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常被我们误解为,是记忆里那短暂的一瞬。
——题记学计算机语言时,常常会想,人的大脑里大概存在一个类似于书签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随时点击,回到记忆里的某一页。
于是,那个听到《最好的时光》那首歌的傍晚,就常常回流至我的双目之前,播放,停止,再播放。
没想到他是会唱那首歌的。
甚至我自己也从未听过。
我只是随便在纸上写下——《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的电影,记得海报上是舒琪曼妙的大腿和张震忧郁的眼神,让人觉得难以解读。
他的脸掩盖在黑色的棒球帽之下。
修长的手指拨动琴弦,音乐就从那里流淌出来。
我觉得他定没看过那电影。
他应该是阳光的,生长在明亮的人群之中,与小众这样的词汇没有关系。
许多女孩欣赏他,他们讨论着最pop的音乐。
即使在这时。
人声鼎沸的酒廊里,他也总喜欢演绎些摇滚风格的曲目,眼神追随着热辣的女子。
所以我对他竟一度是鄙视的,这样的男子,这个世上,比比皆是。
歌单递上去的时候我并未在意。
那本是胡乱写画的。
手边的甜酒已经只剩下半杯,一晚的放纵是时候结束,我已该离开,回到自己有些传统的世界里。
离开与留下似就在一念之间。
我想我已很久没被打动过。
就在那个晚上。
我听见——音乐安静下来。
他轻拨琴弦。
不插电的音符。
最好的时光。
他在唱那首歌时抬起了头。
我看见他明亮的眼睛。
浓黑的眉毛。
略显挺拔的鼻子。
以及唱出那支歌时的薄薄的生动的嘴唇。
他是对着我唱的。
一种东西从他辗转的眼神中流露出来。
我想——那该叫温柔吧。
那是首粤语歌。
他的含义,我并不理解。
所以感谢音乐,造物者发明的这种东西,可以让人随意猜想。
我想那该是首柔情的歌吧。
讲述的是一个柔情的故事。
他在唱着它时,想起他所有柔情的时刻。
他柔情地对着我唱,继而我也柔情起来。
于是那晚的小酒廊,变成了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天堂。
我忘记了自己。
只有那首歌。
只有棒球帽下那能流转出语言的眼神。
我沉陷进去。
彻彻底底。
不管是多长的故事,总是会被风化成记忆中短暂的一瞬。
而我们常把它误解成是,最好的时光。
曾有多久,我都生活在那首歌的辐射之下——因为它来得太快、太好,太让我招架不住。
直到我又一次听到那首歌。
听到他唱。
原来那最好的时光,并不是我独有。
我原本以为,在那场动与静的瞬间转变中,了解了真的他。
谁知,那只是被音乐粉饰过的假象。
当岁月流过,那暗夜里航行的船终于抵达彼岸。
本不是同路的两人,只能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而那曾经拥有的时光,也自然不会是最好的了。
候孝贤新片,最好的时光,是三个梦。
爱情梦,自由梦,青春梦。
舒淇和张震,在这三个前后跨越一个世纪的梦里,演绎了三段爱情。
第一个梦,爱情梦,一九六六年。
候孝贤称这是他自己年轻往事的追忆。
没考上大学而将去服兵役的少年阿震(张震),在高雄乡下一间简陋的撞球厅,邂逅记分小姐秀美(舒淇)。
(似乎那时候台湾的撞球厅,都会有这样一个陪打球的小姐,有点像槟榔西施,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
)阿震常去那家撞球厅,还写过信给在舒淇前在此工作的小姐。
她只是把他的信轻率地丢在抽屉里。
他在北上服兵役的前夜来找她,她已走了,于是他和秀美打球。
这里是一大段候孝贤惯用的长镜头。
他们只是静默地打球,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流。
却能听得见两个人的心惊。
后来,阿震给秀美写信,浅淡的几句。
再后来,阿震有一天假期,来找秀美,她却已离开了。
他辗转地寻觅她,感觉像半天内走过了一个南台湾。
终于,黄昏时分,他找到了她。
两人见面,没有多话,只是笑。
笑得弯了腰。
他们去街边小摊吃面,然后,去公共汽车站等北上的车。
他明天九点前要回营。
在这里,候孝贤用了一个他电影里极少见的大特写镜头:两只手。
阿震的手犹豫地试探地接近秀美的,慢慢地握住,进而十指相扣。
两个人就这么拉着手,别扭地站在路灯下的细雨夜里。
阿震撑着伞,秀美半个人淋在雨里。
英文老歌《Smoke Gets in Your Eyes》烟一般地散开来,故事结束。
后来呢?
他们恋爱了吗?
结婚了吗?
幸福吗?
观众会如此庸俗地追问。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这十指相扣的一瞬,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
穿过再漫长的灰黯岁月回头看,它都会像钻石般发出光来。
每个人尘封的心头,都铭记着这样的时刻,不是吗?
第二个梦,自由梦,一九一一年。
这故事里边有历史的情怀。
舒淇饰妓女,张震饰书生(其实就是嫖客,但这么直白实在有辱斯文。
)据说是由于觉得演员无法胜任文言日文夹杂的对白,干脆处理成默片,对白打在貌似金色刺绣的底上,古典而奢华。
整个故事由张震在舒淇处过的几个夜组成。
两个人在镜头里连指尖都没有碰过。
她默默地服侍他梳洗,他默默地注视她弹唱。
她坐在妆台前,头也不回地和坐在身后的他交谈。
他为梁启超办事,时常北上,也会去日本或大陆。
给她写来信,抒发时世之叹。
显是把她当作了知音。
想起有人说过,古人的爱情,往往发生在青楼。
他是个矛盾的人。
在报上发表反蓄妾的言论,却斥百两银子为“阿妹”赎身作别人妾。
嫖妓,且明显爱她,却不愿或不敢想她的终身。
(庸俗的现代话,即是,不愿为她负责。
)他的矛盾,导致她妾身不分明的哀愁婉转。
他去之前,她抑着满心悲怨走到窗前,不看他,问:你可曾想过我的终身?
他低下头,不答。
他去后,武昌起义。
他给她写信,书生意气满纸。
她只是用指尖抚过他的信,那深情蕴藉让人动容。
天啊,她真的如此爱他。
故事结束。
妾身仍不分明。
第三个梦,青春梦,二00五年。
这个梦我不喜欢。
继承《千禧曼波》的风格。
机车,pub,吸毒,电子音乐,同性恋,滥性。
现代的元素被纷乱地组合进一个多角恋爱的故事。
有爱吗?
还是只是性?
又或者,只是迷茫?
唯一我喜欢的镜头,是张震骑机车载着舒淇,她把脸靠在他肩上,一直颓丧空洞的眼神,那一刻好像有了内容。
好像真的是有爱的。
哪怕是错觉。
这就是这一代人的青春吗?
前两个故事中的书信往来,在这个故事里演变成了手机短信和网络留言。
古典的浪漫就这样被消解。
那么,爱情呢?
它还在吗?
这个故事怎么看怎么像是对现代爱情的一种讽刺。
第一个故事是真美好。
第二个故事里也有刻骨的温情在。
唯一到了这里,看不出美好,更看不出爱情。
总评:舒淇的表演是真不错。
第一个故事里与张震相对时,她是局促的,傻笑,偷偷地看他,眼波流转处流露出无限深情。
坐渡轮时,江风拂过她的头发,她的表情中有发自心灵深处的隐秘喜悦,不愿与外人分享,却能让观众感知。
第二个故事,她头发高梳,穿宽袍大袖,很到位的温良蕴藉。
深情是藏起来的。
第三个故事,颓废的现代女人,饥渴地抽烟,描成深黑的眼圈。
三个年代,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女人,在她一个人身上复活了。
拿金马奖是实至名归。
相形之下,张震的表演稍为单薄了一点。
个人最喜欢他在第二个故事里的造型,清瘦的脸,很帅。
又有书生气。
就导演而言,三个类型的故事候孝贤都拍过,简单地说,这部电影约等于《恋恋风尘》+《海上花》+《千禧曼波》。
导演手法上并没有大突破。
但是我还是很喜欢。
尤其是第一个。
尤其是那牵手的大特写。
是很俗,可我还是流泪了。
里边有导演的青春,也有我的青春,相信还有其他许许多多人的青春。
(原来发在天涯)无厘头的题目,不存在的协奏曲。
也许,这个帖子发在“华语电影”会更合适些。
但是,观看的当时,我有了以欣赏一首协奏曲的眼光来打量一部电影的念头,而且已经拿定主意把它发到这边,因此,哪怕自己都觉得唐突,还是愿意在这里在线写下此文。
侯孝贤渐渐老去,三段体的电影《最好的时光》,处处可以看到他在模仿和重复自己。
但是,不同时光场景中宝岛男女永恒的爱情主题,以及镜头的不动声色之下时代的风流云变,象一首小提琴(女,舒琪)、大提琴(男,张震)与他们所处时代(乐队)共同演绎的协奏曲,枯燥缓慢的进程伴以亲切的台语(闽南语)讲述,带给我的,仍是一份会心的感动,虽然有些厌倦。
第一段《恋爱梦》,勘乱时期阿兵哥与撞球馆小妹的青涩恋爱。
乐队反复运用几个固定音型,略加变奏:不同撞球馆相似的球桌、客人和头家娘,往复的渡轮,公路上一个个相同的路牌上不同的地名,在这里岁月平静地流过,田园牧歌式的纯净唯美得令人向往,但也简单乏味如二楼头家娘日日摆放着同样碗筷和相近菜式的餐桌。
这个乐章,乐队是巴洛克式的通奏低音,各个声部以不同的素材各自展开、作简单的变奏;两把主奏乐器的分量大致相等,小提琴(舒琪)由于不断变换服装和工作场所(各地的撞球馆)而显得活泼一些,如即兴与嬉游;大提琴(张震)则在一个短暂的引子(春子)之后转向了对秀美固执的追逐,类似前奏曲与赋格;两者以类似大协奏曲中较小的乐器组的方式纠缠前行,在乐队顽固的支撑下动人地展开,旋律平缓,但装饰音清新秀丽,最后的“牵手”如以一个传统民歌主题收束,乐队的伴奏已在此前的“晚班无车”之际消散。
第二段《自*由梦》用光、设色如微缩版的《海上花》,默片+文字对白的表现方式有些矫情。
家国情怀作为雄浑沉郁的第二主题被大提琴和乐队反复齐奏,其中有关马关回望一节叙述尤为震撼;第一主题是一首忧郁的二重唱,张震(大提琴)一次次地到来、洗漱、穿衣如宣叙调,舒琪(小提琴)一丝不苟为张震梳辫子是副歌、几次急板繁弦的凄怆南音是主歌;而乐队“阿妹赎身”动机既被小提琴引用,又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张力颇大的竞奏。
这一段是整部作品进行速度最快、力量最强的一个乐章,充满浪漫风格的对抗、冲突,是一个如老柴小协第一乐章般宏大而激情洋溢的乐章,小提琴温婉而有机锋,大提琴大开大阖、气势非凡,乐队的表现则丝毫不落下风。
在这一段,情节落入了侯孝贤最擅长的轨道,他运用本土的悲情,功夫绝不让民*进*党,而难得的是视野、胸襟过之。
最后一段《青春梦》,青春不再的侯孝贤试图以一个充满不和谐音的无调性乐章来伪装青春,但终告失败。
乐队散乱地进行:大提琴与小提琴若即若离的二重奏主题;大提琴与乐队二提(另一个女友)的暧昧协奏;小提琴与乐队一提(同性女友)的戏剧性冲突。
结构相似而互不相干的几个动机各自展开,节奏飘忽不定,打击乐(电单车)不时尖锐地呼啸而过,增强了这个乐章的不稳定感,而全曲也正是在它的渐弱中结束。
在此,侯孝贤没有勇气制造几处渐强(比如开头部分,干脆在黑暗过道的地板上做爱,视觉冲击力显然更强;同性恋女友向舒琪提出共浴,一场激情戏没有展开,浪费了题材)和最后的高潮:阳台的巨响和电脑屏幕上的字句,还不如直接坠楼来得畅快淋漓。
也许,侯是在控制整出戏的调子和平衡,可是这种“平衡”恰恰泄露了青春不再的疲软。
因此,“青春梦”只能是一个老人旁观青春的“哀叹之歌”。
整出戏一如侯孝贤既往的闷,在节奏上,三段体故弄玄虚地把1911年部分放在全戏的中段,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按照时间顺序(1911“自*由梦”-1966“恋爱梦”-2005“青春梦”)更符合逻辑。
而且,从协奏曲的角度,如此安排,也更符合三个乐章“快-慢-快”的速度。
“自*由梦”大时代下的奔突显然是快板;“恋爱梦”悠长恋歌是抒情的柔板;末乐章“青春梦”没有规定速度,但不和谐、自*由速度以及几个简短主题的仓促转换,内在的动力只能使之往前赶。
调整一下,整个结构也许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在这部电影中,感觉侯孝贤确实“廉颇老矣”,若有寓意的背后,多少是空洞无物。
也许除了场景的转换所昭示的岁月流逝,侯并不能明确地指认什么。
细节的雕琢考究(服装、器物等等)及体裁的刻意(三段体意图融“三部曲”于一剧),细心与雄心都是出于“时不我与”的焦急。
因此,做旧的黯淡色彩无法掩饰其中的焦躁。
但是,张震的淡定、木讷和舒琪的角色适应性都值得肯定。
以聆听一首协奏曲的心情观赏这部电影,有些有趣的感受,写下来,相信这里也有许多爱看电影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
这大概是近期看的最好的华语影片了。
我喜欢舒淇不见老的容颜,可以翻来倒去演绎茫然颓废无语和傻笑。
也很喜欢张震那个长不出长发的脑袋。
这个男人真的很帅。
比吴彦祖多几分自然的多情,比金城武多几分凡人的气质。
而且可以很忧伤。
第二部的『自由梦』当然是最好的了。
无语凝噎。
掌灯的镜头不晓得为什么让我想到利休那部电影。
将青楼的俗艳喧哗剔尽,剩下的便是空楼一般的女人。
镜子用红布遮起来的细节我记得很牢。
我看电影已经有问题了,我总是盯着一些细节想很多。
所谓故事情绪人物之类的,一眼扫过,也没什么特别的值得留恋。
这一段很妙。
妙在这番千古不变的男女关系,女人让,便要等,等到空,连眼泪都是不着痕迹的。
白居易的长恨歌,大概可以一直唱下去,到外太空大概也是一样的。
第一部的撞球故事里,我记住的细节有:那扇厚重的拉门。
舒淇的贴身的好看的丝绸衬衫。
第三部的双性恋故事里,我记住的细节是:舒淇的新发型。
别的没有了。
什么是最好的时光呀。
就是什么都不需要说了的时光。
说话是多么可恶的事情。
靠说话才能维系的感情是最无趣的最讨厌的最短命的感情。
侯导越来越惜字如金了。
这很好。
不说明他老了。
说明电影终究可以筛掉什么。
被篡改了的爱情,被大段删节的爱情,被用缅怀的口吻叙述的当下。
才是好的。
这真可悲。
第二个故事《自由梦》,原型是《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和艋舺名妓王香禅。
连横号雅堂,清末台湾文人。
史学界对其评价颇为阴晴不定,连横广为人知的身份更多是前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
正如电影上所演,此人一直致力于两岸统一和台湾去日本化,和丘逢甲等人相交甚厚。
在此之外,当年他和名妓王香禅诗书交游的韵事为人津津乐道很多年,至今还能在连横的诗集里找到写给王香禅的情诗。
至于王香禅,恐怕就不如电影中那样实心实意,从一而终。
她先是非举人不嫁,导致后来被该举人遗弃,后来又嫁了伪满某卖国文人。
据说连王后来曾于上海滩相见,连还赠诗给她,唏嘘她的遭遇。
八卦就是,本电影明确表示连王两人不是单纯的红颜知己关系,有舒淇一早起来给张震梳洗的情节为证。
但是林文月在其随笔里,表示各方考证,其外祖父绝对和王香禅只是笔友关系(参见《连雅堂与王香禅》一文)。
其扑朔迷离程度,不亚于连胜文和侯佩岑啊。
如果真的只是和名妓纯柏拉图晚上一起喝茶聊诗,那绝对的拉风啊。
作为八卦的收尾,特奉上连雅堂写给王香禅的诗作片断:〈與香禪夜話〉:「誰知風雪穹廬夜,竟有敲詩鬥茗人」〈秋心〉:「青史他年修福慧,檢書看劍有知音」以上
日前舒淇上《康熙》,被小S赞“美”,但“男人比较没办法理解舒淇的味道在哪里。
”《最好的时光》也是舒淇和张震最好的时光。
那时的张震已经开始“M头”,讨巧在剃光了头发。
尚未发福,吸烟的时候双颊微微凹陷。
还停留在最后一点少年气上。
舒淇则走过了最初的青涩,正当繁盛。
第一个故事里她当然不像撞球小妹,不过好在能上电影的撞球小妹也并非一般的小妹,是连坐船都要立在船舷的,远非模糊背景里庸碌聊天凡妇俗女可比。
这才能当女主角。
就好像张震的男主角,大学没考上去当兵,但是写出来的信非常文艺:“未来的日子茫茫不可知……”舒淇的美是一种女主角的美。
她们一定不是狐媚小家子气的小妾,但也不会是正宫——太没有戏了,放在《金枝欲孽》里应该是如妃:大气、舒适、硬朗、骄傲……经典。
原谅我的词穷。
同性缘应该比异性缘要好。
她们往往容易爱上同戏的男人,因为在那里她们才会依着剧本演出痴怨娇嗔,又相信了对手演出的缱绻缠绵。
《最好的时光》中舒淇和张震有段吻戏,要由厅到房吻足十多分钟,停机后他俩依然吻得投入,连导演叫停都不知,舒淇说:“我和张震开始担心是不是吻得太久了,于是停下来,发现导演和摄影师已经在抽烟了。
”其实那时他们还不熟,“开镜就要拍场亲昵戏,当时大家都还不是很熟,又未热身。
”林青霞19岁演处女座《窗外》,第一次演吻戏,“我跟我妈把剧本里的吻戏都打叉叉,但还是要拍。
”对手秦汉非常体贴,教她,“秦汉跟我说,你就把牙齿合上,嘴唇张开,其他就交给我了。
于是我就咬紧牙关,然后我们就磨得牙齿咯吱咯吱响。
” 张曼玉当年和梁朝伟第一次在《新扎师兄》中接吻,梁朝伟感觉到她全身发抖……演技这回事,除了梅丽尔·斯特里普们恪守的“方法派”,剩下大抵是凭感觉,靠领悟。
不管《最好的时光》中1966年的“恋爱梦”,还是1911年的“自由梦”,抑或2005年的“青春梦”,舒淇演的其实都是一个等爱的女人,一颦一笑都是她熟知的,生活中的自己。
但是男人和女人不同,女人入戏慢,出戏也慢。
男人,生活里的温柔关怀有时候都能演出来。
秦汉教林青霞的伎俩后来也和刘雪华玩过,“我和刘雪华都属于抽烟抽得很凶的那种,所以味道不太好闻。
我们拍吻戏时,经常两个人紧闭嘴巴在那里做戏,她还会装作好像很沉迷的样子,很顽皮。
”他玩得好开心,根本没想那么多……“琼男郎”不止一次说自己不懂谈恋爱:“女性跟我交朋友很辛苦,我不会把女人放在手心上捧着,和电影中的浪漫样子不一样。
只要吵架,我不会主动道歉。
”“最好都不要跟我谈恋爱,因为我真的不擅长。
有些武打演员,虽然表面很粗,但是内心却很细。
”看,人人都被外貌误。
她们那么英气,于是他们理直气壮以为她们内心也一定强大。
再加上她们的自觉……好比后来再提到当初接吻时的颤抖,张曼玉当着梁朝伟面对记者讲她发抖是基于害怕,才不是有感觉,因为梁朝伟当时已经很有名气,自认演技不怎么样的自己根本不敢和他讲话。
让人毫无遐想空间。
林青霞后来提及曾跟自己有过四年婚约的秦祥林,“查理是很体贴很棒的人,我真的很喜欢他,但我从没把他当成爱人。
”斩钉截铁。
舒淇被问到能否像巩俐在《手》中为张震手淫,她笑说:“办不到!
我还是继续做我的舒淇!
”不留余地。
哪怕当众让男人下不来台。
知道刘嘉玲是怎么回答问题的么?
2000年记者拿着拍到的梁朝伟与某混血女模特在酒吧买醉寻欢的照片去访她。
问她:“你累吗?
”她答:“我不觉得累。
我觉得记者朋友可能更累,因为他们每天要挖空心思帮我们编故事。
两个人在一起当然会有摩擦,但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彼此谅解,彼此珍惜。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梁朝伟是一个很好的男人,很温柔,很专业,也很可爱。
最重要的是他肯给我空间,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觉得他是很宠我的。
目前来说,我对我们这样的相处很满意。
”层峦叠嶂,句句维护。
但在女主角们……作为女人,她们当然有自己的渴望,可是即便小鸟依人也不肯失去自我。
她们小事感性,大事明晰。
张曼玉和法国老公离婚,其实就是因为和梁朝伟拍《花样年华》。
“我离开时心想,我会离开3个月,接着再继续我们的婚姻生活。
”结果王家卫拍了一整年,她也乐在其中,“等回到巴黎时,一切都改变了。
”可是男人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抛家别舍相扑。
男人希望她们小事就糊涂,然后没有大事。
无线做的一期林青霞特辑里,林青霞美滋滋地靠着秦汉说:“我攒了些钱,他也有些积蓄,以后结了婚也够花了。
”秦汉有点不好意思地推推她:“你怎么什么都说啊!
”他是真的不想她当着外人面说这些,他会觉得压力很大。
男人怎么懂得欣赏这样的女人呢?
就算懂得欣赏,也止于欣赏,并不能明白她风光背后的孤寂和可怜。
她们当然是可怜的。
张小娴说:“她用可怜来支配男人,使他为她赴汤蹈火。
(我们)这些看似坚强又不屑以可怜作武器的女人才是最可怜的呢。
”可怜的她们希望得到一个在生活中呵护她们,精神上又能理解她们的男人。
当年林青霞在香港发展事业如日中天,一年开拍若干武侠剧,打到内伤。
感冒打电话给秦汉。
而那时的秦汉演艺事业已经渐走下坡路,于是态度就淡淡。
可是她又不直说要他来片场。
就只会去找张国荣顷谒,在他面前哭到眼泪大颗大颗掉。
张国荣拍拍她的背:“我会好好对待你的。
”越发唏嘘。
也有好运找到心仪直男的。
当年李宗盛为林忆莲写:“女人若没人爱多可悲/就算是有人听我的歌会流泪/我还是真的期待有人追/何必在乎我是谁……”她嫁给他,因为觉得他是懂她的。
后来才知道他是懂所有的女人。
于是,转眼,又失去了。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昨天在ms淘碟,进门,老板就笑着递给我一张碟子。
《最好的时光》。
他说,你会喜欢吧。
我问,好看么。
他说,候孝贤。
他把候孝贤那个名字拖得那么长,好像笑容一样长。
于是连同一本新到的《狐狸的故事》塞在了包里。
候孝贤的片子呵,《恋恋风尘》啊,《风柜来的人》啊,《悲情城市》啊,还有一直没有淘到的《海上花》啊……他的片子是用法国遗风拍的中国诗。
极好的小品,适合饮茶。
分三个部分。
(又是三个故事,“三”对于导演是不是命数?
)恋爱,自由,跟青春。
恋爱梦是轻的,打一天的桌球写几封信就可以值得四处寻找,然后在雨里牵手;自由梦是静的,1910年的默片,眼角眉梢,一个想给国家自由的男人却给不了自己的女人自由;青春梦是杂的,药,双性恋,唱歌,机车,摄影,原来迷幻也可以玩得美一些。
浮光掠影。
候孝贤的片子可以拉得如此缓慢。
打球可以这样慢,关门可以这样慢,洗脸可以这样慢,吸烟可以这样慢。
那种慢却不会让人失去耐心,像开头说的那样,这叙事的手法带着法国遗风,可是读的却是中国诗。
舒琪的演技越来越好。
喜欢她在第一段里面看到男孩来找她之后的无措样子。
第二段末尾流眼泪时候的转身觉得是败笔。
第三段里回到家后看女友离去的字条躺在床上的样子,很美好。
对于那张她在水里呼吸吐出气泡瞪大幽蓝瞳仁的照片印象很深。
张震呢,总觉得他是个该挑更多好片子的男人,沉默的那种。
他痞子气的斯文相很具杀伤力。
很喜欢那些配乐。
Rain and Tears。
在他握她的手时,恰好漏掉那么一拍。
第三段中的音乐也好。
尤喜欢结尾她和他在路上飞驰的那一段,然后进入字幕。
若在电影院里看,为着这音乐,我愿意在影院里坐到所有人都散场。
看完之后很想写一封信,用最老的那种红格信纸,钢笔。
却不知道写给谁,又写些什么。
在一个女人生命中最好的时光里,她该如何选择?
往往没有黑白分明的答案,被时代的潮水裹挟着向前,每个人都会做出选择,抑或根本没有选择。
或深或浅,冷暖自知。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在于它的余味。
三个梦,告诉我们前因或经过,没有结果。
看完了,余味袅袅地飘散在空中,任人遐想。
“恋爱梦”仿佛每个人的初恋。
在《rain and tears》的浪漫旋律中,展开一段青涩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淡淡的笑容,淡淡的来信,淡淡的对话,淡淡的怀旧,表面是平静而温馨的,心底激情的暗流在涌动。
阿兵哥在找寻秀美的过程中,满怀渴念,一路波折,见面却只是淡然一笑,啊,“原来你也在这里”。
1966年那个夏天,留在一个女人的记忆里,一抹甜蜜的微笑。
“自由梦”讲述了一个女人无从选择的悲凉。
这个段落采用默片的方式,大段钢琴伴奏,夹杂着艺旦高亢的南音,整段流畅优美,一气呵成。
1911年,当一个大国的自由梦和一个女人的自由梦相撞的时候,只留下一个心酸的背影和欲哭无泪的苍凉。
艺旦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她的终身取决于书生的选择。
书生可以帮她的姐妹赎身,却决不会娶她作妾。
书生的来信中,仍是只提家国,半字不提她。
“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
”艺旦轻抚信纸,象是抚过自己不知所终的命运。
“青春梦”取材自真人真事。
在一片迷乱之中,徘徊在双性恋中的女主角,黑黑的眼圈,眼神始终迷茫。
她可以爱他,或者爱她;她可以逃避,或者坦承。
新一代人的青春,就像她的电子音乐,颓废而不知所措。
2005年,活在当下,不想明天,也许就是她最好的选择。
随着长镜头的娓娓道来,让人为片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或感叹。
侯孝贤是感性的,但他的导演手法却十分冷静,三个梦没有过多累赘,亦无拖沓之处,情到深处,点到即止,却颇值回味。
最好的时光,都是回过头来看的。
在「最好的時光」這個大題目之下,大家都被吸引去想電影裡三個章節(「戀愛夢」、「自由夢」、「青春夢」)裡哪個部分算是「最好的時光」。
謎題與答案之間的巧妙處應當在於,太易想到答案就不好玩了。
因此我們不必把侯導本人的詮釋太放在心上。
三節之中,以「自由夢」最為結構嚴密、背面敷粉,環環相扣,類比及隱喻四通八達。
書生追隨梁啟超鼓吹新思想,多次在報章撰文反對蓄妾。
可是,他自己有妻小在家,即使與藝旦姐相悅相知,也絕不可能把藝旦姐娶回家去作妾;在公眾層面爭取女性自由,在個人脈絡裡卻反過來令藝旦姐的自由(贖身嫁人)遙遙無期。
另一方面,妓館裡本來要「當家」的小妹卻有了身孕,書生義助她贖身嫁人,可是小妹一嫁了人,藝旦姐要贖身又遙遙無期了。
妓館裡又買了個新的女孩子回來教養,十歲。
先生教女孩唱南管,藝旦姐隔牆跟著喃喃唱起她已爛熟的人生——即便需要更長的時間,就像那些找替死鬼的湖妖一樣,她的自由要靠這個女孩的犧牲來成全。
一如書生提到梁啟超對他說,三十年內,中國都沒有能力從日本手上取回台灣——在那段追尋自由的歲月中,在中國本身抵抗帝國主義、尋求自由的同時,台灣就要留在那個陰影部分之中。
陰影部分是不曾賦形、無人在意的,就像書生寫給藝旦姐的信一樣:二人離別數月,他的信裡,全是家國,半個字都沒有提到她。
只有一首哀馬關條約的梁啟超詩:「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讓她和我們這些觀眾,看到死角的難以脫逃,為命運的重叠神傷。
這些辛酸裡,什麼是「最好的時光」?
我想是書生初遇藝旦之時吧。
他穿著白絲長袍,因為聽見激越頓挫的南管,漸漸把眼光從國家大事的桌面,移往藝旦隱然憂憤的臉上。
他直覺她是他的知音。
那是唯一一次,他把眼光放在她身上,弔詭地正因為那時她還未成為他的同志。
而那時,她的南管,都還是她的羽翼助她扶搖直到男子心田,而非束縛她的繩索。
「青春夢」是真人真事改編,裡面那些青年人表述自己的方式(lomo、短句、癲癇卡),真是吾輩不及。
細節處處悚目驚心,故事發展則難免意料中事。
大海姊姊說配樂全都錯了,我不太覺得:有一段說阿靖用電腦寫了一段曲子,之後電影沿用那段音樂,令我覺得那是一種表達靖心不在焉的方式——在男子為她顛倒、女子絕望地想抓緊她的同時,她仍然在漠漠地構思自己的曲子。
看過賈樟柯之後,對一切像mtv的東西都有點抗拒,所以對「戀愛夢」裡的〈smoke gets in your eyes〉不禁失笑。
雖然我承認這幾天都有哼著電影的另一主題曲〈rain and tears〉。
影片一開始那個鏡頭表達秀美(舒淇)的視點,隨著桌球在絨布面上碰過來又滾過去,芳心可可始終落在阿震身上,緩慢精緻難以言喻。
那已經是最好。
至於後來背景一片模糊的牽手大特寫,則甜蜜得未免太過。
道理是這樣的:張震這樣的男孩太漂亮了,一定要配個軍頭和傻呼呼的襯衣,否則就太過喧賓奪主。
竊以為侯孝賢的愛情故事應該像《風櫃來的人》,鈕承澤才是我的至愛。
有人花掉一輩子扭盡六壬寫千百個故事,正如卡爾維諾;有人則耗盡一生腦汁去拍一種情懷,就像王家衛和侯孝賢,齊齊浸泡在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二十年代)的發霉氣味中。
《最好的時光》裡有三段故事:1966年「戀愛夢」中情竇初開的兵哥千山萬水找尋互通情信的桌球妹;1911年「自由夢」中青樓名旦遇上雄心壯志的讀書人,前者渴望自由埋街吃井水,後者一手抱著情婦一心卻想著國家大事;2005年「青春夢」中,心漏又癲癇的女歌手沉浸在雙性情慾中不能自拔,最後女朋友留書自殺。
最好的時光在哪?
在1911年那個動盪沸騰的革命時代嗎?
再怎麼相知,談到贖身嫁娶的關節上,男人還是退避三舍,以他的豪情壯志去搪塞一個妓女的付託終身,因為說到底他只愛她的肉身。
又原來,個人自由在國家自由的大前題下,不過是九牛一毛。
最好的時光,在2005年這個激情坦蕩的世紀嗎?
似乎兩晚肉體激情過後,換來的是對著遺書紅了眼、抽一根煙的虛空。
仔細一想,不難發現候導演最好的時光就在年少輕狂的六十年代。
無論多思念,信上寫的只是客客氣氣的「多謝」、「多希望再見你」,也無論幾經辛苦攀山涉水尋找伊人,最後也只不過拖著手仔等車,還要冒著被上司怪責遲到的險。
要幾單純有幾單純,要幾老土有幾老土,但與免談兒女私情的無私年代、抑或人肉橫流的廿一世紀相比,這種單純老土的小兒小女愛情,還是最令人溫心的。
聽說三個故事也出自真人真事,而「戀愛夢」正是侯導演和同年友儕們的經歷,也難怪這一段拍得「最侯孝賢」,通篇對白不多,都是他慣用的長鏡頭說故事。
相反,「自由夢」和「青春夢」則味道不同,前者對白不但多,更用上默片的字幕穿插,後者分鏡也明顯較多。
侯導演的長鏡頭最令人不耐煩,但也最耐人尋味。
記得第一次看《海上花》時曾經如何皺眉怒吼過悶悶悶,第二次氣靜心閒時再看一遍,卻看出了有眉有目,還嘗出了味道。
正如「戀愛夢」的開首。
由穿露臍裝的女郎游到桌上的白球,有人瞄著球輕力一打,球碰到桌邊又滾過來,然後我們看見了打撞球的平頭裝男人。
戲做了大約十幾分鐘仍未見一句完整對白,可是從女郎眼含笑意扭扭捏捏的舉動,以及一首「smoke gets in your eyes」,故事不經意地露了輪廓。
不需要太多的對白交代,隨著長鏡頭中的影像流轉,加上背景音樂的氛圍,故事、人物關係自然組織起來,這就是電影語言,也是侯孝賢厲害之處。
你妹的太肥皂了,离开10分钟回来再看,丝毫没有连接不上的感觉。
太高境界,中间有点无聊了,速度好慢。
这片子真难看。。。不知所谓。。。
真没看懂
青春梦》恋爱梦》自由梦
我睡了一觉,还是那个镜头……JUST A JOKE , 嘿嘿
。。。
最好的时光,都是再回首时,发现被辜负的.........
这部片做得最对的地方是找对了演员。最喜欢第一个时光,而第二个时光的默剧形式是一种别样的感觉。倒是对成为封面的第三个时光感觉平平。
舒淇是个好演员。
最好的时光都是被辜负的
可能看的时候没在状态。。但实在是!!
1911辛亥,1966大陆文革,2005国共会晤
Rain & Tears
导演很好,舒淇表现失望
最爱“恋爱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实话,没看懂
形式大于内容!第二个故事拍成默片,完全不能接受,极容易睡过去!睡过去还漏台词!唉!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