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计数的血腥肢解型恐怖类型片中,本片还算合格。
只是感觉个别细节有欠推敲。
比如,最后的对决中,电锯狂魔和摩根扭打在一起,电锯也扔在了地上,这时,完全脱身的艾琳不是拿起地上的电锯去攻击狂魔,而是抡起自己的粉拳去捶打狂魔如山一般的身躯。
还有一次,艾琳拿起一根粗木棍,但她不去击打狂魔的头部,而是把木棍横起来去勒狂魔的脖子。
唉,不得不让人怀疑,艾琳是否脑子进水了?
从而对他们的被杀降低了同情度,好像他们被杀是自找的。。。。。
我就是不明白,最开始那个女人,为什么要吞枪自杀?好像没有逻辑,又说是真事改编的,明显是编剧比较弱。
好莱坞生产的恐怖片当中,有许多都是根据史实改编,经过添油加醋、改头换面后,拿到生活安逸的现代人眼前刺激刺激他们的神经。
比如《美国怪谈》,再比如这部《德州电锯杀人狂》。
拍恐怖片说容易也容易,特别是对于多数恐怖片来讲,追求感官和精神刺激是观众的首选,因此,这类影片不必像一些文艺片那样反映多么深刻的人性和社会问题,也不用像故事片那样要有比较严密的故事情节。
只要你够恶心、够吓人,观众就会买你的帐。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恐怖片要拍得好也不容易,这点从恐怖片在IMDB网站的评分情况可见一斑,多数恐怖片都徘徊在6分以下,有一些甚至还得到了2分左右的超低分。
这一方面反映了恐怖片中缺精品的事实,另一方面也表明好莱坞的老板们并不愿意在恐怖片上下太大精力,而且,许多导演和演员进军好莱坞往往也都会拿恐怖片来作为自己的处女实习作,也可见这种片子在电影人心中的地位。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讲,恐怖片的大行其道也有其充分的理由。
现在,恐怖片几乎成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它具有成本低、圈钱快的优点,而且永远也不用担心会缺少观众,即使你的片子拍得再烂再次。
这也是众多电影公司对拍摄恐怖片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比如以拍恐怖片起家而且至今屹立好莱坞群雄中不倒的独立制片狮门影业。
如《德州电锯杀人狂》的拍摄成本只有950万美元,而在北美上映仅10天票房收入就达到5120万美元,并最终收获7300多万美元的钞票。
像这种本小利大、稳赚不赔的买卖,相信每个商家都会喜欢。
而且从现在好莱坞拍摄恐怖片的热情来看,还是不减当年。
在各种题材被拍摄贻尽的情况下,翻拍热潮又席卷而来,《德州电锯杀人狂》在以前好像也被多次搬上银幕,而且2003年的这部也是重拍版本,“电锯男”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恐怖片的一种风格。
当然,你还是不用担心这些影片会赔本,拍十部有一两部赔本也算正常,那些在后面数着钞票偷着乐的电影老板们肯定不会担心这个。
恐怖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也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几成固定模式而且忙于应酬,难得有自己空闲时间,精神始终处于平庸状态的现代人,需要寻找一种发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心理。
那些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文艺片固然能够使他们找到在情感上的共鸣,但毕竟需要他们思想上全方位的参与。
而恐怖片则不然,你尽可以用一颗简单的心去看,最多把自己想象成片子里的主人公,陪着他们一起紧张、害怕,而不用耗费太多的心思。
同时,从许多观众对《德州电锯杀人狂》这种变态杀手类恐怖片的喜好来看,一种现代人的自虐情结也显露无疑,既不喜欢当前的生存状态,又难以割舍那份对这种生活的迷恋,只好通过一种情绪上的渲泄来表达一下不满。
总而言之,恐怖片既可以作为一类影片去观看,也可以作为一种现象去研究。
只要有电影的商业化,只要有现代人的需要,恐怖片就永远不会在电影这个大舞台上消失。
虽然血腥永不是最高级的恐怖,就如鬼头大刀不会成为最高利器,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物理的刺激的直接仍会让人感受深刻。
久仰大名,而且看评分高达6.9分,在恐怖片里已经算蛮高的,结果大失所望。
真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在弱智程度上可以和《致命弯道》后几部一拼,所有角色加起来凑不出一个正常智商的。
首先是一群要去看音乐会的年轻人,在路上差点撞到人,女主就非要拉着别人上车看看,莫名其妙吧,纯粹多管闲事。
这个疯女人也很离谱,你不能直接说这附近有杀人魔吗?
包括后来,女主路上遇到一个司机,就非要抢方向盘,完全不会正常交流。
然后女主和男朋友去大别野里,自己男朋友在里面失踪了,居然就只带了一个人勇闯老人家,这种不作不死的精神真是深感佩服。
小卷毛遇到假警察,也完全不带反抗的,懦弱的像鸵鸟一样,开个枪还要挣扎半天,被带到车上就纯挨揍,在后座完全可以直接锁喉,一个大小伙子对战一个老头,还有先手优势,老头还在开车,没法拿枪打你,不知道在怕什么。
后面的剧情就更蛋疼了。
杀人狂把女主丢进地窖,也不杀,也不绑起来,就随便她一顿操作,女主要跑了才匆匆忙忙赶过来,女主爬楼梯的时候还傻不拉叽地抓女主的腿,我真是服了,直接拿电锯往上一捅,这女的不就死了吗?
在郊外小屋,女主和男的被发现,电锯都掉地上了,这白痴女主也不捡,就用拳头打,结果又害死一个队友。
最离谱的还是后面,这杀人狂过铁丝的时候摔倒了,电锯给自己弄伤了,把我整乐了,什么优秀的匹配机制。
《德州电锯杀人狂》影评:我看的这部是2003年版本的,最早的版本是1974年版本的。
我觉得整体上来说蛮不错的,电锯杀人狂汤玛斯·维斯特出场扯电锯追击女主一行人的时候和他抓到猎物拖到自己地下室的屠宰场的时候真的蛮让人头皮发麻的,而且他的一家子变态家属亲切地称他为“sweet boy”。
即“乖巧男孩”,最终在最后女主战力爆表砍断杀人狂皮革脸的一只手,然后碾死那个他的碧池警察家属,带着变态一家偷来的小婴儿驾车逃离这片无主之地。
主要是这个汤玛斯从小有白化病,里面的介绍,所以他喜欢把其他受害者的脸割下来,作为艺术品慢慢欣赏和观看,他喜欢把受害者拖到地下室后利用菜市场或者屠宰场里面常见的钩子把受害者整个人高高挂起,像他一整片猪肉一样挂着。
最终他没有死,只是找不到他的踪迹了,至始至终仍然是悬案,逍遥法案,而且德州电锯杀人狂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但是具体我没查过。
另外再说一句,女主的扮演者杰西卡·贝尔身材真的超赞,小麦色的皮肤,前凸后翘,身材高挑,典型的美国辣妹形象。
这个电影看得我甚是窝火。
前不久看过一部相当阴暗、极度添堵的《邻家女孩》,现在才知道它的师承可能就是《德州电锯杀人狂》,连海报都像。
整个故事让人完全不抱希望,因为在这个荒凉的小镇上所有人都参与此事,在这里伦理道德没有任何说服力。
四眼仔在警长的汽车里无力地说:“我有人权。
”其实这个故事唯一的恐怖之处就在于不会跟你们五个笨蛋讨论什么人权,你们必死无疑,你们唯一的权力就是选择何种愚蠢的死法。
故事之窝火正在于此。
电影里唯一痛快的是故事结尾,长得最性感的女主角开车轧死警长,而且连轧三次。
原来故事之所以设置这个警长,就是为让他最后代替杀人狂让观众泄愤。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窗外风吹草动,雨声隐隐,我在黑暗中满腔窝火,颇为有趣。
提到恐怖片里的电锯,有两部片子是绕不开的。
一部《德州电锯杀人狂》,一部《电锯惊魂》,74年德州电锯杀人狂的没看过,就看了03年的,看完心里想的只有:同样是电锯,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电锯惊魂04年上映,德州电锯杀人狂03年上映,难免拿来比较(拿《电锯惊魂》和74年的《德州电锯杀人狂》比似乎不太好)国内翻译似乎为了蹭当时正火的德州电锯杀人狂的ip故而将saw翻译成《电锯惊魂》,现在个人看来,后者已经超越前者太多。
《电锯惊魂》讲一个智商在线的老头,《德州电锯杀人狂》讲五个智商掉线的青年。
特别是女主掉线到什么程度女主男朋友在别人家里失踪了不报警(开车回城),警察来的莫名其妙的快也没觉得奇怪,怂恿另一个男人去别人家里找。
自己和女伴被困在车里,女伴都跑出去吸引火力了,你倒是趁机跑啊!
呆车里对女伴大喊“跑”“跑啊!
”有啥用??
靠吼来上buff???
女主被捉到地下室。
刀就在手上,满足了之前被捉队友的“给我一个了断”的心愿,满足完扔刀就跑了。
电锯杀人狂电锯掉地上了,还被另一个队友控住了,明明可以拿起电锯给杀人狂一个痛快,诶,人偏不,非得冲上去拿小拳拳锤人胸口最后好说歹说逃出来了,还搭上路人的车了,这时候女主看上去挺震惊的,可是偏偏不会说人话了,你说“别去前面,那里有杀人狂啊”总比“我想回家”好啊,搞得路人一脸懵逼(估计也送人头了)电影节奏并不是很快,而且在开头就说了有几人死亡,这样就给了观众喘息的机会,而作为恐怖片,喘一下可以,但你让观众喘息的同时还有功夫感叹“这女主怕不是傻子”那就是电影的问题了《电锯惊魂》同样有bug,但是它的节奏快到没有充裕时间去想这些bug,而且最后阶段让人大呼过瘾,可以说是瑕不掩瑜,《德州电锯杀人狂》就不行了看惯悬疑片恐怖片的朋友并不推荐看。
哪怕它名声很大
恐怖呀,人类真是恐怖,德州链锯杀人狂真的是恐怖。
一直不喜欢看恐怖片,因为总会有人死掉,也算是童年看国产片那铁律似的大团圆结局的遗毒吧。
一群年轻人,酗酒,吸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却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且歇斯底里的人几乎统统陪上性命。
再一次印证了好人没好报的定理。
又一个仇视社会,报复他人的典型,当杀人成为一种习惯,就很难停住了。
片中除了到处乱跑的猪之外,让人记住的就是女主角总喜欢往屋子里跑,非要把自己困住,再找个箱子柜子藏起来,又不是躲猫猫。
片子从头到尾弥漫着恐怖气氛,让人不寒而栗。
只有看到从Kemper身上掉落的戒指时,让人徒添了几分惋惜和悲凉。
自己看这部片子的原因,似乎是因为在某个美国恐怖片排行表上面看到《德州电锯杀人狂》排在了第一位。
满怀着期待来看这部片子,留下的却是小小的失望。
相比较《电锯惊魂》,这部电影似乎差了点什么。
电影中的小男孩是一个令人惊喜的角色。
他是电影里,那片危险地带里唯一的人性。
他是一个天性善良的孩子,主动地帮助了主角们。
但不知道他长大后,会不会成为这个地方的另一个“恶魔”,“帮助”一个有一个无辜的人落入陷阱。
这部片子中角色们的死亡都源于女主Erin的过于热心。
如果她没有下车询问女孩,没有把女孩带上车,没有固执地认为不应该把女孩的尸体抛在荒郊野外。。。
一切都将不会是这样。
电影的开头这样一个角色令我十分不爽,但刻画的女性的感性心理也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形成对比。
但在看到电影结尾,Erin将一个小婴儿带走的场景也算是欣慰。
若不这样,说不定他就将成为下一个“小男孩”。
电影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有些矛盾。
那个眼镜男似乎叫Morgan,在看电影前部分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是一个非常惹是生非,脾气较为暴躁,有点自私,但是很明智的人。
他拒绝载在路上行走的女孩,提出抛下女孩尸体的建议,声称要不顾Temper提前离开,都是为了自己,为了保全自己的姓名。
然而在后来他却挺身成为了Erin的挡箭牌。
或许有部分原因是因为Erin找到了他并把他带走,但是这突然的“大丈夫”也有些不太符合他的角色特征。
也承认电影有不少精彩之处。
出其不意的惊恐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是短暂的小欣喜之后的大惊恐。
(当然也是为了情节需要罢了。
)在“真正的”警察到来时,我虽知道他肯定不是个好人,但是想的是或许他会突然撒手不管离他们而去,而不是剧情中他其实是一个反面角色。
此外,这个地带被笼罩着奇怪的气息,没有一个人是值得相信的。
这也使得影片的惊恐元素上升了不少。
不得不承认看了电影的开头便能够猜到结尾。
主角光环太明显。
相较之下,《电锯惊魂》便是惊喜连连。
傻逼剧情,看得我浑身难受,二对一的时候女主为啥不拿起来电锯反杀啊,就拿个小拳拳锤胸口。变态挪个猪你大喊大叫干啥啊,怕变态找不到你是吧,只想冲进电视剧里把所有人杀了就不用看这个弱智玩意了。
沉闷。
没有智商只有血腥...
杀就杀吧,这么多噱头
最怕去人少的地方。恐怖得。。。
噩梦并不只是源于一次错误的转弯。他们曾有过若干次脱险保命的机会:1路遇怪女不停车;2丢下女尸不去报警;3不理失踪车主剩余人等自行离开……但所有这些选择都是出于自私懦弱和非道德。这就是为什么面对上述三个问题貌似统统错误选择却恪守道德的女主并不是简单意义的圣母型人格。只靠道德纯洁不可能活到最后。其中举刀了断寻死队友彻底激发了拼死抗争的勇气和决心!相似情景也出现在两年后的黑暗侵袭。绝非巧合。
恐怖片鼻祖
三年了,解脱了~
一般般。
没前传好看
好奇害死猫
好吧。。現在很强悍。别想靠這嚇到我
跟saw差太多~~
我还是看不了这样的片子。恶心又恐怖,几次想吐,还是不断快进的形式。所以,我觉得这种片子根本就不该拍嘛,居然还重拍那么多次。重拍的结果就是一次比一次让人感觉场面恶心啊。
看得超紧张
话说男主角和第二女主角后来去哪里了?
电锯的戏份这么少,怎么还加到电影的标题上来了?
经典老片 宿舍姑娘围观之 感想2:不如想象中血腥,傻B女猪真TM该死
我居然看完了.....。
JessicaB身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