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香港有没有地下电影的说法,应该没有,因为那里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地方。
黑社会,杀人,暴力,血腥,吸毒,雏妓,富有,贫穷……卧底,警察,妓女,乞丐,黑社会大哥,打手,香港人,大陆仔,河南人,医生,律师……“我们都是为了讨口饭吃”要跟自己心爱的女人去吃东西,但不得不“理智”的看她去接客。
操着香港河南话的杀手乞丐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活着就像青苔。
”乞丐说她说小女孩是花,可小女孩怎么能当花?
乞丐死了,余文乐植物人了,她和表姐不还是要做鸡来维持生计吗,她依旧是青苔。
虽然片子的最后露出些许温馨,但整部电影让我感觉很压抑。
但是让我感觉很真实。
余文乐在进步。
从本片开头登场的时刻开始,我们就可以看见余文乐在演技上的野心。
尽管整体色调昏暗,但这是纯正的香港电影,并且夹杂着那么些黑色幽默。
以前,我以为余文乐只能去演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人物,但在本片中我们却的确看到了他完全可以表现得很张狂、很黄很暴力。
虽然不是什么好角色,但却是很好的演技考验。
冲着他的这份野心,推荐一下此片。
因为我喜欢努力的人。
---http://www.leeforce.com
谁是青苔,谁是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遇到了就能感觉到彼此的无奈。
影片想法很好,要传达的意思或者是要展现的东西也很明显,无非就是要告诉大家,底层的生活与其的众生相。
可是,影片到后来,节奏是失控的,后面活生生变成一部很八十年代的感觉到犯罪片,小女孩到底是青苔还是花,我不敢妄下定论。
但是,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既有对性工作者的描写,也有对南亚人士的描写,可能力有不递,给人的感觉太流于表面,所以就给人感觉不论不类。
说是文艺片,缺乏深度。
说是犯罪片,力道用过头了。
里面演技最好的是小女孩,余文乐和樊少皇不过不失。
真可惜了班底,邵音音和曾志伟在这里就基本亮个相,对片子毫无推进作用。
而故事性也不强,基本好像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好。
其实我觉得如果把它拍成纯文艺片,删掉那些动作情节,也不失为一部有亮点的片子吧 。
郭子健的片子分数普偏都不高,我觉得他还没找到自己的路子。
但是,在如今港片没落的大环境下,像郭导这样的年青导演,还是要期待他们能扎根香港,为港产片作出贡献。
毕竟,像郭导这样土生土长的年青香港导演身上,还是能找到那一丝丝港味, 这是最珍贵的,因为它缺乏。
真的很讽刺,随着国内电影红红火火,百花齐放,可是最初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却凋零在这资本狂潮里去,不禁令人惋惜不已。
我觉得青苔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或多或少也暗指香港电影现在的生存状态。
——《青苔》观后 余文乐和樊少皇两个人,身受重创还是不停地打呀打,怎么也死不了,那时候已是凌晨,看得人疲惫而腻烦。
可是最后樊乞丐真的流干最后一滴血,余警察也轰然倒地,仰面朝天,气若游丝,用心里的声音对他的女人说,“没事了,你不是想去海滩吗,我们去海滩……”那个植物人女人躺在病床上,眼角缓缓滑下一滴泪。
看到这里终于很难过。
很俗套很港式的一个结局,但这最后一刻终于让我入戏。
谁能来拯救他们,黑暗中,潮湿的,青苔一样卑微的人生。
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
和深入骨髓的绝望。
电影的插曲是第一次听到,歌词却很熟捻,那竟是徐志摩的诗啊,“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混混警察从地摊淘来盗版碟,放给那个对他有情的妓女听,而她被打成植物人躺在床上,怀着他的孩子。
如果一切风浪已都过去,他和她也许会有一个温暖的开始,但电影显然不愿意让结局圆满,更血腥的杀戮和践踏只刚刚开始,小人物的悲哀,就在于像飘零的叶子一样,被纷争的旋涡裹胁,不知要被卷向何处,粉身碎骨还是身首异处。
樊少皇一口刻意的河南音其实很让人出戏,他的妈妈为何离去,他是恋母情结还是精神异常,他和小女孩是惺惺相惜的友情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这些都让人疑惑,剧本没有交代清楚。
总之这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对施舍过他一口饭的小女孩拼了命去护佑,以及被黑帮利用做杀人工具然后被灭口,都是让人唏嘘的,但他发疯一样暴打露露,那个同样花朵一样灿烂,又青苔一样凄惨的女人,让人一阵心寒,憎恶。
小女孩的角色本可以更出彩,但是不够冷漠有力,也许总是有意无意拿她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吗帝莲相比,其实她可以将冷漠玩到底,用漠然又童稚的眼神,睥睨这个肮脏的充满杀戮和欺骗的成人社会。
可惜导演没能很好地控制她,让她的表演时常游离在剧情之外。
就算她对樊乞丐说,自己就是要做妓女挣钱,不过之前的情绪没有铺垫好,所以此处台词无法让人有一点震撼,只有莫名其妙。
就连她恐惧的哭骂也是那么正常,正常得没有任何冲击力。
男人们互相杀戮的时候,如果她不要哭,就那样安静地看着,甚至脸上溅满救她的男人的血,还漠然地笑着,那才是真正让人害怕的,那样影片的效果更好(我真是变态,挖哈哈)。
再回到结尾的海滩吧。
活下来的两个女人在海边缅怀,肚子里的孩子给压抑的影片留下唯一一抹亮色。
顺便说句,其实很喜欢冼色丽,从《一米阳光》里那个清纯的民族女孩开始,就记住了她,她的纯美气质也许和妓女的角色毫不搭调,但也正是这样的反差,才更让人难过吧。
那首歌很让人动容,仿佛是蔡琴的声音,“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欣,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群低等烂命的人,像城市边缘的青苔,在无人注视的黑暗角落里独自开谢,卑贱地生活。
这该死的生活。
港产片太久没出现过如此令人感动的戏了。
通过一个都市童话的形式来绘画、润饰司徒锦源一贯的黑暗暴力故事,功不可没的是近年渐渐崛起的导演郭子健。
虽然作品不多,之前只有一部《野·良犬》,但是功力和诚意真的不可小觑。
片中不可不提的亮点,除了饰演“花”的新人史雪怡,和终于放弃做正派打星的樊少皇之外,还有当年邵氏的一代艳星邵音音,以及不时穿插片中,由张清芳演绎徐志摩词的《偶然》。
当然,今时今日的余文乐,也终于可以确立自己的定位和地位,不再怕“柠檬”和“爱迪生”的威胁和竞争了。
善哉!
善哉!
至于邵音音,我只能说“有时整容失败,也未必是件坏事”:P尽管戏中某些情节或场景会令人不禁想起《旺角黑夜》《狗咬狗》《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片,但整部戏看下来,不难发现它的感染力和意境远远超越其他同类型的影片。
片中所描述的世界是压抑、黑暗、凌乱,片外所面对的世界是票房惨淡。。。
而我,也只能借用这里一个小小的角落,来向这部近年来最好看的港产片之一的《青苔》致敬!
2011.08.19续:1.郭子健果然不负我望,凭《打擂台》赢得今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以及男女配角奖项。
恭喜恭喜!
2.余文乐、樊少皇和冼色丽在此片之后的多部作品里面都各自有不俗的表现。。。
加油加油!3.由《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1994)开始时至今日,貌似这种“大叔+萝莉+黑色暴力”的新型片种已逐渐成形,并大有钱景和潜力之势。。。
期待期待!
潮湿黑暗的地方,生长最旺盛的是青苔,只要有水有空气就可以。
暗无天日,就免不了互相伤害。
你被那个秃头猥琐的男人拉进房间,我看的见你期盼的眼神。
你想我说不,我却漠然看你消失于我的视野。
一秒钟前的沙滩阳光,片刻便是地狱的无边黑暗。
每个人都不过是生存,堕落只是种极端的无奈。
你我想耍开他的手,我却任由着无力反抗。
你做的面很难吃,可我还是全部吃掉,你的爱我只能如此消化。
我是小警察,不过是想要免费干你。
所以,不要怪我无情。
我是个小妓女,干我就要收钱。
所以,不要怪我反抗。
我是个小混混,不过是想取代老大的地位。
所以,不要怪我狠心。
我是个母亲,不过是想找回我的儿子。
所以,不要怪我抓狂。
我是个乞丐,不过是想活下去。
所以,不要怪我邋遢。
我是个强盗,不过是想抢劫。
所以,不要怪我遇到了你。
我是个小女孩,只想读童话书。
所以,不要怪我什么都不懂。
我是上帝,仅此而已。
所以,不要怪我不管你们。
生活不过是和每个人开了个玩笑。
嬉笑怒骂,酸甜苦辣。
很久没看电影,今晚实在无聊。
无预警无预设立场的开始看 青苔, 居然连连叫好。
奇怪这出戏并没造成很大反响。
7百万港人,1百万生活在很低阶层。
油尖旺更是鱼龙混杂。
片子开头我以为又是另一个 陈果出品 。
不外乎 香港有个好莱坞,榴莲飘飘 之类。
谁知道我错了。
作杀手赚钱为了给母亲治病的乞丐,失去双亲来港找表姐一心准备做小姐的14岁小女孩,卧底失败后归队还不如一正常CID的小巡警,出卖肉体同时也期待真爱的小姐,轻度弱智的垃圾夫妇,在港想来颇受争议的印巴籍人士。。。
又让我想起那句话: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有千百样。
乞丐以为有了钱就可以搭飞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赚钱,以为离开香港了就万事如意,却没想到当初来香港不也抱着同样的梦想么。
小女孩生意没做成却和乞丐产生了革命情谊,不过对于梦想,她看得更清楚也实际。
小巡警被无端牵入黑帮纠纷,当了替死鬼,临死才顿悟该珍惜眼前人。
小姐最终死里逃生却失去了心爱的人。
垃圾夫妇以为拣到了自己的孩子,却在醒来后人去楼空。
印巴籍人士该是写故事的人一开始写作的导火线吧,最后都同归于尽。
导演 郭子健 故事 司徒锦源, 恕我冒昧,都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人物,或许也是这样才让大家耳目一新。
看片途中一直让我很感兴趣的是,将讲述印巴籍人士的故事背景融合得恰到好处的中东音乐是出自谁的手笔。
自然而然地形而上猜想一定又是金培达,谁知道我又错了。
片尾不温不火的贴着 配乐 泰迪罗宾!
服了!
说回演员,余文乐还是一样,不过不失。
两位新女人也并没留下什么印象。
唯有樊少黄让我心情久久无法平息,当年的 力王 还记忆犹新,现在化身成 乞丐, 告诉我们:我妈说 当树不好, 树大了会被人砍的。
当 青苔 就好, 只要有光有水,就能活!
是要呼吁普罗大众关注弱势群体,还是要告诉大家在这个越来越物质的年代,其实简简单单,有光有水,知足常乐!
都有吧!
比起军鸡,余文乐在青苔里的开场反而让我眼前一亮,他和邹凯光叫鸡那段放光的眼神演的几好。
印度人在港片里上位了。
郭子健还只拍了2部,也许也正因为如此,反而让我觉得是最坚持自我风格的,那种从叶伟信到郑保瑞到他一脉相承的风格。
至少至今为止,他始终都是在讲他想讲的东西,那种绝望中的感动,拉色堆里的草根,无所谓又有所固执的人生。
我们这种人,叫下鸡,占下便宜么算咯。
差不多是这样了,那么认真干吗呢。
(搞笑的是,在第一诫里变态杀手对余文乐说“那么认真干嘛呢”。
太认真最后落到个被连环杀手附身的结果。
)当叶伟信已经不屑在肮脏的街角用晃动的镜头拍黑暗的场景,我有时觉得郭子健是在表达我最喜欢的叶伟信的那一部分,就算他的荒诞幽默还无法冷到让我发笑。
余文乐在电影《青苔》的表现不错,放弃了帅气的外表,演技有很大的进步,可能这样一个边缘警察比较有发挥的余地。
警察一角当影帝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前有黄秋生曾经在《野兽刑警》出色而火爆的表现摘下了金像奖最佳男主奖,接着梁朝伟凭借在《无间道》中的卧底警察再次成为金像影帝,后来郭富城凭在《三岔口》中神精质探员一角,成功转型成为演技派男星顺利坐上了金马影帝的位置。
不知道这一次余文乐的努力是否会得到金像或是金马的垂青,一个提名也是对余文乐演技的一种肯定,余文乐和古天乐应该会是亚洲影帝下一个接班人。
青苔,生长于阴暗潮湿的环境,总生长在不起眼的地方,青苔可是植物中比较野,没有人会专门去种植,只要有点阳光、水、空就能生存下的植物。
青苔总是样默默生长,没有树高也没有花香,注定了没有人会去关爱它们,在某一个角落自生自灭。
电影《青苔》中的那些人物就如同青苔一样。
当过卧底的警察,警匪都当过了的家伙并不是黑白两道都全吃得开,只是黑白两道的传话人,无论哪边都不把这个曾经的卧底警察放眼里,和一个黑社会过气小混混没什么差别,任人欺负,基本没有人会尊重这样一个警察。
妓女没有尊严人格的职业,躺下收钱,提裤走人,身体沦为挣钱工具时那就只能忍气甜吞声了,只想用最短的时间挣到最多的钱,好脱离非人的生活。
雇佣杀手,一个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来路的家伙,操着一口标准的方言,只能整天在垃圾堆中寻找一些食物,困了就睡在垃圾堆中,有时帮人杀一俩个黑社会头目,过着猪狗差不多的日子。
还有那些黑社会的古惑仔,他们以为打下一片江山就会有明天吗,一样只能活在阴暗中,过着害怕被别人暗杀的日子。
正是这样一群香港社会低层边缘人物,因为一起黑社会老大儿子失踪案撞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日子谁也没比谁好过到那里去。
无论是黑社会小混混与老大之间的自相残杀,还是警察与妓女抱在一起暂时的感动,或是雏妓与杀手怀揣着童贞似梦无不向我们展示了青苔式的人生注定了贱人贱命,注定了生命的颠沛流离。
雏妓的童话故事也只能是一种内心的安慰振救不了任何人,因为童话注定只能存于梦中。
可能,人有时活得太卑微了,只能用那些童话、幻想给自己一些希望,活下去的理由,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疼苦。
美丽故事的开始 悲剧正在倒计时 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一次误会,一场闹剧却引发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仿佛了一颗小石子却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演着一圈圈的涟漪做过警察,当过卧底,进过黑社会身份的重叠,尤其是相对面的角色倒置注定了这个角色的可悲命运黑社会团体,警方,杀手,小姐,劫匪互不相干的人群,却因为你的存在扯在了一起千丝万缕,相互纠结,仇恨,杀戮,亲情,义气…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一桩事故,却把自己卷了进去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作弄事不关己,本可高高挂起 可是仔细想想,又似乎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他来贯穿当下人常感叹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大在我开来,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趟这趟浑水,哪来的两面受气和左右不是人?
樊少皇的角色无疑是剧中最可悲的人物杀手,任务和目标是生命里的所有这个邋遢的拾荒者却不然有亲人的念想,有感情的寄托因为一句“我们其实都一样”而甘愿用生命来维护誓言小女孩获救了,是两位风格迥异的骑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屠戮了所有面前的怪物,同归于尽悲剧--从头至尾 配合着香港街头特有的昏暗色彩 一直感觉压抑亮点虽少,却值得提取出来剖析其对剧情发展的满意度女友工作之余的梦想,给了观众提示,笨的永远是男主角阳光沙滩,伴侣结晶,如此惬意的生活状态永远只是幻想凸显梦想破灭的最好方法是在现实里给做梦的人们一个耳光拾荒者不理智的行为理智了很多人的思想至少不再白日做梦,开始明白思考活着的意义他懂得静下心读书,去听“梅花三弄”,“渔舟晚唱”小警察明白了自己身为父亲应背负的责任,只要自己还抱得动,那就是榜样小女孩明白了世间的好坏,用血的教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倘若以感情基调重新审阅该片,是部值得再听一遍的电影当然,只是听,画面效果做的很差;还有,只考虑积极向上的感情因素忽然想到一本书上提到作者不愿回答的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爱情是什么,钱是不是万能的第一个问题没有答案,以此为首的一类问题都是如此第二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只是人们太过挑剔,总是不满意第三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人们又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偏偏不愿意相信照这么来想,似乎读书和欣赏古典音乐是无用功,不值得提倡该死的人都死了,不可能死的用来收尾童音再次响起,叙述着它本身的不真实性思者如逝 必灰飞烟灭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杀戮过去,寂静一片血如残阳,残阳如血只剩下青苔和海滩海底,绿宝石闪着诡异的光
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樊同学演的超级好。。。。
冷饭
两星半
余文乐长大了;好久没看过这样的港片了。
非常混乱的叙事,角色也毫无性格可言,难道导演只为弄这么一出儿现代版的“勇者斗恶龙 ”不成?
喜欢青苔的定义,但片子真的好烂。
小幽默挺好的
非常拉垮,剧情无趣😑
三星半
一群人像青苔一样活着
被浪子與小女孩的故事雷到了...
话说邵音音现在去演谢逊不用化妆,够威
这个警察当的和黑社会有什么区别。
很受不了那个声情并茂的女声!
比狗咬狗差太远了
乱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这导演也是太想当然了利用各种极端元素了:妓女 走私 警察犯罪 黑帮 谋杀 未成年……叙事线真的混乱得要命 视点跳得已经不知道在讲哪个国度哪个地区的故事了。另外就是余文乐真的是不管在潮牌还是演戏上都比不过陈冠希啊 ,狗咬狗让陈冠希成戏疯子,但是青苔让余文乐当戏傻子
不错啊
在医院给余文乐打电话的女的好像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