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宫心计,虽然人物性格转变突兀,部分剧情发展诡异,主角过分开挂,但大体上好歹还能自圆其说,一句‘天意如此’也算能说得通。
十年后的这部深宫计,打着宫心计2的幌子,挥霍着腾讯金主一亿的投资,远赴横店取景,如此浩大的声势,成品却在演员,剧情,妆容,服饰上全面败给十年前资金不足,布景简陋的宫心计。
为何如此?
服饰和妆容的问题我不想再提。
说难听点,宫心计其实也是旧衣服重复使用,但在配色方面显然胜过深宫计里浮夸刺眼的衣料和大片雷人的撞色。
那些亮的快要发出荧光的衣服,简直是视觉轰炸,加上亮瞎眼的布景,是想测测看观众眼睛的容忍度吗?
不过一部剧的核心还是在于剧情。
服化失败但靠剧情取胜的剧以往也不是没有,90年代的tvb就是靠此赢得不俗的口碑。
但这剧的剧情,我简直要打一百个问号。
编剧这是刚从培训班出来的新手吗?
这么浮夸的“心计”和“斗争”,敢问是从晋江榜单上那些初中文笔的三流小说中得来的灵感吗?
有的梗第一次用叫新鲜,十几年后再用就有偷懒的嫌疑了,编剧以为以前那一套用在新的人物身上观众就看不出来吗?
虽然影视剧不该吹毛求疵,但毕竟拍的是皇宫,可不可以稍微尊重一样宫廷礼仪。
区区龙武军,动不动就冲着大殿乱吼,然后大摇大摆地闯进来,见到太平贤妃皇帝都不行礼,是怎么回事?
不要脑袋了?
太平公主身为镇国公主,不但小心眼,冲动,且智商不足,14集来竟然一次都没得逞。
区区太子妃都三翻四次踩到她头上,她除了瞪眼加在皇帝哥哥前卖惨,就啥都没干成过。
这种智商就算日后造反成功,龙椅也坐不了多久。
两个破案的剧情都简单得要命。
建议编剧回去看看刑事侦缉档案,鉴证实录,法证先锋等温故知新一下,顺便洗洗脑子。
然后是台词。
不得不说,有些跪舔tvb的人真的是太过跪舔了。
这剧的台词和“古典”“古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编剧为了卖弄,采用大量的谚语?
歇后语?
打油诗?
一两句尚可称为精辟,不分场合,不管内容,每句话都要带一句就忍不住让人翻白眼,想问大妈你是不是不会说人话。
还有成群而出的四字词,一两个不够,非要每个人喷口水似的喷出十几个才过瘾。
这样虚张声势,想让人觉得‘哇,好有文化,懂好多成语’的结果,是大量同义词撞在一起,除了让人觉得废话太多外,对传递信息启不了任何作用。
总而言之,这剧老梗滥用,虎头蛇尾,台词做作,人物性格前后矛盾,说背叛就背叛,说倒戈就倒戈,你倒是安排个铺垫再反转啊,这么生硬是怕观众不够意外吗。
别说金枝欲孽里众生皆苦,人与天斗的立意和格局,就连宫心计,哦不,是万凰之王中的那点儿能然观众稍微意外的‘心计’和‘手段’都差远了。
宫斗大戏?
省省吧。
宅斗都不用什么自残,漆树,假装中毒这些老掉牙的手段了。
更新:这剧最后几集简直烂出新高度,没想到编剧可以偷懒到这个地步,怀疑他是不是实在太忙还是太想收工回家,随随便便写了点字就拿去交差了,敷衍也不是这个法的。
虽然这剧注定不会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但这么多观众捧场,还远赴横店取景,加上胡定欣陈伟韩马利马浚伟等人奉献的精彩表演,你就这么敷衍了事,不怕惹怒太平公主的英灵,一气之下拿尚方斩马剑将你斩了?秦淮居然临阵倒戈,我的上帝额,铺垫呢,伏笔呢,忠心耿耿了三十多集就这样毫无理由地倒戈了。
编剧啊,虽然公主注定失败,但你也不能把她写成一个天煞孤星啊。
两任驸马都死了,哥哥也放弃了她,侄女胳膊往外拐,现在就连一向待之不薄的近身都要无缘无故地叛变,这是何等的惨,何等的悲哀。
历史上公主明明是与李隆基兵戎相见后才失败的,这剧里公主居然自己去李隆基的地盘送人头。
古往今来哪次政变不是以兵力致胜,所谓庶子乱政只是为了师出有名罢了。
结果呢,一兵一卒都没看到,公主的兵马全败在宋王的三言两语了,真素悲剧,输都输得这么儿戏。
话说公主从第一次到最后一集,都没真真正正地赢过,有这么挫的反派吗。
编剧随后居然还有脸强行让元月灌鸡汤,真是强行善有善报啊,说这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用姚金玲的话说,你能全身而退不过一个运字,还是亮瞎眼的猪脚光环。
你姐姐给公主下毒,事败后会被处死不是用脚指头想都知道的事,你哪来的脸骂公主心狠手辣的?如果公主真被你姐姐害死,不知你会不会用同样的嘴脸指责你姐姐歹毒?你姐姐虽然横死,但是她害人在先,罪有应得,而皇后害死无辜的昭仪,若芊和成内侍,桩桩罪名,罄竹难书,怎么不见你去为他们讨回公道。
为了给姐姐报仇就能放下这些仇恨,与皇后练成一线,果然说仁义道德都是假的。
这剧是怎么做到所有正派都如此道貌岸然,如此厚颜无耻地双标的。
如果编剧的用心是借此捧反派的话,他确定把反派写得又蠢又浮躁,还被主角一路血虐到下线,真能再现当年如妃的风光吗?
我看了姚金玲都比她强得多,好歹还创造了几句流传甚广的金句,贡献了许多表情包。
宫心计2确实超乎我的想象,剧中人物说死就死,感觉节奏过快,有股子老剧的感觉,但很容易让人入戏。
剧情虽然有老套的地方,但是不会无脑,人物行为逻辑很清楚。
看完前几集后感觉剧中撕逼的戏码太少,而且还有一个看似傻白甜的元玥,感觉对不起宫心计这个名字,迫不及待想看剧中所有好人都黑化的情节。
那么多年以来TVB古装剧的场景道具永远是那么的花里胡哨,满满的影楼风,硬是演员用演技和颜值拉回了人们对场景的吐槽。
一般情况下,提起来李隆基,都知道他和杨贵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常看宫廷剧的宝宝们可能还会记得武惠妃(也就是武则天的侄女,寿王他娘,杨玉环她婆婆,但愿这个关系没有搞晕大家😅),也许也会有人知道李隆基有个宠妃叫梅妃(这个梅妃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却很少人会想起来李隆基有一个和他共患难同进退的发妻王有容,也就是宫心计里的王蓁。
王皇后 李隆基这位结发妻子是在他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嫁给他的,而且要纠正的是这位王氏家中只有一个哥哥,影视剧中用漆树粉让妹妹脸部过敏从而导致妹妹自尽的情节应该仅仅是为了展示王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一面。
武则天对这位侄儿起初是欣赏,后来李隆基的生母窦氏被杀以后,武则天对李隆基进行了长达七年的软禁,这期间李隆基的这位糟糠之妻王氏不离不弃,始终追随。
穷困潦倒之际,王氏的父亲典当自己的衣服换了一碗汤饼给李隆基做生日,这件事情那位出场两集就领盒饭的宋王妃还拿来取笑过王蓁。
严肃的王蓁
跳舞中的王蓁 据史书《旧唐书》记载:颇预密谋,赞成大业。
在李隆铲除韦后以及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中出谋划策,在后宫之中与太平公主分庭抗礼,和李隆基共患难,同进退。
终于夺得天下,李隆基也如约把王蓁封为皇后。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皇上皇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真的是一个happy ending。
可是,帝王的后宫一般是佳丽三千,王蓁做为皇后一直没有生子,这也是失宠最大的原因吧,很快李隆基有了新的目标,本剧中即将出场的郑纯熙,但是李隆基历史上没有一个郑姓的妃嫔,只有一个郑才人,也不是很得宠,疑似暗指历史上的武惠妃。
郑纯熙
郑纯熙和李隆基剧照 武惠妃心思阴险,当时一人独大,可参照甄嬛传中华妃和皇后的对抗,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位武惠妃一共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但愿我没有记错),而且她善于观察皇帝,总会得到皇帝的欢心,她之上只有一个王皇后压着,时间久了就想取而代之。
于是用计诬陷王蓁在宫里使用压胜之术,皇帝得知后很生气,把王蓁贬为庶人,王蓁悲伤交加,三个月后就去世了。
自此,李隆基这位和他共患难同进退的糟糠之妻永远离开了他,李隆基是否有一丝后悔和怜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好像确实是没有人记得这位和他一起夺天下的原配。
知道结局的我,看见王蓁越为李隆基付出越心痛😭😭😭😭 之后武惠妃为了扶持自己的孩子做太子,就多次向李隆基哭诉捏造现太子李瑛种种不忠不义之举,久而久之,李隆基心中也有了疑虑,最后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武惠妃接连害死了王皇后和太子等人之后,每日忧惧过度,每每在梦中惊醒,最后自己被自己吓死了😂这也算是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后妃去世的原因了😂 之后的杨贵妃已经是好多人知道的故事了。
不再赘述。
最后还想说说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和元玥。
元玥这种人设,放在甄嬛传可能还不如夏冬春🙄🙄,但是可能这就是港剧的特色吧,总有一个大好人散发正能量,希望元玥和何离结局好一点❤给几个好的结局。
太平公主,那可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由于安定公主的死,太平公主得到了双倍的爱,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和自己很像,所以更爱太平公主,不难解释她为什么会权倾朝野,这位演员也是很好的诠释了太平公主的气场,不信请看下图
太平公主被激怒 遗憾的是这个剧本只演了宫中的进展,却没有表现出如何权倾朝野的一面,比如说集结了那几个刺史,收集了多少谋士😂 不过尽管如此,尽管它色彩花团锦簇,尽管我太子妃眉毛一高一低,他们所有人的演技都在线,台词感染力都让人如临其境,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好戏,好宫斗剧。
以上。
【深宫计】真是百感交集,TVB很想用一部他们擅长的古装宫廷宫斗大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金枝欲孽的时代过去了,再创辉煌谈何容易。
再糟糕的时代,都感谢这些想不断创新永攀高峰的人,你们的勇气可嘉。
胡定欣演这样的角色并不讨好,她用这么多年在TVB的沉淀而出的这个角色,终于承受的住这份重量。
虽然胡定欣的高低眉总让我不时的注意到,虽然我总被剧透骗,但是有正面侧面背面都好看的马国明,这些都不重要了。
结局不是以前那种大快人心的风格,或许这样才是让追逐名利的人最难受的结局吧。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善恶只是一念之间。
#我的第93个剧评
看了深宫计,对王蓁这个角色真的恨不起来。
虽然自己的理智也知道她的种种所作所为确实在害人,是不折不扣的坏人了。
可心里也总是觉得她有太多迫不得已,比可恨更多的是可怜。
其一,年少母亲去世,被继母将自己的亲事强行夺走给自己的妹妹,而且妹妹竟然也觉得心安理得,就连自己的父亲都默许甚至是同意了。
她确实和任三恕已经情投意合,但始终觉得她的亲事就是她的,可以是她自己心甘情愿让给妹妹,但不能是由自己身边的人强行夺走;其二,她为李隆基付出太多,且一直承受着没有子嗣的非难和议论,地位迟早不保。
做为深宫中一起陪皇帝共患难,多次以身相救身陷险境的发妻,她好不容易怀孕却不幸流产,且再无生育能力;其三,李隆基彻底的自私,在有了郑昭仪之后丝毫没有考虑过皇后的感受,而是信誓旦旦的要和郑纯熙携手白头,之前跟王蓁的山盟海誓早已抛诸九霄云外,让这个为他付出了所有的女人伤心至极。
我们可以责怪她为了权势丧尽天良,但是皇帝的无情,生育的无望,深宫之中的她仿佛只剩下权力可以守护了;其四,我不太懂任三恕,即便是不爱了,怎就至于忍心置王蓁于死地,半分情分不留,说好的当年的一饭之恩呢,呵呵。
我觉得如果没有甘若芊的出现,他不会就这么绝情,呵呵,这种男人。
其五,除了王蓁害死了皇子,我觉得其他那些也都是小喽啰吧,为了几个婢女去制裁皇后?
呵呵,那李隆基更应该打入冷宫贬为庶人,殷瑈的死,成恭的死,秦淮的死。。。。
说秦淮死有余辜的,难道陈茗风就不是死有余辜吗?
只有李隆基能为了自己的皇权杀人,为了自己的后位杀人就不行吗?
双标。
刚开始猜测剧情以为帝后走势应该是有人欺负王蓁 王蓁斗得凶 后来年轻女子太多 李隆基才废后 谁知道后来一切都是王蓁妒忌 既然享受着皇后尊容 就得忍人之不能忍 即使王有所出 王蓁也会和别人争斗 因为她就是个善妒的人 其实只能说李隆基是个不守承诺的人 即使你发现王蓁做错事 但是你可以责罚她 但是你不可以爱上另一个人 王蓁妒忌的是那个给自己承诺一生一世一心一意的人那么快就变了 只能说一切太快发生 若是李不那么快对别人好 王也不会做的太绝 毕竟就算没有郑也会有别的女的 唉 主要是一时的嫉妒冲动让丈夫推的越来越远 其实既然有之前的情感 何必在意那么多 皇后无所出照样是嫡母呀只能说李最后的结局 竟然是女主姐姐的KO的真凶 也蛮让人觉得这家伙也不是个好人 而且还道貌岸然 突然觉得红妆时代又如何 王蓁若是绝情些也大可走武皇的路
女孩子都有公主梦,透着万千宠爱,不像“女王”,虽也高高在上,却高处不胜寒。
太平公主可谓生得逢时,历史上的公主要么没她富有,要么没她得宠,明明只想做备受疼爱的小公主,却一路坎坷,背负姓氏所带来的荣华富贵、杀伐混战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宫心计2之深宫计》里,太平公主一出场就凶神恶煞、自带杀气,再加上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带着闪电的寒光出现在小皇帝的房间,足以上幼皇心智崩溃,也让我们知道狠角色要上场了。
从妆容来看,绝对的霸道女总裁,眉毛粗黑上挑,目光如炬、服饰华美(她皇兄都被她衬得像个护院,这出场,比乱党韦氏更像要篡权的。
)
本剧太平公主的第一个镜头,自带杀气的太平公主深夜造访幼皇,废其皇位。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生平极受父母兄长的宠爱。
不过她并没能一生做个傻白甜的幸福小公主。
有三个重要的人生经历,影响了剧中太平公主的人设走向。
第一个重要经历:她的生母,则天皇后。
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是却是她的人生底色——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杀伐果决。
虽然剧中没有武则天的镜头,但第一集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剿灭韦氏乱党。
就能知道太平公主不但权倾朝野,并且杀伐果断,不留后患。
像极了她母亲的手法,视为乱党一并连坐,尽管当年她夫君薛绍也是被是无辜连坐而死,她深受其害,但也反过来用此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势。
比如她执意要杀已经被赶下皇位的幼皇,幼皇口口声声叫她姑姑,但在这位姑姑眼里,幼皇不过是除之而后快的余孽,幸幼皇被李隆基救下,留得小命。
但太平公主开始与李隆基心生罅隙,她觉得李隆基非池中物,拼力打压,以免将来不好控制。
第二个重要经历:人生一大拐点,她的先驸马薛绍被迫害致死,历史和电视剧有多种演绎,但薛绍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无疑的。
太平公主的大舅哥参与造反,被武则天下令抄斩。
太平公主自然无需赴死,但薛家满门被刺死,她无力挽救,自此黑化。
本与薛绍琴瑟和谐,如今落到阴阳两隔,母亲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逼自己嫁给武攸暨,这段政治联姻让太平公主意识到必须大权在握才能掌管自己的人生。
陷入爱情、温柔似水的太平公主一旦被卷入政治斗争,贵为公主又如何,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她连自己的夫君都保不住,而下令的人竟是自己的母后。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她改变不了政治的走向。
但求自己有一天能把控天下事,不再会尝到失去的痛苦,但是她希望落空了。
沙场救夫,大势已去
薛绍被问斩,阴阳两隔太平公主很快被母后嫁给了武攸暨,为了巩固武姓的地位。
母亲竟然连自己女儿的幸福也可以随意牺牲,这简直把她恶心坏了,竟然嫁给仇人的家人,且仇人是自己的生母,嫁的又是自己亲戚。
她与驸马情淡,人尽皆知。
第三件事,武攸暨为太平赴死,武攸暨对太平公主情深意切,但是太平公主根本无法接受他,武攸暨死后她才知道自己再次错失眼前人。
武攸暨已经身患绝症,除了医生,无人知晓此事。
决定替太平公主承担罪名赴死了此残生,临死前和太平公主最后一面都是在讲自己要和前妻九泉相会的期待,完全没有对公主的不舍,其实是希望公主不背负任何的心理负担,好好活着,是为大爱!
说到这,公主是真的幸福的,有过两段真爱,只是她后来心灰意冷,心中无爱,亦看不到爱。
生活也没停止虐她,比经历一次驸马被斩更悲惨的是什么,是经历两次驸马被斩。
太平公主走后,武攸暨细细品味公主给他做的唯一一次餐食,心满意足。
用餐期间有颗红枣掉落草席,武攸暨急切找到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不忍心错过公主给她的任何东西。
被任三恕看到,上前问询,这样是否会后悔,武攸暨不后悔,并说“你不是我,你不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武攸暨做到了。
被三恕看穿,问他会不会后悔。
驸马决定深藏对公主的爱,孤独赴死。
太平公主相信武攸暨是想念妻子才会急于求死,让公主神伤落泪。
很快公主知道武攸暨本命不久矣的真相,对她亦是情真意切,公主不顾一切又去法场试图阻拦,如果她到了,凭她的盛世地位,应该是可以拦下来的,毕竟皇兄对他宠溺有加,但是这一次,她来晚了。
同样的法场,第一次薛绍是无可奈何,第二次武攸暨是阴错阳差。
如果武攸暨能不死,太平公主是一定会和她携手白头的,只不过,再一次错失眼前人。
太平公主为武攸暨落下一行泪,只恨两人生不逢时,做了政治的牺牲品。
武攸暨心系公主,在她面前从没有过自我,默默陪伴和奉献,最终为公主送命。
只可惜他活着的时候公主完全不知情。
驸马武攸暨赴刑场,太平公主想要救他,无奈错失机会。
贵为公主,也有如此心碎的时刻,被命运玩弄。
可悲亦可叹!
太平公主为什么让自己深陷权力的漩涡?
已经剿灭韦氏,她自己乐得清闲不好么?
不是不好,是不能,她可谓“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由于母亲的影响,她深知权力和地位的重要性,看着母亲交织在权势的网络中,她即便无法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之后的每一步,都为自己巩固自己的权势而铲除异己,同室操戈,玩火者终引火上身,不得善终。
想想自己曾是大唐王室的小公主,坐拥财富和宠爱,如今为活得不再被动,主动树敌,打击李隆基,深知有一天自己若败下阵来,只能求皇兄念在昔日情分,保她性命无虞。
曾经的公主,枝无可依,她虽拼命抵抗,但终不能幸免。
太平公主再次痛失驸马,更加无依无靠,求皇兄日后保她平安。
《别思》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希望你能记得我也曾经笑靥如霞!
高高在上的镇国太平公主又怎样,终究是此恨难消,意难平!
我不亡,你不死。
昔日的承诺,到如今竟成了可怜的笑话。
你一日为帝,我一日为后,昔日的情深,到如今竟成了卑微的羁绊。
李隆基说她满手鲜血,心狠手辣,可他忘了,她这一切是为了谁。
她帮他夺权,助他登临大宝,成就一世帝业,她帮他牵制太平公主,收复皇权,稳固帝位。
可当尘埃落定,天下太平,他却来兴师问罪,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她是他的蓁儿,她是他的夫人,她为了他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她为了他毁去绝世的容颜,她为他付出了一切,可到头来,不过空名一副,古琴一架,冷宫之中,了却残生,今生永世,不复相见。
多少人说她残忍、冷血,残害皇嗣,陷害妃嫔,戕害宫女,她的每一步都是尸横遍布,鲜血满地,可她又能如何呢?
后宫如前庭,波谲云诡,没有一个善良的人能走到最后,如果你不攻于心计,不城府深重,到最后,不,你是没有最后的。
王蓁,只是这后宫中的一个可怜人,她要生存下去,她就必须如此,后宫连前庭,牵一发而动全身,她在后宫中,替她的夫君稳定后方,连同尚宫局,逼宫太平,还政于圣上,她的夫君。
她的狠,替李隆基摆平了太多的障碍;她的毒,替李隆基除去了太多的心患。
只是到最后,她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她被他打入冷宫,纵然他无法废后,还能给她留下皇后的空名聊以慰藉,可他却再也不会见她了。
也许他不是不再爱她,只是他不再相信人心,因为他一次又一次负了人心,他又怎么能再相信?
他害怕,怕他的不堪被世人知晓,所以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王蓁,这个彻彻底底知晓他所有过往的人,他又怎么敢留她在身边?
身为帝王的悲哀,大抵便是如此吧,从此,身边佳人不绝,却再无交心之人,一人一黄袍,披的是权力,藏的是孤寂,余生无人入心,只余落寞相随。
也许,多年以后,他仍会记得,有一个王蓁,陪他共患难,与他并肩登金銮,替他扫平障碍,惹下一身业障,最后,她的最后,是他的冷宫,是从此,是永生永世,不复相见。
深宫计,果然,一入深宫,再无归路,从此前事不复,结局凄然。
深宫计作为宫心计的第二部,从结局上来看,不如宫心计完美,但是也继承了TVB剧的一贯风格,恶人只能天收,甚至法律权力都不能动他半分。
整部剧里,从武驸马,成内侍再到贤太妃,甘若芊和郑纯熙,除驸马因错手导致宋王妃死亡之外,其他人都是半点无错,无辜被牵连。
结局很巧妙的告诉观众,活下来的赢家,章尚宫,王皇后还有皇上,不是善良正义之人,而是足够狠心,就好像汪敏最终能成为尚宫一样,心肠够硬且了无牵挂。
观之南宫司设,陆司制和徐司珍,都是有牵挂且向往自由之人,所以他们选择离开皇宫。
但是放弃荣华富贵与尊贵血脉的何离与元玥真的能找到清净之所吗?
就像陆司制和徐司珍所说,宫内宫外皆是勾引斗角,唯有安分守己,才能保平安。
但是偏偏李隆基又和郑纯熙说过,有些人我明知他安分守己,清白正直,是被冤枉的,我却不能提他申冤,因为我要顾全大局。
那么一起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变成闭环!
再说王蓁,她与李隆基相互扶持,曾经同甘共苦,最后貌合神离。
她本来就不是善良之辈,所以她的所做所为也可以理解,她爱皇后这个位置胜过一切,她的奋不顾身,说到底,也是为了自己,可怜任三恕钟情她多年,却没看透这个人,“人设崩了”最符合他的心情。
我觉得还是TVB编剧的本领真的不复以往,所以才会让宫斗手段显得段数太低,很多剧情还有漏洞,看上去有些勉强。
郑纯熙的人设太过美好,结局也太过悲惨。
元玥的人设本来很讨喜,但是后面的戏份不足,导致重要性减少。
总体来说,一到新老演员的碰撞,还是看出老前辈们的功底,陈炜的太平很出彩,特别要赞一下曾伟权的武驸马,狱中诀别那一幕,我都忍不住哭了。
韩马利的周淑妃,谢雪心的章尚宫与当年《宫心计》中的角色判若两人,胡定欣的王蓁也可以,但是王蓁的妆容实在无法接受。
看多了你替我顶罪,我替你受罚的剧情,整个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童年遭受毒打导致精神变态的女医工残杀无辜宫人的案件,既营造了紧张的气氛,结局也可叹可悲。
其实这部戏让我想起《大明宫词》,颠覆了太平公主在我心里的形象,但其实殊途同归,结局都是一样的,站在权力巅峰的李家人,最终成为了孤家寡人。
后面几乎烂尾,全剧配角戏份特多,什么尚宫局的,任三恕,何离这几条,全剧败笔三个白莲花:元月、甘若芊、郑纯熙,每次看到这几条线基本都拉了,一集以10分钟左右结束,仅大结局的时候李隆基和王蓁这条线处理的可以,他们本质上就是同一类人,王蓁可以说就是李隆基想要极力掩饰自己的那一面,他俩最后分道扬镳的原因就在于李隆基内心仍然保留对真善美的向往,而王蓁是完全抛弃了。
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资格责怪她,因此王蓁最后被打入冷宫,而李隆基又何尝也已将自己打入冷宫?
我很喜欢
低端宫斗。刘心悠这个五颜六色的妆容实在不忍直视。最后几分钟姐姐的死稍微反转捞了一下。准备补1。
元玥刚入宫那个状态 如果真的是宫斗剧的话 分分钟赐死好么。而且逻辑硬伤 很多细节禁不起推敲 服了 真的看不下去了 也不准备再看了
台词不错,希望tvb尽快翻身
打倒封建大堡垒,太平公主可不可以弄死这些女德婊……
这个剧情就不谈宫斗二字了,还有就是tvb惯用的富丽堂皇艳丽色彩和押韵台词实在有点囧…
看电视演技不是第一位吗那些对大陆剧演技好一点的剧集都是给高分到了TVB 都来拿服装说事 有什么意思?
还好吧……
配色服装影楼风辣眼睛,听台词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国成语大会的现场。
服装有点花花绿绿了,剧情还是不错的。
大唐名侦探事件簿之顶包案……三分的水平给一星TVB粤语剧情怀。
除了太平小公举演的太好了!三个姐妹团太磨叽了!看了就快进了
还是熟悉的演员,还是熟悉的配音,还是原来的台词感觉。挺好看的,就是大家都老啦。
TVB还是看好你们的!
粤语古装都蛮好玩的
难看到不想承认看过。
说TVB好看的你们不应该检查下脑科吗?
公费谈恋爱,不过个个cp感十足
喜欢台词,欣赏太平公主的演技……不过对于主角三好的人设有点受不了…
不知道怎么评分才5.9至少也是7.5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