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们关注关注中国式家长的教育问题吧,不想办法解决也就算了,还要拍个片子来标榜这种教育方式的无条件正确。
“我都是为你好啊!
” 那你倒是仔细看看我真正想要的是啥呀。
别说“你太小判断不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呀!
” 16.7的孩子了没有一点儿是非观那不如直接去看看脑子。
那“少走弯路”的这条路,是通向哪儿的呢?
不同的路有不同的风景,就算成人后的结果会不一样,可只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走过不一样的路又有什么关系。
之前已经写过一个影评,说在28集之前还愿意给三星,当时给的是两星,然而在看完今天的大结局之后,我连一星都不想给了,这剧在微博上还以“尊重观众智商”为噱头造势,结果你们就是这么表达对观众智商的尊重?
中间丁致远拿着各种理由瞒着李娜,还反过来指责李娜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奇葩行为我已经不想说了……我只想聊聊令我产生“还有这种操作”感想的大结局。
首先是胡媛媛一家,杨益忠之前劣迹斑斑,不但出轨还家暴,这种人,显然不值得原谅,但是你要强行原谅也不是不可能——借杨洋自残为契机,幡然悔悟,彻底和小三一刀两断,回归家庭,最后陈明甘心退出,至少还算合理;或者干脆坏人到底,狠心等杨洋接受治疗后回国,从此和小三双宿双飞,杨洋想通,接受陈明和母亲在一起,两全其美;或者杨益忠和小三双宿双飞却被小三坑惨,想回归家庭,然而胡媛媛已经和陈明双宿双飞,杨益忠悔之晚矣。
然而导演怎么能任由你们猜出剧情的发展呢,他们哪条路都没选,而是让他在遭受小三背叛后舔着脸回原配家求原谅,在此之前还不惜把好男人陈明弄走了…… 既然这样,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大家最后都得回归家庭是吧,那就顺着剧情发展,让杨益忠各种忏悔,各种挽回,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胡媛媛,最终一家三口团团圆圆也算是浪子回头的正能量了…… 但是此时导演却偏偏醒悟过来,不行,这样不符合当今广大女强人的价值观啊,这种出轨家暴男,他在遭受小三的背叛后越是乞求原配的原谅,越显得此人卑劣可恶。
作为受众的女强人观众怎么可能会原谅这么一个男人?
可是陈明已经走了,杨益忠也已经在表现了,胡媛媛要是不原谅浪子回头的前夫岂不是太小气了吗?
这可咋办呢?
咋圆都不行啊,不然,还是让他死吧,死者为大,观众们总不能再对一个被写死的人太苛刻吧——于是杨益忠作为一个有着“鸡贼脑袋”的前成功实业家,偏偏选择送外卖赚钱,不过人家牛B啊,送外卖一个月不到就攒到了开咖啡店的本钱(你说你们这些普通人惭愧不惭愧?
)为了弄好咖啡店白天送外卖晚上当木匠,生生把自己折腾过劳死了……等等,过劳死不是猝死吗?
咋还能留下遗书呢?
难道杨益忠就是故意透支身体就想以死谢罪?
毕竟猝死的话怎么留遗书煽一把情啊,只要把观众煽得泪流满面,以前干过多混蛋的事都可以既往不咎了不是吗……这要是不死,得费多少时间证明自己是真心改过啊,还得再拍500集,还是死了痛快!
其次是丁家,李娜接受戴安娜是我们都预料到的事情,毕竟李娜还是很通情达理的,把戴安娜当女儿对待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奇葩的是,编剧最后居然安排丁致远一家三口,回!
上!
海!
了!
而他们回上海的原因就是——戴安娜想回上海考大学,参加入学考试!
看看李娜多通人情啊,前一集还说戴安娜分走了丁一一的父爱,自己绝对不接受,现在为了显示对继女的关爱,戴安娜回上海考个试都全家陪着去,而且既然说“告一段落”,想必回国时间还不短,丁一一不需要上学了?
戴安娜考大学,他能帮得上什么忙?
不能暑假到了再回国?
一定要挑正常的上学时间?
无正当理由缺课,也不怕影响后面申请大学?
要知道李娜卖公司之前没有天大的事都没轻易回国,戴安娜作为一个外籍学生考中国的大学不要太简单了,其重要程度居然比得上李娜公司危机了,堪称中国好继母!
不过戴安娜倒是一下子从被嫌弃的私生女上升到全家人疼爱的小宝贝了呢,妥妥的人生赢家有木有!
另一个人生赢家就是丁致远了,没有养过女儿一天,结果女儿放下病重的老妈夏天,跟着老爸去了相隔万里的上海,老婆李娜还带着儿子跟他和戴安娜回上海,就为了陪戴安娜参加一个入学考试,期间好好过过一家四口,不,是一家六口的甜蜜生活了呢!
真为夏天感到心寒!
(在此我插一句,不知道导演最后到底是想表达丁一一最后会回还是不会再回温哥华读书,说实话,我在看到他们一家四口离开李娜买的房子那里的细节处理时,不管是满后备箱的行李,还是丁一一把蝙蝠侠限量模型带上,还是李娜在关门那一霎那那种依依不舍的表情,以及后面在机场那一个依依不舍的回眸,都给我一种不会再回温哥华的感觉,你说你要是就回国几天,整那些镜头误导观众干嘛?
就为了拖拖剧情?
) 最后是罗盼,其实他是最不适合在温哥华的人了,他身上应试教育的痕迹太重,他直到妈妈走后都还在担心自己交换期到回上海会没有像丁一一这样的好朋友,会适应不了上海的新生活——导演你是在逗我吗?
合着罗盼来温哥华之前的十六年在上海都没有好哥们?
社交如此失败是怎么争取到交流名额的?
学校也是real心大,派一个没有社交能力的小孩去注重社交能力的温哥华做交换生。
罗盼还是以获得全美数学竞赛的原因得以留在学校……既然学校这么认可罗盼的数学能力,还特地挑选他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全美数学竞赛,那在罗盼妈妈问校长的时候为什么啥表示都没有,一幅铁面无私的样子?
一定要他拿个奖,学校才能切实体会到他的数学才能?
并且罗盼参加全美数学竞赛,剧情一点交代都没有,既然这个比赛这么重要,能代表学校参赛怎么着也是个值得高兴的事情吧?
居然没一点交代,果然穷人线的剧情都无关紧要是吗?
他妈妈此前为了让儿子留下来还撒谎骗人借钱给自己移民,还因为这个事被诈骗,结果到最后都是他妈瞎搞,你不瞎搞导演不就让你儿子留下来了嘛,之前何苦折腾,让观众各种牙痒痒?
对了,之前看剧,明明罗盼妈妈说自己走后,罗盼的交换生时间就剩一个月了,这期间杨益忠破产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送外卖送到罗盼获奖被留下前居然就攒下了在温哥华开咖啡店的钱,还因病重死亡了,不知道该说罗盼真顽强还是该说杨益忠真牛批…… 罗盼一直就没有独立解决社交问题的能力,此前都是这些小伙伴无私地帮助他,他虽然努力,善良,但是温哥华真心不适合他,他不能指总望着丁一一帮他吧?
估计编剧/导演也知道自己拍着拍着离“陪读妈妈”这个中心主题越来越远了,后面为了拖剧情,注了近20集家庭伦理剧的水,这要是一篇文章,可是严重的偏题啊,是要得低分的!
没办法,最后还是再点个题吧——于是有了李娜那说教式的结尾……(有木有觉得就是每一个上考场却写不出东西的你最熟悉的写作套路?
学霸请自动忽略……) 一开始,编剧说最后四位个家庭没有都留在温哥华,因为《陪读妈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电视剧,最后有的孩子不适应温哥华,最后选择了回国,因此,直到第47集,我都觉得罗盼最后还是要回归上海的,如同胡媛媛所说,他这么聪明,在哪里都能出人头地,一定要为了上藤校留在温哥华?
中国就没有好大学了?
结局里,杨洋是去美国读大学,戴安娜是回中国读大学(而且不是因为国内的大学好,只是因为那是母亲的母校),他们俩没有所谓的适不适应问题,而丁一一和罗盼则都留在了温哥华,请问哪来的因不适应而回国?
又哪里来的自己选择回国?
还不是只要有机会怎么着都得留在温哥华?
我不想讨论剧中的几位妈妈是否应该放弃一些东西来成全孩子,毕竟这事关个人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只想讨论剧情的设定,既然是现实题材,就应该符合现实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打着现实的幌子各种瞎编乱造。
如果发行方一开始没有打着现实、尊重观众智商的噱头吸引观众,我可能不会作如此苛刻的评价,然而既然放出了这类话,就得对得起你们的推销。
我就是冲着你们“现实、尊重观众智商”来的,满怀期待地第一次追国产剧,结果看到的却是这样的作品,实在难掩失望,切实体会了国产剧的注水能力,用国外电视剧23倍的时长讲着相同容量的剧情,还各种狗血……国产剧,我拿什么来爱你?
看完大结局,写下这篇影评,给这次失望的追剧画个句号。
之前不是有网友YY《淑女的品格》么,作为资深梨花一枚,看到曾黎入选真的是很鸡冻!
我女神气质必须好啊!
但这多半就是开开玩笑就过去了,凑齐四位女神有点不太现实。
后来看《老男孩》,曾黎出境3分钟虽然很惊艳,但就那么点根本不够看啊!
接着就是这部《陪读妈妈》。
说实话,看《老男孩》中年人谈恋爱,我还是比较能接受的,但《陪读妈妈》从标题上看就感觉是家庭剧,要不是黎参演多半还不知道是啥。
不过他们的海报做的倒是挺华丽,有一张四位妈妈站在一起的,完全不是家庭剧的感觉啊!
而且曾黎、梅婷、邬君梅,还有一个演《白鹿原》的郝洋,天呐你们干脆叫《妈妈的品格》,肯定就爆了呀。
好巧不巧的是,昨天看到有个微信文章也跟我观点差不多,看,大家对《妈妈的品格》好感度还是挺高的嘛!
对了,我本人除了粉黎外,对梅婷和女王邬君梅也是很有好感的,更何况梅婷和黎还是96明星班的同学!
都40+的年纪了还那么美腻!
剧情方面不太像之前看过的家庭剧,梅婷和胡先煦的撕逼大战挺有意思的,看得停不下来的感觉,也没有那种狗血剧情(希望到最后也不要有)。
曾黎的房产中介形象驾驭的很好,干练!
果断!
关键是好看!
戏份也不少哈哈哈哈!
(梨花们大满足,开心截屏停不下来)女儿戴安娜也挺活泼挺可爱的,果然还是要姐妹花快乐的过二人世界啊,爸爸去哪儿了真的不重要。
因为看剧,就追了下他家的微博(他家官博自称妈妈,哈哈哈哈哈贼亲切),没有我想象中,那种家庭剧微博的沉重感,什么亲子教育啊,暖心暖情啊,而是各种恶搞、表情包,还有梅婷管着100多号人的鬼畜视频(早就想吐槽了,编剧大哥为什么总和100多号人过不去哈哈哈哈)。
所以旁友们,千万不要跟之前的我似的对这部剧抱有偏见,它不是那种苦情的、总说离婚婆媳关系啥的家庭伦理剧,里面的姐妹花CP,丁一一杨洋CP真是非常可口啊!
台词也很有趣!
好了不说了,我接着去做我黎的表情包了!
打着超强阵容,首部海外陪读题材标签的《陪读妈妈》,自7月1日开播起就一路高歌猛进。
开篇没有走家庭伦理剧车祸、出轨、破产、被绿、婆媳大战的传统套路,而是在母子俩“继续海外留学”和“卷铺盖回国”不同立场的针锋相对下,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精彩陪读二人转。
当我们在看《陪读妈妈》时 我们在看些什么?
在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海外留学门槛降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深造。
但父母们不愿孩子在异国他乡忍受孤独、衣食琐事无人照顾,也不愿孩子生活无人监督误入歧途、荒废学业,以至于大批中国妈妈放下工作前往海外陪孩子读书、生活,与孩子共同步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催生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特殊人群——陪读妈妈。
在这样的背景下,描述海外陪读家庭情感、矛盾、成长的电视剧《陪读妈妈》正式开播。
故事上,《陪读妈妈》不再拘泥于传统家庭伦理剧的“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老三套模式,也抛弃了大龄剩男剩女、房奴离婚、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中年危机等扎堆题材,着眼于“海外陪读”背景下的母子个人成长、情感互补这样一种崭新视角,既完成了家庭伦理剧的题材拓宽,也与传统伦理剧划清了界限。
正如《大男当婚》《蜗居》《中国式离婚》等反应2010年前后房贷、婚姻等突出社会关系,《美好生活》《我的!
体育老师》等展现当下热议的中年危机等伦理剧一样,《陪读妈妈》海外陪读题材背后,反映出的既是当下“陪读妈妈”这个特殊群体艰辛的情感探索,成长与蜕变,也是中国陪读以及海外陪读逐渐发展壮大趋势呈现,这对于现实题材的发展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而对于吃瓜群众,与将要陪读的人群而言,《陪读妈妈》给了他们深入、全方位了解陪读,尤其是海外陪读的机会。
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一旦计划要踏上陪读门槛,观众还能学以致用,找到与孩子、与家庭、与工作相处的陪读方式。
当70后遇上00后,陪读是《知音》与RAP的结合体陪读生活固然伤心伤神,但过多地强调题材真实和情感输出,也难免让观众陷入疲劳。
不考虑戏剧效果与话题人设,一味拘泥于动情、煽情,只会断送陪读这个题材。
正如去年大火的《生逢灿烂的日子》,生活各有困苦的兄弟四人,在股票亏空,重疾缠身,深陷牢狱阴影的同时,还能反转剧情,找到生活的小乐趣和小惊喜。
再时不时地说上几句俏皮话,跳上支小舞,准能逗观众会心一笑。
所以在情节设置上,《陪读妈妈》做足了戏剧效果:正值公司发展重要时期的董事长妈妈,偏偏接到了留学儿子打人,即将被学校开除的噩耗,无奈只能化身“甩手掌柜”飞抵温哥华匆匆善后。
在妈妈千辛万苦通融关系,身心俱疲后,却发现儿子打人,被监控拍下的恶劣事件,只不过是他回国遭自己反对后的恶作剧,反转剧情跌宕起伏,吊足了观众胃口。
计划败露的儿子,妄图以独自留学寂寞为借口,让公事缠身的妈妈因无暇留下陪读,从而带自己回国。
妈妈却将计就计,索性租房誓当全职“陪读妈妈”,想等儿子受不了母子生活后赶自己回国,没想到却被再次针对。
如此一出母子套路与反套路桥段,仿佛传承了权谋剧斗智斗勇的精髓,不再是家庭剧中简单的争吵-和好-再争吵的简单循环。
角色人设上,《陪读妈妈》更是特点鲜明:董事长妈妈处事干练、精明,事业顺风顺水,“陶醉”在管着100多号人的成就感中,却偏偏收拾不了自己的儿子,四处碰壁,反差强烈;留学生儿子古灵精怪,爱玩游戏,有着设机关整老师、骗同学吃蝙蝠的光辉历史。
尤其是在对付“妈妈都是为你好”的大道理时,还能屡屡用RAP的方式奉上金句,承包了本剧的笑点。
除了妈妈的总裁反差萌,和儿子的RAP风外,爸爸两头哄的和事佬性格,儿子海外监护人一口萌萌哒的港普,陪读妈妈会会长有意无意的夸张台词,一同赋予了本剧轻松明快,角色鲜活的特性,让观众随处都能找到乐子。
当然故事过于追求戏剧效果,就丧失了其现实题材的意义。
为此,该剧在制作初期,还大量走访海外陪读家庭收集素材,曾是一个陪读妈妈的总编剧亮眉侠,还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多年的陪读经历,使得人物与剧情更加真实可看。
剧本质量过硬,当然也离不开导演陈畅的功劳。
有着深厚舞台剧背景,曾执导《幸福生活》《复合大师》的年轻导演,正是以情感拿捏与喜剧包袱闻名于圈内。
再加上梅婷、许亚军、邬君梅、胡先煦、曾黎、张兆辉、郝洋等新老戏骨的联袂演出,故事的鲜活节奏跃然于荧屏,更有望成就一大批经典人物形象。
继《和平饭店》创下超高口碑后 海润影视欲再夺新高点作为《陪读妈妈》的出品方,海润影视继《和平饭店》大火后,再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不难看出,这家叱咤江湖近20年的影视公司,在题材与演员选择上,有着自己的偏爱。
海外陪读题材为国内首家,演员是圈内有目共睹的实力派,人物塑造上足够出彩,剧情架构也跳出了国内家庭伦理剧的怪圈。
至于“家庭题材只有中老年人才爱看”的过时言论,看看辉煌过的《人民的名义》、以及创下全民观谍战剧浪潮的《和平饭店》,如今的题材垂直性已愈来愈弱,只要内容讲究,有话题讨论度,演员足够撑得起台面,就足以覆盖更多人群。
精品化+差异化,海润影视未来的核心玩法不言自喻。
而从经典翻拍、大IP深耕、携金牌团队试水网络剧等不同角度出发,海润影视还有更多惊喜剧目藏于幕后,目前已曝光的就有都市爱情剧《米露露求爱记》、超级武侠网剧《新六指琴魔》、东方神话传奇大剧《悟空传》、都市青春剧《散伙饭》,以及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型年代剧《新一年又一年》。
而回到《陪读妈妈》,谈及其所要传递给观众的情感,正如一首写给母亲的诗中所描述的:“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也不知道该怎样结尾/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还是该选择逃避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的不好/哪怕远在老家的你/永远也读不到……”
因为父母爱情中的梅婷老师来观看这部电视剧,可以说这部剧中的演员演技全部在线,胡先煦的演技也可以说在新声代中非常突出。
但感觉这部剧的剧情有点毁三观,有钱的孩子有跑车,没钱的家里连WiFi都没有,书都要去偷。
我不认为去加拿大上学的孩子就可以整天跑车泡吧玩游戏,是什么导致孩子被父母说不得骂不得。
小男主的爸爸在整部剧中和三个女人有染也是颠覆三观,总之这部剧就是各种颠覆三观,过度渲染有钱人的为所欲为。
而且剧名陪读妈妈,也根本没有体现陪读陪儿子读书二字,要不是演员演技杠杠的,真想一颗星。
说说推荐的原因吧首先:演员们演技都很不错,感染力很强。
比如梅婷,主要是她和儿子之间的冲突,她和儿子斗智斗勇,有时又无可奈何。
她的表演自然到位,尤其有几次哭戏,看的让人心疼。
那个胡先煦在这一众年轻小演员中表现的最好,演的最自然,扮演的一一机灵聪敏又比较叛逆,尤其44集有一段看的我笑的停不下来,他和爸爸吵架,说话难听,被爸爸打了,他生气的跑出去了,结果是跑到冰激凌店买了一堆冰激凌吃,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然后邬君梅有一段和丈夫的冲突戏,让人看的特别过瘾,演的非常非常到位。
其次:剧里反映了我们的现实问题。
有两个家庭表现得比较明显。
就是丁一一家和开包子铺那家。
这两家家庭条件悬殊,同样孩子的性格和特点迥然不同。
但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问题,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好好学习。
在一系列的冲突较量中,妈妈逐渐找到合适的方法与孩子相处。
说我印象深的几点:1.妈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沟通时不要总是说妈妈是为你好,一句为你好就能控制孩子的一切行为吗?
2.不要用妈妈辛苦挣钱就是希望你好好学习,一定要争取考第一,孩子反而会在这种压力下改变学习的性质,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考第一,不是第一就是loser 。
3.爸爸妈妈要站在一条战线上,看到孩子顶撞对方,要维护对方,而不是和孩子一起对抗对方,然后平心静气和孩子谈谈。
剧情讲述的是四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妈妈们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陪孩子们读书的故事。
女主角梅婷饰演的李娜,代表着富人阶层。
她有着一家自己创业的化妆品公司,她是董事长,管理着一百多人,公司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家有儿女的这种幸福和痛苦,战争和和平在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之后,又陷入思考。
一个女人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又是如何育儿,处理与丈夫及公婆的关系这些都是问题。
有欢笑有泪水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愿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幸福,愿所有孩子都能安康长大。
我第一次看时,艰难地完整看了下来。
二刷是因为对前段剧情意犹未尽。
先说一下我对这部剧整体的看法:前面的剧情在一众狗血剧中算是一股清流,后面完全就是打乱了前期角色刚塑造起来的形象,甚至有些突兀并且三观尽毁。
但是演员们还是没被剧情打扰,依然保持演员的职业素养,演技在线。
进入正题①在李娜听到了丁一一是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并且要被退学的时候,表情首先并没有太夸张,因为当时的情景是公司。
眼神先是略微震惊然后立马冷静下来,语速变得急促并且严肃,把握了一位女强人工作狂妈妈的形象塑造。
在当了陪读妈妈那一段时间,看到儿子态度转变而感动落泪;委屈得在洗手间痛哭流涕;愤怒时情绪化的眼泪转而后悔莫及的委屈感,神态转变富有层次感并且张力十足。
从工作上的女强人变成了在孩子面前心灵脆弱的母亲。
这是我第一次看梅婷的戏,很惊喜,拥有这种能力的演员去拍电影应该会很有质感。
②胡媛媛“笑面虎”和充满爱心自对立形象的塑造。
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笼络人心,想巩固她陪读妈妈会会长的地位,这样的人是有野心的,在和他人对话时总是微笑示人,眼神犀利。
但是对待孩子和落魄的陈妈妈时却是慈爱的目光,因为她真的很喜欢孩子,也喜欢帮助别人,不然也不会对妈妈会会长这个职位这么在意。
③丁一一递进式又充满爆发的情绪流露。
在妈妈和他斗智斗勇中,被发现睡觉玩电脑后,先是惊慌失措的小眼神,然后妈妈的批评瞬间点燃了委屈的情绪,还有越说越委屈的那种层次感到最后爆发叛逆的演技,说来就来的小眼泪,准确而自然。
其他类型的感情戏,如隐忍,失望,默读…也都掌控得很好,胡先煦这个小演员未来可期。
看了热短评的评价,我觉得混淆了表演风格和演技两种概念,实际上春晚小品对演员演技的要求更加严格,表演小品需要更深沉的功力。
另外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我觉得小胡再过7,8年还是这种表演风格的话,我可能会觉得做作,但是他现在长着一副稚嫩的脸,仿佛他以这种风格表演是天经地义的,我并不会觉得别扭。
当然如果你喜欢安静不跳脱的小孩,不喜欢这种风格,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因为偏见就说小胡没演技我不赞同,还有侮辱了小品这一行业我更不能接受。
全员演技派真的很贴切地描述了这部剧,除了那个高翔,不是人设偏见,是真的演的很刻意。
《陪读妈妈》第一次给到了观众有关留学生家庭的视角,这里不仅仅有远在海外游子的喜怒哀乐,也有身为父母们的悲欢离合,确实够独特又很走心。
从开篇一刻,《陪读妈妈》就为我们开启了一桩有关在加拿大留学的孩子"打架"的悬案,无论是打人的丁一一,还是被打的罗盼,他们的事件,牵动了就读的学校,牵动了整个加拿大的留学界,更是牵动了两个家庭,于是两个妈妈即刻赴加,来处理这桩突如其来的事件。
这部剧的大幕,就此拉开。
但随着事件的深入,两个妈妈发现,事件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打架事件"的起因,却是由于思乡心切的熊孩子们,想通过这样的"做戏",来达成回国归家的目的,却不知道,他们给家长和学校,惹下了多大的麻烦。
与此同时,一个叫做"上海陪读妈妈互助会"的组织也逐渐浮出水面,两个紧急赴加的妈妈,虽然一个是企业高管,一个是包子小店老板,职业和收入各不相同,但会不会由此开启留加陪读的节奏呢?
从剧名《陪读妈妈》来看,简直就是不言而喻的。
《陪读妈妈》是由陈畅执导,梅婷、许亚军、邬君梅、胡先煦、曾黎、郝洋等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虽然这部戏,刚刚于7月1日开播,但就目前已经上线的几集,已经可以感觉到,这是一部难得的演技集体在线的佳作,紧凑的剧情和写实的影像,也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群留学和陪读的社会群像。
根据剧情的推进,可以预见,未来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诸位妈妈们,"陪读"大戏刚刚开幕。
我们常说"浮云游子意",其实在新时代,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毕竟在留学的孩子们的内心,这世界的一切都如浮云,因此他们总在飘忽中,让人放心不下,与此同时,却正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牵肠挂肚,发现在国内"遥控"效果不佳,便如落日追星般,又在异国他乡的加拿大,开启了"陪读"的生涯。
所以,浮云般的子女,逐日的父母,构成了这样一幅看似充满了冲突,却又非常值得理解的画面。
妈妈们在加拿大的生活如何开启,她们又该怎样工作挣钱,维持生计?
或许都是让观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在刚刚播出的剧集中,我们也看到,率先出场的丁一一和罗盼的妈妈,外语都不是太流利,两人入境时,一个带了大额现金没有申报,一个带了违禁的香肠,也凸显出她们的未来的异国生活,确实有着许多的文化隔阂和常识盲区,要开启全新的人生,挑战确实相当之大,剧中未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也非常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讲的是有关留学家庭的海外事,但《陪读妈妈》的故事,却又非常具有大众基础,毕竟,两代人的关系,是放之四海皆不会过时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加拿大的陪读经历,还是内地的本土的陪伴学习,其实都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抛开异国生活的五味杂陈,其实更多的是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毕竟,孩子已经长大,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渴望没有束缚的自由,而身为父母的家长,却不敢彻底放手,任他们飞,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且特别容易见仁见智的现实问题,《陪读妈妈》有勇气直面,是在独特性的故事中,来挖掘全民都能理解和感受的有关家庭教育的共性所在。
所以,不要被《陪读妈妈》的剧名吓跑,虽然在现实中,去境外陪读的父母们,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该剧所关注的有关成长有关教育有关家庭的话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来围观,来感悟,当然,也可以通过更加具有交互体验的弹幕,边看边侃,这是一部话题频出,很难让人安静的观看的电视剧,伴随剧情的推进,相信每个人都有满腹的宣泄和倾诉。
《陪读妈妈》整部戏在我看来是可惜的。
编剧本可以选择深度挖掘陪读母子间的矛盾与沟通,却选择了大量使用狗血的外力推动剧情。
整部戏围绕妈妈与事业、妈妈与老公、妈妈与孩子以及妈妈相互间的狗血争斗四个方面来描写。
这样的结果是,四个孩子的人设都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丁一一前期不顾任何人,只管自己的心情,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毛毛躁躁,为什么这样成天脸上写着不耐烦,为什么近乎是一个混混。
而他和老妈吵吵闹闹二十几集之后,跟老爸一番对话忽然就翻然悔悟了。
忽然就变成贴心、懂事、机敏的“张小宇”了,编剧能不能用点心?
而前面提及的游戏天分、学习与自由等等话题都戛然而止,没有继续讨论。
好像母子的矛盾说白了就是孩子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等孩子懂事就会自动解决一样。
罗盼前中期非常懦弱,而且一度因为母亲无形的压力差点崩溃,这样一个人,后期为什么透明化,结尾忽然就考了第一名,他的心态是如何调节好的?
前面他差点成了疯子知道嘛?
杨洋仿佛偶像剧穿越过来的排场,大概率用的配音?
家庭线却也是外力拯救,父亲破产又癌症,这哪里是他挽救的家庭?
戴安娜人设从始至终没变过,但也没有角色弧,没有成长与变化,好像她和夏天就是为了给丁家增加狗血麻烦而设计的一样。
我觉得编剧抓重点的能力很奇怪,陪读一事,核心自然是两代人之间的碰撞,但编剧能让丁一一连续几集只有两三分钟的戏份,让李娜回国演商战剧就很奇葩,尤其是这商战写的并不好。
总之,挺遗憾的。
顺便,作为一个胡先煦的路人粉,还是想替他说两句,丁一一的人设跟张小宇、时光是不一样的,就是很毛躁、油盐不进、一点也不可爱,他演技自然但不是本色演出,他没长歪。
陪老妈看的~
现在大家对国产剧的要求都这么低了么,就因为演技在线就可以忽略其他所有问题了?编剧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整部剧完全不接地气
尴尬的编剧
很现实的剧,不容易,妈妈好难做😌
胡先熙越来越可爱了
结局杨洋那家突然了 突然的原谅 突然的离开 也没有感觉到太多的陪读生活....
一般
从留学生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很多事情是国外会发生的,但同时又过于夸张,没办法感同身受,和真正的留学生活有差距,胡先煦的一一仿佛又是一个萧晗,演技略单一了,除此之外,里面最喜欢的人物是杰瑞叔和夏天,总体来讲还是有可看性的
非常好看的剧,演技派和演技派的对手戏真的好精彩
这个电视剧看得我总觉得这么婊里婊气呢
本期待这班戏骨会擦出什么生活智慧的火花,何曾想洒了一地狗血,只要有夫妻关系必重点讲出轨什么的真是烂俗。。。一星给演员们,剧情太烂。
演员演技在线
剧情设计的很巧妙,一环扣着一环的让我看看到了后半夜四点钟。喜欢梅婷这样的演技派,丝毫不会出戏,生过两个孩子的妈妈身材也这么好真的很羡慕。不舒服的就是穷人连WIFI都没有这就有点不现实了。
里面的家暴
平民阶层已经在中国电视剧里消失了
梅婷的演技太赞了👍
題材選得不錯… 除此之外都還要再加油… (不理解為何豆瓣上不少評論說好看…胡先煦的粉絲嗎…還是因為對國產劇放低了標準…)
剧情太烂,浪费好演员
就喜欢这种家长里短的剧
剧情还不错,梅婷和曾黎好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