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说,云水谣不是烂片,至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满满的电影院里鸦雀无声,偶尔可以听到低声的抽泣。
唯美的画面和不时出现的动人细节让人由衷的钦佩导演的匠心。
但我只能说这部片子给我留下的仅仅是片刻的感动,隔着那些绚丽的镜头,我感触不到影片背后表面主题之后更深刻的东西。
伟大的爱情,复杂的时代,两代人的追忆。
同样的故事在《霸王别姬》里我看到的是大时代下人性的解剖与恢弘,在《玻璃之城》里看到的是对时光流逝,缘分无常的精确把握。
然而在《云水谣》里看到的却仅仅是三个人而已。
尽管导演将这三人放置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但除去大量带有浓郁时代感的物件细节外,在人物身上并没有感到太多时代的烙印。
他们只是在老老实实的上演了一场循规蹈矩而令人惋惜的爱情,时代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最表层的矛盾推动和巧笑嫣然你侬我侬的的舞台。
看电影时,我忍不住会想,那个台湾来的男孩子是如何平衡他的爱情与理想的呢?
在台湾精雕细琢的他和大陆部队的火热可有着观念的碰撞与摩擦?
从影片上看,陈坤扮演的陈秋水身上并没有那种矛盾与挣扎,信念在爱情消失时没有丝毫的动摇,更为可悲的是他甚至对命运,周围哪怕自己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虔诚而带着追忆色彩的共产主义战士。
不知是出于某种原因或无意识,导演将大陆部分的叙述主段落放在了朝鲜战场和西藏,而那里,看不出中国5,60年代的任何风貌。
于是整个电影变成了一部在浓郁的异域美好风光下上演的打着时代背景却其实可以安插在任何时代的干净的爱情戏。
可是即使是爱情戏,陈坤扮演的陈秋水和徐若萱扮演的王碧云也太神化了。
这种标准的完美下,甚至找不到那种用来体现人性的小小的缺陷。
倒是李冰冰塑造的王金娣,是一个活生生的、会发脾气会哭会闹的人,那种小性子背后的执著和善良让人感到由衷的亲切。
并没有批判这片子的意思,精美的摄影,独特的运动镜头和调度中时时出现的画片让观影的过程不断出现视觉和细节上的惊喜。
譬如最初那组描述台湾风俗的长镜头,朝鲜战场上小战士们一边听表演一边传着一根烟抽的惬意,行驶在西藏山路上的车经过的那群玩羊骨头的小孩的风趣,还有一直追求女主角的痴情邻居鼻血流在信纸上印出的凄美。
而王金娣改名为王碧云最终和陈秋水新婚之夜的那场表白更是整个影片最感人的瞬间。
这些都是影片的亮点,让人忍不住喜爱。
然而,无论如何,比起《玻璃之城》《霸王别姬》这些同样发生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感情故事,《云水谣》太单纯,太浅白,可能过分的唯美反而遏制了影片里人物深层的表达。
因此,在那些流光溢彩,玲珑剔透的影像里,我看到的只是一张精美的贺卡,一切内容仅用几句祝福写在封面,而没有太多让人读解的余地。
爬山回来,跳下公车,看见巨大的电影广告牌<云水谣>。
被“爱情文艺片”主题诱惑,打消了转车回学校的主意,买了张票直拐进了电影院。
大厅在放《墨攻》,一小厅在放这片子,看的人寥寥:除了三四对情侣,两三个老人家,就是我一单人了。
挑最后一排坐下,放映室就在后面,光束从旁边咫尺之遥的窗口射向前面的银幕,连机器吱哑转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打麦场上看露天电影,总爱坐在放映员和放映机边儿上那新奇又激动的心情......近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风景优美,故事动人...但,这样的一切也许只能存在于那个年代吧!
动乱的时局,无奈的命运,离多聚少的人生,短暂的际会带来一辈子绵长的思念和刻骨的爱恋,悲哀却无悔...没有对感情的信念和理想,无以支撑这寂寞而漫长的岁月...在今天,看这些,惟有唏嘘和怅惘!
所谓相思,望而不可即,即而不可见,见而不可求,求而不可得。
陈秋水自二二八事件离台直至牺牲,与王碧云音讯全无,十余年的苦等,幽幽情思从王金娣对他的追求过程之中清晰可见。
从第一次对话陈秋水说:“一个人牙好,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心很好。
”这话出自王碧云的父亲,秦汉出演的那个牙医。
陈秋水到大陆后更名为徐秋云,姓随母亲,而名字则意味着他与碧云的结合。
那只钢笔,当金娣在火车徐徐开动时拿走了那只笔,秋水急切地说:“我的笔,把笔还给我……好好地保管,用纯蓝的墨水……”,那是碧云送给他的。
当听说有个叫王碧云的人找他,他魂不守舍的神情,踉踉跄跄的脚步。
直至金娣改名为碧云时,金娣抱着他说道:“不用再等她了,不用再这么苦等……我就是王碧云。
”,秋水毅然地挣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王碧云,第一次与陈秋水擦肩而过,心亦随之而去,直至终老。
漾漾情怀从青丝至白发沁人肺腑。
少不更事的徒步找寻,为了“只想看看你”。
到送别时的“我不让你走,我要跟你一起走”,“你不要担心,我会替你尽孝,她也是我妈妈。
”这句话,她说了,也做到了。
漫长的等待,辗转的找寻,直至等来的消息是陈秋水与王碧云双双于雪崩遇难时的无声的悲泣。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所谓相守,投瓜非瓜,报桃非桃,琼瑶以至,永之为好。
王金娣,一个来自上海的娇丫头,自手术时结识徐秋云后,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秋水来到西藏,她追到西藏;秋水心中始终有个碧云,她就将名字改为碧云。
这等苦恋,足可谓感天动地。
至新婚之夜,她对那个空置的代表王碧云的酒杯说:“姐姐,他一直在等你。
是我不让他等了,对不起。
”酒一饮而尽,“今生今世,今生今世他要见不着你,来世,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
”又一杯饮下,泪尽下。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所谓爱,起相思,得相恋,终相守,谓之久矣。
病中再看《云水谣》所感,记下。
乱世里的儿女情早就是奢侈品然而碧云一直等金水他却有了王金堤最后他死,他眼前浮现的不是碧云的脸,而是共度多年的王金堤,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不喜欢李冰冰我很矛盾。
这个结局,我没哭,只是难过。
后来在飞机上,有人在看,边看边哭,用了几包纸巾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老人八十岁迟暮,想见初恋情人他的结发妻子就托人寻找,寻找到了,两位老人在一起诉说当年这是一档催泪弹的电视节目的内容但是我觉得悲凉,一起共度岁月平淡的发妻连你这样的要求都满足,你却只感念当时初恋的一低头的温柔好像朱元璋落魄时候的一碗翡翠白玉汤多年后王宫里的御厨天天战战兢兢,兢兢业业的为你准备菜品,搭配营养你却只记得那碗翡翠白玉汤寻的之后,又如何,发现不过是菠菜豆腐汤无法下咽这和已经完结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有些感情,当时是爱,多年后早就是蒸发了水分,当时是鲜活如今已经干瘪只是情节有人说,真爱一个人,那舍得与他举案齐眉应该只在午夜梦回,看到他的眉目然后继续和他人平淡流年,讨论吃什么,孩子去哪上学,工资定存还是买股票岁月有水滴石穿的能力,更哪堪的脆弱的爱
他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这是云水谣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薛子路用他一生的承诺对碧云的回答吧。
陈秋水,王碧云,也算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怀吧。
一直觉得像这样的影片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
40年代的台湾,秋水的离开,碧云的无奈,都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为了躲避战乱。
秋水不得不离开。
也正因了如此,秋水跑到大陆,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
其实故事的4个主人公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故事的时候,不想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受伤。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一个人会有一段完美的结局。
关于秋水。
如果说陈坤的眼神可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那算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吧。
给了碧云一句承诺,确因最终音信全无,抵不住金娣的追求。
也正因了金娣的一句“就让我代替碧云好好爱你吧”秋水才愿意娶了金娣,自此有了一段曾经快乐的日子。
很多人说秋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不顾碧云,投入金娣的怀抱。
这样的男人遭来多少恶骂,可是在我看来,秋水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了碧云的消息,没有了承诺的含义。
遇到了愿意用一生守侯自己的人,秋水是该接受她的。
但是难忘却的是他和碧云的分别。
碧云给了他一支笔,说:“用这支笔给我写信,我会回的。
”而秋水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我只有一句承诺,我会等你。
”也正是这一句承诺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这个守侯来得太苦了,让两个人自此与幸福失之交臂。
纵然秋水有多爱碧云,纵然在他面前幸福是一张白纸。
失去了消息的他最终还是选择摘掉碧云为他带上的戒指,娶了另一个女人。
但我想,他会觉得碧云也是这样理解他的吧。
如果自己不能跟碧云在一起,就想办法让自己幸福。
这样,碧云看起来也不会难过。
其实,爱一个人,就是为了他让自己幸福,幸福很久很久。
关于碧云。
这是一个我最爱的女子,她用她的一生只为了守侯秋水的一句承诺。
秋水离开的日子,是她一心一意照顾秋水的妈妈,她的婆婆。
甚至不顾婆婆的再三劝说,坚定的心从未动摇过。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没有任何秋水音信的时候,爸爸劝她嫁给子路。
可是,她却始终如一,无论子路对她有多好。
看着她望眼欲穿的眼神,哽咽地冲着爸爸喊,我要等秋水。
所有所有的感情全被她一个人俘虏。
有时候看着她一个人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那枚戒指。
碧云啊碧云,你怎么就这么傻呢,你情愿守着那一句承诺自己过一辈子,也不愿意让别人来照顾你吗。
你知不知道子路对你有多好,他帮你寻找秋水的下落,他其实也希望你能幸福。
其实我是羡慕碧云这样的女子的,可以一辈子只为一个牵挂守侯,不管是不是痛苦,也不管是不是孤单。
其实我想,她内心一定不是痛苦的吧。
心里有一个惦念的人总归是好的。
尽管最后看着白发苍苍的碧云望着电脑屏幕上的陈昆仑(王金娣和陈秋水的孩子)的样子,她望着昔日她深爱的男人的孩子。
她只是想要多看他一眼,她只是想要一个假象而已。
她冲着屏幕大吼,我听不见他的声音,她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
只是这样,在她心里,也该有同样的满足了吧。
她的侄女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这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分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分开的是什么?
谁也没有答案,等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有任何结局。
一个人安详的走完一生,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苦苦守侯,这样也算是一种幸福了吧。
关于金娣。
很多看这部片子的人都不喜欢这个女人。
但是我对她算是有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我不认为是因为她的原因秋水才会离开碧云的。
相反,如果没有她的出现,秋水反而更不会幸福。
从一开始她对秋水的爱就是很单纯的喜欢,难道喜欢一个人也有错吗?
没有。
于是这样的喜欢拯救了一颗将死的心。
她对秋水可以算得上死心塌地,甚至愿意甘心作为碧云的替代品。
为了这个男人,甚至不惜往自己的伤口上洒盐,改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她该知道,每一次秋水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心里都会痛一下。
但哪怕让他痛一痛也好啊,至少他会觉得记忆中有这样一段无法割舍的情怀。
在他们结婚的那天晚上,金娣在秋水面前为远在台湾的碧云说的一番话。
是我不让他等了,今生今世他要见不着你,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
这样的女子,怎能让人拒绝呢。
或许秋水并不爱她,但我想,还有什么比的上对自己的真心。
纵然他有千般的爱碧云,但是无法相见的理由更是给了他太多的伤口。
其实金娣的出现算是秋水的重生。
一个女人愿意用自己作为自己男人心上人的代替品,用自己的一生去照顾他。
我想她也是需要太大勇气的。
这场注定了的幸福,是她拼命拼命为自己争取的,而不是秋水的背叛。
她用她伟大的爱给了秋水生的希望,甚至,承诺的延续。
关于薛子路。
同样是我喜欢的男人。
一直默默地为碧云付出,得不到她的爱却心甘情愿为她打听秋水的下落。
他像碧云守侯秋水一般苦苦守侯着碧云。
尽管最终没有结局,尽管他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还是遗憾终生了吧。
这个遗憾并不是碧云没有答应嫁给她,而是他不能陪着碧云等到她该等的幸福。
他不能守侯在碧云的身边照顾她,这些对他来说是足够的遗憾。
碧云的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忍不住想到很多往事。
薛子路啊薛子路,你也太傻你知不知道。
纵然你等到碧云,你也等不到她的心。
她永远不会像秋水一样,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算作给对方的幸福。
所以,其实你并没有机会。
看着你为她找来的秋水的消息,换来的只是她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个结局,没有丝毫隐瞒。
只是你那一句比秋水更让我感动的誓言,让我觉得,你的付出远比他多太多。
时间不等人,幸福不等人,岁月不等人。
爱情他更不会随随便便等人,这样看来,我们的感情是如此不堪一击。
一切都是承诺来得太早。
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海誓山盟,不是么。
关于整个片子。
算是我喜欢的类型,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情感在里面。
如果说一开始秋水和碧云没有对彼此的承诺,碧云还会不会苦苦守侯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
谁也不会知道答案。
还是那句歌词,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会吗。
碧云你会吗?
秋水你会吗?
金娣你会吗?
子路你会吗?
你们告诉我啊。
我一直认为这个爱情故事里没有谁对不起谁,没有谁辜负谁。
只是太多的幸福不知道该如何分配。
你说如果你是秋水,你该怎么办。
是同样的苦等,辜负另一个女人,还是接受另外一个女人,成全两个人的幸福?
如果你是碧云,你又能如何呢。
是接受子路的爱,违背当初的誓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为当时的一个承诺?
如果你是金娣,又能怎样。
是放弃秋水,让他一个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爱,还是去照顾他,呵护他,给他碧云该给他的爱?
如果你是子路,你又会怎样。
是放弃碧云,另谋幸福,还是一直坚守,直到离开?
人的选择都是复杂的,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字。
爱。
对于这样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或许让自己幸福算做对对方的补偿。
或许为一个人坚守当初的诺言算作自己的信仰。
这些都没有谁对谁错。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碧云恨秋水,她不会的。
因为她知道,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他幸福,这些就足够了。
我们要爱了才能知道,这就是爱。
我们也要恨了才能知道,恨也是因为爱。
自始至终,我们的爱情里没有恨。
有的只是无知的爱。
年轻时的承诺。
(07年写的,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时间太可怕了……)
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爱情早已悄无声息的完成了变质,“到处都是小心眼的男人和势利眼的女人”,到处都是爱情路上的迷茫者和堕落者。
“找个安静的地方住下来,找个安静的男人嫁过去”浓缩了王碧云一生的爱情观,一语道出了这个痴情女人始终怀抱着的爱情愿望——却只能沦为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令人仰慕,让人心酸。
为了陈秋水,她不顾母亲的反对,不顾薛子路的苦苦追求,不顾徐秋云母亲的好心劝慰,甚至不顾自己一生的幸福,一心痴情苦等。
“不,我要等秋水”更是高调集中的体现了她的执着与信念。
若人们都能多一些不计较后果的执着,多一些忘记自我的奉献,多一些痴情等待的勇气,也就会少了许多一生都不懂得如何去爱的人,也就少了许多自命悲惨的怨妇怨男,也就真的还给了爱情一片最原始最纯真的天地。
然而结局却是徐秋云背着王金娣艰难行走于雪山之上,带有浓重西藏韵味的音乐声响起,几个轻巧的闪回镜头浓缩了两人婚后的生活,当音乐声戛然而止,皑皑白雪结束了一切……王碧云爱他一辈子,等了一辈子,却是一场空……影片给了人们太多关于真爱的启示和指引,以一个传说般的故事洗礼了人们混沌的心灵,人们的心随着影片结尾处那只展翅翱翔的鹰,自由的飞翔在感动与思考的天空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不谈论他们的演技,也不谈论所谓老套的剧情。
我看到的,是爱情,执着勇敢的爱情。
所以,我只想,以情论情。
王碧云,她是那样的小鸟依人,却有着那样的执着和勇气。
当她满身泥土,站在陈秋水家的桥头,傻傻地看着他笑;她穿着那样的红嫁衣,坐在月光下,幸福地亲吻他。
她是陈秋水心头的一滴泪,却不能是陪伴陈秋水的一杯水。
王金娣,她爽朗,直率,勇敢,执着。
她是一个女人,那样的鲜活,可爱的一个小女人。
我喜欢她。
我疼惜王碧云,但我喜欢金娣。
王碧云是等了陈秋水一辈子,陈秋水也是和王金娣结了婚。
可是我没有感到任何的一丝不公平,我也并不想责备王金娣。
在新婚的那晚,她说的那几句话,没有丝毫的造作,我只看到了一个同样深爱他的女子,而不是一个所谓胜利者的姿态。
我也不想责备陈秋水,怪就怪他们有缘无分吧,有缘相识,无缘相守。
可是,我也有怪!
为什么,为什么,执着的,勇敢的,都是女人?
跑到乡下满身泥土的是王碧云,跋山涉水缺氧晕倒的是王金娣。
为爱奋不顾身,为爱苦等一生,为爱随军援藏,为爱……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君在云之上,妾在水中央,望穿秋水望不尽,何日是归期~
看云水遥的时候(现在暂停状态)感叹时间,等待,如流水一般一个人可以等另一个人到什么时候?而什么时候突然就可以不再等了,或者说放下了?看云水遥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我爱你>的mv相爱,政治战乱,分隔,杳无音讯...如此这般里面4个人,等待,每个人,都是漫长的等待,虽然,还没有看到结局,但是每个人都是如此小强竟然有人可以为了心爱的人而改名成他等的人如此的勇气,感叹一记而一个人,到底,到底,可以等待一个人到什么时候?有或者,可以不改变初衷的等一个人等多久?时间,磨平了岁月的棱角,等待的心是否也会渐渐憔悴?如果是我,是否会坚持着一直到白发苍苍的时候?抑或在途中的时候,就迷失了?(播放键...继续看下去....)(看完了)看完了之后,陷入沉思看着那块石头墓碑上的两个名字一瞬间,成了永恒等待的人,也许最后的是等待到了的.....也许.
我是一个很容易分神的人经常在看片子的时候 还喜欢跳出来看看网页 聊聊天可是 《云水谣》 让我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想错过里面的内容、台词……看了豆瓣上面的影评 总的来说 不算太好但是 我就是这么自我的一个人 我喜欢 我就TMD喜欢!!
N久前 在某个公交车上就看到《云水谣》的预告 但是 一直没有看那时候看到宣传片 就很喜欢大城市的猥亵跟淳朴的旧时代情怀的对比 我反而会觉得以前的人还比较真现代社会都是一个快餐式爱情 有人会等一个人那么久吗?
这样仿佛比中彩票的头奖的几率还要低感觉比给雷劈到的机会还低!
王碧云的侄女王晓芮说过一句话:结婚有什么好的,现在到处是小心眼的男人和势利眼的女人……对……很对……我也很赞同 从“王碧云”给陈秋水披围巾的时候 我就哭到“王碧云”给王碧云敬酒的时候……哭的是2个王碧云跟陈秋水的等待 哭的还有薛叔叔跟秋水妈妈的等待……苦等的《云水谣》碧云等秋水一辈子 薛叔叔等碧云一辈子 秋水的妈妈等秋水一辈子 金娣等秋云一辈子 可是秋水却没有真正的等碧云一辈子……可是 秋水已经尽力了……意义上来说 已经等一辈子了……如果我是碧云 我也会祝福他们的爱一个人 就是要给他幸福 让他快乐 不是吗?
钻石固然美丽 但是 我还是比较喜欢第二颗纽扣是陈秋水给王碧云的那颗……
《云水谣》这样一部贴有爱情标签的影片,本来更适合上情人节档期,但却抢着打响了贺岁档的第一枪,足可见其对票房和口碑的野心。
如今的爱情电影也不同于以往的小我境界,总是透着野心想做大,不能成为《乱世佳人》也要向《泰坦尼克》看齐,爱情必然是存在于跨时空的宏大背景之下,就仿佛一叶扁舟在洪流中起伏方更能令人刻骨铭心。
《云水谣》的故事伊始便从美国纽约开始,象大多数爱情影片一样用回忆展开历史的画卷。
影片在台北的第一个长镜头宛如行云流水,颇有令人惊艳的感觉,取景的画面都相当之漂亮,可见导演尹力的用心。
影片跨越过多重空间,从纽约到台湾,从台湾到朝鲜,以及远赴西藏,这其中尤其以四十年代末期的台湾画卷描绘得最不成功。
究其原因,影片过于明显的政治意图引来台湾当局的阻挠,终究无缘赴台湾实地拍摄,这是一个硬伤。
此外影片所呈献出的台湾风情画是如此空乏的,整个凝重的历史背景被弱化了不少,或许是因为我看过侯孝贤先生的《好男好女》与《悲情城市》,同样是“二二八”背景下的台湾,其中那份悲悯与阴郁却是无从读到。
那操着国语的陈坤和徐若瑄是与台湾实景是如此的不搭调,虽然影片也提到了“二二八”事件,但也沦为服务于情节发展的工具。
陈秋水与王碧云这一对恋人因为海峡分隔两岸,彼此等待着却遥遥无期,这是影片所要表达对爱情圆梦的渴望。
影片中那一段段的爱情故事颇为动人煽情,从王碧云与陈秋水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王金娣对更名为徐秋云的陈秋水的苦追,甚至于薛子路对王碧云的不求回报的付出,将爱情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王金娣为爱更名为王碧云这一段绝对是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一情节安排这部爱情电影也只能沦为千遍一律俗套爱情。
以一部爱情电影的视角来看,影片《云水谣》不失为一部精良的好作品,也完全可以说是大陆爱情电影类型片的佳作,爱与被爱,守望与思念,在这部电影中都可以用心读到。
然而导演尹力的野心过大,一方面想拍出一部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却又强硬嫁接上渴望两岸一统的政治意图,在爱情圆梦的渴望下潜藏国家一统的希望,以小我凸现大我。
最终却未免令原本纯粹的爱情故事不够纯粹,两相妥协搓揉之下使得该凝重地不凝重,该唯美的又虚空,《云水谣》难免徘徊于进退之间。
大时空的跨度,在这几十年间的历史变迁中,有过多少的动荡,陈秋水的人生却突然被抽离出那个历史背景,从抗美援朝归来后便被安排去援藏,他与那运动不断的年代从此便无瓜葛。
西藏就好象是陈秋水和王金娣之间情感的世外桃源,没有干挠和影响,连他们最终的离去都被设计得如此崇高和完美。
这是一段没有任何杂质的爱情,如何看都象是一个童话故事,每一位存在于这段爱情中的角色,人格都被塑造得完美,连原本陈秋水和王金娣彼此结合衍生出的愧疚也被王金娣婚夜那场戏给消解了。
爱情故事讲得如此完美动情,定能煽下不少人儿的泪水?
可这原本能打造成中国唯美真空爱情的电影,偏偏要纠缠于宏大的历史年代,“二二八”事件匆匆一笔带过,无人能看懂这其中的缘由,连台湾当局也硬是不认同,在朝鲜战场的炮火中没有看到多少血泪伤痛,偏偏却洋溢着一阵阵温情。
何必,何必,这本就是一出动人的鸳鸯蝴蝶,偏要搭上这宏大历史风云,想是导演尹力要的是如《乱世佳人》似的经典爱情,可在影片之中又通通将这些历史事件回避弱化,最终要的只是它们的绿叶功能,好比在照相馆拍照时身后变换的背景幕布。
爱情故事与历史最终是分隔开的,无缘成为一体。
对于观众而言影片《云水谣》是好看的,但却也只能做到好看而已,导演尹力没有能力让影片上升到让人铭记的高度。
如果将影片纯粹当作一部唯美的爱情类型片来看的话,《云水谣》是具有相当不错的观赏性,而且它也绝对能值回票价,有漂亮的画面,有动人的爱情,一切都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去欣赏。
中肯地说,不去考虑这部电影存在的伤处,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影片的精雕细琢,这其中影片中追寻与回忆两条索交替运用流畅,层层推动情节发展。
回忆是影片的主线,其中人物的表演都很丰满,性格塑造也较完整,而作为追寻的辅线则薄弱许多,尤其是陈晓苪的寻找显得很空洞。
影片中作为男主角的陈坤在表演上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在儿女情长方面他总是灵气大过表演,他是那种天生的小生相。
徐若瑄和李冰冰这两位女主角,各自负责了上下半场的戏,徐若瑄楚楚动人的玉女派风格确实打动人,不过与李冰冰的表演相比稍逊一畴。
李冰冰完全将一个为爱勇往直前的女孩演得极富层次,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讨人喜欢。
与三个主角相比梁若施的这个配角却实在显得失败,一个不知所云的新新人类作家,而同样配戏的几位台湾老戏骨都还不错,其中演徐凤娘的杨贵媚更为出色。
聚集了两岸三地不同年龄层的演员,《云水谣》也算是开启了另一种类型的大片,虽然三千万的投资与以往大片相比不属同一档次,但对于爱情类型片来说也算不得小了。
可喜之处在于中国电影不用总是和古装、动作纠缠在一起,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从这层意义来讲《云水谣》的成功更值得认同。
文:眉间尺
还是挺感人的,演员的表演也都不错
1.5
李冰冰
这么纯的爱情现在真没了。PS:徐若瑄太TMD美了!
这么好的故事竟然被拍成了这样。。。剧情设计得太不到位了陈坤的眼神太夸张了徐若瑄一抬头就在哭只有李冰冰还算有演技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剪切版剪得太多,故事情节也太尼玛跳跃了!
雷死我了
简直觉得太烂了。
一般的片子,技术上记住了一个长镜头,台湾和西藏的风光很好,表演上没什么
这部电影完全是看哭了的。
最怕苦情片,太假啦。。中国再大,陈秋水也总能回去见她的吧。。
很爱的片 感动了我
好看,就是有点冗杂···
某年春节看到的。很美的街景。
时间对徐若瑄总是太慷慨.
很好的主旋律
算不上烂片,也算不上好。
结尾太仓促了,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导演似乎应该再使结尾丰满些。还好陈坤的演技在,不然要让很多人失望了~~~
十分讨厌那个徐若宣说话
虽出自于刘大编剧。还是有拼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