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军号

古田军号,The Bugle from Gutian

主演: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胡兵,张一山,孙维民,李幼斌,董玥,邹先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古田军号》剧照

古田军号 剧照 NO.1古田军号 剧照 NO.2古田军号 剧照 NO.3古田军号 剧照 NO.4古田军号 剧照 NO.5古田军号 剧照 NO.6古田军号 剧照 NO.13古田军号 剧照 NO.14古田军号 剧照 NO.15古田军号 剧照 NO.16古田军号 剧照 NO.17古田军号 剧照 NO.18古田军号 剧照 NO.19古田军号 剧照 NO.20

《古田军号》剧情介绍

古田军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古田军号》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影片用真诚的艺术表达和创新的手法,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妙频道第二季男兵女连长时间都去哪了拆弹专家2真实抓娃娃死亡之舞正义联盟之新的边际盲刺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致命密室佐伊的超凡圣诞节好好过日子棕榈滩为什么来我家不得安身医院革命第五季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圣保罗之恋洛城生死恋我的心机闺蜜波斯坦妮·卡迪娜拉恋爱寄生虫昭和歌谣音乐剧直到重逢之日恋爱二三事申城异闻录哑妹废物之火巴黎皇帝大红包

《古田军号》长篇影评

 1 ) 这部才是真正的《建军大业》!

陈力导演带着主创走访了闽西地区的红军驻地体验生活,剧本写了整整9年,实景拍了6个月。

最让我开心的是终于拍出那个曾经傲气,得理不饶人的教员了!

(能把好脾气的朱老总怼得掀桌子,哈哈哈)那个男人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心高气傲(去看看斯诺给他拍的照片,去读读他写的诗词你就能明白)他曾经总认为自己从实践得到的经验教训只要去执行,结果会告诉谁是对的所以他曾经多次形影单只,权利被完全架空可是每次他都会去到人民中去(你们不要我,但人民要我)直到《血战湘江》,亲眼目睹自己带出来的军队从8.6万几天锐减到3万那是如此心痛从此他蜕变了,他明白了真理虽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执行真理需要多数人他克服收敛了所有的书生傲气,不再一意孤行期待别人主动理解他开始耐心与周围的人充分沟通以团结更多人,尽可能将自己的意图和其中的原因解释得清清楚楚从此,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2 ) 好看!不回避矛盾,解放思想

这几个演员把角色都演活了!

张一山演的林彪那种桀骜不驯和消极主义真的非常真实,他本人的色彩很少,完全就是历史上的林彪;朱德的演员也很好,坚韧包容的朱军长;内容写的也好,不回避红军中压力巨大初期的矛盾问题,积极讨论,对古田会议的深刻理解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意义,而是有了更深刻的画面理解,这种思想的碰撞真实的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好看,而且内心充满积极的力量!

 3 ) 军号声声,从古田传到现在 ——小谈《古田军号》给我的惊喜

刚听说今天要看到的电影是《古田军号》其实有一些失落,对于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在本能上有着排斥。

因为从开始的主旋律电影让我积累了太多的失望,虽然也有《战狼2》《红海行动》之类的高质量影片撑起了近年的主旋律电影,但是从本质上说,这些电影也是将主旋律暗藏在了商业片的类型之中,同时加之有《空天猎》《建军大业》这样让人失望的作品。

但是像《古田军号》这样从名字就无比“伟光正”的主旋律电影还是让人会有下意识的疏离感。

当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标识出来后,伴随着在土楼里高饱和度的舞龙的场景,一下子被抓住了眼 球,然后全片不断的在给我惊喜。

开场是外国人举着手机在对舞板凳龙进行录像,随着镜头“毛委员”出现在了人群中,陈力导演通过对比蒙太奇的方式,将毛委员当时的局促与我们现在美好时代进行了对比,冲突感明显。

随后镜头一转进入了毛委员的战乱时代,此时刚从井冈山突围的毛委员与朱德进入了我们的镜头,一起进入镜头的还有一名小军号手,而这名小军号手就是我们串联全片的线索。

全片以一名小军号手视角展开,同时穿插小军号手的孙辈的旁白声音,讲述了我党从井冈山突围后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直至在古田召开会议确认“政治建军”原则的故事。

从线索和电影架构来说我个人认为还是落入了主旋律的窠臼,旁白的插入虽然会将故事讲述的相对完整,但也会扰乱电影的整体叙事的节奏,导致观众不断的对于电影情节的跳入跳出,观影体验一定程度上会被破坏。

“我们是中国的红军,不是苏联的红军”毛委员的这句话豪气冲天。

全篇更多的不再是战争场面的渲染而是聚焦朱毛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的还原朱毛之争,我党高层在荧幕上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也会存在矛盾,也会有分歧,也会有对于部队发展方向不同的认知。

尤其是对于刘安恭同志到来后,对于中央意见的执行,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让人知道了,主旋律电影还能这么拍。

再如板凳龙的隐喻,从开场到毛委员的落寞时刻,到朱德带走板凳走向前线,镜头一转回到现代,一句“心齐方可成龙”很好的为电影的发展走向埋下伏笔,同时也点明了全片的核心思想,这句话即使到我们当今社会也会很有借鉴意义。

我重点聊一聊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个惊喜。

第一个惊喜是,在整个电影中我们很难看到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反面角色,即便是让观众直呼讨厌的刘安恭,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主义者。

他对于苏共和中央的指示有着坚决的执行力,并且会冲锋在前直至牺牲。

虽然从现在看,他存在严重的脱离现实和教条主义,但是从初心来说,又有谁敢说他是有私心的,谁敢说他不是为了让这支部队更有战斗力呢。

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不同,《古田军号》这部电影少了很多口号式的呼吁和自认为的“教育者”从上而下的傲慢,而是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历史的细节,通过细节来产生力量。

毛委员不再是一呼百应的“神”,而是在自下而上选举中也会落选,也会被人喊出打倒的鲜活的人。

正是这些看起来并不是非常正面的细节,恰恰将毛委员的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

毛委员也会离开指挥核心,我党即使再顽强的军队也会打败仗,这也让毛委员在党内的重要地位更加有说服力。

另一个惊喜来自于张一山饰演的林彪,张一山从《家有儿女》被大家熟知,到《余罪》让人们认可了他的演技,而他也一直在努力的提升自己,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主旋律电影不会有很多的曝光量,可能票房与商业片比也会有很大的差距,甚至片酬也不是会很多。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张一山依然选择加入了该片饰演一个配角——林彪。

而他将林彪沉默寡言“人狠话不多”的感觉演绎的非常到位。

从历史上看,林彪是我国最年轻的“十大开国元帅”22岁的他作为一纵的纵队长对于毛委员是坚信不疑的,甚至会在毛委员离开指挥核心后出现情绪低潮,问出那句“红旗还能抗多久”的疑问。

张一山面无表情的冷峻与历史上的林彪阴冷的性格是十分契合的,毫无疑问,张一山应该是在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了。

第三个惊喜来自于片尾,当我们以为这个军号手是杜撰出来为了提供一个线索时,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兵和孙辈坐在“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田野前时。

那一刻,真的被震撼了瞬间泪目,就像是我们看到抗战老兵乘车再次接受人民检阅时那颤颤巍巍的军礼的感觉一样,那一刻,就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现在所得来的一切,不仅仅是在电影里表现的那样,甚至要比电影表现的惨烈十倍百倍,是革命先辈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同时镜头从部队行军前往前线渐变切入朱日和的沙场阅兵,陈力导演再次利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在进行了对比,意图给予我们的视觉上的冲击,从我军将士能有两套新军装就已经士气大振,到我军朱日和阅兵的铁流滚滚,我军建军90余年的发展已不能同日而语。

贯穿全片的军号声既是催人奋进的前进号角,在我看来则更多的是对于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但是整部电影虽然带给我了很多,但是在我看来依旧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例如我认为,全片叙事节奏较慢可能是最大的短板,我理解为导演想要尽可能表现的完整,试图将故事讲的更加清楚,毕竟对于朱毛之争到古田会议的这段史实,真正了解的人不会很多。

但是,较慢的叙事节奏会让观众失去继续观看的耐心,有时慢节奏叙事会起到反效果,电影结束后,我听到有的同志在说,看了电影好想再去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啊。

其实从我的感觉来说,如果我们把叙事节奏加快一点,而对于不清楚的史实可以让同志们自己的再去深入了解,这样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影片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例如朱毛分开后,两个人分别以自己的视角回忆井冈山会师的场景,再例如毛委员不止一次回想自己的警卫员和小军号手哥哥牺牲的场景。

这些场景的反复回放,会给人感觉是没有拍摄足够的可以用的镜头,或者说感觉导演有意的在拖时长,真正的对于观众的冲击力反而不如只有一次来的好。

总体而言,《古田军号》这部片子还是带给了我个人很大的惊喜。

包括“人是地主,地主说我们是牛马,妈妈说我们不如牛马。

”“男人累了总要有个发泄的地方,只要打不死就还是一家人”这些话从孩子和妇女嘴里如此平静的说出来,还是会给人非常大的冲击,甚至一度会让人泪目。

这些细节我不再赘述,总而言之,该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表现了井冈山突围后到古田会议这段历史,同时大胆启用青年演员,还是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与青年之间的距离,给人以惊喜,据说这部电影导演前期筹备了8年,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4 ) 二刷后的几点体会

1.至今看过最贴近真实历史的一部革命电影2.2024年是古田会议95周年,当时提出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仍在坚持3.很多人在车上挂毛主席,是因为毛主席枪林弹雨中没有受过一次枪伤,擦伤都没有4.电影中毛主席的经历证明:只要有信仰,掌握并坚持真理,一个人也能拉起一支队伍,甚至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5.刘安恭,是烈士,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思想没有跟上6.陈毅的9月来信,是他能在十大元帅中排第二的重要原因

 5 )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密团结群众基础……不好拍啊

讲真,自己掏钱购票的话基本不会进影院看这部影片(不排斥主旋律或军事题材,《建军大业》就自费看过),今天是单位组织的。

这段历史在教科书上也许只是平乏的几段,但背后的内外角力血雨腥风今天一般人看不到,也缺乏主动了解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有价值——很少见到影视作品直接表现军队和党的领导人早期革命时的“权游”与台面上下的斗争。

为这份少见,2颗星。

为部分含蓄内敛的煽情段落(李幼斌送纸)和有点动人的煽情小细节(支持革命的人的多元构成、小红军、开场航拍的土楼与舞龙和结尾的阅兵、音乐配合)加1星,为始终贯穿好歹没散掉的脉络“古田军号”1星,为张一山王志飞李幼斌本就有的、甚至胡兵都迸发出来的演技1星。

但前半部分画外音太多(大约是为了配合浓缩紧凑的节奏推进)又尬,闪回频频,领袖非要踏着鼓点用一种江湖似的广告片氛围霸道总裁既视感出场,会师场面非要一遍遍复现那种一脸阳光灿烂直奔镜头的宣传片既视感,让我看着有点儿出戏,扣2星。

总体感觉还不错,这个历史事件、思想政治工作,真心不好拍。

电影既强调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重要性,然后收尾时军民鱼水情体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使得这部影片明确了主旨。

真不是革命战争,而是思想工作。

来来来,基层党支部建设可以作为一次不错的学习活动看起来了啊!

 6 ) 好电影终不会被“隐入烟尘”

看到了很多为黑而黑的评论,什么演技生硬,演员不满意,看的时候睡的很香种种评论,这些都不意外。

历史正剧往往偏向于写实层面,没有俊男美女,没有谈情说爱,也没有龙傲天般的爽文套路,就是尽可能真实的反映当时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环境,观影的人也必定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电影镜头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美感认知。

如今浮躁的社会风气,大多数人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烂剧烂片洗脑污染,基本的三观认知都成问题,更无法判断分辨何为美何为丑,在如此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自然而然会将一部分真正的好作品埋入尘土。

《古田军号》我本人已经完整看过两遍,该作品的重点在文戏部分,尤其是教员在当时如此困难的环境里,不断的播撒革命种子,身体力行的践行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使命和责任,以大部分人的知识储备和素质素养来看,很多影片的细节和镜头很容易不明所以,观影门槛确实较高,这里推荐B站知名UP主的精讲,附上链接 【1900】永远放光芒!

回到军魂铸就的起点《古田军号》精讲上篇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请结合专业观影人的角度来看,或许你会收货更多,如果非要说“凭什么认为这个UP是专业的,那个UP就说这部影片很垃圾,人家粉丝更多”之类云云,不要质疑自己,以你为准,我就是乱说。

最后再讲一遍,未经他人苦,莫要瞎哔哔。

没有前赴后进的革命先烈牺牲和奋斗,如今的中华大地必然还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结局就是现在的韩国日本,国民没有尊严,国家没有尊严,任人鱼肉,永无未来。

任何亵渎先烈的行为,都是在否定你如今的存在,你能在这里瞎哔哔,是因为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守护。

最后多说一句,珍惜当下,且行且珍惜,口下留德,莫造口业。

 7 ) 两个处分与古田会议

红四军七大由陈毅主持,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

代表们围绕从井冈山斗争以来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讨论。

会议所作的决议对许多具体问题的结论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但错误地否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党对红军领导必须实行集权制(当时对民主集中制的称谓)和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的流寇思想的正确意见。

通过的决议说:“流寇思想与反流寇思想的斗争,也不是事实”,还把“集权制领导原则”视为“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

会议认为,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对争论应多负些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在选举前委书记时,由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当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

毛泽东在会上最后发言说:现在还是要根据我们历来的实际斗争中间的经验,加强这个政治领导,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军队要做群众工作,要打仗,要筹款;至于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我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自然会证明他这个不正确。

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红四军攻克上杭县城后,在九月下旬召开中共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并致信毛泽东要他出席大会。

据陈毅回忆,毛泽东回信说: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之钉,陈毅要我作“八边美人四方面讨好”,我办不到;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够随便回来;再者身体不好,就不参加会了。

回信送到上杭,前委给了毛泽东党内“警告”处分,并要他马上赶来。

毛泽东只得坐担架到上杭。

但他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

大家见毛泽东确实病得很重,让他继续养病。

红四军八大开得很不成功。

第二年,红四军军委代理书记熊寿祺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由于“实行所谓‘由下而上的民主制’,开会就得争论半天。

”大大小小的问题,事前没有准备意见,就拿到会场上来争,往往争论到最后还得不到一个结论。

甚至“为了一个红军法规中的党代表权力问题,讨论了两天仍旧没法解决,结果还是决定请示中央。

”中共红四军“八次大会时,无组织状态的开了三天,毫无结果”。

“这就是九次大会前各级指导机关的极端民主化倾向的现象。

 8 ) 用军号的方式打开古田会议的历史故事

从历史课本上我们学到过中国近现代的人民军队发端于南昌、奠基于三湾、定型于古田。

古田会议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军队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

本片以古田会议前后为时代背景,并且采用第一人称——一个红军小号手自述的叙述方式,向观众呈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我党如何克服和纠正错误的思想,使正确的军事思想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灵魂的历史。

片中没有太多的战争场面,而是重点讲述那个时候党内各人物的思想对党和人民军队的影响。

是部红色教育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其拍摄方式和手法能为广大青年观众所喜爱。

 9 ) 你曾经也是一个潇洒的少年

看了这部剧对于我们党的早期革命又有了很大的了解。

尤其是年轻的毛主席那飘逸的长发,让我们很受感动,你曾经也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看着那长发感觉有那么点潮的感觉,那么一批年轻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一直勇往直前,一帮有信仰、有目标的人总是充满激情、充满了能量。

即使遇到一点点苦难也能继续前行。

值得学习!

 10 ) 再评《古田军号》:在路线斗争中表现伟人

作者:郭松民注:本文作者郭松民,在豆瓣刊发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本片,让更多的人学到郭老师的点睛之语。

原文转自微博

01—新中国历史上,1976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年份。

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这三位中国革命的巨人相继去世,给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巨大空白。

七十年代末,领袖形象开始出现在银幕上,这给了群众以很大安慰。

记得那个时候,每当银幕上出现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形象时,黑暗的电影院里往往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从那时起,四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在电影、电视剧中表现领袖,早已不再是新闻,但银幕、荧屏上的领袖形象,也很难再激起观众的热情,原因何在呢?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也许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平面化。

银幕上的领袖似乎就是宣传画中的领袖,他生活在一个和谐世界中,得到同事的尊敬和大力支持,他总是在发号施令,总是能够心想事成。

敌人有时候会给他造成一些困难,但这只能反衬他的英明,因为这些困难,他在谈笑风生当中就解决了。

缺乏对激烈的党内斗争的表现,缺乏对领袖在这些斗争中承受压力,面对考验,并最终排除万难取得胜利的表现,领袖的性格、人格特质等就不能得到充分展示,就很难在银幕上塑造出真正有魅力的领袖形象。

02—举个例子。

英国电影《至暗时刻》,对丘吉尔的形象但塑造取得了很大成功,导演是如何做到的呢?

简言之,就是把丘吉尔置身于矛盾的漩涡中。

丘吉尔接任首相后,不仅要面对内阁里仍忠诚于前首相张伯伦的势力,如哈利法克斯勋爵制造的重重障碍,还要应对王室的质疑,同时还必须采取十万火急的措施营救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英国远征军,准备迎接希特勒对英伦三岛可能的入侵。

在巨大的压力下,丘吉尔甚至有些失常了,他在地下指挥中心像一个老妇人一样喃喃自语,靠诅咒希特勒来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扣人心弦的电影通常是先抑后扬。

正是因为“抑”的如此之深,所以当丘吉尔最终战胜这一切,在国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激励英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纳粹时,观众的压力也得到了释放,甚至像自己取得了胜利一样高兴——“扬”的也就非常之高了。

至暗时刻03—《古田军号》的突破,就在于没有回避矛盾与斗争。

《古田军号》让我们重温了一个曾经耳熟能详但后来又被渐渐忘记的真理——正确的路线总是在同错误路线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党内、军内争论到焦点之一,就是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包括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要不要做群众工作?

要不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

要不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建立根据地?

等等。

影片开始的时候,毛委员和朱军长已经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来到了闽西,此时,虽然经过了“三湾改编”,但在红四军内部,在毛泽东和朱德之间,关于上述如何建军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而“中央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更是大大加剧了这种分歧。

如何表现这种分歧,对导演陈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古田军号》驾驭得相当好。

04—有了在井冈山和毛委员并肩战斗、耳濡目染的经历,朱军长对比他年轻7岁的毛委员是信服的,但他毕竟是旧军人出身,还需要并且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变。

陈力导演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表现了这种张力:朱军长抓到了几个偷偷出去抽大烟,还打伤了小号手老部下。

对这种严重损害红军形象,破坏纪律的行为,朱军长怒不可遏,他一方面痛斥这几个人是“军阀作风”,一方面又羞辱性把银元摔在地上,让他们用被反绑着的手困难地把银元一一捡起来。

“用军阀作风反对军阀作风”,矛盾吗?

的确是矛盾,但却反映了真实的历史。

历史就是这样在矛盾中走来,并在矛盾中逐渐变得清晰的。

朱老总正是战胜了这些矛盾,才从一个旧军人变成了“革命老英雄”,变成了备受全军爱戴的总司令。

“苏联范儿”的刘安恭,思维方式明显带有形而上学的特征,他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有严重的单纯军事观点,主张军队只管打仗。

“中央特派员”身份和对“苏联十月革命经验”的坚信不疑,使他非常强硬,甚至跋扈。

影片中,敌人的“会剿”即将开始,毛委员还在给受压迫最深,受侮辱最重的妇女上课,讲授妇女解放的道理,这让刘安恭既不理解又不耐烦。

他不明白的是,除非红军代表一种解放的、进步的、文明的力量,否则绝无可能战胜军事上远比自己强大的白军。

只有毛委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清晰、深刻、并且坚定不移要贯彻到底的——红军必须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也就是说,相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红军必须代表一种更高层级的政治文明,必须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革命的胜利,才能救中国。

这时候的刘安恭并没有意识到,离开毛委员的路线越远,失败就来得越快。

以后还要流很多血、牺牲很多生命,才能使全党、全军明白这一点。

后来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此时还是红四军的政治部主任,对这个问题认知还相当“混沌”,甚至没有过多考虑。

他最年轻,比朱德小15岁,比毛泽东小8岁,像是夹在两位“大哥”之间的“小弟”。

他对朱、毛都非常尊敬,不愿判断谁是谁非,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两人和好——而在毛委员看来,这简直是忽悠他放弃原则,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才会怒气冲冲地对陈毅大吼:“我不和没有立场的人讲话!

“八面美人”陈毅05—单纯军事观点,走州过府,大吃大喝的流寇主义思想和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革命早期难以避免的种种幼稚病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前委内部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竟然在红四军七大上酿成了一场“事变”——毛委员以一票之差落选了总前委书记,而“八面美人”(毛委员对陈毅对批评)陈毅则当选了。

在毛主席的政治生涯中,曾多次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但这些打击都是来自于执行了错误路线的中央。

在红四军七大上落选,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被自下而上地“推翻”。

可想而知这对毛泽东的震撼是巨大的,他离开红四军,到上杭蛟洋指导闽西特委工作,不久他又患上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只得辗转到位于深山中的永定县牛牯扑养病,却又被国民党保安团突袭,几乎落入虎口,以至于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认为他已经牺牲,在《国际新闻通讯》上为他发了讣告。

06—毛委员永远不是能够被命运击倒的人。

他到了闽西之后,闽西特委的工作很快就变得有声有色,土地改革、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妇女解放等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但对红四军来说,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毛委员的离去,反而凸显了他才是红四军真正的灵魂。

失去了毛委员的红四军,出现了“人心涣散,队伍不好带了”的情况。

9月,红四军召开八大,但由于由于没有领导核心,只能无组织地自由争论,开了三天,七嘴八舌,毫无结果。

不久,红四军冒进东江,遭遇重大挫败,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牺牲,第一、第二纵队各减编1个大队,第三纵队缩编为1个支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中央决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的“九月来信”(红四军接到这封信时已经是十月底),才有了朱德、陈毅联袂迎接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也才有了毛泽东整军方案的提出和“古田会议”的召开。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正是在激烈的冲突中才显得有血有肉,观众在观影过程的感受不是疏远膜拜,而是为他揪心、为他紧张、为他忧虑、也为他释然,为他高兴。

古田会议上,毛委员粲然一笑,红四军的天就亮了,中国的天也亮了!

林彪(张一山饰)07—《古田军号》中,张一山塑造的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形象也是一大亮点。

影片中,他始终表情严肃,目光炯炯,作战归来汇报时,先问“毛委员呢?

”虽然他是黄埔学生,又是跟着朱德一起上的井冈山,但在红四军七大到九大这段命运攸关到时间里,他始终是毛委员的坚定支持者。

林彪的戏不多,但他作为红四军中最优秀青年将领的政治态度,却体现的毛委员在红四军中深厚的政治基础。

08—孙维民塑造的“老裁缝”,则是《古田军号》中的另一大亮点,也体现了编导的别具匠心。

优秀演员总是演什么像什么,孙维民的老裁缝造型,很难让人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中那位亲切、儒雅的周总理联系起来。

红军占领长汀,需要为3000名战士每人订做两套军服,这是一张大单,红军又讲究买卖公平,对一家裁缝店来说,真是好运来了。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止步,红军的政治理想,红军内部人人平等的相互关系,毛委员的人格魅力,最终使老裁缝带着两个儿子,背着缝纫机加入红军。

老裁缝的选择,就是对毛委员建军思想的一个绝好注脚,实际上也是为影片中的全部争论做了一个明白无误的结论。

《古田军号》短评

导演一边拍一边哭吗,通篇煽情,看的尴尬症都犯了。

8分钟前
  • luiluibi
  • 较差

红色

11分钟前
  • 暴怒影评狗
  • 较差

与一众四平八稳、思想平庸、夹带私货的主旋律影片相比,本片真是难得的干净纯粹。

13分钟前
  • Outsider
  • 力荐

伟人之间的情感真的很有趣

14分钟前
  • Early啦
  • 还行

完成度很好,当年的艰难远不是现在能想象到的,跟队伍走那个林师傅,是不是就是《血战湘江》里面那个林师傅?三个儿子,带他全部阵亡的那个。问题在于,无处不在的背景音乐和“嘿嘿呵呵哟哟”的吟唱很破坏感觉,以为是民族故事片,问题是,现在的跟以前的还一样吗?

16分钟前
  • Putin 547
  • 推荐

井冈山会师却遭遇围攻战略转移来到闽西,队伍被流寇思想、官僚主义、极端主义毒害,毛泽东和朱德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争议,在军队战斗失败和刘安恭的牺牲后再次团结到了一起,召开古田会议及当地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向着革命路线继续前行

20分钟前
  • 65437988758
  • 力荐

去年最喜欢的国产电影是《古田军号》。在现代化面前,封建的一切都是被碾压的。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要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组织更重要,否则一旦出现大量的封建残余,三十年代的德国和日本欢迎你。所以现代化的组织形式是我党、我军最终战胜国民党和国军的关键,这种组织形式不是来自大都仍是粤军的南昌、广州和秋收,而是来自秋收上山以后的改编,当党指挥枪与土地政策两样被贯彻后,红军的组织能力才真正做到如臂指使,尽管有山头,但是在重要问题上是可以以一当十的,也因为这个,才会在解放战争中最后胜利:解放战争归根结底是现代化政治的胜利。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这才是「建军大业」。

25分钟前
  • 孔鲤
  • 力荐

原评论被和谐,orz我也没有备份。大概是合家春节4/4 或者5/5 拍挺不错的 天纵奇才 over

30分钟前
  • Hana-bi
  • 还行

以小号手的角度讲故事略显单薄,拍出了朱毛的矛盾,但引爆点是刘安恭有点大事化小。刘智扬演陈毅没想到这么可爱,个人特质太明显啦。

33分钟前
  • sweetbear
  • 还行

这部作品足以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里封神了!影片一改以往主旋律电影中的缺陷,整部电影都充满了矛盾冲突带来的剧情张力,毛朱之间的矛盾,中央与根据地的矛盾,当时的社会矛盾等等。人物性格特征也十分鲜明:毛主席目光如炬,看问题精准而长远,但脾气火爆,原则问题上的不退让令他与朱德关系一度紧张。朱老总是旧军阀出身,带的队伍兵痞多,老总又厚道,不忍严厉对待故交旧属。陈毅是朱毛的小弟,一直在和稀泥,很少做是非判断,陈毅的一生也是如此,基本都在和稀泥。这些矛盾在中央钦差刘安恭到来之后变得尖锐起来。不由得让人感慨,人民军队的建设是何等艰难啊!当我看到镜头从小股红军渐渐切换到解放军阅兵洪流的画面,顿有泪崩之感。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是为钱而战的雇佣兵,不是烧杀抢掠的兵痞,不是为裂土封侯的军阀,人民军队是为了人民而战斗!

37分钟前
  • 幽深邃
  • 力荐

历史不是这样拍的,片子导的非常不及格,主演差的连我爸爸都看不下去了,说话跟机关炮一样

42分钟前
  • 李一一
  • 较差

剪辑师老兄疯了 平均两秒切一个镜头

44分钟前
  • 周雨阳
  • 还行

上学是时候,记得语文老师讲过,写作文或者看一篇散文要知道什么是形散魂不散。而此片是形散魂更散,就像纸片一般支离破碎!人物没有性格,单一到只靠表情与情绪展现。场景切换也是缺乏连贯,简直是失败!

46分钟前
  • 邵禹升
  • 较差

重山郁林里的红星,电影整体画面调色非常舒适,几段激烈战斗的闪回有些突兀,但是故事性已经弥补了这类红色电影的问题。

50分钟前
  • 请叫我Mr.Han
  • 还行

对于孤陋寡闻的我来说这个主旋律的切入点是第一次看到,故事选取得很有意思,但是情节切换得太频繁甚至有些急躁,感觉故事不是很连续。

52分钟前
  • 神经病庄十三
  • 还行

…王仁君是怎么被选上男主的?

57分钟前
  • 傻菠萝
  • 较差

色调浓墨重彩,典型的革命浪漫主义叙事,但并不脸谱化,几个主要历史人物并不高大全,他们是同志战友,却也有严重的分歧和性格上的弱点。主旋律大叙事拍成这样,也是一种进步了。

58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w王志飞值两星,演陈毅的值一星。其他全部扣分。蒙太奇闪回很LOW,方言配音很假,话外音很烦,节奏急三火四,音乐虚张声势

1小时前
  • 在他乡独居一角
  • 较差

影片最后新旧军队转场的画面让人泪目,太不容易了。

1小时前
  • flyinbed
  • 推荐

公司组织观看,意外的不错,拍路线斗争和军队建设的视角过去并不多见,然而这才是tg成功的关键。

1小时前
  • 江陵哭哭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