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剧情,总让我想到当年看《孔雀王》关于生殖与女性的解读,从第一季的探险故事,到当下用十二集说一个村子的毁灭与重生。
如果进行过度解读,即是关于母系氏族本身,以不能生育者的生育,以阐释“欲望-愿望-价值-最终价值”的递进,来解读一个“黄金乡”的迷梦。
而通过生物本能的进食与繁衍,将本能欲望的第一层(深渊生物),以少女的肉体为容器进行阻隔(欲望的叠加,欲望的摇篮),再至关于价值的互换,再至最终价值“哈克”的到来。
于是,“经验”(愿望)本身通过“行为”(许愿)成为了生存的实现(村落的规则),而代价便是成为了非生非死者。
生育与死亡的重叠带来希望与失望的落差,少女的愿望便有了复仇的动机,三个“欲望的摇篮”的叠加,就成了杀戮的理由,而外在的残酷又逐渐引入内心的挣扎。
这一季似乎是聚焦于人性的探讨,通过价值交换的一切,似乎不存在情感,只有欲望所操纵的行为。
奈奈祈的遭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似给予了选择,却是宁愿活在迷梦里。
用杀戮村民去收集回忆的碎片,这是永恒的公主靠近母亲的时刻,也是愿望实现的必由之路。
她与雷格的关联我依旧没有看清,只是冒险之路还要继续,他们还是继续前进。
作画内容充满恶趣味,如果虚渊玄是剧情设计上虐观众,那么土笔章人就纯粹用画风以及猎奇本身在虐观众。
村民团灭结局好评,吃就完事。
生骸村到底意味着什么?
黎明卿是彻头彻尾的魔鬼,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变态的动漫人物,但是作者给魔鬼起的名字叫黎明卿,莉可他们在和魔鬼进行过生死搏斗后,穿过恐怖忘骸之海后继续下沉,到了还算充满生机的生骸村。
里面有集市,也有饭店和旅馆。
各种生骸怪物都是各司其职,努力生活,完全不因为自己已经变成了丧失人性的生骸而选择躺平。
维持治安的就是负责清算的就是那些黑色亡魂。
这种想象也太奇特。
如果没有莉可他们的出现,法普塔也不会得到机会毁了生骸村这个怪物们的栖身之处。
看到这里还多少为那些已经变成怪物的生骸们感到可惜。
生骸村从诞生起就是罪恶的,生骸村的建立其实是因为探险队把伊鲁谬伊献祭给深渊了。
黎明卿的残忍和变态是赤裸裸的,生骸村的罪恶不次于黎明卿,但是被村子里表面的一片祥和掩盖了。
生骸村的第一批居民选择忘记村子的由来,并为了村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更多的财富一直在努力奋斗。
如果雷古和莉可不进入村子,打破村子的宁静和平衡,生骸们还能继续过他们为生骸村努力创造价值的生活。
但是法普塔不答应。
法普塔要清算、要报复,要毁掉这个容纳许多怪物的地方。
看了第一部和剧场版,人物作者是个变态。
但是布耶可和伊鲁谬伊之间温情,是黑暗中温暖的灯火,这种温情不是变态能创作出来的,还有可爱的娜娜奇和那些小怪物都闪烁人性的光辉。
10月1号,我在酒店隔离,看着网上的新闻,突然想起来《来自深渊》最后一集还没出。
隔离结束后,回家忙完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后,看了《来自深渊》的第二季最后一集,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在生骸村崩溃坍塌之时活下去,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话实说,第一次看第二季的时候真的觉得这作品就是神作无疑。
但有时间静下心来看第二遍的时候,反而看出了很多问题。
前9集真的很优秀,整个剧情衔接很紧凑,双线叙事神秘感满满,而且也埋了很多伏笔。
但最后几集,尤其是最后一集,首先剧情就很不合理,甚至可以说很离谱。
主角团,跑了又回来,回来没说两句又跑了,就很傻。
角色内心独白一个接一个,出现的莫名其妙,讲的无非就围绕那几个点。
还有那个独眼小妹,维可好不容易爬上去的楼你给人家又扔下来去,搞得跟为了维可牺牲似的,结果最后还是被主角团给带上去了,我都不知道这部分意义何在。
总之,最后几集逻辑乱的一塌糊涂,拖了整部动漫的后腿。
其实土笔像之前第一季和剧场版那样把故事讲清楚,观众也是买单的。
看第一季的时候还小,那时看不太懂,当时只觉得是惊鸿一瞥的史诗冒险故事,还是由精力充沛的小孩子组团去冒险的,别提多刺激了。
不知道没到结尾就来了更刺激的,小女孩主角还没取得什么成绩就已经被截肢了,,从童话故事突然向惊悚恐怖片转变,,此时作品暗黑的风格渐渐显现,要探讨的是很深沉的东西,就如“深渊”一样。
不过这个作者叙事的功力还是不够,从他画的那么慢就看得出来,第一季结束以后就开始跳了,宏达的叙事和血腥的场面交映,可是铺垫的不够,就直接冲向了结尾。
例如“价值”并没有怎么过渡、没有完全摊开来讲,就蹦去了烈日清算那天了。。
感觉有点比《进击》还要崩。
故事讲的是一群被遗弃的人,连故乡都没了,想去寻找一处安身之处,结果找到的是比被驱离的故乡还要更加惨烈的地方。
对,就是由小孩子来引领,来描述一个深渊般深沉,冰冷残酷的故事。
一群被驱离被放逐,一无所有的人,远走他乡去到一处以为是桃源般的世界,结果却是被剥夺的更严重,惨无人寰的世界尽头。
连喝水的权利都别剥夺掉了,剩下的就是生命消亡的等待。
在绝望中,罪恶的双手向肆意妄为靠拢,靠吸食一个小女孩生下的孩子来续存那苟活的生命。
在绝望中情感变得麻木,无论女孩怎么嚎叫呻吟,人们都没有一丝悔意。
人们不断剥夺小女孩,同时也敬仰她,离不开她,最后带着迷信般的执念和她融为了一体。
把所有的肉体都供奉给了她,只剩精神寄宿在了僵硬物体拼凑的生骸里。
可是女孩的愤怒和仇恨并没有得到化解,最终孵化成了一个复仇的女儿,然后就跳到失去理智一样,只有血腥的撕杀复仇战斗,以夺回母亲和自己失去的价值。
然后故事就莫名其妙的讲完了,主角的母亲也带不进来,机器人男孩的身世也不再里面,然后主角们还可以若无其事的要和刚刚血腥撕了几十个人的公主“一同上路”。
一群一无所有的人,经历拼死挣扎,依然要面对残酷的世界的时候,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同样一无所有的善良的同伴,得到暂时的喘息,和接下来毁灭式的报应。
这是一个如深渊般深沉,冰冷暗黑的童话故事。
不过作者貌似要烂尾了
先夸夸。
生骸之村的设定非常不错,主观的价值被村子赋予了客观的意义,由此衍生出法仆塔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此外莉可和嘛啊啊,雷古和法仆塔,娜娜奇和米蒂,还有三贤,这些剧情的排布结构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前期逐步深入后期来点回忆杀和补全伏笔。
结局是法仆塔实现了价值(镀金),雷古直面了过去(镶银),娜娜奇告别了米蒂(顶蓝),莉可得到了升级(戴白)。
其他人都挂了。
可喜可贺。
问题在演出上。
后面的集数都很多聚焦在煽情上,但除了机器人的煽情做的还不错,其他的演出都...不尽人意。
三贤死的搞笑很一个白给,一个给长颈鹿搭桥被掏空,一个临走前半死不活抱着孙女哭...布耶可应该死在台阶上,我觉得是比较好煽情的,非要跟法仆塔再拉拉扯扯;贝拉弗直接上去送了,那你好歹把战斗做一做啊,有这么缺经费吗,这么大条蛇就扯两下一爪子就没了?
(一心求死也好歹把演出做做好啊)袜子强这么狠的人居然直接被脑内推理打败,最后死的像个小丑,我不能接受。
倒是嘛啊啊的牺牲,分镜做的不错。
其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分镜了。
煽情多可以理解,穷嘛,但你做的烂就是要被说的。
还有就是全员哭哭啼啼的,很倒人胃口,虽然主角都是小孩但这泪量...然后就是节奏问题,也是深渊第一季的老毛病了。
很多桥段我都有一种在故意水时间的感觉,故意把拉长某些动作...话说这么多煽情是不是也都在水时长啊...那既然如此为啥最后一集还这么长...叙事节奏也很奇怪,就无论遇到什么剧情高潮还是怎么的,一直是那个节奏,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
战斗的bgm太柔和了,就很怪。
为数不多的亮点是法仆塔卖萌。
法仆塔真可爱。
外形是我看过这么多番里面最有特点且好看的那一批了(或者就是第一),表情也都很生动。
声优声线也不错。
就是煽情太多了一直哭哭哭,哭起来就很难听,想掐死的那种难听,也难为声优了。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欢迎讨论。
第二季还是很精彩。
从叙事结构看来,两条主线在不同时间线上并进,直到第六集,才揭晓在观众意识到两条线相遇之前双方就已经产生了交集。
在原始无法生存的环境里,当人性面对唯一救赎的可能,即便要冒着人性被扭曲的风险,却还要选择让生存得以继续,生骸村就是这么得来的,村庄和村民都是世人做出选择后,人性善恶的特质被无限放大异化后的产物。
“三贤”则代表着三种不同类却最典型的“好人”:贝拉弗,自我道德标准的守卫者,与俗世难融,赎的是身而为人犯下的罪,感性的痛苦源于自我;布耶可,唯一与伊奴缪伊有着深深的羁绊并与之共情的人,个人愿望最终也与伊奴缪伊所愿所感混合在一起,感性的痛苦来源于他人;瓦兹强,说是预言家倒不如说是最理性客观的领队,探险队前进的心愿夹杂着个人目的,让生存这个动作得以继续,理性的痛苦源于愿望的未来。
正是在这样矛盾又艰难的向前抉择下,生骸村才如此丑陋扭曲,却也如此纯粹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愿望卵”的设定下,与现世可由数量和单位定义的理性价值不同,生骸村的价值彻底由感性来量化,这点就带来精神伤害的案件而言很是乌托邦了。
动画看到最后,生骸村内部矛盾在外部冲击下突然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彼此的敌对反倒全像是伊奴缪伊愿望被异化后的一个统一呈现。
复仇的决心、颤栗的恐惧、柔软的牵挂、无可奈何的保障…在外部敌人入侵时,这些激昂的冲突一瞬间变渺小、无力、可悲甚至让人眷恋。
就像人体内部经历了一场史诗级别悲壮的恶战,最终也不过是过世了一个陌生人而已…好在结局法布坦抽离了出来并拥有了属于自己新的愿望和目标,不过立马又觉得这部成为了加上剧场版最手下留情的一部 :)
下个论断:《来自深渊》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杰作,尽管它有着诸如虐童娈童福瑞猎奇的恶名,依然不减它的光辉。
(刘易斯·卡罗尔也是以这样的方式疏导自己的欲望,《爱丽丝漫游奇境》对作者和读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深渊-兔子洞?
起码他们认真地对待这些欲望并加以升华)我的观感上深渊是从《深魂黎明》剧场版真正开始起飞的,就好像土笔忽然找准了应该提出的问题:在深渊中如何获得科学?
其相应的代价又是什么?
于是黎明卿这个角色应运而生,在他身上可以说浓缩了近代以来科学的探索与迷误。
黎明卿只是一个求知的意志,因为它最先向深渊献上了自己的人性(成为白笛),而科学精神堪比遗物精神隶属机zoaholic,所有选择跟随的祈手都是黎明卿的化身。
这样纯粹的求知意志在深渊古老的献祭秩序下扭曲了,成了以亲子之爱克服诅咒的人体实验的最前线。
承接剧场版的问题意识,《烈日的黄金乡》又是一个绝佳的提问:深渊中的价值是何物?然后我们得到了近代史中从大航海殖民到资本原始积累再到价值社会建成的故事。
从莉可和雷古的视点来看,她们经历的近似于从《千与千寻》到《幽灵公主》的故事(恶版宫崎骏ww)背景故事则是,殖民者扭曲了原住民女孩儿的愿望,搞大了她(也是大地母亲)的肚子,一次又一次地夺走原属于她的价值,寄生在她的躯骸中。
生骸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免疫共同体」,起初他们被假水(寄食者)毒害,再由原初罪责演化成的创始神话成立,依靠类子宫的薄膜隔绝外部威胁的寄食城邦。
法普妲只是要取回属于她和母亲的价值。
土笔的洞察——原先我们以为是资本的问题,最后只会是幽灵(生骸)和债务的问题,它们在等待被烈日清算的那一天。
说完科学和资本各自的提问,可见,这个可怖的深渊,就是自现代以来不断扩张、脱离掌控的[神圣]的化身,它在历史上有着许多响亮的别名:大洞,空无,虚无,深渊(尼采),非存在,无意识......想必这些探窟家们也各自领受了祝福和诅咒。
接下来要提出的问题似乎是出自于古老的巫术/神秘主义(神秘卿),灵魂重叠的问题相当期待(艾略特小吉丁中所写:那熟识的复合的灵魂),哎又要等好久啦!
有一点比较让人在意的是,土笔的深渊毫无疑问是个母性的深渊,且不说白笛们大多是女性,莱莎在奈落底的生育,除咒之笼的形态,以及伊噜缪伊和维可的牵绊都是如此,[温暖的黑暗]可以说就是对子宫的描述。
无须下定论说《来自深渊》就是孩童向母亲和家庭的回归,因为作品中还有另一条暗线,就是陌生人之间通过爱建立起的关系才是家(黎明),《烈日的黄金乡》把这个主题继续深入,在维可和伊噜缪伊这对“母女”身上倾注了最多笔墨,袜子强感受到的虚无缥缈却又有着强烈向往的「乡愁」就在两人相拥之处。
回到开头的问题,土笔让孩子去恐怖的深渊探险完全是因为自己的xp作祟吗?
我想不尽然,此处用我视频中的一些概念做点补充。
我把《来自深渊》选作动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怖谷(灵薄狱的话就选《灰羽联盟》)——且不说这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大洞,主角团也是由死婴+机器人+生骸三重类人体组合而成,深渊的剧作基操就是不断地让人直面孩童的可爱与可怖这两极。
而uncanny valley这个词的意蕴主要集中在uncanny,也就是unheimlich上。
在《形而上学导论》里,海德格尔指出,人是最莽劲森然者(或译最诡怖的),是莽森万物中最甚的(das Unheimlichste des Unheimlichen,或译 诡怖中最诡怖的)作为技艺的人类存在者的本质就在这“暴力-行事”中:人类存在者是僭越界限的此在;当他们依循这种冲动行事时,人类存在者的此在发现自己无家可归,成了莽森者。
不过,失去这样的家园似乎正合主角心意,莉可自己曾说:对探险的渴望超出了见到母亲的愿望,普鲁修卡则这样理解:你是想成为妈妈那样的女性而非只是想见她对吧,这比无目的要高太多了。
莱莎也在剧集的开头提到过:如果不离开莉可,她自己会被深渊嫌恶,总结来看,这是个「搬家故事」。
如果有看过「吹笛人」视频的朋友也可以很自然地理解为什么必须由孩童去直面深渊的挑战,那就是天真和洁净对上噪声和污染,途中她们不断遭遇吹笛人般的存在(如黎明卿、袜子强),最后要给出下一个两千年(童年再生)的启示。
当前我非常不喜欢《来自深渊》,主要是因为生骸村的设定和剧情。
生骸村相当于独立的一个小世界,其内部上升诅咒可忽略不计。
整个生骸村的故事说明白了,观众只是在看伊尔缪伊和村民的恩怨而已。
而这个所谓恩怨就是村民为了求生吃了伊尔缪伊的孩子,说到底也就是一个集体强制牺牲个人利益的简单故事,再辅以一点日式的物哀和被牺牲的怨灵复仇的剧情,根本没有弹药箱或者莉可的本质那样震撼人心。
但是作者为了让这个故事丰满起来,强行填充了一堆生硬又无聊的设定,例如:1.伊尔缪伊和维可的生育执念(快把这两位请到春晚宣传三胎!
),连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还不甘心自己生不了娃,进而引申出一堆母女情和百合搞姬的桥段,十分没有说服力。
甚至愿望蛋的一系列后果也都是生育导致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执念产生了莫名其妙恶果而已。
2.维可的形象塑造,唯一的剧情贡献就是念前情提要,讲故事。
之前三贤时期没有什么作为,被封印在角落之后一百五十年没有什么作为,给主角讲完故事后,又忘记上升诅咒的存在,上楼梯莫名其妙死掉了。
3.价值、清算和欲望的设定,算是建立了生骸村内部的一套规则,但是和主线与发刀子基本上没有关系,就是在剧情前期,去展示生骸村萌萌哒下的恐怖,在剧情后期,解释为什么村民要引入鬼怪来猎杀。
价值和欲望的设定,与故事结尾法普塔的转变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很牵强。
4.再虐米蒂,这就不说了,真没意思。
5.贝拉弗的形象塑造,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话说把贝拉弗和袜子强这两个人的设定,合成一个人不好吗?
一个野心勃勃的、关心大多数人的、性格残酷的、语言温和的、信心十足的领队,像黎明卿一样的人物。
6.愿望蛋,这本身就有点玄幻色彩在里面了。
我觉得科幻和玄幻的分界线就是设定是否严格,而“许愿”这个设定就非常不严格。
并且,剧情上选择了一个有莫名其妙生育执念的、病痛得糊里糊涂的、心理年龄幼小的小孩子去许愿,最终结果就非常不可控了,有一种强行虐心的感觉。
如果伊尔缪伊是个大人、稍微理智一些,就可以许愿自己屁股上长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大肉瘤子,每天割下来煎炒,足够所有人吃饱喝足还能治病。
而不是一方面想要小孩,一方面想拯救大家,事情最后成了这样能怪谁呢?
你还都怪深渊恐怖、袜子强冷酷吗?
7.最后混乱的大战,法葡挞、三贤、雷古、机器人、巨型生物和村民的战斗十分混乱,法葡挞立场的改变也很生硬,三贤啥的好像也没怎么出力,反正大家乱打一通,最终只有法葡挞和主角团活下来了。
我觉得观感和《黑袍纠察队》第三季最后一集的感觉一样,人物目的混乱不清、左右横跳,战斗也是乱七八糟。
拿尖刺捅雷古肚脐眼这个桥段绝对是作者性癖之一,还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性癖,让我看了非常不舒服。
嘛啊啊捏伤小兔子,眼球、屁眼爆出同样如此。
就像一个动漫里的人物喜欢拿指甲刮黑板,并且这个桥段还经常出现,是不是非常讨厌?
砍腿砍胳膊、虐杀和畸变桥段我都可以接受,但是这种伤害式的暴露性癖,我表示无法忍受。
这不是虐童的问题,就是单纯的想让人有幻肢痛的桥段而已。
你拍一个视频,详细描述拿钳子掀起别人脚指甲的画面,我也绝不想去看的。
粘一些知乎的问题:问:一直没看懂嘛啊为啥要捏兔子啊 ?
答:就是把小孩的某种好奇懵懂懂的天性夸张的放大化,就像小时候会不自觉的揪着虫子腿上玩或者踩死蚂蚁,但是虫子这玩意又不会喊疼,也没有人和虫子共情,但是土笔老贼把这一特点移植到人能共情的生物上了。
法普塔对雷古,嘛啊啊对兔子。
揣摩一下估计是想恶意的表现一下生骸的思考方式和人不一样吧。
只能说作者非常喜欢这种“懵懂无知地伤害他人”的桥段,即使受害者在惨叫或者哀求。
非常莫名其妙令人厌恶 。
很同意生骸村的水平比之前下降了,例如三贤的存在感不强,价值的概念跟主线没什么联系,法布坦的态度转变有点牵强。
作者的想象力是蛮强的,只是各种有趣元素并没有像黎明篇里那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希望之后的篇章可以补回来吧。
一些博主和网红有一个陋习或者说怪癖就是自发化身“能量审核员“或者”主旋律警察“在一些动画里寻找“正能量”和“主旋律”乃至“合家欢”和“圆满结局”,嘲讽、打压“负能量”和“非主流”,忽视个人体验,鼓吹无边无际的“宏大叙事”。
我觉得任何对于艺术起码有一丝了解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无理诉求。
像《来自深渊》这样的动画,它的定位就并非儿童向,一些观众非要让任何影视作品都能给儿童看,这个要求未免太过苛刻,并不公允。
他/她们揪着它的血腥、暴力和“不道德”出拳而对它想表达的人性的内核和界限、道德的矛盾和困境、人生哲思以及作者为了守护这个内核所做出的剧作上(包括世界观的建立、剧情设定、角色成长和彼此守护等)的努力、绘画的精致和文化、神话、宗教的巧妙隐喻的融入等置之不理是很偏颇的。
漫画作品就像文学和音乐作品一样,非常需要艺术性的“合拍”,比如有一些动漫我不论怎么努力都不能代入,但是比如《冰果》、《只有我不在的街道》和《来自深渊》,虽然前两个属于比较日常向的,后一个是探险向的,类型算是两个极端,但我都不需要任何刻意的努力,就一下子可以被吸引进去,可以感到角色性格、话语、场景和配乐所带来的共鸣。
因此,一个人实际上可以与多种艺术类型共鸣。
《来自深渊》里娜娜奇的朋友上升的过程中化成一堆烂泥,完全成为了一个瞪着大眼的行尸走肉,这确实有点恐怖。
娜娜奇让雷古用火炮把它杀掉,这确实也虐心。
可是不正是这样的故事奠定了娜娜奇是谁、让他成为那个被无数人动容和爱戴的角色吗?
这难道不是一些日本动画中悲惨和诗意的共存吗?
事实上,我认为我们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大人,我们的艺术审美也应该变得成熟、多面,我们不应该是一个只能接受喜剧、只喜欢合家欢的个人了,我相信人们对于艺术创作里的“黑暗元素”的接受度往往代表着人们艺术审美的成熟度,对于“正能量”的追求是审美低下、心智幼稚的表现。
我们要把这些网红当作反例,不以狭隘的视野恶意误解他人的艺术审美,不要直接否认别人从艺术作品里获得的内心体验,更不要习惯于片面的对于现实和人性的粉饰。
来自深渊早早被视为黑深残经典,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黎明卿篇章。
但观众如果是因为「想再看到更加耸人听闻的情节」,而觉得对比之下生骇村不过如此,恐怕会辜负来自深渊的更深层内涵。
在我看来,生骇村的精彩程度不亚于黎明卿篇章,但同时必须承认,生骇村的故事并没有讲好:谜语太多,以至于挤压了本该详细的人物刻画的比重;价值点不明确,深刻性仅体现在偶发的台词,而非完整的逻辑上;人物关系的展开并没能牢牢嵌在世界观的展开中。
相比于动机明确、做法明确、意义明确的黎明卿篇章,生骇村太多的语焉不详,太多的顾此失彼,以至于观众(至少是我)有零碎的感动,有在一两句台词中get了作者意图的感觉,但却没有了更深入且整全的思考。
如何写自己的观后感呢,我选择从三个蛋是什么的讨论来梳理自己杂乱的想法,毕竟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就发生在「欲望的摇篮」的出现。
是「欲望的摇篮」,还是「实现愿望的蛋」初看伊噜缪咿生小孩的情节,我也感到强烈不适,那么多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生小孩」的愿望?
大家难免会把矛头指向作者:是为了画出最残忍的剧情?
毕竟「吃小孩」的确算得上人类残忍之最;还是对女性价值的物化?
好似女性的价值仅在于可生育的子宫。
但当我再次回想「蛋」的名字时,发现干涉器说的是「欲望的摇篮」,用人类的话来说才是「能够实现愿望的蛋」。
欲望,愿望。
二者虽都是人的主观欲求,但却有着细微的区别。
「欲望」是更接近人的本质的存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潜存于无意识中,而「愿望」一定是显意识的能动作用。
「欲望」是混沌的,「愿望」是清晰的。
「愿望」是人类通过自身的能动性,将「欲望」以社会化的实现方式定义后的结果。
蛋的功能不是实现愿望,而是具象欲望。
为什么最好让儿童来使用蛋,因为儿童的欲望是简单的、纯粹的、直接的。
即使将儿童的欲望具象化,其结果也相对简单直接明了。
而成人的欲望是复杂的,不明朗的,相互纠缠的,一旦被具象化,其结果不可预测,无法对应,甚至很难说得上被满足。
第一个蛋:伊噜缪咿的欲望第一个蛋是布耶可放在伊噜缪咿身上的,那个时候伊噜缪咿正在昏迷中,也不知道蛋的功能,但她自己还是发生了变化:虽然身体还在「非人化」,但感觉不到痛了。
我倾向于将这个变化理解为欲望的具象化,而非愿望的实现。
对还是儿童的伊噜缪咿而言,「不痛」就是那个时候最直接的欲望。
第二个变化则是生出了小孩,说是小孩,其实更像是「惨剧终末」。
同理,我认为这也不是愿望,而是伊噜缪咿的欲望。
由于不能生育导致被族人抛弃,可以说,「生育」构成了伊噜缪咿作为人的命运(root)。
因此,比起一般的人类,「能否生小孩」对伊噜缪咿来说,是关乎「我是谁」的本质问题。
正因为如此,伊噜缪咿已经不能视作纯粹的儿童,在这个问题上,她的欲望并不简单纯粹。
然而,「欲望的摇篮」并不能明晰「欲望的社会化形式」,即「愿望」,它的功能只是将欲望具象化,所以,伊噜缪咿最终只是give a birth,而不是have a baby。
这个荒谬残忍的结果,是伊噜缪咿的复杂欲望的具象化。
从这个意义上,最初试图用蛋拯救伊噜缪咿的想法,一半成功了,一半失败了。
成功在伊噜缪咿有「儿童」纯粹的一面,比如她想身体不痛,于是真的不痛了;失败在伊噜缪咿也有「成人」复杂的一面——什么是生育?
甚至,什么是人?
什么是我?
成人总是难以给出清晰的答案,不是吗?
第二个蛋:瓦兹强的欲望说实话,瓦兹强到底想要什么,我看完也没明白。
一下子希望法普妲摧毁村子,一下子自己又去拯救村子;一下子希望继续冒险,一下子又放弃前进,甚至我都不知道他最后是怎么死的,或者死了吗?
在莉可的推测中,瓦兹强是希望莉可使用「欲望的摇篮」,让全村的人继续冒险。
仔细想想,这一点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莉可想要冒险的欲望就是强烈而纯粹的,她即使濒死也会抱着这个欲望不放。
如果莉可的说法是对的,那么第二个蛋和第三个蛋必须放在一起推测。
布耶可病倒之后,伊噜缪咿诞下的生命体有了“食用可救人”的功效。
而据瓦兹强自己所说,他正是在布耶可病倒后使用了第二个「欲望的摇篮」。
因此,第二个蛋具象的很可能是瓦兹强的欲望。
他当时的欲望应该是:让“㓻甲”的人们,包括自己,活下来。
瓦兹强是「尽力而为」的个性,他完全有可能这么做。
第三个蛋:伊噜缪咿的欲望我们知道最后伊噜缪咿体内有三个「欲望的摇篮」,那么第三个蛋是谁的欲望?
这个欲望又是什么?
附着在第三个蛋的欲望,我认为是「让无法前进的人们有栖息之地」。
否则无法解释伊噜缪咿的身体为什么会突然跑起来,又在深渊的中心边缘处突然停住,然后化作村庄。
并且我认为,这个欲望依然是伊噜缪咿的欲望。
因为莉可的推测还说了,瓦兹强是尽力而为的人,也是和她一样憧憬冒险的人,因此瓦兹强的愿望不可能是为大家建造这个村庄,毕竟连瓦兹强自己也无法离开村庄。
因此,这只可能是伊噜缪咿的欲望。
但这个欲望并不纯粹,事实上,第三个欲望如同第一个欲望,也是复杂的。
它包含了伊噜缪咿对死去的孩子的悲鸣、对吃下孩子的村民的憎恨、对自己成为牺牲者付出惨痛代价的愤怒,也包含了伊噜缪咿自己对村民的爱。
因此作为第三个欲望具象化的生骇村,看起来才会那么盘根错节,自有一套生态:有变成「清算者」的亡者灵魂,有变成「惨剧终末」的村民,有必须「等价交换」的严格规则,也有自行繁荣生长的村落文化。
关于深渊:深渊从来不是隐喻来自深渊有很多很多缺点。
我深知这一点,每次和朋友聊到这部作品时,也会先介绍它的种种缺点,比如人物毫无魅力,比如前面的情节极其无聊,比如道德嫌疑。
但我也知道,这些缺点也源于它的优点。
正如有个网友说的,不像其他二次元作品要么用人物讲故事,要么用情节讲故事,来自深渊是用世界观讲故事。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可,来自深渊的世界观塑造得很厉害,很耳目一新。
新在何处?
不是设定得多复杂,也不是设定得多宏大,恰恰相反,来自深渊的世界观非常简单:这个世界有一个深渊,越到深处越无法返回,甚至所求永不可得。
但总有人一往无前。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世界观,却将勇气和冒险的意义推到了极致。
是的,极致。
极致到我甚至感到了一种深刻甚至让人窒息的浪漫。
因为这并不是隐喻,这就是现实,我们所在的现实。
你说时间可以倒退吗?
你说存在过的生命可以从来不存在吗?
难道这不就是所有人都无法归来的深渊吗?
我们出生,我们活着,我们有了思考。
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深渊。
不是吗。
「我要下去」「我要成为探窟者」「我想一直一直冒险下去」 为什么来自深渊的世界让我着迷?
因为它讲述的不止是现实,还有一群心甘情愿前进冒险的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前方是祝福还是诅咒,但永远想尝试,永远敢尝试,永远向前看,永远不回头。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命。
冒险从来不是一种选择,冒险就是生命本身。
一直前进,前进到无法前进为止。
那个时候,可能是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能是不想再走的时候,也可能是生命终止的时候。
不知道生命终止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抵达了这个世界的终点?
不知道这个终点是否曾有人抵达过?
如果生命最后一刻也无法抵达,这就是绝望吗?
是啊,每个人都会死。
所以深渊的前方必然是绝望。
但希望在绝望之前,你至少已经实现了梦想。
看得好痛苦,这么苍白的剧情内涵(真的有这东西吗?)混乱的人物关系 稀烂的剧情 教科书一样扁平无聊的人物刻画,如果你们管这种元素堆砌但完全失败的垃圾叫神作的话,那确实业界早就已经完蛋了😇另:高水平的作品叠加触手高潮脸等等恶心的元素尚可用蹩脚的修饰语美化成所谓的黑深残标签,但是这种烂番叠加恶心元素,除了作者死了以外再没别的话可说。崔秀彬宫脇咲良你们推荐这种垃圾真是既厕品又恶心。
垃圾,作者满足自己恋童癖虐童的恶臭癖好画的。
很不错,但是不如第一部和剧场版
糖衣屎
看了一些评论,其实对本作评价并不高,但却还是给出了四星甚至五星的评价,玩个豆瓣还得从众,有必要吗?我对第二季是比较失望的,废话连篇,意味不明。已经搞不清楚这个故事的主要情感与价值理念想要呈现什么了,新出场的人物没有任何魅力,主角三人组里莉可看着就让人火大,雷格就是个趁手的工具人,只有娜娜奇还保留了一些特色。对深渊五六层的生物描写毫无特点,龙娑彩这玩意儿的独特性丝毫没有表现,只能说是个“大家伙”?至于反复不停叨叨的冒险、光明、黑暗、希望、使命、破灭等等,感觉就是个碎嘴老婆子每一集都要提醒你一遍本剧的“主流价值观”,但这价值观的内核拨开来看,是空的。作者想传递什么价值观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你先讲好这个故事。至于这个故事传递给我什么、让我有了什么感受,那恰恰是我自己决定的事儿,也用不着你反复灌输
无聊的7月总算有点盼头了希望不要崩
就嗯想造些感人场面,尬的受不了
这就是一流的画师,不入流的作者吧?第六层的很多场景和画面真的好美,人物设计也好可爱。但是这狗屁不通的剧情...生硬的暗黑...不怪动画组,纯漫画原著问题。米蒂死一次没赚够眼泪,又死一次?整季就各种虐心模版的堆叠。真实割韭菜奇才...土笔章人,我记住这个恶臭的漫画家了。我才发现,原来比穿越、龙傲天这种快消垃圾更可怕的是 分明是垃圾,还要假装有深意,然后被吹上天的有毒垃圾。
村斗剧,晦涩难懂,全剧都在第六层的一个村子里,完全丧失了第一季以冒险为主题,展示异世界各种不思议景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很多设定有点恶心。
还不如第一季,第一季是讲故事的同时偶尔擦点儿童色情的边,这季就是作者毫不掩饰的发泄自己的xp了,为了虐而虐,主线一点没推动。
前面还可以 冒险隐喻都能自圆其说 后面多少有点烂尾了 逻辑都崩盘了 开始七拼八凑攒剧情 絮絮叨叨稀碎到无聊
居然在村子里停了一整季,纯纯注水啊
这一季有一个根源上的弱点,那就是“来自深渊”这个概念实际上的缺席。深渊的主要卖点在于不断的下降和此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奇,但是黄金乡物语却像一个旅程上过长的停滞,重新建构了一套小世界需要的原地踏步设定而没有真的下潜。这些设定里过多的黑深残要素和道德/法律擦边球让本作从常规彻底滑向猎奇,这样只会不断削弱冒险和幻象博物学的真正魅力。主角也只会在积极邪教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残酷童话故事也到了一个极限了。
深感逻辑的紊乱 砸牌子的一段章节
这么多新奇玩意,新观念,
在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布耶可仍维持着人类之身,通过法普坦和布耶可最后的对话,我们才知道伊露缪伊对布耶可,对母亲的爱和回忆,连自己最珍爱的女儿也不愿意分享。即使明白爱就是诅咒,也知道终点有的就只有黑暗。再也回不去的乡愁的彼方,在真正的黑暗中,确实存在着不曾有人发现的光芒,但是没有人能将其得到手。
自己脑子里那点恶趣味自己憋着吧!真的是受不了,要找深度我也没有堕落到要在这部作品里找深度的程度
地心历险记
前半5⭐,后半3⭐,我觉得土笔是懒得写另一个故事了……主角团唯一的作用就是雷古打破了村子与外界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