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分之一后面就一直开了1.5倍速。
偶尔觉得剧情有点尬的时候就开弹幕缓解尴尬。
有时候看的生气,看看弹幕心情能好点。
有些弹幕吐槽说的很对,能说到你心里。
看到结局之后我的最大感觉,有一条弹幕说:我们这个世界无论谁离开谁以后都会有新的伴侣。
连舟爱尹露那么久,也是和陈雪在一起度过余生。
漫长的22集的告别,其实也是真的告别了。
所有那些年轻时做的疯狂的事,其实也终究会过去啊。
弹幕说,剧里好多接盘侠,但是我也想说,剧里的带孩子的妈也都挺幸运,至少都能找到接盘侠。
还是那种全心全意的接盘。
这世界,无论谁离开谁都能过得挺好。
时间总是最好的解药。
剧情有很多比较不严谨的地方,但也不能要求太高,一个是那个连舟的女同学和老板被捅死在车里没交代,还有尹露为什么在韩天林抱着孩子走了之后还在屋里脱衣服等着啊,不冷吗,不能等人来了再脱吗,手动捂脸。
吐槽的点有点多,但还是给个及格分以表鼓励吧。
4/10,最近看的烂片比较多,看这部剧的前几集时眼前一亮,觉得这部剧还挺有意思,但是自从昏迷10年后的剧情质量就降低了很多,我个人看好的是整部剧都围绕着06年发生,拍一部12集的短剧,既短小精悍,又能把剧情完整地展示出来。
从男主醒来后的剧情里,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多线并发的事件,甚至盗墓等剧情,就能看出编剧的野心很大。
但野心需要能力,编剧并没有足够大的能力去控制剧情的发展,导致故事逻辑混乱,Bug多,一些人物强行降智。
还有令我受不了的内容就是编剧不知受到什么刺激 ,各种角色被绿,男主接盘,男二接盘,韩天林接盘,韩天林的情人的老公接盘,多个配角接盘。
还大多买1赠1,而且剧里还经常提到找个老实人过平淡的日子,老实人是十恶不赦吗?
竟要有如此待遇。
并不是看不起二婚的女人,只是编剧快把这部剧写成“老实接盘被绿者联盟”了。
后部分剧情和前半部分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可惜了。
这部剧的原名叫请不要为所欲为,改名的原因是什么我无从得知,但是我觉得编剧其实只想写最后四个字“为所欲为”。
这部剧花了四天看完的,四天没起来早床熬夜终于追到这个点,这会儿回想起来,其实编剧是个非常叛逆的人,他写的到底是要不要为所欲为,反正肯定不想是最后给我们看的那样。
影片从开头一直到12年前,连和付一直都处于无头苍蝇一样的到处瞎蒙,这个时候的连还是个大学生,他其实是没有能力独立查案的,虽然他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后他都选择把知道的一点点线索告诉付,让付去核实,这个时候他是非常相信付的,但是反观杜,这个角色一开始就很现实,他讨厌连,且远不止一次对连表示我们很忙,你别浪费时间了,不得不说连真是打不死的小强,每集都在挂彩每集都能活蹦乱跳。
十二年后,连醒了,他又有了新的线索,这时候他依然是相信付相信条的,但是他又一次次的被杜指着训,杜是个信念感没那么强但是好在行动力不错,虽然最后和叶的那段实在没必要这么大团圆但是不重要。
到这里的时候其实连和条给观众的印象都是一样的:“好蠢啊”一直到哲出现,他一出现,连也不蠢了,条也不蠢了,杜也不敷衍了,可是哲他不听话,他就为所欲为,到这里开始,配角一个个领饭,后半部分的盒饭密度实在有点高,然后就开始扣主题。
我觉得真的有点讽刺。
编剧你其实是来黑条的吧?
最不听话的那个是第一个接近真相的人,当然他因为他的一意孤行付出了巨大代价,可是你即使不给条特权,你好歹给连一点?
连到后期智商直线下降,你即使套再伟光正的对话,是哲把消息传了出去,是连最后布了局,最不可思议的还是叶让肖逃了,凑时长不能这么玩,编剧一定是写了个反派剧本最后含着泪一点一点的改,为了什么,为了明天吧。。
这部剧前15左右其实都是非常好的讽刺题材,难得一见,可惜最后只剩肖的演技爆棚也挽回不了的剧情
如题,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连舟是凶手,也只能是凶手
结尾从后四集开始烂尾,王健和光头强互杀,强行结束陈雪这条线,这线没事跑出来就是拖延剧情的,这结束的方式我也是……光头强和王健不要面子的么?
韩天林被出轨对象老公绑架了有啥意义吗?
就是为了说他乱搞会出事?
这剧情拖得,这不是裹乱么?
故弄玄虚把自己绕晕了吧。
尹哲和连舟俩人因为绑架韩天林女儿闹矛盾导致互殴,还把连舟绑起来,因为韩雪来一个电话要救人矛盾就化解了,重拾信任了,没事儿了,wtf,你们在逗我。
这个看的我尴尬的,不明所以啊,为了表现连舟和这事儿没关系?
维持男主没有丝毫污点的光环?
然后连舟这个同学眼镜,因为一张照片就怀疑人陈刚。
开始连舟不信,经不住人家忽悠两句,一幕幕疑点在颅内回闪,又tm信了……我就想知道他脑子乱不乱,反正我挺乱的。
留个喜欢女生的照片怎么了,我还留呢,希望她别哪天死了怀疑是我杀得。
还有神tm宝藏啥情况啊,有什么作用么?
能推动剧情吗?
老肖他老婆拿着编剧本么?
看见王健一人从井里上来,能推断出其余两人被关起来,而不是被杀死。
面对这种分分钟出两条人命的局面,这婆娘真谈定,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宝藏不是报警。
可能编剧也觉得太荒诞,又由她嘴里说出老王家以前是做官的,家里藏着宝藏也不稀奇云云……可能是编剧为了缓解尴尬,要不然这女的真的,给一般人不能信祖宅下头是藏宝处。
王健他们走到断龙石的时候,我以为要开启盗墓副本,然后王健死了宝藏这个线不了了之了。
最后,这个老肖是嫌主角太傻了么?
要自己出来三翻四次提醒,我是凶手。
连舟不知道凶手是谁才找证据,这么多年有证据早给警察了。
老肖躲了这么多年,因为尹哲一句话就去连舟家翻箱倒柜暴露自己,完全可以利用他俩的关系套套虚实啊。
看到尹哲死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局是神tm的普法剧吧,告诉大家要配合警方调查,不要天天觉得自己福尔摩斯转世,柯南附身,动不动就要见证奇迹。
最后的最后,我严重怀疑编剧看了弹幕吧,前期观众怀疑谁就把嫌犯光环套谁头上,故布疑阵可以,悬疑么,可是你的铺垫没给够,根本说服不了人啊。
陈刚人家把你女朋友照片放钱包里,资助你追凶,教你打拳还可疑了?
真是好人不能当。
最后这个肖哥四五十岁的年纪,走路都不利索,结果是健步如飞,飞檐走壁,然后能追上壮小伙儿的杀人凶手,而且前期一点疑点和动机都没有透露,真的说服不了我。
编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好吧,爱谁谁吧。
电视前面不是挺好的么?
逻辑清晰,后面整个一个逻辑清奇,全崩了。
名字取得浪漫,简介写得精彩,可内核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开场就是男主同警察叫板,随后展开漫长的挑战法律底线的作死活动。
男主用着他自以为是的深情和令人作呕的执拗,借着职业放飞个人窥私欲的爱好,进入到家家户户,用看谁都像杀人犯的探究眼神去监视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凭直觉滥用私刑,发泄私愤,剧里就没有能逃过他折腾的人,除了真凶,哈哈哈!
蠢就一个字,没法形容他!
即便如此,男主动手打人,滥用私刑,破坏警方行动,这桩桩件件都未被处理,警察采取谆谆善诱、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一直劝诫他,告诉他要相信警察,可男主转身之后依旧故我,到这,我都不同情警察了,换我也没法信不是。
警察们的办案效率和组织纪律也很奇怪,排查被害人关系网,就只看被害人的,不会延伸到亲属的关系网,牢里那位捅死黑恶势力老大弟弟的被害人哥哥就排除在关系网外,呵呵哒,而重要的隐藏线索还是被男主挖出来的;还有一集是去男主出租屋里抓捕男主,有个人影跳窗而逃,警察二话不说喊男主名字,还振振有词说:从他家跑出去的除了男主还能是谁”,呵呵,这种惯性思维当警察,那瞬间,我仿佛都觉得还是私刑靠谱了…这剧还有一个硬伤,就是玛丽苏,是个女人都爱我,是个男人都欣赏我,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团宠小可爱,男主真心觉得自己是救世主转世,出门自带拯救世界光环,太刺激胃了!
整剧时间跨度很长,十多年的时间里完全没有物是人非什么事,除了当初的孩子们换了个尺寸,其他人就跟吃了防腐剂似的,脸没变化的同时智商也依旧在退化。
这部整剧都透着“自以为是”,全员都在犯蠢中耍帅,实在想不通编剧是怎么想的
初看前几集,男主为爱追凶,确实令人感动,他也确实有些小聪明(也就这一点点小聪明了),男主昏迷前编剧想刻画的男主是一个深情,莽撞,做事不提前准备,也不考虑后果的一个毛头小子的形象。
所以他会救人,也会搅事。
原本期待着等他昏迷这么多年醒来会有所改变,结果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加自负,甚至到最后包庇纵容他哥绑架,他在亲情和良知面前,选择了亲情,当他可以为了所谓的真相践踏法律,他已经完成了从人到兽的改变。
但最无语的还不是在这儿,最重要的是男主他真的不会查案。
警察说的是没错,查案交给警察。
房间里各种线索摆的画的似乎很高级,但他却一直忽视一个最重要的线索,尹璐每周三下午去古城到底做什么,她的那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古城都是小老百姓,一般人谁给得起这么多钱,肯定的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在古城这种市井巷陌不好打听吗?
但这么重要的线索,男主选择性的忽视并且也没有告诉警察,只告诉警察尹璐去古城。
这是还只是一个,后来他们发现韩天林有问题,如果要自己查正常人都知道自己想办法潜入进去他家去搜证据,偏偏他哥脑子不正常想着绑架,又偏偏遇到这个主角,为了亲情泯灭良知,其实他那时候以自己潜入韩家找证据来尝试说服他哥不是更好吗,有了线索不报警不查案,要他何用,最后还是包庇纵容。
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最后凭着同学手机里的一张照片就污人是凶手的操作是真的服气。
别的剧的男主查案,发现线索,搜集证据,证据确凿,找出真凶;这部剧的男主,我看你像凶手,寻找线索,我不需要搜集证据,我不需要所有线索串起来,我找到了凶手,凶手承认了,找出凶手。
亲,不会查案请不要查案,真的看着尬。
悬疑推理剧一直都是电视剧里的一大热门。
国产悬疑剧里的佳作并不少,2017年几乎在同时段热播的两部悬疑剧就都取得了口碑收视上的双赢。
《白夜追凶》里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哥哥关宏峰与弟弟关宏宇性格迥异,一黑一白的搭档互为补充。
没有天才的神探,另辟蹊径的“硬汉派推理”风格引人入胜,剧中含有大量的破案细节,逻辑缜密。
《无证之罪》中的秦昊化身“痞子”警探,破案方式突破常规,具有鲜明的个人魅力。
“雪人连环凶杀案”下飘雪的北方小城阴沉灰暗,与线索交织在一起的还有关于人性的刻画,镜头朴实却紧扣人心。
这些扑朔的案件、烧脑的推理、紧张的节奏,使悬疑类题材具有先天性优势,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而就在2019年,又有一部悬疑剧隐隐有些要“火”的趋势——《漫长的告别》
由马志宇执导,周峻纬、何晟铭主演的《漫长的告别》于2019年11月22日首播。
一、“案中案”叙事结构,少年与警察双男主设定《漫长的告别》讲述了主角连舟因女友被杀,而搬入女友最后出现过的古城展开调查,并在一次次遇险后逐渐成长的故事。
剧中以男主连舟的女友被杀事件作为切入点,采取“案中案”的故事结构。
连舟从学校这一相对比较封闭安全的环境下,一下子跳到了古城小社会的大杂缸中,在古城查案追凶的过程中引发多个次要案件,并从中窥探到了古城的人性百态。
在人物上则采用了双男主设定,将故事结构由单线叙事变成了双线叙事。
少年连舟,他思维敏捷,身上有市井的小机灵。
为了深入古城进行调查,他找了个送煤气的工作作掩护,从而进出各家各户。
但连舟身上同样带着强烈的少年感,常常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
为了抓住真凶,他并放弃了自己出国留学的可贵机会,甘愿牺牲前程。
看到不平的事就想插手,不顾安危地以身试险,经常将自己至于危险之中,把自己搞得浑身都是伤。
而与他互为对比的则是警察付翔。
付翔有着和少年相似的经历,母亲遭抢劫遇害而死后,付翔成为了一名警察,他将凶手的指纹刻在项链上随身佩戴,身上同样背负着失去最爱的人的苦痛。
一个案件将少年与警察联系了起来,也使得这两人之间互为补充,成为“最佳搭档”。
少年虽然能够深入第一现场,却也常常使自己陷入危险之中,并由于冲动几次打乱了警方的布局。
刑警则像是“长大的少年”,他老练沉重,办案讲究线索,在少年做出冲动举措的时候给予纠正。
但他也有一定的拘泥,没办法像少年一样为了追凶破釜沉舟,深入古城这洼泥潭。
一个冲动一个内敛,双男主设定互为补充,既增加了人物关系的张力,又丰富了剧情。
同时由于两个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冲突,使观众可以取得一个较为中立的视角来审视剧中情节,避免了过分移情于少年的偏激,对人物保持清醒的认知。
二、封闭环境下的小社会,古城人物群像刻画《漫长的告别》将主要的拍摄场地设在了临海古城,这也是导演马志宇的出生地。
这一选择十分聪明,首先由于是自己的故乡,导演自身对人物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把握十分熟稔,刻画起来得心应手。
镜头扫过古城狭长的巷子,沿街的洗发廊灯光闪烁,路边打牌的大爷大妈时不时发出一声或兴奋或哀叹的叫喊。
主角连舟住的出租屋同样充斥着古城的残破感,空间狭小逼仄,刚来看房时甚至床上地上都是垃圾。
墙上处处都是脱落的油漆,过分潮湿留下的霉,从外到内每一个场景都格外真实。
这些画面带着小城特有的灰尘感,用暗沉的色调描绘出了底层人物的生存环境。
而另一方面,古城相对而言封闭的空间,在剧中却变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小社会。
作为一部悬疑剧,虽然推理破案是主线,但对人物的刻画、人性的审视也颇为重要,是观众是否能够融入剧情的关键。
正如《无证之罪》中除了推理还有人物生活一样,《漫长的告别》对人物的刻画同样用足了笔墨。
连舟作为主角,并没有带着浓厚的主角光环。
剧中对他生活细节的刻画是具体生动的,由于出身贫困,连舟住进古城找的不是精致的单身公寓,而是破旧的出租屋。
为了生存,他跟房东砍房租,为自己争取更便宜的租金。
生活节俭,平时在家自己煮饭,配菜常常只有馒头和榨菜。
在这些细节中,我们看到的连舟并非是漂浮在生活之上的虚假人物,一个刚出社会、处处精打细算的穷小子形象渐渐清晰。
而剧中对人物的刻画也并不是只着力于男主一个人,在刻画古城周围人物的时候也十分细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比如连舟那个送煤气的师傅,他有小市民的滑头,会骗连舟的钱,工作之余的乐趣就是打麻将和赌博。
虽没有大善,但也没有大恶。
在连舟陷入危难之时师傅伸手相救,师徒两人在街边的小食店里掏心掏肺。
这就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即使有众多小毛病,但在他身上同样也可以看到具有人情味的一面。
连舟住的出租屋隔壁有对夫妻整天吵架,丈夫整天酗酒,并在私下干违法的事。
但其实丈夫的颓废也有源头可寻,智障的儿子、沉重的经济负担,男人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最后选择了铤而走险。
每一个人的处境和他的行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大家都有自己的苦衷,内心里有一种郁结在。
这些古城里的市井百姓就像是我们身边十分熟悉的人,他们在生存,而生存必然有伤痕与苦闷。
《漫长的告别》用朴实灰暗的镜头和细腻的叙事手法共同构建出了古城里的人物群像,在封闭小空间下就将社会百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剧情真实,人物塑造生动形象,生活化的细节拉近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也使得这部剧收获了众多好评。
三、镜头自带悬疑感,但缺少反转戏码《漫长的告别》中出现了许多的窥探尾随和追逐打斗的戏码。
这些场景节奏紧张,画面里暗藏的危险性牵动着观众的心,引人入胜。
同时大量的手持镜头带来的不稳定性又构建出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让画面充满了纪实感。
镜头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怀疑的审视目光,就像是在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具有极强的误导性。
这些镜头自带悬疑感,让整部剧都蒙上了紧张的色彩,紧扣人心。
但剧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作为悬疑剧最令人兴奋的要素,反转戏码必不可少,不过目前剧中出场的几个次要案件都比较平铺直续。
从找到线索到锁定嫌疑人最后抓住凶手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剧情起伏,缺少惊喜。
不过目前看来,在后续连舟女友被杀这一主案件的发展上还是值得期待的,可以看到编剧在前面几集一直在引入主案件中的线索。
比如死去女友身上的谜团,她参加的那个复杂饭局,每周三到古城又是因为什么,这些都还尚未明确。
而女友哥哥因为意外杀人入狱,出来后肯定也要掀起一阵风云。
到时剧情该如何展开,前期作为铺垫的这些线索又该如何串联起来,将会是一大看点。
总体来说,《漫长的告别》算得上一部良心制作的国产悬疑剧。
剧中对人物环境的刻画尽显用心细腻,对悬疑氛围的渲染也比较到位,节奏紧凑明快。
虽然剧情中有些平铺直叙的成分,但现在盖棺定论也尚早,还是期待它能在最后来上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反转!
青石电影编辑部丨Leslie
第一集没看完,就受不了编导!
女孩被杀,警察循例传唤其男朋友,问女孩被害时他在哪做啥,男孩居然……对警察吼“我女朋友被害,你们不去查,居然来怀疑我!!!
”我去,这是法盲还是啥?
接着是蒲巴甲的角色。
在台球室,混混调戏蒲的妹妹,蒲去阻止,混混手下抱住蒲,自己拿刀去捅蒲,蒲及时抓住对方握刀的手,两人扭在一起,然后混混悲剧了——被自己的刀捅死了,然后,……蒲巴甲这个正当防卫就入狱了?
编导,你这是侮辱公检法还是侮辱观众不懂基本的法律?
12年后,你将如何回忆我 “曾经拥有的东西被夺走,并不代表就会回到原来没有那种东西的时候”——东野圭吾
这句话意味深长,不仅有“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色彩,也有“捉摸不透的未来”的论调,《漫长的告别》的男主角连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别看有着一个很温和的名字,其实是一部很“硬”的悬疑剧。
而吸引俺的还在于两点,其一在于跨度长达12年的追凶,其二在于男主角,承担“追凶”任务的,是一位还没有从大学毕业的学生。
未毕业的学生,与12年的追凶?
这是怎样做到的?
所以说才是《漫长的告别》的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少年追凶故事发展在南方一座小镇,一起女学生凶杀案牵扯出了多个角色,男主角连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被害者的男友。
一方面,他对女友的被害感到自责,血气方刚的他恨不得一下抓到凶手,一方面他也开始责怪警方抓捕不力,所以最终他决定自己去古城小镇寻找线索。
故事由他而起,只因少年心气。
为了改变羸弱的身体,他从零开始学习了搏击;为了长期呆在古城,他租了一间破烂的房子,而为了能够接触到更多人,他找了一份煤气站的兼职,挨家挨户给人家送煤气。
但你以为他至此化身“穷人版的蝙蝠侠”?
那就错了,该剧风格硬朗写实,就像《少年的你》中尹昉饰演的警察郑易说的那样:“我和你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
给前面的这位“无厘头”的动机一个还算合理的解释。
当然连舟并不是少年,这个词只是称谓而已,但他比那些17、8岁的孩子强不到哪儿去,从高中毕业到进入大学,虽然生理上已经成年,但在大学这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还没怎么接触过社会,在何晟铭饰演的警察眼里,男主角上依旧还是一个孩子。
男主角带着一种“疑邻盗斧”的心态前往古城,导致他对他认为的可疑人物都进行了调查,所以也就导致前几集的故事,在一片阴差阳错和伤痕累累中追凶中展开。
在雨夜的见义勇为,在陋巷中意外救下了一个落魄的中年人,再到对失踪女大学生的调查,甚至牵扯出自己的室友。
观众跟随着这位年轻且业余的“侦探”,也见证了他一次次的失败和受伤,见证了一个个隐藏在市井气息和光天化日之下不为人知故事,从而给观众展现了一众形形色色、活灵活现的底层边缘人物。
这就是单纯少年的一腔热血,你干倒我,我只要不死,有机会我就把你们都干倒,至于其他的不在考虑之列。
这对于观众被剧情提起来的情绪的释放是有极大好处的。
试问谁如果有巨多怨气的情况下,不想亲自出手发泄呢?
从而也带出了该剧的风格调性,写实且硬朗。
别看男主角长了一张娃娃脸,要的就是这种反差感。
在追凶中发现世界此外,“成长”也是该剧前半段的主题之一,毕竟只靠怨念与执念是不够的,所以该剧风格“硬朗”的另一个层面就是“惨烈”,因为每次连舟几乎都遭遇失败,在惨败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乃是人之常情。
但并不是你打架越来越强,思维越来越灵活,才叫成长。
但不同于传统犯罪作品,导演没有刻意去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去塑造一个英雄形象,反而着重于描绘人物的心路历程,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对角色的塑形尤为重要。
因为一开始,连舟还没有一个完整世界观架构,他的世界里就只有简单的爱与恨,只为了给女友报仇,一腔热血,完成着他自以为正确的事情。
可见故事一开始,他所有的行为动机看上去很玩笑一样,但没想事件竟然阴差阳错的发展了下去。
随着他真正参与到了案件和相关事件当中,他的世界观也在一点一点拓展和完善,他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作为对当事人和事件发展的影响,也逐渐发现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慢慢的学会责任感和担当,他开始懂得与警方合作,开始循序渐进,而不是只是依靠热血,他要保护他人,也要保护自己,这才是成长,当我们以为这个模式会贯穿始终时,该剧在第八集之后峰回路转,而且这一下就是12年。
12年追凶作为少年,就是因为记性好而把很多事情都放大了,自顾自的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看这个世界。
所以才有了连舟这样的一根筋的“铁头娃”。
长大的好处就是“记性变差了。
”我们看到过更多案件,都是经历了太长的周期,导致时间冲淡了当初的一切,比如《杀人回忆》就是这样。
所以遇到了《漫长的告别》中连舟这件事,就很特殊。
本来他一意孤行的行为,就让现实给他狠狠上了几节社会课,也让他逐渐成长。
但正当他逐步接受社会洗礼完成蜕变的时候,头部却受到重击,变成了植物人,12年之后才醒来,物是人非,只有他“没变。
”这可倒好,年龄增长了,时代也更迭了,但心态依然是12年前,当所有人都淡忘了当初的案件,只有他,还是那位一腔热血的“少年”。
所以该剧在案件的复杂度上并不算很突出,就是一起“无头案”,而故事中却将多个单一案件,用因果联系交织在一起,加之12年的时长跨度,带来一种宿命感。
、
因为12年前他追查凶手的时候,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边缘众生相,并且参与到一个个事件当中,对事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12年后他苏醒“重操旧业”,时隔多年再次面对这些人和事的时候,物是人非带来的震撼感,让他会更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带来什么样不同的意义。
《漫长的告别》,以男主连舟昏迷前后为分水岭,随着故事的发展,尹超连舟也从一个年轻莽撞、一意孤行的青年,慢慢成长变得稳重冷静、细思熟虑的成年人。
不要忘了,除了连舟之外,该剧还有其他角色撑起的主线,比如何晟铭饰演的警察,以及蒲巴甲饰演的被害人尹露的哥哥尹超。
前者作为指导力量,用标准的刑侦手段来规范着连舟的行为,后者曾经为了救妹妹锒铛入狱,出狱后他也成为了连舟的支援力量。
这场跨越12年的连环凶杀案,用时间的跨度,改变了很多案件相关者的人生,几位一直被此案捆绑着内心长达10多年的角色,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更让人对他们的命运感到唏嘘。
社会派推理《漫长的告别》,受限于真实性的表达,剧中并没有名侦探的角色的,这是社会派推理类作品的特征,或者说,即便社会派推理类作品有如《嫌疑人X的现身》汤川这样的思维缜密的角色,但他的任务只是引导观众发现案件背后的人和事。
而本剧,他们只是执念驱动的普通人。
所以,《漫长的告别》是典型的社会派推理作品,注重对人性的剖析与描绘,因此在呈现上往往充满生活气息,大篇幅的肩抗摇晃镜头,透过屏幕就能感受到南方小城潮湿的气息,也可以感受得到,导演是在用心的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国人是有乡土情结的,这种扎根于原始文化土壤的环境展现自然而然的能够让观众产生亲切的现实氛围,而这种现实氛围营造出来的“杀人者即周边的普通人”的气息。
在剧情结构上,《漫长的告别》遵循了弱情节、强联系的创作原则,这是社会派推理常用的创作手法。
用22集的故事追查一个案件,而杀人案的相关人又卷入其他案件,案件穿插之后引出来越来越多的角色,这些角色织成了一个大网,网中捕捉的就是我们整体的社会环境,双方在困局当中博弈。
且为了强化角色,故事中更加深入的表现人物的情感,增加了情感在故事中的分量,使其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
比如连舟在雨夜救的那位女孩,她爱慕对方,跟随着连舟的追查脚步,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
故事所有的一切,都反映着和塑造着他们的内心。
每个角色又都带着鲜明的特征,比如复仇少年的孤绝、偏执和热烈;警察的小心思、缜密和矛盾;还有雨夜行凶的成年人身上的残忍、阴郁和冷漠。
归来之后还是少年可见,该剧中悬疑只是容器,却纳入了更丰富、更有质感的社会现实。
多线叙事、交叉影响、平行推进,在人性的纠葛和社会的应激反应展现之下,谜题本身似乎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12前后物是人非的对比,人性本身的影子和主观作用被无限放大,越靠近真相就越意味着残酷,他已经无法再回到当初那个稚气未脱的时期了。
而成为这一切推动力的,就是这位12年前后始终如一的少年。
所以说,一部精彩的悬疑剧,要根植于现实社会的土壤,具有现实主义意义,同时也要有着个性化的表达。
《漫长的告别》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些强情节的类型推理剧,而是不急不缓,非常沉得住气,用22集讲述一个故事,跨度12年。
该剧的根本,不是让观众参与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的解谜过程,而是将观众带入故事的漩涡中,感受剧中人物的内心。
“归来之后,还是少年”,大概也适用于该剧的男主角。
公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lim微博:乌鸦·火堂
离真相越近,离自己越远!有些东西像一种执着!
非常反套路的一部电视剧 集集想不到 男主越看越顺眼
10年前可看性更高,凶手没出来之前都还好,中间有几集太墨迹了,总之情节OK,没有拉低观众智商,凶手也不是太难猜,中规中矩
画质质感很好,剧情也不显尴尬,节奏有序紧凑,相比于隔壁的《心灵法医》,同样是悬疑剧,这部要更好一些,值得一追。追就完事了😄
剧情很臭很长,昏迷的那10年里警察没在干活。周峻纬,脸不对称但是本来就很灾难的演技看上去更灾难了个平方。每个不找警察的人我心里都想的是没必要,你在2016没在1996,这是法治社会,挺一般的这剧。何晟铭声音像公公,我第一次听他原音,蛮难听的。
挺猛的国产悬疑剧,居然没什么人看~
拍得接地气到像是隔壁县城投资的电视台自制电视剧,但整体节奏是好的。虽然最后结局得有点潦草吧
满分,真实的破案可能就是这么迂回曲折。
Emmmm,还行吧,就是不够吸引人。
倍速拉完 剧情逻辑好混乱 真的有被无语到
1、前面铺垫有点长;2、老肖的动机还是太简单;3、老肖为什么可以那么顺利的杀人?那么的专业?总的来说还可以吧,6.5。2020420
这剧其实真的不错,周峻纬当年作为新人演技还是可以的。这剧推荐的。
我觉得挺好看,说不好看的人真是没水平,完全看不出来故事中人物的魅力。那种只玩情节的悬疑剧才真没看头。有些人说摄影机抖,真是拜托,那是抖吗,明明是按纪实风格来的,拿这个评定故事的不好就很傻b。再说故事人物,一个男人敢为自己女人付出一切,这样的人物有什么问题?那个说不好的人,是不是从来没为爱牺牲过。我是女的,如果有这样的男朋友,是我最想要的。我一口气看完5集,我真心觉得不错,虽然说故事中有些地方跳,但吸引我的是这部剧从全新的角度去诠释,受害者家属的情感感受,为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是真的很喜欢,那么写实,那么真诚,独有风格,独特魅力,不同于其他剧……我会追到底!
前几集,别着急,后面更精彩。后几集,什么玩意,太敷衍了,收尾好差。。
一部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神探的剧
确实够漫长的…国产电视剧要都能浓缩到12集把故事讲圆了就好了。剧里人打死不报警,男的都有个念念不忘再见时都是孩他妈的红颜知己,民风淳朴的小镇能把整个省的凶杀案都包了…支线也多到令人乏味,结尾还来了波普法,不过也算道出真相:遇事为啥不报警???
你想抓凶手你倒是去考警察啊
还阔以 超出我的预想 就台词废话太多
刚开始真是随便看看的,没想到越看越好看,有时候没有期待也许惊喜会更大,何晟铭好评啊,口音很入戏,老刑警的感觉,比配音强。
周峻纬有点演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