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挺多bug,比如其他盒子怎么会凭空出现在科学技术未达到的世界……从空间折叠的科学的理论讲,应该是从类似一个门(黑洞)出去,白洞作为出口到达另一个平行宇宙……就像空间缝隙一样。
所以理论上说在没有开发盒子的时代,是过不去,也回不来的。
而且从第八集开始,回来那个世界的选择,又会分裂出一个新的世界。
所以回到的应该还是1v1的状态。
宇宙是无限的,所以不会全部涌入同一个被改变的时间节点世界。
当然这个结局也是万千结局中的一个。
为了剧情我们可以想是最初的那个最后完成使命结局圆满。
但应该仍有无数个残缺的可能。
另外,量子力学还有个重要的事实。
我们在观测离子时是有轨迹,但是不观察的时候就成叠加随机态。
这个和人的意识又不相关。
比如,人主观选择会分离新的平行宇宙吗?
实际上不会,因为人的主观选择是命中注定会出现,他不具有随机性。
应该由量子态做出的随机选择,才有可能分裂出平行宇宙。
现在科幻片都喜欢包在一个家庭剧的外衣里吗?
之前的瞬息全宇宙也是。
最后一个小tips科技带来的技术革命,有时候还是要仔细评估了才好。
近些年是怎么了,那么多作品都要去一个非常抽象的“别处”。
穿越剧要从现在回到过去,多元宇宙系列要从现实走向另一个现实。
前者通过从现在回到过去,降维打击,实现现在没有实现的人生理想。
后者通过从一个现实去到另一个现实,弥补自己在人生岔路口只能二选一(或者多选一)带来的遗憾。
穿越剧喜欢回到过去解决当下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带着现在的观念回到过去,为过去带来一些进步性和革命性,比如“老金头的命也是命,不能就这么死了算了”,算是间接实现当下环境中缺乏的公正和进步。
也就是说,站在现在往前走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呢?
回到过去往现在走,以获得一种往前走的错觉。
多元宇宙作品没有回到过去再进步到现在以间接体验进步性的倾向,他们有专门的作品探讨当下的诸多问题和争议。
多元宇宙作品中,主角主要是对自己过去的选择不满意,而非对社会环境不满意。
更准确地说,主角不是对过往选择不满意,而是对另一种选择怀有好奇和欲望。
如果当时站在十字路口,选了往左而非往右,左边的风景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既是一种贪婪,也包含了一些反思,比如“无菌实验室和情人的怀抱”该如何选。
不过总的来说,穿越剧在思想性上(而非娱乐和商业价值)是一种意淫、精神胜利法。
多元宇宙作品在思想性上,既暴露了人的贪婪也反思了人的异化,但这并非作品有意为之。
想当年,多元宇宙还是独立电影中的高概念,偶尔有《神秘博士》这类科幻节目染指,但都不成气候,拜漫威票冠《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所赐,近年它核裂变成了民粹主义的内容,直至同题材的《瞬息全宇宙》夺得奥斯卡金像奖。
这部Apple TV+ 和索尼联合打造的脑力科幻惊悚片也加入了多元宇宙的战队,讲述我们所做的选择如何定义了我们的生活,用聪明到可怕的方式,通过不断擦亮我们关于遗憾的痛苦记忆,勾出脑中那个念念不忘的声音:“如果——”如果我做出不同的选择会怎样?
如果我走上另一条岔路又当如何?
会更正确?
更有效吗?
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会更满足?
更快乐?
《人生复本》根据量子物理理论发明了一台后悔药机器——一只盒子,它是多元宇宙的入口,提供对同时存在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中的无限维度的访问。
以无数的门构成的无尽走廊中,每一扇门后面都存在着无限可能——美女或野兽。
这是这部剧无比性感的地方,许你无限未来。
在浩瀚而混乱的宇宙中变幻莫测的物质排列意味着什么,它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观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然而说到底科学不过是个情节工具,用来探索人性幽暗,欲望和恐惧。
要知道,从来就没有对的选择。
可能性就意味着黑洞,会让你一飞冲天,也许也是万劫不复,那么问题来了:你是要落棋无悔,还是要一遍遍地重掷骰子(180)?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叫“爸爸回来了”,是第39课,班里调皮的同学在39和标题之间加上了“个”字,于是“39个爸爸回来了”这个笑话,我也就记了快三十年吧。
没想到在Dark Matter里面看到了不止39个爸爸回来了 。
开头几集总有一种【我国观众嗑着瓜子不耐烦地心想不就是穿越么我们都拍好几百年了你们怎么还不云里雾里故作玄虚】的感觉。
看到后面觉得是披着科幻的外衣在讲处理人际关系——会爱的在哪个宇宙都能爱人,不会爱的即使失而复得之后还能得而复失。
或许并不存在对的人,比如正主Jason和Amanda、和那个世界的Daniela都相处融洽甚至差点好上。
虽然不喜欢贴标签,但绑架者Jason可能是“直男癌”代表——我觉得好就是好/我都道过歉了还想怎样/爸爸有钱就是任性想怎样就怎样……但换个角度,这个Jason在学术和商业上获得了成功,正主Jason虽然在大学当教授,但每天面对浑浑噩噩的学生,很难说是不是在浪费生命,而且对于没有获奖也是真的难过。
只能说是有得有失了。
心理咨询师版本的Amanda有个推断也很妙:其实你是不是渴望到那个走廊去,你是不是有承诺恐惧症,碰到问题就想一走了之。
一下子竟不知道她是不是在说我。
永无止尽的走廊和两边的门这个比喻很形象,而且“因为大脑无处理解更复杂的运转机制所以只能用这个视觉形式呈现”这个理由也很贴切。
不断找出口那集感觉是气候组织宣传片,洪水、极寒、原始森林、火山各种极端气候。
最开始绑架的时候,绑架者Jason只是让对方想着“what else you could have been”,但并不必然代表能去到他来自的那个世界呀?
不过绑架者可能也无所谓对方去哪儿了。
随便从一个宇宙里拉一个Ryan回来太好笑了,关键是出来之后也不把门封死?
按照绑架者Jason的说法,在不同宇宙中穿越,钱币会被识别成假币,那其他Jason和Amanda在别的宇宙都是怎么花钱的?
还好吃好喝的。
还有一个问题,绑架者Jason是怎么做到来去自如的?
毕竟跟选择Daniela在一起的世界多了去了,是怎么做到每次都能精准回到正主这个世界的?
最后正主Jason能想到在饭店抽烟这招,其他Jason想不到吗?
以及对于母子俩来说,所有回来的人都是被绑架的人,根本无所谓正牌冒牌,她是怎么做决定的呢?
先到先得吗?
Joint Custody太逗了,倒是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过三观系统可能会崩溃。
彩蛋:第三集全家一起玩的桌游应该是Clue(妙探寻凶),里面有个角色就叫Miss Scarlet
Clue好像经常被欧美剧提到,可能因为太老牌太家喻户晓了吧
Deadloch里也提到过
对量子物理、多重宇宙理论的演绎。
是对不同人生选择的隐喻。
很认同一句话,选择决定命运。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关键的人生十字路口选错了方向,现在有后悔药可以吃,可以让你再选一次过另一种人生,你选吗?
天啊,这个命题太吸引人了,有谁不想看看另外一个自己的人生呢?
如果确实是幸福美满的,又怎会不想取而代之呢?
故事的演变完全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之内,比如交换人生后,一些生活细节的丢失导致需要不断扯谎,不断掩盖自己的虚假身份。
超时空冒险中,各种各样人生的呈现,遇见另一个她,谈另一段恋爱,或者留在别的世界的诱惑,完全是我想要看到的剧情。
在结尾两集又突破了预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感受太妙了。
看完真的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慎重做出选择,现实中没有后悔药可吃,就算有,也会遭遇诅咒。
另外,太爱詹妮弗康纳利了。
跟妻子的关系目前是影片呈现的状态,两人平等、尊重、交心,是夫妻的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
有查理这样的儿子也不错,懂事酷哥,有自己的烦恼,但也有能力和勇气解决问题。
一个人身上有太多可能性,那个艺术家版本的妻子,确实是最迷人的版本,但当下的版本,也有机会通过一起努力,一起变得更好。
只要是非现实主义的故事就一定会有bug。
首先一个问题,杰森2号明明可以去找自己世界的丹尼斯再续前缘,为啥非要去其他世界抢老婆呢?
这一点没有交代,难道去另外一个世界大费周章会比直接去找她开口更难吗?
更何况杰森2号是有能力回到自己世界的。。
其二,杰森2号的世界中的黑人怎么样了没有交代。
其三,最后那众多杰森,按理说都应该是杰森1号,大家不应该有那么大不同,当然,不同的时空经历的抉择会重新塑造一个人,姑且说的过去,但个性不应该差那么大,他们都是杰森1号啊。
那到底凭什么得到丹尼斯信任的杰森就是原来的杰森呢?
丹尼斯又凭什么只信任这一个杰森呢?
其他的也是真的杰森啊。
也许这不是这部剧应该回答的,而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了。
总之,很厉害了,视听手法制造了足够的紧张,故事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立意也是一个好的立意,那些bug就不那么重要了。
看了IMDB,Constellation 群星评分是6.8,Dark Matte人生副本是7.8,烂番茄上也是如此。
但我还是觉得总体而言,C比DM好。
DM是单线叙事,一次就能看懂(何况两个世界还以响指过场),后面有点无聊,回归了传统叙事,核心就是回家。
Constellation 是多线叙事,而且不止主角回家一个诉求,还有其他几位对此的阻力;穿越的也不止是女主,还有同事和两个老宇航员,再加上女儿,可看性丰富很多,两个空间多次叠加使得惊悚感十足。
1.平行宇宙概念虽然两部剧集都是探讨平行世界的概念,但呈现方式和侧重点有很大不同。
首先两者在量子力学方面流派并不相同:Constellation:采用哥本哈根诠释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代表人物是玻尔(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核心观点:1.量子系统在被测量前处于概率叠加状态。
2.测量导致波函数坍缩,系统进入确定状态。
剧集是通过科幻背景来探讨这个观点,围绕解开太空任务发生撞击事件展开,底层逻辑是量子力学波函数坍缩的概念,探讨观测者效应对现实的影响,有展示量子叠加状态(比如女主回办公室看到元世界的同事在收拾遗物,老宇航员在船上杀人为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女主偶尔觉得左眼疼)。
更为注重平行世界之间的纠缠,这两个世界是稳定的,只是偶有交涉。
比如A世界女主在太空返回时忽然进到B世界,B世界女主帮忙按按钮,以及太空与现实世界的衣柜之间突然建立的通道,通过小木屋实现了不同世界之间的交集(录音机的通话)等。
Dark Matter:采用多世界诠释 (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代表人物为休·埃弗雷特三世 (Hugh Everett III),核心观点:1.每一个量子测量事件都导致宇宙分裂成不同的、非相互作用的平行宇宙。
2.波函数永远不会塌缩,而是不断分裂,所有可能的量子状态都能在某个平行宇宙中实现。
故事设定在普通的都市生活,涉及量子力学概念主要是MWI,不同选择导致不同的平行现实(蝴蝶效应)等概念,探讨小决定如何影响大局,并最终指向了探讨"最好的可能人生"这一概念。
着眼于选择,强调的是人们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分裂出不同宇宙。
那个坏Jason有一次从别的世界回来,开门时愣了一下,镜头给了门把手特写,似乎花纹有所不同,大概是导演想强调虽然看似回到元世界,实际上可能并不是(也就是对应每次选择都会诞生新的世界)。
2.情节设定Constellation:当然首先得承认,第一次看观众很可能都是一头雾水,因为前两集就已经是多条时间线+两重世界交替进行(甚至开头几分钟就已经展示两个世界),多线并存,还有俄罗斯女和迈克同样也是有穿越需求的;而且两个平行世界镜头切换没有任何过渡,如果不是女儿辫子和红蓝帽子区分,确实稀里糊涂,但这么说也有明显好处:1.足够的悬念勾起观影兴趣;2.让观众自己拼凑不同现实中的线索也饶有乐趣。
Dark Matte: 相比之下单薄很多,就是单线推进(坏人要破坏,好人要回家),一个核心为爱情故事的科幻+冒险片。
而且看到最后三集,除了多个自我出现那一霎那有些惊艳,其他都是搏斗追逐场面,要不就是和家人的场面(但老实说,感情有多好也没怎么铺垫),有点让人疲劳了。
其实在小说里,主角还试过一段绝望时光,就是靠乞讨度日的,我觉得这段其实拍出来挺好,但剧集里砍掉了。
3.人物塑造Constellation:宇航员的智商还是在线的,不过我觉得两个女儿(尤其是蓝色世界)焉得更好。
其他几个配角也不错。
Dark Matter:主角有点呆啊。
妻子和儿子都是工具人。
心理医生还可以,但也明显是凑数的。
4.镜头语言Constellation:用冷色调,营造出太空的孤寂感和科技感,这一点反正在我这里是加分的哈哈。
Dark Matter:几个平行世界都没有给人特别惊艳的感觉。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彗星来的那一晚》,完成度很高,剧情紧凑且富有悬疑。
女主是逐渐意识到他们存在不同的平行世界,类似于量子叠加态的展开,探索了多重世界、个人选择与命运安排,最后直接杀死自己真是太强悍了~当时写的群星的评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846848/
1.终于明白为什么像埃隆·马斯克这类成功人士都爱读科幻小说了,因为它是有门槛的。
比如这部剧第三集中,杰森向阿曼达解释那个盒子的原理时,提到一个我闻所未闻的名词“退相干”,出于好奇便搜了一下,结果发现一大堆的解释中没一句话是我能看得懂的。
好吧,我承认我初中物理都没学得怎么样,更不用谈这些高阶物理知识了。
2.整部剧讲的是——如果你够幸运(或是不幸)进入一个铁盒子,注射一管绿色针剂,便会进入一条长得永无尽头的长廊,两边有无数扇门,代表着你的人生除此生已经拥有的之外的无数种可能。
你可以像剧中的亿万富翁莱顿那样兴致勃勃地去探索一个个未知世界,也可以像阿曼达那样因为遇到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好的世界而选择留下来。
3.剧中的杰森可真是令人感动的忠狗男一枚,无论要经历多少次失望、遭遇多少次风险,他都矢志不渝,一定要回到自己原来的那个世界。
在那里,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只是在一个不入流的大学里当讲师(人到中年连教授都没混到),眼睁睁看着自己昔日的大学好友取得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当年妻子怀孕时本是双胞胎,奈何其中一个先天残疾,多次手术后还是不幸夭折。
但是他对这样的人生依然感到满意,因为他有自己毕生挚爱的妻子,还有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已经十六岁的儿子。
他珍惜与他们一同度过的那些平凡然而快乐幸福的时光,并且希望这样的生活能继续下去,宁可放弃与自己的人生复本交换了角色之后(完全是被迫的)功成名就的新的身份。
试问这世间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啊?
4.如果能重来,你会选择怎样的人生?
现在已经拥有的一定是最好的吗?
包括我在内的多数人大概都不会这么想吧?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铁盒子,我可能也会好奇地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看看我人生的另外几种样子吧。
这部剧是从一个比较正确和令人感动的角度阐释了这个宏大的人生命题,前几集对话有点多,铺垫得也稍嫌长了点,后面几集就比较引人入胜了。
ps:以上所写是第七集观后。
看完第八集不禁要补充:以前小学生造句“我的爸爸陆续回家了”原来可以在科幻片里成为现实。
😂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唯有善才能抵达善,唯有真才能求得真。
平行时空看得太多了,而当叠加态薛定谔的猫加上东方哲学时,科幻故事里更多了人生思考。
凌乱而美丽的人生中,勇敢做抉择去选择自己人生的人才能抵达爱的圆满彼岸。
最近看过最值得推荐的电视剧,感觉这一季已经很圆满了,不知道第二季会有什么惊喜。
虽然挺多bug,比如其他盒子怎么会凭空出现在科学技术未达到的世界……按说应该选一个门出去,是白洞作为出口……就像空间缝隙一样出去,但是在没有开发相互盒子的时代,是回不来的。
而且从第八集开始,回来那个世界的选择,又会分裂出一个新的世界。
所以回到的应该还是1v1的状态。
其实这个结局也是万千结局中的一个。
为了剧情我们可以想是最初的那个最后完成使命结局圆满。
但应该仍有无数个残缺的可能。
另外,量子力学还有个重要的事实。
我们在观测离子时是有轨迹,但是不观察的时候就成叠加随机态。
这个和人的意识又不相关。
比如,人主观选择会分离新的平行宇宙吗?
实际上不会,因为人的主观选择是命中注定会出现,他不具有随机性。
应该由量子态做出的随机选择,才有可能分裂出平行宇宙。
现在科幻片都喜欢包在一个家庭剧的外衣里吗?
之前的瞬息全宇宙也是。
最后一个小tips科技带来的技术革命,有时候还是要仔细评估了才好。
“Footfalls echo in the memory down the passage which we did not take, towards the door we never opened.”T.S. Eliot这句诗出现在小说开头,剧集里则出现在Daniela的画展入口,连同展览内容,为全剧点题。
人生不存在最优解,它本就是无限游戏,试图弥补曾经后悔的事或者追求未尽的目标可能会带来其他的连锁反应。
这样的道理在以往同为多元宇宙主题的作品里已讲过无数遍,而「人生复本」给出了更加生动和深刻的剖析。
每天无数列车经过的房子,黑暗的无尽的走廊,是主角Jason最熟悉的两个场景,某一世界中的时间线性行进,多元宇宙的时空平行展开,两者形成有趣的对照。
盒子已经打开,来自不同世界主角们的命运的红线纠缠或远离,谁都无法预知它的后果。
Amanda说造盒子的Jason二号患有“承诺恐惧症”,盒子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己的心魔,进入盒子之后每扇门对应的世界跟记忆、潜意识紧密相连。
Jason一号与Amanda见过雪灾、洪水、火灾、旱灾,以及绿意盎然、和谐美好的未来世界,还见过离婚的妻子、换了心脏重获新生的另一个儿子,这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的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设想过各种“what if”,可世上没有全知全能之人,“找到更好的我,达成更好的世界”未必就是正义的无懈可击的答案,对照疯狂的现实更令人警醒。
谁来定义“更好”呢,对于这一点,Jason一号写下的独白已经表达得非常明了: “I used to think that life was about reaching some perfect destination, because I hadn’t reached yet, I felt somehow ill at ease. I had seen that perfection. I had reached it, but I’m starting to suspect, that it’s the imperfections of life that amount to a different kind of perfection. ”一直到第七集之前,Jason只有两个。
作者没有止步于讲述两个Jason交换人生的故事,Jason二号必须承担一些他没有预料到的后果,在盒子里每做出一个决定,都可能分裂出一个新版本的Jason。
到了封神的第八集,盒子决策树“繁殖”出来的数百Jason一号争上游,剧情推向高潮。
他们走过漆黑漫长的走廊,推开无数道门,摸清其中的道路,才最终从混乱中回到原来的世界,殊途同归。
在这个家庭幸福美满的世界里,Jason一号们拥有一模一样的记忆,都可以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Jason一号,但是对于Daniela来说,谁才是the one呢(评论区有人说就像卵子与精子的关系,有道理hmm)。
他们都是,也不是原来的他们。
现在结局走向的发展,以及作为观众的我们内心的天平,都倒向了安全词为“jupiter”的Jason,只因为他是这个版本故事里的主角,换个视角,平行世界的剧集走向肯定不尽相同。
接受了最后两集震撼场面教育的我只想说,既然此刻的我们在且仅存在一个世界里,那就专注当下吧,摒弃多余的野心和执念,让成就感与挫败感共生,你将收获一个理想世界,相对概念语境下的。
“No regrets.”P.S. bioethics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类似设定的影视剧真不少,“第六日”“少数派报告”什么的,这部也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节奏把握的也无法引人入胜啊…
男女主倒是还凑合,剧情实在是垃圾,翻来覆去那点事,不惊心动魄也不香艳离奇,科幻外壳下的言情剧,结尾两集更是扯淡,平行世界各种交叉大乱斗,结尾还搞出来几个老黑出来装13。
节奏慢到要开2倍速
千言万语吐槽不来,无语超硬心理承受能力的伐木累无限宇宙之旅?累不累啊,原著小说也这么垃圾无聊么,还搞第二季啊,实在受不了男主这成群结队的丑了。苹果有着心力拍个醉步男不好过这玩意么。
选角太还原了,看书的时候脑补的女主就是Jennifer。开播两集就已经讲到书的1/3了,剧情也很还原,满满的 love story,想到后来的剧情就不经唏嘘。看了两集就觉得无聊的你们等着吧!后面神展开的 wtf moment 呵呵
头尾都意思不大,乐趣都在中间几集
你总是幻想着重来一次,你总是如此!每一个都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Jason在平行世界刷了那么多信用卡,算个人债务还是集体债务?
男主的脸像被橡皮泥捏坏了,看不下去。剧情和人物塑造也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弃
男频烂片 从没见过这么unoriginal的平行宇宙片
感觉还得是优秀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啥的靠谱,原创的剧本大多数是烂。这个设定有点瑞克和莫蒂的感觉。正是因为人生不能重来,所以人类才能坦然接受命运中突然而至的不幸。心有戚戚,所以并不希望时间机器发明出来,那只会让不幸变得更难以接受,但生活中总是会有不幸。最后,只能变得不断回头,而难以朝前迈开一步。
无效时间有点多,导致空洞而缓慢
设定也太老套了。。。
3.7分。又名:我那100个怨种老公的抢婚往事。
这也是一部神剧,我打五颗星,故事很好看,表演到位(一人饰演多角,能从细微表情处感觉出来,也是表演神作),制作精良。但更主要是把东西方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伦理学融会贯穿始终,颠覆了三观。在这部剧里会看到:1、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2、平行宇宙构成的世界,远远超越了人类的认知。3、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召。(出自佛教《无常经》)4、人的过去不能重新选择,只能面对现实。(世上没有后悔药)5、家庭与爱是永恒的母题。6、别人的生活最好也不是你的生活,进入别人的生活是悲剧的开始。7、不管别人的生活、理想与幸福,千万不要帮别人选择,替代别人选择让善行变恶行。
又粗又长 感觉节奏太慢了 但能够想象喜欢这部剧的男的是一个怎么样的画像 特别典
几年前看过小说,当时就觉得这小说就是冲着改编写的吧,花了一天刷完剧,还是觉得差不少意思。设定是蛮吸引人,但选择的故事展开无甚新意,为了这口醋包了一盘饺子即视感。每个世界都不完美,over。除了主角Jason,其他Jason都沦为工具人,但是看起来观感也不爽啊,别提其他更深刻的探讨了。这东西就别拍第二季了吧…
节奏太慢了太慢了,决定去看书
牛逼,挺好
出色的创意,完美的执行,是吧,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决定了最终我们将成为怎样的人。但我还是要忍不住感叹,“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甚至你的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这样伟大的设定只在他们生活的世界才成立,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原本的设定又有些狭隘了,因为如果放在不同的社会当中,你会发现自己的选择,或者准确来说是你可以有选择的那部分,大多数时候在你的人生中根本无足轻重,因为到头来可能都是一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