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了Unescapable的豆瓣影评有感而发,注册了豆瓣,写下这些感受的。
具体可以点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676780/很同意汤姆的受虐是自恋的禁锢,那么妈妈对过去的缅怀和现实的麻木呢?
哥哥控制不住的暴力倾向,和他心里不断想改变的冲突呢?
这些不都是自恋的禁锢么?
像汤姆,接受不了至爱的离开,所以他通过不断寻找弟弟爱人的生活碎片来延续弟弟爱人的影子。
哥哥的声音,气味,都能刺激他对弟弟爱人相关信息的强化。
哥哥对他的感情投射,偶尔的柔情也能灌溉到汤姆渴望的内心。
所以说,虽然后面汤姆知道弟弟对他不忠,哥哥有暴力倾向且仇恨同性恋,他也选择延续这种对爱人的迷恋和对自己感情的自恋。
这个影片我是在B站看的,大量的鬼畜攻,美受,恋母,sm,斯德哥尔摩之类的弹幕,一路看一路笑,直到汤姆突如其来的转变到来,就看到一个评论吐槽说:他怎么突然清醒了?
其实我也想吐槽这个。
但我又能接受这个。
人的清醒就像从梦中惊醒一样。
突如其来,又顺理成章。
妈妈陷在过去兄弟俩小时候的美好时光里,她陷在过去的泥沼里,就像佛经中那个掉进井里的人,被甜美的蜜所诱惑,麻木了自己逃跑的心。
所有陷在过去泥沼中的人,都是自己加工,美化,改装的记忆和思想的俘虏。
他们可以不断寻求这方面的刺激,直到死亡的到来。
妈妈不想逃了。
可妈妈又那么聪明。
她知道汤姆的伤是哥哥弄的,她知道汤姆跟弟弟的关系不是这样的,最后是她给了汤姆,弟弟的日记。
也许是妈妈选择不改变,但是,她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给汤姆选择改变的机会。
哥哥和弟弟都是妈妈的孩子。
哥哥延续了妈妈不改变的一面。
弟弟体现了妈妈要改变的一面。
说到哥哥,他爱不爱汤姆?
这个是B站最多弹幕纠结的问题(笑)。
怎么定义爱?
需求是不是爱?
哥哥对汤姆有强烈的需求。
他在小树林也喊了,我想要你留在这。
没有父亲的家庭,哥哥努力想填补这个缺空,所以他努力的保护家人,守护妈妈和弟弟。
当他发现弟弟是同性恋时,哥哥的做法是,撕烂那个勾引他弟弟的恶心同性恋的嘴巴。
这种做法,造成了弟弟的不原谅和出走。
哥哥心里很愧疚,所以为了填补弟弟的缺空,他加倍地想补偿妈妈。
他很努力,但是他的努力造成了当地人对他的排斥,弟弟的出走,和妈妈的遗憾。
一个人横冲直撞,三十多岁都没有爱人。
哥哥还是陷在过去关系的缺空里,他拼命想填补这个缺空,又造成了现在的,更多的缺空。
在这里我想说,妈妈真是很聪明,她理解哥哥的努力,所以她没有拆穿后面哥哥逼迫汤姆一起表演的戏。
当她发现汤姆的伤口时,她打了哥哥,这个更加是点赞!
哥哥想要改变。
他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努力。
所以他在小树林喊道:我要成为更好的人。
我要改变。
他还是不懂。
童年时,父亲这个角色的缺空,对哥哥的一生都造成了影响。
他知道家庭有这个缺空,所以他想让自己强大,去补充这个缺空。
一个孩子,如何能成为一个父亲呢?
这种“我努力就会有改变”的想法,好天真。
正因为这种天真,哥哥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跟孩子一样,好恶分明。
我爱的,和爱我的,都是好的。
我不爱的,和不爱我的,都是不好的。
所以当地人对哥哥有排斥时,哥哥用这个来防御自己。
当弟弟跟男孩子相爱时,哥哥维护弟弟,却去暴力伤害那个无辜的男孩。
也许,哥哥心里总有”我不够好“的自卑。
所以总想着”我要更好“。
这让我想起小孩子在父母离婚时往往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这是一个孩子的自恋。
觉得全世界应该对他负责,他也要对全世界负责。
在小树林哥哥对汤姆喊话的时候,汤姆一直在哭。
汤姆哭,是他想要走出过去,走出自恋。
加油站的裂口小哥出现了,没有让我产生恐惧,影片中的汤姆,他也没表现出恐惧。
汤姆甚至回忆起葬礼时哥哥的身影。
他还是想他。
过去造就现在,而未来又是现在造就的。
汤姆就是想走出过去,这个农场是他的过去和现在,却已经不是他的未来了。
汤姆哭哭啼啼,战战兢兢,磕磕碰碰地走出了农场。
我也想哭哭啼啼,战战兢兢,磕磕碰碰地走出我的过去。
观影过程最大的惊讶和吸引力,都来自于(未预料到的)两位主演之间的情欲张力,或者说十分具像的充满性吸引力的情节,那种sexual intensity。
剧情介绍里说既然是恐同的哥哥,我怎么会想到两个角色会有如此强的性的牵涉。
当看到片中两人多场激烈戏份,我对自己的被吸引被唤起,甚至感到一种耻感。
因为哥哥这个人物,是男主逝去的男友的亲哥,而设计的两人的戏份,并不直接是性,其实更算是暴力。
比如在教堂的葬礼后,哥哥挡在厕所隔间门口堵住男主,推他进了隔间,一边轻删男主耳光,一边质问他。
后来有一场戏,更是直接在玉米地里翻滚,扼住脖子往男主嘴里吐口水。
再一回想,两人第一次会面的场景,其处理已经几乎就像是强暴戏码。
可见这种非常强烈的,近乎同志色情片中前戏戏份的处理,是非常有意图的了。
我看到非常多的直人观众将其都解释成了哥哥角色的‘深柜’(这其实也是许多同性恋者对恐同者的解释),但同时暴力与性的关联这一解释似乎在本片中反映的特别明显。
作为gay观众,对提到的这几场戏的感觉更是要敏感、强烈得多。
可以说从性欲的角度是非常被唤起的,是兴奋的。
而这种兴奋感甚至会引起我的恐慌,因为毕竟哥哥这个角色,并不是友善的对象。
而这,我觉得正是导演多兰本人对自我或者他自己所在gay族群的自身的分析试探。
多兰本人在以前的采访中提到学生时代被恐同同学欺负的经历。
而本片中的演绎,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想要去探讨这种受虐的性欲唤醒。
对于一些人来说,受虐的性欲似乎是先天不正常,或者是后天个人经历导致的心理异化。
但其实这与群体的社会角色也密不可分。
女性,尤其亚洲女性,也会很普遍有些受虐幻想(大S就在节目里提过很多女性都会幻想那种被推到墙上强吻,对,这也是受控制啊),这和女性在社会和文化里的弱势的,被动的既定设置是有直接关系的。
而gay群体,社会对其在形象上的既定设想(比如会比较像女生)和个人实际的成长遭遇(比如学校里受欺负,甚至性的方面被欺侮),都会促使或改变其在性偏好上的形成。
在实际中,在不管男男女女的性关系里,一点点暴力都是非常普遍地掺杂其中,比如大家最爱开玩笑的打屁股,或者是女生咬人啦什么的。
个性骄傲的同志们,对这种耻感的兴奋,是不是可以坦然地面对呢?
多兰的这部电影,并不一定直接去检验了这个问题,但他很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这点欲望纠缠。
多兰的野心太杂了;其实到2/3的时候此电影已经构成了建构—解构的完美铸造,作为保守的象征符号的乡村环境,恐同且有暴力倾向的兄长,擅长精神操纵和打压的母亲,当一滩泥沼般的生活死死吞噬了汤姆,对男友的怀念和受虐的天性让他无限靠近这可怖的一切,并且最终用甜美的主观将它们扭曲了;牛犊的死亡,母牛诞仔流出的鲜血,谷仓里的探戈舞,脖子上留下的淤青的指痕;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的精神与情感的力量,弗朗西斯的人物设定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多兰把他放置在了凝视的目光中,所以才发展出与汤姆的具有张力的互动。
可是离开了酷儿的审美的真正的恐同劳保是并不会拥有挑动观众官能感的能力的;多兰让弗朗西斯以暴力又强壮的形象出场,却是始终被汤姆的想象控制且润色的;当弗朗西斯发出死亡威胁,汤姆却能甜蜜地感受到其中的性暗示意义;其实做到这一步已经成功了,这是一个主调沉重且内核轻谑的故事,把进步的反面放置在进步的审美中鞭打和调教,真的足够了——然而,多兰生怕观众不能理解其中隐喻的含义,反而酒吧老板的口述和多年前受害者的出现,来点名保守的暴力在现实中是无法忽视的赤裸裸,而汤姆也在这样的启示下丢弃行李一路奔逃,从他曾经构建起的天堂中逃走;这样的安排真的合适吗?
我绝不相信多兰真的是一个在乎现实的人,因为这部电影在极大部分时候讲述一个梦境,一个因为欲望、意念、身份认同、情感流动而牢固得如同现实的梦境,牢不可摧,也没必要摧毁,因为它越发坚强,便显得与之对抗的事物越发丑恶。
但是多兰最终还是以一个极其散漫的、笔触随意的发展毁坏了它本该有的定力。
要是汤姆带着笑容地留在农场里生活,最终死在无数他曾抱起的小牛犊的尸体中该多好啊。
有时候避免讲述直接的残酷并不是逃避,而是我们需要讲述的其实并不是这个。
但是依然是一部很好的酷儿电影,值得一看。
1.哥哥深柜且暴戾,在影片中Francis常常是一言不合就开打,主要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对francis这么大的人动不动就扇耳光)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当牧师提起小儿子的名字,Francis却让牧师叫全名,因为小儿子名字的缩写是GUY(GAY)。
可见他对弟弟的控制欲之重。
至于Francis的恋母情结怎么来的看了豆友们的分析感觉很有理。
从小母亲就偏爱弟弟,导致Francis形成了畸形的性格,自卑,暴戾,小时候这么帅这么完美却不敢与心爱的女孩表白(这里存疑,也可能Francis不是直男)妈妈的恐同与忽略,导致了他在酒吧把男孩的嘴撕裂,以及他对于内心情感的压抑。
Francis渴望母亲的认可,长大了却被这种渴望禁锢在了母亲的身边。
他的内心其实有着挣扎和动摇的,在和Tom跳舞的时候,他希望母亲去世或者去养老院,可见他对美好生活还是有着向往的。
2.哥哥对于汤姆是有朦胧的感情的,和Tom散步那一段喷香水,明示了Tom在Francis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影片中两人打架时Francis往Tom嘴里喷口水,以及在洗手间中Francis轻扇Tom的脸,都很像恋爱中的两个人进行神圣仪式的prep。
以及最后Tom醉酒醒来,发现两人的床被拼在一起,以及妈妈消失了(我感觉Francis把她杀了?),还有最后的最后(依照豆友们的见解),Francis穿着gay才会穿的花里胡哨的衣服,在树林里大喊,我需要你。
赤裸裸的感情表达。
表明他已经为新生活做好了准备,可惜竹篮打水一场空。
Tom男友的所作所为映射出Francis可能不是纯粹的同性恋或者异性恋,但是在Tom来农场的几天以内,他绝对已经成为Francis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3.Tom的内心情感,他因为男朋友的离世来农场寻找男友的一丝一毫。
但是迷恋上了和男朋友极像的Francis,甚至受虐他的内心都是宽慰的,他陷入了一种病态的受虐者情结中。
明明有机会离开却没有走。
但是好在最后理智战胜了感情,在听完酒吧老板的话之后,汤姆终于意识到Francis的危险性,匆忙离开。
他是一个纯粹的恋爱脑,在听说假女友确实与男友发生过关系后立刻变得hostile,说明Tom内心情感之丰富,感情用事。
4.妈妈是一切一切的始作俑者。
如果妈妈不是这样,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
这是一部关于孤独与空虚的爱的电影。
同志男Tom去参加男友的葬礼,被男友母亲挽留,最后被男友哥哥囚困在农场,最后逃离。
男友母亲失去了儿子并不知道儿子是同志,于是她企图用Tom的留下来填充她内心儿子死去后的空虚。
男友哥哥因为母亲无法离开农场,却又同时恐同暴力,他既仇恨施暴Tom却又需要Tom来填充他内心的空虚,无人畅谈的孤独。
至于Tom因为失去了男友,在农场受到哥哥的虐待的同时,爱上了农场生活,却不知不觉的的习惯了受虐的角色,以为用虚假的关系可以填充自己内心,当然最后他认清了关系并最后逃离。
导演多兰利用自己是同志的思维给这部电影添加了灵魂和多种可能性,是一部发泄愤怒的作品。
当孤独是生活的常态时,人最有可能抓住仅有的陪伴来当作自己所有的全部,虚假的关系并不能使我们得到快乐。
当然看完电影还是有几个疑问,同志哥哥到底是不是同志?
死去的同志到底是不是同志?
多兰的作品总是这样让人带有疑问。
喜欢用一把沾满悲伤的利刃在你就要看到解脱的时候插入你的背后,将你永远的留在阴霾之下,无法逃离
不管承不承认,我们开始关注哈维尔•多兰的一举一动。
这位加拿大魁北克的美型导演,从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一鸣惊人开始,就开始混迹国际电影节,取得的成绩更是令许多导演艳羡。
更何况1989年生的他,今年也才25岁,新作《妈咪》直接杀入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我们对他的期待又多了一分。
多兰的成名之路与戛纳密不可分,19岁拍摄的《我杀了我妈妈》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亮相,这部名字颇为大胆的作品却显示了极为稳重的成熟度,一对母子间爱与不解的对抗在多兰的手下变得清晰可见,作为父母或者孩子都能从中得到共鸣与情感介入。
2010年,他的第二部长篇作品《幻想之爱》面世,多兰式美学进一步得到体现,鲜艳的色彩配以抒情的曲调,加上慢镜的运用,多少有一点王家卫的感觉,这部作品反响并不大,但在粉丝范围内反映烈烈,原因就在于电影里多兰的美色得到无穷的放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波花痴脑残粉迅速形成。
然而,多兰并不满足于此,自恋是一方面,如何展现才华才是他的另外的课题。
2012年,他推出了颇具野心的《双面劳伦斯》,这部讲述变性者经历的故事,被处理得有史诗感,也是多兰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部作品也亮相了戛纳电影节,并获得了当年的酷儿金棕榈奖。
2013年多兰的《汤姆在农场》出现在了威尼斯电影节,这次多兰站在了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场上,最后摘得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同多兰之前的作品一样,《汤姆在农场》也是涉及LGBT题材的电影。
这位十几岁开始就坦承自己同性性向的天才少年,无疑是最关注同志题材的导演,不仅是对自己同志身份的认同,也在作品中反映同志群体的生活状态。
才华加上无可挑剔的美颜,多兰成为同志心中最具影像力的导演。
然而他的作品却有着比其他同志电影更为广阔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探讨同志的情爱与生存问题。
比如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就深入的探讨了母子纠结的关系,《双面劳伦斯》更是表现了自我意识与外界的对抗。
这也是多兰得到众多电影工作者积极评价的地方,或者说他得到各大电影节肯定的地方。
《汤姆在农场》改编自同名舞台剧,讲述一位同性恋者去探访车祸死亡男友家庭的故事。
多兰这次想要展现的显然更多,甚至做了许多开辟性的工作,比如在这部作品中他加入了惊悚悬疑元素,SM倾向画面,大量的心理描写,以及银幕尺寸的变化等。
汤姆驱车来到死亡男友家里,得知男友母亲根本不知道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而知道事实的男友哥哥弗朗西斯却是暴力倾向的恐同者,这般人物设置制造了悬疑效果的背景。
其实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无方向的迷茫感,无边的玉米地,阴郁的天空,以及失去男友后汤姆焦躁的心情,都提示了后面故事的不确定性。
几个汤姆无法搜寻到手机信号的细节镜头,表明了农场的偏僻,这也是悬疑故事的上佳地点。
另外,后来弗朗西斯将汤姆的车子卸掉了轮子,创造了一个密闭空间。
所以说多兰对电影的把控还是相当到位的。
电影聚焦汤姆与弗朗西斯的纠缠,心理上的,以及肢体上的。
本来强势的弗朗西斯对这位不请自来参加弟弟葬礼的朋友就感觉不快,更何况他不想让母亲知道事情的真相,因为这样势必导致母亲伤心。
所以一开始,弗朗西斯要求汤姆在葬礼当天发表悼词后立马打包走人,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没有按预定的方向发展,汤姆在葬礼当天突然决定不发表演说。
弗朗西斯勃然大怒,对汤姆百般凌辱虐待。
从没有过儿子朋友拜访的母亲找到了感情慰藉,希望从汤姆口中得到更多关于丧子的生活细节,所以留下汤姆在家久住。
从此一场你来我往,你虐我受的游戏开始。
玉米的那场疾风骤雨般的对抗是全片情感的制高点,爱与虐,虚与实,纷繁复杂,又热情似火。
暴力的弗朗西斯本来就散发着致命的雄性吸引力,加上与男友相差无几的样貌和声线,汤姆迷惑了,臣服于在了弗朗西斯的统治之下,这也就是汤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开始。
汤姆留下来帮助照料农场里的事物,喂牛、挤奶、打扫,竟有融入这个家庭的趋势。
弗朗西斯在于汤姆的相处过程中,也渐渐有了变化,帮助难产母牛分娩的那场戏最具代表性,生死之间他们挽救了一只牛犊的生命,随后汤姆在水池洗手,百感交集喜极而泣,弗朗西斯过来帮助颤抖的汤姆洗手和处理伤口。
汤姆与弗朗西斯舞蹈场面与原版舞台剧联系了起来,这场戏弗朗西斯的控制欲、汤姆的迷惑尽收眼底。
影片藏有一条隐线,隐线慢慢浮出水面,就代表了汤姆的清醒过程。
隐线始于影片开头的葬礼戏,汤姆打量到弗朗西斯阻挡了一位过来祭拜男友的男子进入教堂。
事后汤姆也问起这个男子,弗朗西斯拒绝回答。
后来,汤姆为了缓解郁结心情到酒吧喝酒,与酒吧老板的一组对话中探知了弗朗西斯的暴行。
原来他将与弟弟暧昧的男孩的脸部彻底撕烂,可以猜到那位被阻止祭拜者就是那位男孩。
汤姆的震撼可想而知,瞬间从迷惑中清醒,认识到弗朗西斯是不折不扣的暴力恐同者,汤姆为自己的安危当心不已。
一清早,发现弗朗西斯不在,汤姆匆忙提着行李箱与一把铁锹就跑。
弗朗西斯发现后,发疯般的寻找汤姆,并且吼叫离不开汤姆,祈求汤姆留下来不要离开他,弗朗西斯的深柜形象确立。
汤姆逃走路上看了一眼那个被撕裂脸的男子,决然的离开。
暴力的恐同者,同时也是深柜的同性恋者,再加上鲜明的俄狄浦斯情节,弗朗西斯的世界阴暗矛盾。
塑造这样一个复杂心理的人物,戏剧张力凸显,观众入戏自然不在话下了。
另外,多兰纯叙事、不发表过多个人性观点的处理方式,也是观影者意犹未尽的原因。
多兰这次依然保持了他的审美情趣。
演员的近景特写,慢镜的运用,都保持了以往的风格。
同样的,这部作品多兰也不乏对自己大头照般的展示,一张无可挑剔的脸的优势再次得到充分利用。
真的是用脸抓住脑残粉,用才华抓其他粉,两手抓的功夫了得。
自编自导自演已经算算不上新鲜了,这次多兰台前幕后一手掌控,剪辑、服装样样上阵,影片最后字幕表不断的出现多兰署名,这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华的虚荣心,也是多兰受到的最大诟病。
当国内刚刚得见多兰《汤姆在农场》的时候,又传来了新作《妈咪》入围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消息,这次他终于完成了戛纳的三级跳,将与殿堂级大师戈达尔一同角逐金棕榈大奖。
作为未来大师的培养基地,可以预见得到戛纳赏识的多兰未来的道路更加光明。
我想要你的吻,你却想要我的命 --- TOM & FRANCIS电影开头,汤姆认真地在餐巾纸上写着悼词,悼词的内容就已经暗示了他来到农庄后的一切(遇到哥哥,找人代替死去的爱人)。
接着开着黑色轿车行驶在大路上然后突然停下哭了起来,反映出汤姆是内向型的 自我抑制型的(没哭出声),也就能理解后面的软弱与不反抗。
到达男友家后相处中妈妈的态度 语言 暴力(对汤姆这个外人十分亲近对儿子却有距离感 ,谈话中会突然吼起来,得知汤姆受伤后直接给了哥哥一巴掌)说明男友家庭内部的矛盾核心:弟弟抗拒回家,哥哥的暴力侵向的原因其实就是妈妈。
当天晚上汤姆入睡后被哥哥强行按住并威胁:滚出他们的生活就像死去的弟弟。
这说明弟弟与哥哥多年不曾联系,根本谈不上手足之情,葬礼就像例行公事,其实就是迁就妈妈而已。
这一点体现在:葬礼之前仍在宰牛毫不悲痛;关心的重点是汤姆的香水而不是悼词;让一个陌生人挑选葬礼歌曲;葬礼上汤姆和妈妈牵手互相安慰却心生嫉妒(想拉开他们的手);不顾葬礼赶走吊唁的裂口男,险些闹事。
而厕所里的暴力是本片的第一场性暗示:狭窄的空间,软弱的TOM,强横的FRANCIS,哥哥的暴力(扇耳光)和暧昧的身体接触(碰嘴唇 捏肩膀),而''一年前我就记住了你''的暗示又使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本片的第二场性暗示:出现在十月份玉米杆如刀锋般锋利的玉米田里,铺垫则是:TOM对妈妈的谎话撒的很好而被留在了农场,休息时与哥哥交谈戳中哥哥怒点,而被欺凌(要告诉妈妈真相)。
TOM先是逃跑接着被突然冲出的哥哥按倒然后被虐打被吐口水,却又被带去看医生,这种打一巴掌给颗糖的做法却在慢慢侵入TOM和观众的心。
谷仓共舞是本片性暗示的高潮:跳舞前哥哥温柔地为TOM包扎伤口 共舞时向TOM吐露心声让我们都暂时丧失理智陷入了FRANCIS的美好中,妈妈的言辞又惹恼了他又让哥哥把怒火发泄在了TOM身上。
窒息游戏。
被打后一度生气想要离去,却被哥哥卸掉车轮,鬼使神差跟着哥哥走到僻静处喝酒,被哥哥扼住,却只是说:你问起来很像他,而哥哥说由你决定,和身上的香水,又暗示了哥哥的妥协(只有一点)。
离去。
经受了这么多暴力后,终于离开,但回到城市后,在城市的灯火中,在城市的人群中,TOM却并不开心,他在想着那个乡下的农场,暴力极端的哥哥,和哥哥所有的好与不好,然而所有的好与不好都没关系,这些都化成了一个词-''迷恋'', 我爱这一切就够了。
在最后的森林中,哥哥怒吼着:''对不起,不要走,我不再伤害你,我需要你留下,我真的想做更好的人''。
对此,我的理解是:哥哥送妈妈去养老院,然后离开农场,过自己的人生,农场就留下TOM继续经营。
理由有以下几点:TOM最后睡醒躺在哥哥床上,并且两床合并成一张床(让TOM睡在自己床上,反正要走了);早起时妈妈已经不见了(妈妈被杀的说法说不通,哥哥愿意为了妈妈牺牲30年,怎么可能杀她);哥哥说''TOM 请你留下''而不是’‘和我一起留下'',而想成为更好的人 既谢谢TOM的陪伴,又表明离开的决心。
(其实还有政治隐喻:哥哥象征强大的USA TOM是周边国家的象征尤其是Canada)TOM 温顺的外表,英俊的脸庞,让FRANCIS绝望的生活出现转机,他爱动物 爱农场 爱着蛮横的他 想买先进的激光挤奶机 甚至威胁SARAH听FRANCIS的话 但是酒吧老板的话醍醐灌顶,和裂口男的惨遇终于看清了盲目陷入的危险,看似脱离了,其实已经深陷了。
FRANCIS 帅气的外貌 ,迷人却危险的吸引力,人生的每一处都是为了母亲,对母亲的迷恋差点毁灭他,终于以为有人能拯救他,结果只是自己的幻觉。
我想要你的吻,而你却要我的命。
但是这都没关系,因为我已爱上你。
(严禁转载 严禁抄袭)
透过弗朗西斯典型的强男性心理表现,人性的怪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从恐同、易怒到依赖母亲,都表现了他性格上的不稳定和反复。
生活在这种偏僻的农场,弗朗西斯的视角难免被扭曲,由于一部分母亲的强势而没有自我或自我压抑、焦虑一直伴随着他。
大胆猜测他撕开那个男孩嘴巴的原因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压抑从而产生对弟弟的嫉妒,但他过激的行为最终甚至失去了送礼物给女孩的念头,也就不难解释他会记得和弟弟男友一年前只言片语的通话,在遇见萨利后和她调情送她那份十年前没送出去的礼物,汤姆在和酒吧老板的聊天后仿佛看到了九年前与现在命运的交织,最终下定决心离开。
在这个电影里无处不暴露着暴力与性的微妙联系,汤姆逐渐对弗朗西斯产生的依赖,而弗朗西斯的天性得到一定解放,一切好像在朝美好的一面发展,但真相却将一切推向深渊,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不可能之爱。
汤姆没有爱情电影中神奇的救赎之力,而弗朗西斯注定受到焦虑、孤独的侵扰,与狼嚎和世界尽头般的死寂为伴,最后森林里那段真得很好,只是法语“原版”配音实在太烂,毫无感情。
ps导演真的不喜欢美国啊,在最后一段时间让弗朗西斯穿着印着花旗的外套,小心思一下就不言而喻了。
汤姆的农场旅行 (2013)7.62013 / 加拿大 法国 / 剧情 惊悚 同性 / 泽维尔·多兰 / 泽维尔·多兰 皮埃尔-伊夫·卡迪纳尔
不看影评的话真就只有一个印象:一个受虐狂美男和一个虐待狂美男死命地作啊。
然而连个吻也没有……不用这么绝吧,老姐姐等到脖子都长了。
白天的景色还不错。
不过音乐啊背景啊都太惊悚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恐怖。
只不过是在表明一种心理状态。
可能因为不是法国人也不懂法语,法语歌,整个地气氛就是不对劲,跟不上。
还好“冥冥”中有两张帅脸带着,不然真刷不下去。
唉还是只能去温习上帝之国和断背山了。
这个太前卫了hold不住啊。
话说这哥哥这么暴力自己能经营好农场?
还会熨衣服?
吸白粉不败家?
暴力也是一种爱吗?
还是有疑点的。
看在颜值的份上,我到梦里去改编一下吧。
写这篇评论,是因为自己的感觉与豆瓣上其他豆友感觉不同。
很喜欢这部电影,很成熟的音乐服装故事节奏,特别是故事好,完全从tom的眼睛去发现男友的生活环境的问题。
从而解答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男友不提自己的家,自己的哥哥。
故事讲得是一个思想开放的生活在都市的同性恋者,去看感觉生活在乡村男友的生活环境。
tom来到男友的家,是为了了解已经逝去的爱人,他的过去,他的家人,他爱他的一切,他在农村真真切切感受到男友的存在,男友的哥哥与男友一样的强壮,一样的声音一样的气味,让他无法逃离,尽管领教了男友哥哥的暴力倾向,最后发现男友的过去真的是无法不逃离的噩梦,而继续生活在那里的人的伤疤也难以愈合。
影片深层表现了:乡村天主教家庭在同性恋问题上所受的煎熬母亲的煎熬:一方面母亲猜到小儿子吉约翰:为什么逃离,为什么没有信息,不写信,不打电话(母亲是一定知道大儿子弗朗西斯撕开小儿子男友嘴巴的事情的)在葬礼上小儿子的前男友来时,母亲也是闭着眼睛,让大儿子去处理,最后也把吉约翰的日记留给tom;一方面假装不知道,还听信大儿子给自己编制的谎言,母亲心中是充满煎熬的,她想冲破自己,想象着两个儿子小时候的幸福清晨,但自己内心的保守势力让自己无法做出任何改变,留着这曾经幸福的家园,拴着与自己关系僵硬的顽固大儿子,沉浸在抑郁悲凉的泥沼中;同样煎熬的还有哥哥弗朗西斯,家中的男人,保护着自己的弟弟和母亲,但是信奉天主教的保守农村观念让他做出了弟弟无法原谅的暴行,心中有愧,虽然自己讨厌这里,但是为了母亲留下来,无法开始全新的生活,30岁找不到姑娘,周围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流,于是当tom来到时,哥哥也从tom身上看到了弟弟吉约翰的影子,挤牛奶,接生小牛,一起跳舞、喝酒、聊天,他希望寻回失去兄弟情,寻回弟弟在的时候完整幸福的家庭,他希望当一个更好的人,进行自我的救赎,他的救赎的方式过于粗暴,tom虽然害怕,但是家的温暖,男友的气息让自己留下来,直到知道哥哥的过去的暴行,对一个青年的伤害已经发生过的是无法挽回的,哥哥并没有改变,依然脾气暴躁,不接受弟弟的全部,按自己的意愿控制弟弟的行为,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弗朗西斯这个人物非常丰满,生活在强势母亲阴影之下,不善交际,沉默寡言,弟弟是唯一与自己最亲近的人,一个内心空虚脾气火爆,对自己的亲人呵护爱护,对他人冷漠残忍的人;母亲和弗朗西斯都是悲剧人物,被传统思想束缚的悲剧人物,是人后天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自己天性对抗的牺牲品
就是冲着多兰去的,有点看不懂,
悬疑和性欲的失败混合
越来越觉得多兰就像一个全世界的小公主,大家都捧着他在手心,不愿意让他受伤害的感觉,电影方面我一直不习惯他电影的那个调调,但是这部比前两部有意思了,希望小公主不要被别人的言语所改变,好导演有很多但是你这么可爱自恋的真的太少。
逃出绝命镇2013?我承认你兰是有导演才华的,但是wtf is this script?
深柜神经病暴力男,和脑瘫儿男主的故事。
对多兰的好感更进一步,这次依旧围绕着热衷的问题展开,身份在人际关系中敏感而尴尬的处境,以及在欲望与现实间取舍和挣扎的过程,三人各取所需下的情感沦陷,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内敛而深入,彼此关系的建立也相当的细腻微妙,值得好好书写一番,最后响起大爱的《Going to a Town》,让我为之一震。
哥哥演的太好了..长这么帅导演都不潜吗...
四星全部给Dolan一副享受多重复杂的被虐情绪 拿捏得特别好
类型融合的失败尝试。沉醉于自己美貌的腾讯链男导演太恐怖了,像静止不动盯了两个小时的巨型多兰肖像画,关了电影满脑子还是他那一脸的恶心帅。
生怕别人说自己没才华。
多兰第四部 氛围不错 竟然拍了部惊悚片…如果汤姆留在农场和变态大哥相爱相杀 就给满分…明明都心甘情愿留下又跑掉是哪一出…就是自我否定啊 明明就不成立…
382nd 法文中心放映。多兰味儿最弱的一部,几度看得昏睡过去。个人观感此类豆瓣7分左右的三大系电影和5分左右的CULT片质量相差无几。看完那一刻决定放弃集齐法文放映的剩余2部多兰作品。姐夫性张力爆棚,没有给姐夫来个强吻或正面全裸戏太可惜了。
7.0。虐戀關係與驚悚氛圍互為表裡層層遞進。
没完没了,oldfashioned.多兰拍电影也就这样了
1/这哪儿是农场,纯纯精神病院了。北美的电影很经常拍一个封闭的小镇,人逐渐疯掉的过程。2/导演太懂了,太懂太懂了。3/我总觉得他就是下一个库布里克(指人的形象跟着作品改变)
多兰这个自恋又欠操的小骚货
被暴力与强势困住,进而失去重心,坠入性的吸引。
失望 基本不好看 等新片
1 最苦逼也不过如此 不得不否认弟弟给的过去,想但无法相信哥哥许诺的未来。旅一次行,伤两次心,他被永远地困在了中间。 2 重点不是恐同好吗!!3 镜头是不行,标准电视画面。但我还是五星鼓励思想感情方面进步不小的多兰导演,且发誓不是被他美色收买(才怪
不懂啊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