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
La Ciénaga,湿乐园(港),魔沼(台),The Swamp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梅赛黛斯·莫朗,格拉谢拉·博尔赫斯,马丁·艾德赫米安,蕾奥诺拉·巴尔卡斯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法国,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1
简介:每年二月份,阿根廷西北部就会开始下起热带雨林特有的倾盆大雨,雨水把广阔的森林变成了一片人畜都无法通过的沼泽湿地,炙热的太阳晒在沼泽上,热气与雾气让这儿一片死寂。五十岁老妇人梅恰,就住在这片沼泽地的边缘,她与她的表妹塔丽在这儿经营着一座农场,她们各有四个小孩,各有一个老公,两个家庭在沼泽边挣扎着生存,但是这一年夏天..详细 >
喜欢电影的画面、声音,营造的氛围感
尽力呼吸,在灯下,在床沿,在泳池边,在小花园。我们周末的大计划是一起开车去玻利维亚,没什么可担心的,让死亡更近一点。
是要做些功课才能看懂的一部影片,包括但不限于阿根廷经济衰退,原住民与新移民的矛盾纠葛等等。看完的最直观的感受是闷,像儿时乌云密布的下午等待一场暴雨的闷。全程都是琐碎相连的生活片段,一个小时左右明显发困。查了一下居然还在柏林拿了奖orz(有点意料之外)
看完之后确实有觉得过于模糊的感觉了,《沼泽》的片名和意象都用得很好,两个女人烂糟的生活就是如此混乱,互相纠缠。不过电影叙事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需要给一个相对来说足以往下推进的视点和主故事线啊,现在看起来实在是有些晕晕乎乎,能够感受到感觉,拍得镜头都很精确直接,但是连在一起却不成“语法”了,让人看得很憋屈。不过最后两场戏还是很标准的大师镜头和作者处理,最有生命力且好奇的小男孩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所有混乱的感受突然戛然而止,只展示干净的空间和无所事事的人。
大概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但是这种混沌的电影方式我还是接受不了,整个电影散乱,没有任何故事线,虽然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视听语言居然塑造出黏腻闷热潮湿的体感。观看体验很不好,很闷,简直是“阿根廷中产家里的摄像头开着”,加之粘稠的气氛,就像影片开头在沼泽里挣扎的牛。脸盲症最讨厌的片子,分不清谁是谁,但也许是导演的刻意为之,以营造出暧昧混沌感。压抑沉闷的日常生活,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家庭成员间复杂暧昧的关系,隐约乱伦的怀疑,永远在喝酒的中年夫妻,仿佛有一个泳池派对,但总在下雨和久未清理的肮脏泳池。女孩无证开车,男孩上山打猎,女人们永远去不成的玻利维亚,角色们反反复复在受伤流血。空虚的精神,无望的未来,加之种族间的复杂关系。电视播放的看到圣母的新闻。讲的是9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如果更了解阿根廷社会情况能更深入理解本片。有些镜头光影设计还是很哇塞的。
#coldme冷门文艺电影放映活动福州场人物群戏,略有混乱的人物关系,弱化了叙事,更多的是通过声音来表现阿根廷雨季,摇晃的镜头展现雨季的潮湿,沉闷和焦虑感雨水,炎热,潮湿又黏糊的感觉,像陷入沼泽一样无法脱身 @2022-06-11 16:21:03 @2022-12-05 14:26:15 @2022-06-11 16:21:03
我完全不知道我在看什么 这个片儿一点儿剧情都没有 一帮要么特老要么特嫩的男男女女瞎BB,胡闹,呆视 看得我度秒如年
毫无疑问地验证了电影为何是电影的稀世奇作,因为它除了感知力任何驱动都不存在,这些感知微妙的同时又因其无处不在而霸道,因为它将一切可捕捉成型的都席卷而过并一一践踏:符号,人物,情绪,情境,文本,伦理及政治;但马特尔电影并不生产这些连结,她只在声场和视点的偶合中放置它们再任其游动,因此它们生成却又半成,轻松步入了现实和感官间的超验地带。像一本有声照片集,我们在每个点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不断被给予这一感官的对象,不断冲刷在丰富,新鲜又肮脏的河流之中。像人一样呼吸而不归类的视听动物。
8.0分。开头镜头设计蛮不错的,但是后面故事的把握力是弱的,顾此失彼。暧昧的特写近景虚焦等,湿热感通过镜头完美表现。两个有亲属关系的中产家庭表面祥和下的暗流涌动。陷入沼泽的牛、非洲老鼠的故事、新闻中说看见圣女的人、摔落的男孩。
1.马特尔没有给予影片以(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结束,她置摄影机于一旁仅作“记录”,客观描摹了阿根廷西北部几个中产阶级家庭数日里发生的事情。不必言明的人物关系及塑造,毫无意义的片段式故事反显琐碎繁复的生活本相。2.环境音带动情绪与人物状态(同一空间内)的微细流变。3.恰比生活是泳池——沉闷只是陈腐的脏乱,闪现的灵动圣女便是划开平静的那阵涟漪。所有人都妄想把握神迹,但既定的人生走向又岂是藤蔓固定这般轻巧如意。玻利维亚太遥远,圣女又无处可寻,我们都是濒死之牛,深困泥沼力竭而终(看不见的狗&孩童攀梯摔落同该喻)。4.非洲老鼠轶闻;“受伤”意象耐人寻味;种族与阶级指涉&隐晦的乱伦情欲。(9.0/10)
看不懂,但主席的气质非凡
所有的人物都像陷在沼泽里的那头牛一样,企图逃脱自己的生活,但却丝毫无法动弹,这也是片名《沼泽》的含义。 全片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线,没有明确的发展,没有明确的叙述方式,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人公,所有片段式的故事看起来毫无意义,更多的是在表示真正的生活——琐碎
醉醺醺湿漉漉汗津津油腻腻闹哄哄血淋淋乌糟糟,最后空落落。
95/100 暴雨将至的眩晕感如此强烈,也是恰好的梦之体验:靠层次众多时而压迫的声音;跳切与不规则的构图;大量依靠身体来表现...始终紧紧依靠视听语言带来紧张和黏稠,混乱感甚至夹杂着乱伦意味,家庭中不平等甚至独断的权力关系和氛围仿佛带着对政治环境的体现。望天期望有电视宣传里的圣女,低头有无人在意的老龟爬过,大部分时间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而一个大的事件注定发生但不知何时到来,这就是电影吧。
选择了达内式的私者化笔触,看似散漫地在丛林中的一个家庭中游走,却又拍出了阿彼察邦似的热带神秘主义,沼泽中的泥牛,暴雨中的陆龟,长鼠牙的孩子,电视中的神迹,徘徊在乱伦边缘的兄妹,一一闪现又隐如头尾的雷声,始终将氛围压制在暴雨欲来的节奏中,绝妙!
7 +。非常可怕的电影,基本没法连着看五分钟以上。
3/10
勉强及格,人物众多且剪辑没有叙事上的逻辑照顾,导致跟的吃力,摄影好,导演也把演员状态控制的不错,是一个阿根廷的坎皮恩了,片子适合拿导演奖什么的。容量很大,隐喻多尤其民族和宗教,儿子被印第安人打伤和全片的多处受伤一起,对拉美白人中产阶级的发展神话进行解构和质疑,给琐碎的日常以象征
(6.8/10) #阿根廷电影大师展上海大光明 还是欣赏不太来Martel。。潮湿,闷热,如同今日上海天气一般令人烦躁,唯一惊艳的部分是独特的声音和色彩。由于晚上熬夜,前半部分睡了十多分钟,然后就进入了完全不知所云的状态,陷入了不断想要理清故事情节的泥泞中,始终无法如愿。又恰与银幕上故事中的人物陷入到生活这一沼泽中的绝望和无力呼应,很奇妙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