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搞对象也能这么帅气!
好久没看到这么有血有肉有情书的国产片啦。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斗殴惯犯,为你采朵野花戴头上,杀生丸魔性地舞动银发杀敌,却蹲下来哄小女孩,舞台上大汗淋漓的爱豆越过千万双手,艰难地碰触你的,一头咆哮的狮子温柔地走近你,享受晚风…<图片2>近几年商业片特别不厚道呢,圈钱就圈钱,可是太敷衍。
生气。
拉一帮美是挺美的、但没啥演技的偶像,舞台一搭,让男女主角变着花样儿搞对象。
《火锅英雄》,开篇抢银行,以为是犯罪片……油腻腻的画面钻入防空洞,以为是悬疑片……吓人的音响效果、满嘴重庆话、见血见肉的斗殴,我以为是鬼片……剧情过了2/3,搞半天是青春片啊!!!
一、不折不扣的青春片!
不是大光圈、打柔光的青春片,而是披着悬疑、警匪、伦理、黑色幽默外衣的青春片。
于小惠在便利店追过去问刘波,“记得我吗,我是许小惠?
”穿着理财员工的制服,从头到脚一丝不苟,与我们在银行服务大厅见过的每张一模一样的面孔没有区别。
而此刻遇见小时候暗恋的男孩,紧张得拿错果汁,泄露了温度。
<图片3>于小慧戏里的每套穿搭,大概是血性直男对初恋的最好臆断吧① 很土没关系,温柔可爱即可!
② 很无聊没关系,干净简单即可!
③ 配色一定要有大片白色!!
纯美!!
无暇!!
初恋!!
有困惑的朋友,请按需学习!
<图片5>于小慧内心小倔强、外表小清纯,居家常备斩男款。
虽然我也搞不懂是什么驱动她,非得去救欺负她的女同事,是哪来的勇气,在大家吓破胆时能稳重地与劫匪大谈特谈少女的心事(一切解释不通的统统理解成“主角光环”吧)<图片6>在与火锅三兄弟捆一起,差点被烧死的那一刻。
得到了三句姗姗来迟的告白。
“于小慧,我稀罕你”“于小慧,我也喜欢你”“于小慧,老子喜欢你”搞撒子哦?!
早知道情书能换三个卖命的男同学,我能写一卡车!
临死前突然三个男人齐刷刷说喜欢你,这种心情好想知道?
换作是我,一定将生死置之度外,死啊活啊这种小事等会儿再说。
心里偷乐呢我学生时代一定是个可爱纯美的小仙女。
妈妈,我没白活。
<图片1>强行拉回严肃剧情:面具扣到四个人脸上时,突然被点醒看懂了这种隐喻:于小慧是唐僧,冥冥中将四人聚齐。
陈坤是孙悟空,本事最大,最顽劣,却乖乖被紧箍咒收服。
秦昊是猪八戒,能躲就躲,爱偷懒爱顶嘴,死要面子活受罪。
喻恩泰是沙僧,没有存在感,默默干活儿,心事永远封起来。
奇葩说里有一集说得好,甄嬛与天斗与人斗,算计一生,临死前回忆的仍然是年少时纯真的追追跑跑。
青春的美好香气,是度过中年危机的药啊。
二、火锅三兄弟:人因为缺点才可爱的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共鸣的话题,《哪些形象正面但你就是喜欢不起来的主角?
》有人说喜羊羊,有人说唐嫣除了紫萱外所有的角色……哈哈哈,其实做好人好无聊的。
人一定因为缺点才显得可爱啊。
三个人共同特点是没志气。
可恨的是毕业十几年还在一起,因为窝囊;可贵的还是十几年了还在一起,因为仗义。
死到临头,陈坤咆哮问喻恩泰你煮火锅干嘛!!
他怯怯地说,“不是说临走前再一起吃顿火锅吗?
”傻不傻?
与七爷斗,与劫匪斗,与家里斗,三个人没一个掉链子!
冲在前面的陈坤永远在惹麻烦,但就算是各种烂招儿,另外两个也闭着眼追随;永远往后躲的秦昊,推卸责任、怕老婆、抠门小气……居然最后用车撞了七爷,抢回包,还了他嘴巴子。
(幼稚是一种,很悬的东西……)喻恩泰,一开始压根没认出来!
不过他的人设很熟悉啦,平时不言不语,关键时刻特别轴、跟你拼到底的小跟班。
插播:那几个劫匪搞什么鬼啊!
揭下面具我以为是男模呢!
帅成这样有什么想不开啊还抢银行,还被几刀捅死了……<图片7>昨天,西门大嫂在朋友圈分享了是枝裕和的一段话,“这世界也需要没用的东西,如果一切都必须有其意义,也会让人喘不过气。
”他们没有获得俗世价值观标准下的成功,但收获了很少年气息的、纯粹的感情。
假如其中任何一个发了横财,当了大老板,变得恭敬,变得世故,三个人的气场不对味了,绝对可惜。
所以,事物最有意思之处,就是没什么意思吧。
二、重庆,被渲染得非常江湖的老城!
重庆这座山城很老很破,胜在火锅好吃、人美、有坡儿爬。
目测一大波叫“火锅英雄”的火锅店即将在大街小巷流行起来,一如当年星你时期的啤酒配炸鸡套餐。。
电影一直让人想到《李米的猜想》。
也是用很脏的画面,表达剔透的情感内核。
这种冲突是很迷人的地方。
少女被小流氓欺负,不敢出去,躲在工厂看见三个白衬衣少年在阳光下跳舞。
她说,“以后别唱《失败者联盟》了,在我心里你们从来不是失败者,是英雄。
”换谁谁沦陷。
全文 / 野象小姐微博ID:野象小姐来看花微信号:一万口新鲜(zoiczoic),与一切简单粗暴、治愈俏皮,撞个满怀。
和撸片小伙伴全场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这里好像xxx”。
像多了之后就觉无趣味。
致敬还是偷师,学生还是像死,最后还是取决于有没有鲜明的自我风格。
风格是没有的。
但是诚意和野心满满。
那么用心去构图的国产电影,倒叫人更觉得可惜了。
本来是很有意思的想法。
为什么要一开始就让观众看到发现地洞的全过程呢?
观众都知道有人要来打劫钱库,而且打劫的当天钱也并没有少,之后陈坤等人商量如何进入金库补水泥就成了过场戏--心知肚明这段情节都是过场戏的玩家们只想按esc跳剧情。
这当然也有好处,白百何脑补的那段偷入金库的方案,其bug再多实现可能再低,倒也不坑。
反正观众都知道你们这也就是随便说说随便想想。
片尾大乱斗,颜值逆天的大长腿劫匪们(PS:长成这样为什么要抢劫?
去当明星不是抢更多,还不犯法)陡然不抢钱改抢戏了。
饶是几个主角还在很力地表演如何割断线索,然而并没有人关心。
旁边制服少年或是长发飘扬或是花臂拉风或是眼罩play和一群黑道小哥正相爱相杀得欢,根本没有空来理主角好嘛,你们就是那里一直坐到明天天亮,玩着“小红,小明喜欢你”的家家,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并不影响剧情。
陈坤追着已经打了一轮被捅了几刀的颜值逆天的大长腿小鲜肉几条街,结果还没把人制住。
就是成功夺回一封十几年前没收到的,基本也不算是情书的东西,片名“英雄”两个字也用得太重了。
主角演的都是过场戏,加上剪辑不利索,节奏就不可避免地被拖慢了。
小伙伴们七嘴八舌一阵讨论之后,觉得还是三一律吧。
既然导演省不得那么《暗夜骑士》的开头,那不如索性就以抢劫过程为主线,抢劫过程中可以自然出现女主角的背景及性格介绍。
把陈坤抹水泥的情节和抢劫放在同时发生。
至于洞怎么来的,三个火锅男都是谁,来金库意欲何为,这些情节都可以用闪回的方式插入--重点是要让观众不要一上来就搞清敌我关系。
不然我们就一心一意想按esc跳到抢劫当天。
看完这片,我另有一个收获--终于能分清白百何和王璐丹了。
尽管小伙伴们一直讲解前者是性冷淡脸后者是文青脸,然而我脸盲实在晚期无救。
这次get到窍门了:白百何胸大,而且是现在最流行的通天山根。
还有她念台词都是用气声念的,没有喜怒哀乐全是平铺直叙。
真是解决了我观影人生的一大难题。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关于《火锅英雄》的好话,已经有三亿票房和众多本土影评人替它背书。
无论是对市场,还是拍摄完第二部长片的杨庆,它都好像成功了。
电影的体量,砸钱做的美术,包括所体现出来的导演基本功,挂在这个市场,都变成一项又一项值得赞美的精彩手笔。
只有这样反过来一看,你才会发现,中国观众对中国商业片的要求,依然是跟十年前那样低,甚至有可能更低。
如此说法,当然也很容易被人倒打一耙。
好莱坞大片《蝙蝠侠大战超人》也拍得拖沓冗长无趣,看得人昏昏欲睡。
但一码归一码。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对《火锅英雄》的失望,恐怕也是来自于此——何况它连五六十都没有做到,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宣告:它成功了。
这《火锅英雄》,根本是生造英雄。
从导演谱系上来说,杨庆也是一个杂学家。
学得太多了,以至于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坚持什么。
到最后,《火锅英雄》被认为是一部主打地域特色的重庆电影,而不是杨庆电影。
好的是重庆,是防空洞,是层层叠叠的房屋,是搭不出来的天然实景,而绝不是才华和能力纷纷表示有限的杨庆。
这部电影拆成每一个场景桥段,从银河映像到朴赞郁到盖·里奇,几乎都能直接挂上等号。
连走带跑,不停地脱帽致敬。
可惜,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超过近十年前的《疯狂的石头》。
学的做的模仿的对象,恐怕还得多带上一个宁浩。
毕竟宁浩是在一个更小、更憋屈和困难条件下制作出来一版迷你商业片。
索性把《火锅英雄》的片名,改成《疯狂的火锅》,保不准还可以卖得更好。
钱有了,卡司大咖有了,影像质感和后期团队看上去更精装了,但在本质上,《火锅英雄》背后代表的中国商业片没有任何进步,在导演的诉求上,甚至更见分裂和凌乱。
令人无语的原因或许还有当下电影审查钳得更紧,但几乎每个片方都有一套类似说辞,这恐怕不能成为开脱的主要理由。
《火锅英雄》的成功与失败,都来自那家没人气的防空洞火锅店。
电影居然偷懒到永远只是那么几个主角,吃得不咸不淡,扯着往事家常。
很长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在看芒果台真人秀。
让明星说点方言,带你杀杀时间。
大雨滂沱的环境氛围先声夺人,但在岔开线索后,影片丝毫没有体现出同步发生的征兆。
这个同步效果不仅是要平行发生,而且应该把悬念保留到最后一刻,而不是让一个银行女白领,突然跟绑匪倾诉职场苦闷。
类似的过于谄媚本土观众,不顾真实逻辑的编排还有很多。
譬如把盲打误撞坑蒙拐骗偷的商业片,活活搭上一段致青春。
用的失败者联盟,面对《我的少女时代》的活灵活现,生硬得尴尬症爆发。
摘掉大头面具的绑匪,居然是一群刚发育完毕的COS韩国天团模样的小孩。
虽然在中国的环境下,电影讲的必须都是假的,但让这么一群孩子来整这么大的事情,根本就是无理取闹。
演员上的失败,绝非来自这么几个小孩,男女主角居功至伟。
陈坤像渣滓洞革命烈士一样毁颜流脓血爆青筋的本土棒棒派演技,真的可以写入主旋律电影教科书了。
至于万金油般的白百合,她演任何一个角色,我都无法相信那个角色的合理存在。
她永远只有傻笑,无害,自白再自白,白得像手纸百合一样的烂演技,横行于市场。
与这俩人相比,由艺术片穿越过来、努力学习重庆话的秦昊,努力在造型上不想让观众认出他是喻恩泰的喻恩泰,似乎变得好接受很多。
这其实是《火锅英雄》在叙事和结构上的无力作为所造成的,它只能藏身在那个洞子里头,保证了不会穿帮跟坍塌。
如同在人物身上,只有一刀切的性格。
在城市里头,只有一闪再闪的景观标签。
好在,《火锅英雄》也不至于是地沟油。
否则它也不值得在这里做长篇大论。
它的评价,让我想起了老油与新油之争。
吃了几十年的老油并不是什么秘密,在媒体记者的助燃下,它突然变成了地沟油一类事物被声讨。
而一次性的新油,看上去明亮亮的,环保健康,却没有了往日越提越鲜的味道。
从其他导演和电影里偷师致敬,这不是什么软肋。
正如杨庆在《夜店》做过的小打小闹,居然也成为了好榜样。
原因就是,其他中国电影太没有追求了。
连偷连抄,都不想找一个好的。
这部电影在失败气息上,还有一点说头。
因为只有最后狗咬狗般的互抹烂泥,隐隐的透露出一些无奈可笑。
天有眼的暴力机器,在上面和外头,静静围观与包抄,等待一干屁民的自相残杀。
无能无力的主人公,他们成为了跟观众一样滑稽的,看戏的人。
并不夸张地说,失败也是弥漫在周围当下,夹杂自嘲、怀旧和尴尬的社会情绪。
可是,面对完全扒自《跟踪》的追击,面对那个不明所以的好市民表彰,《火锅英雄》很清楚地在说逃避着什么,却忘记了,它要追逐什么。
前有大导演后有饿狼猛虎,一次次的手术阉割之后,电影沦落到能上映已经是胜利的处境,这恐怕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所以,这也是我一直想说的,不谈《火锅英雄》的成功,更应该说说它的失败,来自哪儿。
这种失败,严重到导演被束缚住了手脚,只能用对话与自白来掩饰场面调度上的无能为力,用隔离于重庆却不见压迫紧张的单一空间来造戏。
搁在一般的商业片里,恐怕不是太大毛病,但仰仗一大串导演名字旗号和内地优等标配制作的电影,它恰恰在这个上面出现重大问题,那恐怕就不是审查之类原因所造成的。
最后,是万年不变、击中民心的同学情拯救了这个电影——即便我很厌恶这个情节。
毕竟,一旦换到青春校园片的范畴,《火锅英雄》那点你爱我我不敢说爱你的恶俗故事,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加分。
你会感觉到虚假,从主角职业年龄、行为模式到里面可以凸显的时代元素,似乎跟整部电影都格格不入。
至于为什么会加入这个玩意,就像《少年班》变成了追女神,《港囧》变成了小舅子爱姐夫,这都是中国特色的商业类型片。
名为嫁接,实为好朋友黄哥口中所说:江湖郎中的伪劣春药。
【原文刊于 《大众电影》木卫二专栏】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作 者 | 何 帆(法 官)因为魔幻,所以重庆在《火锅英雄》和《我的特工爷爷》之间,第一时间选择了前者。
因为重庆,也因为火锅。
5年前,因公到重庆督察。
参观完打黑展,顺便在市公安局食堂吃火锅。
十几人的长条桌,一人面前摆一个小锅,配菜全用传送带循环输送。
陪同者神秘地说:“这是我们王局的发明,已经申请了专利。
”想起白天参观交巡警平台,繁体字宣传牌边,一名年轻警察熟练地演示平台功能:内嵌电脑、内置空调、内设武器……然后自豪地说:“嗯,这是我们王局的发明,已经申请了专利。
”没有见到王局,王局却无处不在。
再想想几年后夜奔的王局,坐轮椅的王局,是不是觉得很魔幻?
就算没有王局,重庆也是一个充满魔幻力和江湖气的城市。
云雾缭绕间,穿梭在山间、水上、楼内的轨道。
各种任性的空中廊桥。
从大厦四楼出来是马路,五楼出来是马路,九楼出来,还是马路。
还有,随时可能钻出一个汤婆婆的洪崖洞。
几分豪气糅合几分安逸的本地方言。
更别说密布地下、承载历史的防空洞了。
而《火锅英雄》,就是一个防空洞引出的故事。
重庆的洪崖洞,像不像《千与千寻》的汤屋被感动的全是自己从影院走出后,在好几个微信群里说:“假期一定要看《火锅英雄》。
”国产烂片,不,烂片当道的今天,《火锅英雄》的确是良心之作,想想全靠熟人刷脸的《我的特工爷爷》,想想“强行掐架、强行和解、强行死亡、强行复活”的《蝙蝠侠大战超人》,看完这些烂片,有没有劫后余生的感觉?
为什么说《火锅英雄》是良心之作?
因为演员在用心演绎角色,编剧在用心讲圆故事,导演在用心带你入戏。
成功的角色设定,才能赢得观众的心。
而大时代的小人物,是永远“讨喜”的角色设定。
因为多数观众都是小人物,习惯也乐于看到故事中的自己。
年轻时不知何为迷惘,强要唱《你知道我的迷惘》;明明没颜值,偏要跳草蜢和小虎队的舞步;写给“班花”的情书,沦为人家和未来情郎的谈资;畅想毕业后体会人生起落,没想到人生其实只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对,主人公刘波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不断下落的小人物。
社会青年一枚,打麻将欠一屁股债,做生意屡战屡败,除了家人和两个从小玩到大兄弟,几乎一无所有。
谁身边没有这样一个朋友?
说不定,他的名字也叫“刘波”。
三个好友打算盘掉“洞子”火锅店还赌债。
为了买个好价钱,必须将店面扩建。
所谓“扩建”,就是将防空洞内的店面继续延伸。
结果,挖通了理财公司的金库。
拿,还是不拿,成为一个问题?
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既能保全火锅店,又封住金库洞口的计划时,所有意外不期而至。
不断逼债的七哥、四个持枪劫匪,意外打造了一个英雄,打破了一个执念。
总体来说,在“你懂的”规矩之下,这部电影尽力了。
三人都对金库动了心,关键时刻全怂了。
刘波偷偷拿了钱,只是想做赌资回本。
面对劫匪,大家都拼了。
整个过程,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之内。
虽然按照共和国刑法,刘波的行为已经属于盗窃罪的既遂,我还是生怕导演狗尾续貂,加上《心迷宫》结尾那样一段字幕。
幸好,是一个光明的尾巴。
但,《火锅英雄》距离“伟大的电影”,中间还隔着若干块《疯狂的石头》。
致敬与不完美熟悉银河映像和韩国罪案电影的朋友,会在《火锅英雄》中看到很多致敬桥段。
于小惠出场时,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响起。
(《七宗罪》《新世纪福音战士》)秦昊车门上的“机动部队”。
(《PTU》)劫匪的男生装束。
(《热血高校》)洞子里的群体搏杀。
(《老男孩》)骤降骤收的大雨。
(《追踪》)路人的黑色雨伞。
(《文雀》)台阶上的浴血追逐。
(《追击者》)小巷里的抵死打斗。
(《狗咬狗》)而这部片子的动作指导,干脆搬来了韩国团队。
那种刀刀见血、拳拳到肉的痛感,在国产片中并不常见。
但是,伟大电影不是致敬出来的。
就像《潜伏》是部经典,《黎明之前》也算佳作,但最近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潜伏在黎明之前》,却是一部大烂片!
与《疯狂的石头》相比,《火锅英雄》算得上佳作,但编剧和表演太过用力,精力用在冗长的打斗追逐,以及各种追忆、各种致敬上,地气接得不足,感情过于突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远远谈不上伟大。
那么,在亚洲,哪些罪案电影称得上伟大?
结合自己有限的观影体验,我简单做了一个梳理,发现它们全部来自邻邦高丽国。
好吧,挖了这么大一个坑,我的确不是《火锅英雄》的托儿,而是想借机夸夸韩国罪案电影。
情怀不是拿来贩卖的第一次对韩国电影有惊艳之感,是看到《杀人回忆》时。
一直以来,因为对拖沓做作的泡菜偶像剧非常腻烦,连带对韩国电影也不屑一顾,同样的娱乐酱缸里,也腌不出两种不同的泡菜吧,这样想着,结果,就猝不及防的被打脸了。
这些年,一部部韩国罪案电影看下来,内心实在疑惑,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韩国现实题材的商业电影完成了这样的基因变异?
为什么在玛丽苏之魂熊熊燃烧席卷大半个亚洲的大势所趋之中,异军突起的韩国罪案电影却依然可以如此清醒理智健康茁壮?
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几部韩国罪案电影,大致可以这样排序:《杀人回忆》《素媛》《黄海》《追击者》《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走到尽头》,以及《熔炉》。
是的,到目前为止,我依然把十多年前的《杀人回忆》放在第一位。
这个故事,取材于韩国的一桩真实悬案——1986年京畿道华城连环杀人案。
在1986年至1991年间,京畿道华城市太安镇一带,陆续有10名女性被害,她们年龄各异,大多数死前遭受强暴。
案件最初没有受到重视,当警方意识到连环杀人案件的性质时,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民众密切关注下,警方锁定了几个嫌疑人。
根据第8起案件的现场毛发证据,将其中一人告上法庭,罪名成立,这名嫌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但这并不意味着连环杀人案的彻底告破,因为所有的证据,只能单纯的指向第8起案件,10起案件中的其余9起,依旧还是悬案。
根据韩国当时15年诉讼时效的规定,等到2004年,如果凶手依旧没有落网,就意味着,他将永远逍遥法外了。
2003年的《杀人回忆》,就诞生在诉讼时效即将终结的倒计时里。
题材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韩国罪案剧里,非常令人赞赏的一种品质,就是对现实的关注。
已经破获的案件也好,悬案也罢,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社会伤疤,不管时间如何自愈,依旧需要直面的勇气。
不过,要成就一部伟大的电影,只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还是技术。
(我们那些地下、半地下或者时而地上时而地下的导演们,勇气和情怀泛滥得简直恨不得在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里都溢出屏幕,却依旧无法改变烂片就是烂片的事实)。
如何老老实实地讲好一个故事,有逻辑,有起伏,有情理之中,有意料之外;如何老老实实地呈现人物,有前因,有后果,有宿命,有抗争。
如何用画面、动作和台词来推动情节,铺陈情感。
那些用无数细节构建起来的喜怒哀乐,最终才能锤炼出最尖锐的刀锋,或润物无声,或雷霆万钧,就那样冲破重重的心理壁垒,一击即中,抵达观影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杀人回忆》就是这样一部既有勇气,又有技术的好电影。
雨夜的村庄,荒诞的流言,冷血的凶手,无能的警察。
影片凝聚着这些张力十足的戏剧元素,却没有半点急于卖弄的冲动,叙述的从容节制,却益发凸显出警方在破案焦灼中的困兽之斗。
希望,失望,希望,再失望,原本以为永不熄灭的黑暗中的那一道光,终于一点点黯淡下去,最终失之交臂的无能为力,仿佛一记重锤敲在胸口,足以感同身受。
(观看罪案电影很重要的乐趣之一是悬念,所以,如何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把《杀人回忆》夸成一朵花,难度系数确实有点大。
希望以上描述,不至于成为剧透)。
俗话说,文以载道,电影也不例外,总被人们赋予各种使命。
可我始终觉得,一部好的电影,最根本的依旧是讲好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本身的生命力,才能衍生出其他形而上的东西,诸如终极反思、社会批判等等。
而不是反转过来,基于那些宏大的词汇,为了彰显某种立场或者理论,强行用各种碎片组装成一个所谓故事。
说到这里,难免想起国内某位作家近作《第七天》,就属于典型的概念先行,强行组装故事。
胸中指点江山已好多年,呈现出来的却全是微博上的社会新闻和狗血段子。
好的现实题材电影当然应该有批判力。
但好的社会批判,应该浸透在电影的血肉里,而不是那么用力,那么刻意。
你看,再没有人比韩国导演黑起大韩民国警方更不遗余力了。
刑讯逼供就不谈了。
把没收的毒品掉包销售。
明知证据不足恶意栽赃陷害。
还有各种官僚主义,各种萌蠢误事。
但再怎么黑,观众也不会因此仇视警察群体,反而因为这种批判,对警察工作环境之艰难有更多同情的理解。
我甚至觉得,将《杀人回忆》称为韩国罪案电影的母本也不为过,后来涌现出的诸多韩国罪案电影中的优点,它几乎都有。
而那些越来越明显的模式化缺陷,它却令人惊喜的一点也没有。
伟大电影之所以伟大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下,以《杀人回忆》为代表的优秀韩国罪案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大概就在于对困兽之斗的“无力感”的描摹。
该如何具体描述呢,比如说,好的爱情电影,必定是要呈现出爱情的形状,那些悸动、期盼、试探、回应、纠结、失落。
而好的罪案电影(罪案喜剧例外),题材就注定了它的底色一定是灰色的,它本来就是一道伤疤。
揭开它,就是死亡的现实,这是无力感的根源。
兜兜转转,死活找不到真凶。
好不容易抓到,要么让他跑掉,要么找不到有力证据指控。
就算铁证如山,却又过了追诉时效。
《杀人回忆》是悬案,那种茫然无措,不知道谁是真凶的无能为力很容易理解;《抓住那家伙》《我是杀人犯》也是悬案,那种一再与真凶擦肩而过的痛苦,逼得警察和受害者亲属铤而走险。
《追击者》是已经破获的连环杀人狂案件,凶手不是悬念,它呈现的无力感,来自于对检方、警方官僚做派的写实,和对于死者的悲悯。
《黄海》的叙事,特别像一篇标准的特稿,连小标题都像。
故事内核,则可以浓缩成一个特别简单案件,买凶杀人。
但浓墨重彩的杀手身份和生存环境的描述,却让这个故事顿时有了宏大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他从个体成为“朝鲜族”这样一个群像的标志,于是,无力感从他的个人命运,扩大到了整个族群命运上。
这种自然的升华,大概够目前的国产片导演再学好几辈子。
《邻居》里,小区一楼住着一个连环杀手。
定期杀害女童,肢解后用皮箱弃尸。
小区保安、卖皮箱的老板、送披萨的小哥都觉察出不对劲,却基于各种动机,宁愿息事宁人。
有豆瓣网友据此调侃,觉得片名该改为《我们就TM不报警》。
可这种邻里之间的冷漠,不也正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式小区”现状吗?
《熔炉》大概是目前我看过的所有韩国罪案剧里最压抑的,毫无自保能力的儿童,泯灭天良的坏人,结果正义得不到声张,坏人得不到惩罚。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愤懑无力呢?
儿童的命运本来就是最揪心的,《熔炉》里一再放大放大再放大的呈现方式,自然会让这种无力感加倍。
不过,类似女童受到性侵害的题材中,我个人更为喜爱和推崇的,并不是血淋漓的《熔炉》,而是《素媛》。
真实案件发生在2008年,8岁女童被性侵导致终身残疾,罪犯却只判了12年,结果一出,韩国舆论哗然,相关法律因此案的影响得以修改,可是受害女童的人生呢?
该如何重新修复?
《素媛》正是在这种疑问之下的故事,与《熔炉》的黑暗和压抑完全不同,《素媛》用最明亮的画面、最朴素的日常温情,展现着这个残酷又绝望的命题。
它的克制,反而让这种悲痛更加锥心刺骨。
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无能为力呢?
如果一定要批评一下,韩国罪案电影里我不喜欢的元素,是打斗场面的泛滥,尤其是近几年,打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血腥重口味。
虽然我对于Cult片并没有偏见,但是我依旧觉得克制才是美德。
这种缺乏克制的弱点,也投射在《火锅英雄》里。
而在这种对重口味的追逐中完全迷失掉的负面典范,就是《看见恶魔》。
同样是对一个连环杀手的追凶故事,最终呈现出来的,却只是凶手和追凶者两个人变态的SM。
把打斗和杀戮减掉,这个故事大概就只剩下了片头、字幕和李秉宪凹造型耍酷吧。
说了这么多,还是想感慨《火锅英雄》拍成这样不容易。
按照官方的审美、标准和尺度,我们的大银幕上没有破不了的“悬案”,很难看到“坏警察”,小屏幕上也都是爱民模范和“小镇大法官”。
试想,假如有一天,王局和他的火锅桌,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庆魔幻故事都被搬上内地大银幕,我们距离伟大电影的诞生,是否会更近一步?
与现实的奇幻相比,臆想出来的《十年》,又算什么呢?
最近对陈坤的好感度在提升,尽管《火锅英雄》的名字跟什么总动员一样恶俗,而且不知所谓,也挡不住我购买完全没有折扣的票冲进去看,出来的时候挺后悔的,明明用那个银行卡买票只要十元,在我看来,那个票价挺合适的。
看完全片再回头看,开头挺对,中间情节的位置没放错,结尾也不算敷衍,为啥总觉得一股洪荒之力没被放出来,心里憋得慌呢?
一个朋友说我是学建筑的, 金库的设计规范要求6个面必须是钢筋混凝土的,厚度是50厘米以上,还有监控镜头,怎么打洞不被发现?
我已经顾不上这些漏洞,能把所有巧合凑一起就算剧本过关了,然而节奏太拖了,既然走疯狂石头的路线,就该每个巧合都设置得简短有力,偏偏影片还要加进各种展现演员演技的对话、活动,生怕大家看不出片酬很高。
更何况这次他们演的痕迹太明显,镜头越多越明显,生生拖成了罗嗦版,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张力。
导演和演员都太用力,就连重庆火锅都拉不回他们跑得太远的脚步,想说的话太多,但情节支撑不起,显得干巴巴了。
观影途中,不断脱帽,遇见的熟场面太多,不得不一再致敬。
PS:不建议孩子去看,太血腥了。
现在国产电影的标准是,讲好一个故事就叫诚意。
还没看的去看吧,除了结尾,前面都是不错的。
故事的确不错。
如果能够停在劫匪和黑帮对打那一段,我说不定就给五星了。
毕竟那一段对打设计的挺有意思的。
大概是导演想去点一个“英雄”的题,后面又拖了一段雨中追逐的戏码(特别像勺子杀人狂,就在后面莫名其妙的追,怎么也甩不掉)。
追回了包,追回了信,成了英雄。
科科。
算是舍生取义?
那英雄的定义未免太狭隘。
男主这个“英雄”所有的事迹彻头彻尾都是“利己主义”的。
他去与劫匪对抗是为了女主而非社会正义,他对劫匪头头穷追不舍,是因为他的情书。
so,这英雄,我不服。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不管是啥英雄,既然用了这两个字,就算是平民英雄也应当更大气广阔些才是。
说实话很失望 杨庆的处女作夜店比这个幽默精彩多了 镜头朴实态度诚恳而且很有自己的本土特色 这片子完全暴露了导演分不清爱好、模仿、借鉴的尺度 元素运用的生硬无比 一锅什么都有的下水大杂烩不怕撑着你吗?
不怕拉肚子吗?
剧本打磨套路化比较明显 表现小人物交错的困兽之斗 拍摄手法和色调说不是借鉴韩国类型片都没人信 4个一袭白衣的制服劫匪上演血染的风采一股浓浓的日本漫改腔调 那条过时老套的感情线又急转直下改为台式小清新 画风严重违和 致敬盖里奇和老杜的小包袱抖得太直白 煽情的配乐百般做作 每隔10分钟咏叹一下真是受不了 不明白杨庆的口味怎么一下子如此的mix&low 杨庆对于重庆这个非常有故事并适合大银幕的城市脉搏把握得太浮于表面了 市井气并不是用个别符号就能拎起来的 别说融会贯通的高手宁浩 就是矫情大王张一白都比你理解得深刻 表演也不太理想 白百合上一句普通话下一句重庆话让人出戏 秦昊硬拗喜剧范儿十分过火 唯一可圈点的就是坤哥搏命一场戏 俊脸几乎全毁 还有喻恩泰表演自然生动 重庆话也学得有点儿意思 总之一句话 给2星是对国产类型片的鼓励不能更多了 国产犯罪片再这么玩儿下去药丸
在布满防空洞的重庆,三个从初中就“厮混”在一起的好兄弟合伙开着一家火锅店,名为“老同学洞子火锅”。
由于经营不善,几人落得只能转让店铺还债。
为了店铺能“卖个好价钱”,三人打起了“扩充门面”的主意,自行往洞里开挖。
没想到,在扩充工程中却凿开了银行的金库。
就这样,濒临倒闭的火锅店和银行金库仅有“一洞之隔”;看着眼前随手可得的成堆现金,在“拿钱还是报案”的思想拉锯战中,三兄弟偶遇上另一个女同学——初中时给老大写过情书、现在在银行上班的于小惠。
四个老同学因为这个“洞”而打开重聚之门,一个很神奇的洞,居然跟银行金库地道通了
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不那么简单的典范故事的编排应该致敬了低俗小说,其实这种剪辑手法并不少见,唐人街探案也玩了一把。
不过相比唐人街炫耀多变的拍摄手法,火锅更注重几个主人公心路变化的历程。
那种犹豫、挣扎、动摇和决心,节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除了主人公怎么也打不死以外,其实整个故事设计抛弃了传统的理想主义,尤其是坏蛋是真实的狡诈和凶狠,这增添了很多情境的真实感。
个人觉得最后陈坤追歹徒那段处理得稍微拖沓了一点,当然可能是为了迎合英雄这个主题。
以及陈坤在这里面展现了同胡八一不一样的帅,他果然是活在电影里的美男子!秦昊第一次get到了他的帅点,喻恩泰和白百合发挥少了点。
重庆话对白很有趣,像我这种非本地人是听不出瑕疵的
很多人说火锅英雄是黑色幽默,其实也没那么好笑,从头到尾还有点压抑故事发生的地方很小,就一个火锅店和一家银行。
男主角全程憋屈中白百合的表演没那么多惊喜。
陈坤还是老样子。
反而秦昊不错,这也是我第一次看秦昊的片子。
之前他的自傲让我很不喜欢,所以他的片子我绕道,这次看,确实担得起这份自傲。
喻恩泰到了片尾演员表才看出来。
方言我也不知道他们说的准不准。
反正我不是重庆人,觉得他们的方言说的挺浓的重庆味的。
但是片子反应出来的重庆人我确实不喜欢。
在我的印象,川渝的人民是热情火辣的。
但是此片的展现的重庆人大多冷漠和自私。
例如最后一个情节,于波追抢劫者的时候,2个人满身是血的在人群中追逐,而路人只是打着伞冷漠的穿梭。
打斗的场景有点点血腥,也很真实。
题材挺新颖的,主演都很棒!
看的点映,剧情紧凑流畅,音乐很棒,重庆方言好评。推荐!
好坏都很明显。优点方面:重庆拍得很美,风格化叙事,摄影见功力;巧妙的方言黑色幽默;缺点方面:节奏非常不顺;转场十分生硬;动作设计血腥有余但明显不合理。劫匪情节设计很糙 #明显有杜琪峰,盖里奇,朴赞郁的影子,以目前国产电影的标准看,非常好的片子#
国产电影真的不能在家看……完全看不下去……
小人物不具备的英雄气概,打斗场面巷战重庆街头,看起来有点意思
前半段细腻铺垫,后半段热血爆发。快速的剪辑、酷炫的平移长镜头、张弛有度的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本片的故事够离奇,几次反转也颇有些看头,虽然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结局也略带狗血,但都不影响剧本算是华语电影里的优秀之作了。几位主演的重庆方言不出戏,陈坤被揍成猪头还是男神,劫匪小哥都太帅。
剧情不能细想,但是杨导对于剧本的执着很可贵啊!那么喜欢封闭空间的叙事啊~好几个镜头都很喜欢,其实只冲着重庆下着大雨的街道,上上下下的台阶,在我心里就是五星了。
看到了很多以前香港黑帮和韩国街头暴力片的影子。节奏紧凑,而且情感线不俗,很热血。可以可以。7
营造出一种白百何倾心tfboys最终凑成一桌麻将的故事。同样是挖地道,怎么能挖得狼狈成这样,伍迪艾伦早年的《业余小偷》虽戏谑,至少不会强行卖感动。主演除了陈坤都苦练方言,这点还是要赞的。
感情线感怀青春和成长,套路牌是可以的,犯罪线建立在匪夷所思的bug之上,情节上学习几位国外辨识度很高的大导,也算是有模有样,就算是碍于审查没法恶趣味high起来,导演也还是蛮有情怀的,片子整天的节奏和观感也还不错,而且看到韩国武指就知道片尾要来又臭又长匪夷所思的两男肉搏。
前半段铺垫太多,后半段火力欠缺。但是陈坤,秦昊,秀才的演技还是放心。故事框架有宁浩的影子,但是又没有太多曲折和,黑色幽默玩的还是尚需历练。重启宣传片做的不错,劫匪的风格帅爆了。
可能我单纯不喜欢白百何的颜,剧情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4.4@昆山西园。标准三星半:技术与腔调有惊喜,故事和表演差口气。把湿城重庆与奔三卢瑟拍出了神奇的粗粝银河滤镜下盖里奇混搭朴赞郁味。陈国富+秦昊是买点,虽不乏逻辑漏洞与情感线鸡肋遗憾,总体值得一看。不适合小朋友666。
看完突然有点被陈坤黑转路人的趋势,有点能get到他的帅点,终于tc也能有个不走娘炮路线的man路线型男了。坤哥重庆话地道,看完去吃顿火锅惹。
有人说风格像银河,如果真是,那杜琪峰,韦家辉就真是神仙了。
杜琪峰的《PTU》,冯小刚《天下无贼》的铁钩,吴宇森挚爱的鸽子,草蜢《失恋阵线联盟》,去世的劫匪司机闰土……很多用心的细节,《夜店》8年之后,杨庆不负期待。
非常棒
阴柔的陈坤与阴柔的秦昊在麻辣的地下火锅店里难得烈性地硬了一回,几乎成了英雄。但所有的烈性都在“洞”里才显得英勇,一旦走出了地面,整个故事又荒唐得软了下去。
不见得好看
同样是黑色幽默,看出《疯狂的石头》好在哪儿了吧。导演有创意,有情怀,把重庆和重庆的“洞子火锅”拍得很让人向往,之前我黑导演的《夜·店》黑的太狠了,这部有长进,但也不是那么惊喜,也不像外界说的那么牛逼,只希望之后百尺竿头还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