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低清老翻王》(Be Kind Rewind)时感慨万千,首先想起家中一大堆原版VHS电影录像带及LD,在高清广播年代,顿成为过时产物,还没计算来势汹汹的蓝光影碟,正慢慢地淘汰DVD,遗弃我这个低清的人。
我不期然自我Rewind,回带到狂热爱上电影的高中年代,跟随学长们,似懂非懂地硬鲠了很多高档艺术电影,眼界大开。
当自己有点经济能力,便开始购买心爱电影录像带作珍藏,已结业多年的「金狮影视」(KPS)是我奉献许多金钱的地方,一盒欧洲电影约售180到200元,经典旧片还要贵一些,我最爱购买附有剧本及明信片的特别礼盒版,《单车窃贼》(The Bicycle Thief )及《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现仍放在书柜鉴赏,从没放进录像机。
我虽然赚钱不多,但相信「拥有」就是对心爱电影致敬。
步入LD年代,声画质素提高了,又再买一趟心爱的电影,因为相信拥有最好的版本,就是对心爱电影最崇高致敬。
再踏入DVD年代,体积与声画质素都改良了,又再买一遍。
《低清老翻王》告诉我,无论VHS,DVD抑或Blu-ray都是一个载体而已,追求画质的同时,不要忘记感动人的力量,来自电影本身,缺乏人情世故,再花俏的也只是潮流玩物一件,我们置身科技吞噬感情的世界:试机碟愈来愈多,能打动人心的电影愈来愈少。
以低技术重拍经典《捉鬼敢死队》、《火并时速》甚至《2001太空漫游》的《低》固然令人会心微笑,结局更津津乐道:小城居民合作拍摄原创电影,重现当地爵士乐手传奇一生,在影带租赁店拆卸前首映,赢得街坊掌声与眼泪。
观众拿它与《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相提并论,我反而觉得《低》的主题和2004年中国电影《自娱自乐》不谋而合,4年前我曾在此推介过,《人生音像城》的长期读者(为数不多)应该看过《自》。
由李欣执导,尊龙饰演农村文化部干事,受村长委托,为村民办点娱乐,开拍武侠片,可让发明星梦的女友(李玟)当主角,众人对电影制作一窍不通,但反应热烈,纷纷要求演出一角,弄出连串笑话。
首映日,大家看的虽然是丢了声轨,技法粗劣,「穿崩」频频的烂片,但看见亲戚朋友粉墨登场,大家都笑得个不拢嘴,欢笑声弥漫空气之中,《自娱自乐》导出了电影艺术可爱及可敬之处 -- 可以曲高和寡,引发深层思考;也可与众同乐,高深与肤浅并存。
我从来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这么生气,因为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家伙说“真没想到我喜欢的杰克布莱克会出演这么一部大烂片”,此人的头像是【龙虎门】,呃……原来这就是他的评分标准?
我以为,说这部电影不好的都是没看懂的,没明白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知道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啊。
电影不也一样吗,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表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究竟要展现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片的重点根本不在那些翻拍桥段,要是有人把它当作【约会电影】【洋葱电影】来看,那真是对全体工作人员的一种侮辱。
【约会电影】【洋葱电影】你不能拍吗?
我不能拍吗?
谁不能拍呀?
把商业片拿来恶炒,炒得屎尿屁臭哄哄除了自欺欺人就是把观众都当作白痴。
现在你去电影院里,像艾米丽那样回头看看观影的人们,那副所有人同一时刻因电影而产生的迷醉表情我不相信还能见到。
可是在【小心倒带】里面,这群小镇居民看着自己捯饬出来的粗糙片子就是那副表情,真正荣光满面。
他们几个人一组每组负责拍一段,之后坐在一起开会讨论段落顺序,还倒叙插叙说得跟真事一样;道具车不够用可以用硬纸板来代替;钢琴的琴键就几个大汉的手指头组合而成;有个白种人还硬是涂黑了脸要演黑人爵士歌手,原因是他很fat而这部电影就是在说Fats Waller的生平……这些大家聚在一起为一个目的努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经历,绝对都快乐过我们去看一部没诚意的商业大片。
以爵士乐开篇的【小心倒带】最后以老爵士的胜利告终。
米歇尔·冈瑞再一次把音乐和梦想全部都融化在一个看起来胡闹的故事里。
从【暖暖内含光】到【睡眠的科学】到现在的【小心倒带】这个作者导演拍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流畅,也更具独立精神。
不讨好,不献媚,只以自己的童心和梦想造就的色彩在说故事。
而他的叙事手法天马行空简直魔术师一般,观者都只有羡慕和倾慕的份,绝对模仿不来。
【小心倒带】被爵士乐润色后仿佛比【暖暖内含光】更加温暖柔和。
米歇尔·冈瑞也比【睡眠的科学】里擅长于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被磁化的杰克走着走着就被什么东西吸了过去,镜头很远只拍后背,但我们也想象得到那胖子一脸的愤怒和不乐意。
谁说朋克布莱克不适合这个角色呢?
要我说根本度身定造。
电影中他们问为什么是Fats Waller呢?
明明有那么多大牌爵士手为什么偏偏是他?
答说因为Fats是个快乐的人,是个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
哎呀,其实生活很有趣嘛,但都要靠真诚和梦想造就。
市川拓司在《恋爱写真》中描写过一个电影迷关口。
关口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他很喜欢电影,最擅长的就是看电影,可除了看什么都不懂,不会拍电影,也写不了影评,但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职业影迷他倒是可以去应聘,绝对能当上优秀员工。
可是做影迷呢却挣不到钱,还得倒贴。
但我相信做影迷的碰到米歇尔·冈瑞这样的魔术师,倒贴也是乐意的。
米歇尔·冈瑞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跟比约克合作一些MV,他说“我和BJORK工作的时候,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的想法都来自她。
我并不介意,如果我拒绝那些奇妙的想法才是傻瓜呢。
”他说,自己永远活在12岁。
我为他鼓掌了 热烈的。
《Be Kind Rewind》——《小心倒带》,也叫《王牌制片人》,Jack Black的新作。
早些时候在杂志上看到介绍的时候,很是期待了一把。
然后今天下午就在学校的网站上看了这片。
虽然jack那张胖脸没有丝毫俊朗,那一身肥肉更加放肆,一个很ugly的男人,脑子里住着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男孩,基于这点,我也会喜欢这部电影。
导演冈瑞的男主角好像都是表里不一,外表是个男人,内里是个男孩,稀奇古怪的想法,从《纯洁心灵的永恒阳光》到《科学睡眠》,直至今日《小心倒带》。
似乎导演本人也是个这样的Kidult。
肥jack受磁化开始,就注定这是一次梦里的故事。
然后翻拍那些很古老的录像带(录像带之所以被淘汰,也是因为曾经有个被磁化的人把一家存绝版VHS的所有带子洗掉,老板痛下决心要做出来不怕磁化的存储器来,于是诞生了DVD!
)虽然第一部电影只有20分钟,但却是一炮而红,随后FANS络绎不绝(鲜有导演这样成功)之后翻拍队伍浩浩荡荡,重塑了一部又一部经典,很叼吧?
《金刚》、《阿里》、《巴黎最后的探戈》,肥JACK越来越入戏,原来电影可以这样简单!
就是这样一部从头到尾无厘头的喜剧片,到最后还是让我感动一下下。
为什么?
因为电影的魅力无人可挡,因为电影无国界,这样高深的主题怎能不感动一个电影迷呢?
最后那点黑白有声片的感染力情节很像《天堂电影院》里在墙上看电影的一幕。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肥jack所有的片子都是喜剧片,所以把《指环王》也放进了喜剧片。
就在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来了一帮扫黄打非官员,在路中间把所有作品来回碾了三遍。
说回来还是盗版好,只是拒绝枪版。
我知道一家某大学附近的碟店,常有老外去淘,老板跟我说有次几个老外买了1000多的碟走了,他那一张d5就6块,而且很多片子我都能找到。
我就说电影的魅力无法阻挡,最好的吸食方法是把自己融入进去。
整个小镇的人都投入到他们自己的独立电影中去,多亏了那个叫fats的jazz歌手。
风扇切割出的老胶片效果,洗液粉雪花,手指钢琴,画板车,鞭炮枪声……电影的乐趣无以伦比,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也能自给自足。
尽管最后也许老店被拆,那又怎样?
仅仅看了简介,就近乎疯狂地找资源,用破珠江宽频,下载了2天,才完成。
甚至,自己尚未看,就急急忙推荐给朋友。
为什么?
或许对于一切表达对电影的爱,甚至涉及电影制作的片子,都是心有戚戚焉吧。
奇怪的是,我老想起《再见列宁》。
失望地发现,只是羊头鸡肉(狗肉美味不下于羊,是个好东西)罢了。
整部电影的喙头,亦即两个傻瓜拍Sweded影片,表现得匆忙而少想像力,真的仿佛是在过家家。
这样20分钟一集的粗劣制作,放到娱乐活动缺席最多的乡间,可怕也会被嗤之以鼻。
但在影片中,那些常年光顾录像店的资深影迷,居然会趋之若鹜。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都吃饱了撑着。
支柱一倒,整部电影马上分崩离析。
而Fatz Waller的故事也显得生硬,没有说服力。
虽然它加入了怀旧的因素,加入了好莱坞出口中必不可少的温情,甚至你可以说,因为West Coast DVD店的存在,以及最好店员义借投影仪的情节,引入了社会进步、技术更替的思考……话总是人说的,评论总是人想的,无论如何,它都显得沉闷,趣味欠奉。
真到Fatz电影之前,他们爱的也不是电影,而是那间小店,这才是我不可忍受的吧。
假如没有Jack Black的几个秀逗表情,没有片末拍Fatz Waller时的几个创意,如移动纸板汽车模拟旧日街景,用黑/白人手指模拟黑白琴键,还有Jack Black拿一长杆串起一大一小两轮胎充大提琴,也许还会打两星。
这样的创意,多一点就好了。
既然没有,导演的责任吧。
整體來說,<低清老翻王>不能叫我很滿意。
劇情推展不夠力,角色很容易就改變主意,這是順著劇情的過份理所當然。
人物因此自然變得模糊、浮淺,也於是由他們構成的關係,如朋友、鄰里或老闆費先生與邁克的疑似(義)父子關係等,都叫人摸不透,代入不了,不知所措。
然,不知所措也未至於叫人渙散掉,導演有的是笑料,這仍舊攫得住我們。
為重拍錄影帶而攪出的各種裝模作樣的方法和道具確予人驚喜,而且花臣不斷,不得不讚Michel Gondry的想像力豐富,一次又一次的還是讓他吸引住眼球。
但若僅止於此,我便懶得來寫了。
電影跟電視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在於,後者的結尾精彩與否並不重要,家庭觀眾都已看盡前面的一十九集,莫論最後如何,觀眾都沒所謂了,舒服就好。
可電影的結尾呢?
它是人們從電影世界回到現實生活前的最後一個立腳點,人們總是站在那兒回望整個旅程。
那一刻的氣氛和韻味總是決定著我們的情緒,而這份情緒正是我們帶著回到生活的一個手信。
<低>給了我一份名叫「集體回憶」的手信。
它讓我體味到人們分享著「集體回憶」時的感動,也讓我明白到「集體回憶」指的並不是人們擁有著一個同樣的故事,而是在一個故事裡面,人們都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低>的結尾做何樣,這裡不說(因為大家都比我先看了?
),但我保證他的精彩,這結實地反映在跟筆者同場的「香港」觀眾上;竟然無一不釘在椅上!
不看罷演職員名單都不走!
※ ※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者那難以與人分享,但這份孤獨,是人的命,無法避免。
尚幸,總有一些更大的故事包裹著我們,在那裡我們總有自己的位置,於是一個一個被串連著,我們因此不再感到寂寞。
※ ※ ※共同而又不一樣,我們在不同的位置盯著同一個銀幕,脫不了孤觸卻又不寂寞,這不就是我們為甚麼還要進電影院嗎?
原文刊於:法蘭.奇談http://chanvinci.com/blog1/?p=323
不错的片子,有关梦想,有关坚持,在某些层面上来说有点励志,杰克依然那么能搞,不过片子的整体基调并不是恶搞,而使略带温情,虽然有些地方煽情显得略微做做,不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好这一口的,片中模仿经典电影的桥段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故事挺扯的,但看到最后还是会有些触动,毕竟人通过努力得到了最终的回报,总是会引起人的共鸣。
唯一的不爽就是感觉片子拍的太满了,一直是对话加躁郁。。。
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印象最深的就是片子中间那段一系列恶搞影片的镜头,走的很帅。
那些挣扎扭曲的人性,那些咆哮在心底的欲望,那些黑色流脓血的恶花,那些光芒万丈的词语和英雄神祗,那些闷骚的内心暗涌,那些狂野又无法更近的性,那些刺激的,那些冷静的,那些有故事的,那些没大脑的,那些画面,那些声音,那些名字它们吵吵闹闹,它们进攻欲十足,它们背负着不同作者的世界观和诉说欲望,那怕最平庸的一帧胶片上都印了大张的嘴……当这一切无法抑止的进行着的时候,那个家伙走了进来,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这让世界都安静了一下。
“听我说”他有礼貌的点点头,捏着手里老派的圆顶礼帽:“我是个有名的人,我是个制片家,一个王牌制片家。
”============================================《王牌制片家》是我本人这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电影。
成本低廉,故事平淡,人物关系简单,笑料陈旧,画面平凡,呃,请等一下,您确定您是在介绍一部好电影么,是的,请别打断我,也许他一无是处,但他唯一的作用就是能够一些暖洋洋的东西在心里流淌。
这是个没有什么亮点的城市,没有工业,没有科技,没有漂亮闪光的少年,没有流行,没有时尚,这是一个时间流速都比别的地方慢的小城。
一个曾经住过著名乐手的房间,现在的出租录像带小店里,一个怀旧的老人,一个帮忙的小伙子,和一个打秋风的轻度妄想狂,挤在这个城市的角落——混吃等死,他们三个人拒绝DVD,其中一个拒绝电波,后来他还拒绝电。
这几个主演设定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是要被革命的对象,他们保守、病态、抱残守缺。
在信息时代里以蜗牛般的速度干扰着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这真让人讨厌,他们就象是一辆慢慢的慢慢的慢慢的行进在快速路上的破七手夏利,我们不得不狂按喇叭从这些慢吞吞的家伙边上超过去,这样才能让我们心平气和的以100迈的速度继续生活。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那破夏利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让他们坐上我们的改装马6,风驰电掣的行进在我们的时间表里。
美国人也打算这么干,所以他们的那座慢吞吞的楼要被拆了。
老头子决定出去考察一下大城市里的先进生产示范店的经营经验,黑人小伙和白胖子看家,老头子还留了个心眼派一位淑女做监督。
然后胖子出事了,这个拒绝电的家伙决定把自己的理想付诸实际,他无畏的冲向了变电站。
然后,丫被磁化了。
这家伙来到了录像店,他把所有的录像带都消了磁。
为了应付来检查的淑女小姐,黑人小伙和白胖子开始拍一部所谓的“瑞典版”捉鬼敢死队。
然后大家伙都开始喜欢上了这个点子。
当他们干的越来越让这部电影象一部闹剧的时候。
几个扫黄打非的家伙出现了,就象我们在电视报道里看的那样,一台压路机干净利落的了解了这事。
那几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的家伙都只是些维护法律的正直的家伙。
看着带着泪花冲向压路机居民们,一位女士问另一个家伙:“我们都是坏人,对吧。
”房子还是要被拆了,黑人大叔告诉小伙子他以前说有个著名的乐手在这儿呆过是骗他的,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历史。
但他们决定还是要拍一部属于自己的,属于自己城市的电影。
然后电影拍完了,大家伙在一起高兴的看。
然后是很多人高兴的看。
我在结尾的时候对肥宝说,这是我这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电影,我很久没有想这样因为电影本身感动了,也许感动这个词有些烂,换成触动会好一点。
这是一部讲述电影最本初快乐的影片。
我很久没有快乐的看电影了,我们装B的思考着看,我们放纵的爆笑着看,我们冷静的思辩着看。
今天,就让我们单纯一点,来,看电影。
只是,看。
有时候你并不明白为什么会对电影那么钟爱。
现代影像技术飞速发展,DVD,HDTV,Blue-Ray层出不穷。
绚目而紧张的电影拍摄让人目不暇接,你沉醉于每一次对电影中得到的放松与满足,渴望从那个被架构的世界里找寻一丝淡漠了的梦想与希望,这就是全部对电影的钟爱吗?
仰或其实我们都忘却了最初的感觉?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只有VHS的年月。
家中开始放置了一台长方盒子,你好奇的看着大人们把一盒盒类似于书本的硬东西塞进长方盒子里。
然后电视上开始出现了不同于过去那单调同一的电视节目的内容,于是你被它所吸引,饶有兴趣的盯着看,你并不十分明白里面所讲述的,只记得开始出现了那一个半小时里人们的悲欢离合,世界的变化万千,情感的温柔细腻,和那未知世界给你带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 当这些盒子里的内容陪伴着你一天天成长,你渐渐明白那些是种叫做“电影”的事物,从那之后你就像牢牢的被磁铁所吸引住,无所畏惧的钻进每个盒子里,让孤独中长大的你也无一不缺的具备了所有别人应有的东西。
于是你了解到,这就是电影所能带来的。
于是,它成了你仅有的“朋友”之一,从那开始便从未离开。
时代在进步,你已经很少能看到VHS的身影。
虽然你对电影的热情仍然不减,可回想起来,总似乎抓不住那一丝淡淡的哀伤。
你静静的回想,自己为什么如此喜爱电影,是不是就连对于电影,在观看时也附上你那丝哀怨的怀旧情怀?
因为那些日子里,你穿着拖鞋躺在家中的沙发上倦懒的品味电影,那温情的画面,幽雅的配乐,开始让孤僻而闭门不出的你却拥有了无限的浪漫情愫。
于是你陪同主角们一起拯救世界,盯着银幕默默的流下眼泪,一个人没有思考的开怀大笑…… 那么其实对于电影,更多的是留下的那些记忆与怀念,除却那些个无法忘记的剧情,人物,音乐,感触… 你其实是在追寻那早已消逝了的曾经,电影伴随着所有的快乐与痛苦走过若往顾怀的岁月,带走了的那些光阴,一去不返。
现在你可以潇洒的躺在藤椅回味那曾经的温暖与怀念,回味电影故事里他们与自己曾经有过的欢乐与记忆,却总是似一缕淡淡的轻烟袭向脸庞,让你想起自己其实离开那曾观赏电影的广场已许久许久,那些乡愁与过去带给你的味道和印象,已经在时间的笔画中被勾描得十分模糊,原来不只是电影已然改变,自己的青春也在它的陪伴下,一丝丝缓慢消融。
来自: http://www.koloya.org
敢想敢做的年轻人,无视权威的青春。
在平静和略带戏虐的语气中讲述一个关于美好过去的故事。
手法简单甚至粗糙,但最终仍然让人感动,非常不错。
在导演Michel Gondry的故事里,总充满着令人伤感却温馨的乡愁,这里的乡却并非故乡,而或许是每个人心底曾经的逝去的梦乡。
《Be Kind Rewind》的片尾曲叫《Fletcher先生之歌》,内容仿佛村头老人送别出走子女的寄语,学着小明那样随便意译一下好了: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打包好梦想赶紧去探险吧,别想太多,计划远没变化快。
你可以浪迹天涯,或者落地生根,穿上我的老靴子,我就在你的身边。
你会面对花花世界,新人新面孔,但别忘了这曲老调子;咱们乡下没啥了不起,不是你待的地方,不过好歹也是个地方,甭操心了。
要记得,回家后跟我们好好说说外边的故事,看看你说的有没有我唱得好听……你可以浪迹天涯,或者落地生根,穿上我的老靴子,我就在你的身边。
不知为何,总能在这歌中听出一种希望,也是自己现在最缺乏最需要的东西。
有人说结局太好莱坞了,我倒觉得还是很应该那么“好莱坞”的。
哪怕梦想到最后并不能确实的改变什么,甚至终归破灭,但至少很应该换回一些父老乡亲的掌声吧?
就当成一个被稍微童话了的现实好了,或者一个挺现实无奈的童话,和《科学睡眠》《永恒阳光》在这层感觉上还是很一致的,就像回到了当年那个只属于玩具小兵的世界;无论这种玩具小兵对导演说来是铁甲威龙尖锋时刻、纸皮城市皮影大马,还是那个围困着情感的记忆消除器。
Mr. Fletcher's SongMoe Holmes http://www.songtaste.com/song/401337/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this old place, hey Put your dreams in suitcase Go to explore another land Stand in a spot you never planned Chorus: You can scoot Or put down roots Use my boot, i'll be there too You can scoot Or put down roots Use my boot, i'll be there too You'll meet new folks And listen close This song hits brand-new notes Our town's not great But nothin' wrong Far from the world where you belong Chorus2: You can scoot Or put down roots Use my boot, i'll be there too You can scoot Put down roots Use my boot, they'll be there too Sit before me, tell your story Now here i'm close to you Pocket a book Of letters you got I'll tell it better than you thought (Chorus2)
笑点全在低成本和不靠谱队友上,导演拍MV起家节奏把握很欢乐,最后却小感动一把,真正热爱电影怀揣拍片梦的观众会特别有共鸣
A movie about shooting movies... Interesting...
人的一生总要看过几部无聊的片子
比美丽心灵差远了,不过即便如此,仍旧算是优秀的影片,是一部温和的成人童话。
没有想象中有趣,大多数时间中规中矩,结尾有点感觉
电影的力量
有失杰克布莱克平时的水准吧
其實拍得很不好(水準上也是sweded),不過看到導演並置全球/在地、新/舊元素,嘗試在不止息的現代化下再次強調「記憶」的重要性(與影像扮演的功能),甚至搬演一場可能只出現於電影的集體掌聲,熱情、浪漫、傻氣,令人感動,堪稱21世紀《艾德伍德》,也召喚更多Ed Wood。
主题其实不新奇,但是剧情的发展并不老套,且带着对经典电影深深的眷恋之情。
电影宅人的美丽时光,昆汀同志,你看看人家哥俩怎么就那么温馨?
要有耐性
fats
过程很乏味,结尾小升华了一下。
太聒噪
打开了好几次都没看下去……
结尾煽情加星
一群爱电影的人
好KUSO,结局好感人,最后字幕打得网址上不去,不会翻墙好苦逼
有0分吗?
Michel Gondry用他個人標籤的想像力拍出了這一部獻給影迷的電影,影片中表現了對手工作坊式拍攝的迷戀于追憶,用創意製造笑點,用影迷對電影的摯愛所帶來的感動,笑中帶淚。如果影片本身也可以像片中那些翻拍錄像帶一樣,帶上手工作坊式的粗糙,不知道影片會不會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