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하얼빈,Harbin

主演:玄彬,朴正民,赵祐镇,全余赟,郑雨盛,李栋旭,刘宰明,朴勋,金海淑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日语年份:2024

《哈尔滨》剧照

哈尔滨 剧照 NO.1哈尔滨 剧照 NO.2哈尔滨 剧照 NO.3哈尔滨 剧照 NO.4哈尔滨 剧照 NO.5哈尔滨 剧照 NO.6哈尔滨 剧照 NO.13哈尔滨 剧照 NO.14哈尔滨 剧照 NO.15哈尔滨 剧照 NO.16哈尔滨 剧照 NO.17哈尔滨 剧照 NO.18哈尔滨 剧照 NO.19哈尔滨 剧照 NO.20

《哈尔滨》剧情介绍

哈尔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1909年在远离祖国的哈尔滨为夺回即将落入日本帝国之手的祖国而拼命的独立斗士们的故事。 玄彬将饰演大韩义军参谋中将安重根一角,朴正民饰演比起留下的名字,更先考虑国家的独立斗士禹德顺一角,赵祐镇将饰演与安重根(玄彬 饰)一起为找回失去的祖国 而努力的独立斗士金尚贤一角,全余赟将饰演独立军孔夫人,刘在明将饰演安重根义士的助手崔在亨,朴勋将饰演日本帝国的森田雄。影片将在拉脱维亚和蒙古拍摄外景。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就义。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2014年1月19日,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中国哈尔滨开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战狼犬亲爱的乘客,你好非礼勿言韩赛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王伯祥欢乐满人间2黑道看护家长委员会我们永远是我们觅迹追踪美丽战争昨日女孩宝贝儿猫神八百万OVA赛马娘OVABNW的誓言狂野时速PunchLine魔女与使魔异色国度校花我爱你回家-在家里偷心者广场童心沃尔科诺戈夫上尉逃亡记威龙杀手双面太子妃警探奈特2:救赎逆贫大叔纽扣战争海胆煎饼

《哈尔滨》长篇影评

 1 ) 既配不上哈尔滨,也配不上安重根

导演禹民镐解构历史上瘾,上次《南山的部长》改金载圭改到飞起,这次直接把手伸向朝鲜最知名的抗日英雄——安重根。

韩国电影没有历史虚无主义的羁绊,改编历史也是信马由缰、百无禁忌,所以在抗日题材背景下,对于安重根这个人物有很多种表达方法。

但导演选了一个最奇怪的角度,就是把这个革命者完全圣母化,如同他试图洗去金载圭被法庭定下的罪名,他也企图在被光环环绕的民族英雄身上,褪去神话烙印,让安重根成为一个“更复杂”的历史人物。

电影开场便赋予安重根原罪,他的慈悲心为革命队伍带来毁灭性打击,也让其备受同志质疑。

由此才引出电影故事主线,我犯了错怎么办?

将功补过啊,我要杀了日本政府一号人物,吞并朝鲜的罪魁祸首——伊藤博文。

公义变私行,格局忽然小了。

让搞革命的英雄怀抱圣母心,等于是要以止杀之心来行杀戮事,本身就有点精神分裂。

导演可能对所谓的复杂人性有误解,复杂是人心多面,但不是撕裂。

革命是暴力抗争,是你死我活,对敌人的仁慈大概率就是对同志的残忍,小时候看雷锋日记都记得,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但这种圣母主角写法白左喜欢,他们比雷老虎还爱以德服人,好莱坞翻来覆去用。

老美没心没肺,又从无国土沦丧的痛,一想战争大多是胜利的爽快,自然爱作道德模范和圣母化身。

可纵是如此,斯皮尔伯格也知道圣母犯错只能一回,人不能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所以他在“拯救大兵”最后,毫不犹豫地干掉了俘虏。

但本片的安重根呢?

第一次爱心泛滥导致战友全灭,第二次又要饶过叛徒,血泪教训再多也不知悔改。

但导演又不能真的把民族英雄写成个圣母心爆棚的蠢货,所以最后只能写圣母心有用啊,叛徒良心发现了,不但反正,居然还手刃了反派。

你就说安同志会不会做思想工作吧?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总之一句话,他根本没错。

就导演这思想认知,扣一个修正主义绝不过分,就算《暗杀》这样的韩国抗日神剧,都知道叛徒最要命,李政宰演得多好啊。

叛徒越是内心虚弱越是见不得曾经的同志成功,又急于向新主子自证价值,绞杀革命便格外卖力和凶狠。

得多天真,才能想起用圣母心感化叛徒啊。

导演完全不该拍这类革命题材,他应该拍宗教电影,拍释迦牟尼和耶稣。

剧情方面,由于安重根的历史事迹太过知名,结局也很明了,导致整部电影陷入了一种“无事可说”的状态,推进上用暗杀日倒数试图营造一种紧迫感,但节奏上又无比拖沓散漫,废戏比比皆是。

大段大段不知所云的文戏,唯一作用就是给演员凹造型。

中间拿借火药和抓卧底凑,再用枪战动作戏刺激一下昏昏欲睡的观众,最后不温不火地走向终局。

导演甚至拍了段长达数分钟的在所谓满洲的大沙漠里的戏,这既反映了导演常识的缺失,又反映了他对于整部电影节奏把握的失控,感觉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要讲什么故事,想一段拍一段。

大量倒叙也透露出导演内心的惶恐,那些刻意调成黑白的画面,那些努力想要留白和克制的表达,被这些生怕观众理解不了前因后果的小心冲破。

也让导演试图创新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状态展露无疑,他大可以给一个刺杀独裁总统的情报头子正义瞬间,但他没勇气像吕克贝松拍贞德那样,把一个民族英雄彻底虚无化。

所以只能欲言又止,用不着调的改编弱化英雄和义举,用粗糙乃至浅陋的创作掩盖心虚,哪怕再好看的美术和摄影也于事无补,掩盖这是部糟糕的电影。

当然,这部电影除了“哈尔滨”这个符号,与中国几乎毫无关系。

你能感觉到导演甚至还不如大部分中国人尊重安重根,也大概率换不来白左们的喜爱,最后只能靠伊藤博文的嘴,夸奖下英勇不屈的韩国人民,来适配韩国人敏感而脆弱的自豪感。

电影上映时恰逢尹锡悦主导下的,日韩和解亲善新高度,不能不说是种讽刺。

从一个与这段历史有深厚渊源的外国人视角,只觉得这部电影既配不上哈尔滨,也配不上安重根。

 2 ) 史实与事实

1909年的子弹穿透伊藤博文,也击碎了殖民幻象——安重根的左轮枪管里,塞满朝鲜三千里破碎的山河。

真实行刑仅11秒,快过一滴泪坠地的刹那,而电影用慢镜头拉长的悲壮,模糊了历史精确的弹道。

导演在哈尔滨站台撒满虚构的雪花,却漏拍旅顺监狱镣铐上的1909年锈迹。

当玄彬的眉间霜雪化作票房数据,安重根狱中手稿正躺在博物馆,以褪色墨迹咆哮:“刺客不是杀手,是历史的止血钳。

”被删减的审判戏里,本该有《孟子》的青铜之音——“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银幕追逐视觉雪暴时,那颗改写东亚史的弹头仍嵌在站台砖缝,它的沉默,比所有杜比音效更震耳欲聋。

所有反抗侵略者的英雄不朽!!

安重根不朽!!!

 3 ) 一路下坡的韩国电影——《哈尔滨》

为国死难,史书上的评价一定会充满溢美之词。

南宋的文天祥,史可法,在政治才能和军事指挥方面乏善可陈,因为气节不亏始终都被后代文人视为楷模。

朝鲜的抗日英雄有不少,大约是因为他们领土被日本吞并,受到的压榨也比较狠、时间比较长,反抗的烈度也较大。

甲午战争之后,朝鲜人刺杀日本高官的行动持续到了抗战胜利,期间在中国大陆godie的日本鬼子大官,有不少就是朝鲜义士动的手,比如拖着一条假腿在密苏里号上鞠躬的重光葵,那条真腿就是北朝鲜人在上海炸掉的。

朝鲜义士中,得到现今中朝韩三国官方认可推崇的非安重根莫属。

2025年禹民镐导演(成绩单上有《南山的部长们》《局内人》)携手国民男神玄彬退出类传记电影《哈尔滨》,影片取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蹭我尔滨的热度,因为从头到尾似乎都没有在实地取景。

类传记的意思是,电影完完全全是在作命题作文,就是讲刺杀伊藤博文这件事,捎带着展示一下安重根义士的生平。

故事从朝鲜义军与日本农垦部队的白刃战开始,历史上有没有这场如此惨烈的战斗(大概率有),70VS100的军力对比有点不靠谱,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陆军,尤其是白刃战)。

战后,安重根一意孤行放走了战俘,依旧是日内瓦公约不得虐待、杀戮战俘。

问题是小日本从来不执行日内瓦公约,哪怕对象是英美鬼畜都是虐杀为主,对朝鲜老百姓杀戮之重常见于史册,一国王后都不得善终,对侵略者还要讲虚无缥缈的国际公约,在这点上,安重根确实可以和南宋的前辈比肩,都是教条的理想主义者。

随后队伍被战俘带队袭击也是历史,安重根被战友不待见也是事实,主动请缨对伊藤博文刺杀可谓死中求活,青史留名的唯一途径。

讲完了历史,影片就开始放飞自我(黑龙江的大漠风情,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向抗日神剧一路冲刺。

《战国策》早就说事不密,则不成。

刺杀前日本首相(日本当时是世界列强,亚洲第一强国),居然讨论范围这么大,在组员可能泄密的情况下,依旧光明正大的安排部署任务(相比之下2015年虚构的《暗杀》都更严谨可信)。

刺杀伊藤伯翁成功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安重根的日语很好,外貌穿着也气派,以至于执行境界的俄罗斯士兵认为他是日本人,轻松通过警卫,又喊出伊藤博文的名字,乘目标一愣神就把手枪子弹全打了出去。

代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奠定日本列强国际地位的伊藤老贼真是死不瞑目。

了解这段历史后,甚至一度怀疑是俄罗斯故意放水,有意为之(前有俄太子在日本遇刺,后有日俄战争实力,当时日俄又在满洲争霸),不然这警卫业态玩忽职守了。

不管怎么说,安重根博浪一击,极大地提振了被日本侵略占领的中朝两国人民的军心士气,凭此功绩安重根配享太庙。

据说如今来华旅游的韩朝两国友人,一定会去拜谒他,我们也给建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管电影拍得如何,安重根烈士千古。

韩国拍历史片总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请来帅哥玄彬,整部电影基调又脏又黑,难得看清楚帅哥全貌,按照谁来演不行,刘海镇也行嘛。

刺杀者这么紧张刺激的过程,除了音乐特别吵人,没有营造一点点紧张感氛围。

义士们几次冲出重围都显得反派好笨,如果日本和俄罗斯两大列强这么拉跨,苏联早就成立了,我们也不用这么辛苦抗日。

毕竟,过度的贬低对手,某种程度上也让自己掉价。

PS:曾几何时,期待韩国影片早点上映(越早上映,越早网盘见),如今看完《哈尔滨》就一个感觉,自1997年大放异彩的韩国电影,在走下坡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4 ) 2024韩国电影《哈尔滨》1080p高清中字资源持续更新中

电影《哈尔滨》作为一部高质量的悬疑片,自上映以来凭借其精妙的剧情设计、震撼的配乐画面以及演员的出色表现,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票房表现也尤为亮眼。

以下是对该片的详细分析: 哈尔滨 链接:(尽快保存,随时失效)链接: 2024韩国电影《哈尔滨》1080p高清中字资源夸克在线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可在线看)

1. 剧情悬疑分析故事背景:电影《哈尔滨》以哈尔滨这座城市为背景,将悬疑元素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巧妙结合。

影片通过一系列神秘的案件展开,主角团队在解谜过程中逐渐揭开隐藏的真相。

剧情结构:影片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方式,通过多线并行的形式推进故事,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和悬疑氛围。

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伏笔颇多,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推理猜测。

反转设计:影片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彻底颠覆了观众的预期,成为全片的最大亮点之一。

2. 配乐与画面配乐特色:电影的配乐由知名音乐制作人操刀,采用交响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营造出紧张而又充满张力的氛围。

音乐在关键时刻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情感冲击力。

画面风格:影片的摄影风格独特,哈尔滨的冰雪美景与现代城市的冷峻色调形成鲜明对比。

导演大量运用长镜头和光影效果,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

3. 演员表现主角表现:主演们在影片中的演技堪称教科书级别,尤其是主角在面对复杂情感和危机时的表现,真实细腻,令人印象深刻。

配角亮点:配角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每个角色都形象鲜明,为影片增色不少。

4. 上映与票房表现上映情况:影片在上映首日便获得广泛关注,口碑迅速发酵,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票房数据:截至最新统计,《哈尔滨》票房已突破 10亿 人民币,成为年度悬疑片票房冠军,并有望冲击更高记录。

5. 观众评价观众普遍认为《哈尔滨》是一部“烧脑但过瘾”的悬疑佳作,剧情紧凑、逻辑严谨,配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更是让人沉浸其中。

部分影评人称其为“近年来华语悬疑片的巅峰之作”,并预测其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悬疑片的标杆。

总之,电影《哈尔滨》凭借其出色的悬疑设计、震撼的视听效果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成功征服了观众,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回味的高质量作品。

 5 ) 《哈尔滨》里面虚构的情节和真实发生的历史

好的,我来回答用户关于韩国电影《哈尔滨》中安重根释放俘虏和安尚贤叛变是否是历史事实,以及电影中真实和虚构情节的问题。

首先,我要查看用户提供的搜索结果,看看哪些信息相关。

首先,搜索结果1提到安重根在1909年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这是真实事件,用户的问题中的核心是电影中的具体情节是否符合史实。

根据搜索结果23,电影中安重根释放日军战俘的情节被批评为虚构,削弱了历史真实性,这表明释放俘虏是电影的创作。

而安尚贤叛变的情节,在搜索结果中并没有提到相关史实,可能也是虚构的。

接着,真实的部分可能包括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事件,这在14都有提到,属于史实。

哈尔滨刺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及安重根被捕和处决的信息,在56中都有说明,应该是真实的。

另外,伊藤博文作为日本政治家,其角色在电影中也是符合史实的,如12所述。

虚构的部分除了释放战俘和安尚贤叛变外,搜索结果2提到电影加入了虚构角色如阵亡士兵的妻子和内鬼,以增强剧情冲突。

此外,23指出刺杀场景的顺利程度和历史细节的修改,比如卫兵反应不足,属于艺术加工。

同时,电影中安重根对战争意义的质疑也是虚构的,为了增加人性描写。

需要确保引用的来源正确,每个事实点都要有对应的角标。

例如,释放俘虏来自23,叛变可能来自2中的内鬼情节。

真实事件部分引用多个来源,如刺杀事件14,处决细节56。

虚构部分引用23和2中的虚构角色。

最后,整理结构,分真实和虚构两部分,使用有序列表,每项后加上对应的角标引用。

确保每个引用不重复,符合用户要求的多来源综合,并避免使用“根据搜索结果”等表述,直接使用角标。

韩国电影《哈尔滨》历史真实性与虚构情节解析一、虚构情节安重根释放日军战俘影片中安重根因遵守国际法释放战俘的情节属于艺术加工,历史上并无相关记载。

这一设定被部分观众批评为弱化史实,旨在凸显角色的人性光辉23。

安尚贤叛变与组织内鬼影片加入独立军内部叛徒(如虚构角色安尚贤)的冲突线,通过“内鬼”情节增强戏剧张力,但这一角色和叛变事件均为虚构2。

刺杀场景的戏剧化处理高潮刺杀伊藤博文的桥段被简化,例如卫兵毫无反应的设定,与历史记载存在出入。

真实事件中刺杀过程更具复杂性和风险性2。

二、真实历史事件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成功刺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这一事件是朝鲜半岛独立运动的重要标志性行动14。

安重根的审判与牺牲安重根被捕后,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被处决。

影片中对其被捕、受审及最终牺牲的结局基本遵循史实56。

伊藤博文的历史角色伊藤博文作为日本首任朝鲜统监,主导对朝鲜的殖民政策,其被刺杀事件直接关联日韩近代史的真实脉络12。

三、其他艺术加工虚构支线人物如阵亡士兵妻子等角色,用于丰富叙事视角,但无历史原型2。

战争意义的哲学探讨影片加入安重根对战争意义的质疑,属于现代视角的解读,与历史人物的实际思想记录存在差异3。

四、争议与评价影片因对历史事件的改编引发“历史虚无主义”争议,部分观众认为过度虚构削弱了英雄形象的真实性23。

然而,其通过商业类型片形式让年轻一代关注历史事件的尝试也受到肯定16。

 6 ) 从头到尾充斥着“软弱”两个字

不知道影片想表达什么,但我从头到尾看到的都是软弱,所有男人的表现加起来不如一个女人坚强。

鉴定。

这样的人能闹革命?

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一直想的是自己和同伴的死到底值不值,会不会被后人记住的“仁人志士”跟现代韩国人那畸形的大国情怀真是相映成趣。

相比之下影片情节的破碎,节奏的拖沓都只是技术性故障,不值一提了。

说句题外话,关于李舜臣,很多年以前去明洞时看到他的铜像,就问韩国朋友是不是李舜臣的像。

韩国朋友一脸的惊讶和自豪,惊讶我竟然认识李舜臣,自豪我果然认识李舜臣。

我嘴上说“当然,他是你们的大英雄”心里想的是如果我们也立该立谁........好为难,天安门广场站满了铜像,唉,我也畸形了.......

 7 ) 海外影评

故事背景与核心情节1909年,朝鲜被日本占领,朝鲜独立军为争取国家独立奋起反抗。

影片围绕安重根(玄彬饰)及其同志策划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行动展开。

故事起始于刺杀行动前七天,安重根与同志们在俄国海参崴集结,他们在遭受日军重创后,决心抓住伊藤博文前往哈尔滨与俄国官员会面的机会实施刺杀。

在准备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躲避冷酷的日本军官森龙夫的追捕,还要找出潜伏在内部的告密者。

随着计划推进,紧张氛围不断升级,最终迎来刺杀行动的关键时刻。

影片主题影片旨在展现朝鲜独立运动时期朝鲜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深刻揭示日本殖民统治的残酷与不义。

通过呈现安重根等人在困境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影片探讨了忠诚、牺牲、正义以及在压迫下追求自由的意义,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民族精神的敬仰。

叙事风格采用线性叙事方式,以刺杀行动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张感十足。

但叙事节奏不够紧凑,部分场景冗长拖沓,影响了故事的流畅性和吸引力。

在人物塑造方面,部分角色的刻画较为平面,人物对话和政治理念的表达略显生硬,未能充分展现角色的个性和内心世界。

角色塑造玄彬饰演的安重根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勇敢的精神以及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成长,为角色赋予了深度和立体感。

朴正民饰演的吴德顺和赵宇镇饰演的金相贤也表现出色,呈现出角色间复杂的关系和情感纠葛。

然而,部分配角和反派角色的塑造不够丰满,缺乏深度和复杂性,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

视听呈现影片在制作上十分精良,服装、道具和场景设计高度还原了1909年的时代背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

摄影技术出色,画面质感细腻,战斗场景的拍摄极具冲击力,通过宏大的场面和逼真的特效,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营造出符合故事氛围的视觉效果。

音乐与音效的配合相得益彰,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和紧张感,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

影片评价影片的优点在于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精彩的主演表演以及精良的制作水准,成功地展现了朝鲜独立运动的艰辛历程,引发观众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然而,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配角和反派角色的刻画不够深入、叙事节奏不够紧凑、政治表达略显简单化等,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量。

 8 ) 哈尔滨有安重根纪念馆

每次韩国客人来,一定要去安重根纪念馆看看。

如果没时间安排,客人几乎都会自行去凭吊,哪怕上飞机之前早出发一小时,也要去看!

足见安重根在朝鲜族人心目中的分量!

哈尔滨火车站也有纪念,安重根刺杀的地方,做了标记。

为了一段史诗级的纪念,哈尔滨是认真的,绝不是当了网红城市之后在作秀。

看我IP,为家乡带盐!

 9 ) 哈尔滨|惭愧惭愧,尔滨竟然被老外给拍了

半岛,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选择偷拍咱“尔滨”?

难道是这两年尔滨因为甜宠南方小土豆火出了圈?

开个玩笑,人家是正儿八经认真的拍主旋律。

当年的尔滨,和这开场的一幕大概很像,冰冷,而又千丝万缕。

天地之大,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前行。

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有演绎的成分,没有翻看“史实”。

男主早前的经历,还是感觉有点夸张的。

游击队,这个可以理解。

但这种“敌后运动”,竟然俘虏了一个敌军少将,这……比尔滨接到的滔天富贵还富贵啊(后头这家伙出现时,是个少佐,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因为此事,这家伙连降三级)。

有意思的是,既然打到这种程度了,男主竟然选择把反派直接放回去了。

这个……也相当难以理解。

正常情况下,也是丢到战俘营。

如果没有战俘营的条件,那……男主不知道是不是《三国》看多了,效仿诸葛亮,玩七擒七纵啊,诸葛亮那是有实力而且必须如此,你这完全是撞大运好不啦。

再说了,和岛国讲仁义,脑子不是有什么大病吧说不说,为了让男主“孤勇”,编剧可是真能“编”。

谈什么国际法,还不是谁拳头厉害谁说了算。

这半岛是不是对“司机”幸灾乐祸,还是同病相怜了呢……

男主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决定当一回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很符合“孤勇”的悲怆。

不过,行动刚开始,就露馅了。

伊藤博文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情报。

不得不佩服,伊藤博文这家伙也是个狠人,知道有人要杀他,他却坚决不改行程。

看看现在的“大院”,老百姓从门口到大楼,都得坐公交车,都害怕成这样子了,依然厚颜无耻的表示“与民同乐”。

这次行动中,还是有“叛徒”的。

当大佐戴上这狰狞的面具,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又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臭名昭著的731,曾经被拍成《黑太阳》系列,小编曾经推过,有兴趣的不妨看看。

这次的行动,本来是准备用炸药的。

一帮人还兴师动众的搞来了炸药,结果,这桥段后来用张大帅身上了,这里不得重复使用。

结果男主用了一招“调虎离山”+“反间计”,成功戏耍了大佐。

确实看过《三国》,鉴定完毕。

故事里头伊藤博文是和尤里来了一场亲切会谈的。

尔滨是咱的领土,这个板上钉钉。

但是,伊藤博文当时说了一句,半岛的将来会是谁的……这句话,不是预言什么。

而是当时的伊藤博文,确实“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故事本身厚重感还是很到位的,演员也没有任何问题,但……不知道是不是“伸手过长”的原因,内心里头总是有点拒绝。

最后,这“命根”和“命根子”可完全是两码事儿啊,究竟是字幕组故意,还是……。

 10 ) 一部让人期待的电影

哈尔滨作为东北重镇,源自于满语“干渔网”之义,在近代东北亚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世纪前半叶云集犹太、白俄、朝鲜、日本资本来此投资经商,绝不只是某些电影中演绎的破落衰颓气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鲜合邦前期被刺杀于此,本片也正是讲述这段故事,韩国影坛实力强劲,电影质量有一定保障,等待上映

《哈尔滨》短评

2.5。不该从传统的韩国商业片角度去批评,因为它本就是一种未在韩国类型片中运用的方法论,之所以片名叫《哈尔滨》不叫《安重根》,也是这个原因,于是可以感受选角的设计(玄彬、李栋旭),构图、调色及声音处理也有别于大部分流水线韩片,但是问题出在剧本和执行制片的部分错误,本可以巧用梦核延续此类型电影的作者意义,结果变成了玄彬读课文,类似这样本可以好但变得拉低好感的片段还很多,打不出三星

8分钟前
  • fw郑静仁
  • 较差

像悬崖之上

11分钟前
  • Ameng
  • 还行

我觉得很好看!首先画面都很美,其次群像描绘很好,这个电影不叫安重根而叫哈尔滨,导演很平静地讲述了这件事情前因后果以及背后的每一个人。没有炫酷的动作戏,没有煽情,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神话。就是告诉我们这些人也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重要的是他们的信念支撑了他们。以及安重根背后有无数的同志,刺杀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功劳。

12分钟前
  • lynn
  • 推荐

平庸了。配乐很棒,有在雪地一步一步走路的感觉

14分钟前
  • 天水🇺🇦
  • 推荐

电影白期待了。吾国堪有刺杀伊藤博文及白川义则义士乎

17分钟前
  • 告别悲伤
  • 还行

沉闷

21分钟前
  • 不加糖
  • 较差

明明一部宏大制作的题材,为什么拍的如此中二气质?一会儿狂妄自大,搔首弄姿,一会儿自怨自艾,唯唯诺诺。

24分钟前
  • 深溪虎
  • 较差

举起火把,走进黑暗。

27分钟前
  • 徐徐回望
  • 还行

韩国人一到历史题材就不会拍了,满脑子都想文化输出,但是你输出的明白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吧?

30分钟前
  • 长岛嚒嚒茶
  • 很差

2024.09.08今日看了全球首映,还拍到了玄彬、李栋旭的红毯,电影首映式前后导演和他们两位明星都出场发言,所以电影本身就显得不那么出彩了。画面、色调、演员演技都可以,整体是比较普通的爱国主义电影,没大的亮点,最主要这样的题材从小就看太多了。

33分钟前
  • 南夕子
  • 推荐

很商业很工整,有一些情节设置知道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在对于日本人的刻画上韩国人和我们的抗战剧一样一样的),但未免有些刻意。我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觉得玄彬贴胡子戴帽子好像陈道明的人啊啊啊。

35分钟前
  • Otocolobus
  • 还行

TIFF 9.13 不能接受任何宣传战争的电影 毫无营养的大韩民国广告片

39分钟前
  • 千寻
  • 很差

日军侵华铁证

44分钟前
  • 程小挑
  • 还行

圣母啥的也还好,把民族英雄理想化是每个民族都会做的事情,但理想化的同时又刻画了安重根软弱和逃避的一面,调性有点怪,总之就是一部略显平庸的作品

46分钟前
  • 安能事权贵
  • 还行

没想到会拍得咁难睇,浪费胶片,浪费表情,浪费生命…

51分钟前
  • 犯罪
  • 较差

4002人在豆瓣标记看过,3566人评分。2025年3月3日。可看可不看。不看不后悔,看了也没什么意思。

54分钟前
  • zj@99
  • 较差

56分钟前
  • janes
  • 还行

被评论区某个说韩国是朝鲜正统的zs恶心到了,真是好多年不见了,国家发展到今天还有人精韩慕韩,这种东西一般都没本事移民,然而待在国内是真恶心人这种东西韩剧清一色满分,然后无脑国产一星,竟然连韩国的古装都能吹,一个连一百年历史都没有的国家拍什么古装?果然没有脊柱的玩意也不会有脑子,草履虫都比它强点

58分钟前
  • 夜飲東坡醒復醉
  • 很差

啊啊啊!李栋旭!……是带胡子的李栋旭?这是在干嘛呀,就看一群大胡子抽烟了,哎呦米球搜!这片拍的,让人感觉不出是多少人的牺牲才换来刺杀的成果,个人英雄背后是集体的奉献,看起来更像安重根怕成为罪人,才必须做成这件事一样……哪有一点儿谍战气质啊!李栋旭的角色死了之后更没个看了,这片儿真是,干嘛鸭!

60分钟前
  • Raven
  • 较差

意外拍得不错,虽然以安重根这个民族英雄做为主角,但更注重群像化与事件目标的一致,看起来情节流畅。抓内奸的紧张和刺杀任务的急迫,螺旋交织前进,呈现得却很稳。比起安重根的就义,让我感到意外又感概的是,对于金尚贤角色的设计。他获得了新生的机会,并亲手解决掉迫使自己当密探的日本军官。前赴后继,才是革命的真谛,而不是非得你死我活。电影不太好的是,对比前面大场面残酷枪战和肉搏,转入后面执行刺杀任务进程,前后段间转折动力虚幻,就靠民族大义和个人意志撑着。降低了整体格调。

1小时前
  • 莎翁笔下的精灵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