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公民

非常公民,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

主演:黄子华,蒋雯丽,秦海璐,曹磊,李琳,游琳姝,张澍,孙维民,梁音,陈瑾,佟骏,常军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非常公民》剧照

《非常公民》剧情介绍

非常公民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清末民初,世道动乱。古老而腐朽的大清帝国轰然倒塌,满清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黄子华 饰)以及所有子民臣属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皇帝在风云变幻的当下,分别娶了婉容(蒋雯丽 饰)和文绣(秦海璐 饰)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子作为她的皇后和妃子。直奉战争爆发,他和妻子离开了祖辈居住的皇宫,外向洋派的婉容向往自由的生活,溥仪则心存复辟梦想不惜和日本人合作,文绣倍感冷落渴望改变。溥仪成为第一位被法律“强迫”离婚的皇帝,他在日本人的操纵下建立了伪满洲国。生活中他与婉容互相伤害,经历着情感的裂变与折磨。 他是乱世造就的特殊公民,也注定走出一程充满血泪的辛酸旅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柳炳宰:浑身不自在夏目友人帐:石起和可疑来访者好戏时间7铁拳爱情治疗师绑架金大中死亡信件医馆笑传因为是你才喜欢极品桃花运寒季之火咖啡间疯云第二季偶得回响追梦实习手册抓住她们前辈,请不要涂那支口红中场大师钢铁侠2牧野诡事之寻龙见习神明:秘密的COCOTAMA无熊之境抱歉打扰兵器大师第一季爱你就捧你十字路口超级望望青柠之味古董王爷寻龙诀老爹的脑袋

《非常公民》长篇影评

 1 ) 黃子華飾演的溥儀最接近溥儀的形象

作為一個學歷史出身的人,看歷史片最怕就是演員不像角色本人,因為這樣會很容易出戲。

當我看到黃子華的溥儀造型的時候,我有那麼一瞬間以為見到了真正的溥儀先生。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當時這齣戲並不火,但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描寫溥儀先生的故事最好的一個作品了。

雖然黃子華飾演年輕溥儀時候感覺有點老,但他把溥儀的無奈,和被註定的悲劇都完整的呈現給了觀眾。

溥儀的一生,註定的身不由己,註定的任人擺佈,他用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皇帝也不是很好當的。

 2 ) 一点唏嘘

我看这部剧完全是因为喜欢子华,剧照里的他瘦得让我心疼,和《男亲女爱》中长头发好看的样子完全不同,而且还是国语配音,就是听不到子华独特的声音了。

所以我对这剧的期待不高,正因如此,它的精彩之处反而能轻易打动我。

我最喜欢他和谭玉龄之间的感情故事,没有埋怨,没有背叛,有个场景我特别难忘。

在帝宫的殿上,阳光透过黄色窗帘撒在地上,落下光斑,子华一把抱过玉龄,两人就静静跳了一支舞,好像时光缓缓地流动,流到一个未知的温暖的尽头。

看完他的一生,真觉得是封建制度害了他,不,是毁了他。

导演从探讨人性的角度来呈现溥仪,所以在我眼里看来,溥仪不坏,起码本性是善良的。

他爱婉容,给了她很多物质上的满足,得知偷情事件后也不忍杀李忠,婉容的死他脱不了关系,但是我实在不忍把罪名都挂在他头上,毕竟我认为作为皇后你就应该明白要有所牺牲。

他不爱文绣,还处处对她不公,这点我不同情溥仪,实在太糟蹋文绣了,法院宣告判决离婚时我心里还是痛快的,文绣得到了自由和权力,能成为一个对自己生活有选择权的新时代女性。

对于李玉琴,我不喜欢这个人,或许是我不太喜欢扮演她的演员。

不过我对她很是同情的,可是溥仪不爱她,从不爱她,他们的分开反而让我为溥仪感到高兴,不仅自己甩开了包袱,而且不爱人家就放了人家,让人家找寻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觉得我的看法太主观,都是因为溥仪是子华演的,我没有办法摆脱这个狭隘的束缚。

我怎么都是希望看到他开心,看到他舒心,看到他不受委屈,看到他不受折难。

所以把一些真实的人性和女性的幸福也置之不顾了,不,准确地说,出于对子华的痴迷,我是看不到这些对女性不公平的对待,或者说我会潜意识地把这些不合理的对待合理化。

所以,本文仅代表个人意见。

感觉是写黄子华的评论了,不能再写下去了,就此打住吧,还是主题曲中一句歌词做作结——“翻手是云覆手是风 却难握住几份真情”,以表对溥仪一生的唏嘘吧。

 3 ) 真是颓势尽现的片子

一眼瞄到一个电视剧,叫《非常公民》写溥仪的戏(这个剧名真是好,中心语给定位,定语有故事性)就看了一集半,讲的是婉容、文秀的纠结、拌嘴,家长里短溥仪在戏院找到了心腹的太监、逛妓院和探讨“复清大业”不知道这个戏整个的结构和格局如何,是重戏说还是符合史实更重只是觉得,这戏挺好,短短的容量里那种末代皇室的颓势尽现,表面充满了热闹的气氛,底子就是哀婉那种气数已尽、皇室的颜面和实际的破败、回天乏力全在里面溥仪去逛妓院,心腹太监的架子还要端着,老鸨子不给面子非要问出来者何人太监气性一来掌掴了老鸨子,老鸨子一气招来打手溥仪心慌慌看着打手龇牙咧嘴一字排开心腹太监只能心生一计蹿到地上打滚,摆弄起戏园子那一套……总觉得溥仪的人生虽然尽是看点,但是写好了不易,这剧挺好

 4 ) 黄子华演活了溥仪

我记得非常清楚,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不是现在精致的小人书,我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见到过,黑白的,上面是插画,下面是字的那种很小的书,我看的那本小人书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至今还对他选妃的那段记得非常清楚,从此就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古代有那么多帝王我都不感兴趣,就是对溥仪特别感兴趣。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那样的命运里,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辛酸与无奈,黄子华刻画的栩栩如生,让我相信那就是溥仪的样子。

最近听了电视的主题曲《飘》和片尾曲《与谁共鸣》,又勾起我对这部作品的回忆。

还有一部电视剧是通过他的最后一位“皇妃”李玉琴的视角写的,好像叫什么重生,但是我觉得还是没有这部戏刻画的好。

 5 ) 没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黄子华演的溥仪,解放后和一个护士结了婚。

溥仪为了讨老婆欢心,拿到工资就全买成了化妆品捧回家,老婆惊喜地说“这都是挺好的牌子呀”,然后想起“今天不是发工资的日子么”。

溥仪在一边憨厚地笑,“工资都在这里了。

”老婆大发雷霆把化妆品全摔在地上,溥仪就在老婆的谩骂声里那样蹲在地上无力地想要把已经摔碎的化妆品捡起来。

每次想起这个镜头,心里都没来由的难受。

小时候可能只是觉得那种费劲心力倾其所有想要讨好一个人,却被摔得粉碎的感觉太可怜了。

让人一下就原谅了剧集前半部分里他的古怪、懦弱和不可一世。

还有就是,这个失去了“皇帝”身份的中年人,木讷的笑起来的样子,很像我爸爸。

慢慢的有了些年纪以后,我想起开篇那个镜头的次数越来越多。

我开始明白,那种没来由的“心疼”可能不过是在心疼我们自己。

生活太不容易了,打败你的,往往不会是王朝倾覆、家国天下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的骄傲,都是在柴米油盐、锱铢必较的促狭里被揉碎了的。

我小时候觉得,蹲在地上的溥仪应该也知道,那些打碎了的瓶瓶罐罐里的东西,捡不回来了,他只是必须做点什么掩饰自己的伤心吧:曾经后宫里的女人,都是把圣上大手笔的赏赐当作至高的荣耀和恩宠,这是他理解的对女人好的唯一方式。

然而我现在想,那个时候蹲在地上的溥仪,也可能真的是觉得,那些东西很贵而不舍得浪费吧。

 6 ) 好看的国产“丧剧”不只有《少年天子》

小时候看剧就对这部印象很深,一是它的片头片尾契合剧情又很好听,二是男主神形兼备,用导演的话来讲就是长了一张颠沛流离的苦命脸,也许演丧剧的最高境界就是即使你做了伤天害理的事也依然令观众心生怜悯,而不是觉得讨打矫情装可怜。

《非常公民》这部剧很有《少年天子》般的“致郁”神韵,剧中并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唯一的一组多次出现的长镜头便是群鸽飞掠而过后,包括钟鼓楼在内的沧桑的北京城,奠定了时代变迁之下厚重而苍凉的总体基调。

《少年天子》,描摹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福临理想破灭的人生悲剧,“攀不过紫禁铁臂高墙,枉我是万人之上”;《非常公民》,则刻画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封建帝制下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不愿意离开紫禁城,却不得不在不同的囚笼里辗转,半生颠沛,一世囚徒,“金枝玉叶的结局也只是 飘 漂浮不停”。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开启流亡生涯)一首一尾,可互为镜像,如同油画,泼洒出一个封建集权高峰的帝国即将到来和行将崩塌之间最为厚重而苍凉的底色。

福临与溥仪都是处在时代的煌煌巨著行将翻页时那个风口浪尖上的人,一个是迫不及待要开启新的篇章,一个却固执地停留在泛黄的旧页,革新者总受怨恨,守旧者终被抛弃,但无论意图革新还是守旧,他二人都失败了,一个毁灭了自己,一个埋葬了帝国,咀嚼不尽的唯有各自的内伤与悲辛。

“我自己的事情,我凭什么要和别人商量?

凭什么?!

”“我很怕,我怕国家的事我做不了主,就连我自己…我都做不了主…“

此生最恸,事事不能自主。

与福临不同的是,福临有自己以仁治国,满汉一家的政治理想,而溥仪并没有什么坚定的意志或理想。

他想过留洋张目,又被规矩困住,在宫里,在天津,他都是个“无事忙”,嘴上说着那些复兴清室的虚无愿景,实则四处游玩,体验各种新鲜东西,真有几分当代青年“假努力”的样子。

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便只有把“复国“当成追求,却四处求靠,妄想得到外力的助力而不付出任何代价。

紫禁城-张园-伪满皇宫,辗转于不同的牢笼之间,始终是个任人摆布和利用的可悲囚徒。

“有些时候我在想,什么东西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是满洲国的江山?

那不是我的,是日本人的;是光复清室的大业?

可能只是个梦,一生都在折磨我。

”《少年天子》用真实刺心的笔触描摹历史,它不讳言上位者的虚伪残忍,皇帝的多情自私,改朝换代之季尖锐的政治矛盾、民族矛盾,也借助皇帝的情感生活折射出后宫一系鲜活女子被宫廷吞噬、埋葬的命运。

这是一部从后宫着眼却超脱了后宫的神剧,从男性视角可看顺治与太后群臣朝堂博弈,女性视角可看宫廷对情感和人性的扭曲毁灭,在立意高度和戏剧创作上都基本做到了无可挑剔。

《非常公民》侑于毓钺在内的几位编剧能力和立场所限,在政治方面的描绘以温和居多,对溥仪政治无能的表现多用黑色幽默式的调侃,少了些尖锐对立面的揭露,对伪满时期溥仪身边日本关东军吉冈的刻画,比如不识宝贝,将溥仪送的西北货当宝;夸口柔道胜于中国武术,却被溥仪身边的侍卫打得灰头土脸;都有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的意味。

这部剧的可看性更多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个人认为可堪媲美《少年天子》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效果,是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也是对具体个体的同情。

本剧并未粉饰溥仪是一个政治无能、情感无能、生理无能的“三无”男人,他前半生以皇帝的标准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封建帝王的婚姻是怎样的?

对后宫可以宠,但不能爱。

溥仪也是这样对待他作为皇帝时娶的四个女人,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

遗老遗少的鼓动让他和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一样成了一个“僵死的男人”,还欲拖着走近他身边的几个女人一起为之殉葬。

直到最后,他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来到文绣的坟前,看着破败不堪的坟茔,才终于道出了多年心声:“我娶了这么多女人,却从来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她们都恨我……”可悲的是,每一位女子都不是溥仪想要娶的,然而他却不得不在各种人和势力的安排下接受一段又一段婚姻,新中国下还要在组织的关怀下找老伴儿,也是不胜唏嘘。

淑妃文绣是本剧第一集第一个镜头就出现的女子,她接受了民国新式教育,喜欢胡适之的白话诗,有位青梅竹马的恋人,但还是在自我和家族间选择了妥协与牺牲。

容忍了改后为妃的屈辱,忍受了溥仪的无视敷衍,巧妙回击了婉容的刻意刁难,文绣以贤妃自我标榜,时常拿出班婕妤、徐贤妃的榜样来,劝谏溥仪,把他复兴清室的“理想”当成自己的“理想”。

然而溥仪并无太宗雄心,却有成帝贪玩之性,对文绣的忠言逆耳便更加不胜其烦。

在天津张园同一个屋檐下不得不朝夕相对的日子里,文绣终于重新开悟,她过的是一种精神虐待的日子,溥仪剥夺了她的独立人格,甚至还要剥夺她死的自由。

她继续和溥仪生活下去,最终将丧失为人的尊严。

文绣离婚的这场戏无疑是这个角色的高光,当溥仪以“我为人处世的标准就是皇帝的标准,我没有错”为辩解时,文绣反击“那是因为皇帝的标准建立在你皇帝的快乐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我们的快乐之上!

”我不禁想为文绣的觉醒击节赞叹,到今时今日,大清已经亡了,却还有人在留恋幻想着封建帝王的身份和特权,以此为荣耀,并觉得服从和驯顺的妾妇之道是理所应当,这不就是辜鸿铭所说“诸君的辫子还留在心中”吗?

皇后婉容是一个接受过西洋文化洗礼的摩登女性,她本来抗拒成为皇后,但在教堂偶遇溥仪兄弟,并听到他也向往教堂的西式婚礼的时候转变了态度。

她以为溥仪是个和她一样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开化的人,并一直幻想着能够和溥仪一起留学欧美。

但是她想错了,溥仪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确实在兴趣爱好上和婉容很有共同语言,但他同样会在婉容抱怨太监不文明的时候出言呵斥;将文绣离婚之事迁怒婉容,认为是她做皇后不贤;会在动荡之时将她像个物件一样抛在脑后。

她终于在日复一日的情感消磨里意识到溥仪根本就不是她在少女时期幻想过的罗曼蒂克的对象。

溥仪专门为婉容准备party和惊喜,这一幕我记了很久婉容被“皇后”的名头画地为牢,她没能像文绣一样勇敢地逃离,她在鸦片的迷雾中颓靡了精神,在与侍卫的偷情中释放情欲,只有在她渴望的爱情和精神毒药里她才能获得几许偷来的温馨。

那个爱她的侍卫被日本人杀害,她生下的孩子被扔进了锅炉,溥仪告诉她是因为她吸食鸦片,所以生下了死婴。

婉容在这样的精神刺激下终于疯了。

当日本投降,伪满洲国覆灭,婉容流落在土匪窝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她的健康已经被鸦片吞噬,但五官依然精致美好,她在李玉琴的怀里控诉自己的父亲,为了一个虚无的爵位害了女儿的一生。

宫廷对女人的戕害是无尽而令人绝望的,婉容曾经是那样生动鲜活的存在,她在临终之时的所思所想或许就像京剧《锁麟囊》的经典唱段一样: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谭玉玲是溥仪在伪满洲国时期出于应付日本人的考量而选择的女人,谭玉玲姓他他拉氏,这个姓氏曾经出过一位著名的后妃——珍妃。

谭玉玲年轻娇憨,入宫前就为自己立下了教科书级别的flag:希望能够做珍妃。

她确实是本剧沉重风格中的一股清流和调剂,也确实像珍妃一样慰藉了在日本人控制下压抑的溥仪的心灵。

当她一脸天真地说“或许您的前生是一棵树,而我是那个走累了的旅人,恰好在这棵树下歇脚,享受了树荫的关照”,溥仪在那一刻神情中流露的柔情是真的被她所打动了吧。

溥仪同样谙熟佛经,也许他那时想到的便是佛经中所说“有女子化身石桥,愿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为阿难尊者从桥上走过”。

谭玉玲对溥仪也许就像片尾曲中的歌词:“有些时候我想抓住那一闪而逝的流星,去照亮我渴望共鸣,沉默的心”。

溥仪对她的念念不忘其实是建立在她的无条件服从他和依靠他的基础上,她做到了一个宠妃和贤妃的标准,却模糊了自己的个性。

谭玉玲同样也迎来了珍妃的命运,在22岁时被日本人所害,彼时溥仪未在身边,她在临终时挣扎着到第一次见到溥仪的地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向老嬷嬷透露了自己的小心思:“我到这里从来都没有见过皇后,听说她很美,您说在皇上眼里到底她比较美还是我比较美呢……”可叹红颜薄命,终究没有自己。

李玉琴是在伪满洲国行将覆灭之时入宫的,她出身草野,又无文化,与溥仪本无任何感情基础和共同语言,所以后来溥仪接受劳改后也就和她离了婚。

只是剧中虚构了那十年开始,李玉琴为了自己的安稳生活找上门来,强逼已经重病缠身的溥仪为她开具她不是伪皇妃而是被压迫者的证明;而溥仪出于惧怕重新清算伪满洲国的罪恶,坚决不开证明;而最终在总理说话之后,溥仪吃到了定心丸,终于松口为李玉琴开了证明。

这一番身心俱疲的拉锯战,折射出的并不能说全是人性的自私,恰是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无奈的真实。

剧中没有演溥仪被抓住审判的细节,直接过渡到了回到新中国接受改造,成为公民。

这段戏份非常具有年代感,逼仄的四合院,鸽哨的响声,邻里之间七嘴八舌家长里短,乃至侧面展示的特殊的十年……是现在的电视剧刻意做旧也营造不出的氛围。

溥仪的生理缺陷让他抗拒婚姻,但为了表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却一定要帮他解决个人问题,他选择了身为护士的李淑贤却不敢坦白生理缺陷,婚后李淑贤因此与他龃龉吵闹,可人前却还不得不强颜欢笑,回应各路记者“你们的婚姻是否幸福”的问题。

也许只有在和蚂蚁交流的时候,他才会感觉到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空气。

本剧的开头是溥仪和太监一起在紫禁城墙根下看蚂蚁搬家,到剧终仍旧是白发萧瑟的瘦弱老者蹲在树下看着蚂蚁爬来爬去。

胡同里窜出一群孩子,他们欢闹着跑过老人身边,不会知道这个干瘪瘦弱的老头做过皇帝,做过战犯,也渴望过并努力做一个普通的人。

逝去的终将变成历史,没有人能够逃过时间的审判。

 7 ) 溥仪,原来你就是本宫心心念念要找的人。。。

很多年前看过这部连续剧。

暮然回首,原来溥仪就是我现在迷的死去活来的黄子华大人。

biang(脑袋撞上金属物的声音)。。

印象很深的连续剧。

几个演员,黄子华,蒋雯丽,秦海璐都演的很好。

那时候觉得蒋雯丽惊为天人啊,后来看到立春都傻了。

再后来写中国近代史的作业。

我决定写溥仪,放到动荡历史的大环境里面,夹杂着他的个人经历,研究他和五个女人在一起的心态。

写出来自己觉得蛮好玩的。

可惜那个作业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写这篇影评的主要目的:顶子华啊。。。。。。。。。。。。。

 8 ) 此身不由己

我第一次把黄生和剧里的溥仪联系起来,是在看完剧去看黄生的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2》里面他讲述自己拍摄《非常公民》的片段。

听到黄生以演员的身份向观众剖析他饰演的溥仪这个人物,我才真正感觉到,剧里的那个溥仪,的确是这个人们眼中颇会讲笑的黄生演的。

之所以觉得一个香港演员来演溥仪令人意外,大概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溥仪这个末代皇帝的人生跨越的不止是清朝和近代,更包括了建国之后的新中国。

尊龙也是香港人,但是《末代皇帝》毕竟是外国人拍的,里面看起来有些别扭的反而是说英文的中国人,只是这部从人性出发的电影,似乎也从此框定了对于溥仪的演绎方式,而看待溥仪的时候,也更多是给予同情,而之后同样题材的影视作品能拍出什么花儿来,演溥仪的演员会怎么去演绎,也就更令人好奇。

黄生说这部剧本来是叫《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很明显,重心在讲述溥仪的婚姻和感情生活,然而改为《非常公民》,便会奇怪为什么剧里对溥仪的改造只有寥寥几笔。

但既然讲溥仪,也就避不开讲他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接受日本人的帮助去做满洲国皇帝,日本战败出逃被苏联人抓住,回国后在抚顺进行改造,以及特赦后的普通人生活,同时,也就避不开婚姻感情之外,在时局中的种种选择和一路行来的心路历程。

选择黄生来演溥仪,据说一是因为长相,二是因为导演想表现溥仪的身上的“坏”和“幽默“,而黄生为了这个角色减重40磅,还得上抑郁症,也是喜欢他的人们熟知的事。

我个人感觉,在黄生的溥仪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皇帝的喜怒无常,看到了作为一个”男人“的溥仪,也看到了一个不可能被人理解和同情的孤独的人,他要努力保持上位者的尊严,不断忍受外力强加给他的屈辱,他并非不聪明,也并非不清醒,但是他还是会害怕,有时会爆发出一点勇气,他想要活下去,甚至比任何人都要努力苟且,他努力适应新时代的规则,想要变”好“,黄生说溥仪,做皇帝的时候,别人都是要”跪安“的,但是后来他却必须向一个女人下跪,求她不要离开,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

身不由己,是黄生对溥仪人生的一个概括。

身不由己这四个字,看起来很好理解,但是大概真正能够感同身受,明白到底什么叫做身不由己的人,不会有很多。

在《娱乐圈血肉史2》的现场,黄生亦戏仿了溥仪有得选的人生,仿佛他真的可以有得选,不必变得无能,不行,也不必做傀儡。

他亦说或许人人都是溥仪呢?

很奇妙的是,在看剧的时候,有几个瞬间,我也觉得溥仪的人生,分明就是在影射我的人生。

人生有得选,是自由,没得选,当然是不自由。

在新社会已经过上看似普通生活的溥仪,选择配偶依然没有自由,当看到他的组织领导依然说溥仪的婚姻关系国家形象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悲凉,原来他根本就不可能真正有自己的选择,清朝的时候老太妃要管他的婚姻,伪满洲国的时候日本人要管,现在都已经不是皇上了,依然还有人管。

所以,最后一集李玉琴来要证明这个事,才是溥仪真正做了 一回自己的主吧。

一开始他也不想白纸黑字落下证据把柄,而且还为这个事被吓坏进了医院,医院里那场戏应该是将戏剧化情节都集中到一起了,最戏剧化的就是载涛拿来了登有周总理文章的报纸,文章里面肯定了对溥仪改造的成功,也就意味着给现在的溥仪定了性。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一肯定,溥仪才终于不用再战战兢兢,害怕自己仍然是原来那个自己,他有了勇气给李玉琴写证明,为因为嫁给他而不幸的女人做一件事。

在听到周总理写的文章时,溥仪第一反应是激动地抱住了面前的李淑贤,这个时候你才明白他心里一直想要的,是不再担惊受怕地活着,当他决定写下证明,李淑贤还有载涛等人依旧阻拦的时候,他说,我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好事,现在你们就让我做一次好事吧。

很艰难吗,也许你会问。

但《非常公民》里的溥仪就是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才做了一件并非身不由己的事。

 9 ) 随便写一点

相比陈道明版更注重史实叙述,这一版更注重情感线,剧本很细腻,黄子华的演绎也超出了期待。

尤其是谭玉龄死的那一幕,溥仪从大厅外面进来看到谭玉龄的尸体,那几秒克制的情绪里有不相信、震惊、心痛,之后情绪爆发的哽咽,转换得非常流畅。

但在剧情和人设上仍有硬伤,婉容和文秀微妙的关系、文秀态度的转变都很生硬;谭玉龄被塑造成了傻白甜,其实魅力远远小于历史上那个坚韧乖巧劝说溥仪反对日本人的女性;李玉琴的人设更是用力过猛,本来不过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中学生,硬是写成了大傻妞;相比来说李淑贤的人设是最成功的了,既有贪慕虚荣、嫌弃溥仪没有生活能力和生育能力,也有真情相伴,既有泼辣也有温柔。

在剧情上有很多细节都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谭玉龄跟小蚂蚁说话被溥仪听到,溥仪进屋之后还偷偷听了一下蚂蚁是不是真的在说话。

但有些细节其实可以再丰富一点,但都戛然而止,感觉编剧像是忘了。

 10 ) 为黄子华重新审视末代皇帝

记起小时候还在读小学的某一个假期,无意间追起这部剧,当时年幼无知,只是觉得演员的表演很到位,故事很曲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让我对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小孩子当然什么都不懂喽,只知道爱一个人就应该单纯直接,不应该有任何的套路。

直到现在都不太敢重新回看这部剧。

PS:黄子华,一位好演员!

现在我会慢慢重新看回这部好作品。

看完了,虐翻我了!

溥仪的一生都在经受背叛,失去,可怜他从小都没有得到过正常的生活,好在人生尽头的那几年,有一个人可以依靠,有周总理为他说话,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周总理好人!

我要去补书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非常公民》短评

太丑

4分钟前
  • 桃花岛
  • 很差

三集弃,不是这个剧真的不行,表演上算是可圈可点,蒋雯丽虽然不像婉蓉但好歹演出了一个活泼的性格,秦海璐虽然形像上更贴合婉蓉,但表演不是盖的真的演出了一个内向的文绣(看过她演榴莲飘飘就会相信她本身性格不像文绣了),黄子华也比较神似溥仪和坏鬼皇帝的形像,然而偶不喜欢这段历史,非常不喜欢

8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还行

多看几遍,越看越有味道

11分钟前
  • 蔓蔓·`ω´·
  • 推荐

原来这个人就是黄子华囧。断断续续的看过几集。当年看的感想是,蒋雯丽真漂亮……

14分钟前
  • 深津奈留
  • 推荐

记忆更深的是片尾曲

17分钟前
  • 钟楼上的凤玄鸟
  • 还行

对黄子华来说很好很难得的一部电视剧。香港人演中国历史人物能演成这样,应该算是前无古人了。

21分钟前
  • greyStar
  • 力荐

蒋雯丽太做作!恶心!

22分钟前
  • 李延平
  • 很差

本子差导的差,可惜了这么多好演员!

23分钟前
  • tangmm
  • 较差

评分太虚高了,高分应该都是给题材和黄子华的。选黄子华演溥仪的人眼光太毒,黄子华演得也确实好,完全有那种虚弱贵族的体态和神气,而且原来他还能更瘦😂瘦得我一度以为溥仪比余乐天老5岁以上。蒋雯丽不适合演天真烂漫的角色。秦海璐太太太漂亮!前半部分华丽的颓废确实美,节奏也好,可能就是因为前面铺垫太久导致后面没时间把故事讲完整吧。前后两部分水准落差太大,能看出团队的审美在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也许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剪得太过于鸡零狗碎,五秒钟换个场景,跟多动症似的,而且每个人物都极其扁平粗暴。剧情上花了大量时间立悬念又不好好拆包袱,就像施展招数搞了十分钟前摇最后打了个喷嚏。以及,有必要用如此大量的篇幅讲溥仪性无能的事吗?他的一生如此跌宕,为什么要把那么重的戏份放在两性关系和性无能……

28分钟前
  • 搓枣
  • 还行

跳着看了几集,这剧被垃圾配音和垃圾画质废了。而且质感上感觉差得有点多,服化道还是《末代皇帝》好,不过电视剧嘛,还是可以理解的。

32分钟前
  • 预演浪漫
  • 较差

翻手是云 覆手是风 却难握住几分真情

35分钟前
  • Molly
  • 力荐

看不下去,弃。

38分钟前
  • 阿彤木
  • 还行

黄子华太适合饰演溥仪了,不但外形上适合,演技方面也绝对的好!

40分钟前
  • lpdu
  • 还行

黄子华演活了我知道的溥仪.

43分钟前
  • 柯落
  • 推荐

啊哈,我的少年时代

44分钟前
  • rivert
  • 还行

最怕,这种注定的人生大悲剧,无力,难忘。PS:黄子华不要总给人这种事后的意外惊喜好不好?

47分钟前
  • 阿球
  • 推荐

溥仪不是个好的,但是黄子华演的溥仪是最形神兼具的。

50分钟前
  • 伊心
  • 推荐

可怜的溥仪。

53分钟前
  • 贯叶金丝桃
  • 还行

黄子华功力了得!还有沙宝亮那首《飘》配得真好!

55分钟前
  • 云曦
  • 力荐

看完总感觉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末代皇帝也有种种无奈。

59分钟前
  • alan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