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喊山》很文艺,而且故事情节设计上更有一种悬疑色彩。
虽然说,在炸断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怀疑凶手就是哑巴,或者说是她的女儿。
其实,女儿这个角色一直是被忽略的存在,在这个版本里,当女儿在上学第一天的早上,停下来要去给妈妈一个拥抱,然后,摸了摸韩冲的头,瞬间被感动萌化了。
其实,在这个剧中,哑巴是可怜人,可这个女儿又何尝不是呢?
因为没有看过原版,第一次看的时候会先入为主的以为这个女儿真的就是哑巴的女儿,可现在再回想,感觉他们是更像姐妹,而这个女儿,她的妈妈被爸爸打死,她每天都要看着禽兽去欺负自己的后妈,她的心里应该也是极其痛苦的吧。
而相较于原著和老版,这部电影更是以女主的心理活动为主线。
最开始,她的怪异活动被村民们以为是丧夫切痛,其实她是深切痛恨自己的丈夫——这个毁了自己一生的男人。
剧中加进了一场看京剧的戏,更让她想到小时候自己是如何在剧场跟奶奶走散,然后被人贩子拐卖,又是如何变成了哑巴不再说话。
还有就是她跟韩冲的爱情,好像是从第一天见到韩冲就开始了,其实,无论是韩冲的面貌还是韩冲的行为,新版的要比老版的更加文艺,虽然老版的更加贴近真实,更加展现了那个年代的乡土,他们的爱情便不是老版的重点,即使有那也是每一天的粗茶淡饭,拉哑巴一起吃饭,哑巴还害羞把头背过去。
可是,新版的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要唯美文艺的多了,最开始的时候,是胖孩儿决定要韩冲立合同,哑巴一直没有动作,只是滴溜溜转着两只大眼睛,就像是待嫁的小媳妇在听由长辈把自己嫁给自己的心上人,当韩冲爹骂韩冲的时候,她忍不住发笑,活活把这场严肃的杀人案补偿探讨大会搞成相亲一样,之后是阳光下,哑巴被驴追着跑,韩冲无奈,喝住那头驴,哑巴停下来,抱起那只猫,我想如果韩冲也喜欢哑巴,那他应该是从这一刻开始动心了。
接着是他们在玉米地里,韩冲拿出药膏给哑巴的伤肿的手捂药膏——已经有正常的肢体接触了。
后来,哑巴听见韩冲要结婚了,用手语表白,然后配上韩冲爹那句“我怎么觉得,这丫头看上你了”,每每看到这,感觉到又好美,又好笑,他们的爱情一直是在默默中无声无息地生长,这一次丫头用手势,借着韩冲爹一种怀疑的口气表白,“两个疯子你选一个吧”,在欢笑中深深感动。
然后,是后来韩冲一定要还钱,这就相当于间接拒绝了哑巴的表白,哑巴开始闹情绪了,但是,很快又被韩冲的悉心照顾暖化了。
哑巴到底还是个没谈过恋爱的大姑娘。
他们的爱情,终于在韩冲要去自首的前一天达到白热,在第二天韩冲为了哑巴跟全世界对抗的决绝——那个时代山上的全村村民应该就算上整个世界以及后来哑巴坦白自己的罪行救了韩冲达到升华。
其实,无论谁去了警察局,留下的一个一定会为另一个人一直守候。
在中间,插播一段小感想,那就是,王胖孩这个角色,在老版里,王胖孩是一个会计,老版的穿着打扮以及他的贪婪油滑都很真实,而,新版的王胖孩演的很不像,但是他的种种做派都很搞笑,特别是,哑巴对着他笑的时候,他就像遇见鬼一样,眼神呆滞,久久不能平静,想想真的是太搞笑了,哈哈。
故事的另一个主旨是拐卖的妇女儿童,没有太多被拐卖儿童父母的描写,而是,站在被拐卖儿童的生活上着手,展现了他们的痛苦,有口不能说话,有苦只能往心里咽,天天要挨打,被强奸,忍受着非人的待遇。
即使在拐卖犯死了,他们的脑海里还是深埋着犯罪者的身影,他们的记忆会伴随他们一生。
而新版的比老版的以及原著多了唯一的一部分,就是人是哑巴蓄意设下圈套杀的,有几分悬疑的色彩,但在最开始,已经让人有些猜到了,特别是在腊宏超哑巴扔斧头,在新版里,腊宏临死前手上还有果子,腊宏应该也猜到了,所以那一句“瓜婆娘”里面满含仇恨。
不过,就在定罪上,因为哑巴本来就一直处在人身被监禁的状态,她不定时地忍受着挨打和强奸,所以,就算她说故意设计杀死了腊宏,那也是为了救自己摆脱这种危险的不自由的状态,有些类似于正当防卫,但是故意杀人应该是没话说的,因为她并不是在腊宏强奸她的时候杀了腊宏,所以并不属于正当防卫,但是,鉴于腊宏本身就是杀人犯,而且又没有什么背景,而且还是已经死掉的人,所以,法院应该不会判哑巴判的太重—-就算最后要进监狱,那生活一定也比在腊宏身边好吧,况且哑巴还是一定意义上的聋哑人,刑法规定对他们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部剧中她一直没有说话,法院可以根据周围的乡亲的证词来判断她是真的聋哑。
所以,她就算被判了,应该也不会判太重——当然了,具体80年代的法制我也不清楚,结果有待商榷。
反而,新版的,漏掉了一件事:韩冲非法引爆雷管,就算人不是韩冲故意杀的,他这非法使用雷管,也不该就这么算了吧。
不过在15版的哑巴没有说一句话,可能她的舌头真的被切掉了,亦或者说她在心理深处已经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这才是真正的大痛苦,她的舌头她的声带可能还在,但是,心里的阴影,那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牙齿被老虎钳拔去的痛苦,永远永远也无法抹去。
最后,她在山顶敲着脸盆,她在呐喊,声音很大,她在向全世界宣告,她获得了自由,她找到爱情,她喊得很努力,她喊得很大声,可是观众们,听得心里却很酸。
真的很棒的一部国产片,继去年的《烈日灼心》和《心迷宫》之后的又一部国产佳作。
影片主要是对现实人性的映射和反思,每位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到位。
在剧情中,到公安局来之前还只是表现人贩子、家暴、韩冲与红霞的爱情,还有愚昧落后村庄村民及干部的愚昧,当没有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村民都还是朴实的。
剧中韩冲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奋不顾身时,也令我有些小震撼!
最后当红霞承认自己杀人之后的剧情反转更是让我大吃一惊,被压迫的女性最终做出了反抗,所谓压迫越深,反抗就会越剧烈!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悲剧,一部映射恶人丑恶与弱者无奈的爱情悲剧!
按现今刑法规定。
1、红霞编造腊宏是被自己捂死的,可即使这样,韩冲过失致人重伤罪也免不了刑责呀,怎么在村里就放了不带回公安局审问(此时腊的死亡对于韩来说存在介入因素,韩不对其死亡负责)。
2、按红霞所编,她先是利用韩冲埋的雷管炸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的间接正犯,后闷死行为直接是故意杀人罪既遂了。
数罪并罚,这一编造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呀。
所以综合这两点,红霞大可不必承认还撒谎,因为冲子过失致人死亡且有自首,或许判个两三年,甚至能适用缓刑。
而换成人是你红霞杀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3、接上,就算腊的死亡,公安不追究冲子的刑责,可红霞故意杀人换冲子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的刑罚值得吗?
这或许是编剧的问题了。
4、腊宏真正死因为失血过多,冲子应为过失致人死亡,红霞为故意杀人罪(未遂)的间接正犯。
5、村民阻止冲子自首,结果害了这男女主角。
村干部刚开始就炸死一事调解私了,期间还想等村长回来主事,甚至担心村里出了一个杀人犯影响村誉。
在这种封闭的山村,足以可见重礼序与尊长而轻法治的影子。
如果想降低碰到国产烂片的概率,其实有个方法还不错,那就是看看影评人各种呼吁,然而在院线排片量还是少的可怜的那种片子。
前不久上映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算是一部,《路边野餐》也如是,包括昨晚我怕下线,到处找,找到个VIP厅的小众放映看的《喊山》。
其实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真的令人赞叹,在和同事们安利的时候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
几乎个个都是老戏骨和狠角色。
首先想要推荐的是戏中男主角韩冲的爹(扮演者是成泰燊),讲真,这部片子其实完全是冲着他和余皑磊去看的。
2013年的一部《说说的美丽世界》让我注意到这个演员。
接下来还有《黄克功案件》,说来有趣,这几部电影排片量少自不必说,就连《黄克功案件》还得借着已经爆红的凯凯王的知名度,好端端的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也要靠刷小鲜肉的脸来增加排片量,也是叹为观止。
再说说片中我关注的另一个角色,饰演杀人犯的余皑磊,好吧,我不得不说百度上他那张照片已经是数得上的帅照一枚了。
这个演员我关注的也比较早,在参加《武松打我》的一次点映会上,他低调地戴着个帽子从人群中站起来,原来是和观众一起观影来着,儿这部黑色幽默电影,为他带来了布鲁塞尔国际独立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荣誉。
当时就觉得这个演员的表演很是松弛自然,再加上本人来参加见面会。
好感度果然又多了几分。
再后来,陆陆续续滴关注着,但是再次在电影里看到他的名字,是《白日焰火》、《解救吾先生》,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实力派(好吧,我能吐槽他也实在是当不了偶像派么),感觉还是蛮努力和踏实的,这次在《喊山》里的打人杀人时的恶狠狠的眼神和给女儿去山里摘果子时的自然的慈父眼神的流露,让我看到他的演技又有了进步。
鼓掌,持续关注ING.如果说成泰燊是演技担当,余皑磊是反派担当,那么饰演成泰燊儿子的王紫逸可以算得上这片中唯一的颜值担当了,作为男一的他,稍显稚嫩,几次情感爆发的戏都演的不错,不过在我看到他的简介后,才发现,这也是个妥妥的星二代啊,是演员巍子的儿子。
这部电影想来也是命运多舛,经历了两次改编,2013年的那部的演员就更不认识,从百科和豆瓣上的资料来看,这一次演员阵容也算是个大的飞跃了。
从《喊山》的剧情来说乏善可陈,看似涉及了很多问题,却又欲言又止。
哑女并不是天生的哑女,是因为听到了拐卖自己的人是杀人犯而被割掉了舌头,然而她也并没有去举报他,却还是和他生了个孩子,并一路逃难到这大山深处的村庄。
杀人犯对哑女非打即骂,然而对着他和他杀死的前妻生下的女儿,他也难得露出慈父之爱,甚至是因为去帮女儿摘果子才误踩了炸药;韩冲埋炸药炸獾也是为了讨好小寡妇、还有很铁不成钢的父亲、更多则是当初想要私了但是在知道死者原来是个杀人犯之后又想要把哑女轰出去的无知村民,妥妥的众生相。
技术党本着探究的心态,去找来了原著看一下,果然电影的改编对人性的冲突呈现的更大,哑巴本不哑,是因为发现了这个她所谓的前夫杀过人,然而小说里的描写仅仅是说她被威胁自此以后不再开口,最终韩冲虽然被抓,却也带话回来,让哑巴开口学说话,是一个很阳光很温暖的结尾。
而电影中加大了对立面的刻画,让矛盾冲突更为激烈,也让人们的印象蔚为深刻。
哑巴红霞因为听到了腊宏杀妻的事实,被残忍地割掉了舌头,她不是不开口说话,而是真的不能说话了。
而且从她的记忆闪回,我们可以看到,红霞应该是出自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这也一来解释了她为什么会写字,二来更增加了上帝视角的观众对她的怜悯之心。
小说中杀人赔两万的先例有之,但是电影中更近一步让韩冲的爹因为打架斗殴进了大牢,出来后韩冲已经长大成人,母亲也已经逝去,那种缺乏父亲关爱的疏离感和不知如何对待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儿子之间的情感分寸,成泰燊拿捏的非常好。
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电影中直接给改成了是哑巴设计炸死了腊宏,而最后韩冲和哑巴红霞争相认罪的情景,让这出宛若罗生门一样的大戏直接到了高潮。
该生的生、该死的死、该上学的上学、该过日子就过日子,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束了。
那黎明山梁上的敲击声,像足哑巴红霞对新生活的呐喊和渴望。
首先要说的是,《喊山》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里面也有妇女被拐卖、囚禁和欺凌,也有偏远的山村、险恶的人心和弱者被逼急后的爆发,但它不是另一部《盲山》,甚至引导观众对落后山区产生正面印象。
影片对穷乡僻壤的刻画,村民生存状态的描写,是隔着大山放声高呼,是坐着驴车悠悠然唱山歌,是看着玉米磨成浆缓缓流下,是端着大碗饭开心地扒拉,总之,是一种挺开心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导演也没有强调山村的贫穷,房屋虽然简陋,但整齐而洁净,充满生机,隐约有一份世外桃源的静气。
山林水溪原野更是亲意满满,面对蓬勃着负离子的避世之地,我们非但不会心存厌恶,更会萌生出到此一游的念想。
对于村民,电影也没有将他们丑化成愚昧野蛮。
村里的话事人,都是知书达理者,主流价值观是敬重知识和法律。
村民是愿意讲道理的,年轻一辈甚至懂得反抗繁殖恋,这即便在当代大都市也是文明进步的观念。
即便韩冲以死相拼,村民也只是挨打和防守,没有像《天狗》那样一拥而上利刃相加,这样温和的表现,当然会有审查方面的考量,但我相信,更多是出自小说和剧本自发的创作意图。
村民让人义愤的言行举动,也是出于人性共同的阴暗面,而不是长久以来被影视作品赋予的一种刁民横行的习惯性错觉。
从这个层面来看,《喊山》是非常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它不会让都市城镇中的观众,对偏远之地心怀戒备和恐惧。
映后导演交代,是由于不方便说明的原因,影片被迫改了背景年代,跟最初的美工调研脱了节。
既然难以圆满,索性架空了时代背景,愉快地玩耍起各种趣味来。
于是村民口中常有网络用语,“寡妇心里苦”,“你行你上”之类,非常称职地充当了调剂气氛的笑点,又不突兀。
少女红霞生活的宅邸,也是挣脱时空约束,一派民国大户人家的典雅贵气,文艺情怀猛窜。
成了寡妇的红霞也少有乡土气,时不时作民国女文青的忧郁沉思状,恍然是《黄金时代》乱入了。
最让人好感备生的,还是小伙韩冲的装扮。
前半部是花纹条纹毛衣加牛仔外套,已经潮气四溢,后来预备要去自首的那一身,换成灰色打底衫、纯蓝圆领厚毛衣,外面一件深色夹克,下身是紫红休闲长裤,脚上还蹬一双卡其色高帮靴子,潮得丧心病狂,简直是2016秋冬型男示范。
故事发展到高潮,被逼上绝路的韩冲一扫弥漫着泥土味的慵懒,几个后手拳加一记正蹬干翻来赶人的小崽子,利落地像一部动作戏,让我胸中一口闷气大出,太喜欢了。
所以《喊山》少了通常卖拐题材、穷乡故事和文艺电影的死气沉沉,总是逮到机会,就探头探脑露出一缕异彩。
身兼编导的杨子是个80后,无处不焕发着新生代导演特有的小心性。
我很期待能在华语文艺电影里,看到更多这样可爱的小心性。
片中的犯罪故事是半取材自现实,看多了推理犯罪的观众,或许会抱怨那转折不够惊人,但谁也不得不承认,这正是社会的本相。
意外灾祸、激情犯罪、三缄其口的掩盖,在刑侦不发达的年代,差点造就冤假错案,一切都是与现实交错的。
如果弄得嫌疑犯X那样瞒天过海诡计百出,固然让人拍案惊叹,意义也就失去了。
可能有人注意到,红霞杀死丈夫的细节存在前后不一致。
但仔细琢磨不难发现,那并非硬伤,后一段只是她的供述书的视觉展现,并非真正闪回发生的事件。
所以真相如何,成了一个延宕至观众脑回路的开放式。
映后导演更补充,结局做出了一些删减,韩冲没有得到释放,他被解开手铐后打倒了身边的警察,狂奔追着押送红霞的警车而去,后期甚至删掉了画面中打斗的声音,如此一来,更多的情节都能自圆其说。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舍弃一个更合理且已经拍竣的段落,并将情绪硬切到另一种模式,这种处理对于主创一定是个艰难的选择。
因为很多时候,观众期待看到大团圆,不喜欢留一条遗憾的尾巴,但作为艺术家,就应该这样坚守创作的意图,非常可贵。
看片之后了解到,喊山是当地的一种民俗。
古时的太行山住民为了驱赶猛兽,敲锣打鼓弄出大动静,后来失去了实用性,成为一种纯粹的仪式。
而《喊山》作为小说名和片名,确实有着明确的象征意义。
红霞兴致勃勃参与喊山仪式,差不多是她在全片中唯一的笑容,表现了她独处时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
联想到,她的留下是需要拼命抗争的结果,离开(被驱逐或被解救)反而是一种牺牲,完全有悖大众观念中被拐女性一心逃离的诉求。
这种反常识的诉求,却被情节表现地合情合理,甚至观众也满心期待她可以留在山村,影片的用意就很明显了。
甚至片尾字幕也交代,红霞只是有希望得知身世,之后的命运会不会好一些,谁也说不准。
影片默默地暗示道,长大成人后的被拐外者,面对的远不是逃亡成功或终生为奴的两岔口选择,他们的真实处境和心态,远比我们局外人想象的复杂太多。
不过倒是可以这样续篇:被解救的红霞记起韩冲说过读书的重要性,在狱中刻苦学习,出狱后考上大学心理系,拿到博士学位后去韩国工作,有一天,诊所里来了一位戴面具说港普的病人,正计划在足球场安放炸弹……(文/方聿南)
国产片里用心讲故事的我都想给五分。
每个点都掐得很准,让你恐惧的时候真恐惧(霸王硬上弓,敲掉牙),难过的时候真难过(发霉的窝窝头,全村阻扰),甜蜜的时候真甜蜜(麦田的拥抱,临别的春宵)。
虽然有些闪回的地方手法特效都有点老式和廉价感,但不破坏故事完整性。
这种封闭式环境里的故事手法,颇有点张艺谋早期电影的感觉。
那有怎么样呢,毕竟学得好也是一门技术,毕竟故事讲得好就是导演有能力。
冲子可谓毫无颜值又不多金的男主,但是作为女观众看到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
铁汉柔情演绎得真细腻。
如果这是一门电影评论课,估计老师又要和我们说背后的寓意了。
很明显抨击了自私自利又愚昧的村干部和村民,也抨击了后知后觉帮了倒忙的人民代表警察同志,也讽刺了社会。
韩冲和韩冲他爸可谓村里三观及正的两个人了,却先后坐牢,这不是对社会制度的讽刺吗?
忽然越说越觉得每个点每个人物都是有寓意的,感觉自己受电影评论课影响颇深…23333
慢慢看一部电影,认真写几句观后感。
国产电影,遇到好的一定不能放过。
不要看不上国产片,还是有很多艺术家的,只是少了欣赏的人。
除了影片中看到的社会、现实、良心、爱情,影片也暗示道,被拐卖者日后面对的远不是脱离解救或终生束缚的两条路,他们的真实处境和心态,远比我们了解得复杂得多了。
很多观众希望看到的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不留遗憾,不需要想象,但我觉得《喊·山》用了这样的结尾反而整片得到了升华。
多少有点没明白这个点儿加的是啥意思…和整条影片的内容保持一直,试图用浪漫主义的方法诠释最接地气的现实maybe?
电影讲的是小美的坏老公进山里不小心踩了小帅布置的抓野兽的陷阱被炸死,然后小帅因为付不出赔偿金又想避免坐牢所以开始赡养小美和她的两个孩子,两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双双坠入爱河,但最后BE的故事。
小美老公是谁呢?
bad bad guy。
活着拐卖妇女、打死第一任妻子、又从人贩子那儿买来小美、再把小美虐哑;死了还要祸害小美小帅不能在一起。
为什么BE呢?
首先因为朴实的村里人通常难分善恶容易人云亦云,但凡有一两个坏事儿的,全村都得来棒打鸳鸯——残酷现实多半伴随乌合之众;其次就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优良的躲避麻烦的素质,为了避免殃及自己,难免需要牺牲无辜——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谁还管别人的死活;还有就是法律知识欠缺,最后来了个好人制裁坏人,法律制裁好人,选了个同归于尽,并且让警察没能出现在拯救弱者的节骨眼——这个时候需要罗翔老师给出最优解。
为什么叫喊山呢?
因为故事很底层,在80年代的山里很普遍,而且现实比浪漫主义电影更残酷,被拐卖的妇女有多渴望能被听到自己呼唤的声音,可惜山太深路太远,声音只能在山里回荡。
小美作为一个哑女,无论用任何方式只要能发出一些声音就足以让她度过这辈子最幸福的一段时间了。
总结:乡村偶像剧的BE美学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可是山知道你是拐卖犯吗?
在晨雾弥漫、灶火馨黄的层山里驻扎着一户人家,借住在驴棚的前身。
风景宜人,山音回荡,把恩恩怨怨笑话都抹平,像刮死人腻子一样粉刷着这座山。
电影开始节奏就很快,哑女的丈夫被炸死,咽气时老人说的那句“闺女,没人了”很是让我心念一动,不是人没了,是没人了,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利落,像一盏放凉的苦茶水。
死前糙汉将斧子一扔,喊句“瓜婆娘”,眼里全是不甘,哑女把脸再低三分,脸色被烛光也照得明灭三分,在人命的绳索断时,观众也能看出将死男嘉宾对女人逃出自己的“索妖圈”的暴怒。
是的,在男人眼里女人就是妖,一旦放松控制他们就会逃跑、魅惑、楚楚可怜,所以他们无师自通了抓捕猎物的手段,割舌、生娃、拳头,“就是你死,也得死在这屋里”。
大多数女人只能依靠一场天灾或是一场人祸潜逃。
电影的镜头非常美,把女人剥离又剥离,先是皮、肉再到隐隐抽动的眉头,如洋葱紫白的果肉。
女人苦涩的笑要看清,藏在小小皮肉褶皱里的感动和薄薄的变化。
男主算是拯救,难得的好人,好得俭朴通透。
算是我阴暗了,乡土文学中还是有真正的好男人的,不过我总在想,男人对于拯救刚从苦难中遗留下的女人总是充满耐心和包容,像是捡起一粒掉在秸秆灰里的种子。
逼良为娼、劝妇从良从来是乐此不疲的“少年游戏”,女人只不过是他们眼中的一页纸,撕下还是压扁总是束手无策,而生命就此翻天地覆。
女人也许是花绳?
在男人手里辗转。
而且我终于明白别人看郝秀萍的感觉了,这么漂亮的哑女,我一直感叹那么漂亮怎么会沦落这般境地,遭受那样非人的待遇,而仅得到别人薄得不能蔽体的善意。
江南的水珠叫黄夺走,独去干山,像是一场鬼压床的梦,醒来异处煎人寿。
“我与这里格格不入,我的灵魂在发让人癫痫的病”山西的土壤养不了需要灌溉的玫瑰。
山那样高高在上,山不曾说话,可山里的人就是拔舌地狱,哑巴不能替任何一个人解释。
结局那一跪又让我想到了郝秀萍和霸王别姬,中国人的跪是有脉脉不得语的潜台词的,祈求、伏地、托付的意味都在那蜿蜒的一眼里了。
结局女主被警车载走,男主在车后追赶,在导演的慢镜头里我感觉好忧伤。
有些人是离开群山环抱的旧桃源,有些人是离开群山掩护的土牢笼,再见了我的新爱人,难道我们的相见次数已在还未相识的日子里透支了?
请赐我自由的高歌,合木枝敲打出的回声,在这山谷里传递给我爱和不曾遇见的人,那个晨雾未散的清晨,你可有见过我成为山妖,打着搪瓷盆像呼唤山雨一样祭祀我失去的声音,那是我丧夫之后最幸福的一天。
我知道晨辉还没来到,但它将为我到来。
这部电影的配乐绝了,我永远爱电影里的吟唱,低低的,回转的,忧怆的,用女人生命延伸出来的极纤细的曲线,是白色的退幕,在山头留下芙蓉雨露。
好像在说,女人的一生固然苦难,但女人感恩一切造化的安排。
在大提琴与人声几乎要升到天上去的旋律里闻见与韩国的金福南完全不同的挣扎,带着土气,像玉米浆浆流成的银河,战胜了严酷的王母。
儿时被拐卖并拔去了舌头、被性虐待奴役长达数年的女孩儿于影片开始便设计了一场精密的复仇,利用数个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事件一步步杀死了施虐者。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细节完美无缺,杀人犯的罪名轻轻松松地落到了“为了隔壁村小寡妇放地雷捕猎獾子”的青年韩冲头上。
可是这看似完美的一切却输给了她与韩冲的爱情。
哑女与韩冲的爱情从剧情的铺垫和发展上来看是顺理成章的。
哑女心里有着对诬陷韩冲的愧疚,以及韩冲日久天长照顾之情的感激,加之常年来自施虐者恶行的对比让她很快就对心地善良又有责任心的韩冲产生了感情。
而对韩冲来说,哑女与风情万种的隔壁村小寡妇完全不同,羸弱又不世俗,虽然已生育过却因长久被拘禁在家中,保留了如孩童般的纯净与朴实,让人充满保护欲。
俩人的爱情虽然建立在哑女的复仇与村民愚昧的想私了此事的基础上,却似乎也因为这些阻力而越来越坚固。
可纸包不住火,真相总会以某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施虐者本身就是潜逃的杀人犯,而一路追查他的警察们也终于找到了村子里面来。
无论是企图以赶走哑女而继续遮盖真相的村民们,还是打算自首来保护哑女的韩冲,都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电影的结尾并不出乎意料,哑女为了爱情坦白了一切,道出了真相,让一切回归到了平静,只是平静下波涛汹涌。
本该在一切悲剧开始之前就伏法的杀人犯,却一边虐待女孩儿一边潜逃,从容地活了很多年,而“迟到的”正义最后抓的却不是滔天的罪人,而是在罪人数年非人折磨下不得已奋起复仇的无助哑女。
虽然自古以来法律虽为维护正义而存在,却从不赞成以暴制暴,对暴力压迫下以暴力反抗的“违法者”也只是按情况从轻处罚,而这中间产生的人间悲剧却往往让人感叹,唯苍天与铁律二者最无情。
看完了影片,还是会忍不住地想,如果这样一出人间悲剧没有红霞与韩冲的爱情做点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替罪羊锒铛入狱?
不,在那之前应该是村民集体赶走了红霞,哑女和孩子们于寒冬中冻死荒野吧。
哭死,心痛到窒息,片子如此真实,苦难即将过去,却迎来更加悲惨的未来。
月婷么么哒
这部片的评分虚高太多了吧,虽然题材是打拐,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但一句话真的太土了,看得像 CCTV 普法栏目剧的质感,各种不写实的 bug 乱飞,狗血内容乱加,这怎么对得起一个现实主义题材呢?整个故事中规中矩,甚至没什么味道,喊山真的没有体现出来,更深层的内容几乎没有,而且说实话感觉也并不像是女性电影,只不过为了丰富女主角身世和为了后续与男主谈恋爱,总的来说,有点浪费时间。
苦命的人 为何反而更是逃不出苦命的结局
喊山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这里看得到或者可以联想到更多伟大电影的影子。
作为一部社会批评作品,矛头指向何处?结尾来个文艺青年自虐营救的安排,令人失望。
郎月婷跟王紫逸也算演两回情侣了。乡亲们不懂爱啊。似乎也没别的解决办法了。坏人演得其实挺好的,至少我一看到他就很想把他杀死。。。
镜头语言是我的菜,太行山好美。本觉得哑巴演的不如韩冲,原因可能是气质太好了点,看到后来才发现吖的人原来本就不是山里人。韩冲朴实直率,感觉是本色出演。腊宏的表演真的很出彩,话不多,形象却很深刻,很有实力的演技。总的来说,剧情对我而言没有特别虐,细节处处透露着幽默和可爱。
3.75
希望人贩子都死光光
陈旧手法和落后美学,女主真是太尬减分了
不接地气,远不如盲山震撼。因为徐州铁链女,这种题材火了一把。此片评分虚高
现在的国产电影中难得的好片,虽然它不是完美,但真心看不下去那些打两星一星的,中和我多给一星。
腊宏打死老婆的时候警察不知道在干什么,红霞被拐卖的时候警察不知道在干什么,腊宏家暴虐待红霞的时候警察不知道在干什么,坏人死了警察来了,为坏人伸张正义来了,真棒
虽然发生在山里的故事,但是影片的格调是很唯美的,悬疑与爱情交加的故事。朗月婷和王紫逸对人物的演绎让我感到惊喜,在老戏骨面前并不落下风。不过影片的节奏有些拖沓了,对琴花这个人物的刻画也有些过头。影片最后的处理还是有惊喜的,真相在真爱面前似乎不再重要。
所有的演员都演的很好,女主的身世太可怜了,虽然影片一直在弱化她的遭遇。可是她从小被拐卖,还跟着一个无情无义的流氓,一生算是被毁了,好的是她终于遇到了一个爱她的人。
快看哭了 韩冲那句“我要娶她,我要她做我的女人”我默默鼓掌了!!
小说很难拍,电影版保留了小说特质,颠覆了故事结构,结局也有新东西,以使之更适用于电影叙事。但是演员选角有极大问题,怎么看都是城里人不像山里人,尤其是在看过《华丽上班族》之后。这部片的紫逸最像他爹巍子!
前30分钟故事缘起以及山村爱情比较好看,小伙角色讨喜表情到位,观众都懂了,剧中人偏糊涂。后面剧情就逐渐走低了,刻意营造冲突,野夫们愚钝点也就罢了,还十分无良。拍摄手法陈旧,演技出戏,不知道怎么交代哑巴的悲惨身世,拍了几段极其难看的闪回,郎月婷的苦瓜脸演哑巴还算合格,但演技基准线太低。影片涉及拐卖妇女的现实题材,几乎无声的哑女角色,象征着山村里的黑暗,而最后的喊山,是对重燃生活希望的呐喊。
我觉得蛮好的,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