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西耶·巴尔切夫斯基
主演:彼得·格洛瓦茨基,Jan Szydlowski,格热戈日·马莱基,马尔钦·博萨克,马尔桑·恰尼克,马雷克·卡斯普日克,皮特·维特科夫斯基,马里安·杰奇茨,拉法尔·扎维鲁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德语年份:2021
简介:详细 >
矛盾冲突稍微少了点
故事情节一般般。
1. 1940年建成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总计屠杀110万人,有「灭绝营」之称。2. 该营第一批囚犯中,编号「77」曾是波兰拳王塔德乌斯,又名「泰迪」。3. 被关押的3年中,他赢了40多场拳赛。4. 导演原是律师、大学讲师,也是集中营幸存者后代。5. 剧本改编自集中营档案记录和「77号」囚犯的回忆录。6. 剧组获批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拍摄;此前拒绝出借给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7. 男主演经历一年魔鬼训练,并在「泰迪」曾被关押的监狱、获胜的地方住了数天后才展开拍摄。
从《波斯语》到这部《冠军》,可以说都算励志片,就是说一个人总要有些特别的本事,这样即使是在集中营这种残酷环境下,也有可能生存下来,并最终逃离困境。当然《波斯语》更有意思一些,故事更神奇,这部《冠军》就比较写实,基本都在观众可以预知的范围之内。
LD系列
曾经风光得意的拳王上阵拳击,不仅是为己而战,更是为集中营内万千战俘的尊严和生存而战!他的拳击比赛,一边是纳粹军官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一边是战俘们振作人心的精神支柱,罕见地让纳粹和战俘同时对之肃然起敬,同时为其比赛而疯狂。奥斯维辛集中营内灭绝人性的杀戮,残忍不堪,令人发指!场上杀人成性,场下有妻有室,强忍丧子之痛的纳粹高官,竟也能萌生一丝恻隐之心和人性。故事情节属意料之中,感染力尚可,男主如同《波斯语课》的波兰版纳老师。转动的探照灯强光照射人物瞬间,画面发生短暂的黑白失色曝光,那一刻仿佛魔法施展。华贵宽敞床榻上的公子紧接肮脏拥挤木床上的战俘,蒙太奇下的对比那般残酷无情。配乐编排酷似《星际穿越》,谢幕音乐震心撼腑。一堆波兰人演德国人,奇怪当年波兰人的德语居然这么好。[5.26看的]
两个人并排靠在床上各看各的电影,他放的声音太大了我又懒得下去拿耳机,于是妥协关上电脑跟他一起看,所以只看了一半。。被吊了一夜的双手都木掉了吧,竟然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胸有成竹步步引诱最后用尽全身力气给出致命一击,牛逼
绞刑架下弹钢琴,圣诞树下处理同伴遗体,军官儿子倒下前房间里的龟背竹,纳粹人骨水晶球,这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令人倒吸凉气的反差构图。
《战俘拳王》,真实故事改编的背景,代入感就是很强,纳粹的历史有数不清的故事,但拳击的,印象中,拳击的还有一部,想不起来了就是。电影本身叙事简单流畅,没有过于纠结在讲“意义”二字,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自然而然的就一步一步的走向高潮了,前半段:活着就有希望;后半段:有了希望就应该去奋斗,为了那一丝丝的苟活也要出头,但男主其实是个幸运儿,没有那么多人的帮助,没有那么的刚刚好,我想,他是不会活着走出集中营的,而且后面还开了拳击学校,如果不是真实故事,真的想都不敢想。
波兰每年都要有几部集中营电影,如果不是自己给自己限定的观影任务,都已经不太敢看集中营电影了,都是走苦大仇深路线。当然历史确实残忍,翻来覆去毫无新意地拍,看多了也很腻且负能量。该片从落脚点上还算有些东西,但故事讲述依然很套路很模式化。
230703 22.55-23.17 四倍速都不影响观感 剧情太弱了
导演的爷爷是集中营幸存者,影片又改编自原型拳王的回忆录,可以说真实度非常高了。这么看,即使在残酷的奥斯维辛,有一技之长的政治犯也比犹太人好过多了,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遭到了反噬,年幼的儿子感染伤寒去世,此后他才有了些许怜悯之心,得多恨犹才能做到杀人跟踩死蚂蚁一样日常轻松,战争实在是可怕不止在战场。
七八十年过去了,才想起来改编这个真实事件,说明什么?说明要么这件事才被大众知道,要么这件事没啥好改编的,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较大。男主作为奥斯维辛少数的幸存者,战后还开了拳击学校,肯定不会没人知道。看完电影就知道,这事真没太大的改编意义。这完全就是一个幸运儿的故事,他既没有帮忙到其他人(虽然努力帮助过),也没有让纳粹付出一定的代价(后面已经全面服从了)。他只是作为纳粹闲暇娱乐活动的一部分,得以勉强偷生度日,甚至得到了优待,吃得好穿得暖。虽然战胜德国冠军那场戏还挺燃的,但轻量级拳击手打赢重量级冠军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偶像的事情,只能说男主运气太好。为了自己活命而卑微努力的故事太多,这位侥幸活下来的拳击手是奥斯维辛神话般的传奇,但也确实没办法产生更多的共情。而且,电影中的拳击场面拍得没啥看点。
有关二战时期集中营的电影和文学作品,我们看到过很多,尤其是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集中营时间在波兰的,大约有110万人在这里遇害,有死亡工厂之称。任何一个从这里幸存的人都是一个奇迹。类似的奇迹,我们从其他几部电影当中也了解过,比如说教波斯语的,教钢琴的,踢足球的,影片的意义是赞扬人类应对极端命运遭遇时,勇敢活下去,这一最低目标。 此片在故事剧本,演绎手法上四平八稳,相关的一些段落也常见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没有出彩的地方,如果不是改编于真实故事,那对在如此残忍、严酷的集中营里,发生这样情景,比如德国军官和囚徒们济济一堂观看比赛,共同欢呼,这样的真实性,逻辑性表示怀疑。 再有,影片没有主角人性的坚韧不拔,上升到人性的光辉。
可能拳击这个题材不适合我
真实事件改编,少有的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着离开的人。
你有梦想,在集中营都能实现
军官们把他吊起来,胸前大大挂着冠军二字。此前他接连获胜,面包作为胜利的果实分给众人,俨然成为了英雄。但此刻只能无力地看着眼前,屠杀还在继续……
真实事件改编,没什么突出的地方,感觉一般。
Tadeusz Pietrzykowski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矛盾冲突稍微少了点
故事情节一般般。
1. 1940年建成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总计屠杀110万人,有「灭绝营」之称。2. 该营第一批囚犯中,编号「77」曾是波兰拳王塔德乌斯,又名「泰迪」。3. 被关押的3年中,他赢了40多场拳赛。4. 导演原是律师、大学讲师,也是集中营幸存者后代。5. 剧本改编自集中营档案记录和「77号」囚犯的回忆录。6. 剧组获批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拍摄;此前拒绝出借给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7. 男主演经历一年魔鬼训练,并在「泰迪」曾被关押的监狱、获胜的地方住了数天后才展开拍摄。
从《波斯语》到这部《冠军》,可以说都算励志片,就是说一个人总要有些特别的本事,这样即使是在集中营这种残酷环境下,也有可能生存下来,并最终逃离困境。当然《波斯语》更有意思一些,故事更神奇,这部《冠军》就比较写实,基本都在观众可以预知的范围之内。
LD系列
曾经风光得意的拳王上阵拳击,不仅是为己而战,更是为集中营内万千战俘的尊严和生存而战!他的拳击比赛,一边是纳粹军官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一边是战俘们振作人心的精神支柱,罕见地让纳粹和战俘同时对之肃然起敬,同时为其比赛而疯狂。奥斯维辛集中营内灭绝人性的杀戮,残忍不堪,令人发指!场上杀人成性,场下有妻有室,强忍丧子之痛的纳粹高官,竟也能萌生一丝恻隐之心和人性。故事情节属意料之中,感染力尚可,男主如同《波斯语课》的波兰版纳老师。转动的探照灯强光照射人物瞬间,画面发生短暂的黑白失色曝光,那一刻仿佛魔法施展。华贵宽敞床榻上的公子紧接肮脏拥挤木床上的战俘,蒙太奇下的对比那般残酷无情。配乐编排酷似《星际穿越》,谢幕音乐震心撼腑。一堆波兰人演德国人,奇怪当年波兰人的德语居然这么好。[5.26看的]
两个人并排靠在床上各看各的电影,他放的声音太大了我又懒得下去拿耳机,于是妥协关上电脑跟他一起看,所以只看了一半。。被吊了一夜的双手都木掉了吧,竟然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胸有成竹步步引诱最后用尽全身力气给出致命一击,牛逼
绞刑架下弹钢琴,圣诞树下处理同伴遗体,军官儿子倒下前房间里的龟背竹,纳粹人骨水晶球,这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令人倒吸凉气的反差构图。
《战俘拳王》,真实故事改编的背景,代入感就是很强,纳粹的历史有数不清的故事,但拳击的,印象中,拳击的还有一部,想不起来了就是。电影本身叙事简单流畅,没有过于纠结在讲“意义”二字,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自然而然的就一步一步的走向高潮了,前半段:活着就有希望;后半段:有了希望就应该去奋斗,为了那一丝丝的苟活也要出头,但男主其实是个幸运儿,没有那么多人的帮助,没有那么的刚刚好,我想,他是不会活着走出集中营的,而且后面还开了拳击学校,如果不是真实故事,真的想都不敢想。
波兰每年都要有几部集中营电影,如果不是自己给自己限定的观影任务,都已经不太敢看集中营电影了,都是走苦大仇深路线。当然历史确实残忍,翻来覆去毫无新意地拍,看多了也很腻且负能量。该片从落脚点上还算有些东西,但故事讲述依然很套路很模式化。
230703 22.55-23.17 四倍速都不影响观感 剧情太弱了
导演的爷爷是集中营幸存者,影片又改编自原型拳王的回忆录,可以说真实度非常高了。这么看,即使在残酷的奥斯维辛,有一技之长的政治犯也比犹太人好过多了,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遭到了反噬,年幼的儿子感染伤寒去世,此后他才有了些许怜悯之心,得多恨犹才能做到杀人跟踩死蚂蚁一样日常轻松,战争实在是可怕不止在战场。
七八十年过去了,才想起来改编这个真实事件,说明什么?说明要么这件事才被大众知道,要么这件事没啥好改编的,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较大。男主作为奥斯维辛少数的幸存者,战后还开了拳击学校,肯定不会没人知道。看完电影就知道,这事真没太大的改编意义。这完全就是一个幸运儿的故事,他既没有帮忙到其他人(虽然努力帮助过),也没有让纳粹付出一定的代价(后面已经全面服从了)。他只是作为纳粹闲暇娱乐活动的一部分,得以勉强偷生度日,甚至得到了优待,吃得好穿得暖。虽然战胜德国冠军那场戏还挺燃的,但轻量级拳击手打赢重量级冠军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偶像的事情,只能说男主运气太好。为了自己活命而卑微努力的故事太多,这位侥幸活下来的拳击手是奥斯维辛神话般的传奇,但也确实没办法产生更多的共情。而且,电影中的拳击场面拍得没啥看点。
有关二战时期集中营的电影和文学作品,我们看到过很多,尤其是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集中营时间在波兰的,大约有110万人在这里遇害,有死亡工厂之称。任何一个从这里幸存的人都是一个奇迹。类似的奇迹,我们从其他几部电影当中也了解过,比如说教波斯语的,教钢琴的,踢足球的,影片的意义是赞扬人类应对极端命运遭遇时,勇敢活下去,这一最低目标。 此片在故事剧本,演绎手法上四平八稳,相关的一些段落也常见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没有出彩的地方,如果不是改编于真实故事,那对在如此残忍、严酷的集中营里,发生这样情景,比如德国军官和囚徒们济济一堂观看比赛,共同欢呼,这样的真实性,逻辑性表示怀疑。 再有,影片没有主角人性的坚韧不拔,上升到人性的光辉。
可能拳击这个题材不适合我
真实事件改编,少有的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着离开的人。
你有梦想,在集中营都能实现
军官们把他吊起来,胸前大大挂着冠军二字。此前他接连获胜,面包作为胜利的果实分给众人,俨然成为了英雄。但此刻只能无力地看着眼前,屠杀还在继续……
真实事件改编,没什么突出的地方,感觉一般。
Tadeusz Pietrzykow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