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纯爱情来看这个电影可能会失望,因为这也不是女同电影。
感觉是女性主义电影。
电影刚开始就是两个经历相似的人互相走了一段路,为了三千五百万一起去了首尔,然后又一起逃亡取暖。
甚至那场性事,也是一场没有明天的慰藉。
人在痛苦不堪的时候,和很适合左爱。
不用去思考明天怎么办只需先享受那种快感。
被丈夫强奸的时候头被狠狠压在下面,闷声窒息的等着这一切结束,等着风浪平静再自己慢慢舔舐伤口。
和另一个女主做的时候,却是仰着头,感受光线的闪烁,愉悦的享受性爱。
冰冰姐,绝世美零。
我想到,前几天和同事散步回办公室的时候,两位男同事在楼梯上抽烟,他们站在同一层阶梯,自上而下的注视着我们走上来,我们的聊天戛然而止,空间变得狭小逼仄,氛围变得紧张凝重。
他们在开着不知所谓的玩笑,当走到同一个台阶时,他们继续吸烟,另一个男生稍稍侧过身,让出一点路,让我们依次通过。
这好像就是男性所能让出给女性最大的生存空间了,在夹缝中给她们一点呼吸的自由,当女性变得不乖不温顺了,另一个男的便也会站起来,形成一堵巨大的墙,让女性更加无路可走。
再笑嘻嘻的摸着她的脸说,"我原谅你了"多可笑啊!
造成痛苦的人对着反抗的人说我原谅你了。
范冰冰的挣扎纠结的情绪演的特别好,紧皱的眉头,额头的伤疤,吞吐出的缭绕的烟雾像解不开的迷题。
像《逃离》那本小说里的女主,是不断出走又不断回来,不断逃离又不断被拉回来。
当她看到丈夫没死时,乖顺的去拿他的衣服,搀扶他,并对女二说我走不了了。
我能切身体会到那种女性的困境与无助,与自我软弱的抗争的痛苦。
因为女二的一推,范冰冰再次被推上逃离父权的道路,又因为女二的死亡,彻底觉醒,杀了害死女二的丈夫。
这很像在进行着一项解放运动,女二的肉体死了,但她勇敢的精神永存,范冰冰承此衣钵,在血泊中完成对父权的反杀望向现实世界,父权被具象成一张张人脸,一声声姓名。
女性是否只能通过杀戮来获得喘息和自由,只能将他们从楼梯上踹下去那堵墙才会消失。
我们是否只能从血泊中跃起,杀父杀夫来完成对父权制的反抗。
大动脉的血喷射到范冰冰的脸上,开成一朵妖冶的玫瑰。
美丽自由的代价是我们被罪恶感笼罩。
两个女生的感情戏有很细腻的地方,轻轻抚摸背上的伤口,交叠的脚趾,接下她的烟灰再吹散(好喜欢这里!
像是接住了她的坏情绪又柔柔的帮她吹走),最喜欢的是范冰冰边抽烟边擦去女二嘴唇边的油渍,女二的一顿,慌乱的找烟。
只有那里,是让人感觉有别的情愫的。
有点可惜的是两位演员都太直了些哈哈哈!
而且感觉女二刚开始真的好刻意有点油腻t的感觉,浮于表面了,但是后面几场戏挺不错的。
电影三星,脚本和叙事有缺陷,很多地方假大空,对于问题挖的都不是很深刻。
加一星是给范冰冰,还有私心希望女性的电影能多拍能拍的更好更深刻。
希望女演员能更多的机会出现在荧幕上,而不是只能演妈妈婆婆。
希望各行各业的女性都能有更多的机会和生存空间。
女性一生都在与厌女作斗争,与自我的撕扯,与社会的反抗。
时常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但是如同电影结尾一样,小狗会舔去脸上的血迹,天空会绽放绿色的烟花,别害怕觉醒,别害怕去抗争,别害怕去改变。
像船只看到朦胧的灯塔,我们终会迎来黎明。
(冰冰姐最后坚毅的目光真的好破碎好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其实《绿夜》的宣传噱头还是蛮大的,范冰冰的复出,大尺度的表演都能吸引一大波流量。
不过,小编可能看的是删减版,所谓的“大尺度”基本没见着,好像也没太大的兴趣专门去找。
全程其实在想一个问题,当年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小刚也出来“非诚勿扰”了,冰冰也出来“庸人自扰”了,就是小崔憋着,啥时候能再看到小崔,这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冰冰估计也是憋坏了,这么多年的“委屈”,让她在电影里头直接开了国粹。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在骂谁呢。
说起来,这次冰冰又是在踩钢丝了啊。
既想着出去,又想着守身如玉。
和当年既疯狂捞金,又不想交税有一拼。
这事儿,落在其他人身上,多少也是个“苦难”的人设啊,但落在冰冰身上,怎么感觉还是不够惨呢。
故事里头,冰冰还是比较“冲”的,基本上啥话都能往外蹦。
但是这台词是在说谁还是在自省,总感觉有点模糊。
不知道所谓的尺度,是不是这段“洗澡”的镜头,这对曾经的“范爷”来说实在太小儿科了吧,压根就不能凑成宣传的噱头。
剧情没什么好说的,大概就是俩“苦命”的女人,因为“剧本要求”凑合到了一起,准备干一票大的。
反正,在她们眼里,男人是“罪无可赦”的,尤其是小崔。
不管最后归宿如何,反正冰冰在电影里头是开心了,“手刃”了仇人,享受了报仇的快意。
1.范冰冰全程皱着眉头,整个人也很紧绷,看得我脸都皱了,这和瞪眼演戏法有啥区别,总之就是演技大不如前。
(很喜欢她以前的电影也觉得她很漂亮)2.剧情方面莫名其妙乱七八糟,强行推剧情的感觉(一个会家暴的、专制的男人居然会同意女主进门的时候让他先去停车这种安排?
家里有外人在也要着急地把女主推倒??
两段床戏都很突然。
第一次见面女主就承担这么大的风险跟女二去贩毒?
第一次见面女二就为了女主杀人??
悲剧结局得毫无意义没有必要,真的是莫名其妙,为了悲剧而悲剧的感觉)3.节奏也一般般吧,看几十分钟就索然无味看不下去,剪的最好的居然是预告。
一堆啰嗦的镜头,开头女主家里一堆盒子的线索也没解释,还以为要扯出她找母亲的剧情呢。
这线索没用你写进去干嘛。
4.可以看出导演应该是想用《阿黛尔的生活》的记忆点(短发、美甲、片名等强调绿色,甚至女二性格都和阿黛尔有点像,green is the warmest color哈)和《小姐》的内核,但是两个都没弄好,莫名其妙,一坨狗史。
最后收拾完家里还染个头,请问意义是???
小偷和毒贩也不一样,淑姬是假小偷真仗义,你这是真毒贩真害人啊。
后面圣诞树的情节也总觉得有点《卡罗尔》的影子。
5.个别人的人渣也不能代表所有男性群体,家暴是家暴,男权是男权,搞清楚别混为一谈。
女性也有可能家暴,这是人和人的差别,而不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别。
简单地用家暴作为女主反转的动机,太浅显太表面,根本没有体现女性生存真正的难点痛点。
哪怕你写老公家暴、所有男人都帮老公不帮她,女主无力反抗走投无路的情节(类似《小姐》),都不会比现在的剧情看着更隔应人。
因为就现在剧情来说,女主明明有很多别的办法(报警、回国、离婚等等)来解决事情,却被剧情安排走上这条路(还是第2点强行推剧情的问题)。
现在就看着就是导演想写女权,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女性处境,但其实根本没体会到,还要赚女权钱,就这种感觉。
6.love is love,而不是厌男才love,两个直女(因为一个有男友一个有老公暂定为直女,根据女二前期表演的感觉也可以暂定为一双一直)因为莫名其妙的“共同奋战”的“宿命感”在一起,因为厌男在一起?
对性少数群体真的很冒犯。
有种导演只是为了拍床戏而拍床戏的感觉。
(如果是因为一见钟情就更扯了,可以归类到第2点强行推剧情去)7.综上所述,硬蹭杀夫热点+融梗经典姛片+强行女权+强行拉拉+强行床戏+配合范冰冰增加的许多设定和小细节,可以看出来导演野心很大,但是剧本没写好,逻辑也不通顺,导致看起来吃相很难看。
罪案黑警家暴蕾丝dupin爱情文艺片。
运du边缘女孩邂逅了边检女,两个人兜兜转转,想要逃出樊笼,但是苦于身单力薄,无力为继,只能困兽犹斗,悲剧收场,满是思念……运du边缘女在口岸过关,被边检女发觉,边检女向上司示意,上司却让她放行。
边检女只得放行,但是运du女并没有走远,而是在边检女下班后,纠缠上边检女,并想买通边检女,能以后行个方便。
边检女一开始没有答应,后来在运du女的软磨硬泡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运du女便跟着边检女回到家。
这时边检女的丈夫回到家,支走运du女,想和边检女好。
虽然边检女不同意,说自己要上班,但是丈夫还是硬上了。
正在边检女生不如死的时候,运du女赶来,勒住了丈夫的脖子,边检女也拿起台灯,把丈夫砸得满头是血,丈夫昏死了过去。
边检女带着运du女一起离开,想找个卖家把du卖掉,但是自己的找的卖家,不愿意收,让两个人一筹莫展。
最后卖家的老婆给了他们一个人的名片,让两个人去找这个人。
这时发现运du女的包还在边检女家里,两个人就回家去取。
边检女拿了包,准备离开,发现丈夫醒了过来,跑到了其他房间,她突然生了怜悯之心,救助了丈夫,还把丈夫送去了医院。
渐渐的,边检女和运du女有了感情,竟然好上了。
但是为了丈夫,边检女还是决定离开运du女。
运du女没有办法,就跑去找卖家,但是再也没有回来。
通过运du女家里的染发剂,边检女找到了运du女经常去的理发店,其实就是运du女想找的卖家。
边检女询问运du女去向,但是卖家不说,最后在一个房间,边检女看到了运du女的包,但是没有看到运du女。
卖家还给了边检女一张卡,应该是运du女让其转交的。
我理解运du女应该是被赶来的接应卖家还有黑警给杀害了,只留下包和小狗,边检女就拿着卡和小狗离开了,并在路上放开了骑行摩托的把手,应该是为运du女殉情了,但是影片没有放,是个开放的结局。
冰冰还是不错的,有凸点表现。
运du女也很不错,很有棒子国的气质,干练洒脱,不错。
可以感触到女子的生存环境很是压抑,为了住上房子,能用上贷款,享受到福利,必须承受丈夫(和丈夫结果才能有户口,有房子住)的xingnue、折磨,边检女都逆来顺受了。
还有运du女,想自己大赚一笔上岸,和自己心爱的人远走高飞,可惜最后还是惨遭毒手,真心是暗无天日。
不过两个人合力抗争,还是蛮过瘾的,管他会怎样,动手了再说痛快,解气……
很久没看到冰冰了,人到中年,最近电影电视里的新人都不认识,怀念起也好奇起年轻时的女演员们。
她们一定还挺好看的。
今早上遛弯的时遇见同岁一妹妹,保养的很好看不出徐娘半老的一点意思,主要是,她在跑,我依旧追不上!
冰冰依然是冰冰,就是,就是好像也没有多少进步,慢慢的从以前那种走路都能散发着女性魅力与荷尔蒙气息的女人变得……冰冷了。
而我可不是以前的我了,还珠格格的时候总觉得她不好看,是我浅薄了。
竟然迷恋紫薇糊涂啊!
最近看了几十部电影,也就这激情戏让人动情。
电影很搞笑的用十字架与圣歌去暗示什么。
棒子国本就是个神奇的地方,传教士都去中东去传教..内心是有多么空虚?
夜,太漫长这是改变她一生的夜晚,改变总得有点契机。
有的人一生都在等的契机。
原来以为是有末路狂花的意思,讲述的生活不如意。
又把女性放在弱势放在被迫的位置。
可你着人人不给,钱钱不付,在这个讲究求同存异互助共赢的时代,要讲信用。
再往后看,我去年买了个表,有些扯淡的故事,发生再棒子国,也就变得合理了。
中国女人就是太吃苦耐劳勤劳朴素善良简朴了,这是好的品德,但我不觉得这是好事情,希望我的女儿可以自由勇敢的躺平。
她的心理阴影是童年时的妈妈?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对孩子得好点。
今晚就买蛋糕!
黑森林一个红丝绒一个!
那些天生敏感的人啊,每次都会一击必中,总能找到人内心中最柔软最珍视最不堪最怕疼的地方。
她又只是看看,不触碰不嘲笑不揭穿不安慰。
就像山东人喝酒,喝着喝着发现你确实不能喝,也不逼你不惯你,只是下次再遇见,说一句:你还是去小孩那桌吧。
有点暖,却又很侮辱人!
虽然之前看了简介知道是两个女人互相救赎的故事,但是没想到这么的犯罪片,这么的现实,没有一点粉饰。
可能因为看过了预告,反而觉得相遇的那一幕没有那么暧昧了。
冰冰是真的美啊,全方位的美,经得住大荧幕,文戏需要再好点。
也贡献了非常大尺度的🛏️戏。
所以这个电影分级是几级啊?
剧本是非常可以的,情节节奏相当不错。
亡命鸳鸯那里非常港非常美,如果音乐能再顶上去就更好了。
但是很多场音效做得很不错,有做减法。
结局做的很好,这个感觉是很对的,抬起的双手,背景的警笛这部不能提名字的电影,我非常推荐你们去看,所以我就不剧透了!
非常精彩,情节设置得很妙,没想到居然还是一个犯罪片,没有任何粉饰的犯罪片,残酷且现实。
剧本很扎实,没有让人觉得在糊弄或者拿观众当傻子,看着非常爽。
更何况那位女演员贡献了尺度很大的【】戏,两段,很多情绪戏也有很好的表现。
我很欣赏导演在关键时刻配乐的克制和减法,音效铺得很有效果,但是静之后的动能用音乐再把情绪再顶上去点儿,或许会有更多情绪上的震撼,尤其是亡命天涯的时候,总感觉还缺点什么。
另外就是文戏的部分,希望未来还能看到那位演员的更多进步!
这张脸不上大荧幕真的可惜了!
未来网盘,一定要见!
🌟🌟🌟🌟
掐着最后几天去了柏林电影节,也不知道这部片子后续会不会公映,自己还蛮喜欢的,所以趁还没忘之前记录一下。
绿发女子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女同爱情电影,虽然与浪漫相关的,包括“试探”、“拉扯”、“暧昧”、“亲吻”在内的所有元素,这部电影里都具有,但最终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让女主金夏做出让很多观众都觉得不解的极端行为的情感基础,并不是爱情。
或者并不只是爱情。
电影里作为最大情感支持,却没有表现得很明白的一条暗线是金夏的母亲。
从女主讲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知,她的母亲也和她一样,遭遇了家庭暴力。
与她不同的是,她的母亲采取了反抗,以某种方式杀死了她的父亲,但在调查的时候,年幼的金夏经不住警察的夸赞还有口香糖的诱惑,出卖了自己的母亲,使得自己的母亲只能出逃。
“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妈妈把鞋子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女主说,“我就想,妈妈没有穿鞋吗,不穿鞋能跑多远呢?
”(台词是我的回忆,不一定百分百准确)而绿头发的女孩,一开始就是以金夏“害”她没有鞋穿为借口,去到了她家,翻出了她母亲的照片,然后阴差阳错同她的母亲一样,被金夏告发,最后帮金夏杀死了困住她的丈夫。
两人最后一次告别时,金夏蹲下身为绿发女孩系上鞋带,而绿发女孩抬手,像母亲一样摸了摸金夏的头。
以此为情感基础,就很能理解为什么金夏在绿发女子不见,丈夫的死被警察“妥善处理”,警察又和童年记忆中一样,递给她一盒安慰的口香糖之后,情绪上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因为这就是她童年创伤的再次演出,是她忘不掉的心魔在再次提醒她:她再一次因为自己的错误失去了“母亲”,再一次让别人为自己牺牲,再一次孤立无援。
但这一次,命运留下一瓶绿色的染发剂,给了她一个可以纠正的机会。
可惜的是导演没能把这条关于母亲的情感线路刻画得再明显,再清晰一点,导致两个人过快的感情进展,过于容易的信任建立,和后续情感的大爆发,都因为缺少内部逻辑支撑显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这条线里还有一个很妙的点在于,导演前期有意识地把绿发女生塑造成一个表面“黏人小狗”的角色,使前中期很多剧情看起来都像一个标准的《姐狗爱情故事》(笑),最后甚至用小狗当作绿发女子的一个替身,来回应之前台词中绿发女子说过的那句:“我宁愿当一条狗。
” 但这里所谓“姐狗”身份,就像导演不断在剧情中给的暗示 (比如:绿发女子在不同情景下,多次抬手像安抚小狗一样,揉金夏头发的镜头)一样,其实是错位的。
表面上是金夏在照顾她,在安抚她,而仔细查看剧情就会发现,金夏虽然看似一路都在主导和善后,但她实际上犹豫、摇摆、瞻前顾后且自我规训。
真正自由,有魄力下定决心,逼着金夏反抗,逼着金夏正视自己的恐惧的人,从来都是绿发女子。
虽然金夏驾驶着摩托车一路在首尔飞驰,但真正给这个飞驰方向,或者让这个飞驰发生的人,是在她身后抱着她的绿发女子。
我能理解导演想把绿发女子拍成一个意象的意图(她甚至都没给她起名字),虽然最后因为想表达的元素过多,导致故事线太乱,前期给的逻辑又无法很好的支撑,没拍成《搏击俱乐部》的效果,反而像致敬《二次曝光》(笑)。
但这也是我并不认为《绿夜》是一部标签化女同爱情电影的原因。
她是反抗暴力的勇气,是离开压迫的决心,是美丽又让人恐惧的,自由的荧光。
金夏拥抱她,如同拥抱自由。
红色与绿色导演选择这两个圣诞节专属配色来做画面区分的意图其实很明显,也很好理解。
红是罪恶,是压迫,是暴力。
绿是生机,是自由,是解脱。
两场色彩完全不同,情感极端冲突的床戏,把色彩和心理上的对比做到了极致:红是无间炼狱,绿是在炼狱中被劈出的小小避风港。
这里顺便提一下导演对床戏的处理。
很多反应性暴力或者体现爱欲的电影,都会以床戏作为一个情感爆发的突破口,电影中的一个奇观,所以都会把这类内容,拍到极致。
这样当然会增大情节的感染力度(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宣传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规避,因为露骨的拍摄,最不应该被男凝的情节反而在大众传播中成为男凝的素材。
就像《阿黛尔的生活》、就像《色戒》或者说近一点,就像《苹果》。
在绿夜里,导演用了一种(至少让我)没有不适的方式,完成了这两个情感点的爆发。
能感觉到,导演并没有把其实算这部戏最大噱头的“范冰冰女同床戏”当一个卖点来拍。
这段戏自然、流畅、里面有欲望,有渴求,也有女生相互间的尊重和珍惜,更像是一种灵魂上的共振。
最后一幕金夏的手虚扣在绿发女子的胸口,像是要把那簇绿色花火收束进自己的心里。
非常美。
不知道导演是先有的宗教方向的想法,特意选了红和绿作为两个对立面的主色,还是反之。
但我个人的感觉是,没有必要。
太多只能露个像,无法深入探究的元素,只会让片子的内容变得混乱。
我猜测导演也许可能是想借此展示“主原谅我,我原谅你,我就是你的主。
”或者暗示,男权社会结构性的压迫,男性也难以幸免。
(做这个猜测是因为映后问答环节,导演特别说,她觉得男性也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影片中的男性也受到了压迫…… 我理解她的观点,但我实在不明白在这个时间点强调东亚顺性别男的苦难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意义?
男 LIVES MATTER?
)关于范冰冰范冰冰从来都是一个很丰富的人。
她浓烈,自信,长袖善舞,享受聚光灯和名利带来的荣光。
但她同时自卑,孤独,渴望认可,害怕露怯,非常想要证明自己以至于常常用力得很笨拙。
我没想到范冰冰能演到这种程度。
前期放出的预告片段说实话并没有特别好。
范冰冰这几年日常在社媒上对网红滤镜的偏爱,以及很不自然的修图,让我其实已经不太确定她到底长什么样了(笑)。
加上演技这个东西确实是需要在不断练习中积累精进的。
不是说演的越多就越好,但你不演,就很难更好。
4年无法在片场演戏,对任何演员来说,都是非常残忍的事。
但范冰冰这次,是出人意料的好。
好到很多时候,我甚至不觉得她在电影里是“漂亮”的。
许多对范冰冰演技的诟病都为围绕着“范冰冰演什么都是范冰冰”。
在绿夜里,金夏这个角色的内核,其实是很“范冰冰”的:不够正当的居留身份,无法反抗的暴力压迫,瞻前顾后的自我怀疑,对认可和“原谅”的需求。
但范冰冰演金夏,就是金夏,不是范冰冰。
她让这个角色靠近她但脱离她,成为一个独立的,带着现实隐喻的侧写。
就像电影中已经展现的:你在怕什么呢?
在等什么呢?
你不需要那些可笑而廉价的“forgiveness”,放开双手去拥抱风吧,路在前面,花火也在前面。
1.大概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但剧本糙和导演功力尚欠确实影响了意境的传递,甚至故事的叙述。
2.关于多国演员合作的语言问题,不要夹杂不要夹杂不要夹杂!
一个中国女人韩语生疏很正常,这本身就是一个推动情感递进的元素,为啥要让俩演员都夹杂着说呢?
没有必要。
哪怕后期配音呢!
3.人物情感的递进根基太薄弱了,说人话就是不可信啊,怎么就那啥那啥以及那啥了?
不可信是硬伤,明臭儿。
在伦敦的 Dance with Water 的女性影展看的这部片子。
有邀请导演韩帅来做Q&A. 有几个重点归纳如下: 1. 导演初期和范冰冰聊过,同为山东人,都会有女性身份而有的困境和耻感,同时,导演也承认韩国女性面临的性别问题性别暴力更加尖锐。
所以在韩国放映,那里的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核心。
2. 导演虽说是学院派,做了很多理论上的研究,但也在创作过程中尽量更相信直觉,甚至让电影里有更多的很不逻辑的地方。
比如,很多主角的孩子气的表现,没有逻辑的地方都是尽量让整个剧本创作更raw,和靠intuition. 和我一起看这部电影的伙伴说,那段激情非常不 make sense, 我也同意。
但不知道这是否是导演所说的她是有很多不想要逻辑的地方。
这一段的解释是,亲密和激情能让情节更快进行,节奏更快。
3. 女性身份的耻辱感 - 这是导演的出发点,通过电影的叙述方式的思辨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的想法成熟。
导演在两部作品中都安排了女主人公殴打自己,以此作为自己对于自己的懦弱和耻感的和解,然后走出这一步,是一个turning point. 导演都给自己的主人公一个祝福,不要怕,给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就够了。
5. 导演原本只想拍一个晚上的事情,更加maximise故事的张力,通过剪辑把故事的节奏高度紧张,一气呵成。
导演也担心一些观众会觉得节奏太快,连贯性不够,因为导演本身就是心率比较快的人,所以她 appreciate 能够欣赏这种节奏的观众。
6. 主人公Jin Xia,她也背叛了母亲,和整个男权社会和体系合作,屈服于权力,比如她总是听话,听话于上司,丈夫,包括后面故事中的毒犯,所以她要冲破自己是非常难的,要冲出这样的牢笼。
这也是女性电影的主题吧。
最后写些自己的看法,刚好看电影的这段时间在读门罗的《逃离》。
在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女性,有多少都在逃离,无论哪里的女人,无论什么时候的女人,都在逃离。
虽然影片的结尾带有积极色彩,也包含导演的祝福,但门罗的小说告诉我们,逃离源于困境,逃离大部分会失败,有些时候会成功逃离,但也会通向下一个困境。
不知道骑车的女人骑完这夜色下的路之后,然后呢?
个人理解,影片里存在”真实”与“虚构”。
但可能不同观众对两者的界限划分得不尽相同。
(以下包含剧透)我是这样理解的:贩毒是虚构的;女一童年的经历是真的,女一被家暴是真的,女一老公的确是心脏病死的;确实有绿发女孩这个人,不过她只是一个在女一视线里频繁出入海关、打扮独特的普通旅客;现实中两人不曾有安检通道之外的交集,更未曾造成对方伴侣的死亡。
很可能在第一幕女主根本就不曾拦下这个女孩,为了幻想在令人窒息的生活中完成一场反抗,某一天,愤怒、痛苦、忍无可忍的女主虚构了主动拦下了绿发女孩,并和绿发女孩相互扶持、杀死丈夫、逃离出走的故事。
最后还自圆其说地给“她的消失“设定了一个结局,留下了线索:比如在阿东美发看见垃圾里的白鞋、绿发女孩提过的小狗、绿发女孩留下的银行卡。
这个绿发女孩从始至终都纯粹、勇敢、反叛得非常的不真实,也似乎并无姓名,仿佛女主脑中的另一个声音,故事里,她的脚甚至完美地穿进了女一的鞋。
在这虚构的最后,女主染了绿发,在阿东理发店质问阿东“她在哪儿”“她到底在哪儿”,也是在愤怒呼唤另一个自我,尽管面对的是眼前这个高高在上的男人冰冷、轻蔑而无声的手语(这个角色是一个符号)。
女主终于意识到,一味的妥协、隐忍是无法自救的,她只能变成那个虚构中更勇敢的绿发女孩,杀死眼前这个压迫的符号,才能重获新生。
冰冰演得真好,影片包含的隐喻和深意,以及日与夜的奇幻视觉体验还是很精彩的。
范冰冰依旧是那个!虽然有岁月痕迹,但是依旧美!另外韩国演员也很好看。故事本身有些乱,像我写的工作总结一样。
绿色,夜晚,选择,狗,死亡。
你俩还是说韩语吧,太像马思纯和黄轩了,符号还挺多的,比如男人的身份和掉落的喇叭。
一颗星给李周映那莫名其妙追星般追求范冰冰的自然松弛演技;另一颗星献给范冰冰五年没戏演全程苦大仇深的锁眉状态——这些年她太不容易了!剩下的就是失望,对导演把控整部电影的能力失望;对编剧才思枯竭逻辑涣散的创作能力失望!最后,感谢一下导演,让范冰冰完成了出演女同性恋角色的愿望!
她两就差了一点化学反应,不过冰冰真是美翻了可看性已经瑕不掩瑜,但也不至于分这么低,五星填上
感觉这个节奏更适合拍日常的美丽段落,看到若干个觉得“啊女同看到这里肯定会喜欢”的桥段时,就总又冒出“其实不用杀人越货本身女同的故事就已经足够抓马了……”的想法。而范冰冰时刻紧着眉头苦大仇深的表演方式,有一种没有表现出任何欢愉的感觉,以至于动机模糊成一场时刻得跳出戏外说一句为冲奖制作的那种微妙。不过电子乐和摄影风格还是蛮喜欢,3.5归4,感觉与其纠结怎样表现出性别格差的细腻标签,不去老老实实做成《好时光》那样的疯癫公路片,反而才会好看。
导演师从娄烨总体还行,女性题材加半颗星
一部为冰冰量身定制的、全方位展现她的美丽与破碎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朴赞郁在《分手的决心》里提到的“来自东方的神秘女人”的一类角色吧。一方面,即便是多年没有作品问世,再度回归大银幕她依然是整个人发着光的,是镜头里让人挪不开眼的焦点所在。但是另一方面,她的美丽又是如此的空洞,落到这个悬浮的角色上显得更为致命了。演技这个东西,是天生的,当然也是需要习得的,希望冰冰能有杀回宫的一天,但很遗憾肯定不会是这一部。
不懂为什么国内各个省都有来打一星二星的,难道大家的平均消费水平已经到了可以随随便便花往返一万多机票去德国看一部berlinale panorama的影片吗?而且品味现在也都如此之高。
从回到案发现场开始全面崩坏,直接结束在那没任何问题。
我愿意对这个片子的一切缺陷视而不见。为了范冰冰的美,为了范冰冰与李周映之间十足的张力,为了她们经受过的所有苦难,为了金夏来韩国找母亲,为了她们骑着机车在夜间穿越城市。
biff 有点妙
不谈剧情、不谈演技,只看颜值,范冰冰的确漂亮,尤其是在SGIFF见过她本人之后。
不用太信一些短评,看的过程中还是享受的,镜头拍摄方式是我首先感受到用心和喜欢的。冰冰是有一些演技的,对我来说比《分手的决心》里能“看得懂”,她的角色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有着外露的脆弱,而最后,突如其来的消息带来的失控的“轻松”和一种矛盾展现在她的脸上。女性在逃离,女性在爱,女性在失去,女性在坚定地走向命运。剧作上个别地方有些突然有些小瑕疵,但通过摄影去感受人物可以大致忽略这些瑕疵。三星半但是鼓励分吧
今年两部华语姬片(另一部是《小白船》)都在一定程度上根植于韩语文化圈,都描绘了(家庭)暴力,都在书写弑「夫」,实在是有些巧合。如浪般漂浮摇曳的摄影机,却在最后宣泄的关头脱离对人物的跟随,表示出导演前所未有的掌控意识(一个正对着火焰的主观镜头),大概是最大的败笔所在。在全片没瞥见什么情愫的前提下,不得不说很是失望。
悬浮,空洞,尴尬,剧情丧失逻辑,但最大的问题是包装漂亮的外壳下并无导演意识。导演两部作品都是仿佛在拍一个什么,细究起来又没有真的在拍什么。演员、摄影、剪辑等各环节都没问题,只说导演。釜山这么好的大荧幕,真想看一遍阿黛尔的生活。
范冰冰 美绝了
不应当以姬片噱头炒作的女性主义电影。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除了杀弑和破坏,真的没有任何办法摆脱禁锢女性的牢笼了吗?
15禁,有床戏,有吻戏,但不漏740
柏林补标。 什么元素都想用的结果就是故事都很难讲好,为了概念而拍。(但是冰冰还是好美,希望能拿到更多好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