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6 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 小米盒子 个人自用非影评 剧透勿看人类与怪物交战 亚瑟王带领人类战胜 不死女巫血皇后要用瘟疫毁灭英国 亚瑟王带领巫师向血皇后投降 女巫背叛了血皇后 亚瑟王用王者之剑杀死血皇后并分成八块放置各地 念咒语才能解开封印男爵在墨西哥找到探员 探员在摔角场摔角 因为探员经常与男爵喝酒 所以男爵把他当成朋友 探员摘下面具变成有翅膀的吸血鬼 探员被男爵扔到场地边上被柱子扎死 探员死后恢复真身说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教授让男爵去英国执行一项任务 英国一个会社与教授是好友 曾经一起猎杀巨人 英国出现三个巨人 但是人类只能对抗两个 会社有通电的长矛等武器 有盲人女预言师 预言师告诉男爵他父亲救他的真相:教授本来的任务是去纳粹岛杀男爵的 一行人骑马去找巨人 男爵背后被会社的人用长矛捅伤并通电电击 会社的人说拒绝地球上的外来物种 男爵昏迷 醒来发现三个巨人 男爵用树桩插死一个巨人 用巨人的剑杀死一个巨人 另一个巨人也被男爵杀死 男爵又昏迷被一辆车接走男爵醒来发现是爱丽丝救他 爱丽丝是占卜师的孩子 长大了 爱丽丝告诉他桌下有枪但是没有开枪 军方破门而入和教授前来带走男爵 教授告诉男爵血皇后的事情 男爵带上爱丽丝与军方少校本合作野猪怪来到不能说话的教会杀死众人拿走装有血皇后头颅的箱子 野猪怪把血皇后的躯干都抢来拼凑在一起血皇后见到男爵对他说了一番话 男爵动心了 对教授发脾气说做为父亲教授只想把他训练成杀手 人类应当找寻方法与恶魔共存而不是派自己去毁灭 爱丽丝小时候被精灵偷走 精灵偷走婴儿的同时会放替代品冒充 爱丽丝父母发现婴儿不正常 男爵用磁铁使冒充婴儿的野猪怪现出原形 男爵威胁野猪怪 精灵把爱丽丝还回来了 少校与小队去杀食人魔 但其实是食人魔猎杀士兵 少校脸上很多伤疤是唯一存活的男爵见到雅加婆婆 两条腿上有房屋 雅加婆婆一只眼曾经被男爵打瞎 雅加婆婆用血皇后的藏身地换取男爵一只眼睛 雅加婆婆与男爵亲吻立誓 但是男爵并没有把眼睛给她血皇后复活 男爵爱丽丝少校前来 爱丽丝可以把怪物灵魂打出去 血皇后让男爵成为自己的王 怪物们全部出现 爱丽丝被血皇后打伤 女巫指点男爵去找人救爱丽丝 男爵找到被埋葬的亚瑟王的巫师 巫师救活爱丽丝 巫师让男爵杀了血皇后 巫师告诉男爵 亚瑟王有个女儿 女儿嫁给了恶魔生下男爵 男爵有一半人类血统而且是王的继承人 只有王的血统才能拔出王者之剑 男爵没有拔剑 巫师大骂男爵不守信用之后法力消失死去 男爵说如果拔剑就会打开世界末日血皇后在伦敦街头施放瘟疫 在总部抓走了教授 野猪怪变大变强 男爵打不过野猪怪 少校变身成为豹子也打不过野猪 野猪被血皇后变小 教授被杀 血皇后用各种方法让男爵拔剑 男爵最终拔剑 男爵的角长出来了 地面裂开 怪物们爬出来为祸人间 血皇后臣服男爵 爱丽丝呼唤出教授灵魂 教授让男爵继续做好人 男爵割下血皇后的头 怪物们重回地狱 地面裂缝封闭半年后 三人去执行任务 某基地打败众人 发现智慧鱼人
看地狱男爵之前,我看了几眼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
实在是索然无味,就随意在播放列表里翻了翻小华的记录,挑了地狱男爵,预备看几眼就去睡觉。
没想到我竟然很喜欢地狱男爵。
就是,你知道吗,电影质感一般,Baba Yada,猪头怪和地狱怪物们看上去也很恶心。
但,和正义联盟相比,地狱男爵是拥有超出规则之外的趣味,有人的一点创造,有藏在这些创造和趣味背后的自由。
我喜欢自由,我喜欢自由带来的有趣。
相比之下的正义联盟,甚至让我感觉到愤怒。
那些故事,设定,充满着一种陈腐感,一种既然套路被证明成功,于是我也躺平照抄赚钱就好的沾沾自喜。
这种公然抛弃人的创造,人的自由而主动投身镣铐之内的捞钱嘴脸,值得我万言书唾骂!
人的创造很珍贵,人的自由很珍贵,这些与生俱来的品质,就像一粒种子,好好培养就会长出独一无二的辉煌灿烂的果实,若是被丢弃,腐烂在土壤里,我们,也就永远丧失了一种可能性,一种我们无法想象到的成果。
以此延伸说远一点,我猜想这大概也是大家喜欢B级片的一个理由吧。
反正是一部上不了台面的电影,索性就抛弃规则天马行空摆烂,可正是这样,B级片也摆脱了规则而拥抱一点自由。
这点自由珍贵,这点自由也滋养了像我这样的观众,让我们获得一点有趣,获得一点快乐。
有趣很重要喔!
藏在家里看完了这部电影,终于找到点以前看电影的感觉。
虽然有一点失落,但还是挺爽的。
看过第一部,但是太久了都忘记了。
就从这部开始,很是喜欢红人的一些吐槽,敢于拿自己开涮的人真不多了。
还有亚瑟王,为啥不把女妖剁成肉馅?
给那些受害者家属吃不就完了,解恨又省事。
你分成几块还拿箱子锁上明显就是为了以后好复原,傻x。
不过话说出来,我们的王后还是美美哒,虽然看上去比在僵尸系列里老了一些,但是身材啧啧啧。
就不提了,大家自己去看哈。
最后的大战真是不够味,那些地狱来的妖魔鬼怪真有点神曲的意思了,可是反派还没说完就让红人给干了,真是不讲武德。
又是一部反派死于话多的片子,太单薄了。
电子乐和特效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大战三巨人,有点战神的感觉了。
血浆有点假,看着电影我吃完了小朋友的一袋子锅巴,真是罪过,热量太高了。
三星半吧,片荒了可以看一看。
剧情遍体鳞伤……血皇后作为一个无敌的大反派,最终死于话多,站着不动送人头。
它是一张彻头彻尾的新面孔:灰暗的色彩、肮脏的场景、丑陋的造型以及那山寨的二流大片氛围。
最为恶心的是它将老版华丽炫酷的动作风格改成了毫无节制的“分尸秀”,整部电影充斥着肢体横飞与污血四溅,恶心场景随处可见,让人极度不适。
这种重口味的血腥风格与陀螺标志性的怪兽美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肯定地说,Hellboy和Pr.Broom这对父子是近五年我看过的文艺作品中最健康稳定的亲子关系——不仅在虚构中、在现实生活中也堪称凤毛麟角了。
亲子关系模范样本Hellboy乐观而宽容,有大众化爱好(摇滚乐、肥皂剧什么的),能和普通人(Ruiz探员)发展出正常的友情,按情节暗示似乎下来还要接手当小姑娘Alice的家长(srsly,虽然《血皇后》是个血腥R级片,但情节干净不媚宅,绝对没人会误会他和Alice的父女情为romance吧),还有古怪的幽默感,牙尖嘴利还爱自嘲,最为珍贵的是——他全然没有为自己的外表感到不安或耻辱,考虑到他是个恶魔、红皮黄眼、铁之右手、还要天天手动锯角,这难得的自信与自我肯定,必然来自于稳定健康的亲子关系。
果然,整部《血皇后》处处证实了这一点,Hellboy的父亲Pr.Broom虽然自称不知道怎么当父亲,但绝对做到了一个无可匹敌的优质家长。
Hellboy一边出任务一边和当爹的煲电话粥,Pr.Broom可以非常准确地指出Ruiz仅仅是儿子的酒友而已,才不是什么朋友呢。
这几乎可以算是无话不谈的成年父子关系了,换成普通人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因而Hellboy对父子之间也充满了信心,被父亲派去和旧友们共事被伏击差点送命,回头也只是念叨了一句“兴许你该告诉你那些奥西里斯会社的人别tm杀我”,Pr.Broom说不知道后,他也立刻相信了,没再怀疑自己父亲是不是想谋杀他的主谋或从犯——毕竟他一来到世上既是纳粹又是恶魔,Pr.Broom也没杀他。
这令人羡慕的亲子关系并不仅仅在于这样的大是大非上,从很简单的话语中就可以发现,Hellboy提到Broom爷爷——他父亲的父亲、提到他们的家族史,这种自然的narrative自然地流露出作为收养者对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认同。
这认同自然是来自家庭成员对他的认同,不过Pr.Broom并不是一味地表扬褒奖自己的孩子,并非天天想着要教育他向往天堂、远离地狱、不能当什么恶魔王子blah blah,事实上Pr.Broom讲话尖酸刻薄,从对话推测自小教育孩子也挺苛刻,但在重要的地方他可以坚定地表现出对孩子的认同和肯定:数次向人介绍Hellboy的时候,他用的词不是“Hellboy”,而是“my son”;在数次被追问为什么选择养大了纳粹恶魔小崽子时他也只是说你可不是什么monster,你比它们好得多,你是个good man(尽管他并不知道Hellboy一半是亚瑟王的直系后代);最重要也是我最受震撼的一点,Pr.Broom被杀后通过灵体显世告诉Hellboy,我能上天堂,是因为做了你的父亲,做你的父亲是我做过最好的决定。
不是协助盟军对抗纳粹,不是成为神的军队对抗永恒的地狱和邪恶力量,这些成就在Pr.Broom看来,都不够worthy,只有做Hellboy的父亲,才体现了他人生真正的重量,对自己孩子的爱,才足够worthy到可以让他deserve to Heaven。
即使在尊崇父母辈与子女辈关系到变态的神奇土地,我也没想过会听见这样震耳发聩的声音,何况是在神怪主题R级片里。
愿世界上多一些Pr.Broom,给每个痛苦挣扎的孩子发一个最好不过了。
我个人比较爱看这种怪物的电影,里面几个怪物真不错,我很喜欢,剧情就是中规中矩,没有给我太多惊喜反转,也有没意想不到的东西发生,怪物设计的非常棒,可以出场很短又被封印我个人比较爱看这种怪物的电影,里面几个怪物真不错,我很喜欢,剧情就是中规中矩,没有给我太多惊喜反转,也有没意想不到的东西发生,怪物设计的非常棒,可以出场很短又被封印
克总在上 愿触手与螯刺有心收纳你我灵魂非Mike Mignola粉恐怕很难理解《地狱男爵》的风格,无论是美漫还是对应的电影。
如果漫威和DC确实拥有宇宙,那么《地狱男爵》理应属于黑马宇宙——换句话说,它走的本来就不是我们惯见的美式超英电影&漫画路数。
“唯有风暴才能击倒大树”,题头的这句话实际上是来自知名游戏制作人宫崎英高名作《黑暗之魂3》内的一句台词,表面上的意思是“想要击败巨人王尤姆,必须使用一把名为风暴管束者的武器”。
这种带有中世纪黑童话风格的、隐喻着无可辩驳针对性的况味,引申到《地狱男爵》电影的拍摄上,自然是在强调“忠实还原漫画才是解决电影化瓶颈的唯一途径”,就好比一只笼子在寻找它的鸟。
尽管Mike Mignola本人最初曾是漫威《超胆侠》的绘师,后来又在DC画过蝙蝠侠漫画(Mignola笔下的蝙蝠侠,最有名的便是那部Gotham by Gaslight,让蝙蝠侠与开膛手杰克相遇——屈膝摆手、乍看去仿佛“五短身材”的胖又壮蝙蝠侠形象在画法上已经很接近《地狱男爵》中的人物),入行十年,逐渐成为粉丝众多的美漫大手,但却苦于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始终没有专属于自己的原创角色。
九十年代初期,包括Frank Miller和Dave Gibbons等大神纷纷跳槽黑马社,Mignola也选择出走,带着自己创造的怪物“Hellboy”加入了黑马——1993年的SDCC动漫展上,《地狱男爵》以短篇的形式登陆漫展场刊,一炮而红。
七个月后,该系列的第一个小长篇《毁灭之种(The Seed of Destruction)》正式开始连载,这个总共只有四话的故事在美漫界掀起了爆炸般的风潮。
1994年,请记住这个年份:在这一年里,以地狱男爵为主角的故事,自五十年前的1944年拉开序幕。
万恶之源!
Mike Mignola风格形成的遗物灵柩“地狱男爵”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中文意译,Hellboy原名直译应该是“地狱男孩”,将“孩”改为“爵”,是为了在中文语境中让主角更像个暗黑向的超级英雄,但事实上Hellboy确实就是个来自地狱的大男孩:在系列的背景设定中,Hellboy是德国纳粹为了扭转败局,在苏格兰海岸边的Tarmagant小岛从地狱召唤到人间的。
然而这个召唤恶魔竟然还没长大,只是个长着角和尾巴的红皮肤小男孩,右手石化,与众不同。
本应去找纳粹巫师拉斯普京、为希特勒效力的恶魔小男孩,阴差阳错地去到了英国一位超自然研究学者Trevor Bruttenholm(国内习惯称他为布鲁姆“扫帚”教授)的家里,布鲁姆教授给他取名为Hellboy。
战争结束后,形同父子的布鲁姆教授和Hellboy双双加入美国军方为应对超自然力量威胁而设立的机构“超自然调查防御署(缩写为BPRD)”,从此正式揭开了对抗各种怪力乱神反派的大幕——这就是《地狱男爵》系列漫画的基本故事内核。
很多美漫读者(也包括我本人)入坑《地狱男爵》的第一本书是《毁灭之种》,吉尔莫·德尔·托罗2004年的《地狱男爵》改编电影,以及后继的《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都是基于这个原初版本的,但是——《地狱男爵》的作者本人,也即Mike Mignola本身却并不十分中意《毁灭之种》。
如果看过Mignola之后的作品应该会比较清楚,这位怪咖作者在创作内核上是极度B级且迷恋克苏鲁文化的,他身上有着与Frank Miller相似的暗黑气质,但又与Miller有所区别。
如果说Miller的创作风格整体上有些类似创作《骷髅13》的小池一夫,那么Mignola简直就是以《恶魔人》系列闻名世界的永井豪在西方的嫡传。
对于《地狱男爵》这部作品而言,以《恶魔人》来进行类比则更是恰当:主角都是在不纯动机下降临人间的地狱恶魔,又都被人类情感所影响,反过来对抗那些非人类的恶角。
两部作品里的反派角色都是成体系的,借鉴西方宗教传说的同时也兼具克苏鲁风格。
以系列最近大热的《BPRD人间地狱篇》和《地狱男爵地狱篇》为例,反派又是利维坦又是贝希摩斯,各路撒旦英杰和地狱眷族,都敌不过化身灭世巨魔的地狱男爵右手掌管的灭世之力(这只手其实是地狱男爵的老父亲在他出生时给接上去的,是创世天使的手,这部分就说来话长了,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去看原著吧)。
《地狱男爵》漫画的对战处理也与《恶魔人》近似:极简的同时具有极强的压迫感。
Mignola本人将自己的风格解释为“极度概括”,这种风格体现为每个整页只有黑白,以及其它一到两种颜色,比如红色和赭色,然后红色和赭色再以不同明度区分一两个色号。
所有的阴影完全涂黑,以大色块而非线条来填充画面。
我本人也是欧美风格漫画创作者,对Mignola的这种绘制法算是略微了解:相比线条阴影和运用大量色彩的漫威式美漫,Mignola成熟期的风格更强调电影化运镜——尽管只有寥寥几笔,他也会将飞扬的碎石、烟雾、残影,以及建筑和生命的些许残缺着重描绘出来。
他时刻注意追求构图和色彩的平衡感,画面中没有任何一处细节是不可解释的。
在《地狱男爵地狱篇》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特写镜头,以及连续不断的视角切换。
但是,Mignola的特写并不会呈现描绘对象的更多细节,视角切换时也更倾向于使用延续或高反差的颜色对比来体现出画面动感。
Seed of Destruction理解Mignola原著漫画的这些特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尼尔·马歇尔所拍《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的开头部分:很容易令人忆起《罪恶之城》的颜色处理,全黑白,只在需要强调的主体上使用醒目的纯色。
“血皇后”的红色斗篷,是画面中除黑白外的唯一用色。
米拉·乔沃维奇饰演的血皇后在搏斗中被砍掉头颅,血流遍地。
这个断掉的头颅被锁入匣中,并且加上封印,尸体被肢解,由属于过去的那些“正义骑士”们分放到各处。
对Frank Miller的致敬结束后,颜色和时代一起回来,主角地狱男爵开着一辆破车登场,并且马上开始了一场美式摔角赛(这场较量最后自然也是以血腥收场)。
大卫•哈伯饰演的新版地狱男爵,从服装到身型再到化妆,都完全忠实于Mignola的原著漫画,尤其是面容化妆的部分,在表现红皮的同时,特意使用了融合度更高的妆容,使脸部红色尽量均一化,并且与身体颜色保持一致。
这样做的效果,是让动态的电影画面更接近漫画本身的色彩运用方式。
无论是在BPRD总部,还是英国OSIRIS CLUB这样相对华丽的场景里,我们都能够在电影调色上找到漫画原著的痕迹:同色系的色彩、大面积的纯黑色暗部、频繁的视角转换和不太注重细节还原的特写——就像是直接以动态的方式引述Mignola的漫画一样。
开篇的摔角赛情节源自Hellboy在墨西哥的桥段地狱男爵的老对头“克焰人”克洛南在本片中也有登场,而且还被令人惊喜地还原为一个并不像是神经质科学家(诚如吉尔莫·德尔·托罗曾经的改造那样)的冷酷角色。
拉斯普京召唤地狱男爵的名场面,以及孩童时的地狱男爵降生画面,在本片中以类似Rammstein战车乐队最近广受争议的MV《DEUTSCHLAND》的拍摄手法还原了出来。
尽管“水晶球忆旧”的时间很短,但对于这种全新重启的重量级IP而言,原初设定的再现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尼尔·马歇尔对Mignola原作呈现的原教旨倾向十分严重,细微之处的操作甚至可以用“谨小慎微”来形容。
在本片中可以看到不少中心对称构图、夸张的超近特写,以及毫不掩饰的血腥场面——不仅毫不掩饰,那些断臂、残尸和器官甚至是以自然而然的态势装点在画面上的。
其中最露骨的无非是血皇后在现代复活的场景:米拉·乔沃维奇刚缝上头的残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远处断掉的手上拿着遥控器,野猪奴仆搬上来两条腿……这种绝对属于B级片的场景八成会让不怎么看这种类型片子的观众反感,但那些从Herschell Lewis《血的盛宴》(还记得报纸上那句LEGS CUT OFF吧)一路看下来的爱好者们多半是要会心一笑的。
本片大部分内容是来自The Wild Hunt的——Mignola本人在IGN采访中对本片予以了相当的肯定讲到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毁灭之种》这部开山作品。
前面提到过,《毁灭之种》大概是地狱男爵之父Mignola本人最不喜欢的《地狱男爵》作品。
角色创立初期,因为Mignola才刚从DC跳槽过来不久,成熟期画风尚未成型,这就导致《毁灭之种》的漫画草稿看起来简直就像是用《Gotham by Gaslight》的蝙蝠侠画风创作了一部衍生漫似的。
初出茅庐的上色师Dave Stewart为新登场的地狱男爵漫画处理了封面,这位日后八次获得Eisner奖的色彩大神承包了Mignola后来那些自己编剧作品的上色工作——换句话说,《毁灭之种》的剧本也不是Mignola所写的。
《毁灭之种》的剧本来自John Byrne这位老牌美漫编剧,创作过部分《神奇四侠》《超人》和《X战警》的他,剧情风格上素来以四平八稳著称。
了解这点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Hellboy第一卷的故事与后面那些故事之间会存在那么大的割裂感。
Mignola钦定的三神作 内容在本片中均有涉及2004年,黑马漫画以合集的形式再版了《毁灭之种》,作为《地狱男爵》全集的第一册。
美国亚马逊读者的最高票评论中,有一句评价十分到位——A Good Introduction to a Great Artistic Creation。
换句话说,《毁灭之种》只是Introduction,起到的只是引入作用,还没有真正进入“地狱男爵谱系”的大门。
吉尔莫·德尔·托罗以此来改编电影,还加入了一大堆私货,不止更换了各角色的外型,甚至连主角、布鲁姆教授和“克焰人”的设定都改掉了。
这就好像去年网飞出资给汤浅政明拍《恶魔人Crybaby》,结果给拍成了“汤浅系作品”,失去了永井豪的精神内核一样。
部分完全没看过昭和时期《恶魔人》动画的观众可能会被汤浅的艺术风格和邪性故事震慑到,成为Devilman新粉,但若说这就是《恶魔人》,那也太牵强了。
正是因为对原著漫画风格进行了忠实还原,《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对于美式黑暗风格漫画的爱好者们才会催生出致命的吸引力。
本片是一部“怪电影”,它在诸如食人魔巨兽格斗这样的场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以形如PS4主机游戏《新战神》中奎爷与巨型敌人战斗的运镜来表现地狱男爵对抗食人魔时的压迫感。
地狱男爵投掷标枪、奔跑,在巨斧砸地的连续技之间躲避穿梭,最后再来几个特写镜头的终结技,挥舞巨剑对敌人进行断肢、碎头,一恍神还真以为在看某部独占三A大作的直播。
imdb上有不少观众抱怨本片的结局战斗,为了防止剧透,这里也不会多做分析,但是——对于非漫画读者的观众们,必须要提醒的一点是,本片的收尾战斗在呈现上与《地狱男爵地狱篇》几乎如出一辙,这一幕场景也是原著漫画迷们奉为经典的名场面。
如果大家还记得永井豪原作《恶魔人Crybaby》漫画里不动明和飞鸟了最终大战的呈现,自然也能明白这种“留白”方式的妙处。
《怪奇物语》霍珀警长地狱环游记另一处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演员的表现。
大卫·哈伯饰演的地狱男爵表现出了漫画中那种略显呆滞的丧气感,和他曾经在《怪奇物语》中出演的霍珀警长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本片中有大量地狱男爵的脸部表情描绘。
在漫画原著中,地狱男爵的表情大多数时候仅仅是色块与少许线条的组合,但就是能够结合剧情线气氛,烘托渗透出对主角情感变化的细致雕琢来,这也是Mignola作为美漫大师的功力所在。
大卫·哈伯版地狱男爵活脱脱就是从漫画里蹦出来的人物,除了对漫画角色进行过彻底的琢磨外,演员本身的舞台剧经历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出生于1975年的大卫·哈伯,多年前便以精湛细致的演技蜚声戏剧界。
他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中出演的客人尼克有着大量情感起伏变化,台词并不算多,完全依靠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现——这番表演得到了伦敦影评人协会和英国各大报刊剧评专家的一致赞扬,足可见其表演功力。
本片中大卫·哈伯有两处表演颇值得一提,其一是怪物婴儿那部分剧情,地狱男爵要在群戏中同时处理多种情绪,还要兼顾格斗(敌人体格真的很小),最后真婴儿出现在门口,他的脸上又加入了细微的情绪变化,每一步都还原得很好。
其二是拔出石中剑,长回长角的全力释放力量的变身战斗。
这是原著漫画中出现过多次的情节,变身后的地狱男爵极为强力,无人能挡,但也几乎完全丧失了人性。
大卫·哈伯同样以忠实原著的方式,将主角矛盾的心态,挣扎和疲惫感展现了出来——第一次是他在脑内的想象,那种没有灵魂的、“假造”的变身,第二次是血皇后血洗BPRD绑架克鲁姆教授后,压抑愤怒的地狱男爵一路追击,最后终于彻底爆发、封闭全部情感的变身(尤其刚变身时,他完全丧失了人性,成为地狱之主的化身)。
两者之间的差异,大卫·哈伯也还原得惟妙惟肖。
BPRD名场面除了这两点外,BPRD的翘脚讨论群戏,也是对原著的忠实还原,是本片中我个人最喜爱的轻松过场。
米拉·乔沃维奇饰演的大反派血皇后,在拿回完整的身体后,那种如同千年吸血鬼一般的魅惑之美,也超过《第五元素》里对她美丽的认知,和《生化危机》系列当然也有不同,属于另一种层面的米拉·乔沃维奇之美了。
Mignola亦是B级片的长期爱好者。
看过全片后我也更加有理由相信,《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的拍摄得到了作者本人完全的认同。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英雄超英片,而是类型鲜明的B级爽片,大量用心的细节亮点和对原作的忠实还原,确实如同风暴,足以击倒好这口儿的观众们心中那棵大树。
《地狱男爵》漫画在中国拥有大量忠实铁粉,如果本片能够在国内上映,相信也会令众多和我一样的HB多年铁粉大呼过瘾吧。
感觉特效挺好的,看得我好过瘾啊,但是始终没明白血皇后干嘛非要男爵跟她一起啊,明明男爵变强之后不一定会听她的她还要冒着那么大风险,自己就可以统治世界了呀。
剧情屑微无聊了点,但是还行吧,正常套路,也没过多惊喜。
不过刚开始看到男爵的样子确实有点把我吓到,真的有点丑啊哈哈哈。
本来不想给三星的,但是介于我在腾讯上看的删的亲妈都不认识的版本,我相信原版视觉效果肯定更好点,给三星支持下。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未做好心理准备请勿继续阅读!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未做好心理准备请勿继续阅读!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未做好心理准备请勿继续阅读!
《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的宣传语是"Demons have demons too",很多人根据其字面意义翻译成“恶魔也有恶魔”,首先这句翻译根本就读不通,结构缺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次原句并不是这个意思。
地狱男爵是好人么?
——是地狱男爵是恶魔么?
——是恶魔是好人么?
——不是那对于恶魔们来说,反派(Demons 也有“顽童、捣蛋鬼、调皮鬼”的意思)是人类社会中的什么人?
——好人所以"Demons have demons too"可以翻译成“恶魔之中也有好人”、“强中自有强中手”、“黑吃黑”、或者“恶魔社会中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大雾)。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这部新的《地狱男爵》是以英国为背景的,有几个新角色。
Alice Monaghan
左:漫画版 右:电影版漫画角色设定:有爱尔兰血统,一头红发,婴儿时期被仙女们绑架,后来被地狱男爵救出。
长大后继承了仙女的衣钵,并且永葆青春。
电影角色设定:黑白混血,一头牙买加小辫子,婴儿时期被野猪棕精灵(Gruagach)附身,后来被地狱男爵拯救。
长大之后可以通灵,喜欢猫。
Ben Daimio
左:漫画版 右:实际出境的亚裔演员金大贤
左:漫画版 右:最初选择的演员Ed Skrein漫画角色设定:军阶为上尉,就职于B.P.R.D.的美籍日裔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一次任务中受到美洲豹袭击并死亡,之后复活(?
),康复后加入五角大楼的特别行动队,并开始担任超自然研究和国防局的非正式顾问。
电影角色设定:军阶为少校,就职于英国特勤部门M11,英籍亚裔,曾在任务中受到美洲豹袭击,喜欢狗。
电影选角时候的小插曲:原本这个角色是要给白人演员Ed Skrein的,但是遭到了很多反对和质疑,因此换成了与漫画原著角色更接近的金大贤。
Nimue/血后
电影版血后
漫画版血后复活神话中的原型:湖中妖女/湖中仙子(Lady of the Lake),经常玩《阿瓦隆》的小伙伴们应该对这个角色不陌生。
湖中仙子并不是只有一个仙子,而是一群仙子,其中法力最强大且最美貌的是薇薇安(Viviane),她是梅林的恋人兼冤家,也是将王者之剑赐予亚瑟王的人,并在亚瑟王奄奄一息之时送他前往阿瓦隆疗伤。
漫画角色设定:Nimue深受梅林的喜爱,梅林告诉了她所有的秘密。
她利用这些知识将他囚禁在永恒的坟墓里。
Nimue变得越来越疯狂,因此其他的女巫合伙将她制服,并将躯体切成碎块,封印在箱子里,分散在各地。
一千多年之后Nimue被野猪棕精灵复活。
后来在与地狱男爵的决斗中被Vasilisa之剑杀死。
电影角色设定:亚瑟王与梅林联手其他的湖中仙子,假借臣服之名,反杀Nimue,并将躯体切成碎块封印在箱子里,分散在各地。
一千多年之后Nimue被野猪棕精灵复活。
后来在与地狱男爵的决斗中被亚瑟王的王者之剑杀死。
(剑的区别很重要)Baba Yaga
神话中的鸡脚小屋
电影版Baba Yaga神话中原型:芭芭雅嘎(俄语:Баба-яга),又译作雅加婆婆,是斯拉夫民族传说中的女巫。
她住在长着鸡脚的小屋里,专吃小孩,神秘而邪恶。
芭芭雅嘎在抓到人后并不会直接吃掉,而是会先要求对方为她做家事,芭芭雅嘎提出的条件通常难以达成(比如必须以一晚的时间把整个农舍打扫干净、或将洒满地的麦子上的尘土拍干净),无法达成条件者将被芭芭雅嘎吃掉,但成功完成者芭芭雅嘎将会饶其性命并赠与带有魔法的物品。
漫画角色设定:《地狱男爵》宇宙中最强大的魔法使用者之一,诺曼诺夫王朝期间扶持拉斯普钦(《地狱男爵》角色,并非是尼古拉二世时期的妖僧,在2019版电影里出现了大约5秒)。
地狱男爵在调查一连串儿童消失时,伤了芭芭雅嘎的左眼,两人因此结仇,失去了眼睛之后,芭芭雅嘎失去了在正常世界中存在的能力。
电影角色设定:吃小孩,住鸡腿小屋,因为失去左眼而与地狱男爵结仇,想要以情报换取地狱男爵的左眼,但是被耍了,之后决定找别人来为自己复仇。
这部电影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1 地狱男爵的完整身世,而且和漫画设定是一致的,除了有一点小小的区别。
漫画里地狱男爵的母亲是莫德雷德(Mordred)一支血脉的继承人,他是亚瑟王同母异父的姐姐莫歌丝的儿子,名义上为亚瑟王的外甥,但实际上却是亚瑟王与莫歌丝的私生子。
电影里的亚瑟王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地狱男爵的母亲是亚瑟王的直系后代,因此地狱男爵可以徒手拔出石中之剑(王者之剑)。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无法逃脱你的命运,但是如果你足够强大,则可以反抗自己的命运。
3 地狱男爵与养父之间平淡却又真挚的父子情。
差点被养父的朋友杀掉这种事情一点都不重要,世上只有爸爸好。
只有博士的土味真情粗话,简称“土味情话”,才能唤醒地狱男爵的善良。
4 英国风情:整部电影都非常英国范儿,除了亚瑟王与石中剑,还有巨人、修道士、地精、打人柳(大雾)以及打猎并以把猎物的头挂在墙上做装饰的伪善贵族。
大战发生的场景更是以伦敦为背景,把圣保罗大教堂毁得一塌糊涂。
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把故事说圆了,有非常萌的CP(例如:犬系豹少校 X 爱猫混血少女),美艳不减当年而且气场超强的米拉·乔沃维奇,诡谲的神话人物,鲜血横飞的R级战斗场面。
虽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地狱男爵一个人顶别人一个军团、梅林的出现非常仓促、野猪精不费吹毛之力横扫修道院……但大体上来说是一部剧情丰富曲折,还有很多爆笑场面的超级英雄电影。
对于黑马漫画死忠粉来说,这部电影的人物设定和原著不太一样,因此考据派原著党可能会比较苛刻。
但是对于原著漫画中的暴力美学风格还原得很好,这毕竟是一部R级电影,并非阖家欢乐的《超人总动员》。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里程碑式的社会意义,那就是亚裔演员赢得了演亚裔角色的机会,要知道这在主流商业电影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大家能够支持这样的电影,亚裔演员才更有获得非花瓶角色的机会,出演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而不是整部电影就三句台词,其中一句还是:“快跑!
”或者“啊啊啊啊啊!
”
Lobster Johnson最后说一下我最喜欢的配角是Lobster Johnson,真是太好玩了,他出场的每一秒都好好笑。
电影结束之后有两个彩蛋,一个在片尾演职员表之前,一个在之后,大家一定要耐心等待啊!
周日还看了地狱男爵,对,和我男朋友我比较喜欢这类的电影,很刺激,之前的两部反反复复的看。
这部不太好1.是和前两部没关系吗,他爸爸第一部就死了,还有丽兹去哪了,我最喜欢的女人,要接受新的设定很难2.红毛孩变得嘴很碎,以前的设定是喜欢吃甜食,喜欢猫,有种反差萌,我觉得这部也可以延用,是个很好的点,这部感觉没有那么有魅力了3.事情的发展总有点赶场的意思,一个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人触发机关,然后红毛孩去闯关,打败他们,像赶场子,编剧的思路不太好,没有认真思考4.特效不错,感觉很真实,有的时候真的有吓到人,很逼真。
包括一些人物的超能力,很酷炫。
最喜欢血皇后,漂亮性感,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5.名字起的也有点问题,为什么叫血皇后崛起,他明明最后死了,我觉得就叫血皇后就行,没必要加崛起,词不对版。
6.那个亚洲男人是中毒了吗,为什么会变身他是食人魔吗,还是他把食人魔吃了,这块没看懂
男爵的右手被弱化成了锤子…这和绿巨人有什么区别!难怪血皇后只能靠交配上位了…这剧情真是不带脑子…
喜欢的点和厌恶的点一样多!这种轻快节奏稀里糊涂反正就是傻干,从北欧到斯拉夫到黑森林到英格兰,一路血浆带内脏就是打爆阿猫阿狗牛鬼蛇神的头,真的非常有意思。野猪屠教会,嘴里吐灵魂,大剑劈巨怪,生缝血皇后,鸡腿小屋,地底基地……还有最后七十二柱魔似的百鬼夜行真是脑洞过瘾。但叙事是真一根筋简单(血皇后你别激情上脑突然降智啊),煽情是真尬(父与子,人与恶魔,多好的冲突点被浪费),光影是真着急(该恐怖的地方假如廉价密室冒险布景),氛围是真贫乏(收放自如不存在的),Hellboy的造型相比陀螺版是真丑(尤其孩童版,是酒吞童子吗?)。还好不是去影院,看足了镜头。
差的想给负星是完全没想到的。20年前的剧本也拉出来,是多差的制片?敢叫自己Alchemy的电影公司也算是够胆。
你奉命千里迢迢跑到地球另一边去帮忙,结果对方女主人一出来就告诉你其实你是领养的,请问编剧能不能及格。
小娃儿电影是生命的主体 哈哈哈 骑龙的时候不要太帅 血腥镜头完美满足我的胃口
看了10分钟就知道要发生什么
看的120min的。挺血腥的还。打丧尸巨魔那里真的一秒就感觉像进击的巨人,还非要骑马,还想顺道解决红,被打出史堆成一堆变巨魔芭比Q也是该。地狱三分钟那里是真的牛逼,各种奇形怪状的炸裂恐怖巨怪对人类库库一顿碾,太爽了,可惜真的好短。重启还改了点之前的东西,他爹又死了,他那个长角还带火王冠的本体是真的帅啊,不仅是撒旦儿子还是亚瑟王唯一血脉,叠中叠。最后三人小组还找到了蓝。剧情扯犊子但是当无脑爽片看还是可以的,血爆了不少挺爽。妈的忽然想到一个巨恶心的地方红跟那个女巫亲嘴,恶心的嘴和浓痰一样的口水还有舌头就这样全都怼进红嘴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要疯了🤮我当时还在吃饭一下子那么恶心的景象我真胃袋子都缩了一下,现在想起来还是脸拧的跟吃了柠檬一样。
虽然口碑一般,但那是因为有陀螺珠玉在前。作为一部当下的爆米花娱乐电影,还是中规中矩的,该有的都有,没有的……那也没办法了……
地狱男孩从坑里爬出来,头上是长长的角和燃烧的王冠,太几把帅了。除此镜头,本片真的一无是处。简直不能再样板戏的故事架构,莫名其妙的daddy issue,连怪物设计都感觉落后五到十年,天呐。2019年了这种铁血直男片还要继续拍,是编剧大学没毕业还是制片村里没通网?
剧情弱 其他酷
权游导演的電影,暴力血腥可想而知,如果看热闹足矣,火爆场面够血,够刺激,保证让你看到爆米花都忘了吃了。
妥妥的续集安排 悬念留的丝毫没有悬念通过5世纪女巫 讲述地狱男爵的前世今生半人半魔。King Arthur和Demon 的后代融入人类世界的方式 这些超自然生物都选择了嬉笑耍宝冷段子 的确贴近观众米拉还是很美 但女巫角色设定上透露出不太聪明的样子期待3人小队的后续啦
乱七八糟血浆飞,丑是原罪,难怪扑街
作为B级片爱好者,我真的觉得非常带劲,米拉真的太美了!这个片里一度把她和丽芙泰勒分不清楚。这一部基本是个全新故事,没看过前两部也不影响。地狱男爵这个角色真的太有趣,不主流,恶趣味,还有那么点摇滚范。通灵女孩➕男爵➕大喵的组合,妙不可言啊,真的好像看下一部
小镇警长红了之后继续维护世界和平,血腥但不吓人
看完才知道这片为何没在大陆上映
镜头调度可以说是平淡无奇,镜头语言毫无力度,有点亏了这样的美术设计,节奏和镜头剪辑也非常小家子气,剧情上毫无刺激可言,哄小孩呢?但又主打血肉横飞,估计大陆上映时这些全都会被咔嚓掉吧,那么真的连那一点恶趣味都没有了。比较喜欢那“百怪游行”的段落,虽然比较低效但视觉刺激上还是够的,其他就比较疲软了,有时虽然觉得恶心也能看下去的程度。男爵这个头衔给低了,人家是King……
希望你们对Hellboy的尾巴上点心,滴哩哒啦的……
亚瑟王:???(伦敦人的一百种死法,最后地狱里爬出来的几个生物太惊艳了!)
我只想看地狱男爵和血皇后的床戏啊…血皇后的造型太诱惑人了,但凡有她的戏份,我的眼睛都离不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