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阿弥的电台,讲到他喜欢在暴雨天气逛动物园,忽然就想到了这一部与动物园有关的电影,本来以为只是一部单纯的温馨家庭喜剧但是它却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
同样是有关于亲人离去和心态调整的电影,《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画面是清冷而单调的,《 动物园》的画面却一直都是暖调的,人物的发丝常在逆光下淡成一圈金黄的轮廓,温暖而又轻盈。
不同的场景氛围也预示了两位主角最后的心境走向和两种恰好相反的结局:一位最终也没有和过去和解,任由生活拖着走,颓丧无奈却也很真实;另一位则通过一群可爱的人和动物们渐渐打开心结,由自己来选择决定生活并坦然接受事实,最终与过去和解,令人欣慰感动。
另外剧中有几个片段很打动我,其中一个是父子两人坐在已经奄奄一息老虎的笼子前, 男主对一直以来都难以沟通的叛逆期儿子说,要么我们讲一下希望对方说什么吧。
两句话说完后感觉彼此之间微妙的紧张关系释然了很多,其实很多难以调节的矛盾都是在某个决定性的瞬间化解的。
片中小女儿罗茜的表现也非常亮眼,天真可爱又聪慧的小姑娘谁不喜欢呢?
而记忆最深的台词则是简短有力的那一句“why not?
” 共勉。
1 斯嘉丽问达蒙,你为什么要买下这座动物园。
达蒙想了一会儿,突然笑着说,why not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导演善用的一种其实自己也想不好该怎么回答才最好,所以干脆就反问,把问题交给观众,你们说呢?
但是看到最后一幕,内牛了。
达蒙对一见钟情的女孩说,嗨,我猜你这么漂亮的女孩一定不会和我说话。
后来成为达蒙妻子并为他生了一双儿女的女孩羞涩又美丽的笑了,why not?
首尾呼应的小细节真对我味2 片尾才知道原来达蒙开着车搬去新家的路上,一直看的那个坐在街旁咖啡厅的姑娘就是他去世的妻子。
3小儿子还是酷酷的比较帅,一笑起来,觉得有点渗得慌啊- -4斯嘉丽全片裹得严严实实,在我眼里依旧杏感的很,带点男人味的女人最有魅力了啊,是和迷失东京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杏感。
ps 她和达蒙吵架,突然又转身说,不要逼我,那个有点凶狠的表情让我笑倒了。
5冲突吵架来得好快,但是空场景一转换,下一场吵架的两人就心平气和的开始交心了,不觉得太快进了?
6范宁真美,胜过她姐。
小女儿真美,希望以后还可以看到你。
一个丈夫和父亲,和一对儿女,如何走出妻子和母亲离去的悲伤?
答案:一个被遗弃的动物园。
真实故事中的这个父亲Benjamin Mee说道:“The zoo itself is also a tremendous place for healing. It connects you to the circle of life.”。
伴随的动物园的重建和重开,他完成了这个痛苦的心理疗程。
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原动物园是位于英格兰西南端Plymouth的Dartmoor Zoo。
电影把场景搬到了加州,多了美丽的女园长Scarlett Johansson,一群怪异的工作人员,和园长天使般的侄女Elle Fanning(哦天啊,Fanning的笑容太阳光了,能够瞬间把人融化)。
这一个女主角不在场的感人爱情故事。
男主角每一场的回忆,将这个女主角的模样逐渐还原。
电影最后一幕,他带儿女回到他和妻子相识的咖啡厅,给他们重演爸爸妈妈是怎样认识的。
“This is where you two became a possibility”(你们在这里变成一个可能)。
阳光下坐在咖啡厅窗边的女人,在街上恰好经过然后一见钟情的男人。
男人鼓起20秒钟的勇气,走进咖啡厅,和这个陌生女人打招呼。
Benjamin: Why would such a beautiful woman like you ever talk to a man like me?Catherine: Why not?这是很让我触动的“改变一生的20秒尴尬勇气”理论的起源。
“You know, sometimes all you need is 20 seconds of insane courage. Just literally 20 seconds of just embarrassing bravery. And I promise you, something great will come of it. ” ——Benjamin Mee这个重建动物园的冒险,也是源自某种傻傻的疯狂的勇气。
Kelly: Why did you buy the zoo?Benjamin: Why not?
温情,励志,呆萌,马特戴蒙,斯嘉丽,这些都成为这部片子可看的点。
但是真正让我感兴趣回味的,却是真实故事中,主人公的事业/工作,这真的是一个转角找到一生的事业的故事吗?
因为这部片子是真人故事改编。
所以探讨这点,不会太无迹可寻。
先来复述下这个故事的真实版本:以下内容节选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Dartmoor_Zoological_Park#Future_plansDartmoor Wildlife Park 这个动物园1968年由Ellis Daw 建立在自家18英亩(72843平方米)的土地上。
2001年,因为不符合监管,被要求停业整顿(那个监管部门就是电影里出现2次的那位官老爷)。
Ellis不服,结果2006年4月23日,动物园执照被撤销。
同年8月,Benjamin Mee及其老婆(sorry to those love fan,她老婆在买下动物园之后4个月才因为脑瘤死了),2个娃买下并搬入这个动物园。
2007年7月7日,在重新装修后,动物园改名为Dartmoor Zoological Park 重新开业。
重点来了,Benjamin曾经是园丁杂志的专栏作家。
在接管动物园后,他把自己亲自动手维修动物园的栅栏之类的设施,以及在动物园中的生活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就是这部电影的蓝本。
这本书在2008年出版。
2006年,BBC拍了4集纪录片Ben's Zoo,讲述这位ben和他的动物园员工的故事。
2006年11月和12月,这部纪录片子BBC 2台播出。
本片上映时间是2011年12月23日,圣诞档:)2013年,这家动物园未来5年将持续收到一笔总额600万英镑的慈善基金,多家大学在此开展动物科研。
各种扩建计划中。
电影里过分夸张了ben的改变,把他买下动物园描写成了冒险,circus play,没头脑的跨境大冒险,通过温情真诚坚韧亡妻灵魂的庇佑获得了员工的肯定,度过了难关。
是不是觉得很玄,像骰子停在哪一面就是哪儿了。
其实仔细看看这个原版故事,会发现,ben在整个事情中,都是用自己的专业当然必然还有人生态度,影响着事情的发展。
作为媒体人的自我宣传,作为园丁国度的英国(本片改成了美国),他找到了动物园和自己擅长点的契合之处,用 园艺农活 作为支点,撬动了大众的关注。
在动物园开园之前,就广告免费做遍了全英国。
这都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专业,园艺。
进一步,笔耕不辍的记录,把这些进一步集结成书,扩大受众。
剧本改编,直到这个万里之外的我,都好奇的上wiki去查找关心这个动物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个时候,靠的是好莱坞的温情励志包装,但是核心和临门一脚,还是ben自己的那本原作里的故事核心,还是他原初打动编剧的记录。
对比之下,我们看看这个动物园的前主人Ellis Daw,简直就是ben的反面。
这个人在电影里也有,拆成了2部分,一个是那个没有出现的却制定了奇怪的买房附加条件的房主,外加那个老喝酒嚷嚷着要杀掉动物园巡视员的那个大胡子动物园园丁。
在真实故事里的Ellis Daw比那个叫喳喳的员工,牛哄哄上一百倍。
在动物园的一角,至今还伫立的一块牌子,可以一窥他的牛气:这里纪念1968年Ellis Daw创立的动物园,给那些爱我及不鸟我就下地狱的人。
这个动物园,首创的动物笼子环境模式,被之后大部分动物园模仿。
在2001年收到处罚时,Ellis他拒绝服从整改意见,他辩解到过去30年,这些设备从来没发生过安全事故,但是被曝光的棕熊生存环境,很让舆论诟病。
最后被撤销执照。
不得不出售珍爱的动物园。
在2012年,这部电影出版后,他写了本自传,从绵羊到狮子。
呵呵。
挑战媒体,抵制制度,作为一个经营者,他太不合格。
他擅长好好照顾动物园,所以改编后,让他这一部分变成一个员工,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你的确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奇遇,但是,你会用你自己擅长的方式好好去度过它。
你是那只掷骰子的手,事业只不过是骰子的一面。
生生不息是真正的善果,happy ending。
2012.4.4大前半部分,真的很无聊……多半是描写这个家庭,在失去女主人后,是怎么走出痛苦的阴影的……直到快结尾了,才让人看出点阳光来……但剧中有句话说的很好“你有20秒鼓足勇气的时间”大致这意思吧,确实,开口尝试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虽然20秒可能会让人很尴尬……而且,这部戏最经典的地方,在结尾!!!
居然让我看哭了……总结一句话,片子平庸,结尾出彩!
对了,艾丽范宁,在这部戏里,好傻……而且,她怎么长那么老高了!!!
以后可以当模特了!
关于告别与启程。
最近正是迷恋这种正能量/治愈系的片子。
漂亮的镜头。
亲切的音乐。
阳光。
雨水。
动物。
孩子。
告别本就是人生中最永恒的主题之一。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便不停地与之告别。
告别母亲的子宫,告别婴儿的襁褓,告别学童的教室,告别我们的爱人,告别我们的亲人,告别我们的工作,直至跟我们自己告别,跟我们的生命告别。
但结束就是新的开始。
死掉的过去才能换来新生,这是不可逆转的最永恒的轮回。
新事物永远会代替旧东西。
告别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它也需要你鼓起“20秒令人尴尬的勇气”这部片子和2012年我最喜欢的一部"Silver Linigs Playbook"有些相似。
主人公都遭受着生活中的悲剧或磨难。
但好在他们始终对生活抱着积极的信念,在经历了生活给出的考验和自我救赎后,最终发现了生活阴霾背后的那一缕阳光。
电影就是这么一种奇妙的东西。
也许有些东西看起来如此的戏剧如此的飘渺,但我们最终还是会相信那些乐观与美好,心底最纯粹的情感总是会被唤起。
因为是真实事件而为这个电影加分不少。
去http://www.dartmoorzoo.org/ 浏览了一下,票价是10.95每个成年人。
真实的动物园主长得也不错,还在电影中出境了。
以下是感悟不能称为评论有人说生活没有那么“好”,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恐怕也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我想到了10年1月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见到的公园工作人员,带我们找动物的考察员,她对我们说,她觉得她的工作简直就是最棒的事情,而公园竟然让她做这件事还给她钱我不记得她讲的很多细节,但她将给我们的时候那种热情和快乐和对自然的热爱,我始终记得。
不止是开动物园、做国家公园的考察员这样的工作让人觉得棒极了。
我还记得在优胜美地的餐厅吃饭,老得有65岁的老侍者端上甜品,问我觉得三种之中哪个最好,推荐红酒给我,以及告诉我他的女儿下个月就要结婚了。
他说他在这个餐厅工作了很多年(我忘了具体的年份),希望我十年后能再回去玩儿。
我记得老爷爷绅士的笑容,以及从容。。。。。。。。。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很想离开我的国家我的故乡的原因。
我希望能有更多正能量在生活中和工作中。
也希望被更多的正能量包围,并且有用一部分时间选择随性生活的自由。
那么已经鼓起勇气选择开始了,眼前的就是。。。
去坚持,work hard
这是一部充满精神力量的影片,在生活化的情节里表现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关系,美国人怎么能做到?
比如父子吵架、比如主角的爱情、比如人对动物的爱,排除掉演技的支撑,没有坚强的故事铺垫,但是情感饱满、一气呵成,感动都溢出来了,每一个细节、每一场戏都有爱,有情感流动,但是这个片子也有问题,就像一条长长的铁链,是完整的连起来了,但是每个链条之间的接点就像随时会断掉一样,个别场戏很不牢靠,容易出戏,要是遇上喜欢较真的观众,认真下来计较就觉得很无聊。
其实,这片子的关键词是勇气和放下。
Bravery and Let It Go.它是一部讲述男主角如何忘记过去的电影。
其中一段台词:When you love somebody that much, that hard, that long, you can never get away from them, no matter where you go. And that onl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最后一见钟情的回忆,那20秒的勇气。
这些都多么美好。
有时候,就是特别美好的东西反而让人觉得感伤,在体验过美好之后。
但是看到这样有爱的电影,想想,人干嘛要折磨自己去体验失去美好的悲伤呢。
就好像男主角一开始不敢打开关于妻子的照片集,但当他终于打开,流着泪但是面带笑容的走进回忆,一切都如释重负。
人们有勇气去面对失去,却很难去面对美好。
所以我们需要20秒的勇气,想想我们如何去追求美好,如何体验美好的,如果过去真的那么美好,就会发现再多失去的悲伤都不能比较,因为真的只想记住美好,为什么不呢?
生活里,我们也应该多一些20秒的勇气,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不逼自己一次,为什么不冒险一次?
一辈子真的只有一次吗?
The love never get away?
我不知道哎,我没有那么刻骨铭心过。
但爱情最初的美好都是共通的,这部电影,就是要让我们记住那美好的部分。
现在看电影,越来越不想去思考意义。
但是很喜欢探讨创作者如何触发人物的情感脉动,然后自然流淌出来的过程。
因为中国很多电影,包括自己在写故事的过程中,经常觉得人物不够丰富、情感不够饱满,就是所有的砖块不是融合而成一座房屋,是机械堆砌的。
这种触发机制,需要技巧和领悟。
所以看到这样的电影,尽管也有很多不足,但一些小感觉的东西真的值得细细品味。
“你只需要20秒的勇气”这是电影中的台词,它虽然短,含义很深,它往往给人一个暗示:是时候了,你还需要等待什么?在剧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家子,从开始经历了失去了亲人的悲伤.特别是,男主人公本杰明,作为一个父亲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需要快乐.然而,他并不知道去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而其中一个孩子迪伦,由于长时间的压抑,心里已经扭曲,永远画着那“地下的世界”的风格.其实,这一点直到作为父亲的本杰明意识到,买下这个新家,这个动物园,并没有让迪伦开心.如果,剧中我们看到父子吵闹了起来.最终,打破薄冰,重归于好.有些时候,大声喊出来,也许一时会尴尬,却会换来意外惊喜,在于你是否真诚的对待过?忘记过去,有些时候,需要你真正的放下.剧中,我们看到本杰明在删除于已逝妻子的图片,这个镜头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当他想放下过去的一切时,心里的痛苦,往往只有主人公自己才能体会到.不过,如果我们如果真的决定,和不爽快的放下呢.忘记,并不意味着,我们逃避了,而是更好的了解和珍惜,活着的亲人对你的爱.如果,你选择忘记,你就会收获另一份,心底的期待.
01
《我家买了动物园》,这样一个片名,确实很难让人有打开的欲望。
即使它的豆瓣评分并不低,7.8分,甚至还有马特·达蒙、斯嘉丽·约翰逊重量加盟。
但在静静的夜里,让心情跟着影片一起缓缓流淌,会收获暖暖的微笑和眼泪。
男主本杰明,乐观积极、热爱冒险、作为记者,经常出现在灾害前沿、采访危险人物,这些都让他兴奋不已。
但半年前,妻子离世让他难以释怀。
影片开始并没有过多描述,这个家庭曾经有多幸福。
可如今的手忙脚乱、孩子的叛逆、工作一蹶不振,反向映射了这个家庭遭遇的巨变。
工作不顺,本杰明毅然离职;儿子迪伦因偷窃和诡异的绘画,被学校开除;小女儿体贴温暖,但小小的年纪,没有母亲更让人心疼。
这样的一个家庭,需要一个全新的开始,本想换房子却阴错阳差来到一个废弃的动物园,这里的宁静,一下子吸引住了这个中年丧妻的男人。
在女儿兴奋的表情中,本杰明买了这座动物园。
就这样,这个家庭的生活彻底改变。
在这里,本杰明要率领凯莉(斯嘉丽·约翰逊饰)和她的团队,一起重新迎接动物园的再次开业。
02 全新的开始,却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
动物园整顿过程中的磕磕绊绊、与儿子关系的剑拔弩张、经营管理中的捉襟见肘,一件件都让人失望、挫败和沮丧。
到底什么能治愈一个人内心的创伤?
本杰明的哥哥说,妻子不在,那就去找另一个,开展下一段关系,自然就忘了原来的一切。
可是,新的开始就能治愈旧的伤口吗?
原来的她那么美、那么暖,沾染她气息的衣服、有她影像的照片,根本没有勇气拿起,哪有力气、哪有空缺,去开启新的关系?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治愈?
凯莉问本杰明,你什么都不懂,为什么要买下这座废弃的动物园?
本杰明回答:“Why not?!”(为什么不呢?!
)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知道,为什么不?!
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先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
意义,就像是进入贝壳的沙子,贝壳用尽全部心力,给这个沙子打磨上一层又一层的包裹。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不知道啊,可最后不是得到了闪亮的珍珠了吗?!
之前,我将旧物打包丢弃,我想忘了你,可如今我想开一家动物园,风马牛不相及,可我找到了新的意义!
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本杰明不再与内心的丧妻之痛抗争,全心全意,只为能看到这个动物园重新营业的那一天。
没钱了,却意外在妻子旧衣物里发现妻子留下的风险启动资金。
曾经的伤口,如今化为图腾,给了本杰明无比的勇气。
当最终,经历重重磨难,动物园顺利通过审查,迎来开业第一天的人流,我也跟着一起笑一起哭。
兜兜转转,本杰明在重整动物园的过程中治愈、重新收获了勇气和儿子的亲密关系。
儿子也在父亲的感染下,收获了面对失去、追求爱情的勇气。
本杰明穿上有爱妻气息的衣服,终于有勇气翻起过去的照片,为什么要忘记?
带着一起的记忆和勇气生活下去,不是更好吗?!
03影片的最后,本杰明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他和妻子初识的地方。
当年无意中看见坐在餐厅窗边的妻子,惊为天人,本杰明忐忑、激动、不知所措,该怎么办?
他跟儿女说:“你只需要20秒的勇气!
”
多年前的本杰明,就凭借这20秒的勇气,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跟随自己的内心,让胆怯、犹豫、担心统统滚到一边去,只需要20秒,一切就会改变!
当儿子、女儿在父亲的描绘下,对着空空的座位,说出:“嗨,妈妈。
”再次泪目。
我们不会忘记你,我们会带着这份记忆和勇气,好好的生活下去。
PS:马特·达蒙很适合扮演这类忧郁、深邃的悲情男人,斯嘉丽·约翰逊在影片中存在感不强,毕竟黑寡妇太深入人心,影片里,儿子的爱情也比父亲的感情线更有张力。
故事就像慢火,没有上下起伏的刺激。
不过,who cares,影片有足够打动人的地方,特别是最后20秒的勇气,让人心里一暖。
一家三口演员都挑选的特别合适,又有萌点十足的动物们。
所以,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
为什么不呢?!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Wa0kv5tTGKNQp_UdJSUt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