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奇怪的画面切换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总是喜欢多镜头组合在一起?
赶脚很有科技感么?
整个画面很七八十年代是怎么回事?
女主有一次出场赶脚直接穿越回到文革时期了……浩克爸爸赶脚不像个科学家,穿得很潮骚,像个摇滚青年,但是到了现代,所有的人又失去了时尚感是怎么回事????
金发小女孩长大变成黑发黑眉毛小女孩了是怎么回事?
外国人流行染眉毛?
我被一只发狂的贵宾犬吓到了我会告诉你吗?
当时赶脚好像要爆发生化危机,贵宾要便丧尸犬一样啊……继续……麻麻被粑粑一刀杀死,麻麻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开门,不管站在旁边的儿子,不管还持刀要杀死儿子的丈夫,用吃奶的力气冲出屋子,伸手向实验室方向如行为艺术一般做出一个自己被科学毁灭的意义重大的姿势,然后倒下……导演,你敢揣摩一下麻麻当时在想什么吗?
然后,绿巨人被激怒了……然而反派金发哥哥死得一点不给力,怎么是炸死的呢?
这种王八蛋应该被浩克双手分尸才过瘾啊!!!!!!!
还有还有!!
那个女盆友,为什么帮助别人抓浩克啊……理解不能……最后浩克,果断躲起来不要女盆友了……最后……我以为我看得是无敌浩克……我说怎么没有彩蛋呢结果我看的是绿巨人……我是为了妇联来补课的呀我说怎么浩克脸小了一圈呢……
上世纪90年代左右,漫威由于濒临破产将旗下英雄的影视版权贩卖出去,因此进入新世纪以后,好莱坞各大影业都开始拍摄这些英雄的真人电影,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蜘蛛侠》《X战警》系列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漫威英雄的银幕征途都那么顺利的,比如今天要说到的《绿巨人》。
浩克的版权绿巨人浩克的版权,最初漫威是卖给了好莱坞巨头环球影业,而当初漫威将英雄卖出去时,条约都有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倘若电影厂商没有推出这名英雄的电影作品,则版权将自动回归到漫威手上,比如蜘蛛侠的期限是5年。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进入世纪初后环球影业很快就将浩克的个人电影立项,不但投入了足足1.37亿美元的成本(当时福克斯的《X战警》成本才7500万美元)还请了著名导演李安执导。
李安的实力自不必说,2001年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自己后来还两次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然而,《绿巨人》在2003年上映后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网里影评人的评分勉强及格,而代表观众口碑的爆米花指数却仅仅29%。
票房成绩更是只有2.45亿美元出头,对比其1.37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加上宣发费用以及分成,显然亏损不少。
而《绿巨人》的成绩也导致环球影业不敢再碰浩克这名英雄,间接导致后来版权回归漫威的故事(不过环球影业依然拥有浩克电影的发行权)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不明白了,1.37亿的成本在03年已经算是非常高了,且还是著名导演执导,为何最后成绩如此不堪呢?
定位李安是一名优秀的导演,但纵观他的作品列表,可以发现他比较擅长拍文艺片,当然,他也能拍商业片,但并不如以故事为重心的剧情片稳定。
说远的,1999年李安执导的《与魔鬼共骑》就在票房上遭遇惨败,说近的,2019年李安也拍了一部商业大作《双子杀手》,而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同样相当一般。
绿巨人浩克这种以破坏力、战斗力着称的美漫超级英雄,最适合拍的影片类型自然是以场面、视觉特效为卖点的爆米花电影,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故事、剧情一般都比较简单,但会有很多刺激观众肾上腺素的特效场面。
通俗点说,就是打得过瘾。
但《绿巨人》这部电影,李安并不甘心单纯拍成一部商业影片,因此将其重心摆在了文戏方面。
这其实是风险很高的一步棋,超级英雄不是不能走注重剧情的方向,诺兰后来的《黑暗骑士》就是商业、故事两面俱到的电影。
但也要知道,整个漫改电影史上,也只有一部《黑暗骑士》而已。
由于李安不愿意将《绿巨人》定位成纯商业片,因此导致后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挖掘英雄的深度《绿巨人》这部电影的故事,对比漫画改动幅度非常大。
比如吸收人在原作只是一名普通的反派,但在影片里被改成是主角布鲁斯·班纳的父亲。
当然,李安这么做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他在90年代打出名堂的《推手》、《喜宴》与《饮食男女》都是讲述家庭的影片,别称“家庭/父亲三部曲”。
他特地将吸收人改成班纳的爸爸,显然是想从自己最拿手的地方去挖掘浩克的深度。
但很可惜,这个方向其实完全不适合绿巨人这名英雄。
浩克这个角色有没有深度?
当然有,他是漫威人气很高的角色,且早早就推出了自己的个人漫画,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但他的深度,从来都跟所谓的“父子关系”无关,而是跟班纳---浩克这两个意识(甚至是多个)彼此对立却又不得不共存有关。
但即使要挖掘一名英雄的深度,也理应从最适合他的方向入手,而这些漫画角色都诞生了几十年了,原作漫画的画师、编剧等其实早就这个方向摆在眼前了。
好比倘若要细说蝙蝠侠的深度,那也不可能从伟光正的方向去挖掘,因为这个英雄的设定就跟伟光正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李安本身是打算从自己擅长的方向去阐述浩克这名角色的内涵,严格来说也不是不可以,但还是那句话:风险很高。
而结果很明显,观众也并没有卖帐。
商业元素极少所谓的商业元素,从戏内角度来说指的就是一部电影里观众们想看到的东西。
而由于《绿巨人》的重心在文戏,因此整部影片的商业元素可以说少之又少。
电影总时长138分钟,班纳在第40分钟才正式开始变成浩克,而第一场正式的战斗竟然是在60多分钟以后,且打的是还是几只狗,场景又在黑夜,基本没有任何看头。
最终决战同样相当敷衍,没有任何设计,单纯就是双方变个身,然后你抱我我抱你,我把你吸收,吸收完太饱了直接撑死,结束。
事实上,电影侧重文戏并不是武戏就能敷衍对待的理由,尤其是浩克这种英雄,观众不见得会想看到他在整部电影都一直砸砸砸,但更加不会想等一个小时才看到他打几只狗。
除此以外,李安在影片里采用了所谓的“漫画分镜”的表现方式,在单一画面中经常会看到类似漫画框的镜头插入,因此大银幕屡屡会被多组镜头所割裂。
但这个表现方式,只能说是相当的失败,因为电影与漫画是两个载体,在电影的镜头语言里,空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漫画式的分镜插入会破坏这个空间感,导致镜头的表现力大为减弱。
以李安的水平肯定也是很明白这点的,不过这部电影是漫改影片,李安显然是认为采用漫画分镜会让粉丝们更有亲切感。
但当漫画改编成电影后,其实受众早就不局限于那点漫画粉丝了,而大众对这种表现方式,显然也没有多少好评。
仅以一部电影本身的标准来衡量,其实《绿巨人》并不算很差。
但若果是以一部以浩克为主角的漫改电影的标准来看待,《绿巨人》就不能令人满意了。
实在是有点难以想象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导演才能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篇幅内将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讲的足够的吸引人。
在我看来,李安尽力了。
尽管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但李安已经是在表现的足够好的情况下,才将它抬到了不属于它的这一地步。
母亲被父亲当面杀害,父亲又被抓去坐了几十年监狱,出来后化身究极变态要夺回班纳身上的力量,女朋友又算是敌对阵营。
自己变身后又是一个让人恐惧的绿色大块头。
当以上种种debuff叠加在一个人的身上的时候,这个人竟然不仅不黑化,反而在变身后内心里想的是竟然还是不伤害人类。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绿巨人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守护地球的复仇者联盟成员,但是当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依然是让人感觉人物的成长与剧情的发展十分的割裂。
而且局限于电影篇幅的长度,当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述班纳是如何成长为绿巨人时,那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给他塑造出一个合适的对手,因此通篇下来的打斗场景也让人有点索然无味。
不是被人类的战斗机像蜜蜂苍蝇一样的蜇,就是被他爹像个战神一样化身雷电单方面掉打。
看完这部电影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下一部电影《无敌浩克》做了前戏铺垫,能够让无敌浩克简单直接的一开场就安排上反派的塑造。
不再去花费大量篇幅解释浩克是如何而来。
简而言之,于我看来,《绿巨人浩克》是李安导演很努力的,将一个只值3分的故事(仅限于这部电影里的故事内容),展现到了6分的程度。
故事不好,讲故事的人再厉害,也说不出一个花来。
怎么说呢。。。
我给这部电影重新命名《走在薰衣草田里的浪漫浩克》或者《文艺复兴之绿巨人大战红巨人》。。。
虽然绿巨人长相没变,这一部里面长的还能看,但是只能说李安大导演的文艺和情怀用错地方了,就是套着漫威的袋子充分发挥导演的文艺风格和情怀,一定还要再掺杂一些狗血中国片段,比方说情敌争女主,父子有误会,太小家子气了。
漫威的角色还是交给美国人去导吧,不是看不上中国导演拍美国角色,李安拍的已经很棒了,但是就像是外国人来拍西游记,拍红楼梦,那个导演再有成就,中国人也不会喜欢看的,对吧。
就是文化差异。
片子看的也昏昏沉沉,战线拉的太长了,激情就集中在那几分钟里面,也没什么情节,光利用色调色彩朦胧美把女主的睫毛呀眼睛呀拍的那么好看,还有个长镜头把男女主荡秋千的场面拍的特别唯美,不知道的以为是在看什么日本文艺风伤感电影,真不适合。
还可以 挺有场面的 看得也很爽只是很有意思 巨人变大的时候身上所有衣服都没了 但是裤子永远都在(地球人都知道)
李安的习惯是非原创的就自己大改,一定要抛弃原著设定,做李安自己的绿巨人。
这个没有问题,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也是偏文艺向,口碑票房丰收,但李安的故事平衡没做好,没有或太晚才给到观众想看到的漫画绿巨人变身的破坏力,文艺段太久。
对比蝙蝠侠,李记绿巨人重心太偏心理描述,动作戏太晚太弱不够刺激,观众只能接受看爽破坏王的基础上加一点人性心理描述丰富角色,还不能接受李记的大颠覆。
李安自传中都没提这片有些太小心眼,不能只讲自己斩华雄还得讲失败历史才对。
看来他还是做非主流的半原创比较有利,观众没有对原著的预期定位习惯影响,能听进新的故事。
一直不喜欢巨人,或许因为童话故事里巨人的形象都是笨重肥硕粗鄙的样子。
绿色的巨人就更是令人反感了。
但是这一部电影中的绿巨人却着实令我喜欢。
最近按照网上推荐的观影顺序开始复习漫威电影系列。
功课没有做好,完全不知道“绿巨人”和“无敌浩克”是两家公司拍的不同作品。
刷完钢铁侠后看此片顿时感觉风格骤变。
此片着力于描写绿巨人与家人恋人之间的感情,手法细腻感人。
不愧是李安导演,把简单粗暴的动漫打怪变成了浓情柔意的伦理故事。
怪不得评分那么低,毕竟很多人是来看打怪兽的。
但是我很喜欢这一部。
尤其是女主角含情脉脉凝视着绿巨人时,就好像动画片怪物史瑞克里的公主。
这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绿巨人,实在令人心生爱怜。
我也很喜欢他跳跃的场面,感觉世界就在脚下,随意飞翔般的自由,那种超越了凡人使人着迷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禁不住随之深深呼吸。
我不喜欢影片中类似漫画切割的镜头,多此一举。
还是更喜欢李安拍文艺片内涵片,冲着绿巨人原版漫画去看这部电影的的确会非常失望,这几天一直在重温marvel和DC的电影,这一部看来看去都索然无味,不能因为导演特色使然而去评判或者宽容影片,在我看来李安就是拍砸了,这没什么,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我觉得他拍的人物故事感强的片子就特别棒。
在大多数“很失望”的评论声中,总有站出来说“我操棒极了你懂不懂电影内涵”的好评。
我想说,李安是个细腻敏感的导演,他能拍卧虎藏龙,能拍少年派,这只有他能做到, 但细腻也需要用对地方,对于浩克,内心的纠结,挣扎,不愿面对回忆,不愿面对真实的父亲,这些细腻之处,李安都表达到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悲悯之心、孤独又恐惧的浩克。
好的,那么我们还是需要回归这部片子的题材:动作、科幻,然而我愿意看到的精彩的打斗,变身一刹那回想漫画中那一幕的激动感,完全被克制。
甚至打斗中的浩克那张“绝望的愤怒”的脸,看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只能说,该收的没收住,内心戏的过度呈现,失去了整部片子应该有的冲击力和爆发力。
结尾“吸收人”老爸的部分我激动了一下,没想到就一下而已。。。
“吸收人”的效果没有被展示好,这一段可以很漂亮的打一阵子的,没想到落进水里伽马射线一来一下子又开始内心戏了。。。
总之,李安老爷子的戏我还是会看,只要别再拍科幻动作片就好了。
============================================================ p.s.看到一个典型的正面评论,刚回复的,忍不住复制上来。
2013-02-14 00:31:22 深海 还是喜李安导演的,太在一部典型的美漫电影中探讨了很多深奥的东西,比如:人的潜意识,父子关系,个人对抗强权,核武器对人类的影响,基因突变,美苏冷战背景。
我觉得比《复仇者联盟》这种根本就是看特效和爆炸的大杂烩电影强多了 回复你 同学,漫画的电影化首先就是要把隐藏在漫画迷脑海中的动态映像呈现在银幕上,不看特效核爆炸的一般都是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去的吧。
我就是喜欢看特效,尤其是连漫画细节都不落下的特效,这不仅过瘾,而且是对漫画本身的致敬。
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是李安拍的,很奇怪怎么比其他美漫电影细腻、完整、艺术得多。
在比较之中,它各种长处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李安对人情感的表现。
电影里浩克的父亲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他的心理表现让整个电影有了深度和立体感。
而他的四次出场是这样的:一,开头,他得知自己的孩子已经是个怪物时,他毅然决然地要杀了他。
二,他被关了三十年后来找浩克,向他暗示自己的伟大成果。
三,他第一次目睹儿子的怪物发作的当场,他温情地触摸儿子的脸庞,但怪物儿子不愿意接受他这个父亲,他摊在地上伤心地痛哭喊着“我的儿子”。
四,他与儿子那场莎士比亚般的舞台对白气贯长虹,此时的他已走上极端。
李安表现的不光是这位父亲的野心和沙文主义,也很重地表现了父爱的真挚。
当然这位父亲的激进也是肯定的。
但正是他对儿子的爱,他对儿子一波三折的爱的表现,让整个电影的剧情有了厚重的、感人至深的力量。
在这样一位父亲的身边,浩克的善良就显得更加天真、更加让人喜爱了。
而且这个浩克的面部是天真可爱的,是有心理活动的,不是后来的浩克那样就是个人形的畜生,野蛮而乏味。
不得不说这部剧我看的非常难受,我想,没办法我终究还是一个俗人。
作为一部奇特的,文艺超级英雄片或者说伦理超级英雄片,绿巨人浩克给人一种深深的违和感。
东方人实在是复杂的。
古龙曾声称,卧虎藏龙的作者王度庐,是对其影响最大的武侠小说作家,其次是金庸。
侠客毕竟不是超级英雄,王度庐也罢,金古梁也罢,他们笔下的武侠,或者说中国人心中的武侠,是有浓厚的底蕴和人文内涵的。
不吹不黑,武侠小说对社会人性的思考,远远超过超级英雄。
如果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只是打啊打啊打,我们会斥之为烂片,然而超级英雄片不会。
我想不出超级英雄电影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情节,就是不断的打架,而我们看的也很爽,超级英雄电影也并没有因此而不好看。
我觉得我可以比较轻易的并且理所当然代入李慕白、玉娇龙的感受,而无法代入绿巨人。
或者说对于超级英雄而言,我压根没指望代入他的感情世界,作者和导演也没指望我代进去,好好看打架就可以了。
文以载道这种臭毛病,不是想克服就能轻易克服的。
所以李安的这部作品才显得另类,显得失败。
这不是李安的失败,也不能算是超级英雄的失败,只能说明这俩真是玩不到一块去啊。
7分。绿巨人的内裤,弹性这么好?代言一定要找绿巨人!无论风吹日晒,无论雨雪摧残,绿牌内裤永远跨在你的腰上!穿越了沙漠,飞过了峡谷,跨过了大海,只有绿牌内裤,光洁如新,一尘不染。绿牌内裤~你永远的选择!
还能再烂点么?
這不是Hulk。就像把OP拍成加勒比海盜,再精彩都是失敗,因爲那與伴我長大的漫畫無關了。說觀衆膚淺,不如承認是劇組急求表現的弄巧成拙,迷失了跟本的角色設定。若本就不想照拍原著,請加上改編二字,不要號稱真人版來吸引票房又故作高深姿態。我們是爲著與童年的自己相見而來,你卻惹哭了那小鬼
挺无聊的这片……
节奏很不对。李安真是不适合拍商业片。但是赋予绿巨人如此忧郁的眼神,也太难能可贵。
太想表达导演的哲学思考,是的情节不够顺畅
永远的四角内裤
因为是李安的..
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李安哦雷死
根本就不是李安高估观众智商的问题,而是他没搞清楚什么叫娱乐片的问题。
看了四遍 都在同一个地方中途睡着
李安你放过动作片吧
终于明白为什么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了,美国人不喜欢与主流为敌、父子相残的超级力量,尤其当暴力不能服务于自己,他们没胆量承受这个。
走在所有超級英雄前的濃重悲劇色彩。可惜用錯了英雄。
看漫画英雄电影主要是图个爽快,你把剧情进度拖得这么慢,就算故事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也燃不起观众激情;内涵嘛?要深度深不到底,反倒是文艺范味道,跟好莱坞商业调格格不入,非美漫英雄粉丝勿近。
D+ / 虽然小学生科教碟片一般的分屏很好笑,虽然自愈的虫合很好笑,虽然绿巨人的美术设计很好笑,虽然一毛钱的特效很好笑,虽然有些文绉绉的台词很好笑,但李安水平还是在线的。以及最后才发觉我看的莫非是《湮灭》前传?
其实那不是轻功,只是肌肉变异后异常发达跳得高而已。好吧,你以为我会信么?
安叔有点太自信了哦
是因为我先看了复联之类特效牛逼剧情流畅的片子吗,觉得这片子拍得实在太难看了。大段大段的无对白,好不容易说句话还僵硬得要死,尤其是将军,严重怀疑是台词没背熟。特效受限于技术就不吐槽了,屏幕动不动分成几格、PPT一样的镜头切换又是哪个年代流行的?
说实话,我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