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推荐过一首歌,是刘若英的《写给十五岁的自己》。
我们人哪,常在年轻的时候期盼未来,又在年纪大了之后,怀念住昔。
“往昔”是你曾经不屑的“曾经”,此番回首,是后悔,还是释然?
电影《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在内地上映的时候将题目改成《错过你的那些年》,简直遗憾,因为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一部爱情生影,而是36岁的自己与18岁的自己的一场心灵对话,是一个中年人写给青春的一封信。
这个中年人叫吉米,和所有人一样,忙忙碌碌,不断追逐。
他有过成就,自己创立游戏公司,设计网络游戏。
他此时遇到巨大的困境:设计被否。
他的努力崩盘,不得不只身退出,黯然辞业。
怎么办?
他从打拼了十多年的台北回到故乡,灰头土脸。
我觉得这个岁数的中年人是社会上最不容易的一群人。
相对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来说,他们也许积累了一些资源和经验,或许显得游刃有余一些。
可时代瞬息万变,也许那些他好不容易练就的技能都在淘汰,他只能重新再学,而此时精力,智力都较之不足了。
很困难。
同时,“三十五”这个数字是重大的分水岭。
35+就意味着机会大门的关闭。
他们往往又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们的失败成本极高。
青年人可以跌跌撞境,可中年人在一次失败后,很可能会沉没。
太困难了。
那么,他该怎么办?
他开始整理过住,打开过去的房向,坐进去,看看旧物。
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期许的中年人,正适合沉浸在他长久的“过往”中。
青春的天真与纯粹,最适合治愈人心。
他翻到了一张明信片,信里有18岁的自己,那个夏天,他高考结束,在一向很有爱的 KTV 里打工,然后遇到了一个日本女孩阿美。
信里有远方的祝愿,当年回到日本后的阿美鼓励他为梦想而奋斗,情真意切。
时隔那么多年,那张明信片还是香香的,仿佛那段依然鲜活的岁月。
于是,他背起他的行囊,像当年的阿美一样,踏上了旅途。
这次换他去阿美的故乡。
他碰上了一个在日本经营饭店的台湾人,这个人有一次来当他出差,从此就定居在了这里。
他当年应该如他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随遇而安,潇洒的态度影响着他。
他碰上了一个出来旅行的18岁日本男孩,这个男孩正和他当年的年纪一样,18岁,刚考上大学,面对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他很开朗,拉着吉米冲向茫茫无边的雪地,化解了他的惆怅。
他碰上了一个热心的女店员,正在玩他当年设计的那款游戏,在他的指导下一路打到通关。
为了报答他,她送他去雪地和大家一起放天灯,他的灯上写着祝愿,看天灯飘向夜空,得到了慰藉。
最后,他到达了阿美的家,收到了她母亲留给他的那本旅行画册。
这本封存了十多年的画册里记录下阿美在台湾的点点滴滴,那些他最熟悉的事物一幕幕在他的眼前掠过,他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站到十八年前。
18年前有他茫茫的梦想,怯怯的喜欢、隐隐的不舍,有晴空、篮球、电动车和夏天。
她如此得热爱着这个世界啊,怎能不叫他流下泪来呢。
那年盛夏,此刻寒冬,在电影的镜头里皆是万般美好。
那年万物伊始,此刻风尘仆仆,都是一样的。
“36”,是两个18,是更浓重,更盛大的青春。
旅行就是没有特别的目的啊
旅行就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才有趣
记下来了——镰仓 ,以后去日本会打卡的!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是来出差没把事办好?
就不回去了?
挑乡下也别异国他乡啊,来大陆嘛
Jimmy,我懂你,我也去过意中人的家乡,怀揣着的也是一样的心情……都是再也见不到的人了……呼。。。
道路不都是笔直的,有时候绕一绕路,是检视自己走过的路。
每个人都纠结过当时的选择,根据后来同样面临选择,所以给出的答案是不会的,未来不会变的不一样。
微妙的台日关系,都有一个机车愿?
你们就是在拍台湾电影啊哈哈哈,官方回应
答案是你身边五月天的歌词没有教你吗?
十八年前,那《任意门》还没出……
五月天Mayday那时候就很红了喔
你还真带来一个好看的地方啊?!
灯光好、气氛佳
青春总是和梦想挂钩
《情书》的世界,穿过隧道就是雪国
看十八年的one piece都没学好日语,早知道追一个日本女生了
谷歌啥都有,只要之前有人问过……
第一次约会就迟到的大男生喔wuwuwu
哇哦 是中山美穗
模仿电影情节
取景是真的美,在湾湾也是没什么机会看到雪的吧……
岛国的电影哪里都能看得到……嘘!
Jimmy是想当篮球运动员,膝盖受伤才开发游戏的。
黑木华友情客串
这也是我的人生信条:希望旅行一直继续下去。
嘛呐 呀嘞呀嘞
到底是有时常提起,才会让家人第一反应就想到TwT
怪不得有一段时间都在外飘荡,朋友问我是不是得绝症了……
Ami真的有细心珍藏着美好的回忆TwT
又是中山美穗,一起看过的电影
许愿灯上写的愿望:环游世界但是只去了台湾,也很不错呦
许光汉说不在出演高中生,我是可以理解的,这个男人太帅,很欲的那种帅……
或许一位饱经沧桑、熟知世事的观众来看,会无可避免的觉得这部电影略显幼稚。
不过对于我这样稚嫩的人间来说,则恰到好处。
整个观影过程,我没有激动到浑身颤抖的时刻,但心湖始终处于愉悦的弧度。
一切都那么美好,宛如童年幻想。
我感觉和片中人物以及影片制作人,一起怀念着曾今,那段略有遗憾的美好时光。
(有剧透请注意)才短短上映一周,排片已经从晚档减少到大中午。
慢悠悠算好广告时间,再慢悠悠买了咖啡,结果自以为选的神位周围全坐满了,右手边是一对阿嬷闺蜜。
后段开始不断听到有抽泣声,不知是感动流泪还是花粉症。
我真的是一个泪点极极极低的人。
但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抑制不住想要发吐槽弹幕。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失去了为了爱情而感动的能力,“难道我这就到了对纯爱免疫的年纪?
本来以为至少要到70岁诶。
”电影之所以能被勉强称为“唯美”,“纯爱”,或许是因为Ami最终抱着对男主的爱意因韩剧女主配置的病因而终,又或是男主多年心底一直藏着这么一位懵懂的“初恋”。
毕竟,被留下的人会脑补非常多的“如果”。
毕竟,被一个事业有成,因为工作太忙只谈了三个月就被甩的恋爱,网络能找到采访报道,从小鲜肉风干多年还依旧是台湾必吃榜榜首的大帅哥惦记多年,的确算得上用情至深感人肺腑。
但原作者不可能和光汉比肩,在这个大前提下,一切都变得诡异起来。
18到36,只有一个三个月就被女友甩的的程序员,不是深柜,在女生瞎聊天的酒局中,是不会被感动地推断为深情人设,而是”emm,変”。
我会在很多时刻出戏。
“为什么日本人可以没有工作签证就可以在ktv打工?
”“被众叛亲离突然想到summer crush是什么走向?
”“这个场景拍雪不错下次请我的模特也试试。
”“要是没死的话,快40岁,突然18年前的crush来敲她的门,要惊吓过度吧。
“毫无疑问许光汉是帅的。
我不断在内心碎念吐槽的时候想,“如果原文男主有光汉这么帅我就原谅他”。
回家火速爬了背包客栈的原文,最终决定不能原谅他。
他的36岁和光汉的36岁,在我心中的想象完全分化成了两个独立的故事。
“即使在不久後又收到亞美寄來的明信片,我也並不怎麼在意”, ”也交往過許多不同的女朋友“,“後來亞美再也沒提過環遊世界的事,工作了幾年後,就和那位學長結婚了”。
没有天灯,没有等待,没有drama的病情,没有梦想的约定,没有饱含爱意的画册,没有做出让乡下店员都能认出的游戏,没有松本随便走进一家店竟然老板也是台南人的巧合,没有路上偶遇18岁一起打雪仗的少年。
甚至没有五月天,因为这本是个在成团前的九十年代的故事。
“人生中有很多東西,得不到反而更美麗。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悲觀主義的文青的自我安慰。
————————————————————一个梦想环游世界的女孩,我相信二十出头的相遇只是区间车漫长旅途中的小小停靠站。
她结婚的对象,不会是18岁一起爬泰山求入学offer的他,不会是19岁在丽江古镇一起看书看花看雪山的他,不会是20岁在清迈骑机车载着一起逛动物园吃夜市的他,不会是21岁在香港夜店一见钟情不得不天各一方的他,不会是22岁在阿拉斯加极光下一拍即合的他,也不会是23岁在十分一起放天灯的他。
这些我统称为holiday crush的他,都是沿途的美丽风景。
但如果他们突然敲开我家的门,拜托不要。
当然,也不需要担心我,我的终点站,风景更是不错。
公众号:高诗远的电影群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情人节。
我本身对情人节并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从来没有在实际生活当中做过任何公认的情人节应该做的事。
昨天跟朋友打麻将,她特地分享了最近迷上手工艺,还给男朋友织了条围巾。
而且据说在日本,情人节当天还有很多跟巧克力有关的风俗,比如女生会在当天给照顾过自己的朋友都送上巧克力,以表达这一年来的感谢之情。
(当然我没有收到)同时这也是在为下个月的14号,也就是白色情人节收到巧克力而做准备。
若在白色情人节收到巧克力,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当中心仪的表达。
虽说这种习俗都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之上的,不过毕竟作为每年的仪式,也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手段。
好在我平时也有给自己买点巧克力来吃的习惯,每天都跟情人节一样甜蜜。
国内今天上映了《花样年华》,票房还不低,刚看了下已经1500万左右。
在情人节这天聊出轨,聊一些邂逅的刻意、离别的怅然若失,倒是站在了情人之外的角度,去尝试表达爱情的另一面。
或者只是单纯用“情人”这个词的另外一个意思来解释“情人节”,那这部电影出现在这一天确实是非常应景。
当然,今天不想写《花样年华》。
回忆起去年也有一部上过院线的爱情电影,不仅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还讲了讲追忆,还有常伴人生的不圆满,那就是藤井道人的《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
这部电影改编自台湾作家蓝狐于2014年发布在网络上的游记《青春18×2 日本慢车流浪记》。
在原作中,蓝狐持着日本铁路公司发行的 “青春18车票”穿行于日本各地,在旅途中回忆与初恋Ami之间青涩而朦胧的感情。
沿途壮丽的风景、偶然邂逅的旅人,共同推动着他在旅途中重新思考人生,并在回望过去的过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故事的起点回溯至 18年前的台湾。
高中生 Jimmy(许光汉) 在一家卡拉OK店打工,邂逅了来自日本的背包客Ami(清原果耶)。
然而,就在两人渐生情愫之际,Ami却突然决定回国,在分别前,Ami向Jimmy许下了一个神秘的约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大人。
时光流转,生活的波折让Jimmy回到了家乡,而当他无意间再次拿起 Ami寄来的明信片,那些关于初恋的记忆也随之浮现。
他决定踏上旅程,前往日本,兑现那份尘封已久的承诺。
从东京出发,途经镰仓、长野、新潟,最终抵达Ami的故乡,即福岛。
在缓缓行驶的列车上,Jimmy与形形色色的旅人相遇,又在一次次告别中重新审视自己。
那些陌生人的故事,与他回忆中的那个夏天交错,让他逐渐拼凑出遗忘的情感。
而当他终于来到了Ami家,才向观众揭晓,原来她早已于多年前去世,她的台湾之行,只不过是病逝前的一次希望突破生命的尝试。
关于疾病,相关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国内的话韩延就是公认的“疾病大师”,最近杨荔钠因为拍了《小小的我》,再加上上一部《妈妈!
》,也有往疾病这边靠拢的迹象。
日本有很多爱情片有过疾病主题,例如《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的白血病、《恋空》中的癌症、还有同为藤井道人导演的《余命十年》中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这些常规病症都曾作为关键元素,推动情节发展。
但是,其中还有一些在现实当中不存在的疾病,例如《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2016)中的“时间病”、《你在月夜里闪耀光辉》(2019)中的发光病,以及《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2022)中的顺行性遗忘症,这些都将疾病当作写作的素材,疾病本身不再是反映现实疾苦的主题,而是深化爱情逻辑的工具。
在这部片子当中,Ami得的是肥厚型心肌病,这个病早期症状隐蔽,直到晚期才逐渐显露,以至于疾病电影中喜欢用到的“死亡倒计时”并没有在此处出现。
她于“当下”已经死亡的事实并未传递给观众,疾病成为一个未被充分铺垫的伏笔,目的就是在电影的后半段,给观众造成惊天一击。
但我认为疾病本身就不是这部电影想要诉说的重点,它更多是在渲染一股怀旧的氛围,用最为文艺的方式去看待爱情本身。
在改编过程中,藤井道人忠实地传承了原作的核心精神,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影像叙事。
影片采用双重时间线的结构,交替呈现2006年的台湾与2024年的日本,通过夏日与寒冬、暖色与冷色的视觉对比,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反差,同时强化了记忆的层次,赋予了电影更深的时间感,构建出具有时代感的叙事空间。
全片的时代符号尤其之多,例如Jimmy家中的了五月天的专辑、《灌篮高手》的漫画、《情书》的电影交换券、与旧友的合影以及Ami寄来的明信片。
这些符号都构成了Jimmy自我指涉的载体,也使他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年轻时的自己,唤醒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同时促使他对当下的困境进行深刻反思,感叹成长带来的不幸福。
在选址上,同样借助大量的怀旧空间进行意义的再生产。
相较于台北,台南在台湾人心中被视为精神原乡。
《想见你》的选址地点就在台南,利用“32唱片行”、莫奶奶冰店等空间重现了1998年的时代氛围,再加上伍佰的歌曲,产生强烈的怀旧感。
那在这部电影当中,最具怀旧感的空间肯定就是台南全美戏院,其展示的《情书》(1995)、《蓝色大门》(2002)、《十七岁的天空》(2004)、《最好的时光》(2005)等手绘海报都在指向一种人类学意义的“地方”,这些“地方”为人们提供了方向感、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不过这也是怀旧的目的之一,希望在回不到的过去找到心理安慰以及补偿,以至于将过去浪漫化和神化。
可能过去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完美,但这些地方一旦消失,人们还是会很难过,因为这份牵挂无以为继。
当然,这种怀旧是比较刻意的。
例如Jimmy在日本搜寻线路,并没有按照当代人的思维打开手机APP,而是拿着一份已经过时的,没有人再看的纸质地图划线。
又如Jimmy在镰仓高校前站,画面闪过的胶片录下的视频到底是什么?
影片并没有提到过这些片段真实存在,或者只是Jimmy脑海当中所幻想出来的美满,也有可能只是单纯地想用到胶片这个媒介来增强怀旧感。
除了单纯的怀旧,旅游也是这部片子的一大主题。
旅游与怀旧具有内在的相似性:二者皆涉及对日常生活的暂时抽离,象征着对平凡常态的切割,赋予个体沉浸于非世俗生活刺激之中的可能性。
怀旧是从“此刻”逃逸到“彼刻”,而旅游则是从“此处”移步至“彼处”。
从这个角度来看,怀旧可以被视为时间上的逃逸,而旅游则是空间上的逃逸。
这种时空的双重离散,使得旅游与怀旧在当代语境中相互交织,共同构筑了人们对于自我与世界的重新认识与反思。
因丢失钱包而被迫滞留在偏僻台南一角的Ami,作为外来的“小城漫游者”的形象出现。
Ami自始至终未曾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以“陌生人”的身份游走于此,与当地存在明显的区隔。
这种区隔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语言,在其他角色看来,Ami永远都只是一个迟早都会离开的日本人。
不过,她在神户KTV打工、创作壁画,并且成为当地的话题,掀起一阵Ami旋风,深度介入了小城的生活,成为当地居民未被历史记载的记忆。
Jimmy前往日本寻找Ami存在过的痕迹,但目之所及皆是再也回不去的往日台南。
对Ami的回忆,实际上也是他对台南深厚“恋地情结”的表达。
Ami和Jimmy刚好象征着两种旅行方式,前者是深入当地生活,后者又是刻意与之疏离,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两种方法与当地住民的互动方式截然相反,不过更为关键的是,找到了“我”所认为的最舒服的模式,且这种模式基于在接触异地文化的同时,能够反过来观照自我。
这种境界在我的眼中,也是无比高级的。
我会喜欢上这部电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旅行观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偏偏就能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到自己的过去呢,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都是杨千嬅唱的《无去无来》:“游历四方找美满人生,期望记忆清晰不见云。
”朋友和爱人都会渐行渐远,时光不再,情意难回。
但人生就是这样,对于不得不离开的人,就勇敢地挥手说再见吧。
个人评分:3.8/5🌟🌟🌟🌟
画面挺美,剧情如水。
男女主行为动机不可理喻,看得很出戏。
女主心脏不好,又有梦想又要作死,看起来也不是想自暴自弃,在家人极度担心的情况下,一溜烟儿就跑到别的国家苦哈哈地干服务员。
出门还要带着奶奶味儿的香水,不知道是怎么过的飞机安检。
咱也不知道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护照免签政策是多么的宽松,女主随便就在当地混一个暑假。
在台湾的卡拉ok店老板是神户来的,想在当地扎根就能扎根。
对面日本的料理店老板是台湾过去的,也是想开店就开店,想永住就永住。
男主年轻的时候,轻轻松松因为女主找到了梦想,又激情搞起了事业,而且他在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还谈了女朋友。
当你以为他对女主的感情已经翻篇了的时候,却又因为得知女主上天,整个人对工作变得暴躁。
这个自暴自弃黑化的理由确实就很牵强,有个大公司,挣那么多钱,觉得工作累了,就出去散心玩儿呗,一定要被公司赶走,众叛亲离才狼狈离开吗?
剧情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方还有,一堆热情的地陪。
毕竟是一个人在日本自助游,不知道是如何遇到这么多e人的。
饭店的老板愿意下班带着你遛弯。
坐电车有小男生主动搭讪和你自拍。
去漫画咖啡就能找到女店员开车带你去放天灯。
最后还有小五郎给你免费当司机。
这还是我知道的日本吗?
总之,感觉是为了错过而错过吧,既然彼此都有好感,故事也发生在2000年以后,也不是什么封建时代藏着掖着才显得高尚。
男主比女主漂亮没有女粉丝 遇到的都是好人npc陪你逛街好假 两人的感情就像KTV老板的名字一样,我都不记得,就像那个不良少女和男主的朋友一样,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ஐ四万高空ஐ 13:09:03我的病好不了你也别想好过 假装有男朋友让你不再想我虽然我死了你真的不想我 但是我连自己的死都没告诉你 我和你有什么感情 就想你了 打工最多两个月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情 不就是陪伴摸了摸手安慰几句我就痛哭流泪?
ஐ四万高空ஐ 13:10:43把美好的内心真相带进坟墓 把残忍的有男朋友没病的骗局留给许广汉 比起你死的事实 被喜欢的人拒绝排斥也是很痛苦哦ஐ四万高空ஐ 13:12:22全片就像那句你有梦想的台词装逼做成预告片一样看似文雅内涵 其实空洞无比 两人有什么感情 就是单恋还不开始打波的 和开心麻花低俗篇差不多ஐ四万高空ஐ 13:14:12男主只喜欢美女 只喜欢女主 所以背井离乡18年 因为你的谎言 男主无缘无故为你守寡18年 单恋还以为你活着想去靠近你找你的故乡
冲着许光汉看的,结果,也就是许光汉能看。
每一步,每一个回忆点,每一个叙述高潮,乃至到结尾,完全能预判,连节奏都是老掉牙的,想说这样就能当导演,那我也行,照着拍呗,揉杂一下就行。
爱情电影市场低迷绝对是这样一部又一部自以为是,自怨自艾,自我感动的无聊片子导致的,我真的已经很少能因为爱情片本身去看一看,纯粹只是看看有觉得不错的演员,捧个场,然后被尬到来吐槽一番。
就这样吧。
还是日本X台湾青春电影的味道。
台南闷热的盛夏,穿插着只见刺骨的雪原。
与记忆里的青春一起,凝成一幕幕抽帧的画片。
篮球场肆意的少年,初次问好的腼腆。
骑机车到海边,画下夕阳里你发光的侧脸。
一起坐火车去九份,逆着汹涌的人潮勇敢牵起你的手。
在天灯放飞的时刻,许下的是和你有关的心愿。
在通往你的旅程中,我怯懦地绕着远路。
和偶然识得的朋友交谈,寂寞地按下内心的快门。
然而旅程的终点,只剩下我。
因为你而变得更好的我。
即使长大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愿。
可还好有电影。
带你回青春的记忆里重走一遍。
你爱过的乐队,你喜欢的电影,有人替你记得。
你有过的遗憾弥合了,分线器的另一头,听到了他说的,别走。
电影最后,Jimmy回头望向Ami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张震的影子。
而成年后偶然看到夕阳片刻的分神,你想起的是谁?
故事开始,许光汉就被公司排挤出局。
按道理,一般这样的设定,基本都是资本的错误,许光汉作为创始人,应该不会有错误的。
接下来,就应该是如何反击,上演商战的节奏。
然而,并没有。
许光汉妥妥的接受了现实,选择回家。
这些年,天天爆肝,也是时候停下脚步了。
回家。
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在这里,他找到了“尘封”的记忆。
故事回到了18年前。
有那么一瞬间,感觉宝岛也是要落入俗套,玩穿越的把戏了。
但是没有,幸甚。
许光汉只是在回忆而已。
当年高考之前的这波操作,或许就注定了姻缘。
许光汉打工的老板,是个来自岛国的阿凡提。
这个设定,把后头的偶遇,铺垫得相当丝滑。
就这样,来自岛国的妹子,也顺理成章的到这里打工。
俩人的相遇,是说好的一见钟情。
女孩看在眼里,男孩是爱在心里。
所有人都看穿了,观众都着急,但小俩口就是不捅破那层窗户纸。
许光汉为什么提前自学了日文,这个也是有解释的。
这个解释……不得不说,相当给力。
想当年,那个不是身边放本词典,打完的三国呢。
如今有了汉化包这个东东之后,学习语言的动力,基本来自“影视作品”了。
所以,许光汉解释着解释着,就出动了“左手”,你怀疑在开车,但他真没有。
许光汉打工的这个地方,出现了小编的专属密码,必须截图留存。
许光汉旅行的第一站,到了这里。
如果小编有钱,大概第一站也会选择这里。
《灌篮高手》朝圣的地方,必须证明来过。
故事是穿插着进行的,许光汉一边旅行,一边回忆。
在这里,他邂逅了老乡张孝全。
俩人聊的内容,其实也不复杂,但是就是感觉到无比的宽松。
十万个羡慕,张孝全也是一次旅行,就选择了定居,完全的没有障碍,也不知道他的那些手续是怎么办的。
旅行,究竟是宣布打卡的奔赴,还是寻找自我的求溯?
如果是前者,那貌似也索然无味。
故事轻描淡写的走到这里,已经非常有宝岛电影的感觉了。
空气里流动的,几乎都是痞子蔡的味道。
《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影响了一代人,如今,这一代人里头,有些人可以将它继续传承。
但凡故事里头有人问“你有梦想吗”,一股饺子味就出来了。
但是,这次,妹子问这个问题时,没有饺子味。
就像当年轻舞飞扬在说,“痞子,电影终究会散场”。
我们以后会变成怎样的大人呢?
这个,满满的宫崎骏的味道。
是啊,小编年少时,也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当时,豪情壮志,信心满满。
如今,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已经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个“大人”。
女孩要走,男孩鼓起勇气说的不要走。
一个假装没听见,一个以为没听见。
等着多年以后,许光汉坐车通过隧道,心中按下快门。
他们两个,在孔明灯上写下了愿望。
多年以后,许光汉也在岛国放飞了另一个孔明灯。
他的念念不忘,究竟是不是真的“念念不忘”呢?
这大概是一个谜吧。
终于,许光汉还是找到了女孩的家。
那里,有女孩留给他的情书。
哦,可惜爱不是几滴眼泪几封情书,这样的话,或许有点残酷。
所以,许光汉在旅行之前,到底知不知道女孩已经不在了呢?
故事里头有一个细节,说许光汉接到一个电话,然后开始癫狂,导致了在公司的四面树敌,这个电话,是不是女孩去世的消息呢?
等了18年,被公司开了,才想起寻找失去的爱情,不知道女孩在苦苦等待中,是不是也有点失望呢。
或许,他早就错过了自己……。
还想说许光汉果然出息了,都有国际项目了,都能跟那么多日本名演员合作了,结果竟然是这么一出老套纯爱戏,集所有能想到的烂梗于一身,节奏又拖,看得好煎熬。汉气质还在,但脸确实是不适合演18岁少年了,他说了这是最后一次演高中生,希望说到做到。
在结构及剧情编排上,这无疑是一部串起日本、台湾两个地区青春纯爱片的集大成者,但相对内容很疲乏、套路且显得无聊。很可惜了。
中国导演对爱情的想象力真匮乏
日本人拍的也不能这么媚日啊……
其实更像一个少年成长青春片而不是爱情片,男主找的是初心啊不是当年那个女孩。年轻人可能都有过这种幻想,就是有遗憾的恋爱不是因为对方抛下了你,而是因为对方死了……以及许光汉在骑小绵羊赛道无人能超越哈哈😃
看的香港许光汉路演场……嗯……旅游宣传片吧……导演很想致敬情书但真的不行
我十八岁的时候可能真的会喜欢
日本是台湾人的白月光,但这同样只是一个幻想。
许光汉自身有一种角色的说服力,他是一个适合演电影的演员,期待他更多角色。电影拍得美好。
即使有许光汉、道枝骏佑加持,整体剧情也可以说确实有些无聊。而且今年520,你们两部都选择520上映了,结果双双BE啊,这是个啥偏好
全是套路,没有感动。
《想见你之日本篇》。少男少女,青春梦想,阳光海浪,夏日沙滩,烟火告白,相亲相爱的好队友,非常标准的青春片配置。海风吹过她年轻的脖子,18之后都没有散去。我没有跟你走,你也没有留下来,遇见你,又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遗憾的青春往事是对《灌篮高手》的致敬,成为理想中的大人则是对《蓝色大门》的回应。虽然本片没有过分煽情,但生离死别之际还瞒着对方就太矫揉造作了。还有,酒后骑机车还是很危险的嚯~
专属于男性的纯爱片,少见的题材。
只有成功了以后,缅怀的爱情才有意义。。要不就会像我一样,那些缅怀的爱情都不敢提,怕她们庆幸没有和我在一起。。电影中让这个爱情不朽的方式就是一方的离世另一方的单身。我做到了一直单身,这个一点不难哈哈哈
标准的Y2K青春甜虐片,台南的炎夏是暗恋情愫的疯长,福岛的雪国是中年失意的祭台,活过两段18年的时光,带着天灯的微光续梦,被治愈的腿伤,被彩绘的心墙,一生呵护纯挚时代的裂痕,而抵达真相才懂,有人用生命写成了情书,只为圆一个娇纵的谎,让所爱的你,持信持梦去抵挡世俗的消磨。她来过世界,看了22场雪,只爱一个你。
拍给初中生看的。许光汉也救不了。
跟海角七号一样的心理皈依电影,充分彰显了台湾省部分文艺工作者谋独甚至认贼作父的变态心理。
唯一一星给许光汉优秀的发际线。。。
他听着与她有关的歌曲,坐上火车,他要去的是她的故乡。冬季覆雪的福岛和夏日炎炎的台南、充满青春浪漫的过去和遗憾落寞的现在,两条时间线交错重映下 故事才慢慢变得完整。故事并不惊艳、甚至温温吞吞,能看出来是想致敬日本的纯爱电影《情书》。看之前很疑惑又名为什么是《青春18×2》,看完才发现 原来是朝花夕拾的意思,18岁遇到的人 36岁才有机会去见她一面。Jimmy在事业受挫后 无意间发现了18岁时收到的一张日本明信片,于是决定只身出发日本福岛,在这趟旅程中 他遇到了18岁爱拍照的活力日本少年、遇到了开拉面店的台南老乡、遇到了玩他开发游戏的书吧女店员,他和爱拍照的少年坐电车一起穿过隧道即将迎来雪景时,少年兴奋地让他做好准备:「心里的快门按好了,接着就可以用自己的相机拍了。」旅行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目的地,而是路上经过的风景。
余命十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相比前者的处理,藤井道人这次做的更聪明,本子一定程度上也比余命十年要强。这部片子做的最大贡献就是进一步巩固情书和蓝色大门在我心中无法撼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