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忘乎所有,全身投入的旅行,一生仅有那么一两次。
所谓美好,不过是希望起身时,你会轻轻帮我掸掉衣服上不容易发现的灰尘。
我希望写字时,手边的茶杯里一直是我喜欢的温度。
我希望点烟时,你告诉我离今天的份额还有几根。
我希望沉默时,你一言不发在身边我们却不会觉得尴尬。
我希望买的鞋子是你渴望的颜色。
我希望拨通你电话时你恰好想到我。
我希望说早安时你刚好起床。
我希望写的书是你欣赏的故事。
我希望关灯时你正泛起困意。
我希望买的水果你永远觉得是甜的。
我希望点的每首歌都是你想唱的。
【荷航观影】多年前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拍摄了一部小成本独立制作《日出之前》,全片男女两个角色,没有活色生香或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是两人一边游览城市一边谈天说地,在聊天的过程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根本是导演的无心之作,却未曾想到大获好评,之后更拍出《爱在日落黄昏前》和《爱在午夜降临前》这个系列,更为这种“话痨(伪)爱情”类型制订出一个可怕的高标准。
这部德国片算得上是房车公路旅行版的“爱在系列”。
这类题材通常依赖风景、音乐和台词。
全程西欧的乡村风景美仑美轮,从柏林到科隆,再到法国、西班牙等等,一路上风光无限,山峦与大海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音乐选曲不算太突出,最精彩的还要数台词部分,写得妙趣横生:生物进化论、异性气味相吸理论、婚姻持久理论等等不一而足,不时让人会心一笑。
剧本设计巧妙,这两个角色不约而同地,都在跨越地理界限去解除内心的疑惑困扰,从而确立新的人生方向。
可惜之处在于男女两人没能维持在友情的界线之上,也就是没能像“爱在系列”那样始终不说破/跨越男女感情的界线。
前半部分互不相容的喜剧刻画,到逐渐彼此依赖的关系描写,基本上都维持在较为清醒的层面。
然而,两人接吻之后的剧情就如泥石流一般落入到小清新爱情喜剧的窠臼里,最后女主角回心转意的结局真是无可救药,彻底打破之前营造的理性和暧昧气氛。
并非说不相信这种美好大团圆结局,只是这种“奇迹”会不会来得太快了点呢?
我最近喜欢上一个女生,非常苦涩的喜欢。
我的好朋友说,你该去看看《303》。
约她出去的那一天,我们在吹风的共青公园集合。
逛完了公园的我们,在五角场看电影,在大学城附近的地下街道共进晚餐,在复旦与上财外的街边压马路,在地铁上分道扬镳。
略显尴尬的寒暄,小心谨慎的试探,一路上我听她讲述着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同时我分享着自己的现在与打算。
我明白我们的目的地终究是不同的了。
我还在直博一年级,而她已经工作一年多了,我渴望诚挚单纯的关系,她却似乎觉得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凑活,我悲伤敏感总是思考故事与现实的联系,她随性率真,闲暇时间总是积极入世。
我下地铁时说:“今天,谢谢你给我快乐。
” 她说,“拜拜。
”,低下头又刷起了手机。
呼啸而过的地铁掀起了阵阵凉意,正如看完《303》后的丝丝悲凉。
结伴的旅程很多,但遇上对的人的机会却很少。
我决定不了自己crush上谁,但总能决定自己与谁相爱吧?
这次的Step 2 没有走通,那就再尝试遇到自己的Step 1吧。
说起来也是巧合,当我看完最后一幕时,洽巧是3:03分,真是一个奇妙的偶然。
说实话,我觉得男女主真的很美好,激烈的谈话,思想的碰撞,一直很羡慕能够这样。
在看电影的途中,我也在试图和男女主对话,对他们的谈话在心里默默回答。
我发现了自己真的是一个话题终结者,稍微有点悲伤。
而且发现我向来喜欢以最大的的恶意去猜测异性,看到男主谈婚姻那一段的时候,稍微有些生气,其实男主很多话让我感觉到不愉快。
男女主他们处理谈话的矛盾的时候真的很好,我一般只会冷着别人,然后不理对方,单方面绝交。
还有一点感想是,不要害怕和人争论,我个人不爱在他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言论,看法,讨厌有些人找语言的漏洞而不是关注内容的本身。
也许有人找漏洞并不是坏事,换个角度能使我的思维更缜密。
真的很喜欢这种房车,就像去春游一样,这才是在路上,真实。
我们现实生活中各种压力就需要这样的旅行来思考自己,向内,,特别是经历了一些事情,自己会明白完全靠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看到好的风景,心情会转变,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从生物学的角度,爱情只是人的意像,我们都在路上,很多人只是我们的过客,我们只是……
整个影片画面清新、民谣音乐迷人,有点像一部日系画风的欧洲片。
一辆复古BUS的房车,沿着欧洲公路从北往南直到地中海,沿途风光无限,每一处湖泊河流、乡村城镇都宁静而美好,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自驾这条路。
这部缓缓行进的清新公路片,男女主角之间关于人类、社会、人性、情感等等的辩论式对话内容可能才是导演真正想传达给观众的观点,以至于故事本身显得比较单薄简陋了。
与美国公路片的狂野奔放相比这部德国影片显得格外温婉恬静,这就是地域文化差异的体现吧,但也是这种太过温婉的风格让人有些太平淡,没有激烈冲突,没有激情戏、没有亮点。
但是里面很多动听的民谣倒是不错的。
求歌:他们从加油站(遇到辣妹)离开后1:13:30背景音乐那首歌,太好听的民谣....
公路旅行加尖锐论点碰撞,两位主角在尽情发挥演技的同时,带来的哲思也深入了观众心中。
特别喜欢两人相视无言,对视的一刻,纯净、自然、美好。
单纯美好的快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旁人也会被这样简单地快乐所吸引,不由自主露出微笑。
故事一点一滴构建了起来,许多线索也明里暗里编织成了如此一副图景,当男生以为遇到了,并第一次爱上了不会辜负他的女人——就是她了的时候,她告诉他怀孕的事实。
彷如晴天霹雳!
在最美好的爱情动作之后。
这太伤人了!
太伤了!
男主早早就立下了Flag,我想,我们都知道会是这样,可是随着剧情的舒缓节奏,画风是如此小清新!
我心存侥幸,小心翼翼,还是被一下突然暴击!
这种NTR一脸的做派,完全不给人活路走啊!
随着剧情的继续推进,方向盘都飞了。
男主爱上的始终是他的错失之人——错误的人。
在孤独中满怀着希望苦苦等待未知,充满热切而无助的绝望,在时光之沙的流淌下发酵。
他等到了他的女神——是,又或者不是?
一如本片开场就埋下的伏笔,这只是一个关于飞翔的美好结局,她在梦中翩然而至。
这是个关于爱情、悲伤及纯粹快乐的优美故事,却处处暗藏杀机。
“Our “me” is in a protective capsule, and letting someone in it calls for a great deal of trust. Because if the other person leaves then he takes a piece of you with him and you die, at least a bit. Love is a dangerous thing and also beautiful. It's beautiful when you're merging into each other, when you're not alone anymore. We're born alone, we die alone but then this moment with your partner. Do you have this moment that when you're with her and it feels as if the universe is revolving around you? And you don't wanna be anywhere else, you feel like you are in exactly the right place. That feeling of being home, of having arrived. That's when I know I'm in love.”
年青人看问题光凭自己的那一点人生经历,很容易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得出一些不尽正确的结论。
小伙子有点儿木,喜欢钻牛角尖,情感发挥好像有些障碍。
问题考虑的很复杂,研究的很深,这很好,但常常得出一些没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东西,或主次、轻重缓急搞的不是很准。
我感到,有些东西要随自然,在自然进程中发挥好主观的控制作用。
姑娘倒是既性情又理智,她困惑于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许多问题,内心也很孤独。
俩人旅途中的讨论很有趣,并非话唠。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爱情片:正值青春的一双男女学生,因为搭车结缘,踏上由北到南的欧洲之旅。
一路上探讨社会真相,研究人类起源,交流情感观念,分享彼此心事。
有争论,有惊险,有悸动也有理性。
前一个多小时有种理性的浪漫。
虽然大段时间在讲二人的思想对谈, 但节奏把握得当,而且言之有物,并没有让人感到枯燥,反而使男女主人公通过三观的碰撞一步步靠近,让爱情产生的过程自然且轻快的铺展开来。
最后近一个小时的剧情回归现实,虽然也涉及怀孕堕胎,三方情感,但情节设置没有故作沉重,而是通过巧妙的处理,合理的化解矛盾点。
让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历程有些波澜,贴近现实。
其实整部电影的设计并没有多高明,不过将浪漫与现实糅合的恰到好处,使得观影过程很舒服。
争论探讨可以说是这部影片的核心内容,但全片并没有向观众传递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反而是让观影者自己去思考,去感悟。
整个故事唯一坚定的告诉我们的是:真正对的人会出现,可能需要你去慢慢了解才能发现,但Ta会在那里,不会因为争执冲突而离去,不会因为外部纠葛而离去,也不会因为你的暂时缺席而离去;所以,去期待吧,去发现吧,去争取吧,去坚守吧,去爱吧!
这应该算公路片吧,开头话痨得让我感觉又在看爱在黎明前了,过程都是能猜到的,拍得挺美好的,羡慕欧洲那么好的房车旅行环境啊,近年国内也在搞房车,但环境还是差太远了。
真正的男女友谊正应该如同漫长的公路旅行,谈论则意识形态、两性关系与一切哲学意义,然而最终男女还是会因为心投意合而进入爱情,或者话不投机而分道扬镳,究竟是两性战争使然,还是社会的潜移默化,这是最让人气馁的。
话痨电影,导演有去演同样形式的《爱在黎明破晓前》;女主有怀孕是否打胎的困惑,男主有见生父的疑虑,一起上路。两人关于自杀、资本主义、竞争或合作、独处、性的吸引、爱的选择都做了讨论,受益匪浅,还学会了爱的两步走:第一双方是否相互吸引(闻对方,对于我们就是对不对眼吧),第二是否志趣相投;全片都是柔光的,很清新;最后还讨论新的关系模式,多配偶,类似四重奏那种吧,但聊了半天两人还是一对一爱上对方了呀,所以这里的谈话和剧情关系不密切。男主不见生父也是,和谈的内容关系不大吧;毒品能关闭我们自己的评论员
其实完全不用那么长啊 就直接公路 音乐在互相怼怼就好啦
3.5,"爱在"的公路版,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Das erst Vorgefühl des Ewigen ist Zeit zur Liebe zu haben.
因为那个乱七八糟的翻译,都没有耐心看完
公路、女孩、旅行真是美好的事情。
@北京SF线。说好的写文章,一路光看电影了……
颇有几分德国版《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感觉,路上偶遇的一对陌生男女在旅途中走一路聊一路,男生学社会科学,女生学自然科学,两种思维两个灵魂两具肉体的不断融合,最后还居然给了大圆满结局
欧洲那种话痨片,话题很广;也是公路片,一男一女,窗外景色很美。大的毛病倒没有,只是节奏太缓,信息量也不大,略显闷些。一般推荐吧。
2.5吧。看过更知“爱在”三部曲有多好,艺术性和深度外延。这俩真不讨喜,套路 套得不美。对话质量还可以。PS:公路片真的好容易拍成广告宣传片哦!
嗯 一个评论很准确:话唠片
有点儿刻意 可更精炼。喜欢在一起后惺惺相惜的氛围。我要赚钱买一辆房车,然后再去考虑房子问题好吗。
12/23/2018国航纽约飞北京
我只喜欢这里的光和公路😂里面稍学术的争论实在站不住脚
有一点点“爱在”的影子,而已。话痨片定律:讨论的都是有价值但无结论的主题。但这些话题只能宏观的胡扯,具体到个体就很矫情。不过在中国,如果跟女士谈天的话,一般就她说啥是啥吧,这也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现实。就算真有这种讨论,大概也只会在好基友间出现,因为好基友才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感受。6
很德国的公路片啊,思想与灵魂的碰撞,音乐很棒,像极了少年时代的曲风,可惜导演最后太残忍,还是让他们重逢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戏剧本应该仁慈才对不是么?或许每个人理解的仁慈不同,就像资本主义体制带来孤独还是人本性就孤独一样
两个多小时,看的我都替他俩急死了,路上不谈情说爱,居然讨论人类本性、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差别,这等境界不是我们凡人能企及的,还好最后在一起了。希望比九个月长吧。。
两个自以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以为自己在说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如果最后反讽的证明了他们没什么不同,那情况或许还不一样,但开头结尾都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