的关键环节。
它是影射人物内心自我的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
善宇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获得对于自身的认知。
他认为自己只是在别人眼里反映出来的,他相信自己是那样的。
他是个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性格的人。
在最后一幕中, 我想通过善宇和自己的反射挥拳来表达:"在和自己的战斗中,他输了。
" 如果你仔细观察结局,你会发现他的反射首先消失,只留下玻璃和外界的全景。
—————————————————————————————————————————————记得导演说过,只有李秉宪能出演这个角色,不言于表,沉默冷酷,内敛 但是却能通过自身的存在来表达这一切内心情绪给观众。
导演也给了他很多的无台词特写,让他发挥。
李秉宪也不负导演的期待,把角色复杂的心境完美的诠释。
他也通过这部电影获得很多国际著名电影节的高度认可,为自己日后闯好莱坞铺路。
格局小了(XSWL)
好难看……拍成个MV就够了
李秉宪仿佛天生就适合演这种外冷内热(或者是外酷内骚)的杀手或者黑社会,反正最后因为女人或者良心发现,一个人和整个组织开火,然后杀了老大之后重伤死掉,这剧情,尼玛还是港产片啊!韩国片的创意其实不过如此啦。
陈桂林,你看看人家这枪的质量。
一开始觉得是个没意思的电影,从一排黑色雨伞这个画面开始,老板要至他死地,画面,动作戏,李秉贤绝望的眼神开始,就不一样了。复仇去买枪的那一段诙谐,在模仿谁呢。有那么点熟悉的痕迹。卖枪那段特别有港片的味道。音乐好的不得了。送给女主的礼物是被自己砸烂的台灯。
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 结局李秉宪对着酒店玻璃窗挥拳让人无限感伤 真的 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明明不是这样的 李秉宪演绎的入木三分 头发手指都是戏 我大概每隔个两三年会再看一次 每次看后心情都久久的压抑
一个人的力量也太大了点吧
风格化,年代感。信息量若,弧线不够好看
对心灵干枯的人来说,一个笑容可以让他肝脑涂地……
唯一一部喜欢的韩片
十五年前的片子,在今天这种类型片已经拍爆的时代,依然没有落入俗套,一点都不尴尬。没有过度刻画和女主的感情关系,不矫情。枪战场面有点昆汀的暴力美学,牛逼的商业片。
因为在郑裕美片单里被骗了,就只有一个镜头。如果说全部都是因为对女主的怜悯而起,那拍女主的镜头为什么那么糟糕,以致所有剧情都是不成立的。如果一切不过是男主的幻想,回应开篇说的,风和树叶都没动,只是心动,那么结尾的故事又圆不上了。难道一个无法实现的甜蜜的梦是全部一起死吗?
荒唐的人生有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
黄政民好像总有点搞笑
心动了,就什么都完了
首尾庄周梦蝶,中端看见恶魔,其它“到底为什么”。
本来为了看李秉宪,结果我老文出来了,有点激动。
韩国终于有一部不是满满当当基督教的冗文了。不夜城套路神马的,有那个意思吗。
我和善宇一样不明白,他和姜老板怎么会是这个结局?姜老板是在气他引以为傲的杀人机器也会有同情?我绝对不相信是因为那个女人。虽然可她身上与他完全不同于一个世界的宁静开启了他的心门,但,那不是爱。最后的杀戮在我看来就是事情愈演愈烈的顺承。梦醒了,剩下了遍地的血红
大闷片儿。李秉宪面无表情。唯一有特色的是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