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尸布
The Shrouds,Les Linceuls (法)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主演:文森特·卡塞尔,黛安·克鲁格,盖·皮尔斯,何家蓓,伊丽莎白·桑德斯,詹妮弗·戴尔,埃里克·温塔尔,容海峰,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维斯拉夫·克里斯塔,马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匈牙利语年份:2024
简介:男主卡什是一名有创意的商人、悲伤的鳏夫,他建造了一个设备,能够在一块埋葬的裹尸布内与死者联系。当卡什这项革新性的事业即将闯入国际主流视线时,包括他妻子坟墓在内的几块墓地被蓄意破坏、几近摧毁。卡什努力想要揭露袭击真相,而现实也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婚姻、对已故妻子记忆的忠诚度,同时把他推向新的开始。详细 >
我并不觉得柯南伯格电影的质量下降了,但是评分却越来越低,是当代人不再欣赏柯南伯格了么
2.5,显然没在关心任何人,过于自我中心的视角令人反胃。“她让我确定自己还有性能力。”这让所有对伤感的沉溺,包括对未来的恐惧和怀疑都变得极度自我。人物状态太正常了,每个人都适时做出了合理的反应,真的让观感变得无趣好多。谨慎期待柯南伯格的后续创作,这部真的太老白男了。
两星半。与影片开场柯南伯格名字出现时的掌声与欢呼相比,结束时零星的反应显得一切是如此死寂。那是对天才拍出冗长作品的怜惜与无奈。柯南伯格提出了非常有趣的科技裹尸布设想,这明显出于现实生活中他对亡故妻子的哀悼,文森特·卡索更成为了他银幕的化身,一切都表达得相当私人化。但从叙事节奏来看,那些性爱戏份与个人的伤痛,更像是情节的反复堆叠,失去了柯南伯格凌厉的创作魅力,很可惜。
就是一个木乃伊情结的粗浅指涉,通过电影媒介自反融合现代技术将人物关系裹上一层独特的哀伤语气,然而那种内里的腐朽和过剩的自我意识简直跟科波拉殊途同归。
我看了个啥玩意儿?? Vincent Cassel在里面真就是一个脑袋空空很能“干”的种马 always “ Them who?” 尼玛 哈哈哈哈 但帅! 东亚三国但是齐齐整整的 以及 切手指可不是只有日本黑道会 香港台湾的黑道也会的 背调没做好喔 但 其实不知道想表达啥这个电影 哈哈哈哈
@Landmark Theatres Midtown Art Cinema. 柯南伯格拍身体恐怖并不稀奇,真正令人惊艳的是柯南伯格以身体为媒介探讨科技对现代人类生活无孔不入的介入,甚至还串联了国际局势,十分丰富。
好多年没见过柯南伯格拍这么通俗易懂的故事了。
肉体替心灵哀悼;“阴谋论与怀疑是应对伤痛的手段”;柯南伯格自己演了一具尸体
Quite confusing to me (but who likes explicit stuff lol
科技裹尸布的点子挺有趣,让人想起巴赞说的以影像保留生命的木乃伊情节,后面从环保恐怖分子、真“地下暗网”到阴谋论调情大法,逐渐变成狗血大杂烩…
3.6/5
太烂了 前三分之一想睡劝自己别睡 后面睡着 最后三分之一庆幸自己睡了
阴谋论真的太甜蜜太诱惑了,为啥阴谋论可以这么绘声绘色地解释这个世界,但是人的情感和欲望却半点也没法解释——好在电影里,一切最终都不需要解释
去年在文本层面最有意思的片子出现了,混杂了对后真相社会、技术、身体、政治各方面的讨论。看不出柯南伯格有连贯的、系统化的立场,只能看出他对未来的怀疑态度和悲观情绪,但更重要的是,对新议题、新事物、新时代保持持续好奇和批判性的深入思考。这可能是抛出无数问题、扔出无数线头后突然戛然而止于开放式结局的原因和目的。阿莫多瓦、锡兰、柯南伯格、乃至马丁,这些进入暮年的作者导演都开始简化视听语言,依赖大面积的台词实现表达。观看过程中反复在想如果改成文学是否更有深度。但可以确定的是,柯南伯格应该是这些老导演中想得最深、最远、也最复杂的那一位。
再一次,悼亡是男人最好的文体
到底是怎样的悲恸才会掉进如此荒诞的阴谋论兔子洞来应对?除去其一贯对科技的反思,柯南伯格的对妻子的悼亡之情在本片可谓溢于言表
三星。5.7/10。蛮难看的~
看过最无聊的柯南伯格片子
科技与身体恐怖的一次完美融合,身体是欲望最直接的载体,最真实的情感通过对身体,对死亡的凝视,化作最恐惧的表达。
@Cannes2024 看得很失望很难过。只能说文本确实蛮下力气的,情感也蛮温柔细腻的,看得出来柯南伯格也蛮爱看科技新闻的…今天唯一一场结束无人鼓掌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