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1 20:17:06 (写)历史回归到2001年9月11日,用电影这人类的第七艺术还原了“911事件”。
首先,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很好看但也很沉重!
它也是一部相对敏感的电影!
从电影一开始我就被它的情节吸引住了!
几乎每分每秒都随着电影心跳!
可能是因为它是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吧,所以看了很有感触!
由于最近本拉登被击毙,所以突然想起了它谋划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很几天都在看着这些资料,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相关事件。
然后在5月17号看了这部电影!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大家想到的是LOVE!
亲情,爱情!
是人最后一刻最重要的情感!
93号航班上勇敢的英雄们!
与911相关的影片中相对冷门的一部,但却是最好的一部。
导演非常擅长拍摄重大社会灾难性事件,并且以手持摄影的影像风格闻名于全球,此片从头到尾晃动的镜头可能会令人感到头晕目眩,但由此而来的效果是与剧情完美契合的,紧张和几乎令人窒息的节奏让影片全程无一尿点,你甚至会觉得少看一秒都将错过什么关键的信息,这是导演、摄影和剪辑的功力,在此层面本片堪称大师级。
电影以几乎纪实的方式再现了在恐袭当日,唯一没有得手的那架航班上发生的故事,并且还原了空管及军方等部门全程的工作状态和即时反应,极强的代入感和连珠炮般的信息轰炸,让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飞机上的戏也是根据遇难家属通话录音改编而来,没有过度煽情和戏剧化处理,以一种接近真实的姿态冲击着人们的情绪,多位演员也是当事人本色出演,导演尽最大可能保留了事件的底色。
如果你打算看這齣電影, 都是看過了才看這篇文章吧, 因為會提到許多內容, 影響你對電影的欣賞. 我只可以告訴你, 這是一齣不可錯過的電影, 一個歷史見證, 一套有如紀錄片的電影."United 93"(聯合 93)導演是英國的Peter Greengrass, 之前較為人熟悉的製作有2004年的"The Bourne Supremacy". 一齣沒有荷李活巨星的電影, 有的是歷史的重演. 全齣電影111分鐘, 相信我的心跳一直維持100以上, 全程目不轉睛, 對於有十多廿人在眼前進出坐位上洗手間完全不明所以, 氣得我要出口罵人. 就像看"24"那種從第一分鐘至電影的最後一分鐘, 都是那麼刺激緊張. 觀眾的感受就像現身歷史當中, 看見一幕一幕重演, 所有有份擔演的角色/人物都蒙在鼓裡, 而我們卻一清二楚.看到的是不斷穿插數個機場控制中心的畫面: Newark/NJ, Boston Logan, Cleveland Ohio, Northeast Air Defense Sector (NEADS), 和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及工作人員在2001年9月11日那天早上那數小時的一切和UA 93乘客登機前在候機室的情況, 他們及劫機者的心路歷程及整個劫機過程及終結. 許多的對話, 尤其是控制中心工作人員那些術語, 電影畫面反而不是特別豐富.世貿中心(WTC)第一次在銀幕上出現是劫機者在UA 93航機上向窗外望, 世貿中心就在那短短兩三秒出現在窗角一處, 飛機從Newark往San Francisco去, 目標是國會山莊. 世貿中心第二次出現是Newark機場控制中心人員在混亂中仍不知道失蹤了的班機究竟往哪兒時, 向外望到世貿中心被一懷疑小型客機撞中. 接著是控制中心把他們的螢幕轉看CNN時見到的世貿中心. 每一分鐘, 感受像在看紀錄片, 有點像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的"Air Crash Investigation"和電視劇集"24", 但又真實得很.記得2001年9/11那天, 我就和家人在家中, 整晚都看著電視, 多個海外及本地的新聞電視台都看, 當天的感覺是麻木, 是不知所措. 這天, 見到UA 93航機上的乘客紛紛打電話給家人說最後的說話, 感覺和五年前有點不同, 時間沒有沖淡一切, 換來的消化了的震撼, 眼淚不其然地流下來.五年, 事件發生後的五年, "United 93"後, 接著還有Oliver Stone的"World Trade Center", 有人問怎麼要五年後才有這兩齣9/11的電影. 個人覺得, 人們需要這些時間去消化, 去療傷. 不論是受害/遇難者的家人及所有美國人民及紐約市民, 以及殉職的消防員及警員和其他前線救護人員, 亦是我們所有在世有份見證這個歷史的人們. 9/11五週年將至, 這兩齣電影的出現是正合時宜.
1去年10月,我看了一本小说,叫做《圣路易斯雷大桥》,作者桑顿·怀尔德 ,是唯一同时荣膺普利策戏剧奖和小说奖的美国作家。
这本书讲述了五个在一座大桥坍塌事故中丧命的普通人,回溯他们的人生,并想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他们?
”除了文学上的名气外,此书更广为人知的一个原因是布莱尔在911纪念演讲中引用了本书的一句话。
“不久,我们都将死去。
”但是坦白说,这本书,我没看懂。
“很快我们就会死去,所有关于这五个人的记忆,都会随风而去。
我们会被短暂地爱着,然后再被遗忘。
但是有这份爱就已足够;所有爱的冲动,都会回到产生这些冲动的爱里。
甚至对于爱来说,记忆也并非不可或缺。
在生者的国度与死者的国度之间,有一座桥,而那桥就是爱。
它是唯一的幸存之物,它是唯一的意义。
”这是这本书里非常著名的一段话,相当容易让人动容,不论你是否看过这本书,不论你是否有关于生死的经历。
但是直到今天,我才敢说,我对这段话终于有了一点点共鸣。
2去年11月之前,我从没听过Paul Greengrass的大名。
说实话现在我对他也没什么了解,只是刷了他两部片子。
一切源于在微博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好莱坞知名记者/专栏作家Mike Fleming Jr发了篇关于《93号航班》的长文,讲的是保罗.格林格拉斯当年怎样用一纸treatment(剧本陈述)打动环球影业并拿到投资来拍一部没有明星出演的纪录片式的悲剧。
”(引用PO主原话,地址:http://weibo.com/2878864092/AjsjDAFQC)当时会点开阅读只是出于好奇,但是最后却被这位导演无比纯粹的执着打动了。
"I must find a way of talking about it. I’ve got to go to the heart of it, where it began, and what I’ve got to do is say, what does it mean?" 有一个重要的事儿,我想不明白,我想拍电影把它搞明白。
其实长文就这意思,但编剧的执念和热情真令人动容。
【想做】一件事情,大抵就是这样吧。
这是我当时的直观感受。
但后续我并没有看这部片子,直到刷颁奖季刷到Captain Phillips,才发现居然是同一导演。
Paul Greengrass的几部片子,Captain Phillips,United 93,Bloody Sunday,全部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评。
神使鬼差的,我突然想到了他那纸长文中的一段话:"And I also believe that sometimes, if you look clearly and unflinchingly at a single event, you can find in its shape something precious, something much larger than the event itself…the DNA of our times."他所谓的,想要探究的the DNA of our times究竟是什么?
后来我点开了93航班。
3我对93航班的感受是这样。
如果你抛开“X国主旋律”、“X国阴谋论”这样的标签去看这部,大部分为臆测的,伪纪录片式电影,你会发现其实重要的事实只有一个:很多人在这次事件中死去了。
观影完毕后,我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反复想着这件事情。
有一件一直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在那一刹那击中了我。
所有的乘客,在给外界的最后留言,无一例外,全都是,相信我,我爱你。
也就是说,在无比凶险的情况中,他们除了向外界传递必要的信息外,给地面留下的最后,最后的私人情感,与爱有关。
这应该是他们能够留下的,最美好也是最悲伤的东西。
爱是人类最有力也是最无力的诉求。
现在再看看这段话:“很快我们就会死去,所有关于这五个人的记忆,都会随风而去。
我们会被短暂地爱着,然后再被遗忘。
但是有这份爱就已足够;所有爱的冲动,都会回到产生这些冲动的爱里。
甚至对于爱来说,记忆也并非不可或缺。
在生者的国度与死者的国度之间,有一座桥,而那桥就是爱。
它是唯一的幸存之物,它是唯一的意义。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
我觉得它跟我第一次阅读时不一样了。
4可能有些人看到“爱”这样的字眼,会觉得很煽情。
确实是这样。
有一个必须要说明的地方是,这部电影其实拍的很克制,并不煽情,我个人的观感是最后乘客们的自救并没有某些人说的那种“英雄主义色彩”,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觉得Paul Greengrass达到了他在剧本陈述里要表达的一切。
"And the question asked of the passengers on Flight 93, the terrible dilemma they faced, is the same question we have been facing ever since. Do we hope this all turns out okay, or do we fight back? Do we strike at them before they strike at us? And what will be the consequences if we do?This is why, I believe, the events on that plane continue to hold such immense power over us…for although we can only dimly understand the shape of what went on during that ninety minute flight, we can know enough – from the two dozen phone calls, from the 30 minutes cockpit voice recordings – to know that at some level it distills and symbolizes everything that we face today."Greengrass在给环球的剧本陈述里将93航班上乘客面临的情况与当今世界人民面临的情况相比,并认为其具有某种一致性。
"I hope watching this film will make its audience think very carefully about where we are right now – in a world where the threat is so real and clear and present, that we have come to believe that pre-emptive strikes are our only salvation. Because sitting where I sit now, it seems to me that the choice faced by those poor souls on Flight 93 was no choice at all. If they did nothing, their work died. If they struck back, their world died.We’d better find other choices, and fast. Before it’s too late – preferably beginning at the G6 summit in Gleneagles next month. Because right now, we are all on Flight 93…"直到看完这部片子,我也没办法用语言表达,他在上文所说的the DNA of our times是什么。
但是,看完这两段,或许你能明白,为什么Paul Greengrass会拍了这么多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5这部片子不推荐任何人观看。
R.I.PPS:两部片子里对我来说的关键词是,copy, real world, love.
假如我在这架飞机上——在联合航空93号航班上,我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
我会如何感受?
——我已经感受到了。
从画面一开始,看着电影,我仿佛就在那架飞机上,和那些平凡的却又有着令人尊敬的巨大勇气的乘客们,一起感受惊愕、恐惧、彷徨、愤怒。。。
最后咬紧牙关作最后还击。
假如这是部编出来的片子,那就是拍得太“麻麻地”了。
可是,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用半纪录片的方法拍出来的电影。
我深深的被撼动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以前我也看过很多根据真实事件拍成的电影。
可是,只有这部电影,给我这种感受。
一种很“代入”的感受。
我也说不清楚。
掺和着悲伤和悲壮。
一种,明知要死了,要永远离开自己最爱的人,却还要去振作起来,做些什么的感觉。
当我看到那位女儿,在飞机上对自己的妈妈说要她要挂上电话了,我真真切切的感到那种悲痛是如此的巨大,要挂上电话的手是那么地难以移动。
天啊!
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有这样的感受——可是,画面和对白都那么的平凡普通!!
这是一部这辈子最值得看的电影。
有人说“911”像悬在空中的太阳,在那儿散发着热度,却不敢直视。
我觉的它更像一个烫手山芋随着时间的流失,这过去的5年里,慢慢的凉了下来,让电影人们更多的敢去正面,客观,冷静的去面对。
虽说在911的第二天,艺术家们就开始行动了,纪念活动在原来大厦的遗址{归零平地}上开始了,摄影的,作曲的,编剧的,画画的,写小说的一拥而上,创作的灵感像火山一样爆发着。
只有电影在沉默。
虽说在以后的几年里,有象《911事件薄》2002;《告诉尼古拉斯》2002;《The Guy》2003;《华氏911》2004;《窄门》2006;《市民义务》2006;《巨大的惊喜》2006;《空城》2006;但这些电影都是在讲911给人们所带来的改变影响。
对于这样真实的灾难,却缺少一部客观纪录当时情况的影片,这在电影界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93号航班》千呼万般使出来。
尽管是在一个早以知道结局的电影里,而且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件里,但是《93号航班》还是用其所用的表现的形式来还原911还是相当完美的。
虽说有个别演员的业余表情,也许还有其他瑕疵,但那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记的,只因为影片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所用的表现形式也是尽量接近真实本来面目,在真实面前一切艺术表现都是苍白的,这点又让我想起昆大师的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过上帝一思考,人类也发笑。
呵呵,木大师也。
影片的开局也处理的很有意思,劫持93号航班的那4个人,2人住一间,在临行前进行肯定要做的祷告,看着他们拿着经书在默念,朝着真主所在的方向三叩九拜,最后他们中操作飞机的也是大声的念着经俯冲下去冲向草地,这让我想起了《天堂此时》中所描写的恐怖份子。
这样做是为了淡化了他们恶行,尽量不刺激死难者家属的神经的吗?
其中一个念经时,导演不时的将镜头切换为夜景下的城市,念经声仿佛是对美国的诅咒,让人悲凉。
片子最后说93号航班坠毁4分钟后航空中心才知道93号被劫持了,离它最近的战机有100英里。
足见当时航空中心早已被之前那三架成功撞击目标的飞机弄的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这让人联想到前2周英国发生的又一次恐怖袭击,幸亏的是及早发现,成功截获。
达尔文说过”能够存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对变化做出最快响应的物种”。
这句话也适合93号上的乘客。
在最后能救93号航班上乘客的,也只能是他们自己。
要是他们再能早一点go,go,go,也许还真能活下来,哎。。。。。。
只是纪录。
介于提前了解了评分,评价和故事内容,我是带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来看一个伪纪录片的。
没想到从结尾三分之一出开始失声痛哭,直到演职员表完结,被老公强迫关掉。
everybody already did their best, however what happened is going to happen.看到有人吐槽前一段对话密集,一直打电话,说专业术语。
没有英雄,没有超人,这里只有现实。
现实就是需要层层汇报才能决定,现实就是你拥有4架战机也不可以直接开火。
飞机上最后的告别是意料之中的感人,我在想他们是幸运的,因为至少美联航上有电话,如果是我们呢?
告别一定要说出口,爱一定要说出口。
生命的尽头,没有什么事情,比尽快说出我爱你更加重要了,我爱你,这你知道的,对吗?
彻底泪崩的地方,是几位男士决定冲出去对抗的时候。
你有什么武器?
开水?
刀叉?
你知道吗,那个炸弹可能是假的。
对,可能,带着赴死的可能,他们冲了出去,我学过武术,我冲在最前面。
我一想认了人性的自私,恐怖前的贪生怕死,我都认,他们这样决心赴死的勇气,才让我震撼,人类的灵魂之光,在他们身上,我想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一个你们,都是平民生活的英雄。
也许以后回头看,它不是最好的关于9/11的电影,但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它已经足够好了。
之前所有对于93号上的乘客英勇搏斗的故事表示质疑的人们应该可以停止了。
他们在死地中求生的决定,是本世纪最值得人们纪念的精神。
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他们恐惧,绝望,对家里人说“I'm not OK, I might not come home“。
但是当得知自己坐的航班是自杀性任务的时候,他们别无选择地出发了。
我无法想象他们的家人在和他们通电话时候的心情,虽然演员们演得非常到位。
有人提出来说片子的儿童太多了,有赚取观众同情的嫌疑,不过事实已经如此残酷,导演完全无需添油加醋。
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当Mark的妈妈根据爸爸(或是爷爷)的指示,在手机留言中告诉他要尽力夺回飞机的控制权,然后失声痛哭的场景。
如果你真的把自己置身于彼时彼地,你很难不被那种痛苦所击倒。
我感谢这部电影的剧组,他们用尽可能少的表演发挥,来尽可能多地还原真实。
真实的力量是具有压倒性和摧毁性的,我可以对《独立日》和《空军一号》之流不屑,但我没法拒绝"United 93"这样的故事。
故事情节和一些大片比起来甚至显得缓慢,单调而没有高潮。
可是在这样的历史面前,导演的花样显得无足轻重,真实变得如此宝贵。
里面的恐怖分子的表演也显得恰如其分。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背景,心理。
他们出现了,行动了,结束了。
有个美国人评论说他认为其中的恐怖分子拍得面貌不够凶残,有必要吗?
作为一部目的在于还原历史的电影,任何形而上学的东西都是不必要的。
总体而言,United 93堪称完美。
不过,在你去看之前,还是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至少,我在看完之后的心情是非常非常压抑的。
看這部片的時候我已經忽略了電影本身,而是親眼看到911災難的再現。
從始至終,熱淚盈眶。
欽佩美利堅民衆的勇敢,在面對人肉炸彈的那一次飛行,始終能把握自己的情緒與理智,破壞了塔利班狗的計劃,儘管整個機組人員和乘客全部遇難。
把這樣的一幕搬上銀屏,的確有些殘忍,難以想象美國人在看完這部片走出電影院時的沉重心情。
可是,歷史不能忘卻。
全世界人民都該討伐塔利班犯下的罪,那些製造世界混亂的畸形生物!
看了很多中國民衆的評論,好像站著説話不腰疼,事不關己。
我不知該如何擺正中國與美國或者日本之間的關係。
但是中國人民始終過於偏激,叫什麽他們就跟什麽。
的確,歷史不能忘卻,可是那是一個民族在某個時期所結下的怨,是不是用好幾個世紀都無法化解。
起碼說,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他們遭遇這樣的災難是無辜的!
再説日本,如果中國每個人都有空去砸日本電器,還不如每個人多抽點時間去看書學知識學技術,有本事中國電器能趕超日本電器!
要記住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永遠是,弱肉強食!
這樣日本電器就能在世界範圍内被永遠淘汰,只要中國電器能起來!
什麽叫男子漢,這才叫硬道理,真本事!
光打幾個騷擾電話砸自己買的日本電氣能改變中日這樣的局勢麽?
小伎倆吧..還有,看新聞說,日本已有塔利班的人潛入.看來塔利班勢力已經擴散到東南亞,中囯也許也無法幸免.記得看過兩次法輪功在歐洲街頭不同的兩個國家,那些被関在籠子裏的中國人也未必知道法輪功是何物是何組織吧.也許就是街頭那幾個偷渡妹貪點錢就樂意在籠子裏裝瘋賣傻丟自己國人的臉,被老外像展出熊貓那般看.還是有一部分人爲了點小錢什麽事都能做出來,關乎自己利益的同時忘了自己的黃臉皮是代表了自己國家與民族.如果塔利班真想收買幾個中國人做人肉炸彈我覺得那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因爲某部分囯人從不關心民族聲譽,知識面狹隘而且從無信仰,只放眼于戶頭的百萬美金.伊斯蘭教現在遭全世界範圍唾棄,如果他們夠聰明,也懂得換人种玩世界大戰之類的遊戲..這部電影能讓我想到的,就這麽多了.保佑美國人民和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同时看过Flight 93和United 93的。
最先看的是Flight 93,还把它当作United 93评论了一番。
凭心而论,Flight 93是部相当不错的影片,成本低(因为是电视电影),因此故事集中在机舱,航管部门和地面上的乘客家中。
情节更偏向剧情片,让人从头到尾充满紧张感。
但是United 93绝对是无法超越的。
不说别的,单是里面的演员,包括航管中心的指挥,军事基地的指挥,有许多人都是9/11当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在扮演他们自己,(比如Ben Sliney,9/11那天是他上任联邦航管局弗吉尼亚控制中心负责人的第一天),从而给整个影片带来难以想像的真实感。
United 93给人的感觉是紧张,更有一种无助感,而这种无助感才是那个早晨每个人的真实体验。
发生什么事了?
劫机是真的吗?
世贸中心被什么东西撞了?
又一架飞机?
美国被攻击了!!
但是是哪一架飞机?
什么,美航11号还在天上飞?
我们有战斗机可用吗?
又一架被劫持了?
该死,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看着天上地下一片混乱,但是还是有人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的决定,"我们要的不是情况更新,我们要的是行动!
”机舱内的情况,United应该是比Flight更接近真实吧。
乘客们从电话中得知的情况是混乱的,只言片语的,但是他们认定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他们没有举手表决,而是是低声商量进攻的办法。
他们给家人打电话告别的时候,声音发抖,无法自持,甚至说不下去。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United 93的演绎是更为可信的。
影片最后的的戛然而止,让我的呼吸仿佛也停止了。
哦,是的,这就是那个早晨。
(看过Flight 93的,强烈推荐再看看United 93。
)
过了十年,再看依然惊心动魄,为机上的平民英雄感动,死者安息。
电话通知劫机的明明是个华裔空姐邓月薇,变成金发女郎了~
剧情进度太缓慢,铺垫了整整五十分钟多,怕是看之前怼个六瓶红牛才能让人不睡着。镜头全程是抖动的,危机镜头你抖动可以理解,前面铺垫就开始抖,是要晕死观众吗?这么好的剧情素材和背景,就拍这么个狗屎,垃圾中的垃圾,0.5分!
混乱。也许正是当时的写照。利用信仰犯罪最卑鄙了。
只有后面二十分钟能看,主角飞机戏份可以说没有,导演调度差到令人发指,混乱无序。几个sb恐怖分子唔哩唔哩真想给他们几巴掌,这行动力和智商,是个人都能劫机啦。
乱七八糟,罗里吧嗦,可惜了好题材
190520 911 唯一一架没有成功的飞机… 根据结果猜测的 在大难中每个人都是打电话回家say love 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能报警… 感觉不是那么好看…
在坠机前和家人通电话。。太震撼了。。那些该珍惜却没珍惜的人,那些想做却还没做的事。。。
In the end, everyone just wanna say to his or her beloved"I love you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e world"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人在临死之前都是祈祷同一的话题,我们有罪。这是对人类最大的讽刺。远离战争,远离疾饿,反对霸权,真爱和平。
最后的15分钟,还有那些剪辑,真是渲染气氛的一把利器。
最后几分钟是和家人通话还是智斗歹徒,我都好难回答。另外一方面,既然恐怖分子会选一些他们认为的良道吉日来发动袭击,平时择日出行还是应该迷信一点。PS:我说他们是为国家效力,妈妈到认为飞机上的这些人也是在尽力救自己,他们也不想死的。最后一个飞机堕地的镜头,我一度以为他们真的都活了下来。
伊拉克战争开战那一天,班主任兴奋的冲进教室,打开电视,我们看着电视上一遍遍播着的灾难画面,想着的是那一年的考试是不是又要增加相应的考题,那一刻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无关国仇。长大后回想那时的自己,真的无比羞愧,为那一刻所展现的冷漠、无知。如果AA11的异常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晚点的UA93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场不幸?
很好的迷你剧,也许英雄的情节大部分只是想像,但对于死者的家属来说,纪念很重要,片头耐心地拍摄了每个乘客的登机牌
“911事件”时隔十几年,每当看到相关影视剧还是会捏一把汗,此片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世贸双子大厦和五角大楼被撞的同一天,另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93号航班”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事件始末,所以看起来有点纪录片的味道。。。
几乎没有人知道那一天所谓的「真实」到底是什么,但无论过错在哪边因这场愚蠢的灾难死去的人都是无辜的。哪怕真相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本来应该平安地下飞机奔向各自目的地的最后却只能给家人打电话说声“我爱你”的人们都是极具悲剧意味的战争的英雄。
又想起菲律宾马尼拉人质事件
美国人在死亡面前的表现被描写得如此镇静,老子不得信。都是人,谁也不比谁多个鼻子眼睛,凭什么啊。
我赞美这个电影所表达的英雄主义,但是我置疑这个故事的真实。
从电影的角度,实在编排得有点凌乱,且镜头切换太频繁。但从纪实的角度,确实令人触目惊心,感谢93最后的抗争,你们是勇敢的。请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