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暮雨》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剧情都是男女主为了功利的目的而结婚,但后者是在传递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两位主角都是善良的,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而《朝云暮雨》是反常规的“双恶人”主角配置,观众很难去同情主角,反而会因为人性被这么恶意剖析而引起反感。
范伟跟周冬雨这两个差辈分的演员演爱情戏,这对编导、对演员、对观众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一些思想保守的观众看到这个搭配,还没看成片早就地铁老人脸.jpg了。
老秦出狱后,本想通过正常渠道相亲“寻找幸福”的,但结果却很坎坷,说白了,就是主流社会不允许他这样的社会边缘人获得幸福。
两个进过监狱的社会边缘人,做了一个挑战社会伦理道德观的事情,这个故事还被拍成电影在主流社会的电影院播放,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包容度,也在侧面反映现实社会对边缘人的包容度。
影片塑造的两个角色反差极大,一个老男一个少女,一个老实勤劳一个叛逆张扬,也正是这样的反差造成两个角色之间巨大的冲突,但这种冲突表达得很克制。
勤俭的老秦看到常娟网购买一大堆东西,他内心是不认同的,但由于他性格老实,生育同意权又掌握在常娟手里,只能忍气吞声。
老秦和常娟的博弈影射了现实中很多男女的博弈,男方掌握着生存资源,女方掌握着生育同意权,没有资源的女性,只能用生育权去交换生存资源。
知道了一个人的欲望和恐惧,就能轻松把他拿捏。
老秦的欲望是生孩子,恐惧是坐牢,而常娟正是知道了这一点,才能彻底把他拿捏:用生孩子引诱他,用试婚套住他,用强奸犯法威胁他,一步步布局,直到他心甘情愿送出“彩礼”。
影片名朝云暮雨意为“早上是云,晚上是雨”,表现出一种人生的变化无常。
观影过程中我对婚姻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看到两人骑着小摩托徐驰在油菜花田旁边的公路时,旁边农民有节律地挥舞着锄头,感觉好浪漫治愈;看到常娟花了一千多钱买了一双同时有“耐克”和“乔丹”两种牌子的假鞋时,又觉得婚姻真是犯蠢;但听到常娟说她花钱是想考验老秦,结婚后会节俭的,彩礼只是为了提供安全感,我又相信婚姻了……
看完结局再回头复盘常娟跟老秦的每个行为,虽然双方都向对方坦白了自己的过往,但两个人对对方的信任一直都是脆弱的,都在有所保留地对对方付出。
我们对一个人好是出于信任,一但信任破灭,人性中的恶就会暴露出来。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
如果双方更加信任对方,老秦没有藏常娟身份证,常娟跟老秦坦白“彩礼”是用来赔偿受害者的,那么打架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也不会发生。
常娟在打得激烈时,说出了“咱两这种人,怎么能配当父母呢!
”这句话很扎心,恶意中又带着善良,既否定了自己和他人,又担心把自己的身上的负能量传给孩子,这也是很多恐婚的人的心理。
非相君的妈妈曾经忧愁地对他说:“你要结婚生孩子才会幸福”,他反问妈妈:“那你现在幸福吗?
”,妈妈哑口无言。
老辈人眼里的幸福是“资格式”的幸福,必须达到特定条件,才有资格幸福。
老秦的思想也很传统,把结婚生孩子等同于拥有幸福,这种借助外部条件去评价自己的幸福感的方式,本来就是本末倒置,非常荒诞。
幸福应该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那些被社会规训钝化了内心的人,就只能借助社会规则去衡量自己的幸福。
老秦出狱那段戏很有意思:李管教对他教育了一番,说你现在不是犯人了是人了……老实说我被这段话激励到了,但接着李管教却拿着伞转身走了,留老秦一个人在外面淋雨。
光有说教没有保护,那就是规训。
而过了不久,老秦又用这番话去规训比她更弱势的常娟,看到这里很多观众笑了,但回过头却发现细思极恐。
老秦有传统中国人的寻根情怀,父母的祖宅、坟地就是他的根基所在,老秦对常娟使用暴力的导火索,也是因为常娟冒犯了他父母,动摇了他的根基。
而出狱后的他却发现外面变化太快,祖宅被拆迁了,坟地被迁移了。
根基被时代的洪流淹没了,在影片中用生长在水库中的一颗树隐喻。
老秦的自我认同寄托于对祖先的溯源中,现在根没了,一下让老秦无所适从了,他通过给饭店后厨做卫生来缓解这种存在性危机,但终究治不了本。
结局老秦救回常娟后,常娟成了植物人,餐馆老板娘提醒他,家属是可以放弃治疗的,但他还是坚持细致地照顾妻子,医生都夸他照顾得比护工还要好。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他这么做是图什么,老秦的行为看起来很伟大,但细想之下让人发寒——老秦要的不是一个活泼叛逆有主见的妻子,而是一个不能说话不能反抗任自己摆布、给自己刷功德的工具人妻子。
他无法适应新时代的价值体系,只能强行拉一个不能反抗的人来成就他旧时代的价值体系。
老秦跟《不够善良的我们》里的简庆芬成了隔空对照,简庆芬讨厌婆婆对自己的打压,但她年轻时选择结婚生子进入旧时代的价值体系,又只能靠照顾婆婆晚年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活在新老价值体系交替时代的人是很分裂的。
老秦再次去给父母扫墓的时候,水库的水又涨了,树又被淹了不少,老秦离自己的根又更远了,但这次他学会了在父母面前吹牛说大话了,美其名曰“清明就是阴间的过年,大家都想听点好听的话”,几句话把传统的糟粕价值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被软禁的女孩能否在老头离开前得到解放?
影片结局没有交代,留待时间去书写答案。
最后的结局细思恐极毛骨悚然常娟如猫狗宠物般听老秦自语老秦对常娟的照顾是另一种囚禁是近乎病态的为你好二人皆陷执念常娟骗钱赎罪求死老秦告慰父母“无后为大”相遇即孽常娟的自杀心智不成熟的年轻人被情绪裹挟能理解可丫为什么对老秦有爱意后还要穿着婚纱跳河?
中二姑娘只能这样理解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底层互害两个可怜人
『朝云暮雨』内地90后演员中能接住范伟这种级别戏的凤毛麟角,周冬雨再次证明了自己演技层面的硬实力,两人的对手戏看的着实舒爽,整个镜头言的表达也是多有玩味,但电影的叙事和节奏在随意与克制之间缺乏平衡,让影片的输出始终差几口气。
最后老秦让常娟苟活的设定,是善意还是恶意倒能给人留下一点回味。
【5分】
这么单薄的故事,拍个20分钟短剧还行,这根本就不够撑一个120分钟电影的。
范伟是个好演员,可他不是魔术师,他没办法介入到导演的弱智和编剧的无知啊。
周冬雨,一身干净清秀,你让她演女流氓?
整个故事就2人,一条故事线,张国立你以为你是墨镜王家卫啊?
拍尼玛花样年华呢?
你就是这一条故事线再饱满,你也不能把一条故事线写成一整部电影啊。
张国立您理解电影180分钟左右的电影意味着什么啊?
范伟和周冬雨演夫妻?
这事儿听起来不靠谱。
但却真实发生了。
我们先做一道算术题。
范伟是1962年的,周冬雨是1992年的,两人差了整整30岁。
已知范伟在《断·桥》里扮演过马思纯的爹,马思纯在《七月与安生》里和周冬雨演过闺蜜,范伟和周冬雨又在《朝云暮雨》里演夫妻。
四舍五入一下,这不就是电影版的“我爹娶了我闺蜜”?
那么究竟什么电影,什么奇葩的剧情,能让这种“父女恋”发生呢?
这就是由张国立执导,范伟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朝云暮雨》,该片已经定档5月17日了。
这是一部披着黑色幽默外衣的现实主义作品,改编自真实故事《穿婚纱的杀人少女》。
范伟饰演的老秦,服刑30年的出狱人员,为了尽孝道,只想娶妻生子;周冬雨饰演的常娟,主动接近老秦,张口就要18万4400的彩礼,有零有整,背后惨藏玄机。
该片已经入围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
别看《朝云暮雨》剧情光怪陆离,可它戳中的却是这个时代的痛点——婚恋话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今天婚恋已经变得有些畸形。
过去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女性吃到了红利,以2016年为分界点,咪蒙等人走红,自媒体和商家催生出了“她经济”和“舔狗经济”,让男性苦不堪言,当时普遍的舆论是“男人的消费不如狗”现实已经够荒诞了,《朝云暮雨》索性把荒诞进行到底。
结婚不是讲究门当户对嘛,那就让两个刑满释放的人强行凑一对,年龄差着辈分也没关系。
婚姻不是变成一门生意嘛,好,那咱就别谈感情,全谈利益,一个求子,一个求财。
片名也很讽刺,“朝云暮雨”,意思是早上是云,晚上是雨。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现在比喻男欢女爱。
朝云,代表的就是周冬雨演的小女孩,暮雨,代表范伟演的老男人,这片名既文雅,又点名了老牛吃嫩草,有趣。
范伟之前合作的都是林志玲、李小璐这样的顶级美女,这次和“小黄鸭”周冬雨演夫妻。
尽管周冬雨已经32岁了,尽管两位演员的演技都很好,尽管电影本来就是在荒诞上做文章。
但道理我们都懂,还是有些违和。
耳畔仿佛响起范伟那句经典台词:“你们就是拿这个考察干部的吗?
”其实不必太惊讶,在影视圈,这种“老少配”本来就是一个经典模版。
经典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就是这种类型,杀手里昂和小姑娘,一起经历生死,成为忘年交。
小女孩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
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里昂回答,总是如此。
一句简单的话,通过小孩的发问,大人回答,立刻变得充满哲理,这也是这类电影的特点。
《这个杀手不太冷》还并非原创,它是一部“致敬之作”致敬恶原片名叫《Gloria》,中文译名叫《女煞葛洛莉》,导演吕克贝松坦言,自己小时候很喜欢这部电影,长大后几乎照搬原版结构拍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只不过一样的老少配,原片中是阿姨和正太的组合。
前段时间,“《这个杀手不太冷》抄袭”上了热搜,其实算不上热搜,导演不过是借用了“老少配”的模板。
老少配在华语影片里也屡见不鲜,比如1995年,32岁的李连杰和11岁的谢苗合作了《给爸爸的信》,片中两个人既是父子,也是惩凶除恶的好搭档,双重关系让故事层次感更丰富。
19年后,谢苗拍了《目中无人2》,39岁的他和11岁的杨恩也来了一次老少配,两人联合退敌的戏致敬了当年的《给爸爸的信》。
谢苗饰演的是一位盲侠。
小女孩问,我给你一只眼睛,你要左边还是右边。
谢苗回答,有什么不一样。
小女孩说,有啊,左边的大一点。
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一样,又是一句简单的台词,让小孩儿说出来,立刻有了温暖人心的力量。
此外,《完美的世界》《蝴蝶》《老狐狸》《拨浪鼓咚咚响》《川流不“熄”》等新老作品全都是老少配,很多艰深的人生道理,通过老少配电影很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一针见血还不冒犯观众。
《朝云暮雨》亦是如此,两位主角都来自底层,都犯过错误,都遇到了问题,刚好产生了交集,临时搭伙处理危机,“求子线”和“求财线”交织在一起,必然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张国立是我们熟悉的演员,这次却坐在了导演的位置,其实他是多面手,他早年去是南极科考队的一员,还立过功。
后来拍过MV,成为演员,留下了《铁齿铜牙纪晓岚》《金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经典代表作品。
再后来签了对赌协议,儿子还不争气,一把年纪到处走穴,主持了好几个节目,他也不藏着掖着,还把这事当段子拿出来说。
拍摄《朝云暮雨》时,也是历经坎坷,该片3年前开机,5月摄制组在江西婺源取景,结果曝出了“因拍戏封路与出行市民发生矛盾”的新闻。
后来当地宣传部出来解释“实际上并没有封路,只是进行了临时车辆管制,百姓可以正常通过。
摄制组目前已经结束拍戏,道路也已恢复畅通。
”这场风波才告一段落,但电影无疑蒙上了一层阴影,它本来是为底层人民说话,结果被贴上了“特权”的标签,你说张国立憋屈不憋屈。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电影终于等来了上映的时期,好饭不怕晚。
张国立的眼睛真毒,选中了范伟和周冬雨做搭档,两人刚好是2016年金马奖的影帝和影后,看上去完全不搭噶,但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表演风格,都完全相反,形成了一部电影的一体两面,故事的张力拉满。
先说范伟,大家对他熟悉而又陌生。
他是卖拐三部曲里的大傻子,是《马大帅》里的范德彪,是《刘老根》里的药匣子,是《乡村爱情》里的王木生。
但镜头外,范伟却是个社恐。
范伟是东北人,没有东北人天生的豪爽,从小家教严厉,沉默寡言。
后来在舅舅的帮助下,他跑去沈阳曲艺团学相声,学成后多次获奖,还登上了央视,但知名度并不高。
直到1995年,赵本山带他上了春晚,两人合作了《牛大叔提干》,范伟有了点名气。
范伟真正起飞是春晚的“卖拐三部曲”,他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卖拐》播出第二年,《刘老根》在央视播出,范伟凭借药匣子一角火上加火,正式成为喜剧大咖。
范伟成名是属于开窍型的,早年他喜欢扮演装腔作势油腻的喜剧丑角,比如趋炎附势的老同学,摆官腔的干部,狐假虎威的小秘书,表演程式化,不出彩。
后来遇到赵本山,一下子从从背带裤大分头变成了脑袋大脖子粗的伙夫,整个人瞬间开窍了,他最擅长演东北农村那种性子很轴,喜欢和人犟,好为人师,也没啥坏心眼的大明白,在这个赛道上他是王者。
但巅峰之后,分歧也来了。
范伟不是什么大场面先生,他生性腼腆,在春晚舞台上发怵,“卖拐三部曲”已经榨干了他所有的热情。
2005年春晚,他一上来把“借我一双慧眼”说成了“借你一双慧眼”,这个错误无伤大雅,甚至更有喜剧效果,但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春晚他演不下去了。
他和赵本山不是一路人,老赵要打造喜剧帝国,自己要当一代宗师,身边人只能当徒弟和员工,当不了搭档和伙伴。
所以他带范伟出去演出,演出费40万,他只分范伟7000块。
在赵本山眼里,两人的关系就类似郭德纲和岳云鹏,我吃肉,你喝汤。
在范伟眼里,两人的关系就类似于郭德纲和于谦,五五开才合理。
两人就此貌合神离。
2004年的《天下无贼》里,范伟友情客串了一个贼,“我劫个色”、“IP、IC、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短短几分钟全都是名场面,范伟也看到了自己在演艺圈更大的可能性。
他之后单飞,离开赵本山,逐梦演艺圈。
2006年的《芳香之旅》,2007年的《看车人的七月》,2008年的《耳朵大有福》,范伟在这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扮演的都是小人物,一步步摘掉了自己小品演员的标签,变成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2016年,他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拿下了金马影帝,那部电影里,他演了一个老谋深算笑里藏刀的家伙,让人不寒而栗,表演功力已经炉火纯青。
之后2018年的《一秒钟》,2023年的《漫长的季节》,范伟的转型很成功,从配角变成了主角,今年他已经62岁,玩诙谐,是春晚常客;玩文艺,是金马影帝,代表作品很多,台词金句无数,几乎没有负面新闻,无愧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而周冬雨,几乎是范伟的反面。
不同于范伟的摸爬滚打,周冬雨出道即巅峰,被张艺谋选中成为谋女郎,主演《山楂树之恋》坐上了快车道。
很多人奇怪,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周冬雨是个异类,颜值寡淡,身材没料,但近几年却和刘昊然谈起了恋爱,去年《长空之王》里,和王一博演CP没有违和感,之前和余文乐也穿过绯闻。
周冬雨是典型的白幼瘦,看似清汤寡水,但在清纯外表下, 有一股韧劲儿,她的眼神透露出一种“我随时可以为你赴汤蹈火”的坚定感,禁忌感和性张力就是这么出来的。
所以很多理工男,表面上说喜欢前凸后翘的,但往往对周冬雨这种没有抵抗力,包括少年感十足的刘昊然,你会发现和周冬雨谈恋爱后,他的气质也很理工男。
张艺谋选角就喜欢选这种长相和气质有反差的女性,所以并不性感的周冬雨,却是影视圈很有性张力的女演员。
《朝云暮雨》里,范伟和周冬雨都演了自己最擅长的角色。
范伟在电影里,多诠释那种心地善良,认一个死理走到黑的老实人,这和本片的角色很契合。
周冬雨在电影里,多诠释外表低幼,内心倔强的叛逆少女,《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里已经有过封神表演,这次她把同样的气质移植到了这部影片中。
两位演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看似很有差异,其实优势互补,金马影帝影后的合作,火花四溅。
5月的电影院,我们能欣赏到一次表演的盛宴,一起期待吧。
【4】燃冬3.0版本。
周冬雨真的好执着演这种疯批,又有点小太妹的角色。
但不得不说最后的那个植物人演的还是真的好。
总体来说演技上面还是有突破的。
但突破不大,这得益于她接的剧本都是稀烂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太理解的有3点:1:想通过女主角成为植物人,然后男主角悉心照料来表达这一老一少的旷世绝恋。
让我倍感不解。
先不说情绪和情感上面没有任何的铺垫。
光是传递的价值观就有问题。
太圣母了。
太不现实了。
2:女主的人设也让我倍感不解。
想要补偿误杀的那家人的钱,结果怎么做的呢?
就是找一个老头然后嫁了,然后让他给他18万,然后再还。
我请问呢?
就不能自己挣吗?
然后还就还了嘛,结果呢自己还要去寻死。
既然你一早就有寻死的打算,你为什么还要骗人家老头18万呢?
3:我不太理解杀错人的这个设计。
真的把我看笑了,要杀的人是黄方,结果杀成了王方。
我就想问,但凡清醒一点的人,你杀人之前你都应该要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吧?
离了个大谱。
看的我真的是心梗。
还有很多很多大大小小的槽点我已经不说了。
最大的一个槽点就是时长问题。
太拖太烂了。
本身一个80分钟能讲完的故事,硬生生给你拖到110分钟。
里面还有大大小小的空镜头,固定镜头。
企图通过这些矫揉造作的镜头来拉动你的情绪。
结果呢只能是适得其反。
注水太严重了。
再来说说表演问题。
范伟的表演滴水不漏,恰到好处。
对角色的把握也有力度。
不愧是老影帝。
周冬雨的演技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实则很大程度上应该感谢范伟的表演。
因为范伟滴水不漏的表演才能将周冬雨的演技衬托的那么自然。
让观众不能清晰而认知的看到周冬雨演技的缺陷。
只是模糊的片面的去看待周冬雨的演技。
从而觉得还可以。
所以我觉得范伟凭借这部电影拿影帝纯粹是因为个人。
而不是因为这部电影。
ps:拆迁款就有150万,这么天大的好事,为什么我不能有?
😓😓😓张国立本来可以体面的老去的,非要拍这样一部神经电影来祸害观众。
从这部电影里面就可以看到张国立是多么的不擅长当导演。
而且也没有把一个故事讲到极致。
反而讲的十分混乱。
角色的定位,人设哪儿哪儿都是问题。
包括三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而且三观和价值观已经不是正不正确的问题了,是崩不崩塌的问题。
其实看电影确实也不能把三观看的太重。
因为很多电影都是三观不正的。
但也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电影。
所以不能把三观作为电影的唯一批判标准。
但是如果当一部电影的价值观出现问题的时候,特别是三观和价值观同时出现问题。
那这部电影就可以成为一部正儿八经的神经电影。
所以这部电影纯粹就是燃冬3.0版本。
很庆幸我没有花钱去电影院看,真的祸害了我的眼睛。
我不知道张国立有没有拍过其他的电影,仅仅从这部电影来看,张国立并不是个出色的导演。
如果你单纯去说镜头语言,其实张国立这部片子还是不错的。
再说演员的功底,毕竟范伟、周冬雨都是演技派了,配色的表现也很不错。
可问题就在于,最后成片的时候,整个电影完全没有那个味道。
这个问题首先是出在剧本上,整个故事完全就是鬼扯淡。
其次就是导演本身也没有能够给予二次创作,让这个电影变得超级拧巴。
不过这个电影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基本都是在黄山市和婺源取的景,电影里时不时会闪现出我经常见到的地方,这算是给黄山本地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增加了一点惊喜吧。
又跟朋友探讨了下,还是重新写的点抱怨片子不好以外的东西。
范伟的底线是父母;周冬雨的底线是赎罪;他们做错了一件事 然后去弥补的路上,其他的做法都可以无视法律,这是整个故事的脉络。
我觉得他们两个都在给自己不幸的人生找出口。
不幸的人 都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执念当中了,放不下 就解脱不了,有些人是去杀人了,有些人是折磨自己。
比如孩子丢了,贾静雯之前演的一个女主播题材的,也是自己的孩子当时被影院爆炸案件连累死了,她不能原谅自己当时出去接了一个电话。
我们没经历这些生命的沉重,应该感到幸运,但我甚至觉得没资格评价他们的行为,法律上肯定是错,只是确实人生太苦了。
伟大的作品都在歌颂在苦难中开出的白莲花,比如活着,比如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最后一句话。
中国人的耐性和韧性是最近一个经济周期中大家常常谈论的,不过就是打倒了重来的勇气,中国人不会怨天尤人,不会抱怨社会,只会擦干眼泪继续通过劳动赚钱养家。
这是美德么?
可能但凡抬起头,都看得到各种社会的不公平,但勤恳的中国人过去选择面朝黄土,低头耕耘。
人治最大的问题是,让抱怨有了具象化的对象,政策的无常,和老天的无常,显然后者大多数人表示无能为力,只有少数时代(架空),会喊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萌生了与天一战的想法。
可中国就是,大部分人,只要还能活下去,有口饭吃,都不会出门游行抗争。
这样的基本盘,这样的国运,安全的环境,是过去稳定发展30年的根基啊。
这个电影只是看到了被歌颂的苦难中勇敢生活的B面,也有很多人走不出心牢。
这部有关人性的影片将视角对准了两位刚出狱的劳改犯,能够引发观众们对于服刑结束后的犯人们生活的思考,他们出狱后的生活依旧煎熬处处受限。
两位主角中范伟饰演的老秦年过五十,依然没有结过婚,但他拥有巨额的父母迁坟款;而周冬雨饰演的常娟也遭遇了父母双亡,还欠下了一大笔债。
就这样“一人求子,一人求财”,两人逐渐奔着各自的目的走在了一起。
老秦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既是老实善良的,又是坚守原则的,他不愿意接受只爱财不爱人的女方,也不想耽误年纪轻轻的常娟。
在和常娟在一起后,也依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极富责任感。
相比之下,最开始感觉常娟非常蛮横无理,经常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直到后来剧情出现了反转,才知道常娟真的是心地善良。
影片结尾处是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同时也能看出周冬雨演技的足够精湛,她将演起来难度极大的植物人演绎得极为传神和形象,而且几乎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而老秦最终也心甘情愿愿意接受这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陪着她继续度过余生,并且始终坚信奇迹会在常娟身上发生。
最大的问题是对老秦与常娟的过去介绍太少了,只是冰山一角,让人到最后都无法理解常娟的行为并与这对夫妻共情(而且误杀这件事的说服力也弱)。
两个无所依靠的灵魂相撞也少了冲击力,只是常娟看似刻意的偶遇便让老秦沦陷了?
常娟骗老秦,他还任劳任怨地照顾她,这不恋爱脑吗?
老秦与常娟的吵架戏也爆发得莫名其妙,无理取闹就能达成目的?
更可怕的是我看不到两人的真情,“他求子,她求财”,最后人财两空。
两人自始至终从未交换过真心,只是各自依照目的按部就班,若真交换真心了估计常娟也不会自杀,两人也许能假戏真做。
且老秦清理厨房跟前边有任何关联吗?
没铺垫的情节直接给出实在突兀,但凡前面点一下老秦在监狱里常干清理工作到这一段也不会那么格格不入。
但归根结底的问题是全片是以男性老秦视角出发,男凝不会停止,女性总是背景板。
朝云暮雨 (2024)5.8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犯罪 / 张国立 / 范伟 周冬雨
张国立说他觉得常娟有一股生命力 可你书写的却是男性如何淳朴如何怜悯如何宽厚。我只能说导演的拍摄调度审美 演员的表演 都是好的努力的 可是捏合在一起这个故事又蛮失败的 吵架戏穿插在里面极度抽象
又名东亚恐怖故事…不会真有人觉得后半段很温情吧简直看得毛骨悚然代入不如死了算了
怎么不能打0分啊?都不是烂片的问题了,为什么给变态囚禁犯一个救赎者的角色,到底什么婚姻,世俗规矩可以代替本人的意愿?好久不进影院,直接吃了一坨大的,恶心死了
今年北影第一部电影 就给我看恶心了 不想说话 这部电影就好像没有饺子皮 只有馅儿(还是自己不爱吃的馅) 让你一直吃一直吃 一直看演员表演 真的会腻
说不清老秦对常娟后半生的负责是惩罚还是自我救赎,或许也更倾向于一个迂腐丈夫的自我感动吧,影片很写实
我以为是个互相救赎的故事,而电影并没有那么老套,导演没有想拍的煽情感动观众,只是客观的再现底层小人物出狱以后的困境痛苦,拍的很落地很真实。
电影最好的地方是老秦出狱时,李管教一番客套后,转身拿着伞走了,留老秦一个人在雨里。假如导演能一直保持这种冷静与克制,这片也能到及格线。
范伟从《马大帅》到《漫长的季节》,在他这么多年为观众带来鲜活生动的作品时,不断突破自己角色的类型,寻找感情和性格的丰富层次。62岁的“老秦”暴瘦30斤,只为配合角色的颓唐感。范伟再获得北影节天坛奖影帝,时隔七年,实至名归。
看完首映速速去看了《穿婚纱的杀人少女》,故事里面的老秦和常娟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了。 两位主演都表现的很好,但是又感觉影片缺了点什么,很难形容…
居然是真实故事改编?前面一个半小时,都很套路。最后的反转,有些惊讶。一对可怜人,片尾有些动容。不知道距离真实故事有多远,整体的设定还是太童话了,我不信。少女+老头,也确实令人不适。剪辑上有点儿糙,18万4千4百,没必要再镜头重复。女主手机突然冒出来,应该再加几个镜头交代清楚。
影片的选题可以说是在国内电影市场比较小众了,选择改编这一真实故事,是一种敢于挑战的精神,怎么把真实展现出来并在剧本上完成得更精彩,这部电影做到了。它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一味的好人去讨喜,不是一味的恶人去发泄情绪。一部真正带来思考的好电影。
老秦和常娟在一起,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后面俩人在家里争吵家暴的那个画面,可怕到真实
一个求财一个求子,互相利用的婚姻,刑满释放人员,选材真的太大胆了!影片讨论很多很现实的社会问题,感觉影片挑战大众的常态认知,也给观众留下很多的思考,老秦和常娟在他们各自的成长背景里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
挺真诚的其实,我很喜欢这种节奏和感觉的电影,虽然有些理想主义和失真。
典型的底层苦难叙事(消费),看两个演员在银幕上过家家,几个意思?
在牢里一口一个老秦,还装模作样非要送行,死乞白赖的给我点烟,转身就走让我独自面对雨天,未经允许私自迁坟,非要送二老一艘游轮,五十多年没养过植物,娶个媳妇儿还变成大树。
看完电影,没感觉到弱者之间相互抚慰的温暖,只想起了那句“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又坏又蠢的女主:年少时替父母报仇,结果错杀了别人家的女儿。出狱后女主为了还债,又去骗一个无依无靠的可怜老头。最后债还清了,女主也把自己变大树了。电影剧情基于纪实文学《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原作的主题是底层互害,改编有意赋予人文关怀意味(包括结局的改动),反倒令影片的主题表达趋于模糊暧昧。主创在发展段落的后半段,即女主不告而别前夕加了一段男女主的冲突戏,结果却令主角老秦的转变显得尤为生硬。整部影片没有周冬雨的部分还是不错的。若把本片拧巴的主线去除,只需展现老秦出狱后的谋职生活的话,会是一部令人称道的短片。可惜没有如果。影片剧情呈现与主题表达的别扭抽象,导致其票房与口碑皆折戟沉沙。
今年北影节第二场,我有点超出预期了。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的,结果被范伟周冬雨的演技征服。刚出狱的人物神态和心理被范伟拿捏得死死的,身上自带一股老实劲,但后面某场戏的反转和爆发让人咂舌,也惊讶于影片的大胆直白和创作者们对于人性多面的剖析。
以为是爱情片,后来又以为是惊悚片,再后来是亲情片(´◉_◉`)编剧你玩我呢?
想接过周冬雨手里的每一根烟,跟她说,别抽了,我都愁死了,还是我抽吧。节奏慢得很中国版《完美的日子》。净是些范伟打扫卫生的细节,刷碗、放水、擦柜子,事无巨细,擦油烟机喷水还升格!升得老子想爆炸啊!这拍出来美吗?好看吗?周冬雨演戏不管别人死活,范伟就当人都死了这么演。你俩真是欠钱了还是拿错剧本了啊!难看得又哭又笑的,实属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