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誓,这是我真正意义上最后一次写长评给国产烂片,除非以后有低于2.3分的旷世奇作。
我衷心希望,再也没有了。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用他的所作所为,刷新我对他认知的底线。
《长城》之后,我发过誓,再也不给自己讨厌的国产电影或者电视剧写长评了。
直到2.3分的中国版《深夜食堂》石破天惊,横空出世。
我告诫自己,生气不好,为烂片生气更不值当。
但每每看到某视频播放器首页该片的剧照时,我都无法遏制地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个拥有“半个娱乐圈”明星阵容,拥有9分改编原作的国产电视剧,怎么能差成这个样子?!
该片的制作人,请你摸着你的良心(如果还有的话),告诉我你究竟花了多长时间制作了这部40集的拷贝电视剧?
如果你真的用心过一点点,请拿出那么一点点证据,告诉所有观众,你们说的都是错的。
这一次,我多么希望我说的是错的。
1. 满屏“雷同”,是谁给翻拍“照抄”的权利?
1.1 角色、服装、场景、情节全部照搬,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懒的剧组关于“为什么眼里透着机灵的温柔月半黄老师脸上要有一道疤?
为什么一个好好的中国大排档要弄成日式居酒屋?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要穿着和服?
”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就不再多言了。
我看了一天的吐槽,都是这些。
服装、布景、角色一样,我还能稍微表示一下理解,毕竟日方说“基本信息不变动”。
但是制片人可不可以出来解释一下,日方要求的基本信息不变动指的是不是连关键剧情都得一毛一样?
我们以第一集的重头戏黑帮老大出场为例(对不起我实在拉不动片了,谁想举例论证就接着自己拉吧,我先闪一步):·日版第一阶段:马仔进店,顾客离席。
马仔让老板做蜗牛,老板稍微回了个头,露出轻蔑的神态,接着背过身去,说“不会”。
马仔说,“那就燕窝吧”,老板头都不回,说,“这样的高级货我这里没有。
”
·国版第一阶段:顾客意欲离席,马仔不让。
【这个前后位置调整,可以接受。
】马仔让老板做龙虾三吃,在场的顾客面露难色,一副既害怕又嫌弃的样子。
老板说,“做不了。
”【身为一个不吃龙虾的南京人,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吃龙虾。
非常认真地问一下全国的朋友,你们是真心无法接受龙虾吗?
我确实觉得日版的吃蜗牛可能比龙虾更适合这个场景。
】马仔让老板做鱼翅,老板也说做不了。
国版相对于日版,可谓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改了两道菜名,反正对塑造人物没啥帮助。
少了老板背身的细节,营造的距离感就不如日版得强烈。
·日版第二阶段:老板拿起刀,放在身后。
画面切黑社会老大,老大问,“这里有红香肠吗?
”老板撩起门帘说,“有的,要做成章鱼的样子煎一下吃吗?
”
·国版第二阶段:黄老师露出了一个有点若有所思的“凶狠”眼神。
画面切黑社会老大,老大像是没睡醒般问“有红香肠吗?
”黄老师答道,“有,要切成章鱼的样子吗?
”
先说这个非常搞笑的切章鱼,日本说切章鱼是很自然的,但是你见过哪个中国人没事把章鱼当很常用的食物吗?
我们需要注意两处细节:1. 为什么日版黑社会老大会问老板有没有红肠?
这与他之前看到老板手拿长刀是密不可分的,加之老板脸上的疤,老大经历丰富,自然知道对方也是不好惹的主。
就靠这一个拿刀的动作,就能渲染出当时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情绪。
对比一下国版,黄师傅露出一个好像有那么一点凌厉的眼神,对面半死不活的老大就立刻接收到信号,说出规定台词。
这气场真的是黑社会老大吗?
他戴墨镜的样子,明显就是一个初入江湖的骗子郎中啊。
2. 日版中听到老大的话,老板转过身来,撩起门帘问。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动作,在电影中,遮挡物往往代表隔离,老板撩起门帘,说明他放下了戒备。
这一来一往,是在情理之中的故事。
国版整体而言非常粗糙,即便是一样的情节,也就是镜头一来一回,一切都是程序设定,没有什么情感。
改编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学点走心的细节?
退一万步,如果日本人确实说你不能改我的故事,啥都得一样,你花钱买什么版权啊!
你直接引进日版,把头抠掉,再配音中文,搞定(反正前辈这么做过嘛)!
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继而转念一想,与其这么麻烦,为什么我不直接买日方版权?
如果日方真的有这么严苛的版权要求,这根本就是不想给外人翻拍嘛!
你还费那么大的劲吃力不讨好翻拍干嘛!
连中学生都知道写作文不能抄袭,抄袭了也要改一改,至少要把词语顺序换一下,万一老师读过鲁迅的文章呢?
好遗憾哦,好像改编的原作确实非常有名呢!
也许有人说,你只看了一集,你凭什么说“照搬”了,凭什么说什么都没改,拍了煎饼果子,你没看到!
我确实得为我无法支撑看下去表示道歉。
但是各位亲爱的制片人,既然你们很在意豆瓣评分,麻烦你稍微听一下这句话——第一印象很重要!
《纸牌屋》第一季第一集还是大卫·芬奇导的呢,你凭什么第一集这么随便对付!
如果预算不够,麻烦至少把50%的预算砸在前几集,认真学习一下韩剧的开篇,前几集把观众哄开心了,大家后面懒得改评分,不是你我都很欢喜吗?
综上,套一句流行语,把片子拍成现在这样,既蠢又坏。
1.2 把吃的拍得再好看有什么用啊?
它没有灵魂啊!
如果你一定要让我说国版相较于日版有什么优点?
可能画面的饱和度更高,再者播放器的确高清,看上去食材更好看一点。
想看好看的食材,为什么我不去看美食节目?
为什么我不去看纪录片。
舌尖作为一档美食纪录片,在剧情上都比这部号称暖胃暖心的故事片上心,真实事件,哇哇哭了一片。
关于《深夜食堂》能吐槽的角色太多,就说一个小细节吧,国版强调了龙哥第一次来是三天前。
那马仔小哥也是厉害啊,三天就从原先的盛气凌人变成现在的乖乖闭嘴,有分寸的不说难听的话,这个龙哥是很会调教下属呢。
我真想把我身边的熊孩子都送给龙哥训练一下。
左图国版;右图日版由于片中大部分演员都在用浮夸的方式表现十分脱离正常生活的角色,就显得剧本很廉价。
加之临时搭建的摄影棚和高饱和度的配色,整个画面都充斥着城乡结合部非主流洗剪吹既视感。
片方似乎一直在用西式元素强调自己的高级,彰显自己的文艺。
但是显然,你在片头放一只明显没有好好做旧的欧式复古钟只能算是毫无美感的矫情;放几辆红色有轨电车,更像是完全与中国实际情况脱轨的意淫。
不要以为你穿个日式,拍几个pose就好像很文艺,现在文青都是骂人的词,实打实的文青表面上都是放荡不羁的抠脚大汉。
左图国版;右图日版真的不要再吐槽为什么中国观众去看《速度与激情8》和《加勒比海盗5》了,毕竟剧情再烂,人家至少有前面那么多部的铺垫打情怀。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袁枚的《随园食单》写了横跨400年的326种南北菜肴,你就是找个厨子来也能跟你唠半天,《深夜食堂》偏偏选择了方便面,我想中国历年的美食家都会被气活过来。
廉价的观感,泛滥的狗血,一如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般,雷同而又死气沉沉。
我看不到历史的印记,我听到的只有钱的声音。
1.3 日韩改编,真的不是中国电影的出路自打中国文化产业多了IP这个词,就像给投资方创造了新的摇钱树。
这几年,片子但凡套上IP,票房和收视率就像是有了保险。
我看这不是保险,定时炸弹差不多。
苏有朋拍《嫌疑犯X的献身》,四个字概括,诚惶诚恐。
苏导也用实际行动证明,导演这碗饭不是谁想吃就能吃;但我觉得苏导还算是有进步的,毕竟他没强行用小鲜肉当主演,城市的选取和气氛的塑造也算不错,好得观众给了一个及格分。
改编难,改编被反复翻拍的经典作品更是难上加难。
即便是以真诚之心面对,还得看有没有能力完成。
《深夜食堂》的制片人,如果你算不清,我帮你算一下,去年九月立项,今年六月播出,九个月时间走完全部流程。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制作周期,真的能拍一部好作品?
即便手握优质团队,为什么非得砸人力物力在改编这条道上一去不复返?
中日韩三国,历史关系错综复杂,调查显示,哪国人民都看另外两国人民不太顺眼。
为什么非得逮着对方国家本来水土就不服的故事改来改去?
这句话不仅是对中国投资人说的,韩国改编中国的《步步惊心》,收视也低的可怕。
韩国的政治比电视剧还精彩,赶紧抓住条件黑zf,不要浪费这么好的现实题材作品!
黑zf才是你们的套路!
所有的艺术创作者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有的人选择不痛不痒,以所谓暖心拼盘小故事遮掩,但现实还是一样的惨淡。
这种惨淡,与荧幕上的虚伪的笑脸和满足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想起两句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2. 强硬植入,赞助商才是真正的客户,观众不是在第一集的前15分钟里,我看到了某房产中介的名字,某购物商店的名字,某包的牌子和某方便面的名字以及该方便面长达1分钟的特写。
这不禁让我想起《欢乐颂2》,又让我想起有三十多个出品方的《西游伏妖篇》。
利益方多了,片子就不纯粹了。
广告商们已经习惯被叫做金主爸爸,但好像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的爸爸不该是观众吗?
这两天,《李雷与韩梅梅》的制片人在网上叫嚣豆瓣,说豆瓣CEO阿北操控评分,让水军黑本片。
XXX(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你不应该怪阿北,更不应该怪这些可能还给你贡献过票房,尽管一出门就在豆瓣上打了1星的观众。
你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浪费了大家的钱,让所有剧组成员的简历的作品一栏上都写着一部豆瓣3分,大家没把你骂死,就是对你的宽容。
但是宽容对你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是没有脸皮的。
如若是有一点点自知之明,都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敢挑软柿子豆瓣捏,你敢不敢骂前面那些拍狗屁青春片的同行,是他们拉低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观影期望;你敢不敢骂影院经理,是他们没给你排片?
你不敢,因为你的词典里只有这四个字——向钱看齐,从来没有这四个字——尊重观众。
我所说的尊重,不是迎合。
2016年我看过的最满意的风格化国产作品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
程耳导演接受采访时说,本片初剪是给好莱坞团队操作的,花了几百万。
结果程耳剪了现在这版非线性叙事,王中军看到之后知道肯定要亏了,跟程耳说,华谊有让导演自由发挥的实力。
所以,尽管《罗曼蒂克消亡史》只有1.5亿的票房,但是它永远都会成为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很特别的一部片子。
我不知道按照线性剪,这片子会多少票房多少分,但至少能看到,导演试图对得起观众的脑子,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某位制片人,如果我拍了一部3分片,有3000万票房,就赶紧偷着乐捂着钱包跑了;人家7.7分巨亏都没说话,你在这里丢什么人现什么眼。
看到满屏的1星,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有救了。
除了我以外,好像还有很多朋友讨厌尴尬的IP,毫无演技但霸占荧屏的小鲜肉,滥俗剧情与造作的台词。
如果“供给侧”还是我行我素,闭门造车,不痛不痒制造低劣品,以期捞一笔快钱就跑,那我们只能尝试着短期内需求拉动供给。
你当观众没脑子,观众就以不看抵制,真当我们人傻钱多随便欺负吗?
如果一定要我摸着良心非得说一句很客观完全不带主观感情的话,我觉得中国版《深夜食堂》和《摆渡人》一样烂(确实《摆渡人》4.0的评分有点高了。
)我还得承认,《深夜食堂》确实比一些下三滥的网络大电影要好一些。
但这就是我们中国半个娱乐圈从业者的目标吗?
超过网络大电影?
一想到这个阵容里还有我很喜欢的刘昊然,我心很痛(就像看到白敬亭去拍《夏至未至》那般心痛!
)我是多么希望,中国影坛,能够给清纯不做作的孩子们多一点选择优秀作品优秀团队的权利啊!
中国人当中最懂日本电影市场的电影人顾晓东认为,早前《摔跤吧!
爸爸》的逆袭是一种报复性的观众反映——“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演员的高片酬、替身等各种问题就一再地被诟病,整个社会对中国演员特别是小鲜肉持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
这时候,来了一部主要演员为了拍片让自己增减25公斤的电影,而电影又具备了很高的质量,这就跟之前的《大圣归来》一样,产生了一种报复性的触底反弹,带来了‘自来水’的泄洪,一下变成一个社会现象,挡也挡不住。
”我从来不觉得豆瓣评分会发挥那么大的作用,毕竟还有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不用豆瓣。
但是你要说今儿这个评分是一场战争,我同意。
这是一场观众与某些无良制片商和无良媒体争夺话语权的战争!
想要钱,就拍好作品出来要,不要打着所谓正义的旗号干着妖魔鬼怪的事情!
有本事像姜文那样说句,“我站着把钱挣了。
”中国观众不仅容得下差评,还在心里空出了很多位置给优秀电影。
钱包也为你准备好了,有能耐明着来拿,我巴不得全给你!
我发誓,这是我真正意义上最后一次写长评给国产烂片,除非以后有低于2.3分的旷世奇作。
我衷心希望,再也没有了。
彩蛋时间---既然你看到了这里,就发一个彩蛋吧。
不仅荧幕上拼盘式故事横行,现在写文的也是左拼右拼,前面还换一点表达方式,后段就直接抄了。
我要是光看最后两张图,还真以为是我自己的文章上了“南周知道“呢。
怎么办呢?
你写不出来东西只能抄,我也很心痛啊。
原文链接:要借鉴就好好改句子嘛,不要写到最后照抄,你怎么这么懒呀
在看了一些说豆瓣打低分是人性扭曲的评论后,我终于好奇的忍不住打开了视频。
刚看几分钟我就感受到了来自制片方的巨大诚意。
我认识到,这是一部极为深刻的电视剧,而且为了这种深刻不惜背负骂名!
不知道是怎样一种牺牲精神让大家可以如此付出,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我不禁想起了小学时我们学习过千万次的那个喜欢拍照的雷锋叔叔。
本着一份感恩之心,潜水已久的我决定多写几句,不知道能不能为这个伟大的剧组尽一份绵薄之力。
其实这是一部高级黑影片。
从买爆款影视剧的版权,到为了广告进行的微妙的剧本改编,到看似接地气实则毫无逻辑脸谱化的人物设定,到演员浮夸的演技,到以人情为基础参演的各种大牌,再到大批非常有内涵的水军,以及不断兜售的情怀,炸裂的三观,真正做到了戏里戏外都在深刻反讽!!!!
相比那些用心拍的片子,这部连续剧从立意就开始直击这个社会浮于表面,虚假成性,唯利是图的本质了。
你们用心良苦骗来资本家们万恶的钱来做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是绝对不会被人遗忘的!
这锅背下来一定是有价值的!
广大人民群众早已经被烂片伤害得麻木的心一定会被你们这样的暴击彻底唤醒!
强烈建议再加拍一部纪录片,讲述艰难创作背后各主创都是如何处理肮脏粪土的故事。
第一集三姐妹来店点了泡面,黄磊拿出某师傅牌桶装方便面(一定不能是袋装),画面响起画外音:虽然是普通的方便面,也能做出不一样的美味……三姐妹吃饱走了第二集客人来店点了煎饺,黄磊拿出某码头牌速冻水饺,画外音:虽然是速冻水饺,也能做出不一样的美味……客人吃饱走了第三集客人来店点了炸鸡块,黄磊发现没有某大牌冷冻炸鸡块了,拿起手机,拨打了某团外卖电话,不一会客人就拿到热气腾腾的开封菜上校鸡块,画外音……音你妹!
这破店该倒闭了!
这种所谓搬家的深夜食堂并不符合我们大众的生活,艺术可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这完全脱离生活确又非要表现非常平凡生活的剧情。
让人多少看着很尴尬。
居酒屋在日本确实很多那是日本人的一种文化,一般在日本高度礼貌与安静的日本人在下班后可以在这种地方释放自己。
聊聊天随便吃吃。
有点象我们的烤串儿店似的,但这种餐厅的方式尤其还是街边的简直无法融汇到中国这些大都市里……某天我居然在咱们的大商场里看到开了个日本居酒屋这就是部分国情。
常去台湾,台北其实也有一些类似的但绝对不是象日本这么普遍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特色。
多数人还是夜市,还有24小时喝茶饮料之类的那种店,也有 一些日式火锅或拉面店但不是形成日本那种普遍的文化。
所以这部剧真的特别尴尬,就看到剧照里那一个小盘中放两块红烧肉顿时觉得很刻意而做作。
就美食而言不如多看两遍舌尖中国,就情感而言不如找个都市剧随便看看。
不论它是否买了版权或抄袭不抄袭都一样会格格不入而尴尬。
另外剧中的这些人俊男靓女个个跟模特似的感觉离得好远。
整部剧的尴尬似乎就是披着一件华丽的外衣说我是乞丐一样的装b感。
先说结论:当年舌尖上的中国有多火多爆,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就能有仆的多惨。
到现在为止,中国版深夜食堂评分2.3,并且还在呈下跌的趋势,近百分之九十的观众给出了一星的评价,而日剧版本则是高的可怕的9.2.看着评分,我好像听到黄磊正在朝郭敬明发出怒吼:看吧!
你的幻城3分是因为只有3分的实力,而我的深夜食堂2.3是因为最低只有1星!
近年来日剧被国产改编逐渐增多,虽说到现在为止几乎部部都是烂片,但是没有一部像深夜食堂这样崩的如此彻底。
老实讲其实这手牌并不差,蔡岳勋之前也是拍出白色巨塔流行花园的导演,主演黄磊虽说近日形象有些小崩,但还是有巨大的受众群,更别说原IP是国内最为出色知名的日剧,在豆瓣上有近十万的评价。
那么问题究竟在哪呢?
我想是对“吃"这件事情的“实感”的破坏!
而“吃”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实感所在。
民以食为天。
吃本身就是最有烟火气,市井气的一件事,某种程度上也是最为神圣的一件事(满足个体延续的本能),下至三岁的懵懂幼童,上至九十九的耄耋老人,穷人们富人们,有文化的没文化的,谁都能出来说几句。
这件事甚至能超越文化的隔离,所以我们看着原版的深夜食堂,看着不熟悉的居酒屋,听着不熟悉的社会下的人们的生活,欣赏着不熟悉的美食,还是能通过剧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感受到最为真挚的感情,感受到人类对食物的满足,产生名为“幸福”的感觉。
中国版深夜食堂则是完美地破坏了这种食物带给我们的“实感”。
环境,人设,故事,甚至是食物的错位在最大程度上阻止着我们产生共鸣。
这是在什么领域??
这是在“吃”这件事上呀!!
想象一下,你不能对炸鸡,对西红柿炒鸡蛋,对糖醋排骨,对烧饼,对粽子,对月饼,对你妈妈外婆老爹的拿手菜产生共鸣,还有比着更可怕的事情吗??
然而深夜食堂做到了!!!
所以大家对吃这件事有多喜欢,对这部剧就会有多讨厌,再多水军也拉不回来。
再说了,你以为水军不吃泡面吗???
PS·最后想给深夜食堂客观地打一下分,既然舌尖上的中国9.3,中国版深夜食堂这么“反舌尖,反食物”,互补一下,0.7这个分数很科学了!
有理有据,不服打我!
还有关于泡面这种食物果然还是寝室里8个人共分一碗面的时候最好吃了!
休息日的上午睡懶覺,10點多了還窩在床上刷豆瓣,意外看到了友鄰轉發《深夜食堂》中國版的吐槽圖片,開始以為是個模仿秀類的娛樂節目,沒想到在豆瓣一搜,真的找到這個翻拍條目的時候,我心裡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
為了壓壓驚,破例煮了包出前一丁做brunch = ===========以下渣畫質,且有硬廣植入,觀看須謹慎==========這是昨晚砂鍋燉黑母雞,吃剩下的一些雞和雞湯,就拿這些倒入小鋼鍋中做底湯:
沒有高湯的方便麵都是耍流氓!
然後臥進去一個雞蛋,畫質渣沒對上焦請忽略:
連個臥蛋都沒有的方便麵,問問你大學室友答應咩?
隨便揪點生菜:
值幾毛,翻拍裏居然只有那麼點?
咖喱口味的方便麵,粉包適當放一些:
全程不到7分鐘,硬廣植入“出前一丁”妥妥的什麼?
你說沒有酸菜?
你用的都是山寨日式裝扮,吃的卻是統一老壇酸菜碗麵?
出前一丁給了我多少錢,我要用酸菜!?
==========日式拉麵==========其實出前一丁和日式拉麵都是在日本方便快捷的代表:堂食付款用自助機器,叫號進入窗口式吧檯,有時甚至全程看不到服務員的臉,拉麵直接從窗口遞出來,吃什麼自己自助加,便宜、流水線作業。
再po兩張在最近在日本吃的有名的快餐拉麵店“一蘭拉麵”和京都“拉麵小路”的拉麵照片:
一蘭拉麵,中間紅色的是唐辛子
拉麵小路的德島東大拉麵,生玉子(雞蛋)無限免費吃最後友情提示:家庭煮方便麵,請一定用袋裝!
袋裝!!
袋裝!!!
看了最新更新的两集。
只能说太……烂……了……且不说黄磊把老板这个角色诠释的怎样,就说这部剧本身:1、深夜食堂装修风格不符合中国本土的特征,而是以为模仿日式。
2、食堂选址不佳,让观众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假,连行人都假的那种。
3、演员服装与场景布置。
演员服装明显跟不上今年的时尚潮流,不求穿的多好看,但像我这种不懂服装的第一眼看上去也觉得穿越到了二零零几年,妆容也一样。
还有场景布置,不知道是因为加了滤镜还是怎样,场景布置也像是穿越回了二零零几年。
4、食堂菜式。
我觉得但凡导演编剧用点心,都不会只是根据原版菜式只改了一点点。
他们更应该做的是符合中国本土绝大多数人都吃过的家常饭菜,让观众感受到最起码的尊重与共鸣……而不是一味地抄袭,要知道原版里面的饭菜都也只是最普通的饭菜而已……然后再来说老板:当我听到黄磊要来演老板时,我开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违和感,但是当我真正看到这部剧是,我……1、老板那哑哑的嗓音是怎么回事?
难道你觉得这样很符合老板的经历与身份?
excuse me?2、老板的装扮,你从日本来的?
3、眼神,不管发生什么事的时候,都呆呆的看着人家是怎么回事?
还有就是其中几个人物的诠释:玛丽莲→马玲玲。
小寿寿→小寿叔。
还有……尴尬的阿龙哥……总之我不知道是我国一些政策上的限制还是怎么回事,放不开,反正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被毁了……总之看完前两集,我觉得只有四个字可以表达我的心情:迷……之……尴……尬……还有就是,我再也不想看以后的发展了……最后劝编剧长点心吧!我们能不能拍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剧?
不管是服装、剧情等等等等,我觉得大多数人都在这部剧中得不到共鸣!over!
一“呦,您来了,要点儿什么?
”“二十串肉二十串筋儿,烤一大把鸡翅儿,再来一斤小龙虾,啤酒先上一箱,不够了再要。
”“好嘞,您先坐,一会儿就好。
”……这是我记忆中的夜市。
周而复始,每年的夏天都会有无数人将自己的夜晚献给烧烤和啤酒,和上万吨小龙虾一起消逝不见的,是我们的时光。
当然,对于这时光的消逝,我们无怨无悔。
平日里三砖头闷不出一个屁的人,在夜市上两杯黄汤下肚,就变得谈笑风生;平日里文静害羞的小姑娘,在夜市上逢到体己闺蜜,也能畅谈感情经历,大骂渣男无情;平日里新闻都不太看的隔壁大爷,在夜市上三五相聚,就着烤串和啤酒,他们就能定出计划帮联合国重启六方会谈遏制核武器。
中国人对夜市,有份特别的感情。
老杨开烧烤店,有七个年头。
早晨七八点出门买肉,回家串肉,十二点钟午饭吃过,倒头一睡,醒来就是下午四点。
老杨这就张罗着出摊,五点钟后便零星有了客人,八九点后最是忙碌,吭哧吭哧到两点钟开外,筋疲力尽,收了烤肉架子,归置了桌子椅子,这才落得清闲。
对于老杨来说,人生从来如此。
没有变化,也安然自得。
但夜市是风起云涌的。
你永远不会知道东北角那桌客人会谈多大的买卖,西南角那对男女对彼此有多深的爱。
马老板四十岁,广东人,却喜欢吃北方串儿。
生意据说做的挺大,但一入夏,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带几个朋友到老杨这儿喝酒。
不为别的,清闲自在。
马老板喝到尽情,会聊起自己创业时的艰辛,他倒是熟读经史,脸一红便萧何韩信孔明法正地胡诌,直说自己能有这份家业,全靠了一众兄弟。
兄弟们一边吃串儿,一边哄着他越喝越多,不一会儿他就到了桌子底下。
今天从桌子底下被抬走,明天又会钻进去。
小张和丽丽谈了四年恋爱,马上就要结婚。
刚认识的时候,吃饭喜欢找日料觅西餐,时间久了,俩人还是觉得夜市待着舒坦。
一到周末,就到老杨这里敞开怀抱了撸串,不喝酒,单吃肉也能吃出醉意。
两人在老杨的烤肉摊上吵过架,如同三八线上的谈判,不见脏字儿却隐有刀光剑影。
两人也在这儿玩过浪漫,小张随性,求婚戒指在夜市上拿了出来,丽丽那时正拿着羊肉串,一脸的惊诧,睫毛上却都飞扬着喜悦。
刘老师在高中教物理,有点儿结巴,喜欢喝酒,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二十出头,穷,拿酒精兑了水就喝,如今肝脏不好。
但喝酒的爱好改不了,喝不了白的,就只能到老杨这儿灌一灌啤酒。
三杯酒下肚,刘老师不结巴了,也从物理老师变成了社会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较广: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人工流产大家谈少女失身面面观,性变态同性恋小秘为何傍大款,留守男士和女士单身贵族生活圈,精神病院的精神病少管所里的少年犯。
什么事儿他都聊,老杨边烤肉边听,有时候觉得刘老师学问渊博教高中真是屈才,有时候又觉得刘老师瞎话太多,不去做传销人民就该笑开颜。
这些故事,有我听来的,有我看到的。
这些人,有真的,有我编的。
要是拍个电视剧,名字可以叫《深夜烤肉摊》。
哪位大金主喜欢,联系我再打钱。
二你一定知道我要说什么了。
黄磊老师的《深夜食堂》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我看了两集,产生了一个疑惑:我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心疼那几个没吃过泡面的女演员。
当然,也许她们只是没吃过老坛酸菜面,毕竟是从波西米亚来的公主伊丽莎白,可能上半辈子净吃了松露鹅肝。
可惜了,没有统一牌的卤煮火烧炸酱面,要不然这剧的食物可能还有希望离开便利店。
我说了一次老坛酸菜面和一次统一,加上这次是两次,不知道这个植入我能不能要到钱。
反正黄磊老师肯定是要到钱了,否则他也不会把自己打扮成小林薰,压低嗓子和演技,一本正经地抛开厨艺煮泡面。
说实话泡面的演技并不算好,有些做作。
但百事可乐就不同了,它虽然不是老坛酸菜面那样的主角,但它不争不抢,安安静静地配戏,在岁月静好中,也演出了十足的存在感。
这是什么,这就叫演员的自我修养。
用陈佩斯老师的话说:“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啊!
”戏份虽少,但百事可乐和安居客,都完成了戏骨级的华丽呈现。
说回女演员。
三位女演员,戏份不如老坛酸菜,但也足够让百事可乐羡慕,她们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剧集的呈现效果。
跨界未必不专业,主持人当演员也有春天。
有人觉得演戏得有方法,台词、形体、表情面面俱到才是好的表演。
但有的人,早已经到了另外的境界。
如果说李雪健陈道明是塑造角色的宗师,那伊丽莎白吴就是雕刻灵魂的天神。
以形驭戏,下;以心驭戏,中;以气驭戏,可以称大师矣。
在一部以泡面为主角的电视剧里,当然要找到泡面的感觉。
那份市井气,带着泥土的清香,就算是日式的舶来服装也无法遮盖,一个个细微的表情,都能说话,那头上的白花,向着华鼎奖,开的娇艳。
有人说这三位女演员演技不好,那都是学问粗浅。
她们是适合《深夜食堂》的,一部注定进入历史殿堂的剧,得有配得上它的演员。
钱赚得多,演员演得好,都是这部剧的成功之处。
但这部剧的最大亮点,不是演员,不是酸菜,是编剧的创新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深夜食堂》的版权,买自日本。
改编成中国版本,自然要进行中国化的改编。
食堂难免要变成夜市摊,黄磊老师八成得是大背心小短裤,踩着人字拖站在大马路,最次,那也得脑袋大脖子粗,穿上白衣就是伙夫。
故事,也就是我前面文章里那些平淡无奇,却千姿百态的柴米油盐坑蒙拐骗三教九流东拉西侃。
是个编剧就会这么想。
《深夜食堂》的编剧微微一笑,他怎么会落入俗套。
到了中国,深夜食堂还得是食堂。
黄磊老师得打扮成小林薰,做的菜,除了泡面,也都是日本菜。
故事原封不动,菜泡饭三姐妹化身泡面三姐妹,连黑帮老大都没有删减。
为了配合政策,柳白猿饰演的黑帮老大扮成了二胡演奏家,眼神里二泉映月。
这样的改编,是不思进取吗?
完全不是。
《麻烦家族》中国化失败在先,黄磊老师的团队深知改编不易,这次用了最讨巧的办法。
我将这个办法称为小无相功。
《天龙八部》中鸠摩智只学得少林七十二绝技的招式,借着小无相功震撼群僧。
《深夜食堂》搬来日版的躯壳,却用自己的内核,将原本豆瓣只有9.2分的日版,化成了2.3分的神作。
这个内核,就是城墙神功。
秦朝胡亥当政,赵高权势滔天,指鹿为马,大臣们却深信不疑。
大臣们修炼的,正是城墙神功。
想到这里,我不禁坐正了些。
敬意一起,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普通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差距,就像是红烧牛肉面撞上了老坛酸菜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啊。
本文首发于:电影爬虫
日本原版9.1分,中国版本第一天首播3.2分,这脸打的啪啪的。
广告硬性植入,老旧斑驳的木屋改成了大酒吧,黑社会龙哥被小年轻的刻意莽撞模仿的彻底让我看的想打人,吴昕看的我想骂人,频频出现的统一方便面让我想捅人,最后黑社会小弟送葵花油的广告也硬性植入了,看到这我想杀人。
把我的日剧经典糟蹋的一塌糊涂。
只能用丢人现眼评价。
这可能也是豆瓣上国产剧翻拍就低分了。
丢人现眼~~~
不得不说导演太有眼光,选了一对好遥远拖累了整部剧!
也不知道黄磊演技是被拖累了还是这个部剧还原了一个事实,这部剧翻牌韩国的深夜食堂。
学人家就学像样点吧!
人家深夜食堂好歹做点吃出来都是真实食物,在看这个深夜食堂除了泡面还是泡面,吴昕他们三姐妹的吃个泡面能浮夸成这样,导演在取景录像的时候难道不觉得尴尬都要犯了吗?
反正我就只看到了这里三姐妹围绕泡面的故事,很精彩!!!!
让人没有了看剧的愿望!
从此弃剧!
话说黄磊在这里好像没起啥作用呀!
有赵又廷的三集最好。
为了赶上这波吐槽盛宴于是特意看了半集,于是乎明白了大家说的“气笑了”,“广告插入比幻肢还硬”是怎么一回事……
靠,谁他妈说不好看的,隔壁宿舍的傻子和我一起,看一集哭一集。
看了后面几集。有点细腻隽永的感觉。在大陆电视剧里也算很稀缺了。鼓励一下。
我不知道你们对这部戏有多期待,但它不该只有这么点分,也不该成为你们的情感宣泄口
看了10分钟深夜食堂,有点明白为啥被打到2.3分了,因为拍出了深井食堂的质感……不知道深井食堂是什么的,去腾讯视频。——忍着看到了第六集,mark哥哥一出来,还是有帅到的,导演的诚意也终于体现出来了,如果第一集播这个,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决定改一下星
只想说,除了第一集真的很难看以外,我还真的有点喜欢后面几集的剧情,没有日剧那么治愈系,但也没有那么俗套的大团圆。植入广告和日本特色都难以避免,但至少还是能看到一丝诚意在。
深夜厨余
每次客人点完菜,然后黄磊沉默点头说好,都会让我尴尬到die,为什么不照着向往的生活拍呢,那样我可以看100集
被刷屏了一天,亲自看了一下。果然好烂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想给他们配上日文配音!妆容,打扮,动态,人设放在日剧里毫无违和,就是假日本鬼子啊,为什么让他们讲中文啦!换日语配音可能还能涨两分。
我觉得还好吧,可能是没看过日剧原版
我觉得后面几集还不错
虽然剧真不好,但是我喜欢黄老师,给三星平衡下
只看了mark和戚薇的部分 挺感人的
五分送给马克和他的女儿,以及还是觉得很棒的黄磊
写在前面:评分不做评价,一样事物,一千人有一千种看法。重要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这之后的感悟和你自的思考。深夜食堂,如同一串珠子,将一堆小故事串连起来,虽然是不同人的故事,但又何曾不是不同阶段的每个人呢。食物如同岁月,安静且坚定,静下来,活下去,就是对生活最好的答复吧。
气死了。上海的弄堂里怎么会有这种日本食堂,换成路边烤串店不是更好吗。中国哪里有这种一群人晚上聊天的文化?人设和原来都一模一样,和问题餐厅一样扑街。
深咽屎汤
我不喜欢看《三姐妹》、《流星花园》,其他的单元其实都很正很在线啊!
说实话,并没有那么差,中规中矩的一部剧。有些配角还能有点小加分。确实第一二集的剧情和演技太过离谱,但不应该窥一斑而见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