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非常失望,观看体验很差。
如果我在看之前知道这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我可能都不会这么失望。
画面还不错,可惜我不是去看ppt的。
故事讲的非常糟糕,立意浅薄也没有做到升华内涵,一部电影首先它是一段故事,故事都没讲好,凭什么吹国内巅峰?
另外对于常年浸淫日漫的人来说,这部电影看着相当尴尬,从台词到配音,明显受日漫影响严重。
不推荐粉丝和小朋友以外的观众观看。
————【“觉得罗小黑台词配音日漫腔?
你知不知道火爆国漫配音都不好”】成年之后我看的国产动画不多,看过刺客五六七、一人之下。
我认为刺客五六七慢热节奏把握的非常好、一人之下故事抓人欲罢不能。
罗小黑动画版没看过,我相信一定是一部好作品。
但是既然是做电影,面向大众的电影,就该把它做成电影,而不是【粉丝向】的剧场版!
粉丝可以带入情怀大呼感动,我等普通观众也该有不喜欢的权利吧!
我说台词到配音日漫腔严重,粉丝就要揪出其他国漫来踩,论证罗小黑的“好”,一边大卖国漫情怀一边踩其他作品,粉丝这样是否太不地道了?
俗话说,风口上猪也会飞。
借着这股哪吒挂起来的飓风,罗小黑仍难再续哪吒的辉煌,这谁也怪不到,不是国内市场不好、不是国人不买国漫的帐,单纯就只是制作方能力不足而已。
————【“觉得故事讲得不行?
那是因为电影时间长度不够”】
100多分钟的影片时长讲不好故事就是能力不足,如果制作方维持这个水平,赚了这波钱后还是回去继续做动画短片吧。
粉丝上纲上线也不是第一次了,道德绑架不喜欢的观众你们有事吗?
我给个差评我就要搞死电影了?
就是要穷死国产电影了?
我还觉得粉丝尬吹捧杀才是要搞死电影呢!
————【制作方三流的电影制作水平, 粉丝一流的吹b拉踩水平】
日本一线宫崎骏、今敏、新海诚…这样的大师,超了吗?
打斗超日本水平,超了吗?
先别急着比肩国际,就最近的,哪吒山河图里的打斗,超了吗?
————下面放点路人差评,让你们粉丝看看尬吹拉踩给别人的观感到底有多差。
刚出场时候的无限大人,让人感觉是腹黑而神秘的,他很强大也很冷酷,对比风息他们对小黑的关怀柔情,小黑自然而然就认为他是个坏人。
在风息他们逃走,他带着小黑去会馆的路上,以为会是很无趣的一个人,结果发现很有趣呢,跟小黑斗智斗勇,嗯,其实是无限大人单方面的碾压小黑,完全不是一个段位上的。
一大一小两个人的反差萌使得一路上笑料不断呢。
乃至无限的朋友们来找他,一个个都好有个性的样子,因为太强大,被太多人吐槽。
然而,无限大人却是很多女孩心目中的偶像吧,这么一个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强者,注定吸引异性的目光。
而实际上,无限大人的内心才是真正的柔软,不能忍受小黑受伤害,哪怕知道进入别人的空间可能会任人宰割,也毫不犹豫的要去为小黑出头。
在最后小黑喊出师傅的时候,傲娇的他内心应该是狂喜的吧,终于可以不用独自一个人流浪了。
故事主题或许让人似曾相识:人类侵蚀了自然环境,该被赶尽杀绝还是平衡以待?
通常自然界的生灵会分成两派,争论乃至征战不休。
在这里则是大隐隐于人间的妖,跟远离尘世的妖之间分歧爆发。
但在这个电影里,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到最后都被完全被悬置。
不是它不重要,而是太重要,重要到千年来的神仙妖佛也难以决断,重要到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够给出哪怕摇摇欲坠的答案。
但一个孩子眼里,这场战役还是有明确的意义。
罗小黑,他的童年噩梦被我们目睹,巨树拦腰截断,金属弹头擦身而过,突然间他就成了钢筋水泥间的流民,入夜后活在棍棒和砖块的支配下。
冥冥中注定,两个男人要在他心里展开情感拉锯。
起初他非常讨厌寡言简语的那个,把他从伊甸园绑走,动不动就把他捆成一团管教一番——你以为你是谁,法术高又长得帅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但渐渐他开始觉得,一个带他吃霸王餐和坐小电驴的人也不是那么讨厌,他们一起分享过的难吃的烤鸡和烤鱼,那段混杂着尴尬和快乐的旅途,也不乏可爱难忘,而控制金属的神奇法术还真的有趣又管用。
而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候,给过他一个家的另一个男人,曾经让他死心塌地牵肠挂肚,可到头来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他只是被看成一块能量宝石,一个能让世界颤抖的武器开关。
孩子总是渴望一切是纯洁无瑕的,当所有恩情被加诸了条件,所有有过的感动也一笔勾销。
那些他想不通的关乎万物存亡的大抉择,终于不必强求一个答案,因为他知道了该为谁而战。
“领域”是什么,不必深入讲解。
姑且看做万世不出的巨型杀器,妖灵人杰奈何不能,天兵驾到也不得入法,吞噬一切的原始力量,九天十地为之惊惧惶然。
所有神话奇幻故事的压轴,似乎都会有那样一个笼罩一切的庞然巨怪,一个末日的象征。
只见毁灭的深渊里,破碎的虚空中,突然就蹿进了那么一个娇小的身影,败局里生机突现。
拯救天地的代价是如此昂贵,但那个童稚而坚定的声音清清楚楚地喊出,我不在乎。
然后潜能喷薄如泉涌,物理的法则和力量的上限被通通碾碎,奇迹令世界颠倒。
妖变成了神,神的巨掌挥舞,秩序回归,万物平安。
我特别喜欢世界被拯救的那个画面,没有仪式性的爆炸和光芒,前一秒还是黑影压地,下一刻就是晴空万里,弹指间天地焕颜,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噩梦初醒,劫后余生。
意外地简洁,意外地理所当然。
但这个电影最出色的还是结局,没有世界新生的庆祝,没有二次阴谋在酝酿,没有快乐的麻烦要善后,没有正邪善恶的道德分辨,什么都没有。
那些都多余。
我们只看到,眼前扑来一双手臂,两行热泪,伴随着阵阵的呼唤。
积攒了许多时候的心声就这样奔放:我想和你一起。
然后那个山崩于前不改色的男人,眼里似乎也有了泪光。
它想让我们看到的故事就是:一个孩子花100分钟找寻一个心灵上的家,然后,终于,他找到了无可替代的那个。
就应该定格在这里。
没有比这更要紧的事,没有比这抹温柔更适合留在记忆。
不好看。。
感觉对国漫还是要求太低...如果某国外动画片做成这样不会超过6分。
对非原著党很不友好,不明白在讲啥,整个电影看完了也非常没意思...就算只是环保主题的话,思想高度也完全没有升上去。。
2d的画面全是高速移动...不懂精致在哪儿了..连最简单的动画特效都没有..感觉就是在看一个中国风的条漫火影。
造型和动作都看得到火影的影子。
而且1.5h,罗小黑掉线40分钟,20分钟在滑水...人物也太不立体了8、就只能卖萌了。
,。
全篇无数白光背景.....主创能考虑下观众要在电影院的观感好吧?
眼睛要被闪瞎了。
......不知道是不是国漫春天,但是光看哪吒预告片就知道比这片子牛逼吧……
各有各的精彩今年暑期档,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最大赢家,目前票房已经超越《流浪地球》暂时排在2019年top1,跃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排行榜亚军。
但是,国产动画片的崛起,不能仅仅只依靠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而是每年都得有几部高质量的动画片产出。
谁能接过哪吒的接力棒?
9月7日起全国公映的国产动画片《罗小黑战记》被寄予厚望。
该片原本定于中秋档上映,奈何今年中秋档战况实在惨烈,于是片方于9月4日发布提档消息。
在此之前,《罗小黑战记》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点映活动,许多场次上座率100%,口碑也相当不错,豆瓣开分时高达8.7分,与当时《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当。
《罗小黑战记》海报不过,《罗小黑战记》伊始的高口碑,更多来自于番剧粉丝。
当影片大规模公映,其是否也能够吸引路人观众?
“罗小黑”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哪吒”吗?
“有生之年系列”不同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改编自公众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罗小黑战记》是一个原创性故事。
《罗小黑战记》是先有的番剧版。
创意的源头最早追溯到2006年,来自于一个叫MTJJ(木头)的动画爱好者,他出生于1984年,在网上颇为神秘,个人信息很少。
这一代80后中国动画人,不少都不是动画科班毕业的,比如饺子,梁旋(《大鱼海棠》导演),李智勇(《功夫兔与菜包狗》导演);木头也非动画专业毕业,走上动画道路,全凭一腔热爱。
番剧《罗小黑战记》海报2011年3月17日,木头制作的Flash动画《罗小黑战记》第一集正式发布。
截至目前,前后8年时间,在粉丝们的不断“催更”下,《罗小黑战记》总共更新了28集,每集平均只有5分钟,是国内更新速度最慢的连载动画。
乃至于网络上有这样的调侃,“小黑剧集更新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目前该片在B站上的总点击量近亿次。
今年8月27日才更新的第28集,弹幕上密密麻麻的“有生之年”。
按照片长,《罗小黑战记》可以被视为一个泡面番。
但它又不像大多数泡面番那样短平快、廉价化、快餐化,目前番剧版《罗小黑战记》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6分,位列国产动画剧集之首。
哪怕更新频率如此之慢,《罗小黑战记》始终维持挺高的热度,并最终顺利推出电影版。
这在国漫原创IP里,实属罕见。
《罗小黑战记》番剧版豆瓣评分9.6分《罗小黑战记》之所以有如此多忠诚的粉丝,根源还在于,作品质量高。
《罗小黑战记》虽然是flash动画,画风无法太复杂,但其在flash动漫乃至国产2D动画中已经算是一流级别的作品了。
创作团队在制作上精益求精,精美的画面是建立在大量原画的基础上,像5分钟的剧情,可能就有超过1000张原画。
慢工出细活,因此,平均几个月才出一集。
总的来说,番剧《罗小黑战记》原画质量水准很高,并且稳定;画风简约、清新、充满童趣;分镜设计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人物设定有趣、萌感十足;一人分饰多角的配音(山新带着山新去山新家找山新玩)毫不出戏;无所不在的“彩蛋”给观众带来了探索乐趣;以及尤为关键的,它有一个自洽且有深度的世界观设定。
在这个动画世界里,人妖并存,万物有灵。
主角是一只猫妖,它极通人性,会蹲马桶,不吃猫粮,长长的尾巴甚至能分裂成多个名为“黑咻”的生物体。
因被误会盗取“天明珠”被上古神兽打回原形身负重伤。
被主人罗小白抱回家收养,罗小白给它取名为罗小黑。
罗小白还有一个堂哥,目测也是妖,大多数情况下被叫做阿根,偶尔也会被称为玄离大人,身份暂时不明。
目前,罗小白、罗小黑、阿根和爷爷一起生活在乡下,并经历了种种离奇玄幻事件……
罗小白、罗小黑、阿根番剧《罗小黑战记》每集虽短,集数也不多,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木头成功构建了一个天真灿烂的幻想世界,并以一种充满童趣的眼光看待世界与思考问题,有返璞归真、浑然天成之感。
萌与趣味番剧《罗小黑战记》的成功,为影版奠定了极好的IP基础,也降低了原创性动画的接受门槛。
影版延续了番剧的画风,是一部2D动画。
自2016年《大鱼海棠》以来,内地票房较好的国产动画屈指可数;时下市场上更多的是3D动画,像大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3D。
3D动画更多,倒不是网上的一个讹传,“2D动画需要大量的人工手绘,3D靠建模,2D比3D更费时费钱费力”;事实上,无论是2D还是3D动画,只要精心制作,都不容易。
2D与3D更主要是风格上的差异。
3D画风稳定,特效上有优势,场景建模完成后可重复使用,因此特别适合特效动画大片(刚好国内这一类型动画更多);2D画风更自由、更写意、更具舒展性,在表达治愈风格、童趣、乡野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刚好影版《罗小黑战记》的故事,特别适合于二维呈现。
影版中小黑的“猫状”与“人状”影版并非番剧版的复刻——看过番剧的观众可能不想重看一回翻拍版;也不是番剧版的后续——这会将没看过番剧版的观众拒之门外;于是,导演选择的是,拍番剧版的前传,无论哪一类受众多可以接受。
影版充分延续了番剧的优点。
一个是在制作层面,包括画风、配音、分镜设计等。
画风简约、细腻、清新。
像森林与古村落部分,线条圆润柔和,简洁流畅,大块纯色的处理,并不显得粗糙,反倒以其水墨特色给人一种意境悠远之感,满眼绿意和古风,赏心悦目。
而在都市部分的处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又凸显出了工笔刻画的精致。
影版的画风,既有“写意”也有“工笔”分镜设计上很讲究。
印象深刻的是地铁内一场打斗戏结束,地铁冲出隧道,空间扩张,由黑变白,冲破黑暗,光明乍现,视觉效果震撼,继而镜头又对准万里晴空,天朗气清,富有诗意。
另外一点是,影版也将番剧的萌与童趣,推到了极致。
跟番剧相比,影版里的小黑还有一个真人版,闪烁着无辜的大眼睛,奶声奶气。
因为影版是前传,此时的小黑还不姓“罗”,他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在无限的带领下,慢慢成长,慢慢体验人世间的新奇与繁华,颇像萌娃养成记,可以激发观众的保护欲与喜爱之情。
左一是无限,左二是小黑影版与番剧一样有趣,笑点原创、高级且密集。
比如无限带走小黑的海上旅途,占据了电影的主体篇幅,堪称“冷面大boss调教傲娇小猫咪”的全纪录。
小黑花式逃走、花式作妖,下场只有一个,被无限大人捆回来;无限厨艺极差,俩人难以下咽,在海上漂久了海鲜吃到吐,下馆子异口同声只要家常菜,结果吃完发现没现金、手机进水无法支付只能逃走;俩人住宾馆掉卡片,以为是开跑车结果是骑电动车……这几个桥段都有精心设计的笑点,充分把握住了喜剧的精髓,反差出其不意。
小黑花式逃跑,最后还是被无限绑回来了除此之外,人类赶走妖精圈了地盘开发风景区收门票,生活中遇奇事人类第一时间掏手机拍照等桥段,入木三分地嘲讽了人类社会的某些陋习,也让人会心一笑。
不止于萌对于一部大银幕动画片来说,仅仅靠卖萌是不够的。
萌早就已经是一个产业,可替代的东西或电影作品太多。
任何动画作品最终取胜,靠的都是世界观设定与故事讲述。
影版与番剧的世界观设定是一致的:这是一个人妖共存的世界,并且人与妖都可以修炼灵力,不同的妖也有不同的能力。
妖精隐匿在人类社会中,与人类相安无事地生活着。
如果妖精不会伪装或不愿伪装,他们就会生活在妖灵会馆里。
小黑一开始还不太会变人,所以还保留着猫耳和尾巴妖灵会馆,可以理解为妖精管理局(观众可参照《二代妖精》中的妖精管理局,或《动物管理局》中的动物管理局)。
妖灵会馆专门为妖精提供服务,既有的客栈作用,也无偿提供妖精在人类世界的生存资金。
妖精们需要遵守会馆法则,第一,不得杀害同类,第二,不得在人类前暴露自己,第三,如果愿意接受会馆的召唤,还可以获得更多权力。
当然,如果违反相关规则,也会遭到妖灵会馆的逮捕。
影版《罗小黑战记》有两条故事主线,一条是猫妖小黑因为家园被破坏,开始了它的流浪之旅。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家园同样被毁的风息、洛竹等功力深厚的妖精,他们对人类充满憎恨,打算颠覆人类社会统治,重新夺回原本属于妖精的家园。
风息靠近小黑,是有目的的,他看中的是小黑身上特殊的技能(俗称“领域”,总之就是一种神通广大的本领),风息希望借助小黑的帮助,实现他的夙愿。
妖灵会馆得知风息的计划,派出能力在于妖精之上的“最强执行者”无限逮捕风息,以免人类与妖精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被打破。
风息逃走,无限带走了小黑。
小黑陷入了两难,惺惺相惜的妖精同类,与不是同类的人类伙伴,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小黑该相信哪一方?
另一条主线,就是小黑的成长史。
小黑天赋异禀,他的能力一旦被开发无论是人类还是妖精都难以阻止。
小黑对此一无所知,他不谙世事,需要正确的引导,否则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小黑一开始是站在风息这一边。
既是因为他与风息都是妖精,也源于在他无家可归时,是风息给了他一个家,他们变着法让他开心,给他肉吃,真心实意对他好。
虽然仅仅结识半天时间,小黑还是与风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听从风息所告诉他的:妖精与人类不同,人类是妖精的敌人。
因此,一开始面对无限,小黑排斥且厌恶,一心想要逃走。
但与无限长期相处下来,在无限的“驯养”下,以及之后一系列所见所闻,他慢慢感受到了爱,懂得了是非对错,明白善恶好坏,并对风息所说产生动摇。
最后,他选择与走火入魔的风息展开决斗,并在一声声泪俱下的“师父”中,实现了对无限的情感认同,也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在萌与童趣的外壳下,影版《罗小黑战记》抛出了一个有价值的思考:很多时候,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差异。
以“非我族类”来贴标签、打压异己,是幼稚且粗暴的,其最终也会从族群之间的斗争,转向族群内部的厮杀。
像风息,一开始就将人类推到对立面,将妖精与人类对立起来,为了战胜人类首先牺牲的却是妖精的利益,恰恰反映了其动机的矛盾与自私。
小黑在成长中发现,不同族群也可以和谐共处,族群之间没有天然的矛盾,有矛盾的只是族群中个体的好与坏。
罗小黑也对好与坏的判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站队、不先入为主,听其言,观其行。
争议之处与《哪吒之魔童降世》相对一致的好评不同,影版《罗小黑战记》还是引起了比较两极化的评价。
番剧版的粉丝自不必说了,一个个都是给出了五星好评,但不少普通路人认为,去除粉丝滤镜,《罗小黑战记》也就是三颗星的水准。
影版是否存在“不足”?
虽然笔者之前就看过番剧版,但公正地说,影版世界观的设定,门槛还是过高了一些。
“灵质空间”“领域”等概念,轻易就将不熟悉日系动漫那一套的观众绕晕了;大战时刻,小黑的领域已被风息吞噬,突然又冒出一个领域(“小黑本体和嘿咻空间互换”),并不好理解。
好的世界观设定应该是深入浅出,尤其是合家欢动画片,更应该老少皆宜;《罗小黑战记》虽能自圆其说,但概念设定上云里雾里,儿童观众几乎不可能看懂。
撇开具体设定不说,其主题的表达也比较老生常谈。
人类发展扩张,破坏了环境,侵占了妖精的家乡,妖精准备奋起反抗……这种人类与异族的冲突,在《黑衣人》《X战警》《驯龙高手》《阿凡达》等中都有过了。
但《罗小黑战记》在深度上并没有更上一层。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开发,这很难简单地归纳为“作恶”,风息的反抗动机也不够充分和有说服力,转变稍显突兀。
换句话说,正派、反派都很平面化。
与之相对的是,电影的节奏也有不小的问题。
风息的“反派”设定被揭露得太晚,以至于观众看了半天,还不知道风息和无限到底谁是正派谁是反派,前半程情感无处投入。
整体节奏编排,开头快,中段的海上漂流记就完全慢下来,到了结尾又遽然加快,有一定的隔断感,起承转合还是不够顺畅。
影版最大的彩蛋是,里头竟然也有哪吒,其形象与魔童哪吒相近,自负、可爱、脾气暴躁。
《罗小黑战记》不免被拿出来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做对比。
两部电影画风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没有那种绝对的可比性,但相对比较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总体上更好,完成度更高。
《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完整,人物立体,在价值观表达上,大开大合、大破大立,“我命由我不由天”具有普泛性,也能够引起公众普遍共鸣。
《罗小黑战记》的人妖和平共处、保护环境等,笼统而宽泛;前文提及的不以族类论是非善恶,并非作为核心主线,表达上不够清晰有力。
网友画的中国动画界的“必杀技”。
出处见水印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风格是炸裂、酷燃、热血,那么《罗小黑战记》的整体风格是温暖、治愈、清新。
前者似平地一声雷,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后者更像是一场润如酥的细雨,轻巧熨帖。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都值得鼓励与支持。
《罗小黑战记》仍有不足,但作为一个原创性故事,其IP价值后期看涨。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异次元】——
在本质上这部电影和《幽灵公主》是同一部电影,如果大自然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的话,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肯定会诞生出怨念,这就是风息,他其实也代表着真实世界里的激进环保主义者。
人类作为一个很年轻的种族,一直以来肆无忌惮地用着地球的资源,也许很难意识到这个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开采完了就没了。
其实人作为智慧生物,必然会发展到工业时代,必然会想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必然会开采自然资源,但最重要的还是尽快找到高效利用能源以及限制贪婪的方法吧,只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的。
从好多小细节里可以看出导演对这部作品的爱,画虎的原型是只小松鼠,沃尔玛Walmart变成沃木头Walmtjj,乞丐用的是苹果,茶壶里面泡可乐,秀得飞起,喝的时候还用“吨吨吨”配音,简直是别出心裁。
战斗过程也是做的干脆利索无比流畅,虽然团队很小,制作很慢,但这些人是真的能不忘初心,做出自己的风格来,太值得敬佩了。
大厂们多多投资啊,我还等着有生之年能看到完结呢!
像这样的优秀国产原创动画请多一点谢谢🙏话说,哪吒那段真的是做的太有意思了吧!!!
bgm也超好听,幸好导演没有滥用这个角色。
哪吒打开国漫之窗,罗小黑把窗户扩大成门了。
哪吒破47亿了,超越《流浪地球》暂居中国票房榜第二。
不像《上海堡垒》之于《流浪地球》,今天上映的《罗小黑战记》将《哪吒之魔童降世》为国漫打开的窗户扩建成了大门,国漫的未来更光明了。
封神+漫威=哪吒,罗小黑呢?
与《哪吒》的改编经典不同,《罗小黑战记》是原创IP。
虽然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剧版,但由于电影对于世界观优秀的构建,在我看来并没有观影门槛。
虽然是原创IP,但片中五行、人妖共存等概念其实也都是很传统的志怪玄幻概念,这些都是很中国风的东西,其实放在国外相对应的也就是超能力、普通人与变种人共存等当今超英片的概念。
由于哪吒想像漫威那样开宇宙所以在标题戏称哪吒=封神+漫威,而罗小黑的2D画风给我有点吉卜力的感觉,加上片中一个个能力不同的妖精,姑且将公式写为罗小黑=漫威(X战警)+千与千寻+中国风。
更多的笑点,更少的违和之前说过哪吒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硬加段子导致情节变得十分尴尬,原因在于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旨是悲壮的,加搞笑元素就显得很不合适。
但本片不同,本片整体基调都是轻松的,主角画风也是在卖萌,所以大量段子在本片就显得很和谐。
而且几次大战中本片也没不合时宜的插入笑点,更重要的是,本片的笑点要比《哪吒》的有趣。
所以比哪吒好?
与《哪吒》相同,本片同样拥有优秀的动作设计,几场动作戏看得人都十分过瘾。
同时作为一部2D动画,本片的作画制作水准也堪称上乘,虽说达不到“壁纸狂魔”新海诚帧帧可作壁纸的程度,但大部分场景的确经过精心设计,很精美。
同时,本片也有一对儿甜度丝毫不亚于藕饼的主角CP,同人圈的粉丝你们在哪里,自来水靠你们了!
从创作难度上讲,原创本就高于改编。
本片在完成度上我认为是比《哪吒》更进一步的。
而本片温柔、轻松的风格在我这也是加分项。
在经历了《哪吒》的热血后,为何不让《罗小黑》的温柔使自己放松呢?
尾巴当然《罗小黑》也有他不完美的地方:节奏有些混乱,前面太慢、结尾大战小黑觉醒又太快;动作场面虽然过瘾但分镜过快看得人眼花缭乱;世界观的交代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通过“突然出现一个角色来提问,另一个回答”这种方式来构建。
但一步一个脚印,国漫的确在不断地进步。
所以,《罗小黑战记》,冲鸭。
今年国漫在院线中明显数量渐渐开始多了起来,一个夏天,先是《哪吒》引燃了大家的观影热情,在初秋的季节,经典国漫改编的《罗小黑战记》的电影版也上映了。
最初认识它还是多年前用过一套周边的QQ表情包,万万没想到,创作团队在这些年里一直默默无闻的耕耘,直到这一天我们看到他们一路奋斗打拼的成果。
了解过一些幕后故事,为国漫坚持下来的人,在茫茫道路上,他们都怀揣着一份情怀和热血。
虽然同样为国漫作品,《罗小黑战记》所表达的与《哪吒》是完全不同的。
在故事的主题方面,相比较《哪吒》所表达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甘与爆燃,《罗小黑战记》的整体更倾向于清新与治愈,引领大家去理解“感情的真相”。
在友谊的探寻,师徒情谊的搭建中,观众也跟着看似冰冷无情的小黑一起学会了如何分辨善与恶以及爱与恨。
了解到那些在你身边看似善意的笑容,也许暗藏着阴谋;那些貌似伤害的相处态度,所带来的也许是后知后觉的强大与引领。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些曾经单纯的你我,不也是这样一步一步长大成了现在的样子,懂得了笑容的隐秘,伤痛的领悟。
《罗小黑战记》和《哪吒》在主人公的设置上,都是待成长的少年。
《哪吒》里的魔童哪吒从出生时是个不受欢迎的叛逆小男孩,不被邻里所接受,只能被困在家中,渴望着友情与关注。
而在《罗小黑战记》中,在故事的开端,小黑是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猫咪,顽强的在城市中寻觅一处栖息之地。
小黑是作为一只猫形的妖精,时而是猫,时而是猫耳少年,危机时刻可以变身成为“巨星怪兽”以自保,他在故事的逃亡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习得新的技能,也更清楚的看到周身的所有人和感情。
他在剧中的对白不多,更多的使用萌化了人的表情和喵喵喵来表达情绪,看上去倔强,其实内心里充满了不安全感,就像我们每个人心里藏着的那个长不大的小孩子。
《哪吒》中的对白台词在配合故事叙述上,是燃情的风格,被大家所记录,而《罗小黑战记》当中,画风有一些日漫的风格,整体清新又治愈,人物的不少对白都是轻松的诙谐与幽默的,更适合较低年龄层的受众去理解和在轻松看清人物的态度。
跟随着越来越快,越来越激烈的叙述节奏,最终我们看到一个长大的小黑。
也许,这就是成长最原本的样子。
经历漫长的孤独,经历独自疼痛和无人分享的修炼,在朋友们的帮助和牺牲之下,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还好能看到这样一份天真和纯粹。
目前国漫的整体发展还是艰难前行,感谢那些在这条路上还心有明灯,从未想过放弃的人。
2D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以点映零差评的成绩于9月7日提档上映,连续多日在全国电影单日票房排行榜居高不下。
在罗小黑的粉丝大声叫好,高呼“有生之年终于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它了”的同时,非粉丝则表示惊讶:表情包里的小黑猫拍动画片了?
从TV版到大屏幕,一款“表情包”的逆袭笔者最初也是从“罗小黑战记”的微信表情得知这个动画形象的。
电影上映之前,很多人都是看了预告片才知道,原来自己喜爱已久表情包早就动画化了。
《罗小黑战记》动画剧集(TV版)于2011年开始在网上连载,讲述猫妖罗小黑和它的人类主人罗小白一家的温馨日常,并逐渐呈现出宏大的灵异世界设定。
到2019年8月,这部动画总共更新28集,每集只有5-8分钟,被网友戏称为“有生之年”系列“泡面番”、“年更动画”。
TV版虽然更新极慢,却颇具观众缘——B站剧集播放量超四亿次,豆瓣评分9.6,目前是国产动画评分第一高。
同为国产动画又档期相邻,《罗小黑战记》的大电影刚刚上映,就有人预测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自暑期上映来票房突破49亿,目前已经超过《流浪地球》,成为2019年中国票房最高的电影,并位居中国影史票房亚军。
较之于《哪吒》的铺天盖地之势,《罗小黑战记》的宣发堪称低调,最惹人注目的或许就是黄渤这个推广大使了。
和《大圣归来》《哪咤》等制作团队相比,《罗小黑战记》的出身比较草根,它是一部由独立动画制作人木头及其工作室制作的原创题材动画, 最早以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木头以自家养的黑猫为原型进行创作,启动资金只有自己投的3000元。
据报道,在《罗小黑战记》的大电影上映前,导演木头很少接受采访,有人说他和罗小黑的身世一样神秘。
他不是动画专业出身,但对画画充满热情,上大三的时候还给《大鱼海棠》画过原画。
2010年代初,国内的独立动画制作人屈指可数——做独立动画很难保证收入,木头出于保守考虑把《罗小黑战记》动画剧集做成非常短小的篇幅。
由于人手不足,TV版半年才做出第一集,还要靠在淘宝上卖罗小黑的毛绒玩具筹集资金。
2015年11月,《罗小黑战记》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放映会,木头租下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700人厅,为700名粉丝连续播放了1-19集的TV动画。
与此同时,他也在思索着如何在大屏幕上更好地丰富它——《大圣归来》获成功之后人们日益看好国产动画,终于有人投资给他拍电影了。
《罗小黑战记》电影版的诞生历时五年,由TV版原班人马精心筹备:电影剧本写了一年,而电影中七万多张原画则画了三年多。
“二次元”的罗小黑如何俘获三次元的观众?
《罗小黑战记》电影上映一周内豆瓣评分为8.3,和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传说的动画大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持平,并超过了《白蛇缘起》。
作为一个相对低调的原创IP,《罗小黑战记》是如何吸引到众多粉丝,获得良好口碑的?
首先,《罗小黑战记》是一部“萌”字当先的动画。
主角罗小黑原型是一只圆头圆脑的小黑猫,可以变成一个可爱的人类小男孩,也可以变成一只巨大骇人的大猫。
如果说《哪咤》有美国动漫的风格,《罗小黑战记》无疑更接近日本动漫,无论是精美的2D呈现,还是有点类似宫崎骏的画风和色调。
和《哪咤》这样具有好莱坞特色的动画不同,《罗小黑战记》充满网络时代的“二次元”气息。
罗小黑的黑猫形象极其可爱,眼睛睁大时能占到全脸的三分之二,只需要眨眨眼睛、摇摇尾巴或者打个滚就可以把爱“吸猫”的观众萌到融化,恨不得它全片当猫——可以说创作者对罗小黑的“猫性”刻画是非常到位的。
天真活泼的罗小黑主要负责卖萌,师父无限和反派头目风息这两位“型男”是耍酷担当。
由于近似Q版的画风以及“人狠话不多”的人设,这部动画电影中的主要角色都有一种天然的呆萌感,这种呆萌时常是以“面瘫”来表现的,连凶狠的反派也不例外。
动画剧集里常有不经意的冷幽默(譬如罗小白的哥哥对爷爷说他要出去一下,爷爷问“这集还回来吗?
”),经常官方吐槽,处处有彩蛋,导演还喜欢在画面各处(譬如电线杆广告上)插入“不要催更”四个字。
电影版也继承了TV版轻松诙谐的风格,简洁的萌系画风使故事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仔细看,你可能会搞不清他们打斗的逻辑是什么。
在设定上,《罗小黑战记》是中国特色和ACG(动画、漫画、游戏)的融合:妖精的会馆是中式建筑,妖精的店铺、住所和服装是中式风格,妖精的“灵质空间”设定则融入了网文和游戏的特色。
《罗小黑战记》的亮点之一在于流畅的打斗场面,温馨的故事线亦充满想象力。
电影版的主题是“不再流浪”,主线是一只小猫从森林到城市的流浪,其中海上的流浪让人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辽阔的大海与天空神秘又寂寥,但有了一人一猫的互动,便显得温馨多了。
故事以猫妖罗小黑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矛盾,小黑猫从抗拒人类到和无限学习法术,到在城市中一起战斗,产生感情,探讨了人与自然共生的可能。
导演曾在一篇访谈中说,其他故事往往是主角一心想制服反派,这部动画则是反派一心想打倒主角。
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都在和小黑一起思索到底谁才是反派。
最后反派头目风息逐渐暴露出了他不择手段的一面,战斗失败后,厌倦了和人类争斗的他化作了一棵大树。
根据TV版交代,这片反派化树的地方后来成了“风息公园”,又充满了他厌恶的人类。
从风息的视角来看,妖精比人类更早存活于世,人类砍伐树木,毁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愚蠢的人类才是反派。
妖精与人类之间的争夺实质上是资源的争夺。
这是一个可以深挖的主题,世界观也叙述完整了,但或许是篇幅有限,觉醒后的小黑用一场短短的打斗很快就制服了能力已经逆天的反派,观众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打赢的。
“粉丝向”电影能走多远
脱胎于互联网的《罗小黑战记》可以说是“二次元”文化的独特产物,不可否认它是一部面向粉丝的电影,电影版剧情和TV剧集有所关联,可以看作TV版的前传。
由于电影版没有像TV版和《兰溪镇》漫画(可以看作《罗小黑战记》番外篇)一样详细、完整地交代妖灵会馆和灵质空间的设定,部分非粉丝表示“看得很迷惑”。
吸猫爱好者、二次元爱好者八成会爱上这部动画,但它的题材导致其无法和以“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主题的《哪咤》一样“燃”,一样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观众。
某豆瓣著名影评人只给了《罗小黑战记》两星的评价,他的影评题目就是一个“乱”字,也因此遭到诸多粉丝的攻击,有人毫不客气地说“(看不懂)是你年纪大了”。
《罗小黑战记》的电影化和“二次元”的亚文化逐渐由铁杆动漫迷走向更多观众密不可分,这部作品没有明显的套路,一直在不断尝试融入新的元素,不属于《哪吒》那种容易让广大观众很快入戏的传统叙事,因此对部分观众来说可能显得有点“无厘头”。
与《哪吒》相比,《罗小黑战记》的受众更小,但更集中,更容易进行粉丝转化——主创十分懂得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不仅让《罗小黑战记》成为国内第一批独立动画短片,还制作了表情包和卡通形象衍生品。
动漫迷普遍有收集周边的习惯,能轻松转化成《罗小黑战记》漫画、手办或者马克杯、靠垫之类产品的消费者。
受到受众、宣发等方面的局限,又错过了暑期档,《罗小黑战记》的排片率和票房成绩(上映第四天票房过亿)没有《哪咤》那样势如破竹,但也没有必要一定将其和《哪咤》比较——毕竟票房只是衡量电影成功与否的一个商业因素。
粉丝电影走出去,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电影也会为罗小黑吸引更多的粉丝,打造更大的IP。
据悉,《罗小黑战记》将于9月20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池袋HUMAX影院上映。
相比《哪咤》的一骑绝尘,《罗小黑战记》的成功是慢热的,是一个独立导演坚持创作的励志故事,也为国漫崛起提供了更多可能。
~~~~~~~~~~~~~~~~~~~原载于《北京晚报》2019年9月18日《艺见》版,作者冬惊
一位即便看过同名番剧的观众,也很难推定剧场版的《罗小黑战记》的剧情会往哪个方向走。
或者说,因为看过番剧了,这些观众才能放心把自己交予剧情,不断被带往未知的地方。
因为那部每集只有五分钟、平均一个季度都无法更新一集的同名番剧,其特点正是每集变换不同的趣味点,让人摸不清状况的同时又能愉快地看下去。
《罗小黑战记》有一条明晰的主线:借助人与妖之间的对决让夹在中间的罗小黑陷入两难抉择,从而迫使他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仅仅这么看的话,《罗小黑战记》充其量只是一部平常地不能再平常的励志动画——但事实上,这条主线只有在后半程才变得明晰起来,虽然前面不断地作了铺垫。
剧情主线的模糊,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增强:在角色设定上,人与妖的界限被打破,有时候很难辨清里面的角色是人是妖,比如无限虽然是人,却有神力;在形式上,不分时空限制取用文化素材——比如衣着上可以是古装,却在餐厅用手机扫码付款;现代化的大都市中藏着一座会馆(极其古典的存在);再加入晦涩的科幻元素,不断蹦出一些让人不明就里奇怪词汇:比如“灵质空间”。
《罗小黑战记》就像混杂着各种菜系、具有多重口味的大杂烩,原本它会让人感到沉重(如同不辨口味的持续摄入导致的腹部滞重),但因为不断地在剧情和画面中设计萌点(其实我想到了今年另一部让人萌化了的日本定格动画剧《轻松小熊和小薰》),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这种滞重感也便被观众遗忘了。
由此可以看出,剧场版《罗小黑战记》其实是同名番剧的某种延续,将每集的趣味点以密集的方式编排进连贯的剧情中,最好的是每一处场景、每一个画面、每一场对话碰发出的童趣。
但也因此,所谓“成长”的主题被淹没在琐碎而不节制的“造萌”运动中,结果到剧终终了,我们似乎也很难看出经历过人生抉择的罗小黑有了真正的成长,它不是还在卖萌吗。
不过,这都无法掩盖《罗小黑战记》在一种后现代意义上创造的价值,因为它成功完成了只有动画这种影像介质才有能够创造的独特世界。
真人剧情片因为囿于现实世界的运作逻辑而无法彻底放开想象,但动画不同,它可以将动画师头脑中任何能想到的概念、场景、人物都放入平面(只要能想到),并通过魔法让它变得可信(因为动画是“画”出来的,而不是拍摄现实世界)。
《罗小黑战记》呈现的那个世界是奇怪的,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但因为动画最终完成了,这个世界也就真实存在了,只不过它存在于二次元的真实中。
它一次性地给予我们人与妖(动物)并存、怪力乱神横行的世界,却又真实地将内容置入对“环境”这一主题的思考中。
这种思考也许是浅层的,但并未失去它的价值。
罗小黑最终选择了护卫人类世界,而不是让世界回归被人类破坏前的原始形态,这说明它选择违背自己族群(和它自己)的利益,向人类靠拢(结尾跟随无线而去,作为象征)。
你可以说这是作为人类的创作者自然流露的私心,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成长呢?
最终,罗小黑没有走向风息的毁灭之路,而是选择一个人与妖可以和谐共存(也是“会馆”存在的用意)的世界。
罗小黑变得像人一样了,就像无限变得像妖一样那样,它变成了他,人与妖很难再有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