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越来越没有正文儿了,除了弄帮AV女星拍三级,就是弄了一帮没留儿的在那儿鬼扯。
上次去影院看了《窃听风云》,紧接着就又被迫看了《大内密探灵灵狗》,前者觉得非常压抑,后者,正是减压的好东西,一个几乎没有情节的情节,串了一些还受大众欢迎的明星,串了些没留儿的对白,干了些没留儿的事儿,搞了些许没留儿的笑,谈了几段没留儿的情,搞了些没留儿的发明,比了几次没留儿的武,总之,又要与经济危机联系了,香港人们也许真的没有心情欣赏艺术了,只是去影院看看明星脸,找找乐子,放松放松,哈哈一乐,把债主子追债的事儿就给忘了……
作为一部王晶导演的电影,《大内密探灵灵狗》从一开始就显现出非常夸张的无厘头风格。
一帮宫女对镜贴花黄,齐刷刷将胸部勒出了“沟壑深深深几许”,摆明拿《满城尽带黄金甲》开涮。
果然,下一秒这些宫女不是去伺候皇上,而是去厨房捉鸡……去伺候皇上的是一不小心用胡子把皇帝脸给扎到的著名的“如花”,他这次又很成功地扮演了一位“后宫佳丽”。
除他之外,电影中还有吴君如、苑琼丹这两张搞笑的熟面孔。
别以为人家一路都是重复自己,喜剧也并不是这么好演的。
比如女主角徐熙媛,生就两个表情:没有表情的,和表情很痛苦的。
所以影片中她表演一夸张,眼睛眉毛就都皱到一处,你就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她最精彩的一场戏是一段笑中带泪的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表演,因为她演来是那么的自然。
最搞笑的则是她学苑琼丹发春勾引古天乐……具体笑果我实在没法形容,但真的不是惊艳,更与风情搭不上一点边。
她实在应该向总在节目中一不小心扑倒男嘉宾的妹妹小S好好学习学习。
借用《第十放映室》的一句话说,《大内密探零零狗》就是烂片界的一朵奇葩,能把一部电影拍成这么烂的水平,也算是王晶对电影事业的贡献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烂片,烂的一无是处,就算我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些优点来表扬一下也是徒劳,实在没有优点。
作为一部喜剧片,它根本一点也不好笑,而且让人发冷,反正我从头到尾是没笑过。
影院里稀稀拉拉的有人笑几声也都是皮笑肉不笑的。
我真搞不懂那些给高分的人你们是托呢?
还是笑点太低?
影片风格自诩为无厘头,宣传说无需考虑剧情是否合理,只要搞笑就行。
这个观点我能接受,可你总得好笑吧。
可只靠那些老套的桥段,夸张的道具,恶心的化妆,过分的表情,以及装傻犯贱的表演就能把观众逗笑吗?
又不是二十年前,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都高了,再玩这些已经不行了。
好,你王晶要是玩不出新鲜的只能搞这些老一套,你也花点心思啊,不能全部抄袭前人吧。
每到一个包袱的时候,我都能事先预感到,王晶在这里要抖包袱了,想要逗人笑了。
但包袱抖开以后,我却根本笑不起来,我被雷到不行啊。
再说表演,看上去阵容很强大,但我都替这些演员难过,莫非是穷疯了不成?
在接片的时候也不选择一下,连这样的烂片也拍。
我原来认为古天乐和吴彦祖都属于香港中生代优秀男演员,但没想到古天乐这么糟蹋自己,已经和吴彦祖越拉越远,他离巨星的地位也愈来愈远。
还有大S还自诩很挑片的,跳来跳去还挑了这么一部烂片。
至于其他演员,一个个演技看不出来,犯贱的本事倒是见长。
还要重点提一下吴君如,这老娘们还看不上内地女演员,好像自己多牛B似的,但她真是越活越回旋,她在古惑仔时的威风都不见了,只能看到她越来越拙劣的表演,如果装傻犯贱也算表演的话。
无论你用什么恶毒的语言来评价灵灵狗,我认为都不为过。
本片凝聚了众多烂电影人的心血,不但王晶倒得烂,演员演得烂(樊少皇勉强合格),编剧摄影道具服装无一不烂,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
如果说王晶是烂片之王的话,那么《大内密探零零狗》就是他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其实说不上什么好坏,一看就是典型的香港式的搞笑无厘头的表演方式。
只不过,观众却已不是停留在港片那个时代的观众了,观众的口味提升的速度比典型的港式无厘头的速度能快上好几倍,所以,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知道接下来的每个台词,每个动作,甚至演员想表达的方式都很熟悉,所以,大家会看的索然无味,没有乐趣可言。
不是王晶不好了,而是王晶跟不上内地观众的脚步了,如果一直这样固守自封的话,迟早就会被观众的大浪所淘汰掉的。
王晶没有变,正因他没有变,所以他的巅峰和谷底,像面镜子照出了周遭的变化。
秋香姐乃是和石榴姐比较出来的,却不是同自己。
我总有N(N>=5)年没有看他的电影了,其实他拍电影的思路很清爽——就是不花什么脑筋,不用什么力气,不下什么心思的从观众的口袋里哄点钱出来好过生活,所以去看他的电影思路也一般很清晰——就是不想花什么脑筋,不想看什么心思,只是有些无聊时间又多闲钱愿意给他去买两声没心没肺的快活。
小时候也没有别的选择,看着看着也有点亲切感,惯了。
后来有了网络,无聊时可以不着钱的去下载更高级的快活,现在有了电影年票,每月给固定的钱,走上二十多分钟,什么样的快活巴黎的电影院里没有?
所以离得远了,不是嫌弃他,只是现在想要寻快活时,实在没那个必要去问他要,就好比老娘花一样的时间一样的银钱就能吃到最高品的东坡肉时,何必去光顾隔壁的张屠户。
所以这次去下载(这片绝无可能在法国上映罢)不是冲导演,却是冲男女主角去的——大S是我喜欢的那型女生(个性),古天乐是我喜欢的那型男生(外表),两个人正闹着绯闻,我这么8g自然想看看那传说中的“打过来打过去三分钟热吻”到底是不是戏假情真,到底算不算金童玉女。
其实外表两个人倒真的蛮相配,一个煞白,一个黝黑,只是演戏上跟《保持通话》倒过来了,这次变成男主角放松,女主角只得那么两个表情。
不过难得看到大S在综艺节目之外做这种表演,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眼福。
只有在说“喂喂,你说她们长得好看不用死,难道说我就长得不好看么?
”时是百分百的大S没错。
没想到本片的亮点竟然是樊少皇同学,他因为眼睛长得牛铃一样,向来是走“我很丑但是我很憨厚”路线的,这次出演太监有种微妙的感觉,我第一次觉得虚竹同学原来不傻,且挺有才华的,这些年算是无声无息的将青春埋没了。
因为是在电脑上看了,一边看一边在与人gtalk,剧情反正是“借鉴”周星驰的旧片,也没什么可留意的。
与我聊天的人知道我在笑,批说“果然是喜欢听冷笑话的人,笑点好低”,我说反正看也看了么,何苦来哉呢,早知道是这样的片子,就放开来笑两声呗。
对方问说观此片觉得王晶是退了耶是回来了耶。
我反问说“他不是一直都这样么?
”这话是真的,他就一直这样啊,我两岁的时候屎尿屁,我十二岁的时候屁尿屎,我二十岁的时候尿屎屁——这三个字可以做6种不同顺序组合,足够贯穿一生了。
何来有“晶去晶又来”这一说?
他根本没变么,仍然是不花脑筋不花力气不下心思的想哄观众一点闲钱,只是可能我们没那么甘愿把钱给他而已,就像最开头说的——我可以揣上电影年票,走去gaumont,那里十几厅,隔周就换电影,什么看不着,再不济还可以搭地铁去别区的院线,一路看这么多年,即使不幸再遇到被我们一班人“津津乐道”到如今的“法国电影之烂片王”Hellphone,相比之下也是那石榴姐边上的秋香。
所以王晶根本从来没有变过,说他去了又回来,不是他的问题,是香港电影乃至整个华语电影要抹把脸擦把汗坐下来想一想这一遭轮回中间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我喜欢的帅哥美女会欢欢喜喜的以为拍到他的电影还是沾光了,于是连累我这般8g的观众放着东坡肉不吃,却去找张屠户要吃带毛猪。
这部电影其实本身根本不值得说,而后来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它票房吓人——这精神生活到底贫乏到什么地步,简直耸人听闻——想当年Hellphone可是倍受法国媒体的恶评,不出一周便下片了。
这并不是一个导演与他自己比,与他的同侪比如何了这样的问题,而是这一群做电影的,看电影的人,究竟是怎么了?
真是如此的导演所以培养出了这样眼光的观众,还是这样的观众认养了这种态度的导演。
你说像王晶这般只求钱偏偏虽然粗糙又能求得钱的导演,除了在香港这块宝地之外,在其他的电影界里可混得下去吗?
一大早上班来我就哈欠连天的打。
我还真是睡不够。
其实我也真的没怎么睡。
我和森林看午夜场的《大内密探零零狗》,因为太搞笑的原因,严重影响了我心平气和地入睡,再加上第二天可以休息,我就更加放任自己。
看完小说时已经凌晨了。
睡熟后没多久,妈妈起床洗漱的声音把我扰醒。
我昏昏沉沉地摸起来,把房门关上,又一头栽上床。
约摸六点半的时候,我开了灯,盘腿坐在床边,对着圆滚滚的梳妆镜,竟清醒得不得了。
突然想到《大内》里面的“花到不得鸟”,我又对着镜子傻乐。
我想这个时候森林一定还在睡觉,这么早叫他出来他一定很郁闷。
我知道早晨不睡饱,一天都没精神的。
9:55的时候,森林他说他醒了,一会见面。
估计是我早晨没睡饱的原因,见面之后并不愉快。
事情是这样的。
因为我起得早,磨磨唧唧收拾房间,又花了尽一个小时打扮。
待见面后,森林第一句话就是,你化妆没?
我说,你说呢?
(我从来就不喜欢化妆,又不是第一天和我出来)他说,你怎么不化妆就出来了?
我说,不化妆就不能出来了?
再后来他的意思就是他不干,说我化妆很好看,和他出来的时候我要化妆。
我当时就特难受。
难道我不化妆就那么丑。
我看看他,告诉他,我不会化妆,我化得不好看。
他一定很别扭,一定很不开心。
我的这些话让他不开心。
他说女孩子居然不会化妆,会被别人笑话的。
我说那你笑死去吧。
当然,事情的最终是他妥协了。
他和我道歉,说他以后再不会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情,他说他不提了。
话说回来,其实我那天早晨是打扮了的,为了遮盖黑眼圈我有用修颜笔。
同时也整理了眉毛。
我想天气还有点热,扑粉或者打眼影都容易花,那还不如不上的好,再说了,只是和他出去兜兜,也不是见朋友,化成那样子他也只是站在我的侧面,能看到什么呢?
他和我妥协了,我居然又不高兴了。
我想以后和他“约会”的话,还是要为悦己者容。
如果花了,就算是壮烈牺牲好了。
由于大S那场露肩膀勾引古天乐的戏演得太爆笑了,以致于我和森林在家乐福二楼看到大S代言的阿依莲的写真后又爆笑一次。
眼泪都笑出来了。
上个星期我们才看的《窃听风云》,里面的古天乐苍老乖戾而又悲壮,这个星期,他那个英勇的形象还未在我们心中退却——《大内》里面的装扮及台词已把它颠覆个精光。
幸好幸好,《窃听风云》是在此片之前上映,若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总有些“电影批评家”会指责《大内》此种恶搞,到时候观众心理反差大,评论又很煞人,暑期古仔的这两部电影就黄了。
我想那些笑点很低的人还是不要看《大内》吧。
损人又不利己。
我想一定有人看不惯王晶拿黄金甲开涮。
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缺了周星驰,无厘头就不正宗了。
对于那些喜爱大电影的人来说,这部片子一定不适合在电影院看,而是应该在边吃饭的时候边看,看完后说一句,“真冷。
”千万不要责怪王晶倒退了,我们看电影,图个乐和就好了。
仔细回想,这部戏的打戏还是不错的,不知道韩三平在不在里面。
或者,王导遭遇瓶颈了。
对于《大内密探灵灵狗》这种的港式喜剧片,我有一个好坏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当我在吃饭时,喜欢拿出来随便找一个地方开始放然后边吃边看的,就是好片子,我相信在众多像我这样看了十几年香港电影的影迷中,这么想的不会只有我一个。
如果追究这种现象深层的原因,那就是这种搞笑片的创作要求不同于别的影片,它不追求叙事上先蓄势,然后在影片结尾时做一个总爆发。
它在节奏上没有非常明显的急缓之别,它要求的是持续不断的热闹氛围,绝不能出现一丁点的冷场,本质上这种影片就是一个匀速流动的喜剧流,你可以从中间任何部位插入,也可以在任何部位转走,开头就是结尾,低谷就是高峰,创作者的任务就是要让观众从开头到结尾一直处在喜剧的兴奋之中。
这种创作要求几乎就是苛刻的,别的电影故事的创作者可以有很多偷懒的段落,只要用心把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写好就完事了,但是这种搞笑片没有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每个部分的重要性是一样的,那如何才能维持那种气场呢?
靠绞尽脑汁想段子是绝对不可行的,因为抖一个包袱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意外,没有那种能把意外从头塞到尾的人,一部电影也不值得如此费脑筋。
有鉴于此,另一个东西就变得更加重要了,那就是在电影中制造搞笑气氛,让故事、演员都处在一种半疯癫的搞笑状态中,以此来催眠观众,使观众误以为他们真的是在搞笑,这样即使是不那么搞笑的包袱,他们也就能接受了。
这种半疯癫的搞笑状态与动画片的创作思维有相似之处,其主旨无非就是发挥想象力,把不可能的事情作为正常的事情来处理,比如《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奥斯卡颁奖段落就是这样。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你再去追究故事的逻辑性、镜头的精确性那就是没事找事了,有这些,那算是买一送一,没有,也没有任何可抱怨的,那些本来就不是目的嘛!
创作可以分为精明与不精明、认真与不认真两种,精明认真的如《大内密探零零发》,处处精打细算,包袱安排恰到好处,搞笑氛围与真材实料的包袱完美结合;不精明不认真的就如《大内密探灵灵狗》,一切都信手拈来,包袱排列随意,完全靠搞笑氛围来支撑。
王晶是不缺精明的,但是他一直都是一个不认真的导演,他从来都是N部电影电视剧一起上马,导演工作中的脏活累活都叫小辈去干了,影片拍摄也尽是以粗制滥造为标准。
另外抄袭与自我抄袭也是他的一贯作风,他的几个系列电影都是一部部自我复制的结果。
其实说到底他一直在卖的只是一些货真价实的故事概念。
而这部影片更是完全谈不上什么野心之作,只是流水线上下来的又一个产品而已。
说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我是想骂这给片子,其实我是要夸的。
拿这部影片和《大内密探零零发》比较是不公平的,两部电影完全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创作者之手。
我们必须承认,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精品率比现在高出不知道多少,现在的香港电影人与内地电影人一样,都还处在改朝换代的摸索阶段,摸索其实就等于是低谷(我们也可以说张艺谋现在也是在摸索阶段……)。
而老牌的香港电影人在这个摸索阶段中去努力抓住一些旧时代的尾巴是完全正常的事情,而且也是值得尝试的,这就像冯小刚去拍《集结号》是一个道理。
那些指责这部影片抄袭的人就更是搞不清楚状况了,简直不值一驳。
如果你还在坚持认为这部电影水平低,请拿它和《老鼠爱上猫》比较一下吧!
两部影片从风格、故事,以及拍摄的时代背景上基本是一致的,而陈嘉上也是拍《逃学威龙》《武状元苏乞儿》的主儿,两厢一比,孰高孰低就不言自明的了。
而那些硬要借此片之机去追忆往昔那个黄金时代的人们,说天真一点是中了本片宣传的圈套,说本质一点那就是在掩耳盗铃了。
对于这部影片,我是愿意在吃饭时把它拿出来看的,影片一开始模仿《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开场就已经成功把我带进那个传说中的喜剧氛围了,中间虽然有吴君如有点过的大笑、一些刻意营造喜剧情境的片儿汤话、还有内地影视院校表演系范儿的美眉不合时宜的发音方式在那里碍眼(最后一点在《金钱帝国》中更明显),但是那些频出的亮点已经足以掩盖这些了。
樊少皇演的公公令人眼前一亮,原来他也会这样演戏,这比起《叶问》里面的那个傻大个儿强多了。
大S绝对是支撑High度的定海神针,她只要往镜头前一站,一股台湾综艺风就迎面扑来,所有人都不会再跟眼前的一切较真了(真奇怪她为什么要去演《保持通话》那么不适合她的电影)。
刘仪伟的表现与现场气氛十分搭调,佟大为也基本合拍,这应该算是最早的几部解决了内地演员演出香港电影表演不调的影片之一了。
还有片中王晶对动作场面的一些独到的想法,作为一个不会武术的人,他搞出来的武戏和那些职业武行出身的动作指导们搞出来的武戏相比总会多出一些灵动与夸张之气。
最后我也要自我抄袭一下,把我《夜·店》影评中的话搬过来做结尾(由此可见历史总是在一遍遍重演的):令我惊奇的是这个片子的评价这么低,从网上评论中就能看出来大家的想法:没有内涵、内容粗糙、全是抄的、光逗乐了,别的什么都没有。
仔细一想这其实实在是一个惊喜。
这不就是这种片子该有的评价吗?
换句话说,这不就是这种片子在市场中该有的位置吗?
美国电影中的恶搞喜剧不就是拍的过程中就明摆着知道自己会挨骂吗?
甚至他们还怎么会挨骂就怎么拍,这就是这种影片类型的风格。
这是一部以挨骂为己任的好电影,挨骂就是它的任务之一,在这一点上,它比《无极》《南京南京》这种靠挨骂来炒作的电影真诚多了。
这个片子,搞笑就是它的价值,这个片子对你有没有用,只看你有没有笑,如果你笑了,皆大欢喜;如果没有,也许这片子不对你口儿,也许你生活本来就很快乐,不需要大笑,也许你本来就不好笑,当然还有为了装逼而不笑的。
对于这样一个作品,夫复何求?
(2009-08-05 10:28:12)韩浩月 模仿《大内密探零零发》,邀请古天乐、大S、罗家英、吴君如等明星担任主演,冠以“2009无厘头笑片之霸”之名,席卷地铁电视广告的片花……王晶导演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在这个暑期仿佛吃定了“喜剧”牌,要在票房上一展身手。
《灵灵狗》在与同期上映的电影《追影》的竞争中占得了上风,这源自其在商业上的准确定位,不出意外,《灵灵狗》又将重复国产电影的“低口碑、高票房” 规律,成为“小投入、大产出”的又一案例。
但与此同时,《灵灵狗》也会创下了港产喜剧的笑点新低,它象征着香港喜剧片在创作上已经穷途末路。
香港喜剧电影曾拥有一大批创作人才,他们包括李力持、谷德昭、刘镇伟、周星驰,王晶也是其中一位,他们共同开创的无厘头喜剧风格,让香港喜剧电影走上顶峰,成为影响香港和内地文化的类型片。
《喜剧之王》、《唐伯虎点秋香》、《大内密探零零发》、《鹿鼎记》、《东成西就》等喜剧,至今看来仍觉好玩有趣。
正因为香港喜剧电影拥有如此可以引以为傲的历史,《灵灵狗》的粗制滥造才令人难以容忍,它空有一个喜剧的噱头,但实质上却是空洞乏味的闹剧。
既然它是一部复制和模仿《大内密探零零发》的电影,那么不妨拿《零零发》与《灵灵狗》作一下对比,来看一下喜剧和闹剧的区别。
在故事上,《零零发》拥有叙述上的流畅性和多层次的表达。
从一个不被皇上看重的懦弱皇家护卫,到一个在家庭生活中充满情趣的男人,零零发拥有自相矛盾的多元形象。
而在抵御住名妓诱惑成功击破一起杀害皇上的阴谋后,零零发最终证明自己价值,符合“小人物大命运”的无厘头喜剧特点。
《零零发》有四大密探宫中比武、发哥与发嫂家中调情、恶搞“奥斯卡”颁奖礼等经典场面,也有“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等搞笑台词,这些都让《零零发》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喜剧。
而反观《灵灵狗》,叙事线的单一,情节的散碎、对白的乏味,不止突破谈不上,就是模仿,也只模仿到了《零零发》的皮毛。
这样一个故事无新意、情节无创意的电影,即便换了当年鼎盛时期的周星驰来演,也一样会失败。
在演员阵容上,担纲《灵灵狗》第一主演的古天乐,几乎不具备一个喜剧演员应该有的表情、肢体动作和喜剧外表下的悲剧意识,说古天乐是周星驰的接班人,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灵灵狗》的另外一大败笔是佟大为饰演的灵灵虎,这是一个别扭之极的角色,佟大为真的非常不适合这种无厘头表演风格,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建议佟大为再也别接类似的戏了。
吴君如的傻大姐形象在喜剧电影中一直屡试不爽,但吴君如在《灵灵狗》中“黑色忍者、非洲土著、香肠嘴、长发女鬼”的扮相,只能说是王晶在无情地糟蹋这个喜剧品牌。
《零零发》式的无厘头电影,将恶搞手段运用的十分纯熟,这类电影虽纯粹以搞笑娱乐为出发点,喜剧“寓庄于谐”的艺术特征已经被消解掉很大一部分,但它们在浅层次地挖掘人性、鲜明地对丑美善恶进行对比等方面呢,依然体现出很大的诚意,这也让观众在观看之余,能有五味杂陈的体会。
但到了《灵灵狗》这里,恶搞的精髓也几乎少有体现,能看到的,只有单调的模仿、模仿、再模仿,喜剧电影的智慧元素消失殆尽,如果电影类型中新增“闹剧”种类,它倒是一个不错的候选片。
进入新世纪后,香港喜剧电影坠入谷底,除了少数几部黑色幽默电影,少有脍炙人口的喜剧出现,甚至出现了“谁看香港喜剧电影谁傻瓜”的论调。
伴随喜剧式微的是闹剧的丛生,一些小成本电影出于票房的考虑,大打喜剧牌,注重炒作而忽略编剧之于喜剧片的重要性,导致了喜剧电影的大溃败。
在目前喜剧电影的创作环境下,《灵灵狗》以自己的负面例子为电影界带来这样两个启示:原创是喜剧电影的生命;品质才能让喜剧电影焕发艺术魅力。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5b04c0100ewe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articletagpub)
之前看哈六时,放映了预告片,看起来吸引力十足。
昨日坐在电影院 开始正式放映后,我却不知道自己花了那么多钱究竟是为了看什么。
典型的王晶式无厘头搞笑电影,不用动脑筋的商业电影,出彩的地方就是古代和现代的融合,让人总是忍不住会心一笑。
大概是我笑点过高,全场真真正正笑出声来的地方没几处,倒是同去观看的好友从头笑到尾,她笑点真的很低。
大S似乎在走另一条线路,看着她努力扭曲自己的脸去勾引古天乐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无力,但是之后和吴君如的打斗又让我看到了她的美丽。
佟大为不太适合这样的搞笑片,他长得就是一副正直样啊还非要勉强别人演喜剧,太难为了。
刘仪伟演的皇帝搞笑不足,傻样十足,这样的皇帝在上面,不谋朝篡位都对不起自己啊。
最后就是那个女扮男装的同学,最后的造型真的不是一般雷人。
对演曹仁超的演员和公主的演员比较感兴趣。
请允许我用当今中文互联网上最恶心的一句话来称赞这部电影。
我真的很想知道,一个人要凭借多大的寂寞和忍耐力,才能够坚持看完这样一部屁一样空洞的电影?
我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等待王晶献出一个哪怕是稍微有指甲盖那么大的一点品位和创意的笑点。
我不屈不挠地等待了九十分钟,片尾字幕出来的时候委屈得都快哭出鼻涕来了。
几乎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不值一哂,不过樊少皇却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演员在王晶的电影里都能秀出一点演技是很不简单的,要仰仗真正的表演实力。
这几年看了几部樊少皇演配角的电影《保持通话》《叶问》《灵灵狗》,电影的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樊少皇的表演都很醒目,甚至有点压过主角的趋势。
真是欣慰,这个当年傻兮兮的虚竹小和尚终于渐渐显露出了实力派的端倪。
买张d5在家看看就好,笑点很低。
还好么。。我觉得很搞笑啊。。难道是一群一起看比较有效果~~
虽然没有什么营养,但也获得了片刻的喜乐。
作为一出开宗明义的闹剧,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烂,还是可以一观的
还行吧~作为贺岁片及格~
换班人马演那个故事你屁都赚不到
几乎没怎么笑
一星给那些老贱人们 哈哈
其实还是很好笑啊
刘仪伟实在是太恶心人了
唯一的大笑点就是狗第一次对付樊少皇的时候!其余都还好!哎,我笑点很低哈哈哈哈
这是全天下最他妈不逗的电影了
当主角从周星驰换成了古天乐,我担心笑料会很失败,结果还好。笑点有点老套了。
至少我真的笑了
比想象中好,哈哈
打斗还流畅
王晶出品,必属烂片!有一颗星是樊少皇的。
古天乐是工科的!大s花痴的真好lol
OK
我懂了四个字:相形见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