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The Heavenly Kings

主演:吴彦祖,尹子维,连凯,陈子聪,谷祖琳,张学友,黄贯中,恭硕良,杨千嬅,谢霆锋,莫文蔚,卢巧音,房祖名,冯德伦,成龙,何超仪,李尚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英语年份:2006

《四大天王》剧照

四大天王 剧照 NO.1四大天王 剧照 NO.2四大天王 剧照 NO.3四大天王 剧照 NO.4四大天王 剧照 NO.5四大天王 剧照 NO.6四大天王 剧照 NO.13四大天王 剧照 NO.14四大天王 剧照 NO.15四大天王 剧照 NO.16四大天王 剧照 NO.17四大天王 剧照 NO.18四大天王 剧照 NO.19四大天王 剧照 NO.20

《四大天王》剧情介绍

四大天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吴彦祖、连凯、尹子维、陈子聪成立了一个名叫Alive的乐团,准备在乐坛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他们在访谈中收获了前辈极为尖锐的真知灼见:张学友坦言,技术包装害了唱片业,很多资质差的歌手也在浑水摸鱼;黄贯中表示,踏实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谢霆锋直言,唱片公司并不尊重歌手的意见;卢巧音暗讽狗仔队总是无理取闹……总之,很多人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乐坛的症结所在。事实也证明alive乐队的成长之路荆棘密布,先是主打歌曲被盗,在网上免费下载,其次是媒体总是挖空心思找他们的绯闻炒作,第三是公司对他们的包装越来越一厢情愿,第四是学舞不精,彩排偷懒,演唱会忘词等糗事,显然这支乐队距离他们的梦想越来越远…… 吴彦祖凭借此片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许你万丈光芒霸爱总裁丛林大反攻3入住汉阳诺尔黑暗之后红旗渠杀人鬼藤子MONSTERS:一百三情飞龙侍极老道出山十分钟到午夜难兄难弟2018领养山海异记之昆仑墟境狗咬狗富家穷路第六季欧巴,我入戏了舞厅2之龙争舞斗红色圣女纸年漂亮书生回归姜味关系水中漫步堕落街传奇第一季偷书贼罗根平地风云第五季DASADA画皮2

《四大天王》长篇影评

 1 ) 有趣的电影《四大天王》

http://mach.yculblog.com/post.1230449.html事情从连凯开始。

这个长得很忠厚型的帅哥,某天突然想拍一部反映娱乐圈生态的电影,把娱乐圈里面那些有的没的统统放到台面上给大家审视。

他跑去和别人商量,这个别人就是从小在鬼佬那边长大,作派诡异的吴彦祖。

吴彦祖把老连的想法推进了一大步,说不如我们真的来组一个组合,进军乐坛,然后把背后的点滴拍到电影里面去。

于是他们又拉来了两个半红不黑的家伙,一个是尹子维,好像是过去明星的第二代,类似于没那么红版谢霆峰,另一个是陈子聪,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娶了一个老婆叫何超仪,这位何姐姐是赌王的女儿,还曾经拿过金像奖最佳女配,算是赌王众多女儿中比较另类的一个。

他们于是就组成了“ALIVE”,开始唱歌,也开始拍这部《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并不是纯粹的纪录片,看片尾就知道有不少东西是编出来的情节,但是当中的内容,穿插了太多这几年相关的娱乐新闻,让人看来有真实的感觉。

加上拍摄手法的关系,纪录片的调调很浓。

也因为这个,里面的那些欺骗记者博版面的东西在电影里面大白天下的时候,引起了香港传媒很大的反弹,据说当年被骗的女记者泪洒当场,一时间也传出ALIVE要引咎解散的消息。

但好在这四个家伙还比较能挺住,刚上去他们的主页,他们发了公告承认弄这个组合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拍这部电影,但也否认说要解散,因为从中发现了音乐的乐趣。

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灌录唱片、记者会、商业演出、八卦绯闻……所有戏份都做足,现在才发现这原来都是这四个演员在做戏,看到这部电影,再想想过往的娱乐新闻,真的是很有趣的回味。

 2 ) @四大天王@-吴彦祖夺新晋导演奖-乐坛“照妖镜”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真得很惊愕,如果一切是真的,那吴彦祖也太大胆了吧!!!

牺牲了自己不说(揭露自己歌艺最差,就单靠一张脸就能赢得粉丝无数),竟然还敢明目张胆的揭露香港娱乐圈的好多黑幕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这些潜规则的,没想到那些资深艺人,张学友、杨千桦、莫文蔚等,在片中的随兴采访中也会亲口承认看完连忙狂google了一番,原来alive玩弄媒体是真的omg那个可怜的女记者很gay的造型师也是真的还有职业歌迷!

汗死所谓歌手,唱歌根本不是重点了。

想起hot dog的一句话,要想停止盗版,就要先停止翻唱也许唱片业在质问大家为什么都不掏钱买正版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审视一下自己?

科技太发达了,连声音都可以是假的。

不红可以自己炒新闻。

长得帅,你可以做偶像派,长得不帅,你可以先整形再来做偶像派。

想要转型做实力派,没问题,任何声音都可以用软件修的完美。

过分包装,也只是为了架势好看,场面火爆,跟音乐没有任何联系。

演唱会没有fans,居然也可以拿钱来买,很专业的哦!

名字牌还有灯说实话,我看到那个名字牌我刺痛了一下,我看到很多相似的牌子,在一些人的演唱会上。

我努力说服自己那些都是真的,哈哈 要出名,似乎很容易。

有点担心他把游戏规则捅破,难道不怕歌迷对他失望吗?

片中的很多部分,特别是前半段,都是他们艺人生活的真实体现,并不是后来表演出来的几年之内摄影师长期跟着这四人贴身拍摄!

为了拍一部电影专门组一只虚拟的乐队!

真是佩服他的创意和用心!

拍摄方法很有新意,香港电影历史上史无前例阿,不过后期剪辑的人可能要累得吐血,呵呵对了,结局很烂 我不喜欢。。。

google之后发现很多新闻都对他们很不利,我想是惹怒了众媒体造成的巴真的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并以吴彦祖登上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领奖台而完美告终!

那些常常把别人玩弄到鼓掌之间的唱片公司、香港传媒真是彻底蒙羞了一把觉得以前太小看吴彦祖了,他还是蛮有才的,又靓仔下面三段新闻: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今晚(4月15日)举行。

吴彦祖凭借《四大天王》夺新晋导演奖。

仿纪录片(Mockumentary)是采取了纪录片的形式,但并非完全纪实,而是将现实和虚构的情节融合在一起表现的一种影片形式。

吴彦祖说:“拍摄这部影片最初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因为我实在是好奇为什么既不会创作音乐,也没有什么好音乐作品的男子偶像组合现在能这么走红,本来是想拍摄普通的影片,后来才改主意要拍摄纪录片,其实我创建“ALIVE”也是为了拍摄这部电影。

最佳新晋导演吴彦祖:我的目标伊斯特伍德   吴彦祖也是少年成名的代表。

1997年,这个美国长大的男孩回到香港,误入模特圈,次年便以“惊艳”影坛。

十年间,他已经拍摄了30多部电影。

11岁开始习武的吴彦祖以偶像面孔屡屡挑战反派角色,效果出奇制胜,从《旺角黑夜》到《门徒》,他已经俨然香港中生代男演员的领军人物。

出道时,吴彦祖便许下心愿:希望十年内能当上导演,演而优则导的奥斯卡金像奖导演伊斯特伍德是他的偶像。

根据自身经历自导自演的《四大天王》获得最佳新晋导演奖,终于让他美梦成真。

作为演员还没得过金像奖,而第一次做导演却能得奖,实在让他开心。

“感谢大家的参与,这个奖是属于大家的。

”吴彦祖透露,他准备成立一个工作室,下一部导演作品想拍摄一部黑色幽默喜剧。

 3 ) 《四大天王》——吴彦祖的一次行为艺术

《四大天王》是吴彦祖拍摄的一部伪纪录片,记录了他在2005年成立的Alive乐队种种。

所谓伪纪录片,就是指用纪录片的形式拍的电影,意在增强真实感,而《四大天王》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是电影却不像电影,不是纪录片又处处透露着真实。

我更愿意称之为一场本质上的行为艺术。

乐队由吴彦祖、连凯、陈子聪、尹子维组成,除了吴彦祖我全都不认识,陈子聪在片子里说他有名字,不叫【何超仪的老公】(赌王何鸿燊的女儿),好的,原来他在我眼里只是组合里有点胖的那一位,现在他是何超仪的老公了🌚🌚。

组合在成立时即不顺利,唱片公司在合同上提出苛刻条款,乐队因此搁置,于是几位大哥自己录了一首歌并上传到网上假装被盗,然后联系记者写头版,召开记者发布会。

一通操作猛如虎硬生生把自己推出道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太标准不过的炒作了,电影只是电影却过于真实,正是因为时至今日“包装炒作”已经太过完善,唱歌不好听没关系,有Autotune修音,长得不好看没关系,可以去整容,甚至于暂时没人气都没关系,线上有水军,线下还可以雇职业歌迷举灯牌,一台赚钱机器就此诞生。

片中连凯就在第一次演出前给自己雇了职业歌迷举灯牌,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一个彩蛋,就是从第一次演出到最后,观众席中都只能见到连凯的灯牌。

形而上的包装之外还有形而下的包装,乐队请了David给他们设计服装,这位哥真的太好笑了,捧条狗拿杯红酒指点江山,三言两语说不清,请务必观看电影欣赏。

好笑程度从他设计的前卫服装可以看出一点:

除此之外,电影还做了一些动画,风格各异,都相当精彩,只是这些2006年的艺术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或许还是有点超前了......比如带有拼贴艺术风格的“长枪大炮”追逐战

美漫风格的动画(动画里是陈子聪)

精神污染型

Happy Tree Friends风格型,看完晚上做噩梦

《四大天王》邀请了很多明星做采访,包括情节在内涉及了许多命题,比如炒作、偶像产业、版权、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压榨及组合之间的勾心斗角等,但都有浅尝辄止的嫌疑,如果单纯从电影角度来评判它的话只是一部有点意思又有点无聊,有点无聊又有点意思的电影。

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正如一开始所说,与其说它是电影,我更愿意称之为一次行为艺术,试想一下,在2005年,几个人为了发出自己嘲笑的声音,用几年时间,像模像样地组建了一个乐队,灌录唱片,在各地巡回演出,把一切都拍下来,欺骗了整个娱乐圈,曝光后遭到港媒封杀,最后又拿到了金像奖。

太朋克了。

此外,电影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也非常模糊,出道是真的,乐队却是假的,新闻是真的,内容却是假的,那么,演出是真的,职业歌迷是真的吗?

练舞是真的,透露出的性格是真的吗?

内讧是真的吗?

非常迷人地不知道。

而如果这个人是吴彦祖的话,那就更朋克了,不是吗?

—END—神秘代码:白日观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

 4 ) 《四大天王》:金像奖里期盼的花絮电影

《四大天王》:金像奖里期盼的花絮电影               □文/火神纪   寻找;尝试;挣扎;前行。

  可是往往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  自己并不知道我们所要的以及所追寻的,  到底是什么。

           ——火神纪。

题记。

  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而不是大屏幕。

或者说,这应该是某个电视台上的八卦节目而不应该是一部电影。

至少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固执地认为。

  是不是任何的影像经过了剪辑处理之后,都可以被称之为电影呢。

在看这部《四大天王》的时候,我突然有了这样的一个疑问。

这也许是我所看过的电影里最不像电影的一种电影形式,整部电影都用那种跟踪访谈的形式剪辑而成,有的镜头甚至用了一种针眼镜头的那种偷拍的拍摄方法。

于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有这样的一种错觉,我并不是在看一部电影,而仅仅只是在看某场show的制作花絮或者某个DV爱好者和朋友间的游戏。

  在整体上来说,把这部时长83分钟的电影当成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是感觉到惊喜的。

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曾见过这样的电影方式,而是没有见过一部从头到尾都在不停地用跟踪访谈和动画这两种方式相互切换而剪辑成的电影,跟踪访谈代表了现实里所发生的一切,而几段动画代表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这两种简单的方式是合成了这部电影最基础的两种电影方式。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要在这样的方式里讲述一个有构架的故事,也许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因为有着若隐若现的故事构架,因为有发展着的情节,因为有些地方是作者自己杜撰出来的,所以,加入了代表人物内心的动画进入了后期的剪接制作之后,这部作品被堂而皇之地定义为电影。

  也许吧;这就是电影了。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方式,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有着很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最终合成了电影艺术。

所以我不该去质疑这部作品的定义,就算我看的时候很是郁闷。

加上前阵子吴彦祖也因为这部电影而被香港金像奖授予了最佳新晋导演的奖项,为这部作品定性,似乎已经是被公认了的。

看过吴彦祖主演的很多电影,其实我很想知道当吴彦祖转换了角色当了导演之后,将给我们奉献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

可以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期待值是很高的。

  这部电影在望穿了秋水之后终于在今年的3月底抵达了大陆并且公映。

然而,如此泛滥的跟踪访谈镜头,实在让我犯困并且大打呵欠。

  用一种如此直白的叙述方式来告知我们剧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吴彦祖也许仅仅只是在尝试用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电影方式来给我们描绘出他所想表达的一切,如果仅仅只是如此的话,那么也许应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因为整部电影都像这样采用这种电影形式来表达的并不多见,金像奖在最佳新晋导演上的选择意味着对新的电影形式的鼓励和支持,而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在形式上的推陈出新让我吃惊,而我所吃惊的并不是这部电影,而是吴彦祖对于尝试的勇气。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这种用跟踪访谈和动画做出来的电影形式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曾经看过了,只是似乎没有一部电影像《四大天王》这样占了如此大的比例,基本上可以用泛滥来形容了。

  印象最深刻的以及对这种方式用得最恰到好处的是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和奥利弗·斯通合作的那部《天生杀人狂》。

跟踪访谈、动画、黑白镜头、舞台剧等等多种电影形式的交错,以及大量快速的而且次数惊人的剪接让我看到了一场最华丽的电影艺术表演。

我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天生杀人狂》,就算在题材上、基调上都相差甚远无甚关联。

可是这种电影手法上的靠近,总会让我无来由地迷乱。

  金像奖对这部电影的肯定以及对吴彦祖的期待给了我对这部电影过高的期待。

然而,总体看下来,这部电影在那种高期待值下带给我的,是另一种更可怕的失望。

  漫漫长的制作花絮。

这也许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

可以是一场演唱会或者一部电影的制作花絮,于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开始对这花絮背后那场演唱会或者那部电影产生浓厚的期待。

然而看完的时候我被告知这并不是花絮而就是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严重失望。

  创意有余,可是出来的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

用跟踪访谈和纪实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叫Alive的乐队从组队到找唱片公司,再到自我炒作以及接拍广告到MV再到接演大型演出到最后解散的全过程。

中间加入了比如张学友、黄贯中、莫文蔚的采访让这部电影看起来亦真亦假难以辨别。

这是电影的功效,或者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以经录片之名杜撰一个不真不假的娱乐圈。

也许,因为金像奖对最佳新晋导演所寻找的是一个更好的创意以及一部更容易引起共鸣的电影,于是,这部电影的电影手法以及其描绘的圈乐圈也就更容易得到青睐了。

  用琐碎的谈话和纪实的跟踪拍摄的方式来支撑起一整个故事,这样的做法实在有些冒险。

金像奖所津津乐道的,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部DV作品或者是一个乐队成长的记录花絮,而不能被称之为电影。

只是因为有很多的明星在片子中露了脸,因为得到了金像奖的肯定以及用一个比较正规的电影途径来传播,也就成就了这部也许谈不上是电影的电影。

  我佩服吴彦祖对尝试新概念的勇气,可是也许是因为过高的期待值,等到我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并且硬着头皮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之后,我很失望。

  金像奖对吴彦祖的肯定是一种对电影形式尝试的鼓励,这也许也是近年来香港电影总是固守在原有的种种电影形式里,业内人士对于前景的担忧以及一种导向性的期盼。

然而在一般影迷看来,这部电影似乎更像是一部花絮电影,或者说,是电视的一个跟踪访谈节目,扯不上电影。

  我一开始从看到的海报上去猜测,我曾以为这会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电影,从这点来说,这部电影依旧让我惊喜;电影里的造型也应该值得惊艳。

男色时代里的一部男色电影,好吧,就且宽容些吧。

2007-04-30;丁亥年甲辰月甲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四大天王》  ■译名:《The Heavenly Kings》  ■导演:吴彦祖(Daniel Wu)  ■主演:吴彦祖(Daniel Wu)、陈子聪(Convoy Chan)、连凯(Hoi Lin)、尹子维(Terence Yin)  ■类型:喜剧、音乐  ■片长:83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英语  ■发行:Golden Scene  ■上映:2007年3月29日

 5 ) 【转载】又一个长毛—吴彦祖

【06年“四大天王”事件之后专访文,蛮有意思的,如果你也喜欢吴彦祖,不妨看一下】又一个长毛—吴彦祖 明星能「红」,涉及种种因缘际遇,其中一道板斧,是用最自然的方法顷刻消除与观众之间的陌生感。

吴彦祖成功了,并非单靠他的帅气。

他首次执导的电影《四大天王》以伪纪录片(Mockumentary)形式,把香港演艺界梦工场的迂腐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不过,原来并非每个人都爱看National Geographic,不甘被刺破娱乐圈美梦的人骂他恃才傲物,娱记甚至集体数落他的「经营」手法,更有人嗤笑他在「自毁长城」。

独独这位「乐坛卧底」丝毫无悔地抛出一句:「就算有媒体杯葛我,到死也不介意!

入行九年,我实在有好多问题要问!

」 明年香港将庆祝回归十周年,亦标志着吴彦祖在香港影坛打滚了十个年头。

他认为,香港回归后多了祖国这个大靠山,但影坛、乐坛,甚至香港市民却失去了一个身份(Identity),大家都显得失落,致令娱乐圈不但没有长进,还在不断倒退。

「其实电影也是一种study,外国人好钟意以前香港的Cult movies,《PTU》、《枪火》等等都反映香港独特的文化,回归后香港电影反而变得好General,我想香港人要寻回失去了的灵魂。

」吴彦祖边吃生果边说,那双剑眉像在舞动着。

Individualism 「香港只系不断地做紧明星工厂(Star Machine),唔理一个人是否能唱能跳,最紧要个样OK,电脑便会搞到佢好似唱到歌,又会迁就到佢唔驶跳舞,好有问题?

」吴彦祖强调,他不是愤世嫉俗而是嬉笑怒骂,他的讽刺没有如钱塘怒潮般惊涛裂岸,他甚至不认为他是在讽刺社会,而是question。

「我唔系想鼓吹『非主流』,我只系想问问有无选择呢?

」他强调并非想搞事,他要让外界知道,只要对社会有启发,低成本、无爱情元素的都可以是好电影。

「点解一定要商业先行,推同一种味道的电影、同一种题材的音乐?

咁样好闷,会令创作人都不想创作了!

点解非主流便会被排斥,唔系物以类聚就能建立乌托邦!

」Individualism是《四大天王》及吴彦祖经常挂在口边的主张,可能是天秤座性格的驱使,他认为做自己想做的事并非一种奢想。

随着《四大天王》徐徐落幕,吴彦祖部署三年的Project亦将完结,但Alive解散了,Alive精神不灭。

日后他会以演员作为职业,拍商业片,导演则会沦为他的嗜好,他将以独立导演的角色,拍一些自己喜爱、没有压力、不受制於任何人、题材的作品。

传说中的吴彦祖拥有深情双眸及强壮体格,以不标准的广东话、亦正亦邪的气质迷倒本港七至七十岁的女性。

采访现场,笔者看到一身休闲服饰的他,却是个很有主见、有抱负、真情流露的热血青年,甚至有点「长毛」(当然是靓仔版)的气质,跟银幕上光芒四射的性感偶像完全沾不上边,更打破他几近供人膜拜的冰冻花瓶的形象。

谈起本港的救市行动,吴彦祖更有话说,质疑政府对推动本港艺术事业发展的心态:「投资者不要只顾赚钱,监制也要俾啲空间导演,不要为保票房侧重个别演员。

好似『西九』,极其量只系令外国表演人士一个靓啲嘅表演场地,但对香港本土艺术的帮助不大,最开心还是班地产商。

」拥有耿直个性的他,说时手舞足蹈,也没有计算他的言论会否影响他日后的影艺生涯,这种就是Individualism的最佳演绎。

三年Project 吴彦祖认为,荷里活的大制作都可以生产出烂片,史提芬史匹堡加汤告鲁斯的《War of the Worlds》便很「垃圾」,但美国市场给予观众很多选择,令独立制作人都有立足余地。

香港要开一部片,往往要说服八岁至八十岁的人,又要顾及卖埠市场,诸多掣肘下令香港制造变成毫无特色的作品,故他怀念八、九十年代百花齐放的本港艺坛。

「香港有好多好有talents嘅人,但因为佢哋唔够主流、唔肯妥协,所以无公司签。

大家应该支持社会有alternative,因为很多主流的艺术创作都是由非主流创作启发而衍生的。

Madonna很主流吧?

但她背后聘用了很多非主流的创作人,令每张唱片都有独特性。

」香港没几个人肯花时间反省的问题,吴彦祖出「招」抒发意见。

三年前,吴彦祖开始筹备这个Project(或者说是一个局),他与尹子维、连凯加上陈子聪成立「Alive」,由签唱片公司碰壁、学跳舞到度桥推销自己,巨细无遗地展现,还加插了张学友及黄贯中等乐坛老手的肺腑之言。

自编自导自演的,还有Alive新歌被盗、制造成员不和解散的假新闻,真相变成道具穿插於黑色幽默之中,塑造成这套意念大胆、很Cult的实验电影。

吴彦祖以《四大天王》作为的作品名称,也是反讽当年社会以「捆绑式标签法」制造了乐坛四人帮。

对於光怪陆离的梦工场,杨千嬅在戏中的自白发人深省:「这是一个game,但不是fair game!

明白这一点,在娱乐圈生存会开心好多。

」 佛陀度化众生,教众人懂得「放下」。

访问期间,吴彦祖说得最多的是「系咪有问题先?

」系,他确实点出了很多当今娱乐界存在良久、或制度或风气的症结,笔者实在欣赏他打滚了这麽多年头还有反思的冲动,以及挑战专制传统的用心良苦。

吴彦祖明知放下会开怀一点,但仍是坚持那点执着,我们是不是也就盲目妥协呢?

Wednesday, May 03, 2006

 6 ) 一点小讽刺的类纪实电影

看到这名字,你第一反应是不是张刘黎郭四人啊?!

或许导演只是借这个名字用用罢了。

影片中的四人是指Alive组合的四个成员——吴彦祖、尹子维、陈凯以及陈子聪。

除了陈子聪,其他三个大家通过香港电影里还是会有所印象的,当然,吴彦祖的名气大得多了。

而陈子聪呢,以前是香港某小有名气的模特,后来出了车祸,就不了了之。

但他是澳门赌王何的女婿,何超仪的老公,这样介绍大家更容易记住。

影片主要讲述他们组成Alive进军乐坛的故事。

当然,较委婉的揭露了乐坛里的某些事情咯。

首先,签约公司,合同的苛刻让人无法接受,遂放弃。

这情况,现实中,可能韩国方面比香港更具有代表性。

既然没了签约公司,也就等于没人捧他们咯,没人会义务的掏腰包包装他们咯。

因此,四人商量了个鬼点子,上传一歌曲到网络,假装是被盗传上去的,然后通过一些熟悉的媒体借机炒作。

当然,事件很成功咯,毕竟有四个帅哥,更有吴彦祖这招牌,市场效应好得很。

一红起来,就设法参加各种活动,拍下广告,参与某些大型演出等等。

赚取了一些资金,就用做拍摄自己的MTV。

活动参加的多了,就有媒体说这说那的,因此组合的助理就找来舞蹈指导啊、服装指导啊之类的人员给予培训。

但事情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组合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又迫于外界的压力又不得不去尝试一些改变。

最后解散,反正,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游戏而已。

这部电影表面更多的是讲述艺人之间的故事,虽然他们四个在现实中是很要好的朋友的,但真的一起做事时,就不再是那么的顺畅。

也不排除是为了拍摄这部所谓的记录片而做作的。

但电影实际是从艺人的角度说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为现在的娱乐圈担心,因为环境变得差很多了。

影片中除了他们四个的采访之外,还有黄贯中、卢巧音、谢霆锋、杨千嬅以及张学友的采访,还有音乐制作人陈大飞,唱作人恭硕良,都多多少少透露了做艺人的无奈。

而像黄贯中和张学友,作为在娱乐圈打拼那么多年的艺人,也反映了时代变了,事物变了,人更加变了的无奈。

想当年自己也对这个组合很感兴趣,原因就是个人很喜欢尹子维。

甚至上去过他们的主页alivenodead.com看看,反正就是看帅哥。

这组合也只发布过两首歌曲,《阿当的抉择》和《给你爱》,都还算有一定的可听性,但终究也只是一般的流行歌曲。

电影里面所记录的事情,回想起来,当时自己也关注过。

当时的感觉就是觉得有点奇怪,但讲不出那里出了问题。

现在看来,其实一切都是为了电影拍摄而已。

看过MTV搞的那几台晚会,看见他们在舞台上的羞涩表演,看过《我爱黑涩会》中他们做嘉宾的那一集,还有其他的一些节目。

细细回想下,感觉真的很神奇,原来,事情的幕后是这样的。

 7 ) 这个5星,给吴彦祖的野望

为什么要给5星?坦白就一部电影来讲,各方面都不能达到5星的标准,但若不力荐实在是难以表达我看到这部电影时的欢喜.暑假的时候看到这电影的海报,并未打算去看,原以为又只是一部流水线上的喜剧片(我相信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如此以为并因此错过了这部电影)。

倘若不是因为片中有个吴彦祖,我也定是连剧情介绍都不会看。

剧情介绍一看,确实是给惊到……ALIVE组合,并不是个有什么名气的组合,但恰不巧的,如我这样连电视都不看的人,也曾刚刚好在某地方台的娱乐新闻上看到过关于他们的报道,当时是很鄙夷的:大帅哥吴彦祖协同3个我完全没听说过的人组成了一个男孩团体,蹩脚的唱着口水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搞组合这种纯商业兼玩票的行为让我对吴彦祖很失望……但《四大天王》一出,又让人备感欣慰。

原来这一切是一场精心的组团忽悠。

一路看他走过来,从一开始被发掘演美少年之恋,带、到后来被王晶找去当花瓶,到旺角黑夜真正开窍,中间经历紫雨,妖夜回廊,三叉口等电影,其成长之路昭示着他对电影的态度,绝不是扮偶像捞钱那么简单一回事。

诚如他自己所说“我很庆幸,如我的第一部电影是王晶拍的,我也许就不会在这一行待那么久了”。

可见他他真是在电影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吴彦祖实在是让人羡慕而嫉妒,同时又欣慰,对他充满期待。

他有着绝对偶像的外型,但却也不缺乏对电影真诚而坚持的理想。

他几乎就代表了一种男人的梦想,他可以坚持自己的个性,而又因偶像的外型而永远不缺乏市场。

说回这部电影,电影本身的表达方式很直白,他们要说什么观众是轻易就能看到了,娱乐圈的东西无甚探讨的意义。

值得提起的,当是他们无法复制的拍摄手法。

其实更早的时候,有一部揭露摇滚节的内幕的电影,便是以类似的仿记录片说法拍摄,“真实度”也很高,片中的演员后来还在90年代初期照着电影里的乐队真的组团举行过巡回演唱会。

但是吴导他们玩得更彻底,真刀真枪的上。

这样的谎言,一生之来得一次,但也足以让ALIVE的名字被香港娱乐界和电影界永远记住了一边照公司安排参加活动,一边在活动背后公开(或秘密)的进行表演,这简直是一种跟社会玩牌的华丽冒险,想想都人兴奋。

还值得一提的,片中为四位男角各自特别准备的展现心理世界矛盾的动画及配乐,或色情诙谐或血腥黑暗……也算是这近来流行的玩法,与《童梦奇缘》和《雷蒙》的片头片尾相似

 8 ) 原来是一部伪纪录片

“Alive”乐队好像真的有过,好像还有过大型表演,一开始还真以为是纪录片,结果片子放到最后,四位歌手的结局,吴彦祖居然到了非洲生活,还结婚生子,这也太搞了吧。。。

作为一般伪纪录片类型,在香港电影中非常少见,节奏比较轻松,娱乐性也不错,有一些揭短,但不是很透彻,力度还是以娱乐为主,想看到娱乐圈的黑幕在这样的作品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9 ) 通过满足你的好奇心去满足他的成就感

整个电影看起来就是一个采访,所以都不知道该信还是不信比较好一些,不过结尾总是很有香港特色的,人人皆大欢喜,各有各的好归宿去了。

整个过程都是真的吧,只是故事情节就是扭结出来的,好想跳出来什么都不想,笑过就算了。

但是剧中传出的那些传闻的时候我在香港的娱乐新闻上都有看到过的,啊啊啊,看得多会神经错乱的。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fans而已……是实验电影吧,只不过是因为有出名的演员,有丰厚的资金,出名的演员去做的电影和善用新闻资源去扩大影响力而已。

用而已也许不太尊重作者,就像我没有给他们钱就看他们制作出来的电影那样。

我有罪,在我在杂志了偷窥他们的隐私的时候,在我非法下载的时候,在心里宣一声佛号:我有罪。

我也想给他们钱的,但是网上找到付钱给他们的途径实在有限,唉,世界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无奈……

 10 ) 有意思。

的确挺有意思,应该看广东话版。

吴彦祖的确不是一个光有外表的帅哥而已,起码他还有理想。

《四大天王》短评

还行

6分钟前
  • 大大の
  • 较差

前年看的片子,想起来有些朦胧,只觉得创意、想法俱佳,但缺乏导演的意识,这一点不如合伙人Stephen Fung。

11分钟前
  • 妖二。
  • 还行

到现在也还是有CD 有专辑 不过听歌习惯改变了 网络听数字版 但是实体版还是一种消费品 可以是对作品的肯定 可以是对偶像的付出。换了种形式而已。(专辑买了不拆成了常态。)

13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ho lung ho siu.

18分钟前
  • Zackiemad
  • 力荐

什么都好 动画太烂了

23分钟前
  • e|理智型神经病
  • 推荐

既然这个组合压根儿不存在,这便是一部伪纪录片,多了个伪,影片的意味就不一样了,摆明了是对歌手这个行当在香港的运作模式发表一些反对的声音,适当嘲弄一下,这种方式不啻为一个新颖的点子,某些程度上会让观众误以为真有这个组合什么的。

27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不造谱造型师出现的时候把我给笑死了

30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伪纪录片,香港歌坛娱乐圈之现形记。吴彦祖导演处女作,半属玩票,半属自黑,也算勇气可嘉吧。

32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felt like throwing away precious hrs of my life…演得最好的是那個抱狗的乜撚造型師

34分钟前
  • Jojo
  • 较差

五分给聪明

35分钟前
  • kamifly
  • 力荐

吴彦祖怎么是个菊花嘴?

37分钟前
  • 娜嘉
  • 较差

剪辑比较混乱,但是创意相当棒。一个光怪陆离的娱乐圈就这么活生生摆在了我们面前。

40分钟前
  • 吃主儿
  • 还行

想法加分

41分钟前
  • drunkbeer
  • 力荐

太搞。歌太烂了。

46分钟前
  • DJ
  • 还行

虽然此片让香港金像奖把最佳新晋导演奖颁给了初执导筒的吴彦祖。但是电影尽管四平八稳地把娱乐圈中的几大问题逐个嘲讽了一遍,可难免有些报流水帐之嫌,剧情缺乏强烈的冲突和高潮。虽然片中的笑料不多,但几段轻快幽默的动画加上令人暴笑不止的ALIVE变装秀,也值得一看!三星

50分钟前
  • Mike Suen
  • 还行

还不错的伪纪录片哦,甚至用上了《罗拉快跑》的漫画手法,想不到吴彦祖也几有才的,还有我中意的何超仪的老公陈子聪原来是这般模样,哈哈,超仪甚至在片尾也小露了一脸,至今对她的《地狱厨房》印象深刻呀

51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2009-9-25 13:37:39 8/6.8(128) 敢玩就值得鼓励,但似乎还是没有那种彻底豁出去的劲,毕竟还是要吃这口饭,能玩多大……真打算去非洲唔捞咩

53分钟前
  • 德拉库拉拉
  • 推荐

葛是真的葛 四人找造型师换装的那段儿最精彩 真真假假 结尾Daniel和非洲妻子结婚生子也是醉了😂

57分钟前
  • 睿蕊
  • 还行

吴彦祖野心很大,连凯却依旧唱衰。

1小时前
  • Δεερ
  • 推荐

讨厌纪录片 .

1小时前
  • 裸奔的香蕉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