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

Kirschblüten - Hanami,快乐的伤逝(港),当樱花盛开(台),当樱花盛开时,樱花开,Cherry Blossoms

主演:艾尔玛·韦伯,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入月彩,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纳嘉·乌尔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日语年份:2008

《樱花盛开》剧照

樱花盛开 剧照 NO.1樱花盛开 剧照 NO.2樱花盛开 剧照 NO.3樱花盛开 剧照 NO.4樱花盛开 剧照 NO.5樱花盛开 剧照 NO.6樱花盛开 剧照 NO.13樱花盛开 剧照 NO.14樱花盛开 剧照 NO.15樱花盛开 剧照 NO.16樱花盛开 剧照 NO.17樱花盛开 剧照 NO.18樱花盛开 剧照 NO.19樱花盛开 剧照 NO.20

《樱花盛开》剧情介绍

樱花盛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龙眼粥蓝天花朵捕蝇纸精灵宝可梦XY&Z六个无价值的片段干预傲骨贤妻第一季纯白的声音鬼娃也有种天降好运苍井优×4个谎言毕业那年牌坊下的女人魔兵传奇鬼镇事件簿北极金沙血诡宅魅影新方世玉之决战危城红木大屠杀:歼灭翼·年代记大汉张骞米娅的夏天刀见笑八大作印度好男孩轮家也疯狂第一季家族之苦家有婆媳世界末日

《樱花盛开》长篇影评

 1 ) 晚开的樱花

《樱花盛开》看到一小半的时候就直觉是个女导演拍的,事后爬上网一搜,果然。

判断依据一是每隔一段平凡生活场景就会突然闪入几帧极美的风景,男导演一般不玩这种唯美;二就是这位丈夫的悔过太到位了、太感人了,生活里我们常见不解风情的刻板男人,但不常见善于悔过的,这位老头儿不但努力补了过而且还学会了理解风情和梦想,这也很像是女性导演的美好设想。

这么说有点冷。

要是我不相信存在着这种男人,这个电影对我基本上就不成立了。

可是我还是愿意相信,如你所知,我经常被“美”折服。

当然,也因为电影的许多部分又相当真实,整个是一个奇妙的现实和梦幻的结合体,拿中国电影比,像是杨德昌和王家卫被织到了一起——杜丽和鲁迪老两口数十年如一日的寻常生活、三个子女那种并不虚假但很稀薄的孝心、现代东京喧嚣冷漠的都市面貌,这些部分充盈着真实的细节,像台湾文艺片一样细致耐烦,有一种沉甸朴实的力量,压得住整部片子的阵脚,使得另外那部分美丽的情节(鲁迪在妻子死去后终于知道她为家人牺牲了自己一生的东方舞蹈梦,幡然悔悟,代她远赴日本学习舞蹈、观赏富士山,顺便还和一位东京小孤女结下忘年交……)也显得不那么轻幻了。

沉重和轻灵、实在和幻想被串编到一块儿,就像拿家织棉布和绣花绸缎拼缀成了一件华服,还让人觉得很自然、很美。

虽然是迟到的救赎,但老男人鲁迪在赎罪历程中笨拙地学会了欣赏美、领略玄奥的日本文化、关爱陌生人。

晚是晚了些,比终生不知道好,朝闻夕死,可矣。

 2 ) 看完这部影片,突然很想你

看完《樱花盛开》 泪花轻柔滚落 惦记着这段台词 女主角:“在生命的最后几天你最想怎样度过 ?

” 男主角:“还是愿意每天去上班 只要下班后回到你身边” 突然好想你 想起你说的“明知你累了,可我想见你 想见你” 想起你说的“我在这里,你想听我的声音,我就说话给你听” 想起你。。。。。。

一遍又一遍在心底诉说对你的感激 一个缺乏勇气不敢接受爱情的女孩 因为有你的执着、你的用心 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爱情 懂得接受爱、用心付出爱 有时候 会很害怕会很慌 因为都说美好的东西稍纵即逝 因为都说爱情难敌时间与现实 会变得有点点不知所措 变得很多话不敢直白 一起前行彼此珍惜 握住我 别让我逃离 谢谢你一直把我当做你未来的妻子 我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在乎你 我在用心一步步努力,做一个值得你深爱的女子

 3 ) 如果是在舞蹈 我可以忘记呼吸

“舞踏是影子的舞蹈,跳舞的不是我,是影子。

我不知道那影子是谁。

每个人都能跳舞踏。

每个人都有影子,年轻人,老人,女人,男人,每个活着的人,每个死去的人,他们可以共舞。

你可以感受到逝去的回忆,可以感受到风,还有樱花,很多的樱花,你用手抱紧它们,抱紧,抱紧,你会发现有许多影子在你的身体里,而那些影子要离开,哦等等,等等,先别走,揽住它们,抓住它们,留住那些影子,感受它们。

”你看我的影子,那是我全部的幸福,我全部的绝望。

我积累多少年都不会觉得疲惫,只是在我向它问好,邀它共舞时,我突然发现我才是幸福我才是绝望,我看见黎明前的昏暗,鸽子眼中的幽冥,看见自己满身衰老的斑点、纵横的沟壑、总在潮湿的眼角。

弯曲手指,闭上双眼。

我终于知道我想留住什么,追随什么。

我一点儿都不想沉没在生命的苦海里,只愿在风里飘摇,就像爱在生命中飘摇那样。

在季节的末尾那样盛开一次就够了。

你看到浮在水面上一片片一团团粉密的影子也该想像得出它们在树上开着时的样子。

然而我说不好,现在和曾经,究竟哪个更安详,哪个更鲜艳。

 4 ) 『生如樱花亦蜉蝣。』

<图片1>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部电影太符合我的口味了,开场30多分钟已经让我眼眶湿润了,“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杜丽在电影开始就定下了电影要走伤感路线的基调。

【柏林•波罗的海】面对相伴一生却因疾病要分开的爱人,面对家庭情感已然冷漠的子女,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楚,鲁迪在波罗的海边对杜丽说【我们还有彼此,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杜丽没有回应,只是她在努力隐忍克制自己的情绪。

她知道他不能陪伴她多久了,但谁又知结局居然是她先丢下了鲁迪一人。

子女们纷纷抱怨着没时间陪伴老人,看着老人在车站取不到车票而坐在车站的长凳上发呆就觉得特辛酸。

孙女抱怨自己的房间被占用了,给爷爷按摩捶肩居然要收下奶奶的零用钱作为代价。

在柏林的子女相互抱怨老人对东京的小儿子更关心,甚至陪伴杜丽去看舞踏表演的也是女儿的百合女友,亲情的羁绊已经渐渐淡如水了,开篇的桥段已经是向小津的《东京物语》致敬了,感觉西方人对于亲情的羁绊比东方人要冷淡很多,毕竟子女都是成年后就离开家,然后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无暇顾及父母,而在我大天朝,像我这样离开麻麻就饿死的应该也不少吧。

他以为他们还有时间,但她知道,时日无多了,在波罗的海边他们依偎在一起,同穿一件针织衫,她是左胳膊,他是右胳膊,虽然海风很大很冷,但这段真的超暖。

在她走的那天。

他们相拥起舞,要知道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

夜晚,她看到了来自另一个自己的召唤,于是她丢下他去了。

<图片2>【东京•富士山】鲁迪这个中规中矩古板的老人家在收拾杜丽遗物的时候最终决定去东京寻找他的杜丽。

世上一定有另外一个她,过着她想要的生活。

他带上妻子的和服睡衣和衣服,就像她还在身边。

繁华的霓虹国里有很多纸醉金迷。

老人就像是游大观园一样,先是儿子的日常漫画映入眼帘,接着被拉去看了艳舞表演,享受了半次贴身服务的泡泡浴,他穿着妻子的衣服带着她去看樱花,几经无所事事的几天后,他在樱花树下看到了涂着白面的少女拿着电话翩翩起舞。

“舞踏,影子的舞蹈,生人与死人的舞蹈。

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少女如是说,舞踏就像摆弄着生命、巍巍立起的尸体,所以它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拥抱生命拥抱死亡。

女孩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可以通过舞踏传达,她教鲁迪跳舞,送鲁迪到地铁上,一个陌生女孩的关怀和儿子每日公务繁忙不能嘘寒问暖是鲜明对比。

相对于子女,反而是外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更多,不禁令人唏嘘。

<图片3>鲁迪和优相伴去了富士山。

无奈富士山君实在是太害羞,经常掩面示人,终于有一天的凌晨,富士山君露出了真颜。

鲁迪涂了白面,换上妻子的衣服到山下完成妻子的心愿。

鲁迪在富士山下的舞踏就让他真正感知与杜丽手臂交缠共舞的喜悦,如女儿百合恋人说的,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跳舞这段拍的极美,杜丽像是存在在鲁迪的身体内,如果你爱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就会变成TA。

优对小儿子说,你父母现在应该很幸福,因为他们变成了这个(一对相依的卷心菜卷)。

女性导演让电影细节处处打动人,妻子在车上带着墨镜掩饰哽咽的情绪、睡前那一刻的牵手、两人在海边同穿一件针织衫、妻子去世后他在床左边摆了妻子的衣服,自己躺在右边…真正的爱应该就是如此相濡以沫,可以无言,但一个拥抱足以。

樱花最能代表瞬间,它悄无声息的开了,又悄然飘落,时间总喜欢给人恍如隔世的错觉。

时间在流逝,在有生之年,我们珍视的人能和我们一起慢慢变老,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5 ) Young man is bitter

谈论到老人的电影,多少都脱不开寂寞孤苦,而后上演一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落泪大戏。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我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日本的风光,且少见欧洲电影人眼中的日本,想透过他们的镜头窥视一番。

就如同去旅游,一定要去名胜,所以要拍电影少不了和服的少女、樱花、歌舞伎町和富士山。

其中将近半个小时是老年版的《迷失东京》,直到老先生在湖边邂逅穿着浴衣跳现代舞的日本小姑娘(这个无家可归者不仅身光颈亮,英语还非常好),才突破沟通的障碍开始释放老年丧偶的苦楚。

我略有不耐烦——无数电影都在讲子女对父母的不珍惜,还不够吗?

在父母和自由之间的选择,选择时的纠结和痛苦有没有人知道呢?

只因为是身在壮年必定是需要负责的一方吗?

始终停留在主流说教的表面上啊。

尽管抱着这样的偏见,我还是落了一次泪,父亲参照亡妻的食谱做了卷心菜卷,儿子放进口中便眼泪决堤——“我想妈妈。

”这不是感人,而是强烈的感同身受,必须有片子开头的呼应——父母去看子女,孩子悄悄议论:“他们怎么突然来了?

住多久?

我哪有时间陪他们。

”父子关系肯定不是本片的主要内容,但其篇幅的巨大让人轻易地忽略了相伴多年的老夫妇之间的迟到的珍惜和理解。

作此注脚,与未来的我对质。

 6 ) 亲爱的,我在你身边

丈夫是个钟表,每天准时做着同样的事情,妻子守护着午餐的苹果,下班的拖鞋,默契的拥抱。

他们在光阴里经历着匆匆的生命。。。

一张丈夫的诊断书,让妻子感觉到死亡的临近。

两个人的痛苦一个人承担,我们去旅行吧,让我一起陪你经历最后的生命,死亡。

丈夫仍在弥留时光中安详的看着报纸,而妻子却已变得敏感脆弱,丈夫的一言一语都不再那么简单,火车的玻璃上倒映着一路的悲伤。

老人的生命,总是脆弱无法挽留,谁又能做什么呢?

即使是来自儿女的亲情,再多的词语,也只能平添忧伤。

他们的孩子过着各自选择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事,责任,权利。。。

生活充实勿忙却也掩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

也许他们还年轻?

而忘记了对爱的珍视。。。

妻子年轻时可能会成为一名舞蹈家,但最终却放弃了,她爱他,爱是无限的。

妻子的追求在“舞踏”中得到了最后的满足,他们也相拥跳起了最后一支舞,就像心灵的交流,真正的交流,不需要词语的修饰。

先走的竟是妻子,却也是平静的。

丈夫也理解了妻子一生的追求。。。

老人落寞的走在生命最后的旅程。

也许生命的尽头,剥落一生积累,只需有人在路上和你说,亲爱的,我在你身边,就足够了。

丈夫穿上了妻子的衣服,踏上了妻子向往的地方,爱是存在,你带走了,却也留下了。

在爱中,我们赏樱花,我们继续舞蹈,我一直在你身边,不曾离开。

 7 ) 一日见苍穹,一夜是天堂

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是影片一开始妻子的旁白。

因着对丈夫深沉的爱,她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陪着丈夫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漫长的岁月让他们习惯了彼此的呼吸与平和的节奏。

日子过得规律地没有一丝波澜。

直到有一天,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罹患绝症,且不久于人世。

她缄默不语,没有告诉子女,没有告诉他,只是默默地承受下这个残酷的事实。

她硬拖着这个一成不变的男人去旅行。

她想为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制造一些难忘的甜美回忆。

他们去柏林看久未谋面的大儿子和小女儿。

另一个儿子在东京,因路途遥远而放弃。

父母的忽然到访,让子女们措手不及。

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好好陪伴父母去游览一下柏林。

孩子们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生活。

也许有一刻的心寒,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不快。

她拉着他去看海,波罗的海蓝得透彻。

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他对她说。

这句话,羡煞旁人,她却瞬即落下泪来。

身边的这个人,不久之后,消逝在人世,决绝的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

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也许一个人也能坚强地活下去,但总会有疲倦的时候。。。

在海边的那一夜,是一个难眠之夜。

她拥着他起舞,含泪的眼里满是几十年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也许是她不愿意面对他离开以后只剩她一人的孤寂现实,而宁可自己先离开。

太阳升起的早晨,她竟在睡梦中,安宁地死去了。

如此突兀,毫无征兆。

两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归来。

她的离开,他无法承受,也无法接受。

多重的人生啊,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多。

他想不明白,她去了哪里?

她的身体究竟去了哪里?

睡觉的时候,他在原本属于她的位置,放上她最爱的和服。

他穿起她的衣服,好象这样,他就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她。

带着对她的思念,他带上所有的积蓄和她的衣服踏上了寻找她的梦想的东京之旅。

你没有机会看到,就由我代替你来看你最喜欢的富士山吧。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四处游走。

以他的方式,带着她来看这个她生前最喜欢的城市。

在樱花树前,他敞开大衣,里面正是她最喜欢穿的衣服,蓝色毛衣,毛尼裙子,他对她轻轻地说:亲爱的,这是献给你的美景。

也正是在这个樱花盛开的公园里,他遇见了一个舞者,跳着她生前最爱跳的舞蹈。

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喜欢,而放弃的她的梦想。

舞踏,是影子的舞蹈。

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在某天的清晨,曙光照亮富士山顶的时候,他穿上她喜爱的那件和服,在脸上草草抹上那煞白的粉,便跌跌憧憧地来到富士山脚下。

他在湖边忘情地跳起舞踏,这一刻,我是你。

手心拂过的风好象就是她柔软的身体,好似又回到了她和他相拥而舞的那个夜晚。

湖光山色旁,他拥着她安眠。

他死了,死在对她的依恋之中。

如那个年轻舞者的形容,她和他,是他做的两个包菜卷,永不分离。

很现实的故事。

很美的爱情。

即使有些人会觉得老人的行为怪异。

但我可以理解。

爱一个人,他就住在你心里,住在你的身体里。

你带着他的灵魂四处奔走,你便是他。

当樱花盛开时,绚烂背后隐匿着瞬间陨落的伤愁。

一日见苍穹,一夜是天堂。

让它生,让它舞,让它纵意徘徊,直到生命尽头。

爱在当下,便是美好。

 8 ) 苍蝇在心头爬 是失去爱人的感觉吗

失去爱的人,像看见苍蝇在爬,心头觉得有东西在抓,应该痒,但摸摸身边,什么都没有了。

Rudi到了东京,说没有看见一只苍蝇,抓挠的感觉没有了?

带着蓝毛衣来到这片土地,也许是有一种别样的归属感吧。

文化的碰撞,却不惊异,带着爱,很好地杂糅了在一起。

“把孩子们养大,却成了陌生人。

”内心是推崇孝道的。

但是尽孝也意味着要牢牢锁在父母身边。

走不了那么远?

怎么办?

独生子女更加,怎么办?

没看过《东京物语》,儿女的“忙”和淡漠和内疚可以用常理理解。

但是善良的姑娘哪都有,为你们送上一枝樱花。

近期看不了关于死亡的电影。

还没到点呢,就会哭的乱七八糟。

坐在偌大的影院,还得忍着憋着不出声,眼泪呢,流吧不去擦。

没怎么看过德国电影,但好电影都有共同点。

真诚且平和是目前最最看重的。

有气度,不作高深,淡然,不用“惯用”那套表达大悲大喜。

配乐么,只想再听一次。

 9 )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片子的一开头,她这样说道。

冰冷的医院里她被告知他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

她回到家里,面对依然在固有生活轨道上行走的他,心痛又无力。

夜里她睡不着,想打电话给孩子们,可电话接通的一瞬,又哽咽住不知说什么好。

好不容易,她劝说了他一起去柏林看望儿女。

他们知道,自己的到来就是一种麻烦:孙女抱怨腾出房间给他们使自己无法睡好,急着问到底什么时候走;儿女们对他们偏袒远在东京的小儿子这件事耿耿于怀;柏林的都市气息让他们惶惑,面对搞不清楚的复杂公交线路图,两人相互埋怨。

这里不是他们的地方,他满脸沮丧的说:“现在我只想回家”。

也许想到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最后的旅行,她说服了他一起离开柏林去海边。

在波罗的海,他们依偎着,同穿一件外衣,海风很大,他们的头发吹卷着,背影摇晃着。

两个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一辈子就慢慢走下去,然后她盛着他即将离去的心事与他不动声色地相依看海。

戏剧就在这个海边开始:一路上保守他患病秘密的她,竟然在海边的小旅店里猝死。

影片给她的死打上了很美的句号。

像是有预感一样,那天晚上他们相拥起舞,甚至还深情一吻,她心里饱含对他的不舍和眷恋,但无法想到本该先走一步的人,反而要留下来面对失去她后的世界。

他不知所措。

回到乡下的家里,因为没有她而感到陌生:没人再为他每天准备一个苹果,没人迎他进屋备好拖鞋,没人帮他换下外套穿上睡衣。

夜里,他把她那套淡蓝色毛衫和和服睡衣摊开在床上,企图用那轻薄的力量感觉她的气息还在。

徒劳。

失去就是失去了。

一本掉落的书里夹着的富士山明信片,让他发现其实自己并不了解她。

她热爱舞蹈,喜欢日本艺术,渴望去看富士山,这些他却没有有意识地去在意过,或者说他早熟知她的一切但他懒得去了解去探求她的喜好,他只是个中规中矩毫不感性的刻板人,像大多数粗线条的爱人一样。

他想带她去富士山。

之后的故事在日本开始。

带着她的衣衫,她的相片,她的气息,他来到东京小儿子的家里。

他像是一个冒失的闯入者,迷路,毫无知觉的被拉进去看色情表演,在洗泡泡浴赤裸着的时候摸着无名指上的婚戒突然无法抑制的痛哭。

这曾是她想到达的国度,是她想看的风景,当他真正来到这里,远离故土,对她的思念和留恋才达到了沸腾的极点。

他把她的衣服穿在大衣的里面,在樱花树下敞开衣衫让她看樱花,他学着她的方法给儿子准备卷心菜卷,也开始关注日本的歌舞伎艺术。

他试图找到她曾停留过的空间,在这些细小里反复回想她的存在。

影片的末尾,出现了承担起后半部电影重心力的日本少女。

少女露宿街头,选择像吉普赛人般的生活,每天固定在公园里出现,在樱花树下,缠绕一个粉红色电话机与影子跳舞,通过这种方式与阴阳相隔的母亲沟通。

与少女的接触让他开始以另一种哲学态度看世界。

影片的结尾,他和少女一起去富士山。

正如女孩所说,富士山很羞涩,常年大雾,很难真正见到它。

在旅馆停留多日,他的病恶化,卧床不起,某日夜晚他推开窗,发现那个存在于明信片和糖果包装上的富士山就沉静地在他眼前。

他起身对着镜子扑粉化妆,穿上她的和服睡衣,终于,他以她的姿态出现在富士山下,他们终于一起来到了富士山下。

看天慢慢亮起来,他感觉到她就在怀中,他们一起慢慢起舞,背景是沉静洁白的富士山,近处是一潭池水,倒影着富士山和他的影子。

天亮时,终于在富士山下再次相遇的他们,拥抱着,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电影很舒缓很优美,也很现实很冰冷。

有多少温暖就有多少冰冷。

温暖的是他和她的情谊,冰冷的是现实世界里孩子们对于老去的父母的态度。

他们在柏林时,领他们游览的是女儿的同性恋女友,也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太大关系的女孩。

这个女孩耐心地带他们游玩,又单独陪着母亲去看了日本现代舞的演出,与之对比的是一双儿女的冷漠。

可怕的是这种和父母的陌生感不仅存在于他们儿女中,连隔一代的孙女也是,为爷爷按摩肩膀是为了拿到奶奶几个钱币的奖赏,这和在东京花钱做泡泡浴没什么区别,都是没有投入丝毫感情的行为,真可悲。

在日本的时候,最疼爱的小儿子也不理解已经孤零零一个人的父亲。

甚至在电话里向哥哥抱怨父亲添麻烦,在酒后嘲讽父亲根本不懂得母亲。

带他细赏日本风光走完人生旅程的也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有些神秘的日本少女。

至亲至爱的人无法深入到生活中,反而是与陌生人能够共享某种平和看风景的心情,是不是既可悲又现实。

在影片的最末,儿女们回到故乡,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到一起,他们漠然地坐在桌前,探讨的话题依然是对父亲的不解,他们的疑问是和十八岁的少女在旅馆,死的时候穿着女人的睡衣。

还是那个同性恋女儿的女友最终说了句:“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西方的家庭好像已经早于东方家庭处于崩裂的边缘,一种维系家庭关系的东西正在变淡。

也许有一天,我也无法说我能否对年老后的父母做到绝对耐心。

再远一点,当我变老的时候,我也许会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和片中的老人一样,手足无措,感到自身存在的一种模糊感,多余性。

片子的导演是位女性,着眼点很细腻。

用一些小物件表达感情。

比如去柏林的列车上,她一直戴着墨镜掩饰她哭红的眼眶。

比如老人行走在东京时的那种迷失感,是追踪着一个老人随身携带经常绑在路边栏杆上作标记的蓝色格子手帕。

用一种衣着的替换表达身份的转换,这个可能有点幼稚,但对于手足无措失去爱人的他来说,除了穿上她的衣服,也的确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感觉她的存在。

还有几次出现的桌布上停留的苍蝇,似乎能与其他空间联络的粉红色电话机,有东方神秘感的舞踏艺术,卷心菜卷意喻两人的相互依存,都是女性导演表现出的特有的感觉。

整个影片从德意志恬静的乡村到柏林苍穹下到波罗的海边再到日本富士山下,空间的不断转换却始终没有拜托开那种人际的疏离感,更大的悲伤来自于不被子女的理解。

影片的最后也丝毫没有让步和妥协,没有拍成儿女痛哭失去父亲这样的情节,而是很客观理智地拍了他们在桌前聊天延续着一贯的不理解:怀疑父母的思想,质疑父母的行为。

虽然西方家庭关系不比东方那么亲近不可分离,但这样一个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待已经老去的父母。

他们会逐渐感到离开了社会中心,他们会惶惑地感觉找不到方向和支点。

我们也会不耐烦,也会不想倾听他们的诉说和叮嘱。

但是别忘了,有一天,我们都将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对一个我们明明存在过并且依然还生存着的世界,却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

 10 ) 当樱花盛开,我和你在富士山下跳舞榻

之前看过一部类似的想老婆死去的韩国片,相当催泪。

这部片子题材类似。

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片子对于死亡的渲染没有那么多。

一样的难以忘记,甚至穿上了亡妻的衣服,去看老婆最爱的小儿子,学老婆爱的舞榻,最后跳着舞榻在富士山前死去。

家里人都对父亲不予理解,反倒是两个局外人给出答案。

也许,父亲这样死去是快乐的。

这部电影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描绘地很好。

柏林的两个孩子认为母亲不爱他们,而在日本的小儿子则埋怨父母不来看自己。

终归不讨好,幸好还有彼此。

《樱花盛开》短评

与亡妻共舞富士山下。

8分钟前
  • 空山驿马
  • 还行

非常感人。

11分钟前
  • 海心
  • 力荐

没有与日本女孩那一段,挺好的。踏舞是什么?美。 @2013-12-18 23:20:16

16分钟前
  • 🤪
  • 还行

美丽的风光温和的叙事却看的我喘不过气来。

17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便会变成一个人。另外一个人会深深的刻在你心里。当那个老人跳起舞而他的妻子出现的时候 。感觉仿佛像在他的身体里长出来一般。

20分钟前
  • 力荐

最近看过的最好德国电影。你在跳舞,满目惨淡的桃花。跳的是过去支离破碎的回忆。

23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力荐

海报真好

24分钟前
  • 集雨人
  • 推荐

细腻心酸,有时亲人还不如陌生人,当他敞开大衣说杜丽你看,真是直戳心窝啊。。。如那舞伎般委婉哀伤

26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我用这样的方式思念你。

27分钟前
  • ninesongs
  • 力荐

很感动……

28分钟前
  • 简俗俗
  • 力荐

可爱的老头,可惜子女看不见。

30分钟前
  • Jane
  • 力荐

东京物语的延续,少了一份幻灭,多了一份无奈。

32分钟前
  • 阿尔法
  • 力荐

评三星以下的,去死

34分钟前
  • Edward
  • 力荐

又见小津,只是少一份隐忍

39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力荐

可以当跨文化交际课的影像资料。

40分钟前
  • 雨二厶
  • 较差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个片子,一整套没有配乐,都是自然声,有点像纪录片,片子在以前的我看来有点拖沓,我没有耐心把它看完,看到一半就想睡觉了。不过在老太太死去的时候还是蛮感动的。老爷子自己一个人去了日本叫了个姑娘搓背的镜头也一直记得⋯⋯

45分钟前
  • 妖怪大王
  • 还行

好看,想起了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也是父母从乡下来看孩子,孩子们总是那么忙,母亲在中途意外去世,留下孤独的父亲。。还有,后半段很舒服,东京很漂亮,想去

49分钟前
  • 小瑾
  • 力荐

真想不到这竟是一个德国导演所拍的电影。明显看得出导演受小津东京物语影响至深,特别是影片前半部直到老太太突然离世为止根本就是在照抄东京物语,甚至有些台词都一模一样,如果只是这样它就不过一部三流苦情戏而已。幸好后面的东京之旅将影片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以一种东方的视角审视生与死的命题。

54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开头部分有点沉闷,但越看到后边越有感觉,讲述老人家之间的爱情,穿插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堪比《飞屋环游记》最初的那十几分钟(不过个人认为《飞屋》后半部是多余的)。鲁迪的儿子一定是宅男啊,要不然他怎么会有日本H漫画叻~~~

56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不能说这是很得我心的片子,大概无人可以超越东京物语了。但那“高丽菜卷”还是三次戳中我的萌点。

59分钟前
  • 绿小野马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