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部穿越的电视剧和小说,本来打算对比一下写点东西,后来发现模式都有人总结了,哈哈,这年头能人和闲人一样多!
就打消了写点的念头,随便说点感觉。
国内前一阵也有一部基于成龙电影改编的穿越电视剧《神话》可以拿来对比一下。
日本的剧本也如同网上总结的穿越经验谈一样采用摔楼梯就穿越的套路,也一样采用了在过去遇到内心刚强的清纯少女和妓院花魁两种类型的女人。
颇有白玫瑰和红玫瑰之嫌。
但基于日剧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演员的努力,清纯和妖艳两种类型的女人都很有看头,这点明显比国内的穿越喜欢搞机巧不善于写真诚要好不少。
颇有三船敏郎演戏风格的板本龙马和不太出彩的胜海舟的出现给剧本带来明治维新的大时代的背景。
一下就让平凡的爱情剧有了历史意义。
可惜这条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作者不愿意过分强调历史感的分量!
相比中国穿越的疏松的历史严谨程度,《仁医》的历史细节还是比较讲究的。
连板本脱藩后和刺杀胜海舟中途突然变卦的小细节都保留了。
帮助板本从土佐逃走的板本的姐姐乙女都有提及。
江户时代的民间风貌和著名的红灯区吉原的描写也保留了相当的细节。
如吉原的大门,花魁野风的高脚木屐以及行走的仪态都非常令人侧目。
相比中国穿越剧对古典礼仪制度的粗糙乱搞,就有了天壤之别。
只能说中华文化的很多东西人家都保留了。
《仁医》的另一大卖点是对早期西医的描写,甚至演绎了发明制作青霉素的事实,对青霉素的制作都有了类似科教片一般的详细解释。
说到中西医之争,日本早在1875年就决心废除汉医。
也就是电视剧里提到的穿越时间1862年的十三年后。
1875年,当时日本文部省医务局官员赴欧美考察医事后,订立条例,决心废除汉医。
方法是一切从医者须通过物理、化学、解剖、生理、病理、内外科及药剂等科目考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开业证书。
这些科目都是西医科目,中医自然考不出来,自然也就不能再生存下去。
因反对者众多,日本随后又追加了一项安抚条款,即原已执业者可以免试,免试安抚了大批汉医,于是条例执行畅通无阻。
3年后有汉医觉察考试和不得办学等于让汉医老死而灭亡,因此发起抗争,但为时已晚。
日本汉医,自此名存实亡。
(日本中医消亡史摘自网上相关资料略加修改,中国的中医其实也面临一样的问题。
)电视剧中对汉医和西医的斗争表现不太公允,汉医生嫉妒狡诈,充满对自身未来的担忧和怀疑。
颇有上面所说针对褒西医贬汉医思想的代表性。
仁所代表的西医惊世骇俗,刚一穿越就开颅手术,在没有抗感染药以及任何其他消炎草药的基础上还能保持桔家的武士哥哥没有被感染,只能说当时的日本空气实在是没有污染啊!
随后又在吉原妓院的屋里为店老板连开两次颅,且二击即中。
实在匪夷所思。
汉医所做甚至连帮忙都算不上!
实在是毫无用武之地。
其实最搞笑的就是青霉素了,1928年才被弗莱明发现的抗生素鼻祖,被轻易挪到了1863年的日本。
而且还是不计药价地大剂量用在吉原的妓女身上,一方面是人道主义的表现,一方面也很难说符合当时的历史风貌。
到现在在日本各大公司里依然还是由女孩子提包拿东西,男人自然而然地什么都不管的等级习惯下(萨苏说妻子称老公为主人),制度更加森严的江户时代怎么可能有机会把这么新的特效药用于等级低贱的人身上呢?
何况即使在白求恩得败血症去世时(片子里的眼镜妓女也得了同样的败血症)青霉素的价格也是论金条买卖的。
留美的樊庆笙教授1944年在昆明西山极简陋的条件下,与朱既明合作,制造出中国第一批5万单位一瓶的盘尼西林制剂,并由他审定了中国学名——青霉素。
樊庆笙被誉为中国的青霉素之父。
后来国内80年代写1949年的上海重建的著名的话剧《陈毅市长》也有重头戏是写夜访知识分子激励青霉素的制造。
TBS(东京放送)拍摄的《仁医》和前一阵NHK拍摄的从司马辽太郎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坂上的云》有些思想根源极为类似,比如我写的关于《坂上的云》里筑紫号道具和浪速号基本一致,这种不计历史事实的改变(可以说是处于道具成本的考虑)表达什么思想根源就是一例。
要知道TBS和NHK向来势如水火,但这种根源上的一致性能说明什么呢?
从主旋律上褒扬人道主义无可厚非,但加入了明治维新的混乱背景,把西医当做救世的另外一条道路和方法,可以说把背后隐含的思想基本表示出来了。
为什么是板本龙马?
海军的奠基人之一。
相反胜海舟的中日韩三国联盟的政治理念倒没明确的提到,只选择了海军创办的史料。
要知道胜海舟到老都是反对甲午之战的。
我很理解一个国家还有租界(美国基地),没有军队(自卫队)时作为一个不完整国家的耻辱感。
所以在艺术作品里稍加意淫就能改变甚至激励被色情漫画和娱乐文化消解的民族精神了么?
也许宫崎骏和安房直子的真诚感更有国际影响力了吧。
昨天看完《歌手》,米希亚现场唱的《逢いたくていま》真的太好听了,直击心底的感动!
南方先生、咲さん、野風さん……所有的面孔和情节都浮现在眼前,我觉得这也是日剧高明的地方,回顾历史却有血有肉,讲爱情又不限于儿女情长,当中的亲情、友情也让人动容不已。
同时也是很好的爱国宣传片,前人用血、用双手创造的历史,谁又会不珍惜呢?
能代表很高水准的日剧了,剧情、演技、配乐都是一绝!
赞👍🏻
整部片子所有的亮点都在中谷美紀所演绎的花魁妓女-风野身上,高贵,傲气,对姐妹的情深,对男主角的浓烈爱情执着,都在演最后纷纷的雪花和眼泪里把故事推到最高潮。
中谷美紀的演技把本该堕落下贱的妓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情感的拿捏细腻程度,直接把人物塑造的如此有血有肉,也远非青年演员朝夕之间所能达到的,也把整个故事带到了更高的层次。
中谷美紀 !
绝赞!
日剧《仁医》第1季的第2、3集里面讲述了从现代穿越回到古代的现代医生南方仁带来大家抗击霍乱,里面提到了不少和霍乱相关的知识。
在这里笔者系统的梳理一下霍乱治疗史,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霍乱这个传染病。
一、霍乱简史霍乱实际已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至公元前400年。
自1817年开始,霍乱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暴发七次大流行。
最近的一次被称为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始于1961年,目前仍在蔓延。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通过被粪便污染的水传播,是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可在数小时内造成人体大量脱水,甚至死亡。
每年可在全球47个国家中造成300万至500万例的感染,每年死亡人数目前也上升到十几万之多。
19世纪是霍乱流行的世纪,从1817年到1896年共有5次大规模的暴发,流行范围从印度扩展到亚洲其他地方和欧洲,然后又进一步殃及非洲和美洲,造成了全球性的灾难。
1817年8月,孟加拉的杰索尔地区出现霍乱,9月便在加尔各答市大规模暴发,经一年时间传播到整个印度次大陆。
1820年,霍乱向东传播到曼谷和马尼拉,并于1821年分别传播到爪哇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
据历史学家研究,嘉道年间1820-1821年的大疫累及275个县,人群总死亡率超过50%,形成有清一代瘟疫的第一个高峰。
如山东青州府临朐县“死者数万”;曹州府巨野县死亡“十之三四”;沂州府莒州“人死十之五六”;直隶顺德府内丘县“人死大半”;江苏徐州府萧县“人死十之六七”;河南陈州府淮阳县“人死几半”等等。
看不到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有过什么作为。
当时中医尽管经过金元明清温病学说的洗礼,对这一可怕瘟疫却茫然不识,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命名,痧症、吊脚痧、绞肠痧、瘪螺瘟、瓜瓤瘟、番痧、瘟毒痢、疖肠痧、湿霍乱、麻脚瘟等等。
难怪清温病集大成者王士雄在专著《霍乱论》中说,“道光元年,直省此证大作,一觉转筋即死。
京师至棺木卖尽,以席裹身而葬,卒未有识为何证者。
”王清任大师也说:“道光元年,病吐泻转筋者数省,都中尤甚,伤人过多。
贫不能埋葬者,国家发帑施棺,月余间,费数十万金。
彼时医工,或云阴寒,或云火毒。
余谓不分男、妇、老、少,众人同病,即疫也。
”1822年经长崎港传入日本。
同时,霍乱于1821年向西传播到阿曼,1822年经波斯湾传到巴格达和叙利亚,并于1823年经里海传播到俄罗斯城市阿斯特拉罕。
印度洋上的岛屿桑给巴尔和毛里求斯也在1823年出现了霍乱。
到1824年各地疫情基本结束,这是霍乱的第一次大范围流行。
二、中医对霍乱的认识在《黄帝内经》的指引下,中医对霍乱作出各种解释,但是都离真相十万八千里。
吴塘《温病条辩》说是“阳虚寒湿”;吴有性《瘟疫论》笼统之为“杂气”;其他暑湿、暑热、脾胃、气淤各种学说莫衷一是。
不识病因,更不识传播途径,则中医对霍乱的束手无策可想而知。
三、输液治疗霍乱1831年,苏格兰霍乱流行期间,面对一名奄奄待毙的重症病人,苏格兰医师Thomas Latta灵机一动,用煮沸后的盐水注入病人的静脉,病人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输液后来不断发展,成为重症救治的利器。
四、霍乱的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防疫1854年,英国伦敦暴发霍乱。
当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时,时年41岁的约翰•斯诺(John Snow)通过绘制死亡地图发现,大多数病例的住所都围绕Broad Street水泵附近,发现了霍乱与饮用不洁水的关系。
在他的呼吁下,政府及时关闭了不洁水源,有效制止了霍乱的流行。
他还推荐了几种实用的预防措施,如清洗肮脏的衣被,洗手和将水烧开饮用等,效果良好。
虽然约翰·斯诺没有发现导致霍乱的病原体,但他创造性地使用空间统计学查找到传染源,并以此证明了这种方法的价值。
今天,绘制地图已成为医学地理学及传染学中一项基本的研究方法。
”斯诺的霍乱地图“成为一个经典案例。
斯诺也是著名的乙醚麻醉法的发明人。
约翰•斯诺确定霍乱之源是被污染的水里所携带的病菌。
霍乱的神秘面纱从此被逐渐揭开。
在此之前,西方医学也和中医一样,猜测霍乱是空气中某种不干净或有毒的物质“瘴气”所引起的。
将统计学应用于水质和霍乱个案联系的研究,第一次令人信服的确定了霍乱的传播方式,锁定了霍乱的病因在水源,找到了真正有效的预防方法,约翰·斯诺的霍乱研究被视为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基础)的真正开端,这一思想从根本改变了人类医学对病和因之间因果关系确立的思维模式,以实验和逻辑代替主观联想和简单归纳来确定因果关系,显然更为可靠。
循证医学就是以临床流行病学为根底建立起来的。
约翰·斯诺的观点被政府接受,伦敦的供水系统全面整顿,得到极大的改善。
因此,当1868年第四次霍乱大流行袭来时,伦敦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欧美其他国家迅速跟进,大力改革公共卫生设施,到1892年第六次流行时,欧美就不过是皮毛之伤而已。
五、科赫发现霍乱弧菌1883年后,科赫到埃及和印度去调查那里的霍乱暴发流行情况。
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了霍乱病原菌是形如逗号的霍乱弧菌,并发现该菌可以经过水﹑食物﹑衣服等途径传播。
根据他对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科赫提出控制霍乱流行的法则,这些法则于1893年被各大国批准并形成至今仍沿用的控制霍乱方法的基础。
科赫因对霍乱研究作出的贡献而获10万德国马克奖金,他的这项研究工作也对保护饮水规划有重大影响。
科赫总结出的四条研究原则被称为“科赫法则”,直到今天仍然是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规范。
为了确认某种特定细菌为某种特定疾病的致病菌, 必须做到:一、在同样的特殊疾病中都能发现同样的细菌;二、能把这种细菌分离出来, 并完成纯培养;三、将纯菌接种给健康动物, 能引起相同的疾病;四、在接种纯菌而致病的动物身上,仍能取得同种细菌,并仍能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这是一条非常清晰的线性因果关系链,一旦获得证据就无可辩驳。
科赫总结出来的这四条原则经无数次验证并一直沿用至今,2003年4月16日,WHO宣布一种冠状病毒符合“科赫法则”的所有四条标准,SARS的病原体被发现。
六、霍乱疫苗自从科赫于1883年分离霍乱弧菌以来,霍乱疫苗的研究也是首先从非口服灭活疫苗开始的。
在科赫发现霍乱弧菌后不久,非口服灭活疫苗就开始了人体试验。
Ferran首先于1884年在西班牙霍乱流行区进行了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接种组发病率明显减少。
之后俄国人Haffkine开始在印度进行霍乱疫苗临床试验,1984年获得令人信服的保护效果,20世纪20年代在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经追踪观察,非口服灭活疫苗有效率达80%,此后的接种人数高达300万,证明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七、中国对霍乱的防治在中国,清王士雄也注意到水质恶化与霍乱的关系,他甚至建议政府疏通河道,广凿井泉,用白矾、雄黄、石菖蒲、降香等消毒水源。
可惜,他自己认识也不彻底,逃不脱《内经》魔掌,还是认为“风寒暑湿,皆可以为霍乱”。
既然如此,改善水源实无关紧要;事实上,也没人鸟这事儿。
中国真正有能力阻击霍乱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时候已经是伍连德的时代。
1879年3月10日,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北部的一个小岛——槟榔屿。
他的父亲是广州人,年少时迁居于此。
1896年,17岁的伍连德考取了英女皇奖学金,于是,他前往英国,赴剑桥大学的意曼纽学院就读,开启了7年的留学生涯。
他在学术上表现非常突出。
在大三时,就获得进入圣玛丽亚医院实习的机会,成为该医院的第一位华裔实习医生。
后来,他获得意曼纽学院研究奖学金,于1902年到利物浦研究疟疾,1903年到德国哈勒大学后又到巴黎巴斯特学院研究细菌学。
在这期间,他遇到的导师都是微生物学界国际上的顶尖学者。
1919年,哈尔滨出现霍乱病例。
在伍连德的主持下,及时收治病人,感染人数13万,死亡人数仅4500人。
1926年,远东又开始流行霍乱,也是在伍连德的主持下,这场霍乱中方医院死亡率为17%,而俄方两个医院分别为35%和65%。
可见,伍连德对霍乱的抗击非常有效。
1932年,正值“一·二八”事变,上海霍乱流行。
伍连德考察后认为上海防疫规模与这座城市的人口与经济很不相称,他促使各方出资,在上海设立了中央防止霍乱临时事务所。
霍乱很快扩散,全国几乎所有省都出现病例,近10万人发病。
伍连德追究霍乱根源,标本齐治、防患于未然。
他不仅治病救人,为上百万人接种疫苗,还要求相关领导从源头上提供清洁饮水。
在他的指挥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率控制在7.4%,而英法租界中的外国人病死率为30%。
伍连德博士在1921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开办仪式上八、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在面对霍乱的时候兼具卓越疗效和安全便捷廉价的优点,80%的霍乱口服补液盐足以治愈,只有少数极重度脱水者才需要静脉输液。
同时,这也是儿童常见腹泻病的首选治疗。
这个口服补液盐配方早在1967年就由世卫组织公布,是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和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后饮用,简便之至。
口服补液盐也是治疗中暑脱水的利器。
对付霍乱这种传染病,抗生素当然是当仁不让的大杀器。
关于抗生素的这个伟大的发明,笔者将另外撰文为各位娓娓道来。
2018年我国霍乱报告发病28例,无死亡。
霍乱,这个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前死人无数的传染病,在现代医学面前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中医总是口口声声吹牛逼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中医面对霍乱,不知道霍乱弧菌为何物,不识病因,更不识传播途径,面对霍乱这种传染病进行治疗和阻断传播都无从谈起。
所谓的治本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话。
有人说 好久没看过这么热血沸腾的日剧了其实梗还是那些梗 凡是带上与生命有关的命题的作品 想不感动也不行不过 虽然是见惯了的梗 却还是热泪盈眶了好多次人总是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强大无比其实 世界上往往最无力的便是人今天的我们 比过去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科技那么又如何 被欲望吞噬了心灵的人们 也许最终的下场 不过是自作孽不可活因为追的时间跨度有点大 很多情节记得不是很清晰了却始终记得南方仁医生从头到尾的无力感最终 照片消失的时候 能做的只有和笑坐在夜幕中 进行着毫无意义的一问一答也许我们生活的真实太过奢侈这是一场强大的YY 却也是对于人心灵的质问吧很喜欢笑这个角色 绫濑遥很适合这种倔强的有点傻傻的角色南方仁也许还没有意识到 笑在他的生命中 慢慢的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为他做炸豆腐还是为他在手术中擦汗这个女子好像永远知道他心中的所需与所想这样的一个女子 想必什么样的男子都不会错过吧不过这一切 仅仅是猜测 南方仁能放弃未来么这场穿越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于是 期待第二部啊仁医中最心疼的是野风生活在最底层却有着最高傲骨的女子 怎能让人忘怀看日剧的年头还短得很 以前不知道中谷美纪这位演员看完仁医 真的觉得她把野风诠释的淋漓尽致真的很好戏啊看着她笑着的时候 觉得真是骄傲的女子 却又总觉得其中带着许多不尽的悲伤也只有这样的女子 才能再死生不明的情况下 穿着嫁衣离开吧希望她开着私塾 幸福的生活下去啊 我果然是大叔控啊 大泽大叔再次印证这样的道理身为大叔 长相不重要 好戏最要紧萌这位大叔的演技啊 自然而生动 看戏的时候 完全被他带入到戏剧中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呵呵 如果有第二部的话 小出惠介是不是会真的娶亲呢 被母亲惊吓一下的表情真的很可爱对那位吉原女子的深情也令人感动虽然总是有点傻傻的(有其兄必有其妹吧 呵呵)但是 其实比谁都看得透彻呢于是 总的来说 就是好故事加上好演员的一部戏不愧是这季的最高收视 算是黑马么不管怎样 感动着结束 希望会有更加令人感动的第二季
秋季档的日剧由aiba的《My girl》拉开序幕,萌萌果小朋友在里面可爱得不行。
而这部《仁医》则是意外地好看,男主动手术时的一腔热情让人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很喜欢里面的配乐,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上帝只会赋予你能够跨越的考验。
我是何等幸运看到这些震撼的作品,又何等羞愧无法用言语传达。
这又是那种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可以拿出来细细品味、慢慢揣摩的剧集。
即使来自未来有超越当下的技术和见识也会有无力的时刻,即使在科技落后的过去也仍有通透的能人志士。
如果说前半部的看点是穿越者如何在科技落后的年代不断攻克许多传说中的疾病并展现医生们的热血和医德,后半部则是将其他配角的魅力无限提高。
透过他人,能够看到落后的时代里存在的惊人的同理心、更大的格局和豁达坚毅的内心。
就算知道了十年后一百年后的事情,日子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太棒了,画面氛围BGM太棒了,每一个人都太棒了。
更多的赞美就留给第二季吧。
【仁咲的爱情——残酷而美好】南方仁在为菊恭太郎做开颅手术的时候,橘咲第一次看到了南方仁”神一般灵巧的双手”。
这双神奇而细腻的手,将咲小姐带上了医学的道路。
仁医生对咲小姐倾囊相授,而咲小姐给仁医生的,却要多得多得多。
江户霍乱肆虐之时,是咲小姐用大静脉输血拯救了倒下的仁。
无论是在橘宅还是在仁友堂,咲的眼神无数次地从角落悄悄投到暗自迷惘的南方仁身上。
江户城河岸高地上,南方仁总是能够安心地吐露自己的迷茫与痛苦,咲小姐则常常能够用智慧与温柔给出令人心安的回应。
“这样好吗?
””好“”这样真的好吗?
”“好”。
如果说南方仁一开始吸引着咲小姐的点——医术过人、敬重生命,都可以被归于医生形象,那么仁先生在他那反复纠结中展现的对未来的爱、对苍生的关怀,则完全是他的个人特质了,咲慢慢爱上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他。
在提亲那天,仿佛心灵交汇一般,她听到了那句从手术台上传来的互换,看到了仁先生那只抬起着的等待她递上手术刀的手。
她认识到了自己离不开医术,又或许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自己绝对无法忘记自己对南方仁的爱。
从今晚的豆腐怎么做,到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我做的油炸豆腐,到南方仁出狱之时心心念念的油炸豆腐,咲小姐在为仁先生准备的每一顿饭,应该都是带着特殊的心情去做的。
“咲小姐总是奔跑着,奔向仁医生的方向。
”橘咲的牺牲不动声色,谁又知晓她细水长流背后的爱意汹涌。
咲小姐与仁先生彼此之间本来很遥远。
起初南方仁心中最重要的是未来小姐,到因炸面圈事件入狱时才发现咲小姐在心里已是第一位。
即便如此,他们的爱情还是无法圆满,因为南方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消失。
跨越重重阻碍的,是咲小姐的爱与牺牲。
你爱未来小姐,但我懂你,即使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有点可怜”,我一贯地支持你;你总会回到未来的世界,我把仁友堂当做我的孩子,为你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同时若是侥幸我的名字就能和仁友堂一起跨越时代的洪流被你听到。
当咲抱着安寿(野风之女),说自己接生了情敌的祖先打趣之时,我发现她善良得有些让人心疼,或者说,爱南方仁爱到让人心疼。
咲仁之间,是美好而残酷的。
当麻木的仁先生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表白之时,咲小姐却“意气用事”回绝了他(但这个决定有必然原因存在);当他们终于能够坦诚相拥之时,仁医生为了救她却不得不穿越回现代。
仁咲之间,注定没有成全,但是这就不美好吗?
咲小姐对他的爱甚至战胜了历史修正力,于是在最后的最后,我们终于得以听到那声畅快淋漓的告白。
【OP】初赏第一集,这个剧的OP就给我留下了良好印象。
现代场景历史图片相互对应,各色人物剪影轮番出现,伴随着悠悠乐声,沧桑感十足。
OP中的音乐是Main Title2:35开始的那一部分。
这个音乐让我意识到这个剧绝非轻浮之类,虽然不是很说得清楚它具体承载什么样的感情。
赏毕此剧,回头听OP发现更是妙绝。
传递了历史的宏大感,悲怆与欣慰交织,大悲中带有一丝释然,激昂中伴随十分克制。
【闪回·回忆杀】此剧的一个特点是会在关键的煽情环节会闪回以前的重要镜头,把前后的呼应点得比较清楚,这对观众来说是比较友好的,无需努力脑补。
南方仁与坂本龙马的羁绊,咲小姐与仁先生之间的回忆,野风心路的变化等等,都通过闪回做了很好的串联与回顾,同时也把情绪推向高潮。
不仅对需要一些提示的观众比较友好,对认真看剧的观众来说也是体验极佳。
当你发现屏幕上闪回的场景跟自己脑补的别无二致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志士龙马】圣野内阳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宝贝演员,表现力一绝。
坂本龙马面朝大海时的眼神,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雄心。
龙马行动力强,作为一个政治家,辩才亦是一流。
其中最妙的一次说服我认为是劝说西乡隆盛接受萨长结盟那次。
龙马解开西乡的衣服,露出阑尾炎手术的疤痕,让西乡隆盛回忆当时虽然濒死但不甘开腹的心情,以使其理解长州藩的心态。
美剧、英剧、日剧在我心里占据有同等的分量,当然只针对那些剧本堪比长篇小说,服化道不输电影,配乐经典辨识度极高的作品,大都是豆瓣评分很高的作品。
我有一个观点是,无论是书籍、电影、电视剧集,还是音乐作品,一定要读看听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和经典,节省时间和精力,使获取的“收益”最大化。
毕竟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太有限了,而想要知道和懂得的东西又如此之多,怎么最有效的处理信息并获取知识,大概是终其一生都要努力的事请吧。
这一观点与日剧经典核心观点吻合,所以也算是因缘际会吧。
知乎上回答你心目中top5日剧题目,我的答案是最完美的离婚、东京爱情故事、四重奏、半泽直树和悠长假期。
看到重复率极高的是仁医,2009年的剧集好评至今,第一集看完就推荐给身边好几个好友,很珍惜的一集一集的看,就像读经典小说一样,不忍漏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每次剧中bgm响起的时候,都有一种南方仁大人一个人站在时光里,看着沧海变成桑田,看着四季无常变换,看着时代更迭潮起云涌,知道一切事物的结局却无力改变,每一次以为历史的指针被轻轻的拨动,结局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又被拨正,深知你所做的一切皆毫无意义、皆徒劳的时候,你还要不要去做呢?
在时间的角度,我们皆是如此。
一个人拥有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寂寞,也拥有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透彻,活着或者死亡与他并无二致,然而他毅然选择去做这些明知徒劳的事情,这大概才是存在的意义或者活着的价值。
最喜欢的角色是坂本龙马,简直是这部剧的生命,是彩虹,是光。
在江户时代那样一个黑暗的世界里,打破规则,毫无成见,包容异己,接受和适应力极强,时代的伟人和英雄,非凡就是为这样的人造就的词语吧。
花魁野风也是极爱了,也许是因为和龙马大人太相似了吧,一度希望他们可以走在一起。
都是含笑咽下人生所有的悲戚,然后淡定转身离去的人。
野风的爱之深,所以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在一片洁白的雪花里干干净净的离开。
龙马大人的爱是爱你所爱,你想要的我都成全。
太喜欢这一对了。
喜欢绪方大夫,医者父母心也,绪方大夫就是这样的医者。
喜欢这段对话:南方仁:绪方大夫,能告诉我一件事吗?
我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绪方: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和一个从未来穿越而来的人,他们是同类,分享秘密看见彼此的那一刻也是分别的时候。
绪方大夫曾经是南方大夫黑暗世界里的路灯,剧集过半的时候剩下的路需要南方大夫自己去走去找去努力了。
喜欢这样的立意,像人生。
准备去看《仁医2》和完结篇。
立个flag:要写观感文字。
仁医 (2009)9.22009 / 日本 / 剧情 奇幻 / 平川雄一朗 / 大泽隆夫 中谷美纪因为一次意外,南方仁穿越回了古代,拥有现代医术的他,如何在古代开始他的医术之路?
虽然他一直在徘徊犹豫,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对后世产生影响,但是在橘咲的陪伴、影响下,他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去尽自己的努力发扬自己的医术。
在遇见了与自己在现代的未婚妻样貌惊人相似的美丽花魁野风之后,也会因为她的请求去制作青霉素,虽然最开始拒绝了,但后来也是因为他决定做,在贫瘠的医疗环境下,做到了当初可能难以想象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蝴蝶效应到底会怎样去影响后面事情的发生,但是我想万事总会是有规律可循的。
其实很理解南方仁的一些担忧,但是也很欣赏他身为一个医生所肩负的那种使命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专注,特别是这里,发生火灾之后,为了救那个病人,而他们也为了医生能够安心救治病人,把除了他们在的那户留着,周边的房子都拆掉了,真的还挺泪目的。
他们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做好自己的事情,骨子里都有些骄傲和认真。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野风被人赎走,依照惯例需要体检,但出现小插曲,被查出患有乳癌,一方面想着不违背历史,隐瞒她的病情,另一方面却又在救人上纠结,一旦告知,她则无法嫁人,是否又会改变历史,南方仁在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说明事实真相,为她做手术,以后也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其实最后这里我有点难过,南方仁对橘咲的告白,可能对橘咲而言,是她一直想要的,但是她却没法答应。
她知道他心里一直有个人,她不想因为他回不去就占着他,所以她拒绝了。
但是她还是好喜欢好喜欢他的呀,或许她再私心一点点,也许就答应了。
想想这一路走来,他一直都是她努力的动力和方向,或许这是她仅能为他做的,又甚至是这是唯一可以光明正大站在他身边的理由了。
里面的背景音乐真的好好听啊。
看了三集,没觉得有多好看呀
这都能看哭的人伤不起!!
穿越穿越
完全不能理解此剧的高分
被中谷女神最后一集最后的甩手一挥"这是基本!"完全煞到...实在是太型了...
大泽隆夫自述时声音温柔,让人心软。配乐出色,难得好片。心情一郁闷,听声音都可以哭出来。11集里野风步出吉原时美得惊艳,中谷关纪真是很有气场与实力的演员。举手投足极尽风韵。
用力过猛。。。
原作很纠结。改编得一般。最后一集实在懒得看。
不是我的菜、虽然有绫濑遥。
没想象中的好看,医疗剧什么的,这个节奏慢了点。。。
历史+穿越+感人+好听的OST,非常好的一部穿越剧,结尾简直就是给SP和第二部作铺垫啊,期待
穿越加医疗,没兴趣了,弃~
绫濑遥除了长得好看是优点外,实在是不讨人喜欢。虎头蛇尾了最后。
没有口碑说的那么好,拖沓,越看越无聊,鸡肋。
一直以为穿越剧会很雷......原来可以这么有爱的!不是简单的热血医疗剧,而是充满了对个人命运和历史的冷静思辨,古今交错恢宏大气!
套路化 表演痕迹 日式作品的通病
平均评分让我很讶异?可以看但没必要。优点:①演员演技在线。②给的手术镜头不敷衍。缺点:①节奏太慢开了二倍速想要三倍速②转折处比较僵硬还有那个婴儿总是莫名其妙给个镜头?不知道导演咋想的。意识流?③演员的颜值我都吃不下。最好看的我觉得是橘妈妈。。。④男主每集必哭强行催泪。
医疗剧的男女主角能不能别总忙着谈恋爱啊!面对霍乱病人的时候口罩都能随便摘的?给患者注射青霉素之前,不需要做试敏吗?
好评如潮 但我却只有一种 啊终于看完了的感觉和 TMD合着还有第二季!合着第一季啥也没说清楚= =
为什么我会觉得很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