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迪塞镇之战

Battle for Haditha,哈迪塞报复行动,哈迪萨报复行动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07

《哈迪塞镇之战》剧照

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2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3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4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5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6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3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4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5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6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7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8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19哈迪塞镇之战 剧照 NO.20

《哈迪塞镇之战》剧情介绍

哈迪塞镇之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5年11月,伊拉克西部城市哈迪塞(Haditha)。两名伊拉克武装分子在路中央埋下自制的炸弹,炸毁途经此地的美军陆战队的汽车,一等兵米格尔•特拉泽斯在爆炸中身亡。此举激怒了陆战队的士兵,他们迅速对周边的伊拉克平民进行报复性的袭击,包括孩童在内共计24人遇害,此举震惊世界。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罗曼史触手可及一百万英里之外财富流感眉山日式面包王豪斯医生第一季我家有个赵大咪少女佳禾兰森峡谷边境攻略深牢大狱国际市场有客到新丧尸出笼凝弑南宋猎人之决战御街虎域时光流逝,饭菜依旧美味大决战追忆热烈沧海相思蛊罪恶黑名单第八季虫洞效应史黛拉失踪事件簿怒放模仿章鱼难以置信

《哈迪塞镇之战》长篇影评

 1 ) “对于不能否认的事实,那就抹黑它!”去他妈的英国人!

吐糟几句:只有病得不轻的人,才会臆想自己通过这部电影看出什么艺术价值、人性之类的伟大意义。

这是赤裸裸的宣传片,辩护片啊!

哦不,俺错了,不是赤裸裸,人家还是披上了一件貌似中立,貌似反对政客战争的外衣滴。

我们来回顾一下,在罪证确凿的陆战队屠杀事实面前,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1、陆战队屠杀是事实。

2、陆战队屠杀是有前因后果的。

3、伊拉克人民是反对恐怖分子的。

(难道不反对美军么?

)4、伊拉克人民说:害怕美军走了之后会来一个比萨达姆更糟糕的统治者。

(哦,原来萨达姆时代也天天炸弹到处乱飞呀)5、恐怖分子是拿钱干活的。

(为此甚至不惜献身)6、宗教领袖说:哦,那些被杀的平民,是烈士,是代价。

(这是政客的战争)7、下士雷米瑞压力大,(有可能)是精神病。

(毒贩阿克毛也是精神病哦)8、海军陆战队:这是例行规程,有问题请找三军统帅部。

(哦,shit,这是政客的战争)9、电影说:屠杀录像是恐怖分子拍的。

真实的新闻说:屠杀录像是某个大学生几个月后上交的。

以上种种,司空见惯,意料之中。

本来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但,看到最后一分钟,不禁大骂:去你妈的美国人!!

去你妈的英国人!!

原来,关键是:10.小女孩萨法不是美国人伤害的,是美国大兵雷米瑞于火海之中救出来的!!!

lieing!!

lieing!! lieing!!片头曲在呐喊!

萨法不是美国人伤害的!

录像在lieing! lieing! 录像不是学生拍的!

学生在lieing!lieing!!小女孩不是美国人伤的。

lieing!屠杀是恐怖分子导演的。

that's ture!那是事实么?

没关系。

都是被迫的。

无法否认了?

take it esay。

我们来玩抹黑游戏吧。

去他妈的美国人。

去他妈的英国人。

屠杀罪行犯了一千次,才有可能被人用录像抓了个现行。

抓了现行也不要怕,你可以构建真实,或者说,扭黑为白。

就如《公众舆论》中李普曼告诉我们的一样:媒介是可以(并且有正当理由)为我们去构建一个真实的。

哪个是真实?

你不确定?

我来告诉你:都是假的。

信我圣约翰者,得永生。

That's all.后记:很长时间没有写影评的冲动了。

今天看完这部片子,突然就有了吐槽的强烈欲望。

如果没有最后一分钟的镜头,也许我不会写东西。

即使要写,也只能貌似中立的说:哪个是真实?

但是,1-10结合在一起,我只能说:oh,shit! f u,Sam! f u,John!

 2 ) 不是一个档次的

就这个评价,比《黑鹰坠落》差远了,看里面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术素养比93年在摩加迪沙的时候逊色一截。

如果是当反思类的电影又显得很单薄,缺乏让人思考的深度。

靠拍摄手法这样的噱头成不了大器。

 3 ) 他朝干戈若寂了,定有人间好时节

2005年11月,伊拉克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2年8个月了,萨达姆已经被捕,国家正在进入重建历程。

然而,伊拉克民众并没有迎来和平的曙光,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发展的希望。

冲突和对抗还在继续,战火仍未熄灭,销烟依然弥漫。

哈迪塞镇,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伊拉克城市,或者称呼它为“城镇”应该更为恰当一点。

在这里,起码,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它有什么特别的自然资源,它应该也不是什么政治焦点,也不存在着特殊的宗教意义。

在这里,美军为控制而控制,武装分子为反抗而反抗,平民,只有平民,为生活而生活。

美军士兵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来,每天重复一样的巡逻、警戒、检查、抓捕。

他们可以听摇滚,可以寻求娱乐,也像在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一样,开着同伴的玩笑,也开着自己的玩笑。

这似乎也算是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方来,把别人当成猎物,自己也是别人的猎物,把别人当屎包,而自己,也是一个屎包。

他们知道为什么,因为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

袭击者甚至不认同那些武装组织的观念和行为。

他们是小业主、小商贩,他们会喝酒,即使这样做有违伊斯兰教义,他们会认为枪杀英文教师是疯狂的行为。

完成袭击后,他们有的要回去照看商店,有的要回家爱抚自己的孩子。

在生活的这一面,他们似乎也并不极端。

也许他们有怨恨,就像当兵20年,最后却只能得到50美元的遣散费,他们心中的不平似乎也有理由。

而平民,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买菜做饭、谈论家事、聚集取乐,我们都过着一样的小日子。

有所不同的是,当袭击者在他们家门口埋下一个炸弹的时候,他们需要做出选择,是承受来自武装分子的报复,还是承受来自美军的抓捕审讯。

鱼与刀俎,这是一个三方视角下的惨案。

不管是基于金钱、真主还是国家,袭击者总能找到借口;不管是基于安全环境、战友还是国家,控制者也总能找到发起行为的动机。

只是对于那些平民,可怜无定河边骨,不是执枪披甲人。

袭击美军的伊拉克武装分子逃脱了抓捕,对伊拉克平民进行报复屠杀的美军兵士们也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死去的只有无辜的民众。

他们似乎成了克林顿口中的“恶棍”,他们更是成了武装分子口中的“烈士”。

但是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只是母亲、妻子、父亲、丈夫、女儿、儿子。

然而他们什么都不是,现在他们只是一具具尸体。

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但是恶会永存。

不知道这种题材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会不会更有力一点。

从改编电影的角度来讲,我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这种三方视角(当然也很难说是“视角”,摄影机的角度和运动基本上不是基于个体的视点,从而也不太表现其心理活动)的叙事模式显得很凌乱、浮于表面。

只从一方,或者重点表现一方的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起码应该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诠释可能?

但是,它起码让我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荒诞的事情,这也许只是众多大荒诞里的一个小荒诞,但那谁谁不是说过吗,百分之一可能的悲剧落到个人头上,那都是百分百。

 4 ) lies lies lies

这是一部由谎言构成的诚实电影——诚实地叙述了谎言。

片头的重金属声嘶力竭地吼出了“lies,lies,lies”算是开篇明义。

鉴于没听过这个乐队的歌也不了解这个乐队,所以不免猜测,这是否是大兵所组成的乐队。

铿锵的金属乐与嘶吼向我们控诉了战争的虚伪和驻伊美军的迷茫麻木。

“甭听信那些谎言,最终只有你冒烟的枪。

”萨达姆撒了个谎,小布什借题发挥,对美国民众把这个谎扯得更大,把美国青年派上战场。

叛军对穆斯林撒了谎,实际上正是他们一手制造了这次屠杀。

美军对公众撒了谎,欲盖弥彰。

所谓战争,不是瘾,是谎言的集合体,是权力倾轧间被碾碎的民众。

鲜活的生命被荣誉的谎言、仇恨的谎言煽动,最终献上祭台(汉语中牺牲一词也正来源于祭祀)。

血债血偿,屠杀的领导者喊着“你杀了我的兄弟”屠戮手无寸铁的平民。

血债血偿,被叛军制造出的仇恨所蒙蔽的穆斯林举起枪。

他们都会成为谎言的牺牲品,笑到最后笑得最美的永远只有权力的操纵者。

 5 ) 为哈迪萨而战,为伊拉克而战

纪录片都有倾向性,这部严格算是故事片的电影模仿的也是纪录片的镜头语言。

它试图传播它所想传播的事实灌输一些它想灌输的态度,但事实上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人人心中都已是根深蒂固。

所以一个德克萨斯老牛仔不会相信他家二小子在巴士拉草菅人命,一个加沙难民不会相信米帝的人造天堂,一个豆瓣上的精英民煮斗士还是会闭上眼睛就是天黑跟着洋爹说洋话,而像我这样的亲阿人士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反对美以联合新殖民主义——这一切都不会因几个小电影而改变。

我个人相信米帝在两河流域决干不出什么好事——其一是因为我相信侵略者不会干好事,其二是因为我相信亚希尔老师。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句老话,即便我朝廷的征兵广告空喊着光荣咱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部分人就不要为西方的兵员质量嘴硬了,两块豆腐熬汤是一个味;至于编剧一厢情愿地安排鬼子们在炸弹袭击后才COS纳粹,那还是偏袒了人家国内的感情:超人不用变身他们裤衩一直穿外面,色厉内荏的暴行,是邪恶势力对最终审判的恐惧。

至于我敬爱的亚希尔老师,他来自多灾多难的伊拉克。

他有着阿拉伯民族的开朗和故土沦亡者特有的沮丧。

他很少提到逃亡前的故事,并决口不谈政治。

偶尔讲到家庭时会不由自主地看看身旁的妻子——我们敬爱的苏阿黛老师——眼中闪着欣慰的泪光。

讲到食物的时候他说底格里斯河的鱼是不能吃的,因为不干净。

我们只知道豕类是忌口却不知道鱼的典故,问了才明白——因为抵抗者击杀一个侵略军总是要把他的尸体扔到河里的。

可能善良的人儿会说这场天杀的战争人人都是受害者我说不是,施暴者可以选择不参加那邪恶的十字军,受害者却只得到一方光洁的墓碑并在新闻简报里被命名为恐怖分子。

我厌恶基地组织趁乱在伊拉克搞输出革命的行径,但是对那些在异国领土胡作非为的人,再残忍的报复都不算残忍。

 6 ) 美国士兵、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无辜平民都是受害者

浅层:拿着武器或手握权力的人,对于手无寸铁或弱势的人永远都占据强势地位,强势者可因一时冲动或个人恩怨,轻易的结束无数鲜活的生命。

只感叹生死仅在一念之间。

深层: 任何所谓正义的战争,实是各权力之间的利益博弈,政治就是少数人围绕着少数人的利益。

美国的士兵和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不过是各自权力高层为谋求私利而利用的工具是棋子而已,权贵们为达目的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即使伤及无辜,即使丢车弃卒也在所不惜。

受伤的永远是无辜的平民,从某种角度讲,美国士兵、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也同样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同样是受害者。

 7 ) The world is an idiot

什么是真相?

没有人知道真相,我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告诉我们的“真相”。

最近常说这句话,因为某事件。

放在文首,希望保持批判的心态,对本文。

哈迪塞镇之战。

从纯粹电影的角度说,就是一部纪实而且感觉蛮多地方很生硬,可能铺垫不到位,anyhow,这部电影所描述的历史,很值得人思考。

就像两个同样分数presentation,一组本来很一般,但是topic很好做,有很多有利的客观条件;而另一组topic比较难做,也没有什么条件,但是组员很有能力。

这部电影比较像前者。

当然,能把一个历史史实描绘清楚,已经做的很不错,这种电影的要求也就这样吧。

另外,觉得导演很用心,许许多多细节很出彩,看的出有意布置。

本来很不喜欢纪实类的电影的,因为越是忠于事实越容易误导人。

导演表达出来的准确的说不是事实,只是他所认识到的事实。

就算他想竭力忠于事实,也不可避免受到主观判断,以及他对事件的认识的来源的影响。

就算是司马迁的史记,也明显有对所记录人物的好恶吧。

另外,他也可能没听过某负面人物的正面消息,或某正面人物的负面消息。

Anyway,无可厚非,绝对,无可厚非。

我们不需要正确,只需要认为是正确,并且不会在有生之年反悔,又觉得不是正确,就好。

回到电影,这部电影描绘了几个群体。

伊拉克反美武装,伊拉克平民,美军士兵,以及暗含的美国政府。

反美武装,如其在电影里所说,成功了。

他们很聪明的运用了传媒的力量。

一个人的观念的形成与其所接触到的消息有关。

人生下来时只是一张白纸,给他看一段美军杀人的录像,这就成了全部事实,也许美军也不那么坏,但他不知道,所以,他会仇恨美军。

以电影所描绘的,他们不是为了炸美军而炸美军,他们炸车更主要是为了传播。

而他们运气不错,碰上了一群冲动的不用大脑的美军士兵。

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是成功的。

伊拉克平民,则是一群可怜的人。

没事当然最好了,窝在屋子里平平安安过着小日子,但一旦除了什么事...比如说,电影中有个场景,描述一群妇女家里发现了几个炸弹被美国人抓了,聚在一起的讨论,他们完全不关心炸弹美军反美或者甚至是问题的关键,他们自己知不知道炸弹哪里来的。

他们不是在讨论:“我知道炸弹哪来的”,“啊,我不知道诶,哪来的哪来的?

害我们这么惨!

”他们的讨论是,说,会被反美的杀,不说,会被当成协助叛乱分子。

麻烦事惹不起,躲还躲不掉,出门也不安全,没有哪儿安全。

那个种下橄榄树种子的祈求和平的可怜的家伙,背着铁锹大大咧咧的在街上晃悠,以为和平使者就可以嚣张咩?

美军又不知道也不会有心思去求证你埋的是种子还是IED。

现实逼得他们无所适从,除了祈祷自己属于比较幸运的百分之几中。

他们的可怜不仅在于被逼迫,另一方面,他们也是被利用的一群。

一个穿长袍的伊拉克妇女,从裙子底下抽出把AK47就开始扫射。

为什么她这么做?

因为当他抽出AK47前,他被认为是平民。

另外为什么那两个逃跑的要用衣服包住枪?

因为那样可以让他们被认为是平民。

为什么反美武装不穿自己的制服,像美军一样跟他们对着干?

要是我是伊拉克人,我就在脸上抹点番茄酱,然后叫个人蒙着脸拿把枪站在我后面拍张照,再学几个英文单词比如wait,civilian什么的以防突然袭击。

(这也是看电影看来的,好像这些词在危急情况相当有用)然后就算很嚣张的在家里做炸弹都没关系。

美军来了咋地,我是平民,被逼的,我有照片为证!

总而言之,平民身份就是护身符。

而其影响就是,美军不信任也无法信任他们见到的平民,使得就算你是平民也不安全。

更有甚者,被逼上梁山,或者被诱上梁山,那就是被利用的升级形式了,就像片尾那群伊拉克人。

美军士兵,在我认为是整个事件的最大的受害者,被逼迫,被利用,被抛弃最严重的一群人。

他们来伊拉克究竟为了什么?

不知道。

他们杀人究竟为了什么?

不知道。

为了自保?

自保你呆在家里看电视,屁事没有。

面前的一批人,天知道他们是平民还是武装分子。

但是他们有没有时间来做这个判断。

没感觉的去和高手玩玩反恐,当突然冲过来一个人时你试试先判断来的是警还是匪再决定开不开枪。

看衣服,深颜色全身一个颜色的是警,绿绿黄黄的,或者白色的是匪。

或者,记得在黑鹰坠落中有说,有的恐怖分子干脆趴在妇女的裙子底下开枪,你是怕误伤平民光挨打呢,还是管他平民恐怖分子的开枪还击?

身临困境,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要面对这个困境,而更惨的是,出了事还得成替罪羔羊。

受了伤,回家每个月三百美元,杀错人,那你完了。

影片最后,四名可怜的美军士兵面临着谋杀罪的指控,同时还有良心的谴责,社会的批评等等。

这就是那些在伊拉克的美军士兵,为了活下来,你得杀人,你杀人时犹豫了,你就会被杀,你不犹豫,你就难免误杀平民,你误杀了平民,你就会被指控谋杀,还有社会批评,良心谴责......对Prof. Gordon Matthew(我书通的professor)的一句话印象深刻: The world is an idoit。

世界就是这么愚蠢,为别人做事,为别人出生入死,为别人杀人,为别人无可避免的有犯错的概率,犯了错利用你的人马上就翻脸,而你马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为利用你的人背下全部的黑锅。

被逼迫被利用还得被抛弃。

而背后的始作俑者却在电视机前大吼,自由,民主,国家,恶棍,谎言。

某网上新闻的原话:“但伊拉克另一家维权机构负责人担心,即使那些美军被认定有罪,也不会得到应有的严惩。

”我看了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有意思,究竟是谁该被严惩?

话说回来,现在的中国对于外国也是舆论和政治的牺牲品。

中国的人权问题?

中国的工人保障不到位就是人权问题,那美国杀伊拉克人,人权又在哪儿?

类似的issue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我觉得美军士兵比伊拉克平民还惨,平民可以躲家里不生事,虽然也不安全但起码不至于像美军士兵,不想生事还不得不生事,生了事还得被骂被抛弃。

就像开头那个杀平民最多的美军士兵说的,他们就是坨屎。

(语文不好,又没打草稿,被逼迫被利用被抛弃等词好像重复了很多次)美国政府,这玩意儿太恶心了,我真的不想写它。

当然政府能这样也离不开愚蠢的人和那些什么机构的支持,中国,世界都是如此。

我习惯看完电影上豆瓣看看评论。

(本来是因为本人情商太低,时常感受不到电影的感情方面的精髓)有位草木兄评论标题是“懂得思考的人可以看看”。

说的很好,可惜的是,the world is an idoit,懂得思考的人并不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利用那些愚蠢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事件,比如文革,比如八九,比如现在的......。

搞不好,美国政府也是在被谁利用着呢。

真无聊。

 8 ) 这只是冰山一角

典型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反战题材电影,露出的冰山一角足以撼动整个世界。。。。。。。。。。。。。。。。。。。。。。。。。。。。。

 9 ) 追求和平,远离战争

看完新片《哈迪塞镇之战》,我很头痛。

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美军端掉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的现状。

前面部分主要是为后面的战争做铺垫的,交待了三方面的场景。

一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一天的大致工作任务;主要是训练,巡逻。

二是,伊拉克游击队员,一老一年轻的两名战士,他们买来汽油炸弹,准备起事端。

三是,一户普通伊拉克家庭,他们有着勉强幸福的生活。

矛盾在炸弹爆炸的那一瞬间激化。

在一辆美军汽车路过时,老战士引爆了炸弹,一死两伤。

其他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奋起战斗,两名伊拉克战士边打边退,迅速撤离现场。

愤怒的美军先是枪杀一辆汽车里的四名男士;接着,在得到上级许可后,他们对附近房屋展开血洗,出现了最惨烈的一幕。

不管屋里有没有人,不管屋里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不管屋里是男人还是女人,发疯的美军为了报仇,疯狂扔手雷,疯狂用M16扫射。

几间房屋顷刻遍地尸体,燃烧大火,成为废墟......与此同时,美军基地中心对可以人员进行定点清除,凡见几名阿拉伯男子在路上,5秒过后,导弹就会将他们从地球上抹去。

另外,狙击手到位,进行杀人游戏。

...刚看时,你可能会对美军感到同情,因为他们年纪轻轻,跑到伊拉克来受罪,他们是战争的受害者。

但是,当你看见他们对手无寸铁的伊拉克人民进行屠杀时,你会认为他们是十足的恶棍。

最后,因为媒体对事件的曝光,上级为了美国海军的声誉把他们抛弃,他们仍然没有好下场。

伊拉克战士在这场战斗中好发无损,可以说他们取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

但是老战士在看到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引起美军对自己同胞的屠戮时,他显得十分痛苦。

伊拉克人民是这次战斗的最大受害者。

在事发之初,就有人对他们的命运作了说明:如果告诉美军有人在公路上安置了炸弹,那么伊拉克战士不会让他们活命;如果他们对美军保持缄默,美军会要了他们的命。

不管他们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结局一样。

有脑子转得快的早就弃家逃跑,剩下的居民希望维持现状,换句话说,面对这场博弈,他们保持了沉默,所以成了美军的靶子。

有些台词可能传世。

比如,伊拉克老战士说,上帝呀,我的所为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那是怎样一种心情哪!

本该退伍的他,还说,我参军并不是为萨达姆,我是为国家而战。

美军将领为死去的战士祈祷时说:愿主给予美国海军勇气和力量。

我倒希望美军不要那么强大,不要那么咄咄逼人。

美军战士说:我恨死那些当官的了,他们只会给我们没用的奖章。

当你获得奖章时,你可曾想到那是用阿拉伯人民的鲜血换来的。

还有技术人员的那句:给我5秒。

5秒钟,利用GPS和卫星图像,他们可以肆意清除任何不满意的人员。

美军狙击手得到“可以对任何移动的物体做必要的处理”的指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点杀平民。

有一处场景就是狙击手射杀一名阿族男子,可恶的是,他们竟然开了几枪,还笑嘻嘻的吹嘘自己的枪法牛逼。

故事情节很简单。

它只给我们描绘了伊拉克千千万万类似战斗中的一次,它只是几年来伊拉克状况的一个缩影;足矣,通过它,我们完全可以搞清楚伊拉克现在是怎么回事儿。

没有迷宫式的故事结构,没有绚烂的画面,没有超酷的音效,没有大牌;有的只是真实的写实的纪实的事实。

死去的美军战士,他们的家庭从此破灭;没死的美军战士,从20多岁起,整个一生将会在噩梦中度过。

他们自认为是处境危险的弱势群体,可当他们在屠杀的过程中,他们可曾有一点人性?

生还下来的伊拉克人民,阿拉伯民族,他们有的不是对美军维持社会治安的感激,他们有的只是对美国的仇恨,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他们怒喊着要为死去的家人报仇。

不难想象,美军必定会陷入伊拉克人民自杀性爆炸的包围之中。

获得奖章的美军士兵说我们胜利了,但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谁也说不上谁赢谁输。

实际上,伊拉克的矛盾异常复杂,谁也搞不清楚以后会发生什么。

美国大兵还说,他厌倦了这一切,他感到“麻木到失去知觉”,我建议他听听LP的numb。

这部电影为爱好和平的观众而作,为善于反思的观众而作,为反战人士而作。

追求和平,远离战争,这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10 ) 悲剧的源头是战争

如果说第一次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毋庸置疑,那么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则更多是从美国的利益角度出发。

这部电影所反映的真实事件,就发生在那段时期。

武装分子埋设炸弹,炸死了美国大兵。

随后,其他美国大兵为给兄弟报仇,枪杀了 10 多名无辜的伊拉克平民。

武装分子利用这一事件,“激励” 更多伊拉克人报复美国大兵 ,双方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双方都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同时怨恨对方。

而最无辜的,当属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伊拉克百姓,他们内心最基本的诉求,便是远离战争,过上安稳日子。

这一切悲剧的根源,正是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哈迪塞镇之战》短评

这不正是我们伟大的X当年抗日所采取的战略么,我们滴战略思维领先伊半个世纪哈

6分钟前
  • 装B大队负主任
  • 还行

没啥意思

7分钟前
  • WOWO
  • 很差

我草-这也是电影吗?--还不如看新闻简报呢

8分钟前
  • untery
  • 很差

弱势一方的人权是无法得到尊重的,在战争状态下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9分钟前
  • 阿呆
  • 还行

真实感较强,三方的人物:美军、游击队、平民;乱世。。。

11分钟前
  • fee
  • 还行

我是为什么要看这部电影?评分这么高都是小粉红顶上来的?就因为揭露了美国佬的短处?

12分钟前
  • 电影门外汉
  • 还行

以后下完电影一定要先过一遍看字幕完整不完整,我下的这个版本大概50分钟左右就没有字幕了,幸好战争题材台词成分比较少,还是能看明白个大概,我挺喜欢这种强调纪实性的电影,没有过分英雄化任何人,真实的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有反思,有警示,你不杀人,人就会杀你,就这么简单。

1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这7.6分是怎么来的...这简直是模仿伪记录失败的流水账好伐

17分钟前
  • Hvitur
  • 较差

美军禽兽不如

22分钟前
  • ピラミッド
  • 推荐

战争就是这样一个人性的黑洞,它逼迫你放弃代价高昂的准则,以换取失去了意义的胜利。

25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老百姓从媒体、教科书上看到的是什么?是事件。是媒体甚至政府想告诉你的事件,是不是真相?真不知道。运气好的话,过一阵或者过几十年,水干了,露出一些河底的真相,运气不好,观众永远做傻子。你以为朝鲜人的智商很低,整天为金正恩哭天抢地?他们只是国家教育下的傻子,我们若在那个地方,也一样。

28分钟前
  • 小蚪
  • 还行

什么鬼

30分钟前
  • 我不是马拉
  • 较差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下层士兵和平民都是政治的炮灰,那些上层的人只在乎他们的利益、前途和荣誉,哪管下面的死活。执行战斗的士兵是陆战队总指挥部的炮灰,村民是族长的炮灰。古人说,兴亡百姓苦,如是。伊拉克战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国中央核心财团的侵略性。

32分钟前
  • 寻梦之旅
  • 力荐

不错,多线不乱言简意赅,且有抓到真实事件的要点。

3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一般般,但从两边的立场来陈述,比较客观

35分钟前
  • Jackson Lin
  • 较差

带有明显的道德导向,没有客观呈现伊拉克战争,导演应该亲自去接触一下阿拉伯人,好好看看他们自己拍的dv。

38分钟前
  • 遺失の過往
  • 很差

如果小布什看了这个电影……

39分钟前
  • 音量
  • 力荐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饱经战火 我20岁 已经服务3期了 我们都经历了那些将纠缠我们余生的事情 我猜过了一阵子 你就会坚强了 你变得麻木" (Cpl. Ramirez)

42分钟前
  • h P
  • 推荐

屠杀就是屠杀,说什么Haditha killing,最后这个小队没有一个人进监狱,可以的。

43分钟前
  • 雪風希夏
  • 还行

所以🇺🇸大兵与恐怖分子是没区别了,你说不说都是要死滴了……虽然大兵杀了你们全家,但是他们也是受害者……不这么拍应该上映不了吧

48分钟前
  • robin & cabi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