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剧荒,无聊就翻到了这个,说真的一开始我就是冲着这部剧的打光和色调来的,不论剧情如何,感觉就是让人看着挺舒服,视觉上是一种享受。
然后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发现这个剧远远不像是我当初所想的那么肤浅。
从一开始的剧情来看,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所透露、吸引观众的就是主角李少白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级别,中途结识了几个神队友一起齐心协力一路打怪最后练级成大神级别的一系列思考人生的探案片。
说起思考人生了,本片的主角李少白本就是个少林俗家弟子,少林,弟子,最后俩个字,俗家。
这几个字很耐人寻味。
这也就意味着,李少白是一脚踏进了佛门,另一脚还在俗世凡尘里晃悠呢,而这种不尴不尬的身份刚好,也为本片埋下了伏笔,也刚好与本片的主旨交相辉映。
你们想,最开始得知李少白身份时候,有没有会想,哦,他是个和尚,不,不能算是和尚,因为他还没出家,那么他最后的结局或者说是命运,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实影片在一开始就是给我们观众这样的影射,或者说是引导我们观众去想,李少白一个俗家和尚去参与官府的事情,参与江湖的事情,最后的结局无非就有两种:一,他投身江湖,踏入尘世,体验世间七情六欲,发现世间人心险恶,丑陋不堪,最后大彻大悟,最终还是愿意遁入空门,每天吃斋念佛,阿弥陀佛去了。
二,他踏入尘世发现世间花红柳绿,别样多彩,有朋友相伴,有佳人相陪,觉得自在快活,所以最终成了凡尘中人。
你们觉得,是结局一契合实际,还是结局二契合?
我觉得是结局一。
因为这个影片在一开始所展示的,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而且结局一也是我们所理解和向往的,因为很符合现实。
结局二太过虚无,显得不真实。
所以带着这种被影片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女主赵菱儿出现的时候,我可以猜到她与少白的羁绊,但是也可以猜到他们的结局……有始,未必有终。
还有龙九,狄八方,说到这个,他俩的身份也很有趣。
龙九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盗圣,咳,说白了就是个小毛贼。
而狄八方是官府,也就是朝廷的人。
哦,说到这里我们也许会想,这不就是普遍影视剧里的主角光环嘛,主角从一个渣渣最后到了黑白两道通吃,全天下都认识他的地步,通常都是这么设定的。
是的,确实是这样,但我们的主角是个和尚,哦不,是个即将要当和尚的人,何必要做到这地步,简直是浪、费、资、源。
浪费可耻。
所以我们的官方为了不进行浪费这种可耻行径,为我们埋了一个接一个的炸弹,最后结局炸得我们体无完肤。
卧槽?!
这个和尚不是普通的和尚,他居然和大夜叉有一腿?
哦漏,他不仅仅和大夜叉有关系,而且还是父子关系?
还有,他居然还是皇室嫡系的子孙?
太了不得了。
所以说这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李少白当不了和尚,也当不了大侠,他居然可以当皇帝。
与我们所想的结局简直是天差地别。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到结局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有人有意为之,步步为营,为我们的主角铺上通往皇位宝座的路。
这之间牺牲了许多人,有刻意赶上去送死的,有被逼上去送死的,也有纯粹很无辜的人去死的,这许多人的死,都是为了逼迫李少白,逼他入局,逼他疯魔,逼他站在高处不胜寒的地方。
结局很明显,他们成功了。
要拯救一个人不容易,但要逼疯一个人却很容易,戳他软肋,掐他喉咙,踹他罩门,所以他“必死无疑”。
一开始我也说过,李少白这个人的角色定位也很特别,他是介于“佛”和“人”两者之间的角色。
他两脚都踏入佛门就是“佛”,他两脚都踏入尘世间就是“人”。
而我们的官方却又在这两者之间又延伸了一层,“魔”。
他们把少白逼成了魔。
这也是在整个故事情节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果李少白的最后结局是前面我提到的结局一,那是一种众望所归的结局,也就是很平淡的一种,那么整个故事就少了那么一点韵味。
如果是第二种,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很失败的电影,为什么?
因为通过整个故事我看不到它到底讲了个什么,结局也很牵强,扣分。
所以最终的结局很好,但也很残忍。
李少白他爹,大夜叉,最后我们知道他的意图了,就是为了给他儿子夺回本应该属于他的东西——不管他儿子是否愿意,是否想要。
其实这也很正常,结合大夜叉的遭遇来看,他不仅仅是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他还有仇恨。
因为心中有恨,所以做事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想要抒发多年来积累在心里的怨愤,委屈,但同时他还是一个很可怕的复仇者,他和一般人不一样,不图痛快,不图迫切,他心思缜密,城府极深,他制定了一个详细周密的复仇计划,让所有人都步入了棋局,包括他自己。
真的非常佩服他,可以不骄不躁的压住自己心里的怨恨慢慢复仇,可以说他的内心非常强大,很难有人做到。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李少白和他爹很像,一样的聪明伶俐,一样的心思缜密,一样的武学奇才。
只不过李少白从小在少林寺的熏陶下长大,他的性情,他的思想观念都会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所以他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观正”的人,而在最后,这个人却被逼死了,被他们亲手逼死了。
影片的最后由少白的痛笑和新登基太子的吐血中镜头交替结束,我的心也由紧紧抽痛转为怅然若失。
是的,我所熟悉的那个少白,已经不在了。
榻上躺着的那个,是大夜叉,是新的大夜叉,也将会是新的大宋皇帝。
他们把李少白逼成了第二个大夜叉,也就是第二个齐王,他和他爹一样,心里只会有心魔,只会有仇恨,不会再有别的东西。
他的兄弟,好友,亲人,爱人,都已不在,留下的只有一具驱壳,这和行尸走肉没有区别了。
说到行尸走肉,有人说在片尾看到的菱儿,她还活着,也就是假死,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赵菱儿已经死了,只是她师傅莫千里有让她行动的办法,也就是那个什么起死回生之术,说白了也就是一种蛊术,可以操纵已经死去的人听他命令,如果她真的没死,她不会眼睁睁看着少白这样而无动于衷,她一定会想尽办法拯救他,告诉他这个世界上还有菱儿在。
至于我们所看到的菱儿那一行清泪,那是少白最后的绝望触动了她,她也许死了,可是还有一丝情感意识留着,所以她流泪了,如果她没死,她的面部表情不只会是流一行清泪这么简单,参见影片前面的情节,必定是痛彻心扉,哭得花容失色的,所以赵菱儿只是一具真正意义上的行尸走肉。
可悲,可叹,这对情人,最终还是以相同的命运结束,不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一种幸运。
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感觉如获珍宝,这部电影也许在有些方面做得不够严谨,但是它的精彩部分足以使它的瑕疵翻篇,白玉微瑕,我所看到的,是片方的诚意和编剧的用心,还有演员的真诚演绎。
也许看片过程中会被演员们的口音弄得哭笑不得,但是我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一部没有配音演员的戏,一切台词都是演员们亲自上阵,现场收音,满满的都是诚意,真心致敬这个剧组的一切,谢谢你们让我看到这么好的电影。
父子俩唱的双簧戏吧,少林寺跟夜叉门也是一伙儿的。
夜叉门谋反,李少白之前处处与夜叉门作对,最后大义灭亲,齐王也因此而死,成就了李少白侠义的名。
如果少林寺不知道夜叉门的事情,李少白一个俗家弟子怎么会七十二绝技,齐王怎么放心把儿子交给方丈,最后方丈又怎么能料到李少白没死,少林寺和夜叉门大战一场,也成就了少林寺在的正统地位,况且此前有人说过笑书生武功不在方丈之下,怎会一掌被击退,方丈和齐王比拼半天几乎没受伤,少林寺的闹剧就是做给天下人看的一出好戏。
齐王在众人面前戴上大夜叉的面具,自然是为了让世人误以为大夜叉只有他一个人。
如果这十部分开当电影看,豆瓣七八分的评价不冤,毕竟单拎出来节奏偏慢,推理较弱。
如果当成十集的网剧看,在前面几集中主线很淡,推进得也少,节奏就更显慢了,主要在后面几集出彩,但是大夜叉的最后几分钟过于隐晦了,不能够让大多数人明白,而且按照最后的逻辑,粗想没毛病,但是有很多细节合不上,比如李少白“自杀”时周围几人的表情,他们到底是否料到此时发生,又在为谁难过,大夜叉为什么在催命符那一集突然打算杀李少白等等。
但我一向是一个非常在意画面的人,场景很自然,一看就不是刚搭的棚,勘景很用心,少林寺的环境,大兴赌坊的岛,醉玲珑的雾,王陵的黄沙,场景非常丰富,人物的服装和造型也很自然,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女生的眼妆感觉略重不自然。
摄影很美,比如醉仙楼的屏风,以及各种隔着一层纱帘的镜头,以及那种窥伺的镜头,配合打光,给人不同的感觉,共同点就是都很美。
跟很多武侠电影相比,这部片子的武打戏少得可怜,打得也很取巧,有一些没有实际动作,但很好看,比如绣娘和韩捕头在郊外,飞起的伞挡住了镜头,但意思到了,类似的取巧有很多,但不影响观感,反而有所增色,前面几集还有很多第一视角的追逐戏,也很新奇。
本来不想写这篇影评的,电影这个东西看完了就是完了。
只是心中一团不明气难散,大体善感的人都不决断,才累及自身,如男主一般,没有脱胎换骨怎么能拨云见日。
不同的是即便是被动的,有前人指路,到底明了洒脱,哭着笑出来。
这个电影看清的人都知道是不会与第二季的,虽然名字和狄仁杰等等什么都是探案传奇。
但开始的名字最能说明问题——《少林寺探案传奇》,故事开始在少林,结束也在少林。
再后面的故事就和少林没什么关系了。
少林寺:全程参与了整个事件。
好处大大的,武林的地位,少白摆平了武林各种风波,政治的地位,皇上是我们家的。
联系电影说的背景,宋代道教国教的地位,佛教要扬眉吐气了。
一个普通的俗家弟子是方丈的弟子,能看到七十二全卷,并且熟识了。
后山还有个各种对其好的义父,可以天天出世下山玩,喝酒喝鸡汤。
命运真是眷顾,各种巧合与一身。
赵菱儿:活体人药瓶。
她是注定的牺牲品。
李少白在收养他的李氏夫妇家门前将整个事件回想串联了一遍之后,他顿悟了。
但是极为痛苦,那就是 赵菱儿。
这一天缠着他的骄横小姑娘。
不能不说这部电影真是个好故事,但是各种条件受限,如果能资金演员更到位,观众能更好理解电影。
不过电影嘛,对于导演来说本来就是拍给能看懂的人的。
现在这个程度瑕不掩瑜。
继续女主,体质奇特,血被蛊虫咬了能成为万能解药。
联系她的台词:我走了谁救你(大意),第一部的开头制僵尸。
女主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才那么怕那只虫子,那是宿命。
注定有缘无份,注定成为行尸走肉。
所以她最后的两行清泪,大约就是编剧和导演的同情。
含笑:这个才是人家爹给儿子安排的佳偶,所以收尾工程的时候又回来了。
身份尊贵吐蕃郡主,样貌绝美,参见面纱拿下来之后,少白感叹好看好看的花痴状。
再次感叹资金问题,换个知名小花来演,估计大家秒懂。
好像电影里也的确没夸菱儿的样貌,估计主要还是性格讨巧。
狄八方/龙九:必须死。
人家爹花了20年,计划天衣无缝,怎么可能留下遗患。
绝对不能留下玄门、陈桥这类的口实。
人家要的就是完美无瑕的、品德、学识等等等各种美好的皇帝。
皇帝身边不能留下知道我发家史的人。
并且爹爹让你知道,帝王本来就是孤独的,这是代价,你早点知道为好。
太子:too young too simple的代表。
你在少林大殿的邪魅一笑,你以为你赢了。
人家爹说了今天谁谁我决定,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莫千里都到了,一屋子的文武百官,各个给你们按上不定时炸弹,不听话,886。
皇帝:还我江山,还我江山。
当爹的都是明白人,老子当皇帝容易,问题是要让我的子孙世世代代坐在这个位置上。
(这不是我国第一位帝王想的,可是第二代就嗝了。
)没错拼爹不但拼身份才学还有寿命。
没爹的孩子也可怜啊。
老子身体不好,没能力保住我儿江山。
齐王:哈哈哈,好孩子,果然是我的儿子。
当少白说出父子相残的时候,当爹的脸上却露出了大喜的颜色。
没错,我孩懂我,我做的一切果然值得!
至于他到底是死了还是也是假死,没关系了。
义父:哈哈哈,好孩子。
跟我厮混,给我带酒,都是为了你,不然当了皇帝酒色不沾真成和尚了可怎么办呦。
方丈:哈哈哈,好孩子。
你就是咱们这的,少林一直这么帮衬你,你当了皇帝看着办吧。
少白:世上本来就很黑暗,让他们胡搅还不然我来。
菱儿先完成我早先的抱负再说,哇哈哈
转自 侠僧探案传奇@中国夜叉,带图长文。
看了有一星期,总算看完了,讲了一个特别完整的故事,而且画面构图镜头切换特别具有美感,也是以小见大,开始几个好朋友一起断案有多肆意潇洒,最后就有多痛苦压抑,我第一次觉得男主死了才是真正的解脱,太多无辜的人因他死去,不管他知不知道,认不认识。。。
希望他后来一切都好吧,他还有少林,他也只有少林了。。。
确实很久都没有看过这么精良的作品了, 觉得8.0实在不为过。
在youtube上偶然看到,看到时电影频道的作品, 便打着一颗陆小凤的心看的, 看到最后却是再也没心了。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拍摄手法,打斗场景这些都不必说,这边影评不谈其他,只谈佛魔。
在中后期虽然也看出个大概, 以为大boss是齐王,直到看到结局最后几分钟。
细思极恐, 李少白才是最后的大boss。
一个人在付出了失去亲人, 朋友, 爱人,兄弟之后也失去了爱,恨,嗔,痴。
故事叙述的很完整, 因此不太可能有下续了。
豆瓣上的影评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少白成魔,另一类是少白成佛, 我的观点是佛魔之间。
我很认同少白前半段从佛到人的变化, 一个对世间有慈悲之心,认为善人就是善人,恶人就是恶人的佛在经历夜叉精心策划的皇帝养成记之后过渡到了一个在善恶之间挣扎,想避世的人。
在电影后半段,菱儿的幻影在水中消失之后少白在雨里捧着泥掉泪,预示着他心里最后的挣扎最后的善消失了。
至于在最后,太子身体愈下,少白苏醒之后先流泪仔大笑,个人的看法是第一,夜叉们在少林寺和太子,百官面前演戏,用心之良苦是毫无争议的。
太子死后,在众生眼中的佛,少白登基在所难免。
第二,如我在前面所说, 少白下山从佛成人。
而在雨中顿悟,苏醒狂笑之后,成魔成佛还很难定论。
但肯定的是,他的爱恨痴嗔都消失了,以前在尘世的人已经没有。
那剩下的是什么呢?
魔不信佛,少白不会成魔,他从前从没杀过人,作为之前的佛,有座下夜叉为他杀恶人。
而后为人,虽在爱恨痴嗔里转也慈悲,虽然发觉善恶难分,但从没有以恶为善,因此我不太赞从成魔的观点。
再说说,成佛的观点。
佛为众生,一切皆空。
少白最初为世俗所困因而下山, 后为善恶爱恨所困所以挣扎, 再后菱儿死后剃发为僧,虽然遁入空门心中仍为世俗所困,因有执念师父才为他剃度一半。
我认为在这之后有两次最为重要的变化,一是雨中打坐,随着菱儿的幻影在水中幻灭,仅存对善的挣扎也殆尽了。
二是苏醒之后,哭笑到平静的变化,很多人说这是一念之间,这一念是恨。
我更倾向于这是三念之间,一念哭为佛,二念笑为魔,三念静则是佛魔之间。
说了这么多,佛魔之间到底是什么?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谈这个电影的主线。
夜叉原为阎罗恶鬼,其形丑恶,性暴虐,能食人,后听佛说法,深受教化,列为八部天龙之部众,虔心修佛,一心护法,然仍遭嫉恶、诽谤,人皆避之,为世俗常理所不容,佛善教化,人性险恶,护法食人,又怎怪夜叉。
因此,佛魔之间是夜叉。
佛不恨,不贪,不念却善,少白渡化不过自己必定成不了佛去渡化别人。
而魔恨,贪,念,不善,少白最后却是不恨,不贪,不念,不善。
佛面下有颗夜叉心,夜叉却是佛,这大概就是最后的少白。
不善大约是善的另一个级别,不恶大概也是恶的另一个级别,那么夜叉是佛也是佛的另一个级别呢?
一共十部,最后这一部的末尾才是点睛之笔,虽然漏洞也挺多,但结局很出人意料,不至流于滥俗。
前面九部虽说还行,但不算出彩,只不过当今烂片盛行,衬托之下显得挺不错。
这个系列整体上,服装、取景、镜头都很不错,武打动作甚至比很多有名无实的“大片”要强不少。
可能是成本投入低,演员方面有点儿不足,男演员方面还行,大多数女演员的颜值实在有点儿惨不忍睹,也就“绣娘”等个别角色比较入目。
尤其是女主角,没演技、没颜值、声音让人很难受,感觉完全没有塑造出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还不如配角演员呢,看前几集的时候,真是恨不得她赶紧被坏人打死消失。
最后这一部结尾很多细节和镜头,都透漏着主人公的转变:看到72绝技时,着重念到了“达摩闭息功”(假死的有效方法);取玉玺时,听到旧识龙九被杀的声音,竟头也不回地走了(心已变狠,放到第一集时绝不会如此);最后太子继位时大口吐血,按照这片子的惯例,眼看是中毒要挂,而此时的李少白却神奇地死而复生,大笑不止,仿佛早知自己死不了,还有大喜临门(可是现在他的亲旧都死光了,好像都是悲事吧,除了有大好机会当皇帝外,还能有什么喜事)。
当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部电影不直接明了说出结局,而是给出可做多种解读的细节暗示,如画作一样适度留白,才能给大家留出更多遐想空间。
不过这部片子本身逻辑漏洞太多,无论如何解读,都会有不少漏洞和矛盾(毕竟是武侠娱乐电影,又非严肃的哲理或硬科幻电影,过得去就行,不必苛求)。
然而强迫症之下,我还是想给它做一种解读。
个人认为,从诸多些细节出发,比较合理的解读是,李少白最后还是在现实影响之下,心性已变,用“达摩闭息功”假死,抗击暴虐,树立正面形象;同时,他知道莫千里会给太子下毒,太子撑不了多久,且无子嗣,有夜叉们的庞大势力支持他,他又是嫡传皇子,谁有能量跟他抢皇位。
至于少林寺是不是跟夜叉们合谋,片中并无有力细节可以做出有效推断。
(本文给出的这种结局解读的漏洞在于:1.若李少白事先与夜叉们合谋演戏,大夜叉应该知道,但最后大夜叉悲痛欲绝,不似作伪。
2.要夺皇位,犯得着这么折腾演戏吗?
直接像最后那样下毒弄死太子不就得了,他李少白不一样可以凭借自己的皇子身份和夜叉门势力登上皇位,这么折腾毫无必要呀,而且耗损了夜叉门的实力,他和大夜叉不是很聪明吗,会这么犯傻?
)唉,片子漏洞太多,怎么解读,都会有窟窿填不上!
(高兴就好,有画片动作就行了,逻辑性这块儿就别苛求武侠电影了,有哪部武侠电影没有大窟窿?
为了剧情发展,和武打场面,编剧让主角和反派们犯傻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很多电影和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不仅智商时高时低,偶尔还会精神分裂!
很多电影和小说的常见套路是:反派boss: 小子,看我神功盖世,这回儿你可死定了!
导演:不能死!
他是主角,反派你赶紧犯傻放走他,要不然剩下60分钟怎么演。
大将军:这厮好烦,弓弩手、火铳手四面包围,把他打成蜂窝煤!
导演:不许发射!
只准你一个人过去跟他单打独斗,哪怕被他打死,不然观众都不爱看了。
配角A:我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我默默地帮助着男主角,是他的生死兄弟。
配角A:啊,我受刺激了,我对男主角羡慕嫉妒恨,我要害死他!
配角A:他却还这样无私对待我,我好惭愧,我要继续帮助他,做他生死兄弟。
配角A:不行,我最喜欢的姑娘喜欢他,我还是要害死他。
配角A:唉,我心结已了,祝他们幸福,我要继续帮助他。
配角A: 可恶,他要跟我争武林盟主,我要害死他。
配角A:大师点化了我,我要继续帮助他。
配角A:编剧说,为了剧情,我要再次无征兆地变坏,去害死他。
配角A:导演说,剧情调整,我要突兀地醒悟,救他一命。
.................配角A: 我变坏了,还是要害他!
配角A: 我醒悟了,又救了他一命!
for( int i = 0; i < 100; i++){配角A: 我变坏了,我要害他!
配角A: 我醒悟了,我要帮他!
}配角A:我疯了!
..................)
背景:仁宗禅位,但是子嗣尚在,被封王,庶出登帝,而这个故事而后就变味了。
从二十年前说起:大夜叉的父亲,也就是齐王的爹,作为皇室嫡传,被上一代皇帝逼死,年少的齐王被迫躲进少林寺避难,用惠清的话来说,齐王是三百年来不世出的武学奇才,学成逆天武学,这个时候,一个惊天复仇计划,就开始酝酿了。
首先为了回到政治权利中心,精心策划了一出苦情剧“被慧仁告密的孽缘”,后被逐出少林,大夜叉选择妥协假意投靠皇权,封齐王,深居简出,诵经念佛,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暗中培植夜叉门势力,另一方面隐藏子嗣于少林。
这里说下少林与夜叉门、李少白紧密的关系。
第一:如果少林是皇权的势力,那么慧仁、慧清是知道齐王有绝世武功,不说肯定知道齐王大夜叉,猜也能猜到一二,所以没理由保全李少白。
第二:七十二绝技是不传俗家弟子的,李少白作为一名俗家弟子,却略通少林七十二绝技。
第三:当皇权势力感到威胁,安排狄八方查案的时候,慧仁不安排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却安排了一个俗家弟子李少白去配合查案。
第四:李少白龟息功假死不可能瞒过慧仁,慧仁当时流出的眼泪也许是因为齐王真的死了。
第五:庞将军说笑书生功力在慧仁之上,笑书生不可能一招就被慧仁打到爬不起来,那么我想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告诉太子少林寺支持你,而且我们很厉害,你就放心继位吧。
其二是夜叉门的人都要趴地,甚至去死,除了莫千里要完成下毒的使命,然后给齐王出手的机会,才有机会使出父子双簧戏。
第六:二十年前齐王都能险破十八阵,没理由二十年过去了却拿十八阵毫无办法。
夜叉门的谋反:某种意义上说,夜叉门的谋反,就是个骗局,从一开始,齐王要做的,其实就不是谋反,而是名正言顺的血统论,要杀太子,易如反掌,参照各种王爷的结局就明白了。
所以他们真实的目的只是为了树立李少白的威望与仁义!
骗过了所有的人、太子、狄八方,当然还有李少白自己。
首先斩杀所有忠于皇权的官员和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王爷,只是为了扫清障碍,强行造反夺来的江山未必服众还使人惶惶而不安。
但是,要做名正言顺的皇帝,需要人心,那就用佛家的大慈大悲和夜叉的大凶大残来衬托这世人眼里的仁义,就如同最后上演的双簧戏也好苦肉计也罢:父子断义,舍身取义,阻止杀戮的是李少白,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世人看在眼里,百官看在眼里,江湖看在眼里。
世人看见了仁义,却始终看不穿这代价。
因为,看,一个纯正血统的王爷末日前疯狂的宣泄今生仇怨,一个大仁大义的皇族嫡系子孙用自己的生命来阻止轮回的杀戮。
太子没明白,所以他笑了,老皇帝明白了,所以他临死前疯狂的哀嚎:还我江山!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血统纯正;李少白在雨天挣扎的回忆里,早就该想明白了。
这一系列就看了这最后一部,第一遍看的时候,晕里糊涂的,看完也没怎么看明白。
看过各位牛人的解读,又去看第二遍,好像是是那么回事。
最后阶段的信息量比较大啊,电影里发生的一切真的就是提前预谋好的一场大计划?
如果真是这样,李少白是何时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大计划中的作用,又是何时想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来让计划完美完成?
最后的父子俩真的是在演戏?
是苦肉计?
蒙蔽太子?
向死而生?
最后李少白醒来的时候是在哭什么?
是在笑什么?
狄八方和李少白之间得友情还是挺感动我的,经历了那么多,在最后时刻,他们还是不愿意伤害彼此。
又有多少友情能够抵挡住一个又一个的阴谋呢?
“身为棋子,不走就得死。
”李少白或许不想再当别人棋局里的棋子了,或许不想再看到身边的人因自己而亡,尽管自己已经没什么朋友了。
可是,当了皇帝,背后就安全了吗?
小菱的假死也是计划的一环吗?
老皇帝驾崩的时候,为何一直喊:“还我江山!
”是临死前对江山的迷恋和不舍?
还是看透了齐王他们的谋划将要得逞?
老皇帝驾崩后,太子的表情是又悲又喜?
刚开始莫千里给那个富商服用那让死人会动的药丸是何目的?
后面也没见铺垫啥呀。
李少白说,惠王死去的地方有一种香味,香味里有尸臭味……看完后这一节还是挺懵的。
片子的人物POSE摆得有点过了,生硬。
片子中的人感觉都挺痛苦的。
前九集之所以好看,除了罗列武侠片中最勾人的元素作为各集主题、美型的男演员、精致的道具布景、华丽的武打外,很重要的是剧情既模仿古龙的风格,但逻辑和推理的严谨性比古龙更胜一筹。
所以最后一集我们无法忽视决战前莫千里与少白夜晚的对话、吐血的太子眼中的恍然大悟、和最后狂笑的少白。
绝对不是司空见惯的主角为了正义大义灭亲那么简单。
武功能轻易出入皇宫的大夜叉为什么非要光天化日暴露身份去杀太子,为什么大boss最后一战战斗力不合理的弱,为什么媚娘和笑书生挨一下就倒地不起,毒呢?
暗器呢?
如果是别的片子,我们可以说是编剧智商问题而一笑了之,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一集乍看不如前几集精彩。
但逻辑严谨的前9集不正是为最后一集铺垫吗?
最后一集留下了太多线索,所以多种推测都是能自圆其说的,甚至还可以猜测从20年前就是少林和慧能布的局,局是会因势而变的,所以莫千里说是这时事把少白推到了掌门的位置。
武功、智力、品德、“牺牲”自己大义灭亲的“忠君”、皇族嫡传的身份,基本可以推测太子一死李少白取得江山众望所归。
可以说,整部电影是以少林寺为首的部分武林精英精心布局“烧冷灶”帮半是武林人士半是皇族的少白夺了天下。
而少林寺一面保护太子护驾有功,战大boss扬名天下,另一面其实对夜叉门计划的得逞更是功不可没--比如正是少林教的少白达摩闭气功。
贯穿本剧多次的“只有死人说的才是真话”配合闭气功真是收买天下人心的绝佳手段。
还记得媚娘和笑书生砍瓜切菜的杀太子护卫时,文官们默默挡在太子面前当人墙吗?
杀了这些人,得不到天下。
觉得最后1集把整个系列的思想高度提升了一个层次,无论是剧情设计还是拍摄手法都很大胆自信,跳出了传统武侠片结局的俗套,实在是少见的杰作。
---摘自百度知道:快乐的铁匠。
看到了全套的少林十八棍僧的阵法,武指良心!
莫千里是猪八戒演的吧?
还不错,最后的狂笑看着略有所思,但还是要看完整个系列才能明白。
太老套了,作为探案片要有新意啊,不然看个屁
有些镜头明显看出来精心设计了,但是这画面 配音 节奏必经还是电视电影
前面都是铺垫,结尾2分钟值四星了!
皇上跟太子说,想当年仁宗无后,你曾祖父被接入宫中立为太子,继承皇位。如此推算,太子的曾祖父是英宗,祖父是神宗,剧里面的皇上也就是哲宗,而太子继位后,该是徽宗。这一年是1100年,27年后徽宗与儿子钦宗一起,被金人掳走,史称靖康之难。李少白,历史终将证明,这个皇位,你不要,是对的。
【十】终于补完全系列。人之所以为人,皆因爱恨嗔痴不由自主。好想念第一集的李少白,在最繁华的市井摆上一个小小的摊位为人测字。那时候影片的色调还是那样温和高远,阳光照在他的脸上,让他显得明亮又温柔。我不去再想后来的故事,只因我如何舍得、如何舍得让他难过苟活呢?
抓了一集看的没头没脑
编剧是真的不错,韩朔在最后一集演技爆发了,整体还是不行,衔接的不好,导演模仿的很多痕迹都看得出来,这样的编剧为什么不去编大片呢,最起码秒杀一票
我被评分骗了。
几年来少见的诚意之作
学得好武艺,卖身帝王家,把江湖势力太夸大了,把皇家的武力写的太低了,东方不败一部葵花宝典天下第一,这还只是皇宫流传出来的一部而已,别的功法呢?
是因为片子的稳重评分高了?
算是不错,前九集人物性格、线索都铺垫好了,这一部只需把最出彩的打和情表现淋漓也就够了
从第一部看到第十部,看着少白从一个无牵无挂、心无羁绊的小和尚黑化,心里有点难过,时势造就了少白,龙九和灵儿惨遭毒手,再也找不到当初哪个涉世未深的少白了~~~人越活越胆小越活越焦虑,真的是身不由己~~~
拖沓缓慢老电视,爱不起来
起了一个烂俗到家的名字,却装X装出了境界,国产良心之作!
结尾太仓促,也是醉了,居然一口气看完了这么多
10集电影?不如做成电视不好么,而且虽然我没看前面的9集,我也猜得出这剧本的暗示,但是剧中的埋伏的那些矛盾是干嘛?增加悬念?什么也没干直接就少林寺大战,然后纷纷倒下,无趣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