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年看七龙珠的时候还是小学,漫画加动画一起看,不过真的没有看多少。
记忆最深的只是龟仙人、小林、饺子、天津饭和比克大魔王,场景还是天下第一武道大会,后面的基本上就是快速浏览。
魔人布欧还有点印象,弗利萨真的想不起来是何方神圣了。
我不是个合格的龙珠迷,但是我觉得还一张电影票还是应该的,就像过年时候看美人鱼一样。
不过最起码看这个觉得还是挺值的。
不像美人鱼那么无聊。
剧情很简单,不过真的有剧情吗?
就是弗利萨被手下用龙珠复活,苦练之后带着手下来复仇。
一开始嚣张无比,吊打悟饭、小林等人。
等到悟空回归,就算进阶黄金弗利萨也没用。
在破坏神的时间回流下,弗利萨被龟派气功干掉,等待下次复活的机会。
整部电影就是打打打,破破破和垃圾话互喷,不过谁让这些人物都是情怀呢。
看到熟悉的角色出场,看到依然打的天翻地覆,海水倒流,山体破碎,看到超级赛亚人变身,看到龟派气功,依然觉得这张电影票很值很值。
比克、小林、天津饭、悟饭等人和杂兵的战斗都打的激烈无比,真的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成了拖后腿的存在,感觉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毕竟童年的时候觉得他们个个都是无比牛逼的存在啊。
悟空、贝吉塔和弗利萨的战斗,还是光团满天飞,高山轻易被打爆,海水冲击波,垃圾话互喷,视觉冲击力还是有的,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与时俱进,就弄了个伪3D,下一部真的不想去电影院支持了。
也就剩下情怀了,真的。
可是我们已经在怀旧。
评分:6.7 / 10分,3 / 5分。
炒冷饭是对这部剧场版最大质疑,特别本片已经是几年前的了,连最新连载剧集龙珠超都将其增添细节TV化。
然而能在大银幕,尤其是内地的大银幕上看到完整影片,也没啥遗憾了。
这些年,笔者在大银幕上看到了两次柯南当年最新剧场版,看到了火影最新剧场版,CG化的圣斗士星矢与哆啦A梦,机器猫剧场版,小丸子,还有垫底辣妹与真人版寄生兽,蜡笔小新与海贼王也即将上映。
不得不感慨,我们迎来了一次国内大银幕上日漫甚至是日本电影的盛世吗。
当然,除了柯南与火影之外,笔者最想看到的就是龙珠剧场版,毕竟是童年最爱的一部漫画作品。
龙珠超中TV化的部分相比本片最大不同在于增添了悟饭被秒杀的剧情与悟天克斯的参战,还讲到了弗利萨修炼过程,主要增添了诸多细节来把故事讲的更丰满。
再看这部原始的剧场版,真的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剧情就四个部分直接拼凑,连转场都省略:弗利萨复活,悟空贝吉塔在维斯处修炼,短笛小林武天老师天津饭与悟饭抵挡弗利萨大军,悟空贝吉塔参战。
中间的过程,大量细节被尽可能砍掉,时间都留给了战斗。
神与神是日本第一部IMAX电影,而复活的F则是日本第一部IMAX 3D电影。
从影片中能看出许多战斗镜头都是精心设计过以便于3D呈现,即使影片其实没啥3D效果。
在二维画面中加入一些三维渲染的实体并不少见,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头文字D动画剧集中的车辆经常在飙车过程中做成三维对象以此增强画面表现力,观众可以更加清晰的观看车辆的运动与漂移。
复活的F里面这种手段除了弗利萨飞船与北都建筑物进行的三维渲染,主要作用于来袭的气功弹与射出的冲击波。
战斗中的主体处于离摄像机最近的位置,远处的大军或者气功弹则三维化实体的形式处于画面中不同深度的位置,就形成了比二维画面更清晰的层次感距离感和立体感,在大银幕上让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临场近距离观看的错觉。
可惜要是配合上优秀的3D出屏效果,这种观感会更强。
每每看到这些镜头,笔者都不禁在想,圣斗士都CG化了,龙珠啥时候也出一部CG电影。
其实从神与神开始,包括本片与龙珠超,对战斗的表现都和当年有很大的不同,除了画崩了、制作没有当年那么高水准之外,或许也是在追求新的表现方式以求满足当下新观众的喜好。
以前龙珠Z动画中除了各种地图炮大招之外,着重用简单的线条轨迹直接表现格斗中的拳脚速度。
但是复活的F中对速度的表现都偏重于侧面,大部分时候只能从空中不断转移的空气爆炸感受到速度之快,直接的拳脚速度都没怎么体现反而突出每一击的力量。
特别是龙珠超这新剧集中,气功弹与冲击波的形式不断翻新,对纯拳脚的使用却越来越单调。
原班声优,经典片头曲,还有字幕对名词准确的翻译,不管怎么说,随着在电影院中看到实实在在的龙珠电影,才会有种真切的感觉,日漫心愿单上又可以打上一个红勾。
在电影院观看一部龙珠剧场版,CHECK!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敬请关注微博:Mosquito史歌,公众号:shige_show)(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史歌2016年10月22日
龙珠Z应该是龙珠后续里最接近原剧精神和人设的续集系列。
无关乎剧情BUG或翻来覆去的一番接一番的战斗力升级以及推倒重来,龙珠粉们看得不都是这个嘛。
我和儿子在不多的几个点上有着热爱的交集和精神契合,摇滚乐、红楼梦,再就是龙珠迷了。
家里龙珠的手办陈列满满几个柜子,只不过我热爱的是固定造型的人物收集,而他则津津乐道于改模与关节活动龙珠手办的组合创造。
龙珠链接了我们两代人的青春热情与生活趣味,就好像悟空和悟饭一样永远定格在最富有战斗力和升级热情的战士年纪。
《龙珠》是我儿子从记事和识字起,我给他看的第一套书。
因为我被龙珠深深吸引,所以我也坚信,儿子一样会成为龙珠迷。
果然如是。
直到很久以后,儿子告诉我,爸爸,你猜,特兰克斯的女朋友是谁?
我愕然很久。
儿子说,是小舞。
哪个小舞?
就是皮拉夫大人的跟班之一。
这简直毁了我三观。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看这个片子时,小舞突然对来营救弗利萨的索尔贝说,你知道我有个男朋友叫特兰克斯时,我真的忍不住哈哈大笑。
看来后来的很多衍生版本我都错过了。
因为喜欢龙珠,一代又一代的龙珠迷都活在少年的单纯勇敢中。
这大概就是鸟山明先生给予这个世界的最丰厚的馈赠。
以至于片中的反面人物也一点都不恐怖,弗利萨,沙鲁,魔人布欧,也都和曾经的短笛、贝吉塔一样,既变成朋友也成为了战友。
作为手办,他们在玻璃柜子里,在一束束追光下,一个个神采奕奕,熠熠生辉。
开头和结尾,弗利萨被封印在茧房一样的蚕蛹里,露着婴儿般无辜的脑袋,吊挂在大树下。
每天被花团锦簇的花园景象包围,周围一大群小精灵飞来舞去,载歌载舞,居然还有从阿拉蕾穿越而来的小吉宝贝。
草地上一大群成群结队的毛绒玩具敲锣打鼓,绕着大树,结队而行。
复活过来的弗利萨痛苦地回忆到,这真他妈是地狱般的存在啊。
这大概是本片最有意思的段落,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对于一个宇宙大恶人来说,无异于水深火热的地狱。
不过话说回来,假设有一天,我也被这么挂着,一动不能动,每天就看着地上一大群玩具熊什么的敲锣打鼓,没完没了,身边总飞着一大群叽叽喳喳智商和年纪只有婴儿水平的精灵。
估计我也会崩溃大哭,年复一年,啥一成不变的童话世界都无异于地狱吧。
当初神与神出来时,大家都猜测下一部的boss可能是其他宇宙的某个破坏神,因为只有那种实力才有资格作boss.鸟山明一看,这下一部的boss要随便给你们猜中了还有个毛意思。
于是果断复活弗利沙,让他当boss. 可是问题来了,弗利沙的实力放到神与神之后,别说悟空,贝吉塔,午饭,悟天,特兰克斯他们这些赛亚人了,就是比克,十八号都可以瞬间秒掉他。
老鸟一看,看到了吧,这就是原作者的优势,其他人编的话不敢改设定,情节无法进展。
我是作者我做主,超赛神太强,没关系,我赐予弗利沙一身土豪金,让他吊打超赛神。
手下太弱不够打,没关系,我让午饭变成野比大雄。
所以,那些猜测下一部将复活沙鲁或者布欧的人,你们真是图样图森普,老鸟早就料到你呢你会这么想,你们太拘泥于原作的设定了。
其实应该复活老比克或者桃白白,这样才能与众不同,打破常规。
如果说桃白白还不够突破,那只能复活龙珠z开头那位战斗力只有5的枪神了。
到时赐予他一身土豪白金,再去某个地方练上那么几个月的枪法,给他加上一个“百分百被脑壳接子弹”和“接必死”的设定,让他秒天秒地秒维斯。
总的来说一句话,《复活的f》就是作者喂给粉丝的一坨翔。
将龙珠多年的好感败了个干净。
豆瓣这5.6的评分也说明了这点,这是龙珠所有剧场版里面最低分,而且和其他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其它的最低也有7.1分。
说明绝大多数网友和我是一样的感觉。
这部影片在美国上映时得到了影评人100%的好评肯定,影院平均票房力压碟中谍,完爆终结者。
文字版比较长,懒得看的朋友可以点击视频:http://v.qq.com/cover/2/2qko1eugce4j3l4.html?vid=n01650lyoqk其成功秘诀就是牢牢把握住了粉丝观众的怀旧情怀,为了保证影片能拍出观众熟悉的味道,制作公司请出了鸟山明本人担任编剧,要知道而鸟叔自从魔人布欧篇结束之后,对之后的各种龙珠动画基本是不闻不问,任凭制作公司瞎折腾,如今终于重出江湖,还带上了龙珠系列塑造的最成功的Boss弗利萨。
要知道,在孙悟空一路升级打怪的征程中,弗利萨是个分水岭式的大Boss,他之前的故事还是以龙珠为中心展开,算是一部打打闹闹但是轻松欢乐的冒险型动画,但是在弗利萨一战,画风突变,正义势力损失惨重,死的死伤的伤,整个故事的调性开始变得严肃装X了起来,而孙悟空在决斗中所领悟的超级赛亚人境界,也为之后各种无限升级开挂打BOSS的模式开创先河。
虽然在龙珠世界里,复活真的是家常便饭,弗利萨的再次出山也没啥好惊讶的,只是是随着孙悟空贝吉塔岁武安一路打怪升级,进展到了超级赛亚人的N次方还要再加个什么神之类的,弗利萨原本的战斗力相比之下简直成了个战五渣,不过鸟叔充分贯彻了“作者就是上帝”的精神,大笔一挥让弗利萨刻苦锻炼四个月,再披上件金光闪闪亮瞎双眼的土豪金外壳,瞬间就拥有了比肩神的战斗力。
四个月!
这当神的门槛也太低了吧,就四个月,有些人连考个驾照都不够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官方外挂吗?
当然七龙珠不是柯南,粉丝们不是来看严密逻辑的,粉丝们来看的,就是热血的打斗,制作组和鸟叔本着为粉丝服务的精神,把电影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留给了打斗,而且几乎上演了一出龙珠英雄的全明星赛,像龟仙人 天津饭这种战斗力低下很久都没有一展身手 几乎被观众遗忘的队友, 这次不知道是用了什么BUFF居然也能和弗利萨的宇宙军团打得有声有色,看来制作组挺公平,正反双方都给开了不少外挂。
孙悟空和贝吉塔与弗利萨之间的车轮大战更是打得天昏地暗,甚至部分场面连招式和构图都在向原著动漫致敬,这时粉丝看得早已不是战斗,而是自己当年曾经的热血青春,怎能不热泪盈眶?
但是,这部《复活的F>似乎在“粉丝向”的道路上走的太远,以至于很多方面简直不像是一部合格的电影。
剧情上,其实整部电影只有“弗利萨复活”“和弗利萨战斗”两场戏,情节简单到让人发指。
而相比于前作《神与神》实力深不可测的比鲁斯,弗利萨天赋所限 再怎么复活升级实力终究还是落后于时代,少年热血漫画的传统套路是先被BOSS狂扁一通后正方开始绝地反击,可惜弗利萨本身的实力实在难以对主角造成什么压力,以至于观影的过程当中判官我几乎为弗利萨加油,据说弗利萨的名字来源于英语冰柜freezer的谐音,但我觉得现在的弗利萨更适合叫“杯具”吧。
除此之外,影片的全部情节或笑点,都是建立在观众熟知龙珠原著的基础上的,如果你对原著情节印象不深,或者是干脆没有看过原著,你可能完全不明白隔壁座的那个宅男热泪盈眶或是开怀大笑的原因。
在本判官的观影经历中,还没有那一次像这回观看《复活的F》如此疯狂,放映厅座椅上似乎坐着的不是人,而是几百通炸药,只要屏幕上出现个熟悉的身影或是招式,观众席就瞬间引爆,各种欢呼掌声口哨震耳欲聋。
回想之前观看《复仇者联盟》《蝙蝠侠暗黑骑士》时,观众也只是在影评结束时拍几下手而已,可现在,孙悟空出场观众欢呼,贝吉塔出现粉丝尖叫,孙悟饭变身超级赛亚人时大伙儿各种High,差点让我以为他们也要变身了,主角们发动龟派气功时粉丝们都要一字不差的把招式名喊出来。
就连小林剃个头发回归经典光头造型都是全场掌声雷动,隔壁放映厅拼死拼活爬飞机钻水底也就换来观众稀稀拉拉掌声的阿汤哥,估计看见此幕要感叹“靠,这也行?
”毫不夸张的说,来自日本的龙珠系列在美国的人气丝毫不弱于根正苗红美国制造的“蜘蛛侠”或者是“美国队长”,在各种漫展上cosplay超级赛亚人已经是标配,为了表达对于漫画人物的热爱,这些粉丝们勇敢的竖起了杀马特发型,也算是蛮拼了。
而欧美熊孩子们的入戏也足够深,还常以赛亚人自居,上演各种疯狂变身。
当我们中国电影人还为国产动画大圣归来创造本土票房奇迹欢呼时,日本人的动漫却已经冲出亚洲,攻占美利坚了,同样是叫孙悟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个中原因,主要还是超级赛亚人的孙悟空所体现的不断超越自我 战胜强敌的精神,更能够为信奉坚强独立的美国观众所介绍,看着孙悟空一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站起最终打败强劲对手的画面,是否就如同美式橄榄球比赛中屡次被扑倒却依然冲往达阵区的球员?
与之相反,我们童年的另一部经典动画,《机器猫多啦A梦》尽管迪斯尼电视频道很早就翻译制作了英文版,但是在美国始终红不起来,归根结底,就是野比康夫的性格实在太过懦弱,什么事情搞砸了都只知道求助于无所不能的机器猫,这种loser的性格,老美自然看不上眼。
除此之外,尽管鸟山明在日本漫画界不算是个人物美型派,但是对比美国自己的超级英雄动画片,这样的黑寡妇,这样的猩红女巫,七龙珠的人物颜值居然还算的上养眼,居然吸收了不少“外貌协会”成员加入了粉丝阵营。
判官认为,相比于龙珠电影本身,与众多龙珠铁杆一起观影的经历本身才是更刺激的体验。
正是因为领教过龙珠粉丝强大,判官也不好意思给低分,三道令牌奉上。
遥想当年热血,唤起开挂人生!
10000000000000!
《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在10月21日上映至今已有一周时间,即将偃旗息鼓。
从2015年4月日本首映到中国荧屏,时隔一年半之久,由于“时差”较长,并没有取得辉煌战绩。
由原作者鸟叔(鸟山明)亲自进行剧本创作的剧场版,此次将无删减原版引进国内,原汁原味的一盆热血上桌,你是否血槽已满,愿为童年买单?
《龙珠》作为一部热血格斗题材的经典之作,自1984年诞生至今已有30年,始终是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热血记忆,成为70、80、90后共同的怀旧的话题。
龟仙人、小林、天津饭、布尔玛、比克大魔王、超级赛亚人、天下第一武道会、筋斗云等一连串耳熟能详龙珠词汇,蕴藏着太多情怀。
还有出招时一定“字正腔圆”喊出的招式名称——龟——派——气——功,也是龙珠时代的标志符号,集齐七颗召唤神龙依然是当今网络时代的流行语。
《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Z”指字母表最后,意味终结,“F”代表弗利萨。
本次剧场版以复活弗利萨这一视角切入,史上最邪恶的愿望实现,经过4个月修炼的弗利萨向孙悟空展开复仇。
前30分钟依旧保持幽默搞笑风格,随后画风一转,悟饭、比克、小林、龟仙人,还有没带饺子来的天津饭,众神重出江湖。
当宇宙间正邪两方军团就位,一场热血时代的“茬架”瞬间打响,与弗利萨军团的1000名士兵展开了一场凶残的大乱斗。
战斗虽激烈无比,颇具观赏性,不过想当年他们都是超神的存在,但为突出主角光环,只能沦为酱油角色,打打虾兵蟹将。
包括存在感弱的龟仙人,既没有出色的表现,也没有犯色的本能。
这些“熟脸儿”的出镜也只起到了燃起情怀的作用。
经过“暖场”过后,孙悟空带着贝吉塔瞬间移动赶回地球,人物属性开挂提升,实力拔高到新的境界,爆发了蓝毛超级赛亚人之力。
手段卑劣的强敌弗利萨的实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变身黄金形态。
最终进入孙悟空与弗利萨干柴烈火般的宿命对决。
本片的三分之二篇幅都是经典的打斗场面,剧情略显单薄、人物虽“不善言辞”,但充分利用行为来表达情感,极大力度打造了孙悟空与弗利萨的对战大戏,带起了应有的紧张节奏。
其中3D效果也是一大噱头,尽管3D感不强,但看得出不少画面和战斗镜头都是为3D效果精心设计的,各种激光、冲击波等视觉特效可圈可点,要是有出屏效果会更强大。
在龙珠的世界里,别提科学!
进化、复活、Bug、超神等日常词汇构成了龙珠文化。
自身有着独特的世界观,有宇宙万物、有高新科技、也有天堂地狱。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童年在神奇的龙珠世界里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
跟随着悟空成长,从一个傻白甜的小孩,逐渐长大成强悍的热血青年,跟随他出生入死,最后成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赛亚人。
面对大银幕下的童年回忆,我们总觉得在当今精良的制作水准下没能还原昔日的经典。
笔者认为这就像筋斗云,只对六根清净的人产生作用,现在的我们已长大成人、“见多识广”,继续驾驭筋斗云遨游在龙珠的世界里只是一种愿望,也难以找回当年的高潮。
Ps:还要感谢全程吃着草莓圣代观战,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比鲁斯和维斯,为本次战斗带来的神吐槽!
公众号:口袋咸娱(koudaifish)
2015年,动画电影《 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 | ドラゴンボールZ 復活のF》首先我还是说一下我的观点吧。。
有些经典,还是让他默默的完结吧。
不要再狗尾续貂了。。
看人家《灌篮高手》《EVA》。。
什么的多好。。
炒冷饭也是日本人爱干的。。
鸟老师您也不至于缺钱吧。。
放过那个逗B吧。。
都死了那么多次了。。
后面出现的敌人,完全不要一个档次了,不要找个借口说随便努力一下就可以无敌了。。。
悟饭是多么不招待见呢。。
弱者这样了呢。。
当年也是最强呢。。
秒天秒地呢。。
唉。。
虽然我看着还是挺带感的。。
但是已经只是情怀的问题了。。
这些货都已经走形了。。
---我是龙珠的分界线--推荐指数:★★☆(5/10分),因为情怀多给1分吧,没事也不要看的说。。
2017-5-31 个人自用 非影评弗雷萨被悟空和特兰克斯杀了后 费雷萨军团找到正在寻找龙珠的三人 抢了龙珠 神龙出现 第一个愿望复活了弗雷萨 神龙进化 可以许两个愿 第二个愿望被三个人其中一人要了日元军团用机器复活了弗雷萨 经过半年训练 弗雷萨来到地球报仇悟空与贝吉塔在破坏神处与他手下练武 破坏神是大蓝兔子形象 与手下喜欢美食 吃着布玛的pizza 如果不是因为美食 就破坏地球了时空巡警找到布玛 告诉她弗雷萨马上到地球 小林成为了警察 接到了龟仙人 短笛帮悟饭看孩子 天津饭来了众人大战弗雷萨手下布玛联系到破坏神 悟空瞬间移动到大家身边 与弗雷萨打在一起弗雷萨变身黄金弗雷萨 悟空被弗雷萨一手下用激光枪打伤 小林喂他仙豆恢复贝吉塔战弗雷萨 弗雷萨不敌 同归于尽 地球毁灭 只剩下破坏神和众人 破坏神手下把时间调整回三分钟钱 贝吉塔欲杀弗雷萨 弗雷萨欲同归于尽 悟空用龟派气功杀了弗雷萨弗雷萨回到了有很多玩偶的地狱
今天再次和影迷团的伙伴们聚在一起观影,为了复活共同的记忆。
还记得小时候,孙悟空除了电视里的“灯灯等灯,凳灯等灯”,就是漫画里的集齐七颗龙珠召唤神龙。
这是个消费情怀的时代,原来只能跃然于纸上的,纷纷拍成了电影。
之前的圣斗士,火影,哆啦A梦,当然少不了七龙珠。
电影版改动了很多,剧情也没太多值得讨论的必要,日语配音也够酸爽,最重要的是,当你在电影里看到许久未见的漫画人物,努力皱下眉头然后想起他们的名字的那种感觉,就仿佛一刹那,温润起了所有的往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这部才真正有些剧场版的意思,还是英语版的,画质炫丽,剧情还算紧凑连贯清晰,从弗利萨集龙珠再生,到挑战地球,众人落败阿空依然以救世主的形象再临,携贝吉塔,一唱一和,虽然他的赛亚人伙伴还是那么傲娇终于现超级赛亚人之神形态,激战金黄色弗利萨形态,一时之间棋逢对手,却又能够最终取胜,和漫画套路基本也一致把众人对阿空的期盼,弗利萨的嚣张与野心,阿空的淡定与强悍,都展现的与漫画挺像激战到高潮环节,两人一金一蓝两道球形强光,在天空绽放碰击样子,海平面上跃起的水花,天空中闪烁的光线,恍然有超梦和梦幻的激斗之感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BJIFF 240425 党史馆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