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悲伤的时候,去看海;孤单独处的夜,也去看海——by司山修司 活着,啊,是一件多么难以忍受,奄奄一息的大事业啊——by太宰治 苦难的过去就是美好的到来——by歌德人生本就孤独——by赫尔曼.黑塞 孤独是拥有卓越精神之人的命运——by亚瑟.叔本华
在没有恋爱之前,我这个单纯的学统计的理科生固执的以为,所谓恋爱啊,不就是一个概率论的问题麽,你总会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到一个恰当的人,然后就安安稳稳开开心心打打闹闹的谈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
喏,我每次都这样轻描淡写的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们。
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嘛。
他们也总是不屑一顾的说,切,你是个连恋爱都没有谈过的逗比,理论永远都是比实践慢懂不懂啊,等你恋爱了再来教育我们吧?!
然后一转眼,朋友一个个都领证买房了,我仍旧是一个人活得没心没肺的。
巧先生比我要宅,可是我也和他一样没事的时候喜欢在家里看书,看各种各样的小说和散文,我喜欢大刘的三体,喜欢廖一梅的犀牛,也喜欢加西亚的百年孤独·······每次和男生聊到这个话题往往总是接不下去,大概被人家默默的贴上了'文艺青年"的标签,我并不是一个死宅,我有自己的工作,在这么偌大孤单的城市里可以自力更生,我可以活得很快乐,这种快乐满足来源于我经历的每一件事情,读的每一本书,做的每一道菜,看的每一部电影,走过的每一条路。
可大多数时候别人总不这么认为,“女孩子总是一个人嘛,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的?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就好像巧先生作为一个高等游民,想要傍一个富婆一样,“这是不对的”大多数人也是这样想的吧。
于是我去了几次没有成功的相亲,心情就和薮下小姐每次瞪眼的那种状态是一样的。
我为什么要面对这么多无聊的事情,尴尬得非得我做不了自己才行。
第一次看到薮下为了约会对象做了那么多枯燥可笑的数字调查时,自己就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因为知道自己好像也曾经做过这么傻傻的事情,以为和某个人去过同一个地方,生日在同一天,有过某种相同的感受,喔,好像真的遇上了知音了,就duang的一下觉得,恩恩,妈蛋我是不是真的遇到了命中注定啊!
然后紧张的不得了,生怕错过了什么似得。
只是。
只是后来逐渐发现,这其实还是一个随机的概率事件,我们每天和那么多人擦肩而过,每时每刻有那么多人再做着同一件事情,或者会有同样的感受,活到我这个年纪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着各种各样重复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我之所以遇到你,其实也只是概率而已。
我总是给自己灌输这样的思想,久而久之,并不是变得更死宅且不相信爱情,虽然我不同意编剧在结尾表达出“完全的开心才不是恋爱,恋爱中是烦恼多过开心”这样的思想,但有一点我还是赞同,在最后薮下小姐和巧先生,哭着跪着祈求他们实际上并不喜欢的人接受自己的时候所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以一颗怜悯之心,珍惜自己以及心爱之人的人生。
这是我到现在所能够理解到的,最最现实,并且最为美好的感情。
作为从来还没有拉过男生手的我来说,看完这部剧后并没有改变什么自己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约会恋爱到底是什么?
我想大概每个经历过的人心中才会有答案。
而此刻的我写下这些,也只是小小的希冀,在未来,ta可以健健康康的来到我身边,这样就够了。
我想我不羡慕春有万紫千红,最后一幕里,巧拉着薮下的手,一起看樱花。
因为我有你。
今年第一部六星日剧终于出现啦!!
其实我决定给这部剧打六星是在第十集的结尾,离剧终还有两集,却出现了猎奇的大逆转(其实再不转也没啥可演的了)。
最开始剧情比较直白,就是两个因各种原因无法恋爱的人决定已契约方式结婚。
其实这个idea对于我来说简直比爱恋结婚还要大众,所以一开始我觉得这部剧的感情主线是“平淡无奇”。
但是!!
这一切在第十集的时候出现了转机!!
男二,作为一个代表恋爱高于一切的人设,一直在试图说服女主,契约婚姻太扯淡了还是要有爱情啊。
女主不理他。
但在这一集,在男女主角瞎折腾了十集终于签了契约准备结婚的时候,女主突然被说服了!
不结婚了!
我要谈恋爱!
于是男主也跟女二谈恋爱去了!
我在这一集的结尾被深深的震惊了,可能是因为作为一个被现代教育荼毒过深的放荡主义女大学生,我从一开始就跟男女主站在一边的,我也觉的婚姻的是一场契约胜于一种意愿。
但也可能,更深刻的,我是跟女主一样无法得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于是开始诋毁它,蔑视它,以说服自己并不需要它。
所以在女主打开思想的新天地决定去恋爱的时候,我也被触动了。
用伍迪艾伦的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爱情是最疯狂,怪异,不合理的,但我们都需要蛋” (那比喻我忘了,此处蛋指爱情)。
我被一种就算你费尽心思想跟这个世界讲道理,但世界就是不想跟你讲道理的心情触动了,然后你被这股任性劲征服了,觉得fuck it那我们还是来恋爱吧。
就是这样。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日剧 一开始很好奇 理科女和文科男 (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分类 只是代表他们俩个的属性 一个科学严谨 一个敏感有艺术细胞 ) 在摩天轮前 巧感叹 依子却在说它的物理原理 很想笑 觉得很奇妙 喜欢看下去的一个原因还有 偶尔会有我喜欢的话出现 我对此有期待而接着看下来 我承认我有流泪 那种真实的 隐忍的感情 那种没有说出来但确实存在的感情 让我流泪 喜欢巧的妈妈 承认了巧是啃老族 一开始会气愤阿 后来她说 可是这是我的孩子 她努力赚钱教画画 供养着巧和她自己 我看得出她的寂寞 我看到很明显的寂寞 热闹的寂寞 她喜欢开派对 她理解巧 她爱他这个儿子 即使他是一个啃老族 不得不佩服日剧的细腻 不说情爱不流泪 仅仅是剧情 就能让你感受到 感情 感受到 爱 是阿 最后他们说的那句话 请让他她幸福 我怎么可以呢 拜托了 一定要让他她幸福 也许这就是感情 他们在接触中了解了彼此 懂得了彼此 会为彼此担心 但不说喜欢或爱 一个不懂 一个太敏感 看到第九集的时候 忽然明白一件事情 也许有时候感情 就是不自知 那些看起来美好的恋爱约会 对他们俩个来说 真的很疲惫 而他们俩个 都懂得彼此的缺点 这没什么惊奇 俩个人相处久了 自然会懂得彼此的点在哪里 重要的是 是否适合 在懂得了对方的点 是否适合相处才是重要的 所以阿 其实恋爱是什么呢 不是所谓的多巴胺 我想是舒服 俩个人在一起待着 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可以很舒服的相处着 这就够了 喜欢那对兄妹 一开始我觉得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文化 虽然内心没有那么敏感 但是他们真的很有人情味 是不是内心比较敏感的人都比较淡漠呢 也许 我不清楚 后来阿 也就是现在 看到第8集 哥哥说 不是我一直在帮你 是我妹妹阿 她喜欢你20年 是她 他坐在地下哭出来 很委屈 他说 为什么从小到大我都不如你 你成了一个啃老族 我还开一个装修公司呢 我才是人生赢家把 今天早上我妻子给我邮寄了离婚协议书 而你却要结婚了 还这样伤我妹妹的真心 他哭的很伤心 他说的也很质朴阿 (虽然我觉得那句我怎么总也比不过你是不成立的一句话) 没有人没有心眼 可是愿意对你好 那就够了 依子的爸爸 他对巧说 如果你不是真正的为我女儿着想 不是真正的喜欢她 那么就不要和她结婚 不然我不会放过你 他哭着对那个他女儿的追求者说 我想让依子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存在 他大半夜爬到女儿的窗户前 想给她送礼物 (因为女儿说如果有真的圣诞老人那么他也是从窗户进来的) 他说 我宁愿依子做不出你的口味的年糕汤 也不要再看到她流泪 依子把家传年糕汤做法教给了巧 她和父亲吃的时候又再一次流泪了 是阿 她一直知道父亲把调味多少改了 她是学数学的阿 怎么会不记得数字 可是她还是什么都没说 按照父亲的意愿做那个她明知道是错误的年糕汤 这是爱把 爱是为对方着想 爱是如果你希望是这样的 那么我也装作不知道 就让它是这样的 爱不是揭穿 爱不是百分之一百的诚实 爱不是绝对真理 爱是让对方舒服 爱是做让对方快乐的事情 爱是理解 爱是一种神奇的魔力 说不出缘由 喜欢日本饮食文化 以后要多钻研日式煲汤 有营养还很清淡 对身体好 依子 这个不善于用感性理解看待事情的人 她有她自己对待感情的方式 自己表达的感情的方式 她对她爸爸说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 妈妈并没有离开 她只是变成了气体 可以在这里 也可以在那里 她对她爸爸说 你不要再后悔了 面对深爱的人生命垂危的时候 任何人都会手忙脚乱的 妈妈会理解你的方式 这也是一种安慰人的方式 爸爸 然后她挂断了电话 她表达的方式 也许看起来很理智理性 但是核心是一样的 是因为爱 也许她自己都不自知 巧 他软弱 每个人都有软弱的权利 他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错 家庭主妇和家庭主夫有什么区别呢 他独自坐在椅子上流泪的时候 我也流出了眼泪 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把 虽然我不知道他的方式是什么 还有那个一直喜欢依子的男生 他始终不理解不喜欢怎么可以结婚 他一直告诉依子这个事情 他很可爱 真的 虽然我不喜欢他 但并不讨厌他 相爱的俩个人 依子的父母 是阿 爱情是会留下来的 相爱真美好 最后一集的时候 巧说 人们竟然能将这么困难的事情当作平常事做着 太不容易了 是阿 不容易 爱是多难的事情阿 可能它也很简单 谁又说得清楚呢 感情阿 真的是很细腻的东西 我开始有些喜欢这样家庭聚会的场合 觉得很温馨 是阿 一起分享一些事情 不好吗 很好阿
“我们是恋爱不适合者。
” 故事的最开端,谷口巧(男主)与薮下依子(女主)各自发出了相同的叹息。
一个是沉迷于故旧纸堆的文科死宅男,一个是将一切数据化公式化的理科无心女,面对着单亲家庭的逐渐消沉与年龄岁月的无情流逝,不约而同选择了相亲这条道路来了结恋爱,就此随意步入婚姻殿堂。
对恋爱完全不抱有期待且厌恶,认为婚姻只是一纸契约,拥有相同观念的两人看似绝配,但事与愿违,表面的和谐其实潜藏着一场三观不合的炸裂碰撞。
第一话的爱情观争论 巧自称“高等游民”,从小样样擅长是所有人崇拜的对象,长大后却忽然性情大变,啃老二十年毫无羞耻之心,沉浸在电影、漫画与书籍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导致对现实完全没有任何兴趣,结婚于他,是换个对象寄生的重新开始;依子从小以数学研究博士的母亲为榜样而活着,势要超过母亲解开数字最终的难题,异乎常人的理性让她成为最沉着冷静的却也是最没有女性魅力的人,母亲去世后,她在父亲的担忧下决定用大数据分析得到最完美的结婚方案。
背后的纸条还写着我是高等游民 两人自匹配后就风波不断,巧最初近乎无耻的想法让依子感到厌恶,就此迎来一场有关生存的激烈争吵不欢而散,后又因第二次相亲会偶然碰面再起波澜,再加上女二与男二的变相“助攻”,不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表达的两个人,来来回回的故事讲了千遍,才终究在樱花树下尘埃落定。
其实这部剧表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想对恋爱与婚姻下个定义。
恋爱到底是普通人口中的成长与承担,结婚前的预热与必要,亦或是巧与依子口中的浪费时间,爱欲的美化呢?
而结婚到底是幸福的殿堂,要用一生经营的温馨,亦或只是一份细致到三餐与性爱次数的合约,各自不相关呢?
答案显而易见,只是剧中把男女主提炼出来当作一个对立面,用以强调,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到这件事,因为说到底,最后他们在一起,是因为爱着对方啊,以一种完全不自知的方式。
“恋爱是一旦陷进去就永远出不来的泥沼。
”没什么恋爱经验的我看到这句话醍醐灌顶。
喜欢也是有程度的,恋爱的开端总是热恋期,如胶似漆你挂我念,但是总会有厌倦的那一刻的到来,如何自如地接受粗茶淡饭的日常才是恋爱必须跨过的阶段。
痛苦反而让人怀念 不得不承认,巧是我很想成为的那种人(当然除了啃老),感情细腻,追求喜爱的事物不留余力,与他人谈论所爱时满身耀眼,教科书式的固执(当然是缺点),以及恰到好处的软弱。
他满足了我对普通一生的大部分幻想,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都凸显出一种别样的肆无忌惮却又合情合理。
比如每次约会直截了当的厌恶与小心机,比如跨年时语音留言的无限碎碎念,比如争吵与反驳时的毫不留情,最后是指责他人站在社会角度上批评自己生存方式时生气的歇斯底里(虽然丑态尽显但是是完完全全思想上的大胜)。
我喜欢称他为成年版比企谷八幡(大老师,动漫《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的主角),虽然他们在对待他人时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但是内心的那种喘息与自我纠缠简直一模一样。
这种普通也太有力了吧 交手三百回合,仍不知是敌是友;相顾二三十年,说不清心中爱恨。
身为数学家的依子妈妈,在课堂上讲授:“毕达哥拉斯曾经说,万物皆为数字,即使乍看上去复杂无序,其中也必有法则可循,可以用算式表达。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和谁相遇又和谁相爱,一切皆为算式,并由一定的法则所决定。
无论多么厌恶的人,注定相遇的人都终会相遇;无论多么离经叛道的人,遇到注定相爱的对象,终会坠入爱河。
” 前途光明、严以律己的政府公务员依子和专注啃老十三年、离经叛道的“高等游民”巧因为身高、体重计三围是喜欢的质数而相识。
其实他们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小时候。
这样子的老梗也并不觉得突兀,反而会心一笑,相信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巧心目中的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赫本、原节子、峰不二子和梅蒂尔相加后再除以4”,一句话往往以“by太宰治、寺山修司”等结尾,“我不是啃老族,我只是高等游民。
”“不为社会做贡献,不向父母尽孝有什么错,你们才是禁锢在现代社会贫穷价值观里的可怜虫!
”明明是荒谬的言语,却让人无言以对。
而依子呢,东大毕业的高材生,超额完成领导交予的工作,规律生活实践者,纯理性派,遇到不开心或者慌张的事情时,需要做题来让自己冷静一下。
这样子不靠谱的两个人注定是要在一起的。
依子和巧总说是鸢尾和佳织教会了他们如何恋爱,让他们感受到了恋爱的奇迹。
但是,当依子和鸢尾约会时,提起的总是巧,比如说吃饭就要像你这样狼吞虎咽,不像谷口巧,总是细嚼慢咽;而巧也没好到哪里去,佳织帮他整理房间时,他幽幽的说,还是佳织懂我,不像依子,竟然把《凡尔赛玫瑰》放到了植物类,把《东京物语》放到了地理类,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生日会上,大家一起庆祝过后,要离开谷口家时,依子恋恋不舍,说的是:和鸢尾恋爱十分开心,但是,回忆总是不自觉地跳转到了谷口巧带来的那些不开心,然后两人争吵,然后被爸爸、妈妈和哥哥一次次叫停。
鷲尾曾跟依子说过:要忘记一个人就是把他的缺点写下来。
所以,依子拿出慢慢一本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巧的缺点。
鷲尾问:这一整本都是吗?
依子淡定的说:有三本。
鷲尾彻底放弃。
那么多都在为鷲尾惋惜,但是,感情不是谁比谁好,就会喜欢上谁。
就像《今天不上班》里,绫濑遥放弃匹配度百分百的霸道总裁玉木宏,和小鲜肉在一起一样。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说: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后便自然而然的结婚,却不知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
爱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在找寻它的奥义,这么近又这么远。
人人都在恋爱,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恋爱观。
依子可以和巧通宵达旦地制定契约婚姻,但是她的心底仍然有一个声音在叫嚣着:我想要恋爱。
第八集的主题是订婚。
不喜欢仪式的依子,为了满足爸爸“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能够开心的事情本来就不多,婚礼当然需要仪式”的心愿,重新和巧商量。
两人口口声声是为了理念而缔结契约,而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
多年前,谷口巧在情人节收到女生亲手制作的巧克力,转手便送给了别人,斥责“情人节不过是商家狼狈为奸的诡计”,对于他而言,圣诞节也是如此。
还是小学生的依子陪妈妈到蛋糕店挑选巧克力,妈妈每年情人节都会精心准备,还为依子挑选了一份,让依子送给喜欢的男生。
依子像做题一样,仔细甄选可以接收她的巧克力的男生,遍寻不获。
怆然回到家中。
只见,廊下父母二人甜蜜分食巧克力。
巧克力之于依子就像她的心一样,是不能轻易送出的。
用张小娴的话说:宁可高贵的发霉,也不要委屈的恋爱。
所以,她相亲,是为了不让寡居的父亲担忧。
和巧约会是因为两人基于平等的不喜欢的关系。
同理,拒绝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鷲尾豊,因为“你喜欢我,但是我不喜欢你。
这样子不公平。
”订婚尾声,两家人酒酣耳热,依子外出买东西,路过蛋糕店,店员交给她一盒巧克力:传统味两个、覆盆子味两个、柑曼怡酒心一个、香槟酒心一个。
那是依子妈妈在十九年前为依子定下的。
“如果有一天,这孩子在情人节来 买巧克力的话,请把跟这套一样的巧克力给她。
这样的组合,不管什么样的男人都会动心的。
”告别时,巧也看到依子的手中的巧克力。
依子说的却是:“你一定认为这是巧克力。
怎么可能。
你被骗了。
”巧明明有着期待,却也只是尴尬的笑了。
“就是啊。
我们又不是那种关系。
”夕阳下,依子坐在开满水仙的台阶上,吃着妈妈定下的巧克力,眼泪直流。
巧的出现是意料之中。
“对不起,我本来打算送你巧克力的。
虽然情人节很无聊。
我父母总是在情人节时分食巧克力。
所以,我,可能一直深信夫妻就该是那样的。
”巧递过手帕,坐在依子身旁:“你的父母分食巧克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夫妻,而是因为他们相爱。
因为他们结了婚,还深爱对方。
你流泪的理由,大概是你真正想要的并不是结婚,而是恋爱。
其实,你比其他人都想谈恋爱,想知道恋爱是什么。
可是因为谈不了,所以你一直紧锁着自己的内心。
和我结婚就意味着,你这辈子都不能谈恋爱了。
所以,你哭了。
”巧接过巧克力,却是让依子把桥尅送给她想要恋爱的对象。
他直言自己没有收下巧克力的资格。
这集的结尾,是依子将巧克力送给鷲尾豊。
然而,兜兜转转,最后一集,依子在公交车上遇到巧,两个人在公交车上又开始针锋相对,依子在捡“护身符”——一张老车票时,被巧踩了一脚,手指肿起来了。
因此,当鷲尾向她求婚时,她怎么也戴不进戒指,又开始了和巧的争吵。
而这张车票,竟然是多年前巧送给依子的。
佳织和鷲尾离开了巧和依子,寻找自己的幸福。
而依子和巧来到了最初相遇的公园,重新约会恋爱。
没有哪个女生能够拒绝恋爱。
所以,会有《昼颜》。
所以,《最完美的离婚》里,结夏对光生说:我曾说过你是个怪人,或许最奇怪的人是我,我没办法协调好很多事,跟喜欢的人在生活上步调不一致,合拍的人却又喜欢不起来。
我从来都无法赞同你的言行举动,却还是喜欢你啊。
爱情与生活经常发生碰撞,该怎么说呢,这或许是在我有生之年都无法治愈的顽疾。
爱情,是女生终生无法治愈的顽疾。
没有恋爱过的,说着不谈恋爱也能风生水起的豪言壮志,然而内心的某个角落还是渴望着爱与被爱。
而恋爱过的人,更像是品尝过糖果的小孩,那种夹杂着笑与泪的魂牵梦绕滋味是如此的难以忘怀。
男生可以更纯粹的为了结婚而结婚。
而女生不行。
内心还是渴望被爱,幻想在朝夕相处中能够产生出举案齐眉的真情。
短评:是什么时候开始呢?
谷口巧穿成圣诞老人哆哆嗦嗦爬墙翻窗送礼物,依子穿成003骑机车飞奔去找他,最晚从那个时候起就已经喜欢上了吧。
笃定不会分开才敢连珠炮地吵架,在乎才会悲伤敏感深陷又退却,这就是所谓恋爱吧?
傲娇又恋爱不适体质的两个人,这真是最高的恋爱。
========另外补随想……1、如果说依子和鷲尾这对还稍微有一些HE的可能性的话,谷口巧的归宿只有是依子时才能得到幸福吧。
某种程度上简直是【世另我】的男主谷口巧,成为“高等游民”的理由对我来说是充分而明确的。
在内心最深处他有自己坚持和骄傲的东西,而当今社会又极少有工作能够使其保持他不愿改变的初心。
女主是在接受(甚至理解)其这一点的基础上愿意同他签订婚姻契约的,其对于另一半物质生活的粗神经或者不甚介意使得谷口得以继续NEET且能够不被抱怨。
因为她的“不近人情”才能促成她和谷口的和谐一致。
换一种说法是——哪怕女二现阶段接受了男主的生活,从她为人处世的方式上来看也不是属于真的不在意和能接受另一半宅一辈子不工作的……类型吧。
积年累月的埋怨和嫌弃其实是最致命的……2、喜欢这部剧的原因。
是因为主角都是平凡而有缺陷的普通人类。
不善感情的女性,宅家啃老小渣渣,说句不太客气的话就连演员的长相打扮到着装都看上去就是荧幕下平平无常的每个自己。
太亲切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个因为无法对抗社会、又不想背离自己生存原则而选择逃避的家里蹲男主。
简直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该怎么说呢,这种完全符合的相似。
从小被家庭和学校良好教育与保护,没受过黑暗面的浸淫以至于一直秉持着幼稚却纯真的初心。
同时上学阶段自信的来源十分纯粹,无非成绩,于是就带着一直以来成绩带来的自信和纯粹的本心,几乎是一帆风顺地长到成年。
终于在毕业或还没毕业的时候,在某个瞬间接触到真实的社会。
然后在那一刻被彻被击垮。
——并没有埋怨社会抱怨体制的问题,相反一直以来的聪明让你很快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利益纠葛情感牵绊,在所有的快乐和幸福中裹挟着无数的心酸和无奈。
只是知道自己做不到而已。
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完完全全做不到的事情。
不是没有尝试过,就如谷口巧在辱骂父亲的HR面前赔笑脸,然后转头发了一下午的呆。
每一次的应承,伪装,攻讦,算计和敷衍,都像是揪住心脏狠狠挤压一样的难受。
正常人看来会觉得矫情吧——人在社会上哪能不低头?
哪能不委屈逢迎?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真的做不到。
并非自命清高装高格调,而是因为从小到大已经形成的三观与之相违。
每一次努力尝试后的崩溃都在痛斥我一路走来做人的准则。
——明知道应该这样,可是就是做不到。
多勉强也做不到。
于是在扑面而来的痛苦和压抑中,终于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本事成为像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那样努力适应着社会艰难而又平常地站稳脚跟的普通人。
是清高和自大么?
恰恰相反,是要多深有多深的自卑心。
是的,自己是连最普通的“社畜”都没办法做到,都不如的人。
事实上我认为谷口巧很厉害。
他能摒弃外人的非议和世俗的约束,就这样坚(ken)持(lao)了十多年,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初心,阅读,观影,除去不工作以外和正常人的心态几乎没差,当然这必须感谢他可爱又体贴的妈妈……而我在经历过这一切以后毫无意外的重度抑郁了。
因为一篇影评第一次在公共网站上袒露这个信息,打下这段话的时候,我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话说回来吧,所以我很喜欢这部剧,大概也是正好契合我观剧阶段的心境和状态。
尤其是,也要谢谢编剧的是(据说编剧本人也有家里蹲经验XD),直到最后谷口巧也没有出去工作。
并不是说不工作就比工作赞啦……只是……——“不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谢谢这部剧和编剧,传达和认可的这个观点。
它对我来说很重要。
将一种高阶生存方式解读成浑不吝,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把死宅硬拖出来暴晒在镁光灯下,让他在极度恐惧里领悟踏实做人的重要性,他的仓皇窘迫是绝佳的反面教材。
奇怪的是他品相蛮好,这就让部分观者心生异情,放下身段向他表示友好,他却来了劲,先是脸红脖子粗地高谈阔论说胡话,接着又扭扭捏捏不领情。
有趣的是他是如此不同,可惜的是他聪慧却不肯努力,可叹的是他正值壮年毫无责任心,可怕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对的大家是错的。
他应该是病了,他却说这个时代病了。
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
能否理解尊重欣赏他人的生活方式取决于自身的思想维度,教养和审美。
不愿意打扰别人也不愿意被打扰,与古圣神游,彻底融入书影世界里的恬静感可以替代恋人之间的情欲高潮吗?
向完美主义靠近是突破了人性还是浪费了生命?
安然独处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否更加强大呢?
一会没人陪就猴急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否过于贫乏呢?
在家里看球,在酒吧看球,去现场看球,三种体验都是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代入感,吵闹中的安静,安静中的吵闹,有层级的分别吗?
片子没有朝这些角度继续深挖,剧情的发展和他的李小龙外套一样,形似而韵味全无。
第九集基因彻底变异,李冰冰和黄子华的分裂指数完成了从红楼梦向水浒传的转换。
失望归失望,还能让编导怎么样呢?
这种阴郁型反社会的怪物,深度刻画会让大众呕吐,考虑到收视率和观众的承受度,回归主流是必然之选。
这样的题材有人肯写还有人肯拍已经很难得了。
约会是无聊寻求刺激。
恋爱是多巴胺,苯乙胺,肾上腺素的提线木偶,时间跨度两到三年,这期间拼命掩盖缺点放大优点,委曲求全,随着激素分泌物的淡化,彼此无感厌弃。
这之后,有的在催产素的激励下转为亲情关系,剩下的一拍两散投身另一次背叛游戏。
从约会恋爱的角度来讲,强求恋人的忠诚度是多么的不科学和非理性。
当时的誓言承诺都是盲目下的胡言乱语。
少说多做是真理。
志趣相通的伴侣会走得更远。
灵魂上的完美契合是对个体的超越和进阶,手牵手憧憬着四目难及两心可想的绝美领地,坦然,诚实,默契,温暖。
有愿打的就有愿挨的,两厢情愿无伤害,关卿何事?
关键是另类的自然稀少,稀少的自然难找,而且,找着找着就老了。
第一集看过之后,深感本剧又可以改名为横滨男女奇葩之恋。
隔壁的泡菜国最近热衷于制作精神病和人格分裂患者大搞虐恋,连美国都制作出了《我爱上的人是奇葩》这出重口味小清新剧集来反映“非常规人”的恋爱之路。
自然亚洲爱情剧发源之地的霓虹不会落他人之后,炮制了这出反映现实的男女奇葩之恋。
藪下依子和谷口巧说白了就是你我身边那些大龄未嫁男女的夸张版。
君不见有多少理科男木讷闷骚不解女人心,又有多少屏幕前的妹子边撸剧撸动漫沉浸在非二/三次元的男神不嫁的角色扮演中。
(同理,适用于各种宅男)只不过相对于我大天朝国情来说,这部多拉马的男女角色配置来了个互换,更能彰显戏剧的矛盾冲突和角色的反差萌笑点。
女主角藪下依子=女学霸+理科女+处女座+强迫症+一系列尚未被开发的怪癖,过着如同机器人一般按部就班地生活,同时可以看出情商几乎为0,不仅体现在恋爱力上,连与同事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
本来觉得自己的生活还好,起码物质生活不用担忧。
但是在亚洲文化圈内,说到底谁都逃不过亲情的羁绊,听到父亲在母亲的遗像前对自己的未来担忧,依子也没办法过着只考虑自己的生活,开始了主动寻求恋爱对象之路。
这边厢有不愿让老父独自伤心的孝顺女儿,那边就有妈宝儿谷口巧,这里的妈宝当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上所定义的凡是都以母亲为中心的男子。
但如果没有母亲的纵容,恐怕男主也不会不工作,长达10年之久心安理得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圣域中一直撸剧撸电影撸动漫撸小说。
不过相对于女主来说,男主至少还有两个死党,软硬兼施将自己拽出死宅生活。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论题恐怕数万字的论文也无法给出明确的定义,因为不同的人基于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
有些基于条件的选择,挑挑选选,终于觅得一人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
有些追求浪漫刺激,偏要去挑战自己掌控不了的结果,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
终究婚姻不是一场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答案。
有些人就算用一生的时间也只不过换来了彼此默默妥协的结果。
但是对于我来说,男女之间可以相互坦诚自己,毫无保留就是最佳的状态。
卸下盔甲,抛去伪装,以轻松自然的状态面对最亲密的人。
扯个题外话,听说当年神尾叶子在创作花样男子之时,本来是将花泽类作为第一男主和牧野杉菜配对的,可是在漫画连载之时,道明寺的人气却扶摇直上,读者越来越倾向于这对CP。
的确,牧野在道明ji面前才可以展露出自己的本性。
这种经典搭配后来在亚洲各国言情创作之中被广泛应用。
说了这番废话,PO主想表达的就是从藪下依子和谷口巧互相说对不起并暴露自己的本性之时,就说明了在本部电视剧结局这对奇葩最后肯定要在一起。
可惜男友力这么强的芋头,注定只能充当暖男的角色来推动或者阻碍男女主角的恋爱结婚之路。
考虑日剧中,向来没有脸谱化的坏人,所以我也不担心芋头这个角色会变坏。
同理,适用于国仲凉子。
必须强调的是男女主角的设定放入现实,肯定不会成功。
顶多止于男主从厕所逃跑,但是多拉马不就是在造梦,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可能性,尤其是日剧的造梦技术更加出神入化,因为作品更加注重主角的精神交流,让你觉得这些情节发展反倒是你们两不在一起不科学!
PS:别看剧里的杏和凉子多么霸气,两人近期都在现实生活中姐弟恋修成正果。
——————————————————————————————分割线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伴随了我整个冬春交替的两个月,还记得看第一集时啼笑皆非,以为会是一部浪漫爱情轻喜剧,没想到后来随着男女主人公的发展而喜怒哀乐,很多想法和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和改变。
几天前的完结篇看了三遍,也还是觉得看不够,之前的很多伏笔和暗语亦在反复回味中得到诠释。
这其中又或许有一种不舍的情绪吧,不想和这样一群可爱的人说再见。
为谷口巧和薮下依子一路走来的不易唏嘘不已。
这两个固执的人,在辛苦而又努力地隐藏着自己心意的时候,为什么看得我那么心塞和难过呢。
他们无疑又是幸运的,毫无保留地表达过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身边又有一群善良宽容的亲朋好友,帮助他们把来龙去脉看清。
口口声声说着不喜欢的两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心的呢?
是巧在神社的绘马上写下“希望能和她结婚”的那一刻,是为了送上“新年之吻”而把自己打扮成可笑的人造人,是在河堤用手帕轻柔地拭去依子伤心的泪水,还是鼓励她做回真实的自己和鹫尾先生好好地谈一场“真正的”恋爱;是依子教巧做出有着久违的妈妈味道的“薮下家的年糕汤”,是回到19年前流连过的巧克力店取回妈妈寄存的特别定制的巧克力,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手机通话记录里满是巧的号码……记忆变得来路不明,故事中的人一直自欺欺人而又一无所知。
这部剧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是尊重和理解不同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一度不理解巧的“高等游民”生活理念,却从未看到他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就像我不能理解“婚姻契约论”,却忘记了依子过分理性的外表下那颗渴望被爱的心。
近日和妈妈聊天时,听她说起一直为家里某个亲戚的生活窘境而担心和着急却无能为力,我竟不由自主地提到这部日剧,我开始学会接受这个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生存方式,不因为别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自己的不同而妄加评断和否定,更不能试图改变他人使之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不指望做到理解,至少应当尊重这种差异。
就像从来对于谷口巧的引经据典嗤之以鼻的依子最后也会说“by 薮下依子”。
生活就是对面是你,有一天“发现自己成了另一个张志明”。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究竟有没有答案呢?
古泽老师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关系形态,也许这种不确定性也正是约会/恋爱的魅力所在。
看过一篇题为“两个人恋爱最好的状态”的文章。
“最好的状态,往往就是两个人好像忘了在谈恋爱。
简单地说就是不累人,不费神,不刻意,不用琢磨更无需纠结,乐得安于现状。
”“他打他的英雄联盟,我窝在他旁边拿着iPad看豆瓣,看知乎,然后淘宝。
等他消灭了怪兽,一起去厨房煮个宵夜。
然后抱着俩碗重新窝回电脑前,看一部两个人都想看的电影。
”“你想和她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你们会上床,但不知道你们会在哪一天上床,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
遇见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
”“安心,踏实,在一起变成了习惯。
不会担心害怕,因为你知道别人抢不走他。
”"最真实的自己,恰好相互迷恋。
"“和你在一起时,我就没有羡慕过任何人。
”“最好的爱情是这两个人彼此做伴。
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好像类似的帖子下面总少不了一群被虐哭的“单身狗”,可是看到这样美好的感情的时候,难道不应该为当事人感到高兴吗。
又想起那次在回国的飞机上读到的话,“人生最美好的相逢,是不经意间遇见,一起仰望星空嗟叹,一起脚踏实地行走。
”世人一直以爱情为名在谈的恋爱在结的婚姻,大抵是彼此追逐,攻于心计,游戏对抗,猜疑嫉妒,在互相折磨下疲惫不堪。
两个毫无经验的“恋爱不适者”,却恰恰是最懂得如何相爱的人。
冯唐说,“两个人,如果人生观和爱情观不同,还可以商量,求同存异,一起重读初中物理和《金刚经》”。
好的爱人不是遇到的,是共同扶持成长的。
因为想要一起有意义地生活的巧和依子,正是在完全做自己的状态下彼此尊重和理解。
那么温柔敏感的巧,即使发现了自己的心意,因为知道不能给依子带来一个普通女孩应有的爱情,不能让她得到幸福,而隐藏了自己的情意,可是为了实现目标而那样努力的依子,难道不正是为了赶上巧的脚步与之同行的吗。
因为你而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因为你想要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因为父母总是在情人节分食巧克力,以为爱情就应该是那样的,因为脑中分泌了多巴胺而被幸福感包围,以为恋爱就应该是那样的。
不开心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是因为执念得不到疏解,是因为期待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因为忘记一直握在手里的美好。
即使和鹫尾在一起的时光曾经单纯的快乐过,即使知道也许这辈子都无法谈一场世俗的愚蠢的恋爱,也愿意欣然接受这“永无止境深不见底的泥沼”带来的痛苦的,即使嘴上说着“可能以后我们才会遇到真正命中注定的人”,也依旧眼神温柔坚定地凝望彼此的,大概才是只属于巧和依子的爱情吧。
梁静茹的《勇气》唱了这么多年,“如果我的坚强任性 会不小心伤害了你 你能不能温柔提醒 我虽然心太急 更害怕失去你”,依然是徒有一腔勇气未曾改变。
他们说爱情本就是有勇无谋的傻孩子的游戏,一往情深胜过百般算计,可是而今想到自己的莽撞,心里竟满满的全是愧疚和歉意。
究竟要走多少弯路,才能重拾当刻的心境,而到了那个时候,你是不是还愿意等等我,愿意和我分享同一只苹果的味道,愿意在一棵樱花树下牵起我的手,说“再赏一会儿吧”,而我会说“好,那就再赏一会儿吧。
”来不来得及从头喜欢你,用你喜欢我的方式。
这部是逗逼番啊,死宅与理科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真素奇葩对奇葩,笑到不行,那魔性的BGM和杏的嘟嘴。PS岛哥哥快来我怀里,凉子姐姐这角色好霸气
已然成为编剧脑残粉。三观太赞。这部剧讲的是自我: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活法,没有好坏之分;而人就该按自己的方式去活,哪怕恋爱了,也不该逼着自己改变。虽然男主啃老让人难以接受,但第九集出来的原因太赞,男主假笑的那一刻,我一下子想到了人间失格;是啊,一辈子伪装地活着太坏了。
經典.....杏小姐真是完美的妻子, 一下子把做老婆的標準提得太高......差點忘提, 我也做了一年多的男主這類, 現在則是收薪水版的九流流民....
总是很羡慕日剧主角对自己超然独特价值观的自信
需要他人投射目光才察覺的戀情,所以配角們都是神助攻。總感覺主題時不時跑偏,雙方本是為了父母去結婚(契約),最終發現愛就是為對方著想而訂契約。不婚只戀愛主義者還是覺得契約是不必要的。
不忍直视啊不忍直视,捂着眼睛看完
整部剧看得我超难受!男女主看上去完全无爱,而且女主男主都奇葩过头,太有特点而少与人类的共性,太难引起共鸣了。整部剧最喜欢的是女主的爸爸,感觉是唯一正常的人!
我就是女版的男主啊 T T
撸书撸剧撸唱片,文科死宅の日常,一毛一样......
冬季最佳!女版谢耳朵+嘴炮古美门+中二啃老族+神逻辑文艺死宅=大逆转甜爱,如果日剧也有套路,就是什么样的奇葩都会击中你,看他们成长,为他们哭笑。潜意识里,你们只能互相拯救。3集往后开始全线高能!杏演的太棒,松重丰完全爱!第6集哭死我,中岛裕翔帅的一脸正直,注定没男一命。
本来就期望不大的剧,果然第一集都没看完,只看了小部分,碎碎念!没有共鸣。(网盘居然还存了一集,整理网盘删。2017.9.29)
烂尾了
理科女和文科男的羞耻对话满满啊! 唯一不满的男主啃老。最近看的日剧都好心疼男二……讨厌生硬的cp反转啊。杏的身材可望而不可即,本剧配乐太妙
能遇到可以大声说出“结婚就是契约”的南票并且对你表示强烈认同,才是最幸福的事。恋爱有用的话,结婚做什么?
有必要在最后一集反转那么多吗……
有些可笑的地方,但也有许多聪明的地方,比如成为死宅的原因。“高等游民”的生活太具有吸引力了。
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补上大结局…………感想是:音乐真不错!谈恋爱真好玩!
看不下去,男主太废柴太弱鸡太混蛋。。。
神神叨叨
3.6会讲故事但人物扁平 后面整个失控 剧本刻意追求的工整对称让此剧娱乐味太太太强...逻辑混乱得不堪 导致整个走向充满了人为和滑稽 古泽擅长的人物冲突带出的多元价值观探讨 开头两话抛出来后期没接上...立意浮于浅表 且观点为表而表多少粗暴...第二话还是有很大思考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