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ハーモニー,Harmony,Harmony: Project Itoh

主演:泽城美雪,上田丽奈,洲崎绫,榊原良子,三木真一郎,森田顺平,长岛雄一,渡边明乃,斧笃,森千晃,藤田宗久,佐佐木敏,竹本纯平,田原正治,石井未纱,花田光,藤井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和谐》剧照

和谐 剧照 NO.1和谐 剧照 NO.2和谐 剧照 NO.3和谐 剧照 NO.4和谐 剧照 NO.5和谐 剧照 NO.6和谐 剧照 NO.13和谐 剧照 NO.14和谐 剧照 NO.15和谐 剧照 NO.16和谐 剧照 NO.17和谐 剧照 NO.18和谐 剧照 NO.19和谐 剧照 NO.20

《和谐》剧情介绍

和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年,一场浩大的灾难让“生府”取代了原有政府,成为了国家最高领导组织。经过死亡的洗礼,人们开始格外重视生命的重要性,于是,政务在居民们体内植入了“WatchMe”设备,以检测和介入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也就意味着,身体不再是属于个人的所有物,而是被列入了国家管理的范畴,自杀更是无可饶恕的重罪。 雾慧图安(泽城美雪 配音)、御冷弥迦(上田丽奈 配音)和零下堂吉安(洲崎绫 配音)是三位对现存制度产生了疑虑的少女,在弥迦的带领下,她们准备自杀以挑战制度,可是最终弥迦死了,计划失败。一晃眼多年过去,雾慧和吉安重逢,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发生了数千起集体自杀的案件,而这背后的真相和弥迦当年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侯府夫人不好当龙套王错嫁世子妃凡人歌冰海战记家长委员会我是复仇者鬼影实录:血亲震精游戏歌之☆王子殿下真爱传说之星野人族女王污秽之神倩女幽魂寒秋纵情四海老爸的朝圣之旅天上的骆驼疯狂躲避球勿忘初心灵虎爱坐推土机的少女神探徐有功小李飞刀之飞刀外传八四年夏天非常幸运镖行天下前传之烽火辽东致命邻居瑞奇·热维斯:世界末日塔科马消防队第一季克雷斯的魔法学院

《和谐》长篇影评

 1 ) 《三体》都捋不清楚?这片劝您老甭入!

随着近期《攻壳机动队》预告片接连不断的曝光,3D制科幻题材成为原著党们热血过冬的燃料。

不过说到日本科幻未来的大师,恐怕唯「伊藤计划」的江湖地位不破。

虽然这位科幻小说天才,09年不幸因病去世,遗作仅《尸者的帝国》《和谐》《虐杀器官》三部曲。

但是,仅凭其死后,《和谐》依然荣获「第30回日本SF大赏」及「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特别奖(首部日本科幻小说获得这个奖项,此奖属科幻小说界的“小金人”)来看,其精彩程度至今后无来者。

作为炙手可热的科幻题材,日本著名科幻作品工作室Studio 4℃在15年公映了《和谐》剧场版,素来以CG动画称强的4℃,在影片中熟练切换的2D、3D娴熟之余,更是向原著做出了极大的尊重与还原,保持了其作品一贯拥有极高美术性的特征。

当然,在瓢姐今天和小伙伴们聊《和谐》这部影片之前,还是要打个预防针,在剧场版上映之前,许多大号只预测了一个结果:

比起天朝子民素爱的《三体》式烧脑,Harmony 塑造的未来世界观格局铺得兹大,内核囊括的兹深。

丰富考究的设定和庞大的世界观十分引人入胜。

对于非原著党来说,一定要先补补前传的功课。

作为三部曲中共享世界观的作品,前传源于赛拉耶佛核爆后的地球,落后国家之间频频爆发一连串的内战以及民族冲突,世界一片腥风血雨,生灵涂炭。

这段时期被日本人定义为「大灾难」时代。

Harmony 的设定就是在日本「大灾难」时代结束数十年后展开的。

由于「大灾难」时代造成的极大伤亡,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至高无上,因此战后的世界将生命视为世界最高价值。

此时,以生命主义为宗旨,以增进人体健康与延长寿命为主要目标的新政权「生府」取代了所谓的「政府」统治。

「生府」统治下的民众从出生起就会在体内被植入一种叫「Watch Me」的纳米机器,成年后机器自动开启。

同时,民众通过左眼佩戴「扩现隐形眼镜」(类似AR现实增强技术),以此实现全天候的健康管理服务,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甚至吃个食物都会被各项指标提醒,连女性乳房发展等等都逃不过健康管控。

辅以「个人用医药精炼系统」,民众可以随时快速调配针对自己的药物,对身体状况的治愈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慢慢的疾病和衰老仿佛已经从日本社会消失。

不仅如此,「扩现隐形眼镜」作为社会评估体系,民众能够轻易读取路上行人们的名字、生日、职业、社会评价等级等等信息。

所有人在一片和乐融融的安康中,都将自己视为公共财产,爱护有加,对陌生人也自觉有着爱护和关心的责任。

和谐社会啊!

看看你身边碰瓷的老太太,想想你昨天天桥上遇到的“卖身葬父”姑娘......难道这不是我们追寻的和谐社会?

说好的,没有欺骗就没有伤害!

说好的大爱呢!

可素,主角妹子一上场——谢谢,你长得漂亮,说啥都对!

沙漠飙车,抬手就是轰下一架战机,和谐什么的,都是狗屁。

作为世界最大权利机构WHO(世界保健机构)螺旋监察局的上级检察官,女主雾慧图安不仅对自己的职业感到不屑与讽刺。

更是在边境战场玩得尚嗨,违反禁令,用医疗资源给弟兄们换来禁品——烟酒神马的,简直不要太轻车熟路。

豪气、潇洒,一头红发,帅气美呆!

然后就被抓包了,哈哈,果然人不能太傲娇,图安被遣送回日本本土。

自此,一场十三年前的旧事与新晋神秘事件慢慢开始向图安靠拢。

重返故土嘛,先还是正正常常会个老朋友,balabala侃点当年陈芝麻烂谷子的大山。

然后就带出了三个天真无邪,约定一起拒绝长大的小伙伴的故事。

其中一个白毛姑娘叫御冷弥娅哈,长得确实很女神,就是有点病娇。

青春期的小丫头们无非就是平日里没事干咬咬文,卖点酸,装下深沉是吧。

可素这位白毛姑娘,文化水平有点高,觉得看破红尘,不想在「生府」监控下过着虚伪的,丧失个人意识的生活。

于是常常引经据典,鼓励着另外两位小伙伴一起搞自杀!

那些年我们高呼的是:自由!

自我意识的觉醒!

虽然,在16、7岁的时候,我们这些伪文青也没少干这事,额......不过到现在,也没谁正儿八经说的出自由的本质和意识的流体,哈哈。

结果可想而知嘛,其中女3号临场怂了,并且向父母告了密。

病娇白毛女死了,图安被成功救活。

本来回忆杀到这里,不是一场撕逼就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我原谅你!

”。

很不幸,此时强行高能来袭,一滴血在杯中艳丽的溅入,图安死了?

非也非也,女三血溅四方!

震撼人心!

突如其来的自杀!

场景连刚满18岁的瓢姐都大大颤抖了一下小心肝。

观众懵逼了,图安也傻了,导演这是几个意思?

随后更是不留时间的一瞬间爆出6582人在同时段集体自杀!!!

在一片混乱中,唯一的线索就是女三死前的一句话:

哈?

我百合好基友不是之前就领便当下线了吗?

要不要愧疚13年后才想起以死谢罪!

下面就是探案时间,瓢姐就不剧透给你们了。

而之所以Harmony 的世界观格局塑造庞大,正是因为伊藤计划在先抛出的日本社会现状下,一步步又开始通过设置权利高层阴谋论的悬念。

一点点通过“大物语”的理念(以一个具体的小故事展开,道出整个世界),架构起主人翁由着抛出的线索发现真相之旅。

最后通过侦破,又带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观。

即为伊藤计划想要表达的真正「和谐」。

如果说图安,对公共意识压迫个人意识社会的反抗,是为了追随百合好基友之前所倡导的个人意识权利。

那么到了后期,图安所向往的和谐应该是「生府」外的人所过得生活。

战争、反抗、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接地气的活着。

还有一个颇有深意的世界观,便是「主动放弃自我意识」。

面对生活,索性来个全盘推翻,打造一个巨大的乌托邦生活状态。

感受不到任何情绪的乌托邦世界,是不是就能够内心平和,真正达到和谐幸福?

对这条暗线的世界观,小伙伴们可以在影片中随着线索慢慢深入。

最后,来个不算剧透的剧透,影片的结局由一声枪响落幕!

影片的开头呼应着一句话:

而影片中谁又是失败者?

谁又是逃亡者呢?

想要关注更多的小众电影,可以加瓢姐的微信号:QN-Movie

 2 ) 和谐,简单记录一下观后感

返回一下,刚写的丢了。

没有看过伊藤计划的原作,所以大背景和世界设定并不了解太多。

单就此影片,感觉还不错,无论是人物形象、色彩构成、画面细腻,都有一定诚意。

喜欢就好,哪怕很少人看,我也是偶然在B站翻到了。

剥离了复杂起伏的故事,留下的是沉重的意识和爱。

雾慧图安一直在追逐着弥迦的影子,深爱着她,以为三个女孩子小时候的约定一起去死,而自己没死背叛了她,对弥迦的死耿耿于怀。

但后来发现很多线索,又找到了御冷弥迦,最后知道了八岁前的她受到了惨绝人寰的对待。

她们都想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方式。

因为爱她,又在痛苦中,杀了她。

我不确定自己理解的是否准确。

里面很多细思极恐的理念,人什么都不想,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了痛苦和疾病,被系统监控着,便捷生活的同时,是否真正的快乐?

在图安左眼刚回到日本,看到的人和食物等,有介绍和评分,来影响左右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不由想起了黑镜里面有个场景,评分系统左右着生活方方面面,为了享受更好更优质的生活,人不得不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好感度和评分。

蛮喜欢开头的一大片的向日葵🌻,图安仰着头眯着眼睛,坐在那里沐浴阳光,风吹动着红色头发,安静有范,若有所思。

很多小时候的情节,穿插在图安的回忆里,可能是太美好了,念念不忘,难以释怀吧。

 3 ) 作者所未能驾驭的题材

引用《尸者国度》的一句短评“ 日本为啥总喜欢把一些二三流作家捧那么高?

这种硬件投入的水平,就找不到好一点的剧本了么?

”在《尸》这部片里尚不能完全苟同,但用在《和谐》上真是贴切。

惊艳于《虐杀器官》而反追之前两部作品,感觉却越发失望。

无止境的中二病,意识形态明显的夹带私货,对冷门信息的过度解读是日本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的通病,而《和》几乎是其集大成者。。。

 4 ) 图安和弥伽必须接吻

刚看的时候觉得电影版里女同性恋被消费得有点刻意(原著还是擦边球,电影就是大方搞姬人人夸了)反刍了几天又觉得回味无穷,甚至觉得是电影版唯一改得比较好的地方……原著里图安的男性特质比较明显,冷静、理智、对弥伽的感情近似于对领袖的仰慕,而将这种感情转变为恋慕之情之后内涵刷新了,图安追求的愈发不是“人类的结局”,而是“自身的恩怨”,因为她无论怎样努力还是爱上了“残缺的人类”也就是弥伽而不是理想的幸福。

如果说当初的努力都是为了追逐弥伽的幻影,终于重逢时却发现弥伽也不是理想本身——耶稣还没有死而复生、经过天堂之门,她爱上的是肉体凡胎的人,但她依然选择爱这样的耶稣,甚至憎恨、嫉妒即将为所有人带来幸福、被所有人所爱的耶稣……这是何等的直面真相的勇气啊,太典型而极端的人类的情欲,以此来做Harmony的反衬太合适不过了。

至于为什么这个故事是且仅能是女同性恋故事,因为男性本身就作为异化符号出现,无论在战场的地狱(用暴力阻碍harmony)还是生府社会温柔的论理性的地狱(让“这对乳房这个子宫”无法被弥伽自由处置,而必须被Watchme监控,好比当代女性受到父权社会的“男性凝视”——不同的是生府社会所有人都处在“他者凝视”之中,这种对个体的压抑,也就是让人面临选择的痛苦,同样是对harmony的阻碍)弥伽所想要达到的是一种宗教性的全善,借用《卡拉马佐夫兄弟》宗教大法官里的一句话:“你希望人自由地爱,希望被你吸引,成为你的奴隶的人自由地追随你”,当意识不复存在、善没有了对比的概念,自然就不存在恶,人没有抉择之痛,自然就不会因压抑而痛苦。

图安爱弥伽,但她没有像尤大爱耶稣一样爱弥伽。

图安没有阻止全人类达到和谐,她阻止的仅仅是弥伽一个人——唉,倘若不是到达“无法解释的狂热的爱”这个层面的话,图安的形象就是难以理解的。

图安和弥伽必须接吻。

停留在“战友情”的层次,反而会阻碍主旨的表达。

 5 ) 《和谐》:思想越深刻,现实越黑暗

电影用复杂的思想,深邃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为我们诠释着一个逐渐没有自我的世界,科技越发达,社会越文明,人却没有了隐私与自由。

所有行为活动都变成了数据库里的数据,所有的思想与生活都被所谓的科技掌控,人们反而成了一个个牵线木偶,一个个没有自主意识的活死人。

人类可以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死亡,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一旦连思想都没有了,就没有什么存活的价值了,然而社会与科技的走向,反而就是走一种让人类思想意识消亡的路,一旦消除了人类的思想意识,也就不会再有各种各样的争端与罪恶,大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只有和谐与安宁,就像电影中表述的一样,在温柔的杀死你。

电影一开始就用一种死亡的主题来抗争自己的命运,并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来强化这种放纵与救赎的思想,从而引申出电影展现出来人类文明的虚伪面目,一步一步揭示出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抗争。

电影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用血淋淋的鲜血来警示我们摆在眼前的命运,看似强大的科技文明后盾,经不起一丁点的考验,在入侵与拷问面前只会留下血淋淋的现实在眼前。

事物总是会有正反两面,越是看似美好的东西,当灾难来临时彰显出来的丑恶越是不堪入目,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一次次试验的牺牲品,在无知当中过完了自己简单的一生,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就是牺牲了我们的思想,用无知来换取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

这是一部用人类哲学思想堆积起来的电影,过多对于人生哲学思想的探讨让电影承担了过重的思想负担,这也是我们在看这部电影时,难以读懂电影的原因,它向我们阐述了过于深奥的哲学,同时不忘把人类思想存在的含义表达出来,对于简单的普通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但是但凡脑子里都些思考的人们,还是能够理解故事想要阐述的内容,不过电影还是用极端的两个方向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失望,同时也预示着无论如何发展,人类总是不停的走在自我毁灭的路上。

电影更像是一个人类最终结果的寓言故事,不被看好的结局处处展现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悲观,人类自身的劣根性以及好勇斗狠自作聪明的本性,都注定了我们不会永久的存在,那种所谓和谐美好的大同社会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罢了,如果真正做到了那一点,人类的思想只会消失与禁锢,回头看看这种社会,难道还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吗,如果缺乏了独立自主的思想,人将和动物没有什么分别,就是因为有了独立自主的思想,无论朝哪个未来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局还是会走向覆灭,电影在人类未来的方向上一直都处于一种悲观状态,虽然电影的结局是一枪终结了人类极端思想的肆虐,但那也只是暂时的延缓了人类走向无思想无意识的大同社会的脚步,最终历史的命运是不能被阻止的。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这极端的两个对立面的表现上,人类总是展现出来了无比痴迷的兴趣,有的人喜欢好的一面,有的人喜欢坏的一面,于是乎有的人就喜欢建设,有的人就喜欢破坏。

不能完全否定的说谁是谁非,就像电影里面女主角追逐的一样,一开始追逐的是用自杀的方式来达到自由的渴望,不想在被所谓的科技数据监控着自己的一切,没有一丁点自我的隐私与自由,可是在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恐怖性质的改变的时候,原来追逐的一切仿佛成了一场噩梦,有了情感与自我意识以后反而成了一种恐怖的来源,而被人操纵与支配,世界变得更加残酷与血腥,没有思想与意识反而能够带来暂时的和平与安宁,于是乎,当她找到昔日一块相约自杀的好友以后,在被好友阐述了两个极端世界里的故事之后,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暂时的安宁而一枪杀了这个曾经视作偶像的好友。

所以,凡事都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站到了不同的对立面上,所以才有了相对主观的对与错,当对错分开的情况下,遇到了不同的情况,所认为的对错反而又变得相对模糊。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以后感觉后怕的电影,因为它探索的东西实在是常人难以理解与接受的,一旦深入到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思想,我们内心中的绝望就会被深深的挖掘出来,而且电影直面的黑暗与血腥来的太过直接,在充分刺激到我们神经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了我们的思想,那种消极与悲观的情绪不断的在我们心中蔓延,似乎再也看不到美好与光明的世界。

被整个人类世界所包裹着的我们,身在其中却只能成为一个傀儡一样才能活着,稍微往深处一想,都能感受到自我的束缚,没有什么所谓的隐私与自由,无论是在战乱还是和平的年代,那所谓的幸福与美好只是相对的自我感觉而已。

一旦戳破了这层谎言,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当然无存,浮华之下只剩下内心的虚无。

从这部电影我们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思想的可怕,哲学的可怕,原来生活的本身并不能评断出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是当人们去思考它们的时候,好与坏就分辨出来了,就是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自我颠覆的毁灭,也是这种思想,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要想生活的容易一些,就不要去思考,不要去探索内心,当你真正的想要去找寻自我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没什么自我可言,简简单单的过生活最好。

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复杂的人类思想,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存哲学的可怕,当看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以后,就再也找不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才明白为什么思想家与哲学家都像疯子一样的存在,因为他们是不快乐的。

 6 ) 偽善

這是個偽善的世界。

人類不應該對任何人的死都感愧疚,明明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人。

大家互相愛護,連不認識的人的死都感到悲傷。

強制性的自責自己,為何無法阻止,這樣的世界太變態太噁心了。

意志,或是有宗教稱為靈魂類,看不到摸不到。

但此刻我為了自己還能煩惱感到幸福,因為那代表我還具有意志「我」是存在的。

意志,在劇(書)裡的定義,是指多種欲望感情互相競爭產生的一種狀態。

藉由意志競爭被選上的過程,叫內心糾葛或選擇。

就像我看了某樣商品,到底買不買的內心糾葛一樣的東西。

意識等於現實,因為我們所擁有的現實,到頭來,只是被限定在意識內。

(這點感覺非常相似駭客任務)對研究腦科學家來說,能掌控意志是很吸引人的研究。

「和諧」這項技術系統,它能對人腦設定一個經過調和的意志,使人不再出現「雙曲貼現」的情況,理性主義從此不再只是假設。

但「和諧」有個嚴重副作用:當所有選擇都不會有內心糾葛,一切行動都處在清楚明瞭的狀態。

「我」此刻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意識會就此消滅。

上述看到某商品內心糾葛天使與惡魔,錢包的戰爭再也不會發生。

因為和諧系統已經取代了你的意志,不需要再做判斷。

再也不需要用來做決定的意志;最後就是不需要意識。

就目前的認知,有意識就是活著的證據每天醒來、有意識,就是我判斷自己還「活著」的依據《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中。

到底怎麼樣才算是「人」呢?

怎麼樣才算是「活著」呢?

當全身義體化,只剩靈魂,像素子,她算不算人?

意識只活在母體裡,所有的一切都是母體給你的假象,這還算不算人?

那麼沒有意識(或我們感覺不到,或該人無法主動傳遞出意識電流)的植物人呢?

那天我失去了意識,不管我是什麼狀態,請不要再掙扎要讓我「活著」了。

 7 ) Harmony——科幻小说与动画擦出的绚烂火花

(长文预警,内含大量杂谈和主观意见)(主要评价动画,至于更多主旨等内容,个人让给原作书评)这部由科幻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Harmony》(中译《和谐》),讲述了在人人生来便由政府植入医疗健康系统“Watch me”,不再有病痛的未来日本,两位女主雾慧和御冷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设定上颇有些类似之前同为反乌托邦题材的的《心理测量者》,人设有点像《罪恶王冠》,主题曲由EGOIST演唱。

这部片子的元素很多,作为萌豚,可以看两个女主百合,外加各种福利镜头;对于喜欢原作、硬科幻的观众来说,原著小说得过日本SF大奖,丰富考究的设定和庞大的世界观十分引人入胜。

话说这么黄暴血腥的片子竟然是全年龄……我作为一个成年人(?

),看到女三号捅自己脖子的时候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惊(那演出真是赞)。

影片开头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女主一行沙漠飞车击落飞机的场面(机体设计都非常棒),令我有种要开启好莱坞大片模式的错觉。

然而之后并没用什么恢弘的大场面,结局高潮甚至给我一种文艺片的感觉。

想想某只能成为粉丝片的《业火的向日葵》,以日本现有的特效技术与资金水平而言,想和好莱坞大片抗衡暂时还是天方夜谭。

Harmony的作画对于剧场版动画来说虽然只能算中规中矩,但靠日本电影细腻的传统,在原作扎实的基础上发掘了一些哲理,好好讲完了故事。

Harmony作为由科幻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又显得有些另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相较于原创的《心理测量者》和漫画改编的《攻壳机动队》等作品,科幻小说改编的动画给人一种“卖世界观”的印象,按大冢英志的说法是与上世纪80年代的“物语消费”的动画契合的。

而对于受过后现代主义与“大物语的衰退”的洗礼,“数据库消费”的轻小说接过漫画和galgame的接力棒成为改编主力军的今时的动画来说,似乎是不合时宜的。

而当我看完整部影片,发现仍然是是后现代主义中解构的手法在发挥作用。

当结尾女主的上司以及统治世界的幕后领导者恳请女主雾慧拯救世界时,女主雾慧只是淡然地说,我对拯救世界没有兴趣,最终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由“Harmony”控制,所有人都没有意识仅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御冷所追求的“所有人都幸福的世界”。

这就是典型的解构主义。

影片一开始没有选择介绍世界观,而是直接开始了高节奏的剧情,观众只能剧情推进中慢慢理解,时而发出“原来之前是这样”的感叹。

而且到最后仍然让观众云里雾里的地方也是有的,这也和早期脱离“物语消费”不再以世界观为重点的动画作品(如EVA)有共通之处。

整个故事也不再有正义与邪恶的截然对立,每个人物都展现出了复杂丰满的个性。

在东浩纪的《动物化的后现代》中,轻小说被看做是与作为文坛主流的自然主义文学相对的写作环境(而非小说类型),那么可以说Harmony是科幻轻小说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也使我对科幻小说产生了新的认识。

反观轻小说,很多读者甚至作者仍然的轻小说的概念和本质有很大误解,使得整体水平与影响力仍然不高。

当然大多数代表性的轻小说还是合格的。

说回Harmony,这次的媒体协作(科幻小说与动画)之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在于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因而结合的非常好。

漫画改编的日本电视剧数量庞大却经常遭遇收视率和口碑的双重滑铁卢,导演肯定会说:“电视剧有电视剧的章法,肯定要进行改编”。

话是没错,但看看Harmony这样优秀的媒体协作作品,就知道这是站不住脚的了。

真正的原因是,很多资历不够的导演自己想做原创却苦于不能保证收视率而得不到上层批准,转而改编有粉丝群支持的漫画,却行自己的原创作品借尸还魂之实(很多导演甚至没看过原作)。

作为媒体的动画,也许是与轻小说合作惯了的原因,对于人物刻画方面已经驾轻就熟了。

比起剧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更是人物,这也是和作为“人物小说”的轻小说有共通之处的。

人物刻画对于作品内涵的巨大影响,拿国内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来说,人物说的一些台词看似很有哲理,却发现人物是扁平的,是导演手中的人偶,替导演说出导演想说的话。

只有当每个人物都是复杂的,小说才能称之为小说,电影才能称之为电影,否则只能叫语录。

如果说《心理测量者》作为原创动画在人物刻画上略显薄弱(角色们不时沦为某爱的战士装逼卖萌的人偶),同样改编自科幻小说的《自新世界》则在“卖世界观”的同时只能说兼顾到了人物(世界观归功于原作,不要忘记了这是一部动画作品)——那么对于Harmony来说,最大的亮点便是完成了媒体协作的突破。

Harmony的导演可以自信地说:“动画有动画的章法。

” 如果将来这片子放到B站之类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观众出来说“看不懂”(当然我很希望被打脸)。

诚然,Harmony有其晦涩的地方,但作为一部商业影片,剧情绝非超出了一般观众的理解能力。

这也与某一两个视频网站无关,从《泰囧》到《港囧》,以及看似特效片实则喜剧片的《捉妖记》,上个季度B站最火的番竟然是《不存在黄段子的无聊世界》(对影片本身并无否定的意思,仅为分析市场现状举例)。

虽然个人对于这些挠痒痒让你笑的所谓“喜剧片”越来越难以发笑了,但它们市场的扩大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很难去批判。

但另一方面观众对于严肃电影的审美水平下降确实值得警惕。

独立电影导演贾樟柯说道,《山河故人》里有一个情节是多年未归的儿子回来给姥爷奔丧,下跪的时候反应有点慢,母亲一下子把儿子推到地上,有观众就不理解,说这么多年没见了,妈妈应该很爱护他才对啊?

这就是对复杂一点的人的感受麻木了。

孩子回到家都不叫她妈妈了,妈妈又启发又诱导最后他才用上海话叫了一声妈妈。

作为一个母亲她可能没有抱怨吗?

这里要分析的话就不是一篇文章的事了,可以从现代社会单向灌输给人的slogan说,可以从我国年轻人的横向情感缺失说,等等。

但我要强调的是,某些看番只看几部人气排名高的番,什么都看不懂,阅片量没几十部的伪宅,却天天叫嚣动画药丸,这是一种什么心态?

痞子说五年动画现有的制作模式要维持不下去了,却被他们说成预言动画药丸,这和说玛雅人预言世界毁灭有什么不同?

(抱歉离题了) 最后还是提一下与影片主题相关的东西。

影片附赠了一张卡片,用手机扫描之后能看到泽城美雪姐姐(雾慧CV)朗读一段原作的短片。

看完我才清楚,最后女主雾慧并没有和御冷殉情,而是为了“保留ミアハ(御冷)原来的样子”杀死了她,自己选择了和整个世界一起失去了个人意志。

Watch me系统里雾慧的石碑上显示了她最后的意识: 再见了,我自己。

再见了,灵魂。

我们已经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吧。

主题曲响起,观众们沉浸在悠久的余韵当中。

社会、个人、意识、死亡……无数的疑问交织在脑海。

最后这个故事究竟是反乌托邦还是乌托邦呢?

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看,你不喜欢被洗脑,却主动想要接受所谓“中心思想”和slogan。

作者成功地向我们抛出了问题,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作品也完成了一半。

啊咧,那剩下一半呢?

 8 ) 关于和谐的个人解读吧。

同事科幻天才伊藤计划的作品吗,也忍不住让人与他的另外一本已经做成动画的《尸者帝国》相比较。

《和谐》的深度是《尸者帝国》无法比拟的。

其中的原因估计也只是伊藤计划在写《尸者帝国》序章的时候已经离世。

但是后继者对尸者帝国的核心也算是比较好的继承了伊藤计划的原案,那就是人类的意识与灵魂。

和谐贯穿全篇,无时无刻不再提的,那就是人类本身的意识与灵魂。

(个人感觉这里的意识就只指人类的情感)雾慧图安来到的日本,是个大家都在互相模仿,连到长相都在模仿渴求着社会认同的国家,人类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成长,人类的生活都完全的在纳米机械的监视下渡过,一旦人类出现在《虐杀器官》中出现的大灾变,生府就会夺走人类的情感,让人类变成无意识的群体,来防止灾难,而这个防止灾难本身的名字就是《和谐》,一个比起灾难更令人恐惧的名词。

相比较《美丽新世界》,《1984》那样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难以贴身体会到乌托邦恐惧的时代。

《和谐》可以说是再一次让人类感受到了了美好世界的恐惧。

那种细思恐极的感觉,也正是伊藤计划的出众之处。

那么话说话来,如果你感到了恐惧,你为什么会感到恐惧?

是因为生府剥夺了你作为人的权利,还是恐惧御冷米阿哈所带来的恐怖袭击?

或者是来源于自己内心,那不愿意受人控制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还保存着这份自我意识,而不是感觉《和谐》在不知所云,那么恭喜你,你还有着自己的意识,而不是一个已经失去了意识的行尸走肉。

当代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意识,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失去意识的行尸走肉,丧失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如果你真的看懂了和谐的话,你也会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恐惧。

很多人都会对自己的现状非常的满意,那你认为他们的满意是来自于哪里?

真的是自我的感觉吗?

安逸,和平,只要工作,就能够活下去。

这样的感觉,是谁带给你的?

你的意识告诉你,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和谐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在这里。

零下堂吉安就是这样没有意识,但是仍然有着情感的人。

当然在理解这个问题之前,你先要理解什么是意识。

那么首先的问题,意识是什么。

意,既是自我的意思。

识,就是认知,认识。

意识,代表个体的独立性,它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

意识,代表了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发生的事情。

可以对立与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进行对比。

如果无法理解的话,那么你可以简单的吧意识理解成。

将自己与周边人区分开的认知。

如果人无法将自己和周边人区分开,那这个世界会如何?

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工作,从不抱怨,人人平等。

共产,共妻,共子。

人类幻想中的世界,但是——看似美好的世界,其中的本质呢?

剥夺了思考,剥夺了情感,甚至剥夺了灵魂。

你甚至不如植物人。

因为如果你是植物人,或许还有着那么一丝可能性苏醒过来。

人类失去了情感,失去了欲望,失去了灵魂会变成什么?

一台只会服从命令的机器人?

这就是乌托邦。

没有疾病,没有抱怨,人人平等的社会所构建出来的代价也就是如此。

违背了人类的本质的美好世界。

人类之所以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就是因为在不断的竞争和搏斗,人类的意识并没有从我们周边离开,我们也没有放弃对意识的追求。

本作中的哲学深度或许会有很多种理解。

毕竟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类的不重复性才注定了人的未来。

在如今,三体那种地摊文学也能够成为现象级IP的时代,也代表了中国文学圈的断层是有多么的巨大,毕竟阿瑟克拉克在国内并不出名,《童年的终结》也没有多少人看过。

在这个高仿能成就《三体》的时代,这样杰出的传递着自己意识,让其他人备受启发的作品真的不多见。

但是与动画整体节奏相比,和谐我能给的评价也只是推荐。

但作为并非是硬科幻,主题依旧是人性的文学。

却是可以给个非常的高评分。

如果十分的话,这部作品可以给上八分。

而尸者帝国,我会给四分。

而三体,我会给两分。

 9 ) 看来作者相信的是人死如灯灭啊……

白毛意识的诞生代表了作者对于意识产生的观点吧?

同样也侧面否定了意识永恒这一观点吧?

但是在后续的尸者帝国当中从礼拜五夺取灵魂这一情节来看,作者似乎又偏向于死后灵魂永存?

否侧怎么会有夺回灵魂这么一说呢?

结合作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可能也不难理解这一观点的改变……那么说到到底,人啊还是都怕死的吧(笑)

 10 ) 在乌托邦社会中追求自由的抗争

本作一开始就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乌托邦社会,背景设定是经历过大灾祸后的世界,由于人类大量伤亡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至高无上,因此战后的世界将生命高举为最高价值,不再有所谓的「政府」,取而代之的是「生府」——以生命主义为宗旨,以增进人体健康与延长人类寿命为主要执政目标。

就如我们透过图安的视角看到的一样,由于人们在出生之后都会被植入叫WatchMe的纳米机器,并且在成年后自动启动。

通过佩戴在左眼的「扩现隐形眼镜」(其实就是AR现实增强技术),终端的健康管理服务器会全天候管理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是人们的胖瘦和女性乳房的生长,随时都能提醒人们注意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另外,「个人用医药精炼系统」这一系统,也使人们能够随时快速生产针对自己的药物,随时能治愈各种身体状况,疾病和衰老仿佛已经从人类社会中消失。

不仅仅是如此,在这样的社会中,隐私也仿佛消失了一般,透过「扩现隐形眼镜」,就能看到路上遇到的陌生人的名字,生日,职业,社会评价等等。

是不是觉得很美好?

在没有了隐私之后,人们还是能和善相处,每个人都是那么礼貌,并且为人着想。

然而回忆中米亚哈引用福柯的一段话,却揭下了这虚伪的仁爱社会的假面。

「权力所能掌握的,正是活着这件事。

以及活着所引发的一切结果。

死是权力的界限,是摆脱权力的瞬间。

死是所有存在中最神秘的点。

最隐私的点。

」在过去的君主专制时代,权力的体现是「使死」,是统治者让你死你就必须死,没办法活。

而现在的民主主义时代,权力的体现却是「使生」,让你活着就必须活着,想死都死不了。

仔细想想,虽然人们害怕死亡,但死亡的主动权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而在作品中的坚持生命主义的社会,为了健康和长寿却要牺牲掉自由,连死亡的权力都被剥夺了,你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你的身体不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更多的属于社会,是一种公共资源。

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为了自己而活,更要为了别人,为了社会而活。

听起来确实是一种值得肯定和弘扬的,挺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但其实现却是靠强迫每个人。

强迫与人的善意与恶意并无区别,所以这样的善无疑是虚伪的善。

于是,这部作品反乌托邦的基调由此奠定下来。

另外,作品中另一个探讨的就是人类的意识。

人的意识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作品认为是对于统一脑内各种欲望诉求的斗争而纠结并做出选择。

欲望的斗争必定伴随着痛苦,因为你只能满足其中一个欲望诉求,而放弃其他的,这是在做舍弃,也恰恰是痛苦之源。

但是,正以为有选择的痛苦,我们才拥有意识,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舍弃了意识,虽然不会再感觉到痛苦,但这仅仅是在逃避而已。

永远能够自明的做出最佳选择而无需思考,就像是机器人一样,这真的有意思吗?

正是因为有痛苦,我们才能体会到快乐。

逃避了痛苦,便失去了快乐。

米亚哈无疑是痛苦的,因为从出生开始的无意识,到在俄军基地遭受虐待,了解到了人类丑陋的欲望,产生憎恨的意识,便感受到了痛苦。

之后虽然被解救,被带到「生府」圈内抚养,但已经产生的意识痛苦使她想求死,但社会却要在她成年后剥夺她的这一权利。

而在自杀失败被带去做实验之后,在药物的作用下她重新体会到了出生之后的那种无意识状态,那种没有痛苦的状态。

而小时候邻居家男孩和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自杀案,使她认为与其寻死,不如放弃意识,放弃自我。

所以当全人类都处于无意识状态时,也将达到所谓的「和谐」。

然而对于图安来说,世界变得怎样,别人变得怎样都无所谓,使图安憧憬的那个米亚哈是那个敢于反抗社会体制,勇敢赴死的米亚哈,而不是现在这个逃避痛苦的米亚哈。

图安之前以为米亚哈变了,后来再次遇到她后才明白,她从未变过,只是自己从未真正了解她。

图安一直追求的是自由,是真实,而不是虚伪的仁爱,给予她这一追求的无疑是米亚哈,而在了解到真实的米亚哈后,她内心的精神支柱崩毁了,所以在说出“唯有你不能去那个世界,请始终做我喜欢的那个米亚哈”之后,扣动了扳机,随后「和谐」程序发动,世界全灭。。。

其实,如果不是生活在「生府」圈内,生活在WatchMe的监视管理之下,强迫着为了别人而活,也许有一天她会发现快乐也说不定,追求无意识状态只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她没被植入WatchMe,能够生活在「生府」圈外,也许能克服过去的痛苦,成为一个快乐的女孩子也说不定。。。

所以结局无疑还是在控诉这虚伪的乌托邦社会,就算「和谐」程序没有发动,这种剥夺了人类基本权利,使人们都处在监管之中,并且个人意志都被统一服务于社会意志,甚至可能是统治者的意志的社会,而不再重视个人意志,这与失去了个人意志有何区别?

总的来说,受限于动画这一载体和本身剧场版的时间太短,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还很浅显,也许应该去啃一下原著小说了。

《和谐》短评

议题是我非常喜欢的 毕竟是伊藤计划的三部曲之一 画面想象力也不错 但太多中二的配音风格有些把核心想讲的东西弄浅了的感觉 最后只觉得主人公精神错乱 虚无主义 自我剥夺 意识统一 再也没有痛觉疾病记忆的和谐社会 美丽新世界 人们一边向往 一边畏惧 但可能最终仍是不可避免地朝这个方向走去

7分钟前
  • Lo-fi
  • 还行

每重看一次,我的评价就上升一次。看了第三(或四)遍之后,甚至感觉从中获得的东西比《攻壳机动队》更多。可惜观者寥寥。

9分钟前
  • 9 de Julio
  • 力荐

图安是穿盔甲吗,为什么正面看起来也像屁股?

14分钟前
  • 当局
  • 还行

或许现在很多人真的需要一点静下来思考的魄力。仍旧未看小说先战电影,小小地说两句。片子本身没有问题,认真看没蒙逼,但是看完了以后思忖了一下,忽然有点蒙逼…太过复杂的多面人格相互纠缠影响,没有善恶也没有确凿世界观的瞬息万变。反正我觉得挺过瘾,能勾起反思的电影都值得夸奖。

18分钟前
  • Lucciola 3.0
  • 推荐

太残暴了,因为自己不幸所以认为世界上的人也是不幸的,把不幸无限放大,痛苦就来了。那个假定时代很美好,但是太美好了所以才会去想破坏掉,其本身就很有问题。因为有烦恼,有不幸,然后就想用死之去拯救全人类,但世界有很多美好呀,为什么要消极呢?

21分钟前
  • 静静的猫
  • 较差

加入了太多无谓的百合镜头,真正有质量的设定和故事却没讲清楚,感觉女主走来走去故事就完结了。应该是一部关于情感、理智的反乌托邦佳作的,没有尸者帝国那么有趣呢

24分钟前
  • Raven
  • 还行

日本人总能从小众角度将一群神经病人的观点合理化,不过内容实在太无趣,没看完

28分钟前
  • Rayphone
  • 较差

一部由政治老师在课堂上放的片子,集百合,血腥,哲学与一体…刚开始看不懂,后面才慢慢理解…弥迦实在是太帅了…这样的乌托邦想想就可怕

32分钟前
  • 117
  • 推荐

两个小时想清楚的讲明白这么庞大的概念是不是太贪心了。为了和谐不管是极致的自由与极致的控制都是做不到了,和谐不是一种状态他是目所能及缺永远不会到达的地方。

33分钟前
  • 阳光下的泡泡
  • 还行

前30分钟神作 之后在节奏感和世界观构造上完全崩裂同样还可以当作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依你们的话就百合向咯)可以加分的点有1.人对健康的追求 以及严谨的背景设定 2.人类主观AI的设计感3.CG等技术的运用 3.5互相射击时候飘荡的波斯地毯 剩下的就是糟粕了 不过还是4分好评 和我心意√

38分钟前
  • 去年在广岛
  • 推荐

人类补完计划终于完成了。

41分钟前
  • PLACEBO
  • 推荐

高超的动画水准!

44分钟前
  • Grey
  • 推荐

看评论刷psycho-pass才发现这片子设定元素几乎和pp一毛一样:话唠,mind fuck,乌托邦,健康指数化,爱读书的白毛,相爱相杀⋯啊,还有chelly,有chelly的片子怎么可以打五分以下呢?你知道伊藤计划pv里chelly的旁白多么苏吗?

46分钟前
  • Shawn
  • 力荐

人物3D违和感果然不是一家独有 又是一种反乌托邦 可能我是Humanity派 对乌托邦题材反乌托邦什么的 天生不对路 弥雅哈这种角色动漫里屡见不鲜 声优略失格 特别是在沢城姐姐衬托下 一查果然94年爱豆型声优?【立意高远 故事性虽弱但剧本不差 怎么监督就能拍的这么磨磨蹭蹭?啊原作真是一部深刻的好作品啊

48分钟前
  • KayCorleone
  • 推荐

单纯好奇二次元的构成,能看到看得多的人对画风的评价这很好,结果最赞是白毛被中出?你看了半天就看出这么点花?没有意识是死亡还是成为“更好”的社会性动物呢,感觉社会在教我们选后者呢。能消灭疾病和死亡以后下一步要消灭的就是自我意识这点也算是主流想法了,以后真有选择的时候倒不一定会选当个能正常生老病死的人。看动画很少,这样风格的倒是很喜欢,只是受众不一定乐意看,乐意看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怪圈。

50分钟前
  • Nafnlaus
  • 力荐

恐怖分子太没溜了,一开始像是说要解放人类的意识,到了片尾变成了要抹掉全人类的意识,什么鬼……

52分钟前
  • 路西法尔
  • 较差

【补】歌挺好听的,故事设定挺有意思,只是剧情还是中二,开展部分没能跳出那个圈子,偏中规中矩,三星半

57分钟前
  • owlNbee
  • 还行

比第一部的剧情和作画都流畅很多,只是感觉真的很像(中二少女版)Psycho-Pass,白毛还是那个白毛,连掉书袋都那么像,老虚不会是借鉴了原作小说吧,至于一对百合一对基的设定,科幻题材对于爱的多元化可是超乎人类想象的呢

1小时前
  • 兮称
  • 还行

原著哲理艰深,120分钟还原不足,过多准静态镜头大大占用了剖析的时间。题外话:互联网怪兽的大杀器--预测并调控人类行为的能力。社交媒体通过分析个人数据,不仅能知道你会有什么欲望,还能指导你应该有什么欲望,这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未来。

1小时前
  • 胖肿
  • 还行

主题基本延续了《杀戮器官》里关于自由的讨论,但遗憾的是没有进行任何深入,并且所有《杀戮器官》没做好的点,这部做得更差。主角的感情线戏份过重,但却重得毫无意义,中二少女们的纠葛而已。画面也是如此,多为炫技式的画面,却没有很好的利用3D技术做出新的表达。

1小时前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