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看完了,有点伤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对于尹心德和金佑镇所遇到的人生问题,剧中给他们的解答是一起走向无忧的死亡。
说实话,换作是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妥协,但这样的人生可能还不如早早结束自己。
挺为两位主人公惋惜的,但是这个结局可能也是我现在的阅历所能想到的。
也许成长到一定阶段会有不一样的解法。
这是我看过剧集最短,却是最好看的。
因为他们在那个时代,他们只有死,才能才能在一起,找到真正的爱情不容易,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没有和对方说过我爱你,可是他们对对方注入了全部的感情,最后一吻,弥补了五年前那没做完的事,最后男主牵着女主,一起走向了永久。
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愿你我都能找到一个让我们无惧死亡的人。
之前看了小李子和凯特的电影,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泰坦尼克号》,而是据说是被网友调侃为jack和rose婚后生活的《革命之路》。
《泰坦尼克号》我足足看了四遍有余,每一次都为电影中jack和rose凄美的爱情所震撼,并且这份震撼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愈发强烈。
一切文艺电影在我这里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更可以说是乌托邦,可以超脱出世俗的眼光,没有道德法律约束,更经受不得人言无端指责。
假如用伦理道德去评判《泰坦尼克号》,你会觉得它忽然索然无味了起来,莫过于一个浪子遇上千金大小姐,订了婚的大小姐精神肉体双出轨的故事,说起来还有些耳熟,俗称婚后遇到了“灵魂伴侣”,这不就是众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套路吗?
从这个角度看它不可能名扬至今。
同样地,《死之咏赞》若将它看俗了,它也不过尔尔。
但《泰坦尼克号》和《死之咏赞》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革命之路》被调侃为jack和rose婚后生活的真实映照,便是因为《泰坦尼克号》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也是因为不少人从世俗的角度评判了《泰坦尼克号》。
你说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怎么可能安稳地携手共度一生?
放在现实生活中的当下,这样的两个人结合,我觉得恐怕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jack和rose不仅来自不同的世界,还有着截然不同的三观。
拘束惯了的rose认识了放荡不羁的jack,可能会感觉到一时的新鲜与有趣,但是时间一久了,或许说jack没有死, 他们一起生活在了一块,你猜猜温室的花朵rose会不会嫌弃不修边幅的Jack?
于是这就变成了《革命之路》。
《泰坦尼克号》是乌托邦,《革命之路》就是真实世界。
我不得不说《死之咏赞》若有第二部,两个人没有死,并且最后生活在了一起,极有可能难免于变成jack&rose 2.0,第二对痴男怨女。
打下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有一丝犹豫的。
《泰坦尼克号》和《死之咏赞》在剧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无论是男女主的人设,还是感情处理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点不同,中间夹着两个文化和风俗上截然不同的国度。
现代人的爱情观里很讲究“共同话题”,很巧合的是,《泰坦尼克号》的rose和jack起码还有着对探索世界的共同幻想和向往,而《死之咏赞》金祐镇、尹心惪是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言的。
至少在我观影的过程中,看着两个人的交往过程,我没有感受到一丝兴趣爱好、观点碰撞的喜悦,我甚至在想这两个人聊天聊得笑逐颜开的,能聊什么呢?
他们并不是完全相知的。
但在当时的社会和周边的环境影响下,金祐镇的存在,尹心惪的存在,对彼此来说,真的已经足够了。
你可以不懂我,没有关系,至少你是支持我的。
这点我觉得在一段持久的感情中特别重要。
也许爱情并不在于有“共同话题”,而在于“尊重”。
想来也是,每个人都奔着共同话题去找寻自己的伴侣,这真的不是在找“世另我”吗?
还不如去克隆一个性转的自己。
爱情,并不是对于《死之咏赞》我想说的主要,这不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也不是它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实真正想讲的也不是两人“悲剧”结尾的爱情,不是尹心惪,而是金祐镇。
就连导演自己也想通过这部电影探索百年前的这个人物——金祐镇的精神世界。
金祐镇对死亡的定义,让我觉得他很独特。
但启发我的对他独特的认知,却不是他独特的全部。
他的独特,是继承家业的富家子弟中的独特,是动荡年代下的旧社会中拥有着先进思想的独特,更是一种对乌托邦的向往,浪漫主义刻在了骨子里,让他独特。
“我不止一次义愤填膺地诅咒自己的命运,在恶魔的包围下,只有那么一次,是她让我找回了内心的平和。
”写作和尹心惪是两束光,照进了金祐镇的心中,但除去这两束光,金祐镇拥有的,更多的是黑暗。
家庭的压力、经济的压力或许是促使尹心惪想要逃离现实世界的原因,对于家境殷实的金祐镇来说,当这些都不是困扰的时候,是什么促使了他将死亡看作“平常”“无所谓”?
贯穿着整部剧的始终有一个名人——有岛武郎,也许导演也觉得有岛武郎和金祐镇很相像。
与尹心惪初次相遇时的金祐镇,在窗台边念着有岛武郎的《爱是恣意夺取》;和有岛武郎一样,最后选择以自我了结的方式和尹心惪一起拥抱死亡。
跨越了时间与空间,金祐镇了解有岛武郎,向往着“有岛武郎”。
他死于对现实生活中自我表现的不满,死于对抱负、信仰的追求难以在现实中实现的不甘。
“你现在活着吗?
”“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地活着。
”选择死去,就是为了实现自我,实现抱负,实现信仰。
无奈又悲哀,真正的“为自己而活”只能通过做出那样的抉择来实现。
惊喜又敬佩,他死了,他活了。
看完之后其实有点不会评分了,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我看的过程。
那我就说说我对几个人物的看法吧。
金佑镇的妻子:从她的出场就可以看出是一个传统女性,就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一直做好自己作为一个妻子一个儿媳该做的事,非常听公公的话,完全就是公婆想要的儿媳样,她也做的很到位,完全就是公公的左膀右臂。
同时她的身上也有悲剧色彩在,嫁给了一个不会产生爱情的丈夫,在夫家这么过完一生也挺惨的。
金佑镇:很善良,也有分寸,即使已经爱上女主,也能控制住自己不越已为人夫的线,虽然后来也和女主表明心迹,但我还是觉得可以理解。
尹心德:不能否认他父母是好的,但我的认知一直是既然没有能力养孩子那就别生或者别生那么多个,可能他的父母为了家庭要她嫁个有钱人也是无奈之举,但对她本人是真的太不公平,而且后来她的弟妹还不信任她,对她说出那种话,我是真觉得一颗真心喂了狗,白白的付出了很多还不被理解。
如果是我我真宁愿别生下我。
男女主的死亡我觉得是很正常合理的,因为如果我是他们其中一个,我想我也会选择自杀。
首先感情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他们只是有了很深的爱情,而且出轨我觉得他们也算不上。
如果后来不是女主无奈要选择嫁人,再加上传闻的恶劣影响,还有总督府的逼迫,男主那边呢,既要放弃自己的爱情,又被父亲发现,一如既往的被生生逼迫做不喜欢的事,我想还不至于会坚定他们想死的心。
反正最后这样的结果我觉得是“内因外患”的双重原因导致,死亡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不对爱情存有期待,看完这部短剧以后,这种向死而生的爱情是否又唤醒了一些美好的愿望呢?
现实往往是压倒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人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压力,选择面包,剧中这样纯粹的爱情又有多少呢?
男女主无疑是受时代迫害的一对苦命人,男主的妻子也很可怜,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放到今天,是否又会不一样呢?
所以,在可以选择的时候,选择你所爱吧!
村上春树认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她是我生命的希望,也是绝望。
”黑暗中的光,雪中的碳,荆棘密布中的双手;你带我逃出绝境,却又走入了另一个绝境,我看不到那束光,感受不到那块碳,握不住那双手,多希望这些温暖从来没有出现过,也不至于让我触碰到这冰冷世界的一丝温暖后,再重重地将我打回原形。
“爱情般的痛苦,因为是不能爱的人。
”我是爱着你的吧,所以才会如此心动,你才华横溢,与众不同,脑海里是挥之不去你的影子,心底是抹不掉的你的位置,你有你的家庭你的妻子,我知道我不应该违背道德伦理去爱你,在这个框架下,想念你都成了一件特别痛苦可耻的事情。
金佑镇尹心德,从来都是奢望。
所以,走向死亡,走向你,走向那个没有名字的地方,那里有自由,有灵魂,有我们。
“你现在活着么?
”“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的活。
”——《生死论》
我是想活着,才走向死亡,只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你看,甚至连自杀,他们都是心照不宣的。
但在我看来“殉情”这个词或许并不贴切,爱而不得确实是金佑镇和尹心德自杀的一部分原因,可余下的一大部分都是源于社会的世俗、家庭的施压和道德的谴责。
在这重重地压迫下,两个人各自都产生了自杀的想法,爱情就像一个导火索,只是加速了两个人的死亡。
他们是拥有着现代思想却生活在封建的社会的人。
我们不能用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出轨去衡量他们的爱情,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甚至没有灵魂,我并没有说出轨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只是在那个世俗的社会,能遇到一个能彼此理解,崇尚自由和信仰灵魂的人,就算不在一起,也难免不动心。
谁都不是圣人,倒退几十年,用现在的思想去审视当时的社会,应该没有几个人会安之若命吧。
虽然这并不符合伦理和道德的观念,但这是事实。
自由和道德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
而正是因为我们现在拥有绝对的自由,所以这种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做法是不对的,但是可以给一些相对程度上的理解。
并且这部剧重点是在歌颂自由和灵魂,男女主的一切都只是时代的背景。
可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非要纠结住那一个点不放,去弘扬自己认为的三观和正义,操心着“美化出轨的剧”会带坏别人。
而这所谓的“美化出轨”绝对不是大部分人认为的,是一堆“三观正”的网友引导的,打着影响不好名义,其实就是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反驳的人施以道德伦理和三观不正的欺压,毕竟,出轨确实是一个不正确的事情,所以,那些充当网络上正义的使者频繁出现了。
也正是因为这部剧的历史背景在没有播出前就已传的沸沸扬扬。
所以其中也不乏没有看过就来评价的人。
你可以觉得剧情不好打低分,可以因为觉得演员演技不到位给差评,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和个人思考空间,但是我不能理解也不能认同有些人所谓的弘扬和美化出轨。
(这里的话是作为三更的吐槽,我实在是看不下去有些人去故意引导这部剧的思想和观念)回归正题金佑镇,尹心德。
作为长子长女,面对家庭长久以来的压力,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摧残,想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昨晚播出的第三集剧情中,连续不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也都在一步一步逼迫着两个人走向自杀的道路,男主父亲的绝食,来自于妻子“你要做好一个儿子的本分”的压力,女主弟弟妹妹的学费,众人纷坛的流言,局长的威胁和侮辱,一件件一桩桩,都在加速着致使这个悲剧的发生。
他们何尝又不想活着呢,可是活着太累,太痛苦了。
他们可以继续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甚至可以抛弃道德和伦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可是家人,是他们唯一的底线。
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绝食,也没办法放弃家人的安危于不顾。
因为在道德和心灵上,不允许我这么做。
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知道,我就不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尹心德说,我好累,我想休息了。
金佑镇说,那来我身边休息吧。
只有他们懂彼此。
他们是接受过文化有着远大报复和自己理想的人。
所以没办法,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自由,没办法放弃自己的灵魂,放弃彼此。
然而也正是因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思想,所以也没办法,放弃自己的家人。
在这个进退两难的问题上,永远得不出结果。
他们都是既善良又孝顺的人。
只想,能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和彼此一起。
我只是想为自己而活,过符合我自己想法的人生,可是就连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我。
他们真的没有做好一个儿子,女儿的本分么?
他们做的还不多么,被你们操控的还不够么,这是他们的人生啊!
他们即使选择死亡都不愿意放弃你们,为什么,为什么还在不停地逼迫着他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她们有自己的灵魂和自由呢?
可是与其说我恨极了男女主的家庭,倒不如说恨极了那个世俗的社会。
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错,那个时代,哪有什么追求自由和理想可言,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活着,但是他们,才是那个时代大部分的人,而像男女主这种跳出固有的封建世俗的框框,不愿意当社会的奴隶,或许就是“异类”般的存在吧。
生不逢时,我只能这么说。
我甚至也希望他们能够死去,因为相对于死亡,活着对于他们来说更痛苦。
很难受,也很悲伤,看着他们没有灵魂的活着。
看着他们备受折磨地活着。
或许这才是happy ending吧。
好想休息一下,想无忧无虑一点。
所以才那么淡然地走向死亡。
因为死,即是生。
(以下为前两集后更新,多谢评论区小可爱指正,所以改掉了一些矛盾的观点)先爆两张图,死之咏赞播出当日热爆了韩网NAVER,
二三集亦是
目前死之咏赞已经播出了两集(也可以说是四集),剧情走向已经很明晰了,第二集相对第一集而言,正在逐渐趋于悲伤的一个氛围中。
我想说,金佑镇,尹心德,时代导致了他们这样的悲剧。
男女主虽然家庭背景天差地别,但却都逃脱不了封建社会被安排的下场。
在我看来,金佑镇和尹心德殉情自杀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爱而不得思念成疾。
其实,金佑镇自杀的想法是一直存在的,尹心德的出现,只是更加深了他的这个想法。
第二集结尾,喝醉的金佑镇终于对父亲发泄了他多年以来的不满,争吵过后,金佑镇面无表情地问父亲,你究竟是想让我活,还是想让我死。
父亲走后,他低着头,又重复了一遍。
我想如果一个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谁也不愿意过这么糟糕的人生吧。
尊贵的身份,优渥的家庭,大方美丽的妻子,虽然看似梦寐以求平安顺逐,但是却都是由别人一手操控的。
如果人的一生,不能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不能选择自己所爱的妻子,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一具躯壳,任人摆弄。
一个人,只有自由,才会让那些外在的附属变得有价值起来。
尹心德对金佑镇说,你是个好人。
没错,金佑镇确实是一个好人。
他孝顺,懂事,理智,在第二集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出金佑镇约束于道德和责任之间,推开了尹心德。
所以他才会故意去让尹心德见到自己的妻子,想让她死心也想让自己死心,并且金佑镇一生都在受父亲的摆布和安排,放弃了自己最喜爱的写作,娶了自己不爱的女人,但即使他在崩溃边缘跟父亲大喊,也不忘记说,我永远是爸爸的孩子,一直到死去我也是爸爸的孩子,爸爸,我是在哀求你。
因此我一直觉得金佑镇之所以一直听从父亲的安排也是源于他对父亲的尊敬和孝顺。
所以尹心德对金佑镇说,无论怎样我都希望你能抓住我的手,告诉我不要走,但是我知道你不会这么做的。
出于对尹心德的责任,也是出于对家人的责任。
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金佑镇和尹心德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无时无刻的想,当初要是没有认识尹心德就好了,当初要是没有爱上尹心德就好了。
因为爱上尹心德不仅会使自己遭受到道德伦理的谴责,而且他也深刻的知道,自己什么都给不了尹心德。
金佑镇有颗自由的心,他不想被陈旧的思想给固封住,他想弘扬韩国文化,想唤醒民众对艺术的自尊心。
但是没人能理解他,他的朋友被看作戏子,作品被看为垃圾。
他问妻子,你不觉得累么,按照规定的人生轨迹活着。
妻子说,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根深蒂固的时代观念才是最可悲的。
突然间,我完全可以理解金佑镇为什么会爱上尹心德,为什么在已经分别五年后,抱着她,对她说,忘不掉就随它去吧,我也会这么做。
对金佑镇来说,写作能填满他的心,是静默时光里宽慰他痛苦内心的一双手,文字会融入他的生活,留下芳香,永远不会死去。
尹心德说,佑镇,你写作吧,我喜欢看你的文字。
他们是惺惺相惜的人,只有他们懂得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尹心德深深地懂得他的文学,可以抚平他黑暗的深渊,同他一起绝望的哭泣,他们彼此欣赏,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
剧情慢慢发展,小男孩边跑边发着报纸,一对恋人自杀。
也为此后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总之在这个固步自封的社会,金佑镇,尹心德,都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我并不觉得金佑镇渣,在自己的一生都被别人安排状态下,这更像是他做出的一种反击,一种对社会的抵触。
然而他知道这并没什么用,只要活着,他们这段爱情永远不能开花结果,道德伦理也一直在无限的折磨着两个人,所以,两个人选择了自杀不禁唏嘘,那个时代催生了多少这样的悲剧发生,金佑镇,尹心德,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结尾。
即使金佑镇没有妻子,他和尹心德也是毫无可能。
会不会有有另一个尹心德或者金佑镇,在那个社会,被禁锢了一辈子…如果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那么就不会有出轨这一说了。
取自金佑镇四杀前三个月最后希望大家继续多多支持我们李演员的作品忘了说还有一月份的浪漫是别册附录你要是不看我可是会很凶的哦(看完结局再来更)
什么是浪漫,一起坐火车,一起散步,一起去海边,一封封来往的书信,在你身边休息,从春天到秋天再到春天,什么也不用去想。
其实,他们两个都没有错,每个人都是时代塑造的产物,在民族独立的背景下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故土的爱恋。
看完以后没有像大多数观众一样久久不能走出,反而不emo,并且看的透彻,每一帧的镜头都给到足够美。
片尾处天色已晚,黎明时分,两个人从未如此的清醒,甲板之上互相拥抱,跳着生命中最后的舞曲,墙角处欠下的吻也在此时相望相闻,睁开眼睛,四处游荡的海风,空无一人的游轮,他们向着远方奔跑,他们的前方不仅是漆黑一片的大海,还有明亮的月光。。。
男生虽已成婚,但没有感情的婚姻终究是空无一字的白纸,对心上人的想念,可以翻山越岭,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一个是被迫继承家业的文学才子,一个是生活所迫的歌唱才女,都是面对命运的无力,而此时此刻,两个人可以相互依偎的休息了,他们即是彼此的救赎,也是压抑生命里的一道光得知是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让原本精彩的剧情,增添了无数倍的敬畏之心。。。
我试着去理解金祐镇的死亡。
金祐镇身上的悲剧色彩实在太浓厚了,虽然他是和尹心德一起殉情自杀的,但与尹心德的悲剧是来源于外界不同,他的悲剧来源于他自身,这种悲剧性从他出生开始就伴随他一生。
如果不是文学与尹心德这两束光芒照进他的人生,他的一生可能自始至终都保持灰暗,但这两束仅有的光,也未能将他从悲剧性的一生中拯救出来。
“我不止一次义愤填膺地诅咒自己的命运,在恶魔的包围下,只有那么一次,是她让我找回了内心的平和。
”金祐镇母亲早亡,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专制之下,他不允许金祐镇从事文学事业,要求他继承家业从商,还为他娶了一个他不爱的女子为妻,可以说,金祐镇的人生都是被父亲安排了的,没有一点自由。
去日本留学学习英语使他能够短暂地从父亲那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中逃离,但是他从未能够真正地摆脱,他用着父亲的钱,并且作为留学的代价,学业结束,他必须回家继承家业。
金祐镇是矛盾的,他热爱文学,渴望通过自己的笔去唤醒沉睡的国民,传播自己的信仰,但他又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地和原生家庭、原生阶级割裂,正如,他是用着他父亲的钱去留学,去支持新剧的演出,他可能也痛恨这样的自己,明明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接受,他的父亲不喜欢他碰文学,不允许他把文学的书放在书桌上,他就真的不放,可见,他的性格里更多的是逆来顺受,虽有不甘,却也不敢。
我一度很奇怪,既然他这么苦恼,为什么他不反抗,但后来我能理解了,一方面从小受到儒家思想教育的他,是难以背弃孝道的,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懂得太多,负担才愈重,一方面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可能也没有信心,脱离了父亲的经济支持,他靠自己能走多远。
是尹心德,帮他把那些父亲不允许看的书搬到书桌上,还说那是重要的东西。
我以为,是这一刻,他的心第一次为眼前的这个女人动摇。
即使之前他也以她的歌喉为美,但那还单纯地停留在欣赏美的阶段。
尹心德和他很不一样。
她明媚如春日的阳光,她的活力与热情能够轻而易举地感染周围人,更重要的是她为自己歌唱,她喜欢唱歌,她就独自来到日本学习唱歌,她当然也有她的生活之苦,家境清寒,一家四口都等着她学成归去唱歌赚钱养家,但是这不妨碍她在台上纵情歌唱,因为这是她喜欢的事业。
金祐镇做不到的,她能做到。
尹心德第一次见到金祐镇,金祐镇在窗台边念着有岛武郎的《爱是恣意夺取》,尹心德不认同,她反驳,爱应该是无私奉献才对。
两人在日本分别之时,听说了有岛武郎的死讯,尹心德又说,她不能理解为爱而死。
两次,金祐镇都保持了沉默。
剧中多次出现有岛武郎,可见作者也觉得金祐镇和有岛武郎很像,金祐镇出生虽晚于有岛武郎,但两人都身处同一动荡年代,出生于旧社会,却受到新思潮的冲击,都关心社会主义事业,却囿于自身资产阶级的出身,有岛武郎爱上了有夫之妇,身为有妇之夫的金祐镇爱上了妻子以外的女子,皆不为世俗所容,但有岛武郎比金祐镇幸运的一点大概是,有岛武郎可以随心所欲地书写,金祐镇却只能麻木地在案头签字文件。
我想正如尹心德不懂有岛武郎,她也未必真的懂金祐镇,但她理解他的理想,愿意支持他,这对于长期处在被父亲压抑下的金祐镇而言,就是莫大的慰藉。
况且尹心德与传统韩国女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她有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任何人之下,她有掌握自己命运的魄力。
本身逆来顺受的金祐镇很难不为这种魄力吸引。
“你现在活着吗?
”“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地活着。
”金祐镇对待人生中的一切几乎都是消极的,即使是在剧团受危挺身而出之时,他那种无畏生死的感觉也更像是因为其早已心死所以无谓生死,多活一日也罢,少活一天也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所以随时死去都没有关系。
电视剧最后为金祐镇和尹心德结伴赴死铺垫了理由,尹心德全心全意地赚钱供弟妹学习,却因为身陷钱色交易的流言蜚语,被弟妹怀疑,心灰意冷,之后又被侵略者官员以家人性命相逼要求卖唱卖身,不知所措。
而金祐镇净身出户没多久,最终还是屈服于孝道,决定放弃文学回归家族,向往的生活还没真正开始就戛然而止,未来又是一片见不到底的痛苦深渊。
尹心德觉得很累,她想休息,又怕自己思念金祐镇,金祐镇就对尹心德说,不用担心,到我的身边休息吧。
金祐镇的口吻极其自然,仿佛一段再普通不过的情话,我想金祐镇的心里早就埋下了死亡的种子,他一定不止一次地想过自杀,尹心德的话不过是一个契机,所以明明说着如此沉重的话,表情却是一如既往的淡然,甚至连尹心德都有点意外,他会这么不假思索。
二人虽对死亡达成了共识,但尹心德死是为了从她厌倦的生活中逃离,金祐镇选择死却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希望此生,可以有一次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那将成为他人生的结束。
是的,在他活着的时候,因为没有自由,他觉得自己不过是行尸走肉,活不是活,他终于可以死了,是为了真正地活着。
所以,或许在旁人眼中,二人是殉情,但我却以为,金祐镇更像是殉道,殉理想,他以积极的死亡代替消极的生存,通过肉体的彻底消亡,达到灵魂的完全自由,是一种自我的实现与完成。
他死亡的那一刻,是他此生唯一真正活着的瞬间。
这样的死亡,才值得金祐镇去赞美。
以日治时期朝鲜为背景的电影,还是真实人物事件,就有了想要看的欲望。
男女主都是非常隐忍、深沉、内敛的角色,莫名很喜欢这种性格。
不晓得殉情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感觉这两个人只是相约赴死而已,逼死他们的不是不能在一起,而是不能写作和要为日本人唱歌。
与其说他们之间有多爱,不如说精神、人生没有出口时找到的一个出口罢了,这就是所谓的爱吗?
怎么觉得更是相依为命的无奈(或者说无法选择)更多一些。
凄美是凄美的。
我把这短剧连起来当作电影看,表演上总觉得人物活泛劲儿就很现代韩国人,时代感差强人意。
而且总觉得男主女主,特别是男主应该总是有一丝悲伤贯穿始终的,即使是笑也最好是有悲伤的情绪在。
但钟硕有时候笑得太天真烂漫了会有点出戏(笑出二硕感)噗。
“天真”应该不属于男主和女主。
-- 偶然在韩国的网站(나무위키)上看到了李钟硕名字的中文其实应该是李钟奭(shi四声),为什么明明有正确的汉字不用翻译直接可以用,却用了“硕”呢,音也不一样,是因为“奭”太生僻了吗?
评论中有人说本剧名字的翻译问题,确实是“死的赞美”不用翻译直接用,那奭奭要不要改回本名呢?
噗 另外,二硕的各个剧妆发都不带变的,单看剧照完全不晓得是哪个剧,得看女主是谁,本色出演吗?
关于一起赴死的合意是如何形成的?
这部剧当然角色都被逼到了极限,一蹴而就。
但真的殉情了的人对殉情这件事的合意是如何形成的还挺好奇。
是不是也要经过各种试探?
就跟确定恋爱关系前的试探一样,因为没法把握另一个人到底怎么想的,投入程度如何?
所以现实中就会有些殉情只有一个人挂了的情况。
这就很尴尬了。
出道八年,电视剧:检察官公主,搞笑一家人,秘密花园。
学校2013。
听见你的声音。
Doctor异乡人。
匹诺曹。
W。
当你沉睡时。
死之咏赞,目前正在安静拍摄的浪漫附录别册。
电影,返回基地,no breathing,观相,热血青春,VIP。
我在做什么[笑cry]实际上我不是在如数家珍,其实是在单纯的进行业务统计。
如果粗略算来,这么多作品占据李演员八年光阴的比例少说也有五分之一吧。
刨去这粗粗略略的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
某一瞬间忽然想起,太久太久,李演员偶尔掠过人群的身影,总是一件从头到脚很长很长的大衣包到脚,一边大步流星走着路,手里还端着摄影机,眼睛紧紧盯着镜头。
再凝神贯注检查自己的表演。
有时候过着马路。
有时候安安静静倚靠在墙角。
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
从一开始出道延续至今。
也就是说他花多少时间在演戏上,就花了同等时间在检查自己演技上。
又五分之一。
每次他演的电视剧直播,他总会认认真真的看。
哪怕人群喧嚣,哪怕四周人声鼎沸,他却一直安静的看着。
投过他沉静的目光,他沉浸其中。
哪怕一点点瑕疵也逃不过他敏感锐利的感觉。
于是越来越少,从他作品里观众可以挑剔出哪怕细微的表达错误或者失误的地方。
一个作品,十几本的台本,需要他一个字一个字硬背出来。
李演员是有背台词的习惯的,到现在他都能大段大段默写他喜欢的狼和狗的时间里面的台词。
除了背台词,他还喜欢在脑海里不断默想,构想剧情。
每段台词背后的场景,人物的情感,表情,他总会在脑海里勾勒设想一千遍,一万次。
直到某一天把他放在场景里,他已经完全融合在里头,真实的自己也消失在人物的身体和血肉里,生生不能剥离。
又是一个五分之一。
只是人物的构想吗,不。
我们眼睛所能看到感知到的,就已经这么多了。
可我们视觉看不到的背后,李演员还做了些什么呢。
拍VIP时候,他不是大主角,却逮着大前辈们,虚心请教了很多问题。
他让大前辈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演员身上保留的无比宝贵珍惜的表演的热情和热血。
他让大前辈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年轻演员作为演员的赤诚和禀赋。
每部剧的主人翁都有之前他扮演角色截然不同的职业和千差万别的人生。
而他用他的努力让自己活出了形形色色职业人生的角色应该有的样子。
至今,我没有从屏幕看到比他更专业更利落的外科医生。
至今我没有在后来的电视剧里发现比他更纯真更澄澈的少年形象。
就连饰演坏人都那么成功。
我们的少年即使残忍着也那么残酷中带着凄迷的艳丽,即使喋血也是惊鸿一瞥的,冷酷里带着无解的迷人。
看着他的成长我真正领略到一个优秀的演员真正的努力其实更在戏外。
戏外,他会为了塑造人物而学习如何消毒手,如何像外科大夫一样去做手术。
会为了人物学习南韩以及北韩的方言,会为了人物仔细琢磨主人公说话的语气,口吻,说话方式,语调,韵律。
丝丝入扣的去揣摩人物的表情,声线,姿势。
丝丝入扣的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惟妙惟肖的再现人物细微的眼神变化和每一个阶段细微的感情表演层次。
扮演历史真实的人物,他会查找大量历史资料,了解人物当年的背景和人物原型。
他不会让人关了书,看着电视机,看了他的表演,被他带偏以为那就是我们不知道的金作家。
他如此真实的,如此尊重的,将一个被黑暗窒息时代埋葬的才华横溢的人一点一滴的再现出来,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令人扼腕也引人叹息。
看了死之咏赞,耳边总是有他低低的念诗的声音。
如此清亮,低沉,磁性,像山涧汩汩的一溪清泉。
像正午暖暖的一抹阳光。
像喧闹过后平静的湛蓝的大海。
像清晨在花瓣和叶面上跳舞的露珠。
每当听着他的声音,不知不觉会变得宁静,变得安宁。
每当听到他的声音,不知不觉会变得沉静,变得喜悦安乐。
而他从未因为他获得的成功而停止自己的学习。
哪怕对着一些新人演员,他也会放弃自己之前获得的表演知识,而试图去崭新的目光去发现他失去的,正在被消磨的,和后辈相比不一样的东西。
或许又是他生命里无比宝贵的五分之一。
而现在的李演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分拨出来,用在后辈演员身上。
倾听。
分享。
像朋友一样给予他们建议。
像朋友一样给予他们精神指引。
像老师一样去指导,去发现。
在他们身上如获至宝找到某一天会成为无可替代演员的美好质素。
像大人一样去帮助,给人倚靠。
像朋友一样去玩耍,给人扶持。
他好的同时总是希望身边的人,世界的人比他更幸福,比他更快乐,拥有更多。
单纯而美好的人,始终不吝于把他珍惜的时间花在别人身上。
哪怕他的时间是按分,秒来计算,也依然会腾出大量时间,和同龄人沟通,和后辈们探讨。
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不知不觉又是一个五分之一。
我还记得光耀2013里,最后一个采访者就是我们家钟硕。
当记者姐姐说,让他把自己愿望写下来,过十年后再来看。
当时他就笑场了。
因为那时候他不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多久,自己能走多远。
可短短五年,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和自己的理想型姐姐正拍着戏,外面的世界里,听音正准备翻拍,而所有人都说,修夏不可复制。
看剧情简介挺不错,可是第一集实在没什么看头。李钟硕的发型哪里像那个年代的人啊?还有女主也不太行,给我的最直接印象就是“她很漂亮”里面那个讨人厌的韩雪。。。。。
海报贴满大街能开个唱的顶流家里吃不起饭 对不起这个设定我真的说服不了自己
就比较一般吧。人物传记剧集,比较平淡,主题也不明确。女主我是真的吃不下,配音也超级假。
糟糕.李钟硕的表演怎么固化了.糟糕.申善慧的颜get不到.糟糕一般了.一星给画面加分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消亡了,这个国家才会真正走向灭亡。当那些热血的年轻人在舞台上高喊着这片土地上十年前还拥有自由的时候,他们的国家还在。而当一个国家开始禁锢各种艺术的发展,甚至开始企图掌控艺术的话语权的时候,这片虚假的繁荣也是终将会消散的。【李钟硕读诗太他妈性感了吧,这谁招架得住啊我的天】
目前更新了一集,真的想说在韩国偶像级别的人能有这个演技真的很令人感叹,剧情也不错,李钟硕很会挑剧本,上一次看申惠善的剧是秘密森林,不一样的感觉,一样的演技
音乐很美,画面很美,男主演技不那么美。
好无聊
李钟硕怎么空有一张脸啊😭
不管演绎还是整体风格把控,都充满一股与时代和歌唱艺术违和的塑料感,如果不是春节路上大塞车实在很难把这短短的篇幅坚持完。
故事题材还是很吸引人的,有着很不俗套得温暖感,但制作班底真的差强人意,不是很有质感,画面不是很好看,许多感动的瞬间烘托的不到位。
申惠善的颜真适合演年代剧,当然李钟硕也是,悲剧似乎是男女主角的唯一出路,深深感受到那时候的他们的绝望与无奈……唯一的违和感大概就是口型假唱那里,其他都很完美,尤其是OST,实在是太好听了!PS.我更喜欢《死之咏赞》这个名字,很美的意境……
故事改编的差点火候,导演也没营造出好氛围,演员属于正常发挥,画面色调不太匹配剧情,无惊喜。
三星半吧,好久没看二硕的剧了,他演技是更成熟了的,觉得以后会成为真正的演技派。独幕剧时长有限觉得两个人的感情进展略快,后面时代下来自家庭和政府的压迫很到位,与其说死是为了体现与坚贞的爱情,不如说是为了对时代和家庭的反抗。
编剧和李钟硕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李钟硕第一个镜头转身之后我心里一寒:这人眼神是死的/甚而这样的表情,也可以出现在异乡人、匹诺曹、w、当你沉睡时…一个亡国、和父亲有心结、热爱舞台的日本留学生,怎么可以和别人分不出区别呢。
申惠善成名以后演戏气场都不一样了 另一位不说了永远一个表情一个调调
豆瓣跟抖音评论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局面。
嗯,婚外恋啊。
李钟硕演谁都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