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盗走达芬奇》 《盗走达芬奇》讲述一个发生在波兰的名画盗窃案,两位男主角是神偷系列的杰出代表,因为一个上厕所的“事故”,非常“不幸”的被警察将其中一个逮捕,时光荏苒,两年过去了,国际名画盗窃的中介老肥看中了他的“才华”花大价钱用保外就医的理由将正在服刑的男一号给救了出来,并重金请他盗窃波兰的国宝,达芬奇的早期名作——《抱银鼠的女子》,出价是100万欧元,男主角很是心动,他想拿到这笔钱,到其他国家重新开始生活,但是他需要一个搭档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因为他面临的是保卫严密的国宝,还要对付虎视眈眈的国际名画收藏家们,于是他找到了过去的搭档,已成为警察拆弹专家的男二号——金毛尤里安,尤里安已经弃恶从善,而且也不愿意盗窃国宝的罪人,他爱波兰,三年了,通过同伙的牢狱之灾他真正明白了自由的可贵,而且当警察一样很刺激,“还不用坐牢”,可是拒绝亲如兄弟,又为了保护他一个人承担罪名,为了保护他多坐了3年牢的搭档他也做不到,于是他也找来了名画的模仿专家以及他的孙女,帮助搭档完成盗取波兰国宝的任务,其中还穿插了有识别障碍的矿工,负责监视的警察等很多人物,从情节上看很出人意料,从语言上看丰富、生动、幽默,据说看原版的影片独特的、快速的波兰语更加能表现语言上影片的魅力,可惜电影院里上映的是中文译本,我以为效果还可以,却还是想看看原版的味道,令人影响深刻的是男主角跟有识别障碍的矿工接头的那场戏,矿工认为自己能记得自己出生时电视里的球赛,他们各自背诵球员的名字,快速的语言令人折服,相信原版的语言表演一定更精彩。
影片的结局是最符合大众的希望的,因为尤里安的善良、机智,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好的结局,倒霉的只有妄图拥有国宝,自私一个人拥有艺术的国际收藏家们,尤里安与天才女画家的爱情也含蓄的,暗示性的得到好结果为妙,还有热爱古建筑的爷爷也用卖画得到的钱能做自己想做的是事情,能翻修古建筑……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轻松,它是幽默的,又赋予真理和内涵的,它之所以能成为波兰影片的经典,在影院上映3个月之久,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用轻松的心态去欣赏它,用思想去吸收它,真正能平衡的是自己的心态,任何人在各种情况下,都有可能碰到使自己为难和不知所措的情况,重要的如何用智慧、善良、用丰富去化解,不作为的认命,认定只能一全,绝对是怯懦、没有智慧和思想的表现。
很多时候盗贼盗走的只能是财务,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失去信心、智慧和勇气,因为我们是有思想的人类,而不是一幅画!
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虽然整体的剧情一点也不新鲜,看的过程中脑海中时不时浮现出某部电影的影子,但剧情总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峰回路转、水到渠成,而众多丰富有趣的细节又使得电影不落俗套。
克拉科夫的风景很漂亮,显然得益于朱利安家的天台,当然下象棋的那个地方风景也很好。
如果有机会去那里一定要把电影拍摄地好好转一遍——又一次电影拉动旅游业的范例。
片子开始的保外就医看的有点想笑,某些事情果然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
乍看男主长的有点像Liam Neeson,有一个背面全裸的镜头,C6九点半的档并没有剪。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前几年也在是C6半夜看的《克兰先生》,阿兰·德龙一个类似的镜头就给咔嚓掉了。
学到了很多艺术方面史的东西,比如画面蜡层上的鞋印是二战时期德国人抢夺这幅画的时候留下的,比如底板用的是胡桃木,砍了五十年就辨别不出年代了。
还有接头暗号的桥段,1972年6月18日的欧锦赛,西德对苏联,德国队的名字真知道几个,于是看到这里又乐了。
编剧印象里标准化的日本人=拿DV到处乱拍+N有礼貌+切腹。
其实这应该是欧洲人对日本人的普遍印象吧,原来在德国片里见过一群到处拿相机乱拍的日本游客,看样现在升级用DV了,但还是一副“连厕所都要拍”的架势。
炸开路面明显是模仿《偷天换日》,看到那里我还在想这不是《偷天换日》吗,结果人家自己马上就说了,变成笑点了。
而且当救护车吊起来的时候,我突然知道以前在豆瓣某看图猜电影线上活动里看过的某张图的出处了,问题是现在不知道这张图在哪= =一开始就猜到朱利安和那个姑娘会有进展,嘿嘿,果然。
最后夸夸电影的翻译——我看的是昨晚C6的版本,中间有两处的翻译很尽职尽责,一个是胖子的车牌号——明显是故意埋伏的笑点,另一个是交易地点电梯上的纸条。
很多电影里这种地方都会被翻译漏掉,不懂原文的观众就累了。
好的电影是让人能记住又感觉不是那么强烈. 就好比原酒,可以再勾兑,可以扶持很多平庸之辈.原酒本身也并非无懈可击.也许疯狂的石头很多桥段来自这部电影,我从里面看到很多半新不旧的电影都抄袭了它的创意.也没什么,能记住的那些电影都有自己的特色标签了.但理应向这部电影致敬.
达芬奇密码作用,所以之后搜了不少此类作品。
偷盗是智慧型的,远比达芬奇密码的宗教理念和悬疑更有意思。
反正就是看着很爽快,画面也很不错,最后是结婚,很像是喜剧。
皆大欢喜的故事要怎么写?
警匪同乐的电影要怎么拍?
《盗走达芬奇》提供了一个圆滑的答案。
模糊了价值观,用小聪明诙谐一把,设点小玄机,搞点小滑头,小小的世界里满身涂油,是谓娱乐。
本文旨在讲解剧情中几处比较绕的地方,纯属剧透,没看过勿进倒未必真的绕,就是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琢磨了一阵子。
然后试图去看看别人的解释,发现大部分人都没看懂剧情,或是自以为懂了:S于是自己挑着又看了几处关键地方。
哈根老头的演员是导演的老爹:p祖孙俩复制四幅画是因为那个老橡木柜子只有四格抽屉..片头有个转场,库玛开车进隧道,一片漆黑,切换,片尾尤里安开车,有个一模一样的转场,还是同一辆车……电影在波兰是04年上映的,和石头基本同时,没有谁参考谁的关系,虽然好多细节都撞上了,真是巧。
这也解释了库玛的红色法拉利笔记本电脑(04年的时候,那可是极品哪!
),库玛的确是对红色法拉利情有独钟,死乞白赖地想买一辆,片头就表达了怨念,片尾像片头送狗一样把车送给尤里安,“芬奇会送我辆红色法拉利”。
他们偷盗现场的确没有把真画运出下水道,并且警察还把下水道给封了,于是他们就把真画放回车里了……把画上的GPS贴在了假画上,然后可爱的波兰警察们用GPS找到了假画以后无比兴奋,居然没有检查车里……后来警察看DV才明白怎么回事,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从车里把真画偷走了。
巨大的讽刺,有评论说看完了电影才知道波兰警察比法国警察还傻,hoho然后还有一个调包计,他们拿着画跑进一个路口,把画藏在了尤里安的黄车里,然后开着黑车跑出来,警察想当然地开车去追黑车……这样,就算警察追上了他们,也会发现车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俩蒙面人:s 然而警察实在是笨,他们把车停在路边熄了火,警察没看见,居然径直开了过去..sigh..可怜的波兰警察..所以尤里安换画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真画和“真画”(后来卖给西卡斯卡的那幅让她以为是真画的画)都在他的车里,他把真画留下把“真画”给了库玛。
然而库玛是何等人物,一个眼神的特写能看出他已经怀疑了,懒得说而已。
后来库玛和尤里安委托“有威信”的“体面人”把画卖出去,再加上之后紧接着镜头的引导(哈根向富商兜售名画)和西卡斯卡在博物馆和哈根的眼神交流猜测,“体面人”指的是哈根,他将库玛二人委托的画卖给了西卡斯卡。
贵夫人西卡斯卡买假画是为了要张证明,好让“真画”能够过海关。
片尾哈根和玛妲祖孙的对话告诉观众,委托老肥偷画的人是西卡斯卡,这就好玩了,西卡斯卡从哈根处买画开的价至少是八百万(库玛和尤里安每人四百万,还不算哈根的中介费),并且她还特别高兴,而老肥最初给库玛的价是一百万,也就是说,老肥原来打算私吞的钱数额可不小,呵呵。
而且片头他还信誓旦旦地说“你就知道钱!
我喜欢这行。
”其实他是最贪钱的。
于是,最后他啥也没得着,无法向原先的买主交代也算是报应。
当然,或许贵夫人在得到画的兴奋之下,就懒得追问一切了。
所有人一直想利用的人,其实一直在利用着所有人,当着最大的赢家。
可见,掌握一门绝活是多么重要啊:p
整部电影有中国人的性格,至少影子吧。
家藏有宝藏,但被外人虎视眈眈;有个聪敏机智,且富有爱国心、正义感、讲义气和劫富济贫带狭义的年轻人-Julian。
富人都是贪婪而且愚蠢的(至少我们希望如此);警察还是笨笨的,虽然很有责任心;不同的是:估计不会有日本人到中国来从事相同的工作---我们怕他偷呀;即使有,发生偷盗事件,日本人估计不会一刀了之---有太多需要他们一刀了之的,不是依然大摇大摆?
我还是更喜欢Julian的。
原因: 1、聪敏机智; 2、富有正义感(国家民族情感) 3、讲义气; 4、有上进心;5、有个漂亮能干的女友。
我也喜欢Julian的老丈人: 1、富有才华-画出只有计算机才能辨别的名画; 2、有理想:千辛万苦,只为建设博物馆; 3、善于表演。
当然不喜欢的也有: 警察:没办法,有能干的盗贼,警察只能是陪衬(可能可怜的部分更多) 。
富翁:那么轻易就掏钱(16,000,000欧元!
)买名画,好像一个鉴定用的笔记本都不舍得买。
而且,好东西非得、只能在一个小房子里局促着阴暗地欣赏。
这个片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是在达芬奇密码之后,所以我一度以为又是借着达芬奇的名号骗钱的陈年烂片。
后来看到电视上的介绍,貌似还有点来头,才决定看上一看。
一开始缺省是德语声道,居然没看出来有什么嘴形对不上的地方。
听到他们在说这是波兰的国宝,才发现原音应该是波兰语。
整部片子前半段铺垫比较多,略显沉闷。
后半段就精彩紧凑的多。
总的来说看惯了十N罗汉之类的好莱坞式神偷,看看波兰人的智慧还是挺有趣的。
神马新锐导演,神马第N代导演,神马意识流电影,很多影评弄的非要人家看不懂才算有文化,才算好电影似的。
在我看来,好电影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好看,所以,这是部好电影。
偷窃,不用高科技,连电脑都不用,因为这不是好莱坞电影。
男一号,男二号,都不好看,也不性感,因为这不是好莱坞电影。
没有枪声,警察貌似都不配枪,没有飞车表演(只有很短一段车辆追逐),因为这不是好莱坞电影。
是喜剧,但不是无厘头,因为这不是周星驰的电影。
但是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节奏不快不慢,故事交代的清清楚楚,结局皆大欢喜。
穿插着波兰的古典美景,这是一部适合悠闲的慢慢欣赏的作品。
说说亮点:女主角太象画中的女孩了,太象了,导演怎么找到的,厉害。
即使偷盗钻孔也不忘记按时吃饭休息,波兰人真懂得劳逸结合。
男一号被抓没有供出男二号,于是男二号把赃物保留,等待男一号出狱还给他,有情有义。
花大钱买假画的冤大头是德国人,这是波兰导演在报二战的仇。
日本人在车上用摄像机,标准的欧洲人眼中的日本人。
日本人要剖腹,也算是导演保二战的仇?
国宝还是要留在波兰,很主流,很河蟹,很政治正确。
真没想到一个波兰电影,能让人如此惊讶它近乎完美的剧情。
该称赞的大家都称赞了,我只能说:如果中国人都好像波兰人那样爱护国宝,中国有关国宝的电影又能用合乎情理的方式展现给大家那真是不仅有文艺观赏价值,更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总比那些用流血牺牲来达到教育目的的片子让人印象深刻吧?
)
第一次看波兰电影,出人意料的惊喜。搞笑的桥段层出不穷,最后的结局恍然大悟。爱上了尤里安家阳台上得风景,喜欢上了那片可以下棋的草坪。波兰,可以作为旅行的下一目的地
2009-9-3 非常有意思!剧情总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峰回路转。风景很漂亮——得益于朱利安家的天台。男主长的有点像Liam Neeson。程式化的日本人=拿DV到处乱拍+切腹harakiri
故事很好。东欧人的生活态度和幽默感
好不容易找到的片源太没劲了
奇思妙想的故事和不失水准的演出。
是我小白痴吗?没怎么看懂e..
搞不好是我有点偏执,总觉得新上映的都像垃圾食品一样没有营养,一定要过个几年,经过时间的洗礼,从驴子上下了电脑上看,才会给高分吧。情节的紧张程度远不及达芬奇密码,悬念节奏凑合,搞笑也比较有分寸,尤其对于日本人切腹的调侃,中国观众看得肯定很解气。总体感觉像杯白开水。
看着觉得好笑,没有紧张感,骗中骗,高手总是在最后出现的感觉……
男主角真是当爹又当妈,救得了国宝护得了哥们,边上班边进修,能读诗懂急救!
个人认为看点是波兰风景、风土人情和波兰语……我可以加一句那只狗戳中萌点了吗?
高手往往隐藏在民间
小偷卖假画的故事。2022
偷盗的技术。
一语双关...结尾的圆满稀释了些许冗长的傲慢...
Robert Wieckiewicz 长得像张学友,女主角长得像我女朋友(忽略这句)。最终,墙裂的爱国主义情操占领了道德高地,各有所图,皆大欢喜,这是最好的结局。
平缓的节奏,让我非常羡慕的早起可以呼吸到的新鲜空气,可以了望远景的大阳台,让人觉得这才是生活在地球上,是地球的主宰,而不是整天只能在火柴盒一样的生活环境中。好吧,言归正传:非常简易的故事情节中暗藏几个大彩蛋,只有在最后一分钟才精确地知道真相。
波兰拍滴粉好看滴商业片……
最后拿到钱了哈哈~~想到了疯狂的石头~~
4- ,夜场影院人少时候看的,领教了东欧人的冷笑话,很happy:) 小城很美,想去
很和谐很文艺 调子不是很紧 当成大部头的匪盗片子当然看不到精彩 一切都很舒服 情调下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