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比日版合理紧凑,摄影也更讲究,整体更像一部电影,但是也因此没有了日版的留白美和想象空间,显得略微平庸。
日版和原作气质更接近,其实原作和日版电影都是有一些压抑的,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小清新。
我刚好很早以前,大概2000年吧,关注过这个作者,记得他当时很年轻就获得了一个什么新人奖,但是作品销量却非常的不好,最后只能带着一只捡的猫离开东京跑到乡下过了好几年隐居生活,一边种地、做饭,一边画一些比较随意的漫画,「小森林」应该就是那段时间画的。
虽然主角是一名女孩,但原作漫画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那段时间的日常生活记录,看过一个采访他说过非常喜欢乡村生活和做饭,以及非常真心的讨厌大都市生活,所以小森林漫画气质有一点像「瓦尔登湖」。
这种气质在日版电影里也有所体现,但是韩版这块就几乎没有,韩版的女主回乡的动机显得很任性,少了些日版女主那种内向敏感的苦闷,看起来稍微有点「作」,作为观众,也就不那么能够被打动。
一言蔽之:区别就是那眉宇间的一点点小敏感。
韩版
日版
原版
今天襄阳大降温,从早上七点,雨开始出现,越下越大,到晚上也没有要停的意思。
对比昨天的温度,我一天没出门。
最近休息可以不去采买了,因为冷可以安心在家无所事事。
简单的做吃食。
这种生活背景特别适合小森林的故事,因为小窝对我来说就是我的小森林啊,可以放松,和自己待着,做简单的美食。
晓敏过年送的菠菜太好吃了,简单放蒜放盐,清甜柔嫩。
昨天熬的参鸡汤,特别适合寒冷的温度。
从冰箱里拿出前天下班去超市买的豆芽,配上香肠薄片简单的一个小炒。
相比日剧的小森林,,我喜欢女主活泼有生气的声音,喜欢她上串下跳的形象,相比日剧更有活力,她内心一直在冲突,嘴上总是说马上就回首尔,回来只是想逃离,但却越来越理解了土地的魅力。
我喜欢这种慢慢探索寻找答案的故事,应和我目前的状态。
我也希望在混沌和失败中逃离,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重新发自内心的微笑。
真的好累,紧锁的眉头,无意识抿着嘴,没有什么可以开心的,每天被各种事情缠绕,我也想去乡下,住一段时间,也许我心里的这些不安也会被乡间的风吹走,心会被阳光和山峦填满。
最后一个镜头,半开的拉门,意味着妈妈回来了,这对我来说,也是渴望体验的。
这是一部没有跌宕起伏剧情的电影,但是像春天种下的种子,经历四季,最后结出果实,顺理成章,平平淡淡的浇水,安安静静的弯腰插秧,把镜头洒在生命的各个角落,让它自然生长,自然记录着生活。
大城市的繁华一开始总是让没有经历过的、刚刚开始发芽的人充满想象和憧憬,当一头扎进去之后才知道,繁华虽好,却终究没有归属感。
女主在大城市受挫后,回到原来生根的地方,原本想稍作休憩,却越来越舍不得离开,生活,生活,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活法,要怎么活,才能活得好;经过降雨暴晒后,我才觉得与其追踪活得好,活得心里舒服,合适自己的活法才是实实在在、恣意充实的。
剧中女主,一鸡一狗两好友,双手创造美味,四季各有精致,追随自然,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依旧在大城市周璇的人儿,看了如何能不心痒痒,活着,有滋有味的,有友有伴的,有吃有喝的,双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美哉美哉啊!
好吧,非跟日版比的话,那么韩版《小森林》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日版背景是现今社会中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原著也是归田园居类似的境界。
当然,有女主亲情、感情、友情的情节掺杂其中,最后还是对亲人的宽容理解结局。
但是,情节在这个片子里其实并非主要的,让这部电影引人注意的是对于田间劳动及美食制作的呈现。
在日版中,这些展现得淋漓尽致,女主做的一份份美食真的叫人垂涎三尺,恨不能伸手到屏幕取来食之。
包括制作美食的过程也完美如画,尽显劳动之美。
在这里,劳动真像艺术。
可惜,在韩版里实在看不出来。
可能是食材以及饮食方面的不同,女主津津有味品尝的烧白菜,还有做的菜饼,完全让人没有丝毫食欲。
当然,唯一例外的是,结局部分晒的柿饼还是叫人挺想吃一口的。
至于女主在田间劳动的情节,还是不要评价了,日版是展现劳动,韩版是推动情节,重点都不同,效果自然不可比较。
其次,日版是分夏秋、冬春两部分来拍,时间跨度长,每一份食物从播种到做成食品比较完整,你看完才能明白一份食物摆上桌来,到底它经历了哪些程序,有多少辛苦。
而韩版的就比较简略,一笔带过。
日版很少叙述人物之间的互动,大部分是人与自然及食物制作工序。
韩版在故事情节上描述很多,劳动、食物制作为辅。
再有,从人物表现来看,韩版女主似乎更有都市味,实在不像是真的回归自然的那种状态,而日版女主恬淡得多,与环境更能融为一体,真正是符合这部电影主题的。
想来,其实《小森林》本就是想反映当代社会压力下,人对于自然的一种向往,亲情是隐藏在其中的一条暗线。
日版相对来说调子比较忧伤,看完了还是能感觉到这份感情。
韩版显得更像是把亲情放在明面来描述。
故而,这两部电影虽然是相同题材和情节,但是我觉得呈现方式完全不一样。
在意境上,还是日版要高得多了。
期初并没有多大期待,本来就是想吃午饭的时候看点什么东西下饭。
如果不是因为手机看腻了也不会打开电脑找电影看。
想着找一部轻松的,不把注意力放在上面也行的,可以随时断掉,留着以后再看的电影。
找了一圈貌似我的电影库里只有小森林合适了,于是就看了,但是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仅没有关闭 一次,甚至鼠标都没有东一下,就这样,半个下午的时间消失了。
故事的开始是惠媛在风雪中往向前走安静又轻快的音乐,干净的雪景画面,很快就让观众安静下来沉浸其中。
自然的声音此时此刻是那么的突出,风声、树叶沙沙声、远处的狗叫、树梢的鸟鸣、身下踩到的积雪构成了自然的协奏曲,或许此刻闭上眼睛,离开影片给予的画面才能真正看到那一方世界。
(未完待续...)
2014年,森淳一导演根据五十岚大介漫画改编的电影《小森林:春夏秋冬》静悄悄的上映,缓慢的节奏,清新的留白,没有人物冲突的剧情,让这拥有四季章节的大电影竟然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影片,效果为之惊艳。
在《小森林》系列大获成功后,邻国韩国最前抢注改编权,要把这部用美食展现人文情怀的电影本土化,来一出《小森林:舌尖上的韩国》。
其实,不管是哪个国家改编《小森林》都无可厚非,因为谁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美食与风光;如果功力可以,甚至可以超过原版《小森林》!
原版《小森林》,是我至今为止一直在循环播放的下饭电影,通过女主市子所展现的吃相,满足了每个观众的“口舌之欲”,让现实生活中的泡面也会变得格外美味。
市子做的食物够多元,够自然,够丰富,荤素得当,营养均衡,食材贴近现实,让观者能够更直观的去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桥本爱饰演的市子,在吃时,基本看不出表演痕迹,她很认真的咀嚼每一口美味,细细品尝,从鸭肉刺身到野蒜意大利面,从咖喱鸡肉饭到双色蛋糕,从自制果酱到刚采摘的番茄,市子在劳作之后大口大口的补充营养,感觉是对食物最好的尊重,微妙的好味道会给她带来一丝淡淡的微笑,吃出的幸福感由内而外,观者也能够看出来她真的在吃。
而同样是吃,韩国版《小森林》我感受不到食物与人之间的联结,从《小姐》中走出来的金泰梨,虽然长相精致清新,但灵气有余文气不足,她身上的都市纤细软妹气息过于强烈,矫情多于感受,并没有桥本爱那种乡村女孩的结实感,在吃相上更是灾难,和食物有强烈的距离感,毫无食欲的表演堪比赵文瑄版的《孤独的美食家》,完全看不出来她很饿,完全看不出来她爱吃,完全看不出来她喜欢做美食。
原版《小森林》是以美食贯穿影片的电影,也通过美食,市子开始理解母亲做料理的苦心,不辞而别的用意,市子也在一道道菜当中成长起来,更加独立,也更加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韩版《小森林》里主线也没有变,食物看似五花八门,可万变不离其中的大白菜和万物皆可天妇罗,各种白菜做的料理,炸大白菜叶子,大白菜熬面片汤,白菜做的顶级炒年糕,炸花天妇罗,鲜花意大利面……哦,整部电影调料与食材搭配的极为怪诞,还素的不行,要我一度认为导演是不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专业主攻大白菜百搭学?
韩国小森林的“美食”看的我胃酸发作韩版《小森林》用再微距的镜头,再饱和的调色,也拍不出来食物的美感,也成功让我在观影过程中胃酸发作,是真的胃酸发作了……看着满屏幕的大白菜,让我想起童年遭遇全球经济危机,那些年被天天吃大白菜炖土豆支配的恐惧。
原版《小森林》最让人回味的角色就是市子的母亲福子,高大美丽拥有异域气息,她就像一个身世成谜的女侠,一个人在偏僻的小森林自给自足,独自抚养着女儿市子;福子从来没抱怨过生活,没提过市子的生父是谁,没有因为孤身一人而自怨自艾,她的朋友是外国人,通过各种旁人的人物侧写,又可以看出她博学却不张扬;在对市子半开玩笑的成长教育中,能展现出她的幽默与睿智,她总是默默的用巧手制作出堪比饭店的美味,花样百出,创意与好味道并存;在市子眼中,母亲也很“小气”,从不随便把美食的秘密透露给自己,连土豆面包这种难掌控的料理,都让市子自己去猜,去尝试,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市子,让她能够独立坚强;福子也始终与女儿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让她未来的出走更像情理之中,并不不显意外。
韩版《小森林》文素丽饰演的市子母亲,气质很好,但是过于有慈母气息,这种气息使观者感受到她对女儿极度依赖,对女儿的温柔关爱,让日后的不辞而别显得极为突兀;台词中说教成分过多,为什么强调让女儿扎根乡村的理论也显得生硬刻意。
原版《小森林》中的市子不矫情,干农活的时候像模像样,像番茄的苗一样野蛮生长;市子也很倔强,倔强到她不愿意输给任何男人,所以导演专门减弱了其中的爱情场景,让前男友的戏份一带而过,决绝的不再为自恋的超市小哥做便当,就算佑太与市子有暧昧情愫,也被拍的恍恍惚惚,点到为止。
电影最后,市子再次离开小森,奔赴城市,找到了真爱,镜头也没有给这位准老公正面特写,而是继续呈现市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可见创作者的角度非常超前,非常尊重女性角色。
韩版《小森林》加强的偶像剧节奏,让整部电影就像偏离轨道的卫星,主题越飞越远;女主惠源的整个乡野生活,都是头号忠犬载河陪伴左右,还有忠犬的备胎恩淑+一只001真狗……三人一狗在小村里,一年四季打情骂俏,塑料姐妹互相猜忌,三个人都不像干过农活,却都要表现出自己多熟悉作物;在看到如浪般的短评:柳俊烈欧巴饰演的载河好帅,好酷等等等,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对不起,我没看过《请回答1988》,我实在get不到柳俊烈的“帅”,在《小森林》中,他的颜过于印象派。
不过就算说了这么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就喜欢韩国版的感性化,看不惯原版的故事留白,都无可厚非。
不管翻拍有多少瑕疵,韩国版的也不是全都一无是处,比如慧媛的姑妈就是满分,从妆容到姿态,都能一下看出这是一辈子扎根乡村的人,还有神来之笔田园犬五狗,让女主一人生活的夜晚不再战战兢兢;这些都是超越原版的细节,不过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明显想把《小森林》弄成快销品,加入了更让人接受的人物设定与情节,不过这样的情节,只会让故事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段,而不是值得回味的心路历程;没有体现出《小森林》本该有的敬畏自然,尊重食物的风骨。
整体感觉确实不如日版,不仅是因为日版将春夏秋冬拍的更全面,是因为日版比起韩版更有生活气和本土气!
不得不说金泰梨和柳俊烈的选角还是不错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珠玉在前,金泰梨有点太像桥本爱了,但是又少了桥本爱那种天然呆。
从食物角度讲,韩版借鉴的有点多了,大部分菜品都很类似,面包、米酒、彩色年糕、板栗,先入为主的都会认为这是日本乡村习以为常的食物,韩国的冬天难道不是腌泡菜吗!!
不过韩版融入了更多情感,还诉说了现代职场人的心里话,哪有人一开始就喜欢田园生活,明明是无法适应繁复的都市生活后,选择的逃避!
女主跟男闺蜜的戏份更亲近了,跟母亲的对话更温馨了,夜晚波光粼粼的河边,三个好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很舒服!
但是还是感觉韩国愿意去拍这种简单生活题材电影,相比我国国内的商业片还停留在那些不痛不痒的题材,期待拍拍中国的“小森林”,传统的饮食文化,估计能几十部!
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天地。
田园里可以种出吃的,有爱人有朋友,《小森林》模拟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天地,一个可以寄托身心的精神家园。
韩版《小森林》日版的《小森林》,女主角叫市子;而韩版《小森林》又叫《小森食光》,女主角叫惠媛。
总体来说,日版是无可替代的经典,而韩版有明显的痕迹是模仿日版而生。
为了区别两部电影,本文沿用了女主角不同的名字来代表不同的两部电影。
韩版的《小森林》在剧情几乎是全盘抄袭日版,连菜式都一模一样(韩国那么多美食,居然都不考虑下?
)——所以韩版真的是够懒,懒到都不想做一份像样的菜。
因为懒和粗糙,它丢失掉了日版《小森林》最精髓的魅力——那些依附于食物上的令人感动的瞬间、那些引领我们活着的重要动力和因果。
日版《小森林》不同的食物 在日版《小森林》中食物繁多:春天的味增酱、夏天的甜果、深秋的柿饼、冬夜的烤红薯……一年四季、川流不息,令人食指大动。
正是在制作和享受各色美食中,市子锻炼出了自己的生活能力,也由此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
但韩版《小森林》中食物却少得可怜,偶然出现一例,也让人没有胃口——比如,在意面上突兀地撒上很多花,不由让人觉得舌涩;又比如干煎白菜帮子(这算什么菜啊?
)……韩国那么多美食:糖醋肉、炸鸡,炸酱面和烤肉……在电影里遗憾地全都没出现,少了好吃的食物,也少了对观众们胃口上的牵引,对于电影来说,更少了一些生活气息和亲切的温存。
煎白菜帮子这种菜……emm……不同的女主角也许韩版《小森食光》的导演是对的,“金泰梨在20代女演员中演技实力和自然的魅力是很吸引人的,这个角色很适合她。
”这部电影主要展现的是女主角惠媛(金泰梨饰演)的个人青春魅力,跟内敛安静的市子不同,惠媛很漂亮又野,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她不仅野,还憨憨的,非常可爱。
她说在城里时,特别喜欢喝浓缩咖啡,但咖啡太贵了。
惠媛有着身为一个少女的单纯和率真,而同时,她也有青春期的敏感和自尊心。
因为男友通过了考试,而她没通过,她无所适从、不好意思去面对男朋友,干脆逃回了老家。
惠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版《小森林》的市子的隐忍和含蓄,她的封闭和自立——这是日系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含蓄,感情不轻易外露但却更细腻深沉。
一切都会独立承担却异常坚韧。
市子在日版《小森林》里,市子承受了比惠媛更为沉重的生活。
惠媛有姑妈帮助,而市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她要自己下地耕田种菜,好为自己储备粮食。
而她与母亲的关系,也比惠媛的母亲显得更疏远。
母女之间总涌动着隐晦难言的矛盾——对现状的不甘和苦闷,母女之间的隔阂。
母亲厌烦了继续承担市子的生活,突然离开了。
从那个时候起,市子就很少表达自己的欲望,她努力自给自足。
从市子和惠媛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日韩两种饮食和文化中微妙的不同:韩国人喜欢吃辣,惠媛的性格更活泼直接;而日本人则饮食清淡考究,滋味尽在不言中;日本文化里“给别人添麻烦是耻辱”、一切都独立承受等生活准则,就在市子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从心安理得享用妈妈做的食物,到自食其力,无论是市子还是惠媛,都要完成一项重要的成长教育:世间并没有易走的道路,也没有白得的食物。
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收获最甜蜜最踏实的果实。
市子为自己制作的便当不同的母亲日版《小森林》是避世的,尤其是当市子面临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时, 她退回到小森林里,就像退回到一个温暖而安静的怀抱,她没有针锋相对,只是独自消解。
而在韩版《小森林》中,当在学校遭受孤立和欺凌时,惠媛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她的母亲,也为她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为人处事上的智慧:“你知道欺负你的孩子最想看的是什么?
就是你难过的样子。
所以你不难过,就报复成功啦!
”在韩版《小森林》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乐观和有力,她的温暖和贴心。
而在日版《小森林》中,市子的母亲则将大部分答案锁在了食物中,一切都需要市子自己去体会和理解。
韩版《小森林》用了很多篇幅去描写惠媛和母亲的相处日版的《小森林》折射出很多微妙的社会现象,比如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 母亲曾给市子写信说:“感觉人生就像是螺旋,一圈一圈总回到原点,每次圈子都会稍微扩大点,总觉得每一次都有所不同……”这句话其实暗含了对突破阶级桎梏、突破现有清贫孤单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无论如何努力,也依然困于自我阶级中,依然要回到同一个起点,生活并未得到什么改善。
但是每次会有所不同,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同,市子和母亲都决心走出去、决定改变。
韩版中母亲与女儿正面直接地沟通和交流;而在日版《小森林》里,市子母女的关系却意外疏离,母亲终于在女儿要求她为同学制作冬花味增酱时失去了耐心,索性一走了之。
日本的生育率极低且崇尚独立,高度发达和西化的社会分解、稀释了家庭关系的亲密和互相依赖,这导致了家庭“弃子”的出现(比如日本电影《无人知晓》,幼童被母亲抛弃,饿死在家里),日版《小森林》就隐含了这种残酷性。
市子的母亲独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只有将孩子彻底抛向生活,她才能自立,这是日韩两版《小森林》里母亲一致认可的教育,就像把孩子抛入水中,她才能学会了游泳。
孩子一成年,母亲就果断划清了跟孩子的界限——你是你、我是我,我们都是两个独立的人,我不可能一直为你付出,我也有我想要追求的生活;你不能再依赖我,你要学会承担你自己的生活了。
这种分明的界限感,其实是最好最健康的亲子关系,也是我最欣赏的部分,是母亲的智慧。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很少有人有机会体验到。
只有给出一个变量、抽掉他们的依靠,撼动他们熟悉的轨迹和生活,潜力才会崛起,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能量和它所带来的安全感。
人与人可相伴却不能依赖,终究要靠自己走下去。
等紧张羞涩的惠媛在故乡田间放松舒适下来,她与旁人的关系也开始松弛。
她主动给男友打了电话,说了很多话——她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消化这些东西而已。
田园的生活很慢又简单,提供了缓冲的时空给惠媛。
母亲们用一生最宝贵的时间,为女儿建立了一座世外桃源,让她学会扎根于属于自己的泥土,懂得享受自然平静的生命,时时汲取营养,渐渐长出属于自己的生活。
月朗星稀、莹落虫火,有三两好友相伴、有田间地头风景作陪,有朴素食物饱腹,人就可以舒心自在、顺其自然地活下去。
不同的告别当市子决定离开小森林时,她真的走了;然后成家立业。
她再次回来,是为了参加村里传统的春祭。
家与传统,才是归宿——日版《小森林》暗含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对人的要求。
而在韩国《小森林》中,惠媛却并没有跟故乡真正的告别过,她还是会时不时回来,照看植物和花果;她好像既没有跟城市里的前男友复合,也没有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
一直暗恋她的载夏送的那只小狗,依然陪在她身旁——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感情在隐秘地持续,载夏仍旧是追随她的那只小奶狗。
惠媛只是成为了更为自信、可以自由决定自己何时起飞与降落的人。
与第一次回来不同的是,惠媛每次离开都有准备和播种,每次返回都有收获的果实享用——这就是她的成长和对生活游刃有余的掌控。
从这个层面来看,如果说日版《小森林》在回归农耕时代的传统秩序,那韩版《小森食光》展现了高知阶层的城市女性(惠媛是大学生),对命运更为独立和开阔地把握和抉择。
无论是日韩两版的《小森林》、还是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其实表达出了人们普遍的一种愿望——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创造自我的精神家园,自己的能量集结地和栖息地。
在这个属于你的小小王国里,你不再需要向外界攀缘、朝外界索取、被外界控制;而是成为了自己的太阳和田地;成为了心田上的农夫。
你在自己的田园里种桃种梨种春风,播种收获、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它不断产生正面积极的能量充实和支持你,去对抗外界的波动和挫折、抵制人生的无常和灾难;让你变得有能力去赏人间四季、品酸甜苦辣,也有能力去拥有并尽享人生(原创影评,署名党阿飞)
惠媛是一个肯吃苦的好女孩,柔柔弱弱的她并不胆怯,也并不懦弱,无论是暖春还是寒冬,无论是酷暑还是累秋,惠媛都可以一个人耕一块田,也可以一个人种一片地,她简直把自己活成了四季,让也自己活成了食谱。
惠媛是一个很有灵性的女孩子,她可以完美的复制出母亲给她做过的美食,这不仅让她感觉母亲就在她身边从未远离,而且也让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充实感。
惠媛说人生最好的下酒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吃着自己栽种的蔬果,喝着自己酿造的甜酒,然后身边陪着自己最安心的朋友。
觉得韩版的小森林不如日版,画面和四季的流动还是带着烟火气的,日版的则是无欲无求,更加反映民族心态和主角心中的逃避,对食物的呈现也仅仅比网络视频更高的水准。
看日版的时候觉得心里特别平静然后特别享受。
韩版的话,还好,没有特别大的感觉?
不过里面女主做的食物看起来好好吃,建议吃饱饭再看哈哈哈。
美食的确是能治愈人的,但是治愈的是心情还是人生,那就因人而异了。
这种小清新的电影还是蛮喜欢的,画面很美,看完挺想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乡下玩几天的。
这不是小森林。是小寒酸,棒子的食物看上去没食欲
了无食欲,怎么回事?
跟日版比差太远了。看完以后我又把日版看了一遍。但是演员选的不错的。
“在城市生活久了就会知道,干农活是个多么不错的职业,等到春天的时候,全都会发芽,面向蓝天的,像一个个的小精灵……”
没看过日版 我很向往电影里的闲适生活 但不太喜欢这种电影。。吃的看上去都还蛮有食欲的耶
美食,美人,美景,去哪里寻找自己的小森林
不伦不类的感觉,吃的也是很奇怪。
感觉更加接近城市人眼中的田园生活~暂时的换换口味~最后女主虽然定植了~可是否能像日版女主活的那么滋润就难说了~毕竟前面的铺垫我看不到这点~
整版都没有吃过肉哈?金泰莉很韩国,就像桥本爱很日本。每个国家的小森林都是不一样的,韩国人更尊崇朴素,日本人更倾向物竞天择。
韩版的故事性更强了,但是对于农作烹饪的成分我觉得是少了,因为花了更多的笔墨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描绘上。选了在立夏这一天看,是想收获多一点对于生活的感激,对即将全面到来的夏日的欣喜,但结果是,我更想翻出日版来好好看一看。沙拉说,烹饪的过程漫长但解压,我想真的是。
梨的演技似乎比俊烈要稚嫩些啦,但她的形象真的好適合這個角色。電影慢節奏,很治癒,也令我開始思考生活的選擇。喜歡食譜+風景+狗子。對愛情線的處理很讚。而且沒有常見的過度煽情場景,也沒有非要跟你談人生,這點好珍貴,加半顆星。(難道是最近韓影太糟了我的標準降低了⋯?0307서울극장
本来中规中矩的翻拍,硬是被几位主演的魅力让影片提升了一个层次,金泰梨应该是韩国演艺圈极少数自带一种纯真的烟火气的女演员,演出了自己的风格,狗焕和文素利的表演也很精彩,相较于日版,提升了故事性,小清新又接地气。缺点大概是最重要的美食展现实在太简陋了,这些韩国料理简直让人毫无食欲啊
特别舒服的一部电影,日版的精髓也拍出来了,全身心的得到了治愈的感觉。真希望老罗能拉着金泰梨拍个三季的一日三餐。
太文艺了看不起兴趣。
厉害在于,韩语不完全懂也能体验到感动。明明是超级无聊的事情却被导演说得有趣而平凡。全片没有说教,但教人深思
无论是离开,还是回归;无论是寻找答案,还是每日迷惘;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跟着生活流……至少学着不要逃避吧,你自己的人生你不面对,还有谁来帮你呢? 菜式没啥食欲,乡村四时更迭的风景、和好友放肆撒欢的场景,倒是很令人向往。
合格的三角恋
感情戏篇幅太多了会让人觉得做作,丧失了「认真生活」的细腻感跟高级,这么落后的农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档的厨具还有家具?看日本版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看到就感觉不舒服的男主角 演上请回答1988是你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了
所谓“电影感”比日版强很多,甚至加入了“三角恋”…果然食物上韩国实在没的可展示,几乎都是咸辣口儿,你看做来做去最后都得要辣酱出场(来自在韩国生活五年多的怨念…)。最后金泰梨仿若看到妈妈的眼神,我还吐槽“果然还是逃不过韩剧狗血的窠臼”,不过好歹且算是个“留白”,及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