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的仇恨

The Hate U Give,黑暗中的星光,你的敌意

主演:阿曼德拉·斯坦伯格 ,雷吉娜·赫尔,罗素·霍恩斯比,安东尼·麦凯,K·J·阿帕,伊萨·雷,科曼,阿尔吉·史密斯,塞布丽娜·卡彭特,多米尼克·菲什巴克,拉马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你给的仇恨》剧照

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2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3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4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5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6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3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4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5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6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7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8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19你给的仇恨 剧照 NO.20

《你给的仇恨》剧情介绍

你给的仇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斯塔尔(阿曼德拉·斯坦伯格 Amandla Stenberg 饰)是一名16岁的黑人少女,就读于一家白人私立学校中,每一天,她都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不断的切换自己的身份,肤色所带来的的困扰令她感到十分的之一。 一天,斯塔尔参加了一场朋友举办的派对,在派对上,她和自己儿时的玩伴哈勒利(阿格利·史密斯 Algee Smith 饰)重逢了。老友相见分外亲热,哈勒利开车载斯塔尔回家,哪知道在半路上遇到了警察的拦检。让斯塔尔没有想到的是,警察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就开枪射杀了哈勒利,而自己是唯一的目击证人。在之后的听证会上,哈勒利被形容成为了一个贩毒的小混混,但斯塔尔知道,这一切都是谎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暮色心约十万吨情缘过去将来时邪眼柏林1936隐藏人物妈妈是什么数字追凶第五季博物馆奇妙夜2要过好日子睡美人马利和我七合圣石战记:银月之翼超能事件疯狂的摄像机灵狐圣子2:仙山大战可靠港湾2武神黑侠哈特的战争虎与龙重头开始我家的律师很麻烦爱在有情天消失的女教师橘子汽水意识强殖乱世亲兄弟炭烧凶咒我的解放日志已经跟你说过了,请当作无事发生

《你给的仇恨》长篇影评

 1 ) 应有的愤怒

是我想看到被讨论的话题,怎么打破这个循环?

结局是抱有希望的,那么我也暂且继续希望着。

游行除了发泄愤怒外又有几次是真正解决问题了呢。

弗洛伊德就是又一个例子,全国范围的游行又怎样?

大多数情况下,游行的严肃性被消解,许多人参与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时髦,甚至是一些更可笑的理由。

是目击者的视角,所以真挚,真实。

可惜女主角演起来有时候有些力不从心。

各种人物塑造的很全面,这样的愤怒一代又一代,说真的,凭什么放下啊,难道受到的歧视,死掉的人是假的吗?

白人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原罪的,他们是需要付出需要改变的那方。

至于帮派,形成有形成的原因,解决帮派的问题,就要解决歧视的问题,就要解决毒品的问题,但看起来没人想解决后面一个,所以又在虚伪的讨论些什么呢?

黑豹党的诉求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得不到回应,种族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是种族问题先解决,还是这个多种族的熔炉社会迎来它的下一次爆发?

黑豹党行不通,马丁路德金也行不通,黑人内部需要一个新的纲领或者思想,但大概现在的矛盾也没有激烈到会孕育出那些的程度。

没有真正同情遭遇的白人吗,也有,可这种人什么时候再多些?

亚裔需要这样的电影去告诉白人,政府他们都干了些什么,而不是继续沉默,认为皈依者狂热加上白人一点可怜虚伪的夸奖就保证自己在那个世界有一席之地了。

做梦好啊,做梦就能不用面对那些隐性的歧视,做梦就可以拿着白人权利团体的夸奖面对镜头说:这是对整个亚裔群体的夸奖。

 2 ) 《你给的仇恨》有哪些精彩片段?

关于这部经典电影,里面内涵确实是非常丰富的。

谈及了种族歧视、黑人黑帮斗争,毒品交易,黑人特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交织。

如电影片名所言,究竟是谁给的仇恨?

这部电影的剧情大概是,一个黑人家庭,为了脱离贩毒黑帮的仇恨循环,给自己儿女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让自己儿女去远离花园高地的威廉姆森学校。

而威廉姆森学校是一所白人学校。

在学校里,女儿斯塔尔小心翼翼的掩盖着自己来自贫民区的事实。

让自己尽可能自然地融入这个满眼都是白人的学校环境。

但我觉得,也许正是这份小心翼翼,让女主角忘了究竟是谁给的仇恨吧?

女主角斯塔尔参加一个黑人聚会,遇到了自己的青梅竹马的好友卡里尔。

一阵莫名的枪响后,卡里尔载着斯塔尔开车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个警察,女主角斯塔尔依照自小父亲的教导,尽可能配合白人警察的检查工作。

可是好友卡里尔却拒绝配合警察工作。

最终因为警察把好友卡里尔从车内拿出的梳子误以为是枪械,被枪击死亡。

面对这次悲剧,女主角斯塔尔问他的叔父,如果面对是一个白人,也会这样直接开枪么?

“不,我会先让他把手举起来!

”这样的悲剧背后真的只是简单的“种族歧视”么?

要知道,说出这番话的叔父,也同样是个黑人!

面对花园区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毒品交易的横行,枪支的泛滥,警察果断击毙卡里尔与其说是“种族歧视”,不如说是单纯的自保!

当然我并不会说出,那个白人警察击毙一个手无寸铁的年轻黑人,是正义的行为。

面对这种“可理解”的错误,美国司法选择“原谅”白人警察,我也无权评价是否对错。

美国法律自然有它的判断标准。

关键在这种明显存在偏见的法律政策下,究竟是原因导致的?

黑人本身是否又有需要自省的地方?

电影中,斯塔尔的父母为了远离黑人学校混乱的教学环境,直接将其送到白人学校。

我不禁反思,为什么黑人自己的学校不能有一个起码的安全、健康、优秀的教学环境?

教育的缺失导致黑人整体经济能力的低下。

在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年轻黑人们只能铤而走险,走向了贩毒这条不归路。

更可悲的是,毒品的消费对象,几乎又都是黑人群体本身。

毒品就像一颗致命而又充满诱惑的毒果,深深地扎根在黑人群体当中,让来人望而却步。

在与白人警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中,黑人与白人的种族关系越来越恶劣了。

谁给的仇恨?

再看看,面对美国明显的不公平的法律环境下,黑人群体的反应是什么?

暴力示威游行,打砸警察、白人店铺!

电影几个镜头特写,为了防止误伤自己人,还在店面用喷笔写上“黑人的店”!

仇恨在循环,公平更加遥遥无期,谁给的仇恨?

在这里我特别想谈一谈,塞布丽娜·卡彭特饰演的海莉这个角色。

海莉对这个角色的把握,也是让我给这部电影加分的原因。

在黑人给白人集团的恐怖感大环境下,海莉那种对于友情的坚贞,深深地打动了我。

不知为什么女主直到最后还坚决认定自己唯一白人好友海莉(白人男朋友除外)是个绝对的种族主义者。

我只看到,在黑人遭到白人群体集体恐慌的学校大背景下,海莉和一个亚裔美国人,坚定了成为了斯塔尔的好友。

在斯塔尔再次亲眼看到自己的童年好友当面被击毙在自己面前的打击下,海莉一直在斯塔尔关心她。

剧中有一个镜头,亚裔好友一边吃零食一边木然的看电视。

海莉问斯塔尔“你从进屋开始到现在,总共只说了五句话,你没事吧?

”斯塔尔由于害怕好友知道自己来自贫民区的事实,一直回避最近发生的枪击事件。

然后一边要伪装自己的情绪,一边被无边的仇恨包围着。

海莉做了什么?

最终让斯塔尔选择决裂?

1、假借为“卡里尔”声讨正义为名,逃课。

而后发自内心的关心起那个白人警察。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身边的人。

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好友理解自己,一方面又充满着不信任的小心翼翼。

要知道,就连斯塔尔的亲叔叔作为警察,都觉得能理解白人警察的枪击行为。

在那个大环境下,白人警察也许真的只是正常工作而已。

要知道,大晚上,一个黑人违背警察的指示趴在车上,而是在车里翻出一把类似枪支的东西,我相信换美国所有的白人警察,甚至黑人警察,都会毫不犹豫开枪!

2、海莉取消“tumblr”对斯塔尔的关注随着事件的发酵,斯塔尔选择在电视台媒体上发声为卡里尔辩护。

事情几乎不可能在学校隐瞒。

可当海莉询问斯塔尔情况,得到的答复依然是“没事...”如果真要说背叛的话,斯塔尔对海莉真的只是单纯的友谊么?

还是让自己在白人群体中尽量不显得那么突兀的棋子呢?

而海莉付出了纯粹的友情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谎言么?

至于种族歧视。

同黑人交往,会让一个所谓的“种族歧视分子”有什么好处么?

斯塔尔在枪击事件后,跟好友在一起常常心绪不宁,心不在焉,问道有什么难处,却泛泛而谈。

朋友之间,最可怕的是什么?

背叛?

利用?

我觉得是距离感。

朋友之间,如果不再以信任为基础,而任意发泄心中种族偏见下的仇恨意识。

那友情还有存在必要么?

海莉觉得自己眼前的斯塔尔,变得陌生。

最终,海莉选择让这段不快的记忆过去吧,可斯塔尔的答复是什么?

挥舞着梳子,暴力演示着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恶劣对质。

谁给的仇恨?

又是谁在传播仇恨?

海莉,我一直希望导演给一个美好的结局。

可是就像现实一样,白人与黑人依然存在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斯塔尔依然选择了与海莉友情的决裂。

仇恨绝对不能用仇恨来代替。

能结束这个罪恶循环的,只有自尊,自重,以及自强!

毒品和rap救不了黑人,更不可能依靠白人的施舍。

能救黑人的,只有黑人自己!

 3 ) 灌输仇恨终会反噬

故事题材可以说是“烂大街”的种族话题,这个内核摆在好莱坞一抓一大把,但这部剧之所以依旧能打动我是因为她的视角特别,更像是一个孩子的“成长”礼,还带着点青春片的味儿。

故事讲述16岁黑人女孩斯塔尔亲眼目睹了好朋友被白人警察枪杀,从一开始的恐惧沉默到后来的为正义发声,这个过程的转变经历了非常多的内心挣扎,内疚,恐惧,愤怒…甚至被同胞暴力裹挟。

虽然故事本身很沉重,但导演却反其道而行,用尽可能明亮的叙事方式来推进故事的发展,频频响起的音乐,孩子们快乐的笑容,爸爸妈妈榜样式的支持…电影显然并不想制造黑白对立的极端情绪,而是希望借此事件寻找和解的路径。

所以故事中有当警察的黑人叔叔,有始终支持斯塔尔的男朋友克里斯(白人男孩),也无情地揭露了黑人社群的贩D与暴力,它并没有试图美化某个群体,更没有过分的渲染仇恨与愤怒,更多的是用穿插其中的“爱”来温暖观众,并试图揭露种族仇恨的底层原因。

女主斯塔尔原本是生活在割裂的两种文化之中,如她所说,在学校和在家是两个斯塔尔,一开始的她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平衡。

但随着事件的推演,经历了与社会,同学,朋友,父母…不同的“对话”,斯塔尔也慢慢地接受和理解了自己的身份与文化,最后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斯塔尔。

而最让我喜欢的其实是编剧对事件视角的平衡,它并不是孤立的站在白或黑的某一侧,而是尽可能地展示了双方立场的视角思考,特别是斯塔尔和叔叔的那段对话!

还有斯塔尔和好朋友的争吵,以及斯塔尔和男朋友的互述…没有偏颇,愈发公正。

“你给婴儿灌输的仇恨(仇恨的果实),会毁了所有人,这不是别人灌输的仇恨,是我们自己”。

是的呀,真正的正义,从来不是一边争取权利,一边传递仇恨~总之,故事虽然内核沉重,但是观影舒适,不极端,不爆裂,还充满温柔的叙述,和大多的种族题材都不一样,值得推荐~

 4 ) cr

基于Angela Thomas所著同名小说,聚焦种族问题和警察暴行。

16岁黑人女主角Starr Carter某天晚上去参加派对,遇到了儿时最好的朋友Khalil,派对之后后者载她回家,两人在路上被一个警察拦下,Khalil被迫下车,随后警察朝徒手的Khalil开枪。

此事很快成为全国头条,Khalil被描述为“暴徒、毒贩”,而警察似乎并没有多大兴趣展开调查。

一群抗议者走上街头,将Starr居住的街区变为了战区,大家都尝试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唯一知道真相的只有Starr,她做了很多采访试图还Khalil清白,她说的话将决定警察是进监狱还是被宣告无罪。

 5 ) 你给的仇恨

关于电影的几个细节,你给的仇恨,最终化解仇恨的依然是爱与宽容,并好莱坞校园,青春片的转变,一部非同意义的,青春成长片,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到底谁给的。

关于电影的几个细节,你给的仇恨,最终化解仇恨的依然是爱与宽容,并好莱坞校园,青春片的转变,一部非同意义的,青春成长片,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到底谁给的。

关于电影的几个细节,你给的仇恨,最终化解仇恨的依然是爱与宽容,并好莱坞校园,青春片的转变,一部非同意义的,青春成长片,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到底谁给的。

关于电影的几个细节,你给的仇恨,最终化解仇恨的依然是爱与宽容,并好莱坞校园,青春片的转变,一部非同意义的,青春成长片,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恨到底谁给的。

 6 ) No justice,no peace.

这部电影是我继当幸福来敲门后看的最有意义的一部电影 也是我全程没有用倍速看 里面描述了种族歧视 一个黑人伸入车里 警察会认为他可能是拿武器 直接开枪 一个白人伸入车里 警察会说把手举起来 都说美国没有种族歧视的国家 可是在一些细小的方面还是会体现出来 这也可以说明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从电影角色来讲 每个角色都有他的作用 没有什么多余的角色 Starr的演技也很棒 特别是在她拿着她朋友梳子的时候 假装打她的样子 还有他的男朋友Chris也一直陪伴她身边 虽然黑人种族受到歧视 但是他们游行示威的时候真的很团结 电影的播出 作者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黑人受歧视的问题 希望更多人关注他们并且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歧视他们的问题 总之希望世界不要再有歧视 人人平等无论是任何肤色任何种族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

 7 ) Photos of Unarmed Black Men and Boys Killed by Police

这个网站是很惊人的:https://newsone.com/playlist/black-men-youths-who-were-killed-by-police/item/12The troubling trend of police killing unarmed Black people has shown no signs of letting up, from Tamir RicetoBotham Shem Jeanto Emantic “EJ” Fitzgerald Bradford Jr., there appears to be a new shooting every week.See Also: Alabama Cops Never Notified EJ Bradford’s Family After Mistakenly Killing Him, Aunt SaysTake a look below at the growing gallery of unarmed Black men and boys who have been shot and killed by police.

 8 ) 仇恨就在你我他身边…

不管怎么宣扬平等,怎么反对种族歧视,到如今2019年,因为肤色或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始终存在。

其实并不只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不平等,亚洲人黄种人去到某些国家也会受到不公平对待。

没有必要粉饰太平,虚伪地强调世界多美好大家多友善。

虽然剧名是“你给的仇恨”,但主角最后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给的仇恨”——不管是主动对别的种族的人发出歧视的人,还是默默忍受这种歧视不敢抗争的人,还是因为受到歧视而以极端手段去反抗的人,都在不断地把仇恨往后代延续……虽然世界有这么多的不同,但本人认为世界的多样性,正是使得这个世界如此丰富有趣的最大原因!

记得某名人说过“一个好的社会,不是大家都没有不同的社会,而是大家都不同,还互相能包容这种不同的社会!

”很喜欢看这类反应人性的电影,因为会促使我自己不断反思“我是否会在收到压迫威胁歧视失去社会地位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自己的种族而发声呢?

”还会让我更敏锐地观察身边的“小社会”,更深刻地洞悉人性……

 9 ) 一份迟来的影评

幸亏从某音上面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简介,产生兴趣,而且在这个后疫病时间段看完了这部电影,有趣的是和前一阵美国发生的暴动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这个片子阐述的方面还是挺全面的,虽然结尾部分有些过于理想。

其实看了这个电影,产生了很多有感而发的东西,最有感而发的就是所谓的“种族歧视”,当然我不是说美国并不存在种族歧视,而是只是用种族歧视来形容这个行为过于片面了。

这个片子从很多方面描写了这次矛盾的冲突点,其实在个人看来,这些矛盾的冲突点都在于两个字,欺凌。

欺凌,我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我所理解的欺凌就是优势人群对弱势人群的鄙视,这是一种观念,产生的物理欺凌只是观念产生后利用个人优势带来的物理伤害而已,只是一个分支。

也许有些抽象,我来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依然存在的校园欺凌,在我看来有两种,一种是身体好的对身体差的造成的物理欺凌,另一种是学习好的对学习差的心理欺凌,这两种由来已久,从有治学这个概念开始,就有这两种欺凌。

再比如,现在大家都爱玩游戏,总会有玩的好的在骂或者看不起玩的差的,这也是一种欺凌,其实这些都符合我说的概念,优势人群对弱势人群的欺凌,无论是物理的还是心理的。

当然再跑题一会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回到种族歧视,这其实也是一种欺凌,这种种族歧视作为一个中国人,可能是很多人觉得离我们很远,没我们事,不不不,离我们很近,比你们想的要近,只不过欺凌的方面不局限于种族或者肤色了(虽然最近有些这方面的迹象,但是还不算多),作为一个天津人,个人观感就是地域歧视代替了种族歧视,其实是一个意思,作为天津人,在00年代的时候,大量外地务工人员来到天津,当然不是奔着天津来的,我们还是心理有数的,说不太好听的都是北漂被北京淘汰的大量人员,涌入天津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工作减少,治安变差,人口拥挤,房价飙升,这些都给天津本地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当时对这些外地务工人员,我身边的天津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歧视心理。

当然,我只是用我个人的亲身例子,来表达这种地域歧视确实存在,再举个其他的例子,比如我是一个天津人,开车到了廊坊,如果发生交通意外,廊坊警方会在某种程度上偏袒廊坊车辆,在个人看来这也是一种地域歧视。

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表达,这种歧视或者欺凌是确实存在的,不关于任何因素,只关于素质高低而产生的严重程度。

这里回归到本片,女主的爸爸和叔叔算是比较隐晦的表达了,这种歧视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这个问题也是双方造成的,这就又要引申出一个名词叫刻板印象,这个词在国外和种族歧视是分不开的,而且大多数种族歧视的言论都是刻板印象产生的,刻板印象大家应该很熟悉,每个人都有刻板印象,甚至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全国地域的刻板印象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如果你没有我只能说你是圣人。

而对国外来说,就像女主听见炸鸡就炸毛,就是炸鸡和黑人就是刻板印象,其实也是种族自卑,怕别人说的一种表现(这句说完总感觉我好像有点影射什么,不管了)。

以下有些涉嫌剧透,我加个分隔符吧而说回矛盾激发点,射杀的黑人,的确是个毒贩,这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无论是身世多么凄惨,但是他违法了,而当时的警察用了过激的处理方式,也是黑人违反了条例,这点女主的叔叔说的很清楚,但是,这里就要回归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了,包括这部电影,包括前些日子美国警察压死黑人案件,让全世界都知道了,美国警方有很多冤假错案甚至杀错人,但是为何女主叔叔和现实中许多警察还是对黑人有这么高的警惕性呢?

一年有多少警察误杀黑人,一年又有多少警察被犯人杀害?

这里面黑人比例是多少?

这些数据都没有,可能是这些数据有点种族歧视吧,但是犯罪率是有数据的,咱就当美国监狱里面黑人有30%的冤假错案吧,我觉得很不可能的比例了,那监狱里面还是黑人比白人多,这说明些问题了吧。

回归到原点,我个人的理解是,欺凌是全世界通用的,只要是有人类的地方,甚至是有生物的地方,都会有欺凌,只不过我认为的是素质来减少表现程度,这就需要欺凌双方的努力,对这个片来说就需要黑人和白人共同努力,也算是点了个这部电影的题了。

 10 ) 关于电影的几个细节

1. 关于片名:片名源自著名说唱歌手图派克(Tupac)的一句话,原文为“The Hate U Give Little Infants Fucks Everybody”(你们给予孩子们的仇恨早晚会干翻所有人),将每个单词的首字母串联在一起,就是“THUG LIFE”,本意为“暴徒生涯”。

图派克本人的腹部上纹有“THUG LIFE”的字样,有一个以他为首的说唱团体名为“THUG LIFE”,该团体发行的唯一一张专辑也题为“THUG LIFE”。

此外,图派克还曾与他的继父木图卢·沙库尔(Mutulu Shakur,1950—,美国黑人民族主义者)于1992年共同起草了一份《暴徒生涯法则》,黑帮成员必须遵守其中的20多项规定,包括不得告密、不得伤害儿童、不得伤害孕妇、不得在学校闹事、不得骚扰无辜平民等。

这些规定提高了黑帮的道德感,同时也避免了帮派暴力波及无辜者。

实际上,在黑人文化中,“暴徒”一词有很多丰富的含义,如《暴徒生涯法则》的第一项是新成员加入帮派前的须知:第一,将会赚大钱;第二,将会进监狱;第三,有可能会死。

这也从客观角度上说明了何为“暴徒”。

而很多黑人青年之所以成为“暴徒”,是严酷的社会环境使然。

因此,图派克在谈到“暴徒生涯”时,为其赋予了崭新的含义,他认为“暴徒”并非指罪犯,而是指那些出身贫寒、一无所有,拼尽全力克服障碍,并最终获得成功的人。

2. 关于脏话:在影片开始,父亲大麦弗因为说了shit一词而遭到妻子呵斥,在原著中,Starr家里有一个脏话罐,每当父亲不小心说出咒骂的词语,他就必须往脏话罐里投一美元,最终成为小弟弟Sekani(塞卡尼)的零花钱。

所以Sekani每天都眼巴巴地等着爸爸说脏话。

3. 关于Maya(玛雅):主人公有两个好朋友,除了白人少女Hailey之外,还有华裔少女Maya,就是片中黑头发的那个姑娘。

在原著中,Hailey曾经问过Maya是否吃猫,就因为她是中国人。

4. 关于Emmett Till(埃米特·提尔):非裔美国人,于1955年受私刑而死。

这桩谋杀案的手段极其残忍,而且凶手最终得到无罪开释,因而引起了对非裔美国人遭受暴力迫害的广泛关注。

片中Starr在社交网站Tumblr上发布了Emmett Till的照片,结果被好友取关了。

5. 关于The Hood Trio:电影中译为“邻家三人组”,其实这里Hood指兜帽,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巫师们常常穿带有兜帽的斗篷,而黑人也很喜欢穿帽衫,比如片中的Starr在参加派对的时候就穿着帽衫。

6. 关于Starr(思妲尔):主人公Starr的名字在英文中与star(星星)谐音,在原著里,她的父亲经常昵称她为“little star”(小星星)。

7. 关于炸鸡:在美国,种族歧视者经常把炸鸡跟非裔美国人(黑人)联系起来。

原因有很多,最流行的说法是,在美国内战时期,黑人奴隶不被允许饲养其他动物,只能养鸡,所以他们喜欢吃炸鸡。

种族歧视者经常利用这一点来攻击黑人。

片中Starr跟好友打篮球时表现得不佳,好友就说让她把球当作炸鸡,而Starr立刻就生气了。

8. 关于N-word:片中Starr曾经说过,不是只有说N-word才算种族歧视。

N-word指nigga,这是对黑人的蔑称,如果其他种族的人这样称呼黑人,是极为不礼貌的,只有在黑人之间才能互相这样称呼,表示“伙计、兄弟”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句话“Never Ignorant Getting Goals Accomplished”(永远不要忽略目标的实现),其首字母串联即NIGGA。

9. 关于黑豹党“十点纲领”:革命性黑人团体黑豹党的一系列指导方针,表明了他们的理想,包括要求得到自由,要求法庭公正地对待黑人,要求停止警察暴力和谋杀黑人的罪行等。

片中父亲曾让三个孩子在草地上背诵其中的条款。

10. 关于Chris(克里斯):主人公的男朋友原本由Kian Lawley出演,但是在拍摄结束以后,网上曝出了他曾经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视频,于是剧组更换演员,由KJ Apa出演这个角色,并重新拍摄所有相关画面。

最后之所以设计了让Chris离开游行现场的剧情,可能也是为了减少重拍的画面。

原著中Chris是跟Starr一起参加游行的,他们跟记者坐在卡车里时,记者对着镜头说:“今晚有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抗议,既有黑人,也有白人。

”其实花园高地平常并没有白人,所以克里斯开玩笑说自己都成白人代表了。

11. 关于Black Owner:最后的游行中,有人在店铺上写了“Black Owner”的字样,以表明店铺为黑人所有,提醒游行的人群不要破坏,原著作者曾不无讽刺地写道:“这几个字就是避免灾祸的羔羊血。

”她强烈反对暴力游行。

12. 限于篇幅原因,电影删掉了书中两个非常可爱的主要角色,即喜欢说脏话的外婆和摆脱贩毒团体的少年德文特(DeVante)。

13. 本片编剧Audrey Wells在电影小范围公映的前一天因癌症去世。

14. 本片刚刚进行小范围公映时,在IMDb上评分低至4.9/10,当时的一星评论主要是针对电影主题,认为不该拍摄这种电影。

现评分为6.8/10。

15. 原著结尾曾列举了十几个人名,我在译书时曾一一查过,并做了注释,现依序摘录如下。

奥斯卡(Oscar):指奥斯卡·格兰特(Oscar Grant,1986—2009),一名二十二岁的黑人男孩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被警察开枪打死。

艾亚娜(Aiyana):指艾亚娜·琼斯(Aiyana Jones,2002—2010),一名七岁的黑人女孩儿,在底特律警局特别行动小组指挥发动的突袭期间中弹身亡。

特雷文(Trayvon):指特雷文·马丁(Trayvon Martin,1995—2012),一名十七岁的黑人男孩儿,在佛罗里达州的桑福德市被社区联防组织的志愿者开枪打死。

雷吉亚(Rekia):指雷吉亚·博伊德(Rekia Boyd,1991—2012),一名二十一岁的黑人男孩儿,在伊利诺伊斯州的芝加哥市被警察开枪打死。

迈克尔(Michael):指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1996—2014)一名十八岁的黑人男孩儿,在密苏里州的弗格森市被警察开枪打死。

艾瑞克(Eric):指艾瑞克·加纳(Eric Garner,1970—2014),一名四十三岁的黑人男子,在被纽约市警察局逮捕的过程中窒息而死。

塔米尔(Tamir):指塔米尔·莱斯(Tamir Rice,2002—2014),一名十二岁的黑人男孩儿,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被警察开枪打死。

约翰(John):指约翰·克劳福德(John Crawford,1992—2014),一名二十二岁的黑人男孩儿,在俄亥俄州的比弗克里克市被警察开枪打死。

艾泽尔(Ezell):指艾泽尔·福特(Ezell Ford,1989—2014),一名二十五岁的黑人男孩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被警察开枪打死。

桑德拉(Sandra):指桑德拉·布兰德(Sandra Bland,1987—2015),一名二十八岁的黑人女子,在一次交通管制中被捕,三日后被发现在德克萨斯州沃勒县的监狱里上吊身亡。

弗雷迪(Freddie):指弗雷迪·格雷(Freddie Gray,1990—2015),一名二十五岁的黑人男孩儿,被巴尔的摩市警察局逮捕,在押送途中意外身亡。

埃尔顿(Alton):指埃尔顿·斯特林(Alton Sterling,1979—2016),一名三十七岁的黑人男子,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鲁日市被警察开枪打死。

费兰多(Philando):指费兰多·卡斯迪尔(Philando Castile,1983—2016),一名三十二岁的黑人男子,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郊被警察开枪打死。

当时,卡斯迪尔跟女友和四岁的女儿共乘一辆车,两名警察命令他停车,并要求他出示驾照和行车证。

在卡斯迪尔伸手去拿身份证明的时候,其中一名警官对他连开七枪。

《你给的仇恨》短评

在土耳其航空上看的,黑兄弟自己有些不争气,Starr和她舅舅的那组对话体现了真实情景。#20190421

6分钟前
  • huyouyou
  • 推荐

20200203剧情很流畅,把人物之间关系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影响变化都展现到位,大部分地方处理地不错。主要因为主角人物足够丰满,有故事可言所以具有相当的可看性。因为成功的人物刻画,有足够深度,所以故事讲起来不会乏味泛善可陈。对这个黑人受差别待遇的话题,不能说讲得非常透彻,但至少把导演想表达的以合理足够渲染力的方式充分表达出来了。

10分钟前
  • 浅妄木
  • 推荐

恶心

13分钟前
  • 人间乡奈尔
  • 很差

扣掉一星,因为那个一百分白人男友太不真实,人设假,演得更假。

14分钟前
  • 阳聪嘻嘻
  • 推荐

被欺负久了的人就暴动了呗~哪国都一样

18分钟前
  • 蜡笔
  • 推荐

成长在黑人社区,学习在白人学校的女孩,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肤色带来的问题。目睹童年伙伴被黑肤色黑帮杀害,少年伙伴因为肤色被白人警察误杀。一边是白人以为自己在伸张正义,一边是黑人们汹涌而起的反抗,还有来自黑帮的威胁,最后该怎么自处?她选择了挺身而出。这个剧好在没有片面的煽动情绪,而是最大化的展现了白人和黑人看待同一个事情的不同面。对白人警察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理解。

22分钟前
  • IRA
  • 力荐

有因必有果,果有促进因。打不破的僵局,除了混乱的阶梯

23分钟前
  • cupid
  • 力荐

一个毒贩在有警察盘问的情况下依旧不配合 去乱翻东西 这种结果不是咎由自取吗?

28分钟前
  • QwQ
  • 很差

持一种现实中很难存在的态度讲述一个现实问题。虽然黑人主创,但是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呼吁BLM的电影。用一个激起BLM运动中最常见的白人警察射杀身份背景复杂的黑人男孩的故事,来呼吁不仅仅是黑人社区而是全社会的觉醒。观影过程中有人啜泣,有人诅咒,但是我却感到悲哀。电影中这样看似模范又不脱离黑人社群的家庭是否真的能这样存在,我不知道,但是电影中那样的仇恨和隔阂却的的确确的存在,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题目。

31分钟前
  • Count Dracula
  • 力荐

算是近年来平权影片当中非常有感染力的一部,纪实的同时充满矛盾冲突,几位年轻演员也非常出彩。生活在美国才感觉到种族问题的严重,也感受到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处境的艰辛

33分钟前
  • 天亮说晚安
  • 推荐

抖音打卡。还是稍显讨巧了

38分钟前
  • 别惹小白兔
  • 还行

黑人在美国惨遭歧视屠杀。。。没意思

39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还行

太煽情了。而且就这个事件来说,在人人可以持枪的地方,不服从警察,还非要在大半夜从车里掏把东西出来,被击毙不是应该的吗。这还要上升到种族歧视,那真的是美国式按闹分配。

41分钟前
  • .
  • 较差

冤冤相报何时了

43分钟前
  • july允儿
  • 还行

结尾实在是减分,这么锐利的主题,最后草草收场。你让之前那么多义愤填膺怎么和自己相处啊。

4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通篇独白真的不是逐梦演艺圈吗?拍摄手法和英国12岁小朋友拍的一样,小学生作文电影。影片第一幕就有好几个观众离场,矫揉造作到一种地步。最后的独白,一本正经地煽情让人反胃。最后本片的主题就是教唆黑人不要听警察的指令,你被警察打死了是很光荣的,你是为了黑人的自由而牺牲的斗士。逐梦种族圈

51分钟前
  • Filmmaker_ALin
  • 很差

2025-057 先有鸡先有蛋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解。

54分钟前
  • Pip
  • 较差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解决的方法只有民族融合。

56分钟前
  • 大顶公
  • 较差

中间一群白左举着Black lives matters去游行,其实只是为了逃课的情节,真的是太讽刺

60分钟前
  • 杨子虚
  • 推荐

聚焦种族矛盾;电影有点像在立flag极端控诉了白人警察的暴行和谋杀(这我可以认同),给Starr温柔的白人男友(也可以接受),当控诉警察/被威胁/被警察威胁/对警察不满的升级同时发生时,这本是一个极端的好场景,却是和稀泥草草结尾(这不是自己打脸吗),只能说这是一个关于种族话题的好话题电影,对于非洲裔居民社区的问题却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

1小时前
  • [Deleted]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