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梦幻岛

Finding Neverland,不老的传说,寻找新乐园,小飞侠前传之魔幻童心

主演:约翰尼·德普,凯特·温斯莱特,达斯汀·霍夫曼,弗莱迪·海默,朱莉·克里斯蒂,拉达·米切尔,伊恩·哈特,凯特·马伯里,凯莉·麦克唐纳,麦肯锡·克鲁克,托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寻找梦幻岛》剧照

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2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3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4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5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6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3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4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5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6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7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8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19寻找梦幻岛 剧照 NO.20

《寻找梦幻岛》剧情介绍

寻找梦幻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作家巴里(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饰)正处于灵感枯竭期。他每天经过公园的时候,都会看见里面有一帮小孩在嬉戏。他停下脚步来观察,原来孩子在玩海盗游戏,孩子们还热情邀请他加入海盗队伍。巴里成了一个大孩子,在队伍中虽然高出一个头,却玩得不亦乐乎——道具、角色、各色 情节、公园变成一个快乐的幻想世界。这段经历,成了巴里创作《小飞侠》的灵感源泉。 孩子的母亲(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是一个寡妇,她也受到了这里快乐的气氛感染。巴里和他们相处就像一家人一样,享受着单纯的快乐,然而也难免招人闲话。而巴里的妻子,也终究只属于现实世界,走不进巴里的内心。 《小飞侠》的完稿上演,遭到了众人的质疑。然而演出后当地的反响,证明了巴里的坚持是正确的。但这时,巴里和孩子们正面临着一场来自现实世界的巨大打击,他们善良的母亲,正在离他们远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英雄帖眼见不为凭杂鱼们胸怀大志!玩具熊的五夜惊魂:紫色之泪萨赫蛋糕之恋索拉里斯真假三莎伦书香门第飞吧冰球爱的契约放荡青春聊斋残卷之六道天书爱之闪电第二面冲上青天我黄金光辉的人生失忆少女物语夺命钢琴佣兵之战大汉风之英雄美人海贼大冒险占领区第二季黑白森林MIX:明青故事北京女子图鉴之助理女王咒·丝地球护卫好拍档蒙眼缉凶圣魇猛鬼宝藏

《寻找梦幻岛》长篇影评

 1 ) 《寻找梦幻岛》再讲两句

昨天刷了德普这部作品,同台还有温斯莱特、海默。

翻来覆去,再讲两句。

看过海默的《八月迷情》《查理巧克力》,小家伙很灵性很讨喜,有当年麦考利金甚至秀兰邓波儿的冲击感,清秀干净又雅致的感觉,也很像苏芮克鲁斯。

不过,这三部片子,演技并不对称他的形象。

就童星来看,我最不喜欢的是范宁(猎犬),太过锋芒,太过功利。

最喜欢的是亚当布彻(恶狗帮、圣拉尔夫)。

然而这一份非常个人的好恶,主观性太强了,没有说服力。

刚刚下班13:16,脑子浆糊了~记得刷过一部德尼罗配色配景的电影,豪情四兄弟。

这种大角色来给后辈搭台的现象很多,然而太刻意,会激发反感。

当时我就慨叹,为何亚当布彻没有这样的待遇——要知道我对德尼罗的偏见,也在于他上位很快很硬而教父中并不弱势的加西亚却从此滑落,总觉得里面有内幕。

童星带来的视觉冲击很天然很直接,不过抛开这冲击,看演技与剧情与画面的契合,至今,难有惊喜。

都胡说了些什么Zzzz

 2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仙女

这个世界太过嘈杂,看似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们越来越早熟,大人们越来越奸诈。

但是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美好,只是你我所渴望的实际形式不同而已。

其实《寻找梦幻岛》只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然后我身边的美眉直摸眼泪,斜后方还传来鼻涕拉瞎的声音,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没有人可以拒绝皮特潘那渴望的眼神——相信仙女的存在就拍拍手也好!

是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仙女,只是我们忽视她太久太久,忽视到她甚至已慢慢的死去。

故事的开头索然无味,类似于电影中正上演的那部戏剧,人们假惺惺的恭维,作家夫人世俗的表现,作家的思维枯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无趣。

直到作家在公园遇到那群可爱的孩子和单身妈妈之后,作家和我们的眼睛都变亮了一些……躲在长椅下那个孩子心里一定藏着一个爱幻想的仙女,他把哥哥幻想成某王子,并把自己投入大狱,当然公园长椅的底下便成了他的所在——痛苦的监狱。

作家忘情地与这些孩子嬉戏,开始是单纯的不能再单纯的幻想和海盗游戏,直到妈妈在看皮特写的话剧时不停的咳嗽,这一家才开始变得沉痛起来。

沉痛带来的是孩子们的早熟,是对内心那个小仙女的忘却,对很周围人们的质疑,对自己正做的事情的质疑……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质疑,尤其是当我们感到痛苦时,认为自己受到伤害时,被欺骗时,被错怪时……然而,当我们抛开这一切的一切,看看自己心中住着的小仙女,才知道自己拥有“超能力”,能直面真正的自己,而不被外界的评论所干扰。

所以,如果这个喧嚣的城市侵染了你,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欺骗了你,请你不要抱怨,不要试图以牙还牙,只要看看自己心中的小仙女,不时地和她们说说话,你就会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唤醒心中的小仙女,多一些童真,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

睡前问自己一句——今天小仙女了吗?

 3 ) 信仰

星期一在安吉。

去之前好多人说那里没什么意思,就是一大片竹林而已,所以其实原本是打算去别处的。

但是同去的是一帮“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地吧”这样想法的人,所以七弯八绕最终还是去了那里。

车向一架架烟灰色的山开去,水红色的太阳一点点下沉,路边的稻田越来越翠绿,不知道烧什么的烟哪哪都在升起,这帮人硬说是闻到了竹筒饭的气味。。。

鬼子进村了。

对着满眼青山翠竹支开了桌子,山鸡、丝瓜、竹笋一一摆开,憨厚的狗狗五兄弟眼巴巴地围绕,龙门阵直摆到星光满天。

围绕的几棵松树在黑暗中变了样:有一棵那么巨大,好象马上准备披挂上满身的灯光,圣诞的钟声在死寂的乡村之夜当当敲响;还有两棵因为脚踩小山坡,看上去好象站在云端的使者,垂首给我们带来消息。

今天看了名叫《寻找梦幻岛》的电影,强尼戴普的老片。

主人公是《小飞侠彼得潘》的作者,原来他生活中认识一个叫彼得的小孩,一个从来不相信童话,满脸小大人严肃表情,想问题特别“现实”的孩子,强尼戴普就是受他启发写了小飞侠。

他的妈妈后来死了,他伤心欲绝,强尼告诉他,他的妈妈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去到那里跟妈妈在一起。

彼得问“HOW”?

他回答:Believe, just believe。

这个时候突然意识到,这部平淡枯燥的电影,是试图在谈论信仰。

自己一直是个无神论者,但一直对信仰问题好奇,也曾经跟信基督教的朋友争得不可开交,翻阅圣经企图找到答案。

为什么呢,既然不相信,为什么还要追究?

为什么要寻找理由?

我想是有信仰的状态中有什么让我神往的东西存在吧。

电影里的这句台词突然让我想到:中文里的“相信”和“信仰”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在严重或者说严肃的程度上,可是这句英文台词让我感到,其实它们没有那么不一样。

也许信仰只是在别人说一个地方没意思的时候,相信存在的无穷远未被掘尽,总是留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东西。

也许信仰只是在所爱的人离去的时候,相信爱的源源不绝,并不因某个人的离去而消失。

也许信仰只是一个“神圣的肯定”,无须证明和理由。

也许信仰只是在每一次太阳升起的时候都能说“又是新的一天”。

也许信仰只是永远不轻易说“不可能”。

也许信仰就是让愿望打败恐惧。

也许信仰就是直视小动物的眼睛。

如果信仰的意思是这样,那么我很高兴我不必烧香拜佛,念经礼拜,就可以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4 ) 真正的彼得潘——James Barrie

好莱坞有句金科玉律——永远不要与孩子和狗配戏。

可是这部戏里Depp有相当多的篇幅是与孩子和狗在一起。

所以这部戏虽然造型不夸张,人物举止还算正常,其实也还是很考验演技的,要不说人家是票房保障呢。

他那条狗真灵。

还有那个演Peter的男孩儿后来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与Depp二度合作,渐渐的也成了童星了。

如果非要挑剃什么的话,可能是因为这部剧的台词有点儿舞台化,所以这孩子说出来的话时不常的像个哲学家,而不像小孩子了。

童真但也压抑,James Barrie在Peter身上找到的是自己的影子,就像他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Peter Pan身上一样。

于是乎,下面要写的就更多的是关于James Barrie这个人了。

看完片子对James Barrie很感兴趣就去查他的资料,中文资料不多,英文资料也语焉不详。

片中关于他童年的叙述基本属实,但网络上的资料只说收养了邻居家的五个孩子,关于与Sylvia的一段朦胧感情却未见提及。

不知来自野史传说,还是完全杜撰。

不过就算是完全杜撰,我也觉得这个情节安排非常靠谱。

因为我看完此片总觉得Barrie是有恋母情结的。

Barrie幼年时哥哥David意外身亡,母亲从未给Barrie真正的关爱,只有穿上David的衣服,才能得到母亲的正视。

幼年期的Barrie既缺乏母爱又极端渴望母爱,这种创伤不仅使他在成年之后仍一直保留着强烈的孩童个性,更给他留下了恋母情结的烙印。

《Peter Pan》中,Wendy的形象是男孩子们的完美妈妈。

而现实中,独自带着四个孩子生活的Sylvia,善良而坚强,同时相信童话的存在,正是Barrie心目中完美母亲的投影。

有人问Barrie和Sylvia之间到底是不是爱情,我不知道每个人对爱情的定义如何。

但是我以为Barrie对Sylvia,正如他在葬礼后对Sylvia的母亲所说,是Love。

Love,美妙又复杂的词汇,如果世俗化就没有意义了。

Peter Pan也是Love Wendy的,但是最后的最后,永远长不大的他会把不断衰老的他慢慢忘记。

就像读彼得潘的时候,关于Peter和Wendy的结局,仿佛在第一次相遇就已经注定。

她想给他一个吻;可是彼得不明白她的意思,就伸出手来,期待地等着。

“你当然知道什么叫吻喽?

”温迪吃惊地问。

“你把吻给我,我就会知道。

”彼得倔犟地回答。

温迪不愿伤他的心,给了他一只顶针。

“现在,”彼得说,“要不要我也给你一个吻?

”温迪回答,神情有点拘谨,“那就请吧。

”她把脸颊向他凑过去。

可是彼得只把一粒橡子放在她手里。

我们更多的人更像Wendy,纯真与世俗在我们身上同在。

我知道James Barrie很可爱,但是我也知道跟这样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文学家过日子,要么浪漫无比,要么有饿死之虞。

于是,我不能免俗,我深知终有一日,我们会有女儿和女儿的女儿。

而当PeterPan带着他们向梦幻岛飞去的时候,我们早已不在这个人间。

当我们老去,只有James Barrie不会变老,因为他就是Peter Pan。

 5 ) 梦幻岛

  To really love a woman  To understand her - you gotta know her deep inside  Hear every thought - see every dream  N' give her wings - when she wants to fly  Then when you find yourself lyin' helpless in her arms  Ya know ya really love a woman  歌的名字叫:Have you ever really loved a woman,唐璜的主题曲。

最近连看了两部强尼戴普的片子,唐璜和寻找梦幻岛。

得说:骡子真是个好东西。

强尼戴普并不算演技出众,他很适合而且只适合扮演一种角色:都市丛林里的梦游者。

从剪刀手爱德华,到浓情巧克力、寻找梦幻岛,他仿佛始终都是那个来自neverland的人,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游离于世界边缘,也因此对这世界中的人有强烈的吸引力。

令人遗憾的是,包括最新的《寻找梦幻岛》,我后来看到的所有片子都没有带给我类似剪刀手爱德华那样的震撼,他像拒绝长大的彼得潘一样,顽固地拒绝着其他表现自己的方式。

那种叛逆是带有安全感的背叛,随时准备和这世界妥协,像掺了威士忌的咖啡,尽管有一点刺激,却仍然带着霓虹灯下、咖啡馆里,那种挥之不去的奶油香气。

电影是造梦的工厂。

然而是谁在做梦?

好莱坞没有neverland,它只有金钱、名声、票房。

从这个角度来讲,Finding Neverland 几乎就是一件 Mission Impossible。

我不认为戴普能够凭着它获得奥斯卡,在我心里,依然深深怀念那个有着一张苍白悲哀面孔的剪刀手。

耶稣说:那想行善事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爱人的,门开着。

对于爱德华而言,neverland的大门是敞开的;而那个剧作家,只是一个徒劳无益的敲门者罢了。

写到这里,突然有个想法,类似于围城的想法。

对于neverland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否也是他们渴望着的另一个边缘?

生活在梦想和生活在现实中,归根结底是否都是一样在寻找并因此感到有所缺憾?

不如听歌,歌还是挺好听,类似于马龙白兰度所说的,不可救药的浪漫。

是否当真爱过?

按照歌里所唱的那样,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答案也许都是否定。

倘若有这样一个人,了解我所有的想法,看得到我所有的梦境,我大约会觉得毛骨悚然,而不是快乐。

在理智的范畴里,自由思想永远是比爱更高的东西。

一切都在循环,不停地回归到一个原始的命题,无限接近却又永远不能到达。

把它称为爱也好,梦想也好,始终是一个neverland。

与唐璜不同的是,在我看来,爱只是让我们接近它的一个方式,而不是梦幻岛的本身。

事实上爱一个人,不一定要爱她的灵魂。

 6 ) 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这样对《寻找梦幻岛》如此感动的

傍晚没事看了我一直期待的《寻找梦幻岛》,几乎是一年多以前在cctv6见过这部影片的介绍,虽然很不详细,但是其中孩子们自由飞翔的镜头深深吸引了我,这种我梦境中最常见的场景使我对这个影片充满幻想,甚至自己做梦看到这部电影。

但是直到今天才真的下载了看,真是懒啊。

说实话,看完之后影片并没有让我失望,而是自己的状态让我失望了。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疯了似的做实验、修仪器,练跑步减肥都是整天算计自己是不是跑够了圈数、这周减了没有,心里面对感情或者幻想都已经麻木。

无论是当年随便看到东西就能产生无数联想,还是隔一段时间就被积累的想法充溢胸膛在纸上一吐为快,都已经不复返了。

作为一个老男孩,我渐渐失去了天真。

所以当我看着这部影片,心中充满感动时,却想不出更多的意念来让自己回忆和畅想。

最可怕的是竟然有了如下的想法: 查尔斯*巴里在陪着孩子们玩耍的同时,面对着并不轻松的生活和事业压力,以及常常冒出来的各种事件,仍然在不断的填充自己的创作,当我只是看到他完成了众多生活中的小任务、日复一日的陪孩子们玩耍后,竟然写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剧本。

平时的我又是怎么做自己的事情呢?

无非就是每天赶着做迫在眉睫的事情,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最后其实想一想从没有系统性的完成自己的想法。

所以生活中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解决没有错,但是更重要的要有自己的天地,并且一天天充盈它,就像巴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空间,每次独处时都身在其中,打开自己的卧室门后里面其实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天堂。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人人差不多都是每天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生活的差别在于另外8小时你在做什么。

我的生命中在追求什么,其实自己还是知道的,有追求就去做呗,正所谓勇敢做自己才能活得快乐。

这样一大段想法实在是太过功利,看来我很长的时间以来过的就是这样充满对效率的渴望的日子。

心中的天真童心就是这么慢慢褪去。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就是在讲人的童心是怎么褪去的,人间的生活毕竟充满艰辛坎坷,孩子长大的过程早晚会遇到失去的悲苦和成人的欺骗。

看着影片中的一个个人物,我偶尔也恍惚看到自己的经历:做孩子时没完没了的大喊大叫和闹事任性,突然有一天有了自己的理想似乎就开始长大,不再听从自己长辈的约束而远离家乡放手追寻自己的生活……童心早晚会褪去,每个人过程不同,所以人与人的性格不同。

戴维斯夫人对医生的反感在于看到丈夫当年无法用医药挽回而感觉受到欺骗,这种固执在我的亲属中实在不少见,其实如果了解他们的经历,往往发觉他们的想法其实跟孩童般简单直接,对其诡异之处就能有所理解。

就像凌力在《倾城倾国》中所说,其实每个人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论是做好事还是坏事。

而四个兄弟的遭遇是双亲先后离去:最小的孩子不甚明白生死,更关注于孩子的游戏,这就是查尔斯唯一能够用投硬币之类完全转移视线的孩子;最大的孩子则选择一夜之间长大,有了自己固执的想法和行事性格,甚至能够顶撞祖母。

小Peter 因为恰好处于能明白大人们的谎言而受伤最深,是所有人中最棘手的一个,除了时间确实也没有好的办法。

其实查尔斯的童年则是让我想法最多的,可以看到其实他幼年时享受的母爱很不够,所以他无法处理好跟妻子的关系,而更想要投身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直到他失去自己的哥哥后,穿上哥哥的衣服试图安慰母亲,母亲才第一次认真的看他……其实这种场景触动我最深刻的一次是看《风之谷》原著最后一卷时,因为幼年时母亲每天都经常发呆怀念自己夭折的其他孩子而忽略自己的小女儿,那乌西卡对于母亲没有太多好感,甚至不喜欢成为母亲,最后甚至由于下意识的发泄自己幼年时的痛苦而让自己的"孩子"死去……不过那乌西卡最后变成了一个神化的人物,而查尔斯则选择在头脑中拥有一个不随年龄而消失的童话世界。

《寻找梦幻岛》的海报上写着unlock your imagination,不过毕竟是理科生,我现在只能做这么多了。

Fri Jun 6 21:23:39 2008

 7 ) 相信是梦幻岛的车票

我记得小时候莫名其妙地就可以分清楚童话和现实的差别。

我知道我不是公主,身为无产阶级不能如此堕落地希望凭一个国王老爸混吃混喝混王子;我也知道自己不是幸运星般的爱丽斯,可以跟随着一只兔子去向另一个有扑克的地方。

但当我终于长大,终于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证堂而煌之地出入于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网吧时,我却再也不知道该怎样描绘梦境与现实的分界线。

我总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些张口闭口就是利益和好处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些为了我们没给他带来好处就报复我们的同学,我总是把世界想得无敌美好,只要像许木木一样好好做事,努力向上,世界的美好就会为我展开——果然一开始就不应该太沉迷于虚无的岛屿或者空旷荒漠中那个孤单寂寞的小王子。

我们也许就应该在山坡上长大,心里的句子是好好学习,以后离开这个鬼地方。

这样的话也许我们都能少些痛苦和彷徨。

后来的后来我再翻看那些书,我觉得那些童话作者到底是怎样隐瞒着失望的内心,书写希望的段落的。

他们是怎样用敏感的作家之心,去如此纯白地构筑一个残忍的梦想,让孩子去梦想,让现实去击碎。

好吧,今天想说的是《寻找梦幻岛》。

就像没有一个女孩能拒绝奥斯丁,没有一个孩子会不喜欢彼得•潘。

那个永远也长不大,住在梦幻岛上的小小少年。

喜欢假装,假装自己不难过,假装自己也有很多朋友,然后在自己的假装中,忘记所有悲伤地快乐起来。

再一次带走那些还有童心的孩子们,全然不顾沧海桑田的时间。

虽然那个作家一出场就对自己写的剧本不满意,从狭窄的幕布缝隙里观察众人的表情,因为那些木然而觉得天昏地暗,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出于礼貌的褒扬对于诚实的人总是像咒骂。

于是他和一只白色的狗在公园里散步,顺便拿着棕色封面的笔记本。

然后他看见那四个孩子。

认识了他们温柔善良的母亲,最喜欢那个总是想装大人的彼得。

他跟自己的狗一起跳舞,满意的看到他们脸上终于露出的笑容。

他开始慢慢地相信,自己有带来快乐的天分和能力。

他开始假装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可以过得很快乐。

他觉得这样他们都会快乐一点,这样他就可以忘记自己和妻子打开各自的房门看到不同景色的现实,而他爱的女人和孩子们也能够慢慢地在没有父亲的压抑中微微地开心起来。

女人的母亲说,你知道这带给了我女儿多大的伤害么。

于是他就一副受伤的神情。

总是这样。

总是在我们最快乐的时候,现实这东西对我们当头棒喝。

他到底还是个孩子。

就像四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个孩子一样。

即使他们都温柔善良,也不会因此而让世界真的充满阳光,让所有的人都理解他们的无辜。

世界就像那些谣言中他如何享用小男孩般刻薄恶毒。

世界就像彼得摔坏笔记本和一切快乐的道具一般残忍得鲜血淋漓。

他看着那个长子,温柔地说,30秒之后,一个孩子就不见了。

即使他的作品大受欢迎,我也没办法觉得这个故事是一个喜剧。

不是因为死掉的女主角,也不是因为最后那四个孩子的泪水。

只是这个童心未抿的作家,注定要被现实的无奈所伤,而这一切,像命运一般必须。

在她即将离世之前,他带她去了梦幻岛,就像一直以来他答应的,“我会带你去梦幻岛。

”尽管之前,他对妻子残忍地说,“没有那个地方”。

——那我怎么才能去那?

——只要你相信。

梦幻岛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我总觉得无论多么善良多么天真多么努力认真,依旧还是要生活在这个残忍的世界里,而那些黑暗痛苦的事件一点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温柔而略微减少哪怕一点点。

或者正好相反,正是因为那些天真和善良,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黑暗无助。

以前看安徒生的童话,总是喜欢类似《小伊达的花》之类的梦幻文字,觉得美丽而奇幻。

后来,我看着《光荣的荆棘路》,眼眶温度高于体温一度半。

为什么这些善良而温柔的人们,总是要被生活搞得无可奈何,露出悲伤的眼神,用那么欢快的笔触去写那么悲凉的故事。

我也曾经露出一副阮玲玉一般悲天悯人的表情,想问为什么世界总杀死最善良的人。

也许这的确是必须的,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

不被痛苦所打磨过的蚌壳中,又怎么会有明艳动人的珍珠。

我们眼中的明媚往生,也许恰巧是他们心中的浓雾苍凉。

所以这些童话作家永远是泪水饱蘸深情,逼迫着自己相信笔下的世界,那么明媚而晴朗,即使自己也知道那不过是明媚角落而已。

所以。

所以即使天真和善良不能带给我们利益,好处,升官和发财的机会,那又怎么样。

人生又不是用来获得利益,好处,升官和发财的。

纵使你们认为我天真得过分。

因为这个世界已经太恶心了,所以我才愿意相信那些在苦笑中浸泡的天真的故事。

童话的意义,就是在于我们可以在被现实伤害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去找一个角落,那里有勇气和执着,有坚定和信念,好让我忍着痛也愿意往下走,不快乐至少还有梦。

我愿意相信,我们是为了童话中那样的公平善良正义的世界而不是漆黑的现实才一直忍耐到现在,才一直忍耐下去。

SHE的歌里唱,小王子说,有些事,流浪过才会懂。

所以,即使只是一个齿轮的距离,也请让我们去转动吧。

哪怕我能撼动的,只是这个世界上螺丝的一圈。

——要如何做呢?

——只需要相信。

 8 ) 推荐给喜欢小飞侠的朋友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电影中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彼得潘之父是名剧作家,外在成熟,内心却是个童心未泯的孩子,时刻将现实幻想成心中的奇幻世界,在与四位小朋友和他们的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产生创意,创作出经典童话巨作《小飞侠》。

电影的主旨是希望人们能够保留一颗不老的纯真童心,富有孩子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丽。

两位主演的表现非常棒,特别是约翰尼·德普,独特的人格魅力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虚实结合的镜头调换是本片最大的特色,唯一的缺点是中间过渡稍显强硬,不够自然。

我只是小时候看过小飞侠的动画片,当时非常喜欢,不过毕竟不是那种文化熏陶出来的,所以看时没有感到有那么的感动人。

我想那些看着或听着小飞侠长大的几代西方人肯定会在本片中找到久违的美好的回忆

 9 ) 你我共度的夏日

寻找梦幻岛1.伦敦1903,真人真事改编2.亮丽色彩3.用你的想像4.现实交叠梦想5.戏剧不应该被看得太严肃6.戏剧本来是什么?

游戏之作7.童真之心8.门里的琉彩9.没人相信他,他就不会成功10.梦幻岛,一个美好的地方11.你在三十秒内长大成人12.软清的配乐13.你灵感的源泉14.他过世了15.我们都逃不出时间的命运16.我们共度的夏天

 10 ) 为了小飞侠 哭了

我在电影院里 和一大帮来自世界各国的家伙们 看这个电影没有字幕 我的听力当时还不是那么好 所以茫茫咚咚 但是剧情还是看得懂 最后 我终于哭了 感动于病重的那个妈妈 她推开自己家的院子门 发现了一个真的neverland 那是怎样的感动和感谢 我旁边的那个法国大哥 居然也泪流满面 原来那么高大的法国男人也是个容易被感动得小孩子我们每个人 在小时候 都期待自己遇到小飞侠 而小飞侠永远拒绝长大 我们每个人 都 无法拒绝长大 于是 成长 经历 承受 忍耐 可是 我依旧相信 那个小时候一直听说的NEVERLAND 肯定存在

《寻找梦幻岛》短评

不喜欢 不知道这种片的意义在哪 2006

4分钟前
  • 爸她骗我
  • 较差

为配乐多加一颗星 真的很好听 刚刚看了才发现得过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

5分钟前
  • 你松塔饼干碎了
  • 推荐

和小侄女一起看重温的,刚看完吐司和考试过关的艺术再回过头来看这时候的海默真是感慨万千,也长的忒快了点吧。

7分钟前
  • 苏白
  • 推荐

喜欢他们一起放风筝那段,喜欢那种宁静无纷扰的伦敦生活,没有网络和手机,那时候的人活得真实,也更接近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

10分钟前
  • Anzo
  • 推荐

关于成长与死亡,很温馨感人的片子。真希望永远都不需要长大。。。

11分钟前
  • 安静
  • 推荐

很温情,很好的故事,拍的也很美

15分钟前
  • 一颗栗子
  • 推荐

比我预想得要差,原本以为会拍成一个魔幻现实感的片子呢。

20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记文艺男青年的一次婚内出轨,你说梦幻我说哦

22分钟前
  • 🪐
  • 较差

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24分钟前
  • 就不行
  • 较差

从孩子那里找到童心与灵感,

29分钟前
  • N米
  • 还行

正常的德普,不是疯魔的作家。不是絮絮叨叨的杰克船长,傻里傻气的独行侠印第安人。和肉丝真是惺惺相惜,彼得你是要成为蜘蛛侠么!!最后梦幻岛充满美好!!!

33分钟前
  • 清舞翩翩
  • 推荐

我说过最近心态不好……最后一段挺美的……

38分钟前
  • 王小北
  • 还行

只能说勉强能看的一个小故事吧以前看过彼得潘但不知道是小飞侠啊

41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小孩子们超级可爱,片尾曲很动听,但总得来讲并不是很吸引

44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入围 最佳男主角入围

47分钟前
  • 凤瞳
  • 推荐

Peter Pan卒之成功上映的一幕,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童话往往寄托着对美好的向往,亦即为对现实残酷真相的回避。但纵使如此,Peter Pan仍可教世人永葆心底透明的底色,去相信相信再相信。另,Johnny Depp的苏格兰口音、假扮海盗和同事对Nanny演员的鼓励都是萌点。

49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推荐

童话电影总是有着对于童真的强烈呼唤,但这片还是平淡了点,没有像《仙境之桥》那样打动我。

52分钟前
  • TheFlash振魏泽
  • 较差

看完了,忘了

56分钟前
  • 掰卡
  • 较差

沒什麼感覺 配樂很美/孩子們永遠不該被送到床上去睡覺 一醒來就老了一天

1小时前
  • ys
  • 还行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neverland,你要相信它永远的存在,并且为此而感动。

1小时前
  • Toughcooki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