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每一个镜头都充斥着无力的悲哀,看着孩子被一步步拖进死胡同。
真实事件改编,很震撼。
一个母亲的堕落和自暴自弃,可怜了投胎投错的孩子。
其实,长泽雅美 虽然不年轻,但是对于这个角色还是太美了,否则大家会更加痛心疾首这个所谓的母亲。
极端的事情,毕竟也是从社会中孕育出来的,日本好电影不多,节奏拖沓一直是其掣肘,但是这个事件太震撼,一步步牵着你走,算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当然,也是因为女主角太耐看,周平又演绎的真实。
“没有我,你就不行。
”“你看看你什么都不会,一点用也没有。
”“女人连家务都不会做,还能做什么。
”这样的话很多时候幽幽地说出口,看似不经意实际却很伤人,但也有人用这样的话控制着你...母亲豆瓣:6.3
秋子是离异妈妈,独自带着10几岁的儿子周平生活,但她私生活糜烂、不务正业破罐子破摔,只会靠救济金、赡养费、或者伸手和父母要钱过活。
而她的生活,似乎原本并不是这样。
从哪一刻开始倾斜的呢?
是因为母亲不喜欢她总是把家里的钱都给妹妹的偏爱?
还是自甘堕落喜欢上一款赌博机小钢珠越来越上瘾?
或者是游手好闲身边的男人来了又去却没有一个真正留下爱自己的呢?
不仅自己的生活一团糟秋子还要带上儿子一起堕落,她失业在家就让儿子和她一起逃课,二年级没念完周平就开始辍学在家,整天跟着秋子晃荡,而小小年纪的周平,因为有个这样的母亲变得格外懂事。
他会在母亲和另一个男人要发生关系时候主动躲在厕所里;
会帮助母亲隐瞒说自己被猥亵而敲诈另一个男人;
或者永无止境的等在家里;
周平总是让人忍不住的心疼起来,因为害怕失去母亲,因为没有母亲自己会死,因为深深地爱着母亲,他想当母亲的肩膀拼命的护住她。
直到母亲和另一个男人辽怀了妹妹,辽得知秋子怀孕立刻逃走了,而秋子却执意把孩子生下来,又一个跟着坠入深渊的孩子,而此时秋子只能想到再次求助自己的母亲,可母亲大声咆哮着,要和秋子断绝关系——
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4年日本埼玉县川口市的一对高龄老人被杀且财产被盗,犯案者竟然是他年仅十七岁的孙子,而这个少年之所以这样做是受到了母亲的教唆。
女神长泽雅美一改平时清纯治愈的形象在该片中饰演了这个疯疯癫癫、自甘堕落、黑暗面的母亲,但不得不说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被打,长泽雅美都是美的。
该片是《日日是好日》的导演大森立嗣和《啊荒野》《从宫本到你》的编剧港岳彦共同创作。
电影更多的探讨关于亲密关系里控制的爱,一种借由藐视、伤害、言语攻击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秋子对于周平正是如此,她拒绝别人和自己的儿子接触,也不喜欢周平去上学,但成年后的周平对于学习还是十分渴望。
他接受了社工亚矢的帮助,还接受了教育和来自老师的鼓励,其实周平对于离开母亲是有过动摇的。
当秋子和辽又一次因为欠钱准备逃跑时,周平说:我可不可以不走?
我想继续上学。
但秋子却说:不知道社工和你说了什么其实她很讨厌你,她说你变态身上还很臭。
秋子用藐视的语气、眼神让周平相信,离开她的世界周平只能是异类,但其实他不知道,社工们是真的想帮助他们。
同样的辽对于秋子亦如此,他总是来去匆匆,没有钱了和秋子要,有时候也会偷钱、贷款给秋子一瞬间的幸福。
但大部分的时候,辽都对秋子大打出手,可秋子知道自己离不开这个男人,这个世界上只有辽会陪在她身边。
其实秋子也曾经想过挣脱,找到一个可以依附的男人,但无论是情趣公寓的继承人,还是机械厂的老板。
他们一开始的提供帮助、给予温暖在和秋子发生关系后,就换了一个模样。
一个让她从酒店房间里搬出来住在露天的帐篷里,一个拍拍屁股像什么也没发生的走人。
这些人不爱自己,从他们身上偷一点钱,也不过分吧。
这种生活日复一日搬家、偷钱、被追、露宿街头,他们就像没有脚的鸟,停不下来,永无止境的走下去...
电影透过镜头把这种情感传递出来,你看着这种畸形依存关系的母子,相互依赖,甚至于看见他们又一次远去的背影你会在心里歇斯底里的喊着,停下来,停下来..但电影就是冷峻的、克制的让人欲哭无泪。
可结局是惨烈的,走投无路身无分文,母亲教唆儿子去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得到他们的财产。
她告诉他,你不去妹妹会死的。
她告诉他,没有钱我们活不下去。
最终周平独自揽下罪责被判12年,但也许就像周平说的待在这里我可以按时吃饭、可以看书、可以不用东奔西走像没有脚的鸟...而爱,当抽离那一刻,我们似乎才会明白拼命想死死抓住的,从来不是爱。
母亲(2020)挺难过的,尤其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周平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逃离,但偏偏被自甘堕落的母亲拉着坠入地狱,有许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周平最后会听从教唆杀了外祖父母,但其实从亚矢那里就能看出端倪,像pua一样的掌控加上当局者迷,又怎么可能会轻松脱身。
好想透过屏幕在周平想要追亚矢的时候推他一把,告诉他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
看完了2008年上映的《母亲》再来看这一部时,有一种被分裂的恍惚,同一个母亲的角色,却截然相反的人性刻画和展现。
一位是在战乱中勤劳、坚强、温柔,给予孩子心灵的抚慰和照顾的母亲;一位是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却沦为不劳而获,需要靠救济、欺骗、犯罪来生存下去,并把孩子推向毁灭的母亲。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我看到的,我认为同样是疯狂母亲的故事。
一个和丈夫吵架之后情绪失控的女人,把四个孩子带到了楼顶,一个个的把孩子先扔下去之后,她才跳了下去,据说二个女儿在这个过程中有想逃跑,但都被抓了回来。
最终是女人和最小的还不满一岁的儿子没死,女人因精神上有一些问题,没有被判刑。
她带着儿子回到了娘家,和我同住一个家属院,很多次,我看到她带着儿子在街边流浪,儿子天真的在她身边玩耍,而她的表情木讷。
看完这部电影,我联想到那个活下来的小儿子,他长大后会变成周平吗?
不同的是,也许这位母亲没有这么强的控制欲,和清晰的索取;但是同样的是,这样的母亲终究会和孩子错位,变成孩子的孩子,让孩子承担不能承担之重;母亲的过度的依附,与孩子形成共生的关系,继而把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她体验到的无助、痛苦、挣扎,她会让孩子再度体验到。
孩子永远无法发展出自己独立人格和边界,只能一昧的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去隔离、分裂,才能让自己活下来。
电影中的秋子,也许很早,幼儿时便体验到了分离和被抛弃,甚至是逼害,因此迫害的分裂妄想得以形成。
她害怕儿子有能量,害怕被儿子抛弃,所以她不让他上学,不让他与人交往。
在她的潜意识中,隐藏着深深的对母亲的愤怒,并想杀死她的念头。
而当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观众表示无法理解和对这个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我在秋子面对律师,说杀害外婆只是孩子的单方行为时,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杀掉这位母亲的冲动。
这些都是我认为电影的成功之处,那些做为观众的我们所体验到的:不理解、愤怒、鄙视、毁灭等等的感受,正是来源于我们的“反移情”,也正是秋子在周围的人对待她时,她感受到的。
周平对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单纯的,但是同样的在幼儿感受和体验到的被抛弃、被虐待,又如何让他幸免,不成长为另外一个母亲呢?
而在他的潜意识当中,他也像母亲一样,渴望杀死自己的母亲呢?
回到开始讨论的,二部电影中的母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格特质吗?
二位母亲所展现出的特质,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甚至我觉得二位母亲的融合,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性。
母亲会有天然的爱,也会有天然的恨,都会受到很多潜意识的牵引,她既无法做一个百分百的好妈妈,她也不绝对是一个一无事处的坏妈妈。
这电影我只推荐2分钟解说速通,而不是浪费宝贵的2小时去观看!
一句话就是沙币烂鬼垃圾女带着脑瘫懦弱智障儿艰难生存的故事。
别跟我说这是啥啥真实故事改编,现实就是怎样怎样。
如果能给垃圾女加个神经病的设定,那我会觉得很合理,甚至还很励志。
一个精神病人带着一个孩子,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得把自己的孩子养大成人(我都要掉小珍珠了)。
然而一切缘由却是这垃圾女好吃懒做造成的。
过程中有多少个机会可以改变现状的,第一个宇治田,长期饭票,不要。
跟着牛郎涂他不洗澡是吧。
第二个松浦,短期饭票,多好的一个老板啊,给了工作安稳度日没问题吧,结果还纯情起来为了牛郎偷钱。
纯纯有大病!
智障儿也是无语了,结尾探监还有人夸他是个聪明的人。
哦我的上帝啊!
过来瞧瞧,我的老伙计,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为什么不送他去见撒旦呢。
小时候没有生存能力依附垃圾女没问题啊,10几年了,都长大成人了还没有一点点主见吗,判断不出对错吗。
说被垃圾女PUA了那么久,那你就不要表现得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叫垃圾女不要赌了,垃圾女说什么你就做什么。
真是为电影界拉了一坨大的!
可能我觉得女主指使她儿子去谋杀人来抢钱这种所谓“深刻”的行为在凸显剧里要传达的东西这里帮助不大吧。
女主靠色相从男人身上拿的小钱给不了家里太大帮助,而每一次生活稍微要走向正轨时就有一些事情像海浪一样把他们拍回岸礁。
给人一种在嘲笑他们这摊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
最后结局才好像让一切回到平静,不用再不安定地奔波。
剧里给了孩子的未来着落。
虽然长子替母亲牺牲了部分人生,但是在母亲这个角色的方面却没有交代好。
不过如果不纠结那么多的点,这里的社会背景放在许多的地方都是很说得通的。
另外演技方面我觉得饰演长子童年和少年期的子役在诠释这个角色的各方面都很到位,然后他对母亲的感情也很好地回答了宿命感的意思。
女主的很多地方也可以,那些让人无奈的感受都有演,只是她这个角色稍微有点复杂不是很好懂。
有很多让人觉得很疑惑的地方。
或者说剧本不知道要把女主往哪个角度塑造,好像什么点都沾一点。
所以长泽雅美是想挑战演技但是好像她是不是剧本选的不太好。
她可能当作是把她认为的“失败女人”所有可能特质汇总起来的性格群像片吧。
这样导演们就可以看到她的各种“可能性”了。
明明想看下她演不同的东西的,但是这部剧好多地方都好难啃,快进地看完了。
(不过也看了一个多小时了)
题材很震撼、很揪心、很残酷,触及这个人性的黑暗面,也会有很多争议。
炒这盘菜,导演要充分准备,显然,导演基本是浪费了材料,也浪费了观众的时间。
拖沓冗长,至少片长可以先剪掉一个小时。
故事不复杂,来源于一个真实案件:17岁的少年杀了自己的外公外婆。
影片就是抽丝剥茧,探究案件背后的那些罪犯的动机和人物内心,主题就是一个贪图物欲的人渣母亲带着两个娃,仗着有点姿色,不务正业,吃喝嫖赌,骗吃骗喝,在社会漂泊浪荡,人渣母亲以母爱的名义彻底掌控着两个娃,最终,唆使儿子杀掉了自己的父母,也彻底毁掉了两个娃的童年。
导演的态度是认真的,立场是客观的,并没有把母亲脸谱化成一个天生的人渣。
这个态度很可贵,但是,立场客观不代表没有态度,没有节奏。
跨度多年的一段故事,可选择的素材很多,但必须要剧情和人物服务,必须有轻重,可惜导演拍成了流水帐。
女主一次次的在男人身下叉开腿,一次次唆使儿子去骗钱财、做坏事、一次次被迫流浪迁徙,这些情节完全可以大幅度剪裁压缩,或者加快推进节奏。
谋杀外公外婆是本片高潮,是重点,之前都是铺垫,这一段必须浓墨重彩,可是又被拍的平淡无奇。
片中还穿插了几场社会救助的戏,显然救助是失败的。
如果父母不称职,子女被虐待,日本法律是否允许政府直接介入,政府收养?
这个问题影片也没有探讨清楚。
影片最失败的就是母亲蜕变成人渣的内外因素,导演基本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开拍了。
虎毒不食子,何况一个基本正常的母亲。
个人猜测,和女主青少年时父母的教育关系极大,可惜导演完全忽略。
这也导致女主再卖力表演,也是浮在表面。
此类犯罪片其实有常规套路,就是开篇案发,然后抽丝剥茧,随着案件调查深入,罪犯的内心和蜕变成因逐步浮出水面。
但是导演也没用。
关于被浪费的两个小时剧情上,几乎是灾难级教科书般的典范。
除了开头三分钟,长泽雅美都以骄横恶母的人渣形象贯彻始终。
这种设计,人物的层次感极差,而且,极大程度的与观众拉远距离,仿佛在讲另外一个世界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又完全不吸引人。
磨磨唧唧两个小时,看似灵魂的拷问,最后不过一言以蔽之:“简介一句话就把剧情概括了”。
感觉就像一个考生在高考作文上大大的写了四个字“满分作文”就交卷一样苍白而草率,还自诩这是留白的艺术。
关于最大卖点,长泽雅美虽然这么说有些宿命论,但是人总有适合和不适合的领域。
比如让吕布出主意,让诸葛亮光膀子出阵单挑,都是不现实的。
执意为之,就是暴殄天物。
虽然路人还挺喜欢长泽雅美,但是在饰演一个放浪形骸、心智未开的母亲时,她丝毫不妩媚,完全是癫狂与放空之间左右摇摆。
大和抚子的刻板印象不是没有道理的,圆脸给人健康与饱满的感觉,五官端正总感觉她抽烟发呆时,仿佛是脚下有人在上香。
另外,穷困潦倒这么多年,除了一个镜头,全程既没有破衣烂衫,也没有形容枯槁,这让人怎么信服?
转型、走出舒适圈是可以,不过演一演jp就好了,明明是块巧克力,为什么非要贴个臭狗屎的标签呢?
关于整体观感全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丢给一个顶级厨师一把倚天剑,然后一根千年红木,说你给我做一件家具。
乍一看都是各个领域的翘楚,相信总不会太糟糕。
结果是:厨师很犯难,脑中也没有思路,于是亦步亦趋的敲敲打打,鼓捣了半年,最后拿出了一双别别扭扭的筷子。
补充:说说刻版印象都说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当你看过一些日剧电影,总会惊讶的发现里面塑造的人渣仿佛都是一所颓废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抽烟喝酒帕青哥,啃老挥霍不工作。
仿佛失败的人生只有一个模样,必须要在方方面面远low于正常人。
这不是在描绘人,而是在编纂反面教材,是要把观众无限推远——“别来沾边。
”——————于2021.3.13再补充—————关于长泽雅美的转型鬼使神差的回来瞅了瞅,发现好多标题都在强调长泽雅美大转型。
个人感觉只能算是早有预兆。
说实话,除了在《太平轮》中基本是标准的大和抚子形象以外,长泽雅美一直致力于突破这一刻版印象,比如在王者天下里演山大王,本着野性去的,比如行骗天下jp里的达子,演技癫狂,为了迎合戏剧,搞怪俏皮,比如海街日记里的二姐,上来就是保养小鲜肉,全剧负责和靠谱大姐作对,释放人性中慵懒纵欲的一面。
还有那么多路人没关注的,有了这么多试水,其实这片也不过就是再往前迈了一小步,甚至连肉都很少露,所谓的大尺度转型更多表现在设定上的用力过猛,而不是小李子在荒野猎人中那种的茹毛饮血。
豆瓣评分6.1,大多评论聚焦于人物动机不能被理解。
比如母亲为何不能找工作,经历过何种创伤导致如此人格,儿子为何不离开母亲,甚至听从教唆去杀害祖父母等。
相反,我倒以为本片是改编社会犯罪题材的一个范本,即不解释因果,只是写实一般的描绘,利用影像的细节去还他们的生活状态,在结尾给足力量去反手抽击。
至于可信度,已经说了,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浪费镜头去解释呢?
以下是影片前三场电影语言的还原,从文字描述中,可以更直白的感受到导演所想传达的意图。
其中近乎白描的方式勾勒了母子二人的性格以及两人之间的状态。
场1这是平常的一天,天空并不晴明,虽没有下雨,但依旧显得晦暗。
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错落的房屋显现出无数格子窗户,那是千家万户。
路边的电线杆向远方延伸,电线的线路看似有规则,可纷错间又显得杂乱,也不知终会去向何方。
许是上班时间,这用来居住的片区显得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一位7、8岁的男孩,低着头,两手捶在身侧。
他背向那些民宅,在坡道上费力上行。
视角因俯视的原因,人物更显得渺小,有一种命运被既定的感觉。
一位年轻女子打破了这样的平静,她骑着红色的单车,兴奋地喊着“周平”顺路驰下。
她看到周平摔破的膝盖,那被擦破的地方渗出丝丝血迹。
她蹲下来,伸出舌头结实地舔了一下伤处。
她笑着说,“我也翘班了”。
那美丽的笑容足可以把这令人不适的举动化解。
周平始终表现的平静,未说一句话。
随即女子骑上车子,喊着“走吧”。
车轮顺着下坡飞快的滚动起来,周平跟在女子车后奔跑。
场2游泳馆中,女子从岸边跳入水中。
她欢快的笑声在馆内回荡,那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笑声,会让人不自觉的跟着欢快。
远处管理员大声提示禁止跳水,但女子依旧宠溺地怂恿着还站在岸上的周平。
“没事,跳吧,快点”,她用眼神鼓励着内向、弱小的周平。
周平没有犹豫很久便跳下水中,女子边笑着边游上前抱住他。
远处管理员更加冷酷的提示禁止跳水,这声音夹杂在笑声中,显得非常突兀。
场3在回家的路上,女子骑着车子,周平依旧在后面奔跑跟随。
路过的门前小院处,有一位母亲在陪着儿子踢球。
骑车女子听到身后脚步声消失,回头看到周平正驻足观看。
她喊了一句“周平”,这句与之前的热情相比,平淡的令人难以接受,她没有停留等待,继续骑动车子。
周平快步追赶。
这三场戏在描绘同一件事情,即妈妈一直在主动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周平”一直在妈妈的身后追赶。
其中,小孩子的沉默与服从性令人惊讶。
这位年轻女子作为妈妈这个角色,又有些似是而非。
在这之后所发生的所有事件,皆在此基础上延展。
无论母亲生活如何苟且杂乱,都没有抛弃周平。
而周平无论如何也都会跟随母亲。
这个无论如何,便包含了独自生活、借钱、撒谎、保护妈妈、放弃他途、偷窃甚至到杀祖父母。
周平的因果在于社会化失败,他的世界观是由母亲所构建的,于是他在母亲的教唆下杀死祖父母,是可信的。
母亲的因果在于她把年轻时的特立独行带到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成了“巨婴”, 索取、给予、爱皆变得畸形。
又如何不可信了呢?
其二,过多解释人物动机会带来主题偏离的危机。
我觉得这是本片的高明之处。
本片在结尾,由儿子“周平”所说出的那句话点明了影片主题,即很多事都是错的,难道爱母亲也是错的吗?
描述母爱或亲情的影片,通常都是由正向出发。
这个正向,是指思维逻辑上的,所涉及的主体事件相当广阔。
熟悉的比如《亲爱的》、《海洋天堂》、《桃姐》、《小偷家族》,《美丽人生》等。
而本片如过多解释人物动机,会让焦点转移到对原生家庭或社会的控诉。
比如对反面角色塑造较好的《小丑》。
同时本案也并不能像《82年的金智英》一样,代表女性或者单亲母亲的概况。
于是本片舍弃了让观众更舒服的影片结构,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律师询问母亲时,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是我把他生下来的。
他就是另一个我,我给了他所有的爱,我可以用任何方式来抚养我的孩子,这与你无关,对吗?
难道这有什么问题?
真正的目的在于,抛出一个足够令所有父母深刻反思的问题。
即儿子对母亲的爱是如此的胜过一切,你真的要这样对他吗?
这才是一个有力道的反手抽击。
都说电影是导演与观众智商的一场博弈。
导演已经预见了观众想知晓的,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惨剧。
由此去调整社会,更优的分配爱与关怀。
而观众没有预见导演的预见,导演希望通过此片告诉天下父母,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因为他对你的爱,是如此的纯净,不加条件。
生于1970年的大森立嗣导演,此前曾凭借《濑户内海》《日日是好日》等作品积攒了一定知名度。
他今年的新作《母亲》也已于七月登陆日本院线,随后被网飞购入;仅仅四个月的窗口期后,便与世界各地的观众正式见面。
这部作品根据“2014年日本埼玉县川口市的一对高龄老人被杀且财产被盗”的真实事件改编。
最终警方查出,犯案者竟然是被害者年仅十七岁的孙子;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少年之所以这样做是受到了母亲的教唆。
因此《母亲》被视作导演大森立嗣的一次巨大挑战。
而在卡司方面,编剧由曾经写出《啊,荒野》《从宫本到你》的港岳彦与大森立嗣联手操刀。
作为主人公的母亲角色三隅秋子,则由国民女神“麻酱”长泽雅美担当。
于是,这部影片也被视作她的一次大胆转型;早在面世之前,就被很多影迷寄予厚望。
这样一个堪称精品的主创阵容,最终却意外遭遇了观众口碑的滑铁卢。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仅6.1,IMDB评分也仅有6.6。
我们不妨仔细地分析一下这部影片为何没有收获预期的成功,或许能够得出一定的答案。
根据真实犯罪案件改编,其实是比较讨巧、而且发挥空间也比较大的一种思路。
纵观整个日本影坛,最先让人想到的必然是园子温,他的一系列犯罪题材影片均取材于现实。
但他为什么能够屡次收获高口碑,还是取决于他深刻的社会剖析,以及得天独厚的作者风格。
园子温初看完《母亲》时,我们会发现,影片并没有什么具体的风格,只是以较为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拍摄。
而结合以母子两个角色为主轴的情节来推断,导演在创作上的主要参照对象可能是是枝裕和名作《无人知晓》《小偷家族》等片。
但本片与是枝裕和作品的最大差距正在于,对人物塑造的不足以及内心关照的缺失。
如果单看故事情节,本片尚且是完整自洽的,以独身母亲与年幼孩子在外的一系列遭遇为主轴,并最终引向注定发生的惨剧,从而引人深思。
因此,最致命的问题便在于人物。
首先是长泽雅美饰演的离异母亲这一角色。
直接点说,观众们显然无法理解这一角色在性格上的狂放与黑暗。
就故事层面来看,编导并未给出任何具体的解释,而仅仅是呈现了一些家庭上、爱情上的各种隐患而已,就显得非常缺乏动机。
在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当我们面对一个出乎寻常的角色时,往往都会去寻找立足点,否则便很难轻易接受。
而《母亲》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观众们无法真正理解角色的举动,因而更不能指望与角色共情。
这里或许可以对比去年的《小丑》。
在《小丑》中,影片始终围绕着角色的遭遇及其内在的演化,因而让我们充分理解了该角色。
即使角色之后的举动是让人恐惧的,我们在观看时却完全可以共情,甚至暗暗叫好。
《小丑》影片中的另一个角色,儿子周平;尽管他在整个故事中的位置并不是最中心,但这个角色的变化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他作为关键动作的执行者,剧作上理应聚焦于他的心路历程。
影片中的确呈现出了这个角色的变化过程,但似乎有些过度变化之嫌,而并没有一条足够完整而有序的人生的弧线。
他显然更像是一个按需出现的工具型人物,却没有真正的个性。
最后当母亲的角色要求他去犯罪时,他也只是非常木讷地就去执行。
当他最后在监狱中说出“爱母亲也有错吗”这句话时,原本理应受到震撼的我们,却丝毫感受不到蕴含的能量,正因为我们看不到人物真正的内心。
影片的着力点似乎总是局限在底层的残酷上,以反复的跟人要钱、偷东西、搬家,以及来自外部的伤痛等等来填满影片。
且不说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导致的碎片化,更遗憾的是,尽管类似情节被大量注入,却却无法让观众看到明确的效用。
在是枝导演的《小偷家族》里,每一次小情节都在进一步加强全家人的紧密联系,因而才使得最后的破灭更加让人震撼。
但在《母亲》中,角色之间终究太缺乏化学反应,真的是除了惨和黑暗,似乎别无其他;更不要说像是枝裕和那样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
由此,影片的主题便也显得不够明确。
究竟是想要关注社会现象呢,还是想聚焦亲情里的控制关系,或是单纯的探究社会边缘个体如何被异化?
看似主题丰富,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做好。
当然,影片还是有一些优点的,比如长泽雅美的表演。
我相信在接下这个角色之前,她就已经做好准备,最终也成功地完成极具颠覆性的表演。
尽管这个人物缺少必要的、更贴近内心的塑造,但在演员需要执行的工作内,麻酱已然将每一场戏所需要的状态都成功地演绎到位了,也有一些此前未曾有过的突破性时刻。
而在拍摄上,大森立嗣导演确实足够克制,至少没有运用一些极具煽动性的手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能在有限的时刻带给观众们些许思考。
总而言之,在这个被迫片荒的2020年末,如果你对麻酱钟爱有加,或者喜欢看偏向现实主义的电影,那么《母亲》依然还是值得观看的一部作品。
作者| 德卡的羊;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剧本找错了导演和演员
他从来没有被母亲真正爱过,所以他不惜一切,只为了得到母亲片刻的爱。
各方面都差也是服了 可惜了夏帆都在 ┗|`O′|┛ 嗷~~
雅美女神突破了
缺乏一切必要的解释 只呈现出堕落的无底深渊 高光是秋子接过土豆娴熟地削起皮来 那一刻才真的想问 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这位母亲
三观不接受
看得有点浑身发冷,身为废人,又何必害了自己孩子半生,一步步紧逼,确实有种窒息感。作为母亲,不配。作为人,不像。如何活到现在,让人匪夷所思。
长泽雅美演的挺好的20210711
自我放弃的人生如同地狱
一部人渣腐烂史。人渣没有别的本事,他们唯一擅长的就是把霉运带给哪怕和他们只有一丁点关系的人。
长泽雅美是疯了吗,演的这是啥啊?这个戏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相信长泽雅美会过的这么惨,换成安藤樱还差不多。还以为最后这个讨厌的母亲会有反转,或者至少给个大家能接受的理由吧,也没有。这要不是长泽雅美演的,看十分钟就弃了。
难看
这样的父母真是太多了
冲着长泽雅美去看的,我老婆看了恨的牙痒痒的,我却因为长泽雅美恨不起来。
这个角色简直像从安藤樱的指缝里漏的细沙,给长泽雅美演,真的是多努力也有云泥之别。前40分钟不错,中间开始就莫名地混乱疲软。好在冰冷到底了。
竟然是真有此事,女主找的扮演人不合适,那个身材和脸蛋,举起腿就不会饿死啊。是不是啊,谭维维
少年握起的拳……长泽雅美不适合。
看完真的…生理性反胃想吐
长泽雅美角色塑造可以的。
為了雅美撐著看了一個半小時,看著她扭盡六壬歇斯底里卻毫無說服力的表演,配合毫無吸引力的故事,終於可以說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