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女孩会把吉他送给老头,男人与旧爱分手,于是女孩和男人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老头的儿子也能如愿上大学。
哪里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三人仍旧奔赴不同的战场,未知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连是否能够重逢都不知道。
电影的名字是好运之人,于是很多人的影评里都说这三个人如何好运。
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作者给大家开得一个玩笑。
所谓好运,只是讽刺而已。
TK 1一出场在谈论SEX,表现出他对于自己性功能的自性。
结果不幸受伤,只能瞒着未婚妻去拉斯维加斯解决问题。
2晚上做噩梦,战场上的遭遇应该使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3全家包括未婚妻都是军人,自己的前途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其实他自己并不真正喜欢去伊拉克。
结尾前他把自己送去警局就是为了逃避。
4与未婚妻的感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结尾时已分手。
FRED1满心欢喜得从战场退伍,回到家中等来的是妻子的离婚协议。
如果有个第三者也许他还好过些,发指的是妻子竟然说她发现自己一个人活着比跟FRED一起更幸福。
2儿子考进了斯坦福,结果没有学费,前途迷茫。
讽刺的是儿子甚至想要选择去当兵筹学费。
3为了自己儿子的学费,又把自己送上死里逃生的地方——伊拉克。
里克1十六岁时被母亲赶出家门,因为母亲想要跟男朋友多些私人空间。
2带着吉他曲投奔战场上的朋友的家庭。
期待可以找到一个“家“,结果是发现自己战场上死去的友人,对自己说的没一句实话。
吉他、抢劫、家人、妻儿。。。
3想要融入年轻大学生的圈子,结果被嘲笑落伍。
所谓LUCKY,我宁愿理解为幸运,他们之所以幸运,只因为一点,他们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了。
至于以后他们会不会仍然那么好运,只有天知道。
闲话:金融危机,FRED的房子已经被抵押两次,卖也卖不掉。
途中教堂认识的金融人士,很有钱,在家办PARTY。
金融家的儿子一副义正言辞的嘴脸质问他们战争的意义,嘲笑他们在战场上”努力活着“的信念。
穷人上战场卖命,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家人、为了钱、为了活下去。
富人在搞房地产,搞金融,开PARTY,去教堂”帮助“他人,质问战争的意义,搞3P。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
无论是死亡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标新立异,在如今的伊拉克战争的噱头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电影风格,电影节上也不乏优秀的作品,沉重的《节选修订》和《通往关塔那摩之路》这类体裁的电影的重点只是反战的意味浓重一些,纪录电影《标准流程》也只是关注了监狱的虐囚事件,而这部《好运之人》则把重心放在了归途的参战伊拉克的士兵身上,通过他们归途的心灵之旅进而展现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直到影片的结束,独立导演尼尔.博格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让人云里雾里,把对待战争的主观性完全任由观众的自己理解。
提及伊拉克体裁的电影,就会让人想到战争,想到人性,而更多的无非就是战争的错与对。
战争与和平之间的明确差别变得隐喻模糊,除了个别地方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不是以宣战开始,也不是以和约结束。
随后的一个时期不论是从旧的意义上讲归类为战争还是和平都很困难,因此“冷战”这个新字眼不得不被发明来描述它。
冷战以来状况的模糊性的一个明证就是中东的当前局势。
不论“战争”还是“和平”都没有确切描述海湾战争正式结束以来伊拉克的形势,该国仍然几乎每天都遭到外国的轰炸,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还有以色列与其邻国、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对待以这个题材为噱头的影片层出不穷,然而,思索之后,战争依旧继续,尽管反战,尽管反抗,尽管不如意,其实那也无非就是道貌岸然的政客们之间的利益游戏。
说回本片,影片摈弃了题材上的严肃叙事,取而代之的幽默诙谐的言语对白,和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尴尬处境,三个意外结缘归途的伊拉克士兵都有着彼此的心灵创伤,看似难以切齿,一个上半身受伤,一个隐私部位功能受损,一个下半身中弹,看似彼此间谈笑风生,其实早已浮生若梦。
他们在回到美国之后,方发现,这次的战争已经剥夺了他们太多的东西,婚姻因此完结,梦想也因此无存,在当今的社会团体之中,也俨然没有一席之地,他们失去了跟向流行步伐的脚步,看似已经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一场公路旅行也由此开始,类别公路电影,这部电影采用大量的近景来记录纽约的美丽风光,和特写来诠释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一次次意外的经历和尴尬的旅途完美的记录了美国人对待战争的态度,对待伊拉克问题上,影片的正反意见也是平分秋色,有大肆的纵容,亦有强烈的抨击。
而导致三人也饱受着不同派别的冷语相向和热情款待。
影片的幽默元素充斥着本片的叙事,看似有趣,一方面平衡着战争的严肃,一方面也在说明归途战士的无处是从。
说回电影,影片的本质定位是幽默,剧情。
却采用公路电影的拍摄模式,大部分的车内戏份,和田园风光的远景定位。
独立导演不会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讶,尼尔.博格的作品看的不多,只看过这部和2006年的《魔术师》,感觉风格上转变很大,没有让人大感惊讶的结尾,一切事件的发生似乎都是定理,直到最后三人在经历过战争之后,而又毅然决然的返回伊拉克,一个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叙事。
参与过战争,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他们却没有选择,即使选择也只是伊拉克,那个伤害过他们的远方“故土”。
一个看似幽默的故事,却有着让人心寒的心酸之旅。
说回征兵,影片中的美国的征兵过程已经沦落为街道文化,就像是流浪汉般的乞讨,身着美国军装的士兵像乞丐一样在街边拉拢,用20000美元的注册费用吸引着那些生活所迫的美国公民,目睹的有困难的人其实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徘徊犹豫之间,就会顺利成为一个新任的美国大兵,这种街道的征兵文化也时刻标志着美国的战争立场的尴尬,也标志着美国毅然是一个渴望战争而又时刻在进行战争的强硬政策,战与不战的矛盾俨然是他们自己也永远说的清的话题,谁会放弃自己的家庭不顾而踏进别人的领土去伤害别人的生活,谁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去成为政客们弹指间的棋子?
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新鲜,然而这个话题却依旧是长挂嘴边而不得解开。
说回心灵,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
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
一个人最大的创伤莫过与心灵的重创,即使身体上的,再痛苦也会愈合,即使疤痕,也不足为重。
电影中的三个主线人物,心结没有解开,不得已的选择让他们重回战场,恶梦依旧会将他们惊醒,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之后,他们也毅然会仇视灰色面孔的阿拉伯人,直到导演将镜头对准了广阔的天空,为什么会留意到这高高的天空呢?
如今总算注意到了。
我们真是幸福,没错。
除了这辽阔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欺骗,除了这天空外,任何东西都已不存在。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著名作家巍巍的经典作品,大凡受过教育的国人都知道这部作品。
3名从伊拉克战争“伤休”归国的美国大兵,一件纯属巧合的事件让素未谋面的他们开始了一段远离战火后的心灵之旅。
战争给他们带来了身体的创伤,然而无情生活给他们的创伤远远多于肉体的伤害。
他们痛苦,他们迷失,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坚强,因为他们是士兵,他们更是“男人”。
战争无论双方的对错,它就真实残酷的发生着。
历史只会记住“林肯”,“大小布什”,“蒋介石”,“毛泽东”..........若干年后我们只会从所谓的“历史书”上知道这些战争的抉择着,“成功者或者失败者”,然而那些真正在战争中冲锋陷阵,为了国家牺牲的和参与的无名“百姓”才是最值得关心和关怀的人。
他们没有生活在繁华和喧闹中,他们没有口中满嘴的“对和错”,他们生活在死亡的最边缘,他们生活在完完全全对生的渴望这种最最真切的本能中。
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是幸运者,他们虽然都负伤,但是却都在战争中活了下来。
但是最幸运人是谁,不是他们,是弗莱德·奇维尔即将上斯坦福的儿子和离他而去的妻子,是女兵克死去男友的父母和妻儿,是他们曾今遇到的富商,是那些远离战争生活在和平中的每个人。
那他们是谁,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这是一部基本没有硝烟的片子,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这是一部细腻描写人物内心的非常棒的“故事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乐于倾听每个故事,然后对着镜子能反省我们自己。
“反战”反谁的战,我们,大多数人只不过是浩瀚历史的尘埃,如果我们真的都强大,也就没有各种高傲蛮横的“政府”。
我们能做的只是说一声“谢谢你们,国家感谢你们”。
三个战场上归来的士兵,都不同程度地背负着生理和心理的伤痛。
回国度假的路上遇到了彼此,心有灵犀的三人一见如故,一同踏上了返家的路途。
电影用了最温暖的氛围、最阳光的方式、最积极的态度,表现了民众之于战场士兵以及战争的感受,使得整个电影都有着沐浴在阳光中的温暖。
战场归来,心中阴霾难免难以消散,他们或许阴沉然而却都拥有着金子般善良的心。
孤单的妻子早已习惯自己一个人打拼生活,不再需要丈夫,两年后归家的蒂姆波顿被妻子视为远房亲戚甚至陌生人。
两年的分离让原本的爱情都浓缩为话语中无奈并且可有可无的客套,即使蒂姆波顿是一个魅力无限的人,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勾引到有夫之妇。
对于习惯欺瞒未婚妻的T·K来说,受伤丧失性能力算是无法启齿的秘密甚至灭顶之灾。
他宁愿到拉斯维加斯找妓女帮忙,也不想告诉自己的未婚妻并一起解决问题。
大腿负伤的女大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找到战友Randy的家,并交还Randy价值2万的吉他。
善良的她最终还是决定卖掉吉他,帮助蒂姆波顿解决儿子的学费。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所有民众对于士兵的态度,他们都以真诚的“Thank you”答谢士兵们,给予他们便利以及支持。
蒂姆诠释战场上的状态,在战场上只希望自己活下来,此话却遭到了听者的冷落——消极的态度才是战争失败的根源。
没有经历过的人们,想法态度难免单纯幼稚,只有真正在战场上拼杀过的士兵们才更加珍视生命以及重新审视战争的无奈。
他们都是幸运儿,不仅是在战场上生存下来,而是在返乡之旅中,寻找、懂得生命的意义,重新做出返回战场的抉择,继续战场之约的他们相视而笑。
相比那些从战场中失魂落魄、丧失意志、一蹶不振的大兵们来说,他们再幸福不过。
这个电影拍的是三个现代的美国大兵因伤休假时的事,这种题材的电影还真不多,而且我之前也几乎没看过。
主角很惨因伤了弟弟不能勃v起,所以他要去拉斯维加斯去找能给他治病的人,既性工作者而且活儿得非常好。
可以想象影片因此必须走幽默喜剧路线。
片子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看后感觉不孬,毕竟这种题材电影不多。
发现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的,不知美国电视剧关于美国兵题材的多不。
可我知道大陆军人题材影视剧很多,而且跟现实中的大陆军人形象很有差。
美國的队征兵需要在电视上做广告,在闹市区也有宣传咨询处,而且当兵给的钱也很多。
中国大陆完全没见过这种事,不走后门很难当上兵,据说只有在北京做过征兵广告,这应该又是中国特色。
想想中国古时候征兵是很难的,要打仗了开始强征,拉壮丁什么的。
这应该是正常情况,大家过得好好的谁没事去军营受罪,而且有生命危险。
現在當兵還得托熟人花錢走後門,這種真是很畸形的。
每个人都有想说的话。
导演想说话的时候,就有了电影。
电影不在乎演员,不在乎镜头,不在乎剧情,在乎声音。
有人听到了导演的声音,就很好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是张爱玲小姐的话。
罗丹说过: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说的都是角度问题。
生活中有美,也有不美。
幸运不幸运,幸福不幸福只关乎当事者看问题的角度和态度。
人生苦短,别活得那么明白。
找一个角度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这才是正经事。
三个主人公从伊拉克死里逃生,他们是幸运的吗?
Cheaver: 痛苦并非坏事,除非痛苦征服了我们。
Cheaver是电影里的一个大衰蛋。
老婆跟他闹离婚,孩子考上斯坦福却没钱供,以前的单位也黄了,衰到不能再衰。
他彷徨,他痛苦,中年危机一股脑不设防地爆发出来。
Cheaver先生的damage control能力很强,两害权衡取其轻,最终又投入了征兵的滚滚洪流中,拿到了2万块上学钱。
Cheaver先生是勇敢的,摆平了钱的问题,离开了伤心地,奔赴伊拉克那个死亡阵地。
Cheaver先生是条汉子!
T.K: 是爱,而不是妓女,能治愈所有的创伤。
影片开始,T.K面无表情侃侃而谈他和未婚妻从前相见的场面,还把未婚妻当作升职的梯子,可以说T.K根本不爱他的未婚妻。
在战场拼命求生,回国后也希望步步高升,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尽管他不知道他的生活已经是一潭死水。
他不仅性无能,而且爱无能。
原本T.K回国找妓女治病--未婚妻相见--回伊拉克服役的计划,被Colee的出现打乱。
T.K发现了自己的爱,他爱上了Colee,他变得患得患失,他害怕回伊拉克,害怕死亡的危险,为了“寻找一条生路”,于是他头脑一热,把自己弄进局子里,幸好被Cheaver撞见,幸好那家小店从未被抢劫过,T.K才幸运地出来。
Colee:人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Colee像大多数女生一样,神经质而又缺乏安全感。
她总是喋喋不休的跟别人搭讪,那是因为她怕一个人,她怕寂寞。
Colee总是在聊她的“朋友”Randy,那是因为她怕别人看穿她的孤独。
她不肯放手Randy的吉他,那是因为她认为用吉他就可以换取一个月的容身之所,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后来才知道Randy根本就是一个骗子,到头来她被骗得彻彻底底,连最后的“家”的美梦都被Randy的谎言撕得粉碎。
Colee彻底没了家,也许对她来说,美国比伊拉克还陌生。
最后,Colee可以了无牵挂地奔向她真正熟悉的土地--战场。
他们三个最后又回到了起点,幸运的回到了起点。
记得,要时刻劝说自己是幸运的,这是生存的基本常识。
本片是一部反映美国在反恐战争后的军人和社会生存现状的影片,全片虽然没有一处专门的战争场景,但战争带给这些军人以及这个国家的伤痛处处可见,手法确实比较独特。
本片的三位主演都是演技派的典型,我们的肖申克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难得又看到了他的表演。
最有趣的是本片的题目,The Lucky Ones,但是片子放了一个多小时,真是一点没看出他们幸运在哪里,这个短暂的休假让他们发现这个社会已经很难融入了,万事不顺,毫无幸运可言,他们唯一的幸运就是他们去了伊拉克还都活着。
但是希望却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坚持了下去,剧终前事情好像又都稍有了起色,其实不是剧情设计得好,而是人生就是如此,“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幸运的时候总是少数,大多时候我们都在被繁琐、无趣、无情的现实生活所折磨着,顶住,才有可能拨云见日。
整部电影确实有些细节显得稍微突兀,但却完全不妨碍这部电影的整体感觉。
反映战争的片子实在够多,大家在注重人性关怀的地方狠狠的下了功夫,这部舒缓的片子三个主角的交谈中将主题也表现得让人暖暖感动。
Cheaver,一个一心退伍回家的大兵却迎回了离婚和儿子高昂的学费,生活的磨难让他忍不住独自坐在车里哭泣tk,一个负伤生理有问题未死的幸运儿却忧心忡忡的担心见到未婚妻。
Colee,一个与母亲翻脸无家可归,一心希望把死去战友的吉他送还回去的女士兵三个人虽然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战场上休假,却丝毫没有太大的喜悦等着他们。
战场上生死考验与生活中重重问题同样折磨着他们。
故事一直在三人的交谈中慢慢推移,生活一直在继续,时间的推移只是将三个人的问题进一步的摆在眼前,儿子的学费,难以启齿的生理问题,无家可归的休假等等,让三个在战场上努力活下去的人不知如何面对。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就如同在战场上一样依然渺小得可怜·····最后的结局很完美,导演没有将所有的问题以逃避的方式做个happy vending,现实本就不完美,我们虽然期待奇迹和幸运,但当我们可以好好或者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cheaver重新入伍,但却以男人负责任的方式得到了儿子的学费,作为一个父亲,这是他所能做到的,虽然有些让人不忍,但他找到了心里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他解决了走下一步所阻挡的障碍,下面还有很多很多问题等待他克服,但他选择勇敢的面对因为心里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惦念的家人。
tk,种种矛盾和生理问题的克服让他重新恢复了自己对军队生活的信念,他并不喜欢战争,但至少可以重新面的他即将而且必须参加的战争,每个人都有很多未知性,但前提是必须以一个继续努力的心态去面对,否则任何东西都可以将人击垮。
tk找回了做人的自信,也许今后在战场上会有很多不测等着他,但至少在出发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前tk有了努力活下去的信念。
Colee,见到了想见的人,送还了一直想送还的东西,在和朋友的相处中,也找回了自己真正漂泊的心,任性的女孩终究放下倔强与母亲重归于好,在即将参加的战场上心里有了挂记的东西,有了温暖的源动力。
三个人又重新在出发的机场相见,各自奔向不同的地方,也许最后没有相见的机会,也许可以有个让人以泪洗面的结局,但谁知道呢,生活一直在继续,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找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在痛苦和绝望之后找一条出路,让自己在背上行囊的时候心存感激和想念的keep walking。
走得再远,心里也有挂念,受得再伤,也有未来努力去拼。
we are on the way
当你没钱的时候,最后去美国当大兵。
蒂姆·罗宾斯不错。小温馨背后的小悲凉。
温情
用我们电影中不能表现的人性的东西来反映生活中的无奈和变化无常。
奇妙的混搭
瑞秋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
反战+公路,还是有点小意思
没有战争场面,侧面表现战争的公路片。演员表现不错,情节设计没落俗套,结局也出乎意料。
世界上最好的人
"thank U""No,thank you"最幸运的事莫过于他们没有在人生路上而迷惘,互相扶持鼓励的活着。瑞秋的性格我喜欢,喜欢这种天生爱幻想的话痨。
当时补这部的时候才对职业军人这种职业性有了初步概念
Rachel McAdams真的好美,演什么都很舒服。三个人走了一路最后又回到了战场,没有结局。
简单而纯朴的电影。
美国人讲战争;其实很受不了米国的公路电影。。
他们真的算lucky one吗?
平和、温暖、积极的战争电影。
冲着女主去的,不过....
三星半,很学院派
quote“最温暖的氛围、最阳光的方式、最积极的态度”
不好看,不好笑,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