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认为环保离我很远,今天看了第五集才发现,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前四集我在感叹耶和华上帝的伟大,创造了如此完美的世界,让万物都互相效力,生生不息!
但看到第五集 我发现人们的罪性已经不仅仅在人类社会蔓延滋长,这罪已经蔓延到了无数动物的家园!
人所犯的错,不仅仅需要自己来买单,还需要整个世界来买单!
上帝已经要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了,新冠的肆虐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在这末后的时代,我们都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罪孽,要面对自己所犯的罪并正确的对待所犯的罪,靠着主耶稣基督来重新选择一个正确的路!
火山——阳光——天气——海洋——人类五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旨在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并且在最后一个主题中升华。
以前看BBC是为了学英语,现在看BBC是为了带小朋友认识世界。
总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我们普通人并没有行万里路的机会,更没有机会前往极地、海洋、雨林,看一年四季带给自然环境的影响,看纪录片就是我认知里可以带小朋友游历世界的方式。
BBC的纪录片,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无论是摄影效果,还是内容深度,都很赞。
Maybe摄影效果太好,细节都看得特别清晰,小朋友看完之后有时候会做梦惊醒......
非常好看,给人很大的震撼。
画面非常美,每一帧都能截图当壁纸。
既增长了知识,又放松了身心......................................................................................................................................................
第四集在北欧峡湾里,居然能够生存下来的欧绒鸭,就是以这里的贝壳为生的。
但是我们主要看那激流的回旋和蓝色和白色的交响曲了。
当然了,前面的小乌贼求偶,和后面的海豚吃小鱼也挺有意思。
只不过小乌贼打出一包精子是怎么预判成功的,片中没有介绍。
这套纪录片不是看生物的,也不特别强调科学知识,其实是看一些完美生物的色彩的,所以可以称为:多彩的地貌。
在澳大利亚的蜥蜴岛看成群的小白鱼,真的是和海洋的色彩相得益彰,整个白沙完全是透明的,而且和鲨鱼一起,形成了黑色颗粒状的小墨点。
浅滩这里的动感十足,你甚至能够感觉到摄像机的微小动态,确实很神奇。
极佳的体验感第38分钟的浪花拍得太漂亮了。
最后到泰国湾看布氏鲸,非常过瘾第五集虽然是集成了前面四集的画面,但仍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观点。
例如,我们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迁徙,因为气候的变化,导致很多地方不适宜人居,所以很多非洲人迁移到了欧洲。
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包括欧洲社会的一些冲突和不和谐,都是跟人群迁移有关系。
也是因为气候,我们现在的地球正在经历全新的地质年代。
大卫艾登堡的自然纪录片讲故事水平年年高呀。
或许是《王朝》的影响?
感觉近年的自然纪录片讲故事的水平明显高了许多,挑选一个物种,然后把视角集中在一个个体上,让观众更容易代入和共情。
美丽的画面和优秀的背景音乐也极大地强化了这一点。
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再不经意间加一句“他们因为人类的活动快要灭绝了”,颇有图穷匕见的感觉,也确实让信息更具冲击力了。
不过最后一集感觉还是不太对劲,数据都比较模糊,还轻描淡写地反核能了,且发达国家的出力都感觉明显不太够。
面对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许把这类东西讲成一个生意会更有说服力吧,他们或许可以参考一下比尔盖茨的叙事。
第1集 火山
1、非洲 坦桑尼亚 伦盖伊火山 纳特龙湖:小红鹳繁殖后代
2、太平洋 加拉帕格斯群岛 费尔南迪纳火山岛:加拉帕格斯陆鬣蜥到火山口产卵
3、太平洋 加拉帕格斯群岛 沃尔夫火山:吸血地雀以橙嘴蓝脸鲣鸟血液为食
4、印度洋 阿尔达布拉环礁:阿尔达布拉象龟在陆地上寻找阴凉
5、北美洲 黄石公园:火山提供的热量使河流永不结冰,为北美水獭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
6、亚洲 勘察加半岛:冬眠后棕熊捕食洄游的三文鱼补充能量
7、非洲 塞伦盖蒂大草原:新出生的角马面临各类捕食者的威胁
第2集 阳光
1、亚洲 东南亚热带雨林:长臂猿穿越雨林觅食成熟的无花果
2、亚洲 东南亚热带雨林:榕小蜂在无花果中产卵
3、北美洲 北极苔原:北极狼捕食麝牛、北极兔
4、北美洲:美洲林蛙通过冰冻的方式冬眠,春天自行解冻恢复生机
5、北美洲:束带蛇借助春季的阳光进行交配竞赛
6、北美洲 北极苔原:北极狐捕食雪雁蛋哺育后代
7、非洲 撒哈拉沙漠:银蚁利用正午阳光合作捕食中暑的昆虫
8、亚洲 中国中部:川金丝猴在秋季因食物大打出手
9、太平洋 阿拉斯加 阿留申群岛:灰鹱从新西兰飞往阿拉斯加,与座头鲸一起捕食鳞虾
第3集 天气
1、非洲 赞比亚:雨季到来,黄毛果蝠争分夺秒吃到最新的水果
2、南美洲 亚马孙雨林:红火蚁用身体搭建小筏集体搬家以应对雨季洪水
3、南美洲 亚马孙雨林:巨型侧颈龟利用旱季的沙洲产卵
4、非洲 南非海岸沙漠:大眼短头蛙在沙漠的夜间捕食昆虫
5、亚洲 戈壁沙漠:双峰野骆驼吃雪补偿水分
6、太平洋 圣诞节岛:红蟹在海边产卵
7、非洲 赞比西河 维多利亚瀑布:雨季和旱季的变化
8、非洲 赞比西河:南红蜂虎在河岸筑巢,躲避鳄鱼、鱼鹰等天敌
9、非洲 赞比西河:旱季河马因争夺领地大打出手
第4集 海洋
1、非洲 南非沿海:海豚、鲨鱼、鲣鸟合作捕食鲭鱼
2、太平洋 加拉帕格斯群岛:鸬鹚与海鬣蜥不同的生活方式
3、印度洋 珊瑚大三角:火焰乌贼的求偶交配
4、大西洋 挪威索厄特特劳门海峡:欧绒鸭在汹涌的旋涡海域取食贻贝
5、大西洋 巴哈马群岛:宽吻海豚捕食躲藏在沙底的小鱼
6、印度洋 红树林:柠檬鲨在红树林产仔,幼年时期在红树林生活成长
7、太平洋:蝠鲼取食刺尾鱼卵
8、太平洋 澳大利亚 蜥蜴岛海域:乌翅真鲨和鲹鱼合作捕食硬头鱼
9、大西洋 福克兰群岛:凤头黄眉企鹅冒着汹涌波浪攀上悬崖哺育幼崽
10、印度洋 泰国湾:布氏鲸独特的捕鱼策略
第5集 人类
1、肯尼亚 察沃东国家公园 大象孤儿救助站
2、塞内加尔 维杜-辛格利 “绿色长城”防护林生态工程
3、巴西 玛瑙斯市 拯救被困在城市的野生动物放归野外
4、巴西 卡纳拉纳 收集种子重新播种,恢复被破坏的雨林
5、加蓬海域 建立海洋保护区,巡查偷猎行为
6、美国马萨诸塞州 科德角 拯救因洋流紊乱导致奄奄一息的海龟
7、冰岛 亨吉德 利用火山热能发电
8、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利用风能发电
9、摩洛哥 德拉-拉菲拉勒特 利用太阳能发电
10、巴西 亚马孙州 在野外建立高塔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1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圣迭戈 建立濒危物种基因库
第一集:火山地球5%的火山,供养20%的生物#小红罐依靠火山喷发后的盐碱地繁衍后代,可以躲开陆地生物的侵袭。
但可能被秃鹫吃掉。
#如果火山喷发蜥的蛋就没了,可是火山的温度适宜孵蛋,利大于弊,值得冒险。
#吸血地雀被狂风吹到岛上,蓝鸟被吸血却不反抗。
#龟要不断找寻新的栖息地以免溺亡 #水獭依靠火山的地下热能捕鱼,狼在伺机抢夺食物#火山灰富含丰富的矿物质适于生物生长,鲑鱼产卵,棕熊吃草捕食鲑鱼。
棕熊一天消耗十万卡路里热量,人类的50倍。
#东非大裂谷,草原。
每年100万只角马来到草原,短短三周50万只幼崽出生,相当于每天24000只,每小时1000只。
角马几分钟就能站立,先学会步行、奔跑,妈妈才会喂奶。
被捕食,只有1/10的角马幼崽能活到成年。
#地球首次出现二氧化碳就是地壳深处的火山活动产生的。
生命需要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
人类每年排放的碳是所有火山喷发的碳排放总和的100倍。
环境塑造生命,我们所有生命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行为也是受环境影响,即使表面上与环境毫无联系,其实也是基因中对环境的反应的根植。
所有生命都在艰难的讨生活,生存不易,因此遇到困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活着就是一件辛苦的事。
感悟和着感动。。。。。。。。。。。。。。。。。。。。。。。。。。。。。。。。。。。。。。。。。。。。。。。。。。。。。。。。。。。。。。。
阳光,海洋,雨林,火山每一种都是我们地球生态不可或缺的组成。
构成了这颗“完美星球”。
我们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太阳的热量。
海洋和雨林能吸收我们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呼吸的空气,70%都是来自海洋。
对于天气变化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火山的喷发物随着风送至世界各地为陆地提供了有营养的物质。
她们相互制约,有一种微妙的平衡。
才有了稳定的气候。
而工业时代正在破坏这种平衡。
生物存在的美好不仅是因为它们有趣又可爱,更在于我们的生态系统需要它们。
它们更像是生态系统的工人和园丁。
气候变暖和砍伐森林最先收到伤害的就是这些园丁。
南非草原上近些年变得越来越干旱,越来越多的动物因缺水而濒临灭绝,而生物的灭绝又会像多诺米骨牌一样,一旦倒下就会有更多的生物一个接一个倒下。
结尾的措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这种希望的力量十分渺小。
我怀疑那些森林和海洋的修复速度赶得上我们破坏的速度吗?
毕竟我们还这样无知地活着。
我们大多数人还意识不到这种处境,我们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挽救。
我们只是一味无知地破坏,贪婪地汲取。
我对我所在的环境感到悲观。
最后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更加极端的气候变化,越来越难以预测。
气候变暖将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不在那么宜居。
现在,气温每年上升一摄氏度,极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其融化的水将流入大洋,破换洋流循环,使天气变换莫测。
失去极地,将使海平面上升。
地球无法通过极地将多余的来自太阳热量折射回太空。
会使地球变得更热,将吸收更多来自太阳的热量,预计到2050年,南极北极将不再结冰。
那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原本我想着《完美星球》——一共就五集,为什么有一集讲“不完美”的人类。
我甚至非常沮丧,想着两年后霓虹国要排废水入海,我有多么喜欢吃鱼热爱海洋就有多么难过和恐慌。
最后还是看完了——收获到继续活着的勇气。
对呀,人类应该是聪明的动物。
你无法想象,一条贯穿非洲的绿色长城,仅仅完成了5%,已经让当地人有水喝有庄稼有买卖。
海洋护卫队拦截一艘非持证上岗的渔船,就可以拯救上万的鲨鱼。
可我还不明白自己的力量。
可能妈妈只是出于经济考虑,她教育我要利用生活用水,例如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晚上就留房间灯等等。
再例如,为了减胖,我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把废纸一张张屯起来,再变卖;把购物的纸袋子塑料袋子分类码好,不扔垃圾。
我不像那些环保活动者一般伟大,虽然说起来幼稚,可是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英雄。
最起码,在未来,我的小朋友还能呼吸到空气,喝得到水,看得到动物。
未来,一定要种下一棵树,每一年或者每一个月。
大海让我恐惧,但我爱热带丛林,我真的好想好想去亚马逊啊!下辈子让我做亚马逊雨林里的一只昆虫吧orz 北极狐好fluffy哦,羡慕那个摄影师,那一刻他一定跟北极狐产生了纯洁又灵性的connection,这辈子值了!
看完最大的感慨是:地球很美好,人类很多余。
看《人类》那集了吗,那么,看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了吗。那么请问为什么会有最后一集,“正能量”的最后一集,仅仅可称为白左环保广告,完全脱节的最后一集呢。我看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于是我推测这一季会更残酷。为什么《人类》会拍得那么正能量,为什么94岁的爵士还要想着如何把药放在糖果里,喂给二三十岁的人来吃。这些欧美观众的接受能力是有多低下。最后一集应该是《大卫阿登堡》,应该有人拍爵士,拍他了不起的人生,最后只见证了大自然的失衡。太悲催了。
人类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了,它们还栩栩如常。
水獭在雪地里用肚皮滑雪冲入温泉的画面超可爱。
画面依旧震撼,很棒。但不得不说,仍然夹带私货。最后在说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时,将镜头对准了灯火通明的中国和印度。他们想表达什么很清楚,只不过碍于BBC和腾讯合作的关系没有挑明说。为什么不把镜头对准已经排放了几个世纪的大不列颠和欧洲大陆。
大型自然交响诗
2021年第2部。画面精美(一定要大屏幕高清看),但场面没有多少惊艳的,很多都在bbc以前的纪录片中似曾相识,有点审美疲劳。并且一如既往地不喜欢故弄玄虚的讲悬念味道,有些场景明显感觉有拼接痕迹(不自然)。另外有些文不对题,比如火山一集,全部是在讲动物,到更喜欢看到的是直接讲火山。
4K UHD火山、阳光、天气、海洋、人类,五个维度介绍我们所在的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球球!五星力荐!!!!!
致敬
感觉似曾相识
不知道怎么的和之前的有点雷同 没有个主心骨 不像王朝那么吸引人
【4.0】
老人家+BBC=信心保證。
好看好看,BBC出的纪录片必追,画质无敌,假期鸡娃必备.
好好讲自然界规律可以,但第五集夹杂私货(输出社会科学价值观)就不是了。只差没说出口,中国人太多了、他们要过好了排放量就更多了,所以发达国家们一起用环保大棒砸死它吧。
只能说满分!!!
真他妈恶心🤢夹带私货……第一集最后讲的话配上印度和中国的夜景画面,潜台词是这两大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咯!二氧化碳排放量你怎么不提人均呢?无耻…………的西方国家…………
每一种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人类最大的问题是太贪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