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当律师前,我没想过为何当律师,也没想过律师应是何样。
一路摸索、一路寻找参照物并渐渐对自己的内心作小手术。
一如,电影中的林肯。
我们被社会改变,最强大的规则,来自职业。
曾经,我觉得公平是不偏不倚,善良是普世美德。
现在,我知道所有的公平都应付出代价,权利经斗争而来。
至于善良,前人已说过,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林肯忽悠着收取律师费时,我能猜出他曾被多少当事人讹诈过免费劳动。
他对前妻说你最好时,我可以想象多少次他戴着冷漠强大的面具游走于诸种人群中。
律师不是神,但他必须让别人认为他是神。
为此,他可能牺牲掉很多,最多的,或许是原来的自己。
不能温情脉脉,不能犹豫不决,不能天真冲动,不能不残酷一些。
这些刀斧雕凿所换来,也许只是一点快慰,为自己能自立于世界上;也许只是一点欣然,为自己能在无数被搁浅的正义中,偶然实现了一次微不足道的公平。
陪审团制度最伟大和最悲哀的地方都在于他们基本靠猜。
现代司法制度默认人类永远不可能触及绝对的真相。
而经受过系统法律训练的法官并不比普通人在事实判断层面上拥有更多优势。
效率考虑+带引号的公平层面的考虑+法官试图从泥淖中脱身的鸡贼之心,最后催生了陪审团制度。
就像民主一样,我们知道它不够好,但它已经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最好的了。
修叔的金色小蜷发尾,很萌,来演林肯律师是清纯不做作的保险选择。
以及注意到他说all right all right all right了么!
Chinese ping-pong 字幕组翻译成熊心豹子胆。
被告又是纯洁天使面孔,邪恶魔鬼心肠。
纯粹的善与纯粹的恶一样,其实一点儿都不带劲。
律师与检察官是一对夫妻,对彼此身体仍然存着热望,似乎也有其他层面上的彼此吸引。
但是!
他们还是分手了!
而所谓不可调和的矛盾竟然是控方和辩方价值观的对立。
如果女主在law school待的时间足够长,为什么要因为这样理由去质问男主帮那么多人渣脱罪。
非常不合逻辑,情理。
法律题材的电影到最后就是容易只有法律没有电影。
很多电影就是……出来的时候……就是……不错的。
过几年看时会感到蛮平淡的,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兵荒马乱的一周……
好吧!
帅到爆炸,每秒钟都在散发男性苛尔蒙,把所有的道德,职业边缘都展示给你看,相比于国内某些低智商的主旋律片,毫无可比程度吧!
这位律师请你不要那么有型!
其实大体剧情很容易猜到,可是中间又穿插许多大反转,实在又惊又喜!
尤其是请混混来教训变态,看得那个爽快啊!
如此优雅又痞气的律师给我来一打好吗?
搞得我都想去读法律了!
可是说真的,法庭的唇枪舌战,高智商的比拟,法官,杀人犯,甚至司机,都差不多让我分不清是电影了!
不如来一场探险,欣赏流氓的优雅。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关于诉讼的,律师的电影。
因为涉及近乎专业的律师知识,所以在今天电影院中看时候,有点儿不懂;但是大体或者大部分还是懂的,结构、情节理解,但是放过了内部人士看来,精彩的细节。
于是我在豆瓣看评论,基本解决了几个难点,发现该电影,品味悠长。
以下是我以摘录为主,自己的评论为辅的观后感:“‘林肯律师’——顾名思义不是美国总统林肯的律师,而是喜欢坐在林肯轿车中办公的律师。
”开头的关于林肯车头的特写,很唯美,很气派,黑得透亮,氤氲着贵族气息。
为什么主角米奇•豪勒律师这么有钱?
因为他往往为坏人诉讼,而坏人往往有钱且愿意花费高额来支付律师费。
一、故事:“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局,犯罪者第二次犯罪失败,怕牵连出第一次犯罪行为,设计将第一次的涉案律师和他绑到一条线上帮他脱罪,律师会怎样做?
并且反戈一击呢?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或者说“这两件刑事案件的真正罪犯都是这个叫路易斯的小开,小开指定要米奇做刑辩律师的真正理由就是:要么你选择推翻你自己的成功,要么你选择为我这次的罪行继续妥协辩护。
”二、关于林肯律师形象:“一唯利是图却保持底线的典型讼棍。
”“专为原本不甚清白的道上人士做辩护。
”被检察官为职的前妻和类似的遇见的人有事没事骂个“混蛋”云云,很有锋芒不可侵犯总能捞到好处争到便宜的专业律师。
他坏吗?
1、他前妻等累死人员对他的蔑骂:“片里豪勒和妻子感情那么好,为什么会落得离婚, 我很理解啊,作为一个检察官,兢兢业业的想把坏人绳之于法,而律师老公却不断在钻空子找漏洞把你的辛苦付诸东流。
所以基于林肯律师专门为坏人申辩。
(但是这对于一个律师来说或者对于法律执行来说,虽然非善良人所愿,但并不违法)2、为什么他专门为坏人申辩?
除了收入更丰厚之外。
这位说得特别好,这也正是探知林肯律师内心及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豪勒只肯为恶人辩护,不是因为他道德感薄弱,相反,这是他道德感强烈的表现。
作为律师,总有打输了官司的日子,豪勒和他老爹都认为,没有比为无辜的人辩护而败诉、从而使他入狱更让自己难受的了。
最可怕的客户,就是无辜的客户。
所以,豪勒宁可给恶人辩护,输了没关系,哪怕是赢了,让罪犯逍遥法外了,也比让无辜的人进监狱令自己心里好受得多。
美国法律的精神是,宁可放过一千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这句话精确的阐述了豪勒的道德观念,也解释了他的辩护选择。
这是本片的核心情感纠葛,理解了这个,我们才能理解豪勒的一切。
于是,当豪勒发现自己真的把一个无辜的人投进了监狱时,这对他来说,真真是最可怕的时刻。
他的负疚感潮涌般的爆发了,精神世界几乎崩塌。
他之后的行为,都是在为自己赎罪。
”三、电影的内容为两件案子的衔接,矛盾纠结点是:豪勒知道他的委托人路易斯-罗莱特正是这两件案子的凶手,而且还是杀害自己朋友的凶手和威胁自己家人的敌人,但是他必须尽到责为路易斯辩护无罪,沉住气来。
为什么不能直接将路易斯罪行揭露?
要弄得这么复杂?
这是关键的秘密,或者游戏法则。
答案:“美国法律却不允许辩护律师作出不利于被告者的辩护,否则将吊销律师资格证。
”原来如此!
所以影片的冲突明显,暗战汹涌。
附:一、路易斯为何如此变态?
其成因之一,或者重要原因是:目睹被强暴后的母亲,却找不到凶手。
然后“激发”他用这样一种变态的方法报复。
正如“乞丐吧富翁说哭了,富翁的反应不是可怜他施舍他,而是要把弄哭他的乞丐赶走。
”二、做律师,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隔膜,或者机械冰冷、弱肉强食,生活如走钢丝,树敌众多。
该电影展现了这样一种紧张的冰冷的社会关系,而只有在与前期和女儿在一起时候,才透露出温暖。
感觉豪勒也是一个挺悲哀的人。
他棱角鲜明、战斗力强、咄咄逼人、强者为王,黑白通吃又有自己的原则(该原则即前述“宁可放过一千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在这种社会,或者这种职业视角投射的社会环境下,豪勒的风度如斯:“所谓风度,就是把这些肮脏的部分,执行得如此残忍,冷淡又有趣吧。
”三、“马修•麦康纳的表演是本片的灵魂,张扬中带着机警,狡黠中又透着性感,瘴痞中又不失仁爱”——演得很好。
我在电影中没有过分看出来,但感觉确实没有啥好挑剔的。
四、“对律政题材感兴趣的,或者正在学习律政知识、从事律政行业的人士,本片不宜错过。
”确实,有了此时的知识铺垫和了解之后,我愿意看第二遍,来品味,来发现其中的勾心斗角和游刃有余。
五、这段话不错:“说实话,我觉得男人的装备,应该没有什么比一辆经典老爷车,一副溥仪眼镜,几本老书更加值得回味;年纪越大我越来越烦那些新车的马路杀手,你会发现街上那些开飞度的没有一个不是喜欢轰油门的小混混,哪怕开的是BMW 7系最新款,哪怕是手上挽着最贵的劳力士金表,哪怕是带着巨大LV的LOGO的包里放了一大叠粉红色现金的,有些人就是一开口谈上三句话那就是一个“土”字了得啊。
现在NEW MONEY都开始追求最贵的,他们满身LOGO货,大多数这样的男人是手上那一款几千块一个的LV小包,肚子上的肉呼之欲出的快盖住了腰间H标志的爱马仕腰带,脚是穿管了布鞋胶鞋而不是皮鞋的脚,所以大多习惯管着休闲款GUCCI的鞋之类,但无一例外,他们的POLO衫领子都是竖起来,无论他们的脖子是短是粗,他们就是要恶心的竖起来。
但是真正有沉淀的人往往是开车自己家十几年以前依旧保养如新的梅赛德斯或是林肯的老爷车,穿着很多年前太太买个他又烫平整的老衬衫从容不迫的坐在车里,在已经拥挤的街上缓缓前进,我觉得这样的男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
The song made me dancing. The man can do anything he want cause' he already control the rule. He knew the future, he knew the man want to do. He play them like they are foolish. Better than "invisible guest". But I never fell in love with this movie ever. The style felt like "rain man". They are in the same time. And I have to mentioned "Frank" from "Shameless" appeared in this movie.
林肯律师》(The Lincoln Lawyer)是一部美国的犯罪电影,由布拉德•福尔曼执导,马修•麦康纳、 玛丽莎•托梅、瑞恩•菲利普主演。
该影片讲述了洛杉矶刑事辩护律师米奇•豪勒接受的一起辩护案件。
电影于2012年8月1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罗莱特被控殴打强奸并企图谋杀应招女郎瑞琪,他一脸懦弱、紧张,反复声称自己是清白的,一切都是被人刻意栽赃陷害,只求重金脱罪。
麦克·康纳利最知名的小说系列实际上是“哈里·博斯”系列,但是迄今为止,被片商看中改编成电影的《血型拼图》和《林肯律师》都不是以哈里·博斯为主人公的作品。
《林肯律师》,我在哥们的电话里还迷迷糊糊的听成了《亚伯拉罕-林肯:吸血鬼猎人》,觉呼着能有部爆米花片看看也还成,后来确认了片名后还以为在讲述林肯总统的第三职业生涯(第二职业砍吸血鬼)。
总统真忙啊!
既要施展政治抱负(当总统、禁奴令、南北火并、最后陨于宵小光荣牺牲···)又要满足个人爱好(狂砍吸血鬼···)还要养家糊口(兼职做律师···),林林总总汇集于大银幕上以供后人敬仰.嗯···真该颁给林肯一个时代最佳劳模!
可没想到开头一辆华丽丽林肯大陆的出场就简要的道明了此响亮名号的由来,也行、律师就律师呗,总统您慢走,继续打僵尸去吧,不送去影院的路上还在跟哥们讨论两岸三地译名的不同,我说“下流正义的林肯律师依法犯法”这仨译名串一块儿就很有故事性了,哥们深以为然。
不曾想却是国语译制片!
有点不乐意。
是的,配音演员都是入戏的在配,可就是赶脚别扭!
这好比你去吃汉堡却发现夹层里应有的炸鸡换成了猪头肉还浇了腊汁,我知道这猪头肉确实很不错但我要吃的是汉堡啊亲,你干嘛非得拿肉夹馍来忽悠我呢?
片尾只登了配音演员名单下面就给掐了···这实在有够操蛋!
好吧甭计较了,其实这是一不错的电影,即使没有耀花眼、重量级的卡司;即使这是不花哨、小制作的电影;至少它踏踏实实的讲了个挺好的故事,电影不就要这样么。
主创们踏实的做,观众们乐呵的看,我们在钱包充裕的情况下是愿意为有诚意的作品买单的。
当然,午夜场的放映厅就我和哥们俩人厮守,这场景凄似外面飘落的雨。
不过话说回来,这感觉还真不错!
一个黑白道通吃的律师,用他那过人的智慧胆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轻松游走在法律的边沿。
像是庖丁在解牛,收放自如,刀子用了很久都不会钝,密不透风的法律于他而言,却是疏可走马的。
在以往的许多中外影视剧中,我们看过很多为坏人辩护的律师,由于坏人的逍遥法外而令我们这些一贯站在正义一边的观众连带对那些律师们也百般生厌,但是林肯律师却是个例外,他让我们佩服,让我们无话可说。
短短的118分钟,让我们对刑事律师这个神秘的群体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精力过人,他们八面玲珑,他们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冷静睿智,从容不迫。
仔细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出色的编剧是第一因素,情节紧凑,悬念设置合理,逻辑严密,基本上没有硬伤,这是非常难得的。
有人说后半段不好,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时间所限,把几个高潮密集地呈现了出来,如果片长再有个六十分钟,一板一眼地展现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冲突斗争,那就要合理多了。
剧中有两次都是男主半夜回家,预感家中有异常,一次是阔少,一次是阔少母亲,会不会让观众有点重复的感觉?
演员的演技是第二因素。
男主的戏份最多,他每天的行程串起了整个故事,他每天遇到的人都像绿叶一样围着他,为他服务(这里指的是为故事中男主的形象树立而服务)。
男主自然没有令人失望,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从一个东方人的审美来看,个人认为他并不是那种帅男,他更适合去演一个真正的彻头彻尾的反派角色,不是吗?
瞧他那略带不怀好意的笑,一嘴的白牙露出来,谁知心里已将你算计了多少遍?
但是正因为他有这样一张亦正亦邪的脸,选他做这部影片的男主却又是再合适不过的。
编剧为了塑造这个角色,可谓用心良苦,让我们这些智商一般的人总是如坠五云里一般看着剧情往下发展,而猜不透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特别是林肯律师设计让那个毒犯在法庭上作证那段情节,实在是精彩。
不由让人惊叹,林肯律师怎么能用一晚的时间就设计出这么精巧的连环套呢?
女主角看着很眼熟,不过戏份太少,其实充当的也就是个配角。
她和她女儿一起帮林肯律师树立起了他的温情柔软的一个侧面形象。
瞧那个比佛利少爷有多清纯,多无辜,在法庭上颤抖着说“我是无罪的”的时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他那个气质优雅的母亲一看就觉得身上有戏,可惜没有给人家太多表现的时间,应该在她向林肯律师开枪前给她稍加点儿戏就好了。
黑人司机也都是戏,可惜给人家表现的机会也太少。
总之,全剧里,所有的人都是在为林肯律师配戏,剧情展开时,原本讨厌他的老警察,愤恨他的中年警察都在印证着我们的猜想,这一定是个无赖老油条律师,但等到剧终那二位都改变他们对林肯律师的看法时,我们也只能跟着改变我们当初的看法了。
关于细节,大多都是与剧情直接相关的,丝毫没有废笔。
车牌号在剧中有特写,但是意义没琢磨出来,所幸豆友里面有高手,分析出了这是“无罪”的意思。
不过这样直白的意义反倒让我觉得没多大意义了。
值得称道的两点:一是阔少夜闯林肯律师家,指着桌上父女二人的照片似乎是要用女儿的生命安全来要挟他,但是镜头一转,事实却是林肯律师的亲密搭档和战友的被害,这个出人意料的情节设计值得学习,并直接推动了剧情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二是林肯律师对付意欲报复他家人的阔少时所采用的手段,以恶制恶,干净利落,直接有力。
而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的形象更加鲜明了。
如果《林肯律师》有电视剧版或续集,我还是很感兴趣的。
律政的片子大多比较严肃比较鲜明,比如说《永不放弃》里面罗伯茨那种伸张正义的坚韧,还有《律政俏佳人》里面好人坏人当下立见。
律师,大多也是职业信仰高于一切。
这个流氓律师不这样,一开始你甚至觉得他有点坏。
贪财,还耍滑头。
混在黑道里也是一个人物那样的。
慢慢你觉察出来,其实他的痞性里,还透着点儿人味儿,而且从他吊儿郎当的举止里面,越来越显出智慧来。
好人坏人,无辜或者有罪,其实不那么分明,根本也不该表现得那么鲜明。
就如同走在大街上,你能真正看出经过你旁边的,西装革履或者衣衫褴褛的,到底谁好谁坏?
谁看着乱七八糟但是有颗纯洁的心,谁道貌岸然但是一肚子坏水?
而这一切放在法律的体制下,又多了层有意思的味道——放大的,经不住推敲的,暗线,还有机智。
这部片子情节紧凑,而且总出现些让人意外的事情。
最后你不得不佩服编剧,而且你会觉得爽快。
他潇洒地搬一把椅子坐在门外,等着扬言要威胁他家人的凶手上门,再从容地从怀里掏出一把手枪,告诉对方休想得逞。
他的自信建立于,曾经帮忙辩护的黑帮混混们很快到场,毫不吝惜力气地把滋事者暴打一顿。
他愉快地起身离开,一边欣赏着背后传来的惨叫,一边用食指转起汽车的钥匙环,一圈又一圈。
仿佛他游刃有余地掌控自己以及他人命运的能力,在这个小动作里凝聚升华。
这种洋洋得意看得我莫名其妙,不明白何以这部《林肯律师》在网上口碑极好。
男主人公此前是人见人骂的混蛋,只要能赚到大钱,就可为凶犯辩护。
他反复强调自己的信条是不让无辜的人入狱,好像因此便可放走有罪的人。
这次他终于惩治了一个凶手,心里充满维护正义的满足感。
当黑帮老大再次找来,请他为自己贩毒又飙车的伙伴辩护,并希望打点友情折扣,他爽快地说:“这次我给你免费。
”回头又告诉司机,“下次收他双倍钱。
”他和司机一起大笑,像一同恶作剧的伙伴。
这实在滑稽,他们以为做过一次符合良心的事就可以自此心安了?
不过浪子回头是永不过时的砝码,不知道这是观众们的真实偏好,还是多年来口味被编剧导演绑架所致。
它已发展出自己固定的套路:先是展示主人公潇洒倜傥、有型有范,除了人品差招人骂之外没有任何缺点;三分之一处他遭到一场信念危机,自此质疑此前的人生,并在既有的价值观与良心之间反复纠结;三分之二处良心终于战胜利益,主人公学会尊敬他人,化身完美形象,观众至此得以欢呼雀跃。
类似故事俯拾皆是,比如前不久的《在云端》,乔治·克鲁尼大半生宣讲自由自在的价值观,却轻易被一场爱情击败,与普通人一样体会到孤独寂寞。
更早的还有《感谢吸烟》里面的香烟销售商、《大话王》里面谎话连篇的成功律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此前浪荡不羁游戏人间,一场重大挫折后,总算决心严肃点儿过活。
接下来——有趣的在这里——命运居然也愿意报之以严肃,主人公从此安宁康乐。
这未免太像格林童话了。
相比这些虚伪的想象,我更愿意相信科恩兄弟《严肃的男人》才道出生活的真相:主人公一贯以严肃的态度生活,生活却不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他。
在经历种种离奇厄运之后,他忍耐、祷告、试图解脱,并向犹太教拉比求解,但始终没有换来令人欣慰的结果。
生活是不可知的,端的不在于你如何应对。
你以善心相待,也未必得来善果,世界的运行另有一套法则。
也许更多的是,“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蒙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看透这点,只求所行所为心安即可,结果如何,已不再掌控之中了。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貌似掌控一切的主人公们总是如此受欢迎。
因他帮你做一场大梦,在纸醉金迷的空想世界里,过一把干瘾,嚼一捧爆米花,代入无所不能的畅快感受,如是而已。
那些揭露真相的故事则让人尴尬,就像讲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大人们避之不及。
很可能你花两个小时时间,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自身处境的可笑与无力,乃至于一时丧失了面对明天的勇气。
比如看了《玛丽与马克思》之后,至今我仍时不时想起马克思蹲在屋角板凳上瑟瑟发抖的模样,想起就一身冷汗。
不过即便胆战心惊,依然感谢这些洞察人心的电影。
如同好的文学作品,它们告诉你人性的多个侧面、世界的多种可能,也帮你质疑平日习以为常之理、不可变更之事。
通过它们而非永远凭借自己的经验,我们才增多了对扑面而来的生活的应对方法,得以包容那些与自己的期待相迥异的人与事,不至于对某些变故措手不及。
而把以上任何一条作为标准,《林肯律师》这类片子恐怕都达不到——它至多是验证了我们虚妄的乐观罢了。
美剧范十足的电影,Mr.White(绝命毒师)和Frank(无耻之徒)都从良了,这是故意的么
剧情很不错,但总觉得缺少点儿吸引人的什么
法庭戏唇枪舌战,聪明人相互算计,还有各种古董车,演员表演和剧本都很给力。玛丽莎托梅的女强人形象,还有那个挑战骨灰级影迷智商的结局尤其感觉惊艳。如果导演能再强大点或者说稍微有点存在感,那这部电影将成为经典,可惜了!★★★☆
英文“无聊”怎么拼来着?
戏味充足,小说应该更有味。
It was really different than the typical law movies and shows. A decent rental, but don’t expect it to change your life.
拍得很流畅,结尾不畅快,最烦法庭上抗辩走煽情路线
故事很精彩,单纯觉得剧情很好。表演什么的也不错,再考究一点就更好了。
当律师这个职业承载于一颗正义的心时
浮夸……Louis这个演员实在不适合这个角色。马叔也就是将将发挥。
流氓律师
法庭戏通常都最有味道, 大律师亦邪亦正, 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老爷车也很拉风!
叙事稳健,布局周密,线索层层推进,矛盾插入角度出其不意,不玩虚招子,就可以是好电影.当事人为林肯律师下的那个套尤其精妙,更有关于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思辨过程,堪为成熟商业罪案片典范.结局有点弱掉,没能坚挺到底.惜败一星.
流氓律师的道德底线
Matthew终于牙尖嘴利了一把,飙戏看的很过瘾
太普通了吧。
前面剧情不错,后面没推上去,高潮情节乏力了。三星半,最后想想还是给了四星,毕竟这剧情架构是我喜欢的,而且马修的演技在这儿。讲美国司法体系,亦正亦邪的律师,最后惯例,正义获胜
马修·麦康纳饰演的这个亦正亦邪的流氓律师真是十足入戏,两个小时的电影也没有出现空白段落,始终丝丝入扣,编剧、导演、众演员都算在水准之上;不足的是法庭戏太弱没起什么波澜,而罪恶母亲的存在也实在显得刻意。★★★★
有点老套。
林肯车里的痞子律师,台译名“下流正义”多么贴切。美剧演员大满贯。康奈利的原著据说更有张力,电影改编是有老人家参与的,这份上显然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