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

ゆれる,摇晃,吊桥上的秘密,动摇,Yureru,Sway

主演:小田切让,香川照之,伊武雅刀,新井浩文,真木阳子,蟹江敬三,木村佑一,田口智朗,泷正则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6

《摇摆》剧照

摇摆 剧照 NO.1摇摆 剧照 NO.2摇摆 剧照 NO.3摇摆 剧照 NO.4摇摆 剧照 NO.5摇摆 剧照 NO.6摇摆 剧照 NO.13摇摆 剧照 NO.14摇摆 剧照 NO.15摇摆 剧照 NO.16摇摆 剧照 NO.17摇摆 剧照 NO.18摇摆 剧照 NO.19摇摆 剧照 NO.20

《摇摆》剧情介绍

摇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早川猛(小田切让饰)在大城市里事业顺利,是名年轻有为的摄影师,其兄早川稔(香川照之饰)则在家乡继承父业,经营一家小加油站。在母亲的周年忌日,猛从东京回到老家探亲,昔日情人智惠子(真木阳子饰)在加油站工作,她感叹当年没跟猛离开。年轻气盛的猛和传统而顽固的父亲动不动就起冲突,而身为大哥的稔却顺从父亲。 之后兄弟二人和智惠子去附近溪谷游玩,不料智惠子从古老破旧的吊桥坠下身亡。当时唯一在她身边的稔成了杀人嫌疑犯,猛为了帮助兄长四处奔走,力图证实这是一起意外。然而在开庭过程中,稔突然一反常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半岛行动说唱艺人单亲度假村极品新娘知更鸟不歌唱剿匪龙虎山事件无声好友第一季紧急救命另一个日常我们的社区唐门龙棺凤胆私人诊所第四季巧虎大飞船历险记生死抉择X战警:第一战京城四少轩辕大帝迷惘的终焉忠犬八公迷失的兄弟王牌播音员2双生谜枯叶机甲英雄机斗勇者第2季黑暗荣耀第二季森冤南风知我意机智的上半场囧贼潮湿青春

《摇摆》长篇影评

 1 ) 摇摆

文章内容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裴三说电影更多内容敬请垂阅关注公众号 日本导演西川美和2006年的片子,这部电影令我第一时间想到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2011年的那部《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这两部片子相同的地方主要在于都是利用精巧的剪辑造成剧情关键场景的缺失从而引发观众对故事本身的多重解读。

但这两部片子显然还是有所区别的,《一次别离》最后告诉了我们事件那缺失的一幕从而展示了故事的真相,而这部《摇摆》最终却并没有告诉我们那缺失的一幕,所以事件的真相就只能让观众自己去解读。

不少电影会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这部电影却别具一格的在剧情关键点上用一个开放式的悬疑设置来让观众自行解读。

早年外出发展现已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弟弟(小田切让饰)因为母亲的离世回老家参加葬礼,他有一个哥哥(香川照之饰),哥哥一直呆在家乡小镇帮父亲一起经营一个加油站。

相比于哥哥和父亲间融洽的关系,外出闯荡的弟弟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就明显紧张了许多。

初回小镇的弟弟很快发现自己早年的女友(女人当年似乎是不想跟他一起外出发展从而导致两人分开)在父亲安排之下就在他们家的加油站工作,而且他随后得知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想撮合哥哥与自己当年的女友在一起。

某日,兄弟俩带着女人一起到他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个山脚下的溪边游玩,那里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吊桥。

到那里没多久后,弟弟就一个人走过吊桥到对面树林里去拍照,对弟弟旧情复燃的女人随即跟过来上了吊桥,放心不下的哥哥跟着也尾随女人上了吊桥。

在吊桥上女人最终向哥哥表态说对他并无好感,大受刺激的哥哥随即在吊桥上与女人起了一番争执,争执之下女人从桥上坠落而死。

影片从这里开始转入一个意想不到的叙述视角,这不由得令人想到今年的那部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

女人的死因同样成了一个谜,她的坠落到底是个意外还是哥哥一手造成的?

而当时身处对岸树林中的弟弟究竟有没有完全目睹这一幕的全过程?

一切显然成了巨大的谜团,事件开始不断反转。

先是哥哥主动在警局承认女人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接着在法庭上他又否认说那只是一个意外。

作为当时唯一目击者的弟弟在一开始一心想替哥哥开脱罪名,但到了最后一刻他却又站出来指证说哥哥当时的行为完全是蓄意为之。

影片的叙述重心由此完全出人意料地一下子从对这起死亡事件的真相探寻转而变成探讨兄弟两人间的复杂关系。

不难判断的是,事发时的真相除了哥哥本人之外根本不可能有另外的人会知道,就算弟弟当时站在对面的树丛中完整看到了这一幕,但他也拿不出绝对的证据证明事发过程的真相。

女人是自己失足跌倒的还是被哥哥推倒的、女人跌倒后哥哥那伸出去的手是想拉住女人还是试图进一步想把女人推下去?

这些站在对面的弟弟也许都能看清,但当最后一刻哥哥伸出去的手拉住身体已经完全掉落的女人的手后所发生的事情,以弟弟当时身处的距离显然不可能看清。

那一刻是哥哥故意松开了手还是女人主动挣脱让自己掉了下去,这是哪怕再近的距离都不一定能看出来的。

一切显然成了一个谜,一个只有哥哥本人才知道的谜。

所以弟弟最后的指证就明显让人疑惑,按照正常的逻辑和兄弟间的感情,弟弟这时候应该作证为哥哥脱罪才是人之常情。

但出人意料的是,弟弟却在根本不可能了解事件真相的情况下甘愿冒上兄弟反目成仇的风险最终反戈一击指证哥哥从而令他担上了可能并不一定存在的罪名。

弟弟如此反常之举的用意何在呢?

这显然是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

正如电影的片名一样,摇摆这两个字实际上既包括了事件真相的摇摆,也包括了兄弟间感情的摇摆。

影片的真正意图显然不在于前者,事件真相在这里只不过是个楔子而已,兄弟间的感情关系和各自的人生境况显然才是这部影片聚焦的重点。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兄弟关系显然还包括父亲与叔叔间的关系。

两代兄弟间的关系在这部影片里就像是一种对照,早年外出闯荡的叔叔事业有成当起了大律师而父亲却是守着小镇上的一个加油站一辈子碌碌无为,同样外出闯荡的弟弟成了一个自由潇洒的摄影师而哥哥则只能与父亲一起守着那个小加油站人生像是永远被困在了这个小镇一样,而且对哥哥来说打击更大的是自己爱慕的女人却明显更加心仪自己的弟弟甚至还是他早年的恋人。

对于哥哥而言,这样的人生只能用憋屈来形容,他不想一辈子过这样的生活但却又不得不过这样的生活。

鲜明的对比之下,身为兄长的他那长期压抑的心态显然早已扭曲崩溃,所以在探监室里原本温厚老实的哥哥却一反常态地隔着玻璃向弟弟一脸鄙夷地吐口水自然成了完全可以理解的事。

所以哥哥当时的行为是不是蓄意谋杀显然已经不再重要,对于哥哥来说当时的行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起事件本身就已经成了架在他心头的枷锁。

而最后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弟弟显然是想帮哥哥卸下心头的这个枷锁,所以他在出人意料地指证哥哥之后才会说出“想要找回原来的那个哥哥”这样的话来。

而从一旁的哥哥那一脸的平静甚至是欣慰的表情来看,这显然也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对他而言,事实上的有罪还是无罪其实早已不重要,能不能卸下心中的这个枷锁才是他的人生是否可以重回正轨的关键。

显然这是兄弟两人之间真正的彼此了解和互信,也是这部电影独特视角之下的精彩之处。

 2 ) 20240720资料馆

西川美和好厉害。

看得我脑袋好疼的一部电影。

她好会写本子好会拍。

台词、叙事节奏、空间和光影都极其精密。

太喜欢ゆれる-摇摆这个主题了。

证词、想法、被认为的真相、可表达出的语言、两人的关系都是无时无刻不在摇摆当中的。

所有真正想的都不被表现,言语是思想的外沿。

作为意象的是摇摆的桥、漂流的鞋子、摇动的汽车与光影。

兄弟两个都是出于自己意愿为对方相互保护与掩盖,反而更深地伤害了对方,因此猛的放手是一场纠结羁绊的解脱。

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在过更好的生活,恨意与爱意缠绕双生。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佯装坚强,越是装坚强,破碎就愈发伤害巨大,这是开头法事时点出来的。

真木阳子本身是一个自我毁灭的开始。

她妈妈根本不在乎她的生死,希望她是被害的而非自毁,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未来。

她对乡村秩序的消极反抗,是哥哥想做却不能实现的。

哥哥温良表相下深刻的暴力欲望,用父亲这个角色作为镜像表现出来。

哥哥是一个剧烈的摇摆,完美负责的男人与一个暴力或自毁的魔鬼只在一念之间(检察官说得好,向你的受害人不断伸手,本身就是你在有意加害),在事发后的摇摆却很细腻。

香川照之真是无敌变色龙。

虽然...但真厉害啊。

小田切让帅得我头疼。

 3 ) 卑微而强大

还是想再写写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在我的强烈推荐下,77也看了这部电影。

晚上的讨论,让我再次感受到,“你是谁,你便看到谁。

”第一个让我受到震动的镜头,是稔跪在地板上叠衣服的情景。

他赤着的双脚,规规矩矩并拢着压在身下。

穿着一件有点旧的圆领套头长袖T恤。

面前是小山似的一堆零碎的衣服。

35岁的男人,竟有了些妇人的感觉。

我想,导演在此前拍摄稔擦拭地板时小腿裤管被一瓶横倒的酒瓶滴落的酒弄湿的镜头,其实也有相似的用意。

稔,在家里的角色,就像一块抹布,维持着清洁整齐。

稔在监所做体操的样子,令人心疼。

他认真地活动四肢躯干,完整地完成拉伸跳跃的一系列动作。

就像看见一个孤独的少年,在替代他失去的母亲来爱自己。

稔的生活是,洗衣,做饭,照顾脾气暴躁的父亲,对付生事的客户。

他一直无害,所以智惠子敢对着他喊:我不想像你和我母亲过那样的生活!

那种生活是被嫌弃的。

当智惠子想跟猛离开时,稔也嫌弃自己了吧。

父亲说不想再去法庭看稔受审,因为他不忍心见到稔“被人取笑”。

父亲,你也看见了稔的卑微了吗?

叔叔说父亲是“自怜自艾的幻想”,那么稔有没有呢?

稔在监所对猛发泄了愤怒情绪,也曾倚坐玻璃窗边麻木颓废。

但更多时候的稔,是一个立定着的稔。

也许心中并没有太多自己吧,稔始终诚实地面对整个过程——我认为他是诚实的,包容的,坚韧的。

猛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我猜,当他意识到稔已经知道那晚发生的事情,并设了一个圈套来确认的时候,他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害怕,于是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扭曲了记忆。

这也许是他从小就有的毛病。

稔太出彩了,尽管猛更帅,整部电影我是把心放在稔身上的,这个卑微而强大的人。

 4 ) 摇摆之拼接

“你的感觉和你的命运同样可怜,但愿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个人。

”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潘多拉的女人,这个集阿佛洛狄忒的美貌、赫尔墨斯的机制狡猾以及阿波罗的多才多艺于一身的女人却拥有一个神秘的魔盒。

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之后会有什么呢?

日本女导演西川美和的《摇摆》中在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之后,我们看到了罪恶、嫉妒、奸淫、偷窃、贪婪、怀疑,然而这一切恶之花所结出的果实到最后不过是让我们明白了人生只不过是一座摇摆不定的天平,什么狗屁理想、执着信念、至死不渝都是扯淡,面对各种选择题时,谁没有动摇过?

故事开始于离家多年而回家奔丧的东京摄影师阿猛。

在家乡的小镇上,父亲拥有一间加油站,现在是哥哥阿稔在负责,而跟两兄弟青梅竹马的智惠子也在加油站里帮忙。

影片中的哥哥阿稔淳朴、善良、认真并且值得信赖,他选择了小镇加油站的平淡生活,而反观弟弟阿猛,他颓废、叛逆、放荡不羁,两人虽为亲兄弟,但个性迥异,但兄弟俩唯一共通的地方便是他们都爱这个叫做智惠子的女孩(虽然“爱”的时态不尽相同)。

正是兄弟俩的个性迥异和两地相隔才维持着彼此的秩序(平衡的天平)。

然而阿猛这次回家奔丧与智惠子的不期而遇,动摇了兄弟之间彼此的秩序(失衡的天平)。

一次三人到溪谷游玩的时候,在溪边拍照的阿猛看见哥哥与智惠子在吊桥上的争执,随后便是千惠子坠桥身亡。

故事发展到这里,按照以往家庭伦理剧的模式来看很有可能即将以一个充满着悲剧美学的结尾来收场,然而在《摇摆》中,西川美和要告诉我们的是,这只不过是故事的开始。

影片中的吊桥犹如一座天平,以千惠子作为支点,兄弟两人各据一端,从而使之平衡。

直到支点渐渐往弟弟一方移动,天平于是开始上下摇晃,最终致使整座天平失衡,而摇晃着两兄弟的,究竟是谎言,是爱情,还是亲情?

其实对于在吊桥上发生的“谋杀案”,观众以阿猛的视角来看,整件事情始终是处于一个模糊地带。

就在阿猛过吊桥之前,智惠子曾向阿猛表达了她想与阿猛重归于好,跟着他去东京,但习惯自由的阿猛无法给智惠子一个肯定的承诺,他过了吊桥来到小溪边拍照。

智惠子想过去,来到吊桥中间时才发现桥摇晃得厉害,而此时一向有恐高症的哥哥阿稔鼓起勇气主动来到桥上想扶起智惠子,却遭恼羞成怒的智惠子呵斥,羞愧慌乱的阿稔愤而推了智惠子一把,智惠子跌坐在桥上,根据后来在法庭上阿稔的供词,他马上跟智惠子道歉,并伸手要把他扶起来,谁知智惠子不但不领情,反而越发地往后退,最终翻落下吊桥。

而此时阿稔已经抓住了智惠子的手,这个隐忍谦卑的男人此时此刻内心的天平已经被弟弟的归来以及恋人的移情别恋剧烈地摇晃着,一瞬间的邪念让他松开了手。

《摇摆》的重点不在于到底是才是真正的伪君子,而是人们怎样去维持自我这座天平的平衡以及失衡后的种种境况。

影片的名称“摇摆”隐晦地揭示了全片的主题,于是一对兄弟和一个女孩之间诡秘的关系,通过小田切让与香川照之精湛得对手戏,激荡出人性底层的丑恶,然而在影片的最后,导演在人性的暗夜中还是给予了我们一个温情的开放式结尾。

这样一个由爱生恨、爱恨缠绵所导致的悲剧故事,若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而不是以一副道德家的嘴脸来看的话,会发现影片中兄弟俩内心天平的失衡具有普遍意义。

阿猛与阿稔相比,言语中始终表现出一种优越感,无论是长相还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上,他都要高于自己的哥哥,然而阿猛却始终把自己的哥哥作为自己所崇拜的偶像。

在每个男孩的成长历程中,始终会有一个现实偶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他们或许不像电影中的英雄那样高大英勇,但在每个男孩的心目中这个现实偶像是必定会存在的,而这个现实偶像则大多数是自己的兄长或者邻居家的哥哥等等。

但作为阿猛来说,他虽然知道哥哥与智惠子的关系亲密,心里也希望哥哥能得到幸福,但作为男人的本性来说,这种嫉妒却是不可遏止的,发自本能的占有欲实施之后又会使他陷入深深的自责。

而反观阿稔,淳朴、谦卑、善良的性格使这个老实的男人一直都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小镇里,他也有过炽烈的幻想、也有过远走高飞的冲动,但是最终他还是安于现状,因此他看到生活随性、放荡不羁的弟弟归来时,内心其实是有一种羡慕甚至嫉妒的情感在里面的,尤其当弟弟介入到自己与智惠子之间的关系时,内心天平的“摇摆”更是剧烈地运动起来。

对于整件坠桥事件来说,弟弟对于哥哥的袒护一方面出于兄弟之间的感情,而更重要的是出于弟弟的自责,从某种程度上说,智惠子的坠桥身亡是由自己对于智惠子的拒绝所间接引发的。

而在法庭上,当哥哥内心的天平完全失衡后,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表现出邪恶的一面时,弟弟心中的现实偶像顿然坍塌,对于一个有过偶像的人来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心中的“神”变成“魔鬼”,于是弟弟原本的自责此时便开始幻化成一种报复,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报复,两人间的道德天平才可以保持着某种平衡。

两兄弟之间的这种天平两端的关系,导演在片中使用了各种“隔阂”的意象来表现。

三人出游时,阿猛在溪边拍照,阿稔则在吊桥上,两人之间隔着一条河;阿稔入狱后,阿猛去探监,两人之间隔着一道玻璃墙;影片最后那个温情的结尾,阿猛隔着一条马路呼喊着哥哥的名字,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这更是隔阂。

这种充满隐喻的“隔阂”除了表现出两兄弟间渐行渐远的关系之外,更是突显出两人内在关系的混沌与不安。

导演用了一个温情的结尾来结束这个开满了恶之花的故事,或许是想让我们在这个人性的暗夜里看到些薄暮之光,这样一个温情的结尾我猜想肯定会赚取不少廉价的眼泪,然而事实真的如影片最后哥哥隔着马路对弟弟的莞尔一笑那么简单吗?

支离破碎的关系和失衡的天平难道就靠着这一点点彼此间的简单认同就得以修补吗?

我想起了《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弑父娶母的真相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歌队唱道:“你的感觉和你的命运同样可怜,但愿我从来不知道你这个人。

”对于影片这个玩味的开放式结尾,我们不知道隔着马路哥哥对弟弟莞尔一笑后到底将何去何从,然而我们可以大胆猜想他最终还是会踏上那辆长途班车,因为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除了各种恶之外,还有一座摇摆失衡的天平。

片子很有一种静谧的气质,却无处不藏着矛盾冲突。

隐藏在各自内心世界的东西只有彼此去感受。

如果不再信任,如果你的心动摇了,你的眼睛也会被你的心所欺骗。

就像那个著名的佛经故事,晃动的不是旗帜而是你的心。

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前前后后通过弟弟猛的视角叙述。

从一心保护哥哥到最后自己作证把哥哥送进监狱,罪在何方?

无法去信任的人到底是谁?

最后审视自己内心的猛寻找到了答案也找回了哥哥和自己。

两位主角的演技都不错,尤其香川照之。

 5 ) 《摇摆》:真挚到不留盲点

早川稔和早川猛是一对兄弟。

稔的女友智惠子也是猛的青梅竹马,她后悔当初没有和猛在一起,于是在稔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猛和智惠子发生了关系。

第二天,三人观光旅游。

稔和智惠子在桥上发生冲突,智惠子不让稔扶她,在一瞬间智惠子从桥上坠落身亡。

究竟孰是孰非?

对于哥哥稔来说,他不会伤害智惠子,但是比自由和真相更重要的,是尊严和父亲以及弟弟的接纳,他虽然对莫须有的罪过矢口否认,但是缺乏坚定的洗罪决心。

而弟弟出于内疚,很渴望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救出哥哥,四处奔走,力图证明这只是一场意外。

稔说自己不怎么受女人欢迎,可以从他对智惠子的把控不力看出,其实他如弟弟猛所说,是个十分善良真挚的人,也许只是偶尔的失控,对于女友的性命又怎会轻忽。

哥哥觉得弟弟的奔走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杀人犯的亲人,导致了猛的反转,他明明目睹了桥上所发生的一切却又在法庭上说,自己并未见到桥上发生的情景。

稔被判牢狱七年,七年后他和弟弟猛重遇,微微一笑泯恩仇。

对于稔而言,剥离生活的本质和真相并不是最重要,他看重的是兄弟间的感情,在他的认知系统中父亲和弟弟就是他的一切,猛会处处敌视顽固不化的父亲,而稔却顺从父亲。

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养成了稔某种情绪化的内在性格,外在和顺却也无法掩藏内心的虚空。

对于猛而言,他可以萍水相逢,做一夜的花花公子占有智惠子,却也因稔的态度而埋没了真心。

他有他的欲望,也有他的桎梏,他相比温厚的哥哥更多的是任性和恣意,倥偬之间的一晌贪恋化作乌有。

猛的摇摆和顾左右而言他伤害了稔。

稔在电影末尾的那个微笑才是他的本质,他的所有的热力和欲望都在生活的蚕食倾轧下毁损,有些不幸的人耽溺于舔舐伤口,有些人也会拖沓了前行的步伐。

而稔其实更为心平气和,他的舍得以及自由与否都不是人生的难题,他只希望猛和父亲能感知他的情,他的依赖。

猛是一名摄影师,七年后在杂乱的影像中——发现小时候同游吊桥时哥哥的温柔,自然的本心渐渐复苏,而不是沉沦在记忆的懊恼和悔恨之中,热泪盈眶就是情感和力度的证明,荆荆棘棘统统斩去,名制之后的真淳开始进行统一之前杂乱纷扰的自己,再也不让情绪将自己碾压侵逼。

这是一部真挚到不留盲点的影片,导演编剧颇为真实的刻画,使得此片有了某种诗化现实主义的特色。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猛,心念高蹈愤世,纵逸任情;也可能是稔,坚忍无奈之中也要以温和的方式求取心的共鸣,只有在这样的人格统一体中才能渐渐参悟人生的本质。

但愿灵魂不再孤凄。

 6 ) 摇摆害人害己,伤的都是最亲的人。

哥哥本性是善良但敏感的,弟弟和准女友厮混的事他通过几句话测出来了,很气愤但强力的压抑住了,内心自卑又不敢打破常规的哥哥想假装一切如常。

第二天仍旧正常出游,准女友猜测哥哥知道了她和弟弟的事很害怕,加油站长期枯燥压抑的生活她早已有了厌倦之意并后悔当初没有随弟弟离开,经过前一晚她想要追随弟弟离开,奔上了桥证明自己的勇气,哥哥是有恐高症的(最后的回忆短片可以看出他紧紧的抓着弟弟过的桥),哥哥在桥上追上了女孩,女孩不让他触碰她,自尊心受挫和愤怒一起爆发了,于是两人起了非常严重的冲突,女孩倒地并一步步躲闪不让哥哥触碰至失足掉下,最后哥哥是想救她的,从哥哥手臂上深深的抓痕可以推测,如果哥哥是故意推她下去抓痕不会这么深这么长,很可能是最后用力拉她才造成的。

另外,影片的最后有一段回忆哥哥当时拉弟弟的镜头,和他拉女孩的镜头中手势是一样的,这种手势是救人的。

哥哥气女孩更气弟弟的摇摆不定,探监时哥哥突然反常暴怒并啐弟弟就是一种压抑下的情感爆发,哥哥真心喜欢女孩,但哥哥自卑又发现了弟弟和女孩的关系就更加难受,弟弟摇摆不定不确定和女孩的关系对哥哥是一种生生的折磨。

现在女孩这样死了,哥哥很气,气弟弟气女孩气自己。

弟弟的摇摆对哥哥的最大杀伤是体现了弟弟对哥哥的不信任,哥哥真心对弟弟,但弟弟从没信任过哥哥也从没信任过任何人,从一开始倾其所有的找律师救哥哥就只是救而已,心里始终充满的是否定的怀疑,直到当庭指正哥哥是凶手,哥哥反而坦然,因为他明白这个才是弟弟最真实的想法,他爱这个弟弟也愿意用坐牢为这件事赎罪。

最后哥哥出狱了,看到弟弟时的那一抹自然而真诚的笑,让人感动,弟弟能来证明弟弟终于明白他是清白的了,希望以后也能继续信任。

 7 ) 导演也在摇摆

片名叫《摇摆》,这是最初吸引我的地方。

前一半的影片下来,让我对结尾充满期待,然而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摇摆”这个意向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除去写意的空镜外,人物内心的摇摆痕迹清晰可见:1、生活的知足与不满这是长久以来潜伏在哥哥内心中的“摇摆”,当弟弟从东京返回小镇,这个“摇摆”剧烈的运动起来。

2、优越感与罪恶感弟弟同哥哥相比,优越感自不用说,无论是从经济上、外形上、还是身份上,然而弟弟却始终认同哥哥为道德偶像,在他的面前自惭形秽。

3、道德与欲望弟弟发现哥哥同智慧子关系亲密,心里虽然希望哥哥幸福,嫉妒却不可抑止的滋长。

男人对于他认为美的女性,具有本能的占有欲,一如著名的“俄狄浦斯情节”。

然而在得到了智慧子后,弟弟却又陷入自责。

4、一瞬间的善与恶桥上的重场戏,哥哥因为一瞬的恶念,将智慧子推落桥下。

在即将落下的一瞬,善良重新主宰了哥哥的身体,然而最后挽回的动作并没有达到效果。

5、自责与自欺由于弟弟的袒护,落桥事件被认定为意外。

然而哥哥由于自责,在进入警局后,主动交代了推落智慧子致死的罪行。

然而在庭审的时候,哥哥却推翻之前的口供,以自欺的方式为自己开脱。

6、拯救者与帮凶落桥事件发生后,弟弟竭力帮助哥哥隐瞒真相,哥哥自首后,弟弟倾其所有为哥哥辩护。

弟弟此时的身份像一个拯救者。

在哥哥表现出邪恶的一面时,弟弟心里也得到了某种道德上的平衡感。

因此,当哥哥在法庭上说谎时,弟弟便觉得自己成为了帮凶。

至此,兄弟间的道德天平完全颠倒。

弟弟惊讶于哥哥在法庭上的表现,惊讶于他可以将罪恶遗忘的一干二净,惊讶于他竟然可以自欺欺人。

于是,道德偶像的形象瞬间瓦解,弟弟为了维护心目中完美的哥哥形象,在法庭上指认哥哥。

这是导演的解释。

而且从之后弟弟对哥哥的厌恶态度中可以感受到这种失望,顺着这样的情绪,结尾却忽然逆转:弟弟看小时候的录像,看到了哥哥拉着他的手,忽然想到哥哥也曾试图拯救智慧子,于是情感决堤,重新完成带有愧疚的偶像认同。

无法想象这样一部影片为什么会有如此牵强的结尾,情绪的伪高潮虽然使我得到一些感动,但回味起来却觉得十分虚假。

破碎的认同感绝不是靠人性一点点善就可以修复的,更何况兄弟之间的矛盾已早非正直与邪恶这般简单。

看来,不仅影片中的人物在“摇摆”,导演似乎也在“摇摆”。

 8 ) 《摇摆》西川美和中国电影资料馆映后谈

1.第一部是偶然当了导演,我以前在学校也不是学导演的 我在片场也觉得自己不适合。

所以选择了当编剧 是枝裕和导演说你去试试当导演吧 我就去了 第一部片完成后 很多周围的人问我 下一步打算怎么样 刚好我做了个梦 两个人的信赖发生了变化 所以立场也发生了变化 我就把这俩人关系改成了兄弟 形成了这部片的想法2.从做梦到写完剧本 花了一年半时间 曾见到一个男性好友把他的女朋友推到瀑布口 我把这个改成了兄弟之间的故事 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兄弟相对简单一点3.看了姜文的鬼子来了 发现香川照之是个很好的演员 小田切让是和自己同时代的人 是2000年代日本电影重要的代表性明星 一直很想有合作的机会 香川照之说角色和他本人很像 所以很有热情 在拘留所打拳就是他本人的动作 小田切让是个很酷的人 他就讲“这个角色真的很坏啊”,但开演的时候他能很快的进入状态 3.电影里有悬疑元素 但是我更重视心理的变化和关系的变化 悬疑和法庭元素是我用来吸引观众的手段 我想以此让观众来接近角色的心理4.我和是枝裕和经常互相提建议 看剧本 看刚剪好的片子 《摇摆》也和其他的片子一样 给是枝裕和看了 好像没啥特别的 是枝裕和当时建议故事情节更明显一点 比如哥哥的犯罪到底有没有证据 但我不这样想 我不想明确哥哥的犯罪动机 所以我发现最开始的剪辑版本会让观众一直注意到这个问题 所以我听了是枝裕和的建议 重新剪辑了5《摇摆》小说是拍完电影之后写的 拍两小时的电影 我会写很多人物背景家庭背景的设定 我在电影里展示的只是我准备的东西的一部分 我觉得很可惜 用冰箱里剩下的材料再做一道菜 我就是用这样的心情写了小说 电影和小说最大的区别是小说里可以写更多看不见的人物心理活动 文字可以写到很丰富 拍电影要考虑预算 考虑百十个人的团队协作 很烦人 写小说会自由很多 小说是以死去的女孩的视角来写的 这个角度就很自由6 希望以后和娄烨《推拿》的主角黄轩 《地久天长》的男主王景春合作7 我一开始写了多视角故事大纲给是枝裕和看 他就讲 这是罗生门啊 我后来就改成了单视角 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和接触的信息量发生变化 所以弟弟最后发现自己的记忆会变化 并不可靠 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冲击的发现8 我去年看坠落的审判 也觉得和摇摆很像 女孩死后 父亲和兄弟 三个人一起吃饭并发火的戏 我经常看 觉得很有意思 9 弟弟在审判过程中 说的是他心里的真相 他开始怀疑他的哥哥 他觉得虽然会把哥哥送进监狱 但是说出真话 可以找回哥哥和爱 这是对哥哥的爱的表白10 这个片子我拍了很久了 很多东西不记得 回答不了大家的问题 抱歉 很多导演也是一样 在筹拍下一部电影的时候 需要忘记上一部电影 如果一直想着之前的电影 就没法投入下一部 现在也在筹备新的电影 到时候大家看了欢迎再来向我提问题吧

 9 ) 摇摆的人性

细节。

对立面。

复杂心境。

不定性。

哥哥和弟弟。

隐忍和放纵,停留在家乡经营一个加油站和游荡在城市当一个摄影师,在家帮父亲洗衣做饭忍受其古怪脾气和怨气和有一个女朋友照顾出门前恋恋不舍吻别还递上洗好的装好的几件衣服。

一个温顺好看的女人,和哥哥日夜相处,和弟弟余情未了,成了兄弟间问题的契机,亲情和爱情,竟也互相暗暗较劲,表面隐瞒。

人性是什么样的?

有对哥哥沉闷生活的怜悯,有对情人的占有欲,有本身的敏感和随性,有逃避,也有摇摆不定的态度。

而哥哥则有对现状的不满,有对所有忍让之后的无所得的绝望和虚无感,习惯性的退让和难以压抑的怨怼。

都没那么无私,却又有强大的社会体系需要我们作出无私的样子。

帮弟弟对爸爸说好话,跪着狼狈的擦去父亲因对弟弟发火而打翻的桌子和酒,而翻倒的酒瓶一滴滴的滴在他的裤子上。

其实父亲和叔叔也是相同的例子,一个无能脾气坏,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律师,就算没有发生后来的事,兄弟间可能也如他们一般在饭桌上争吵,一个满是不甘一个抬脚就要走。

记忆的影像,随一次一次不停有转折点的开庭一点点展开,到底哥哥有没有推那个女人下去,其实可能是弟弟的记忆盲点了,不然怎么可能忽然在法庭上指正哥哥,到七年后的一天记忆里的哥哥是想拉住那个女人的。

但兄弟间小时候的亲密无间是真的,父亲也曾轻松愉快的和他们玩闹,还有个温柔的母亲悉心照料软化着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

那些埋怨,猜忌,争夺,后来化作时过境迁后,弟弟声嘶力竭的对哥哥的呼唤和泪眼,和哥哥从马路对面忽然转头后一点一点化开的笑容。

PS:哎哟喂,复杂的电影还是有点难懂啊。。。

 10 ) 2023/12/9 Cannes監督週間 in Tokio 映後after-talk 小田切让/西川美和

2023年12月ヒューマントラストシネマ渋谷做了一个Cannes監督週間的专题放映,其中12月9日晚《摇摆》的映后有小田切让/西川美和的登壇。

看完电影的当天觉得after-talk里有特别inspiring的东西,回家以后立刻做了recording(但拖到今天才进行整理)。

在各大电影节参加过数十次舞台挨拶/映后Q&A,但此次after-talk的浓度之高、时间之长、SNS拡散NG発言之多,可以称得上是无出其右……(主要演出人员里面,香川照之/新井浩文/Pierre瀧已经因为饮酒问题/女性问题/药物问题停止艺能活动,基本都是NG话题。

那段时间真木阳子则是很常以很糟糕的形象出现在新闻里,网民评论普遍都是“最近怎么了,好癫”。

)不同演员对于表演有不同的approach。

西川导演说香川真的会向导演确认:这个角色到底是不是我理解的这样一种心境?

你创作这个脚本的时候,又是怎么样一种心境?

他会想要去把握这些。

(色々コミュニケートしたい/確認したい) 小田切则是他的反面:他不会和导演去确认人物是怎么样一种心境,读完脚本以后他自有他的理解,直接上本番。

西川导演说他有那种“别管我”(ほっといて)的氛围,小田切问到役所広司,导演说役所也是这种氛围,但要更平和一点(笑)。

香川的take数也很多:不是first take就把所有的能量放在里面,而是反复去testing,在一次次尝试中达到最佳状态。

是这样一种工作方式。

小田切立刻说自己其实很烦这种style,他自己做导演的时候基本都是one-take。

他觉得one-take里呈现出来的东西才是最饱满、最生猛、最没有办法重现的一个cut。

西川导演有补充说到搞笑艺人里很多都是这种pattern,第一个take往往是最灵动的,take数多了以后搞笑艺人容易感到不好意思还是什么的。

导演问小田切,那你们不同类型/不同工作方式的演员碰在一起的话要怎么办。

小田切回答说会根据演对手戏的演员的状态去做一些compromise,不过主要是看导演的工作方式。

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甚至还有quote黑泽清导演:是练习的时候你练100次,最后本番第101次one-take结束呢,还是直接开始(そのまま臨む)。

香川毕竟是做舞台(歌舞伎)比较多,他们的练习(稽古)时间很长,次数很多,他们会在练习里面体会到很多东西。

小田切说确实是会从练习(rehearsal)里品到不同的味道,但他始终坚持first-take是最理想的。

西川导演回看这部电影会觉得幸亏在那个年代拍了下来,因为放在2023年,已经不可能叫演员直接在首都高上开,还开那么快;摇摇欲坠的那座桥,放到今天,可能也很难拍(色々うるさいかも)。

ending的时候要二位发言,小田切说了一些屁话(失礼了),年底了,新干线的票很难买,祝福大家都买到,顺利回家什么的。

西川导演说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cut/剪辑也许可以做得更好,但现在来看会觉得确实是有捕捉到90年代日本的那种味道,有好好呈现那时的风貌。

虽然脚本是自己写的,但很多细节已记不清,再看时依然感到紧张(ドキドキする),能调动起情绪的话,是不是也说明电影确实有一些可取之处呢。

对小田切不是特别感冒,虽然感觉小田切确实有gives off tall person energy/fvckboi energy(笑)。

作为演员确实很有charisma,但说话嘴上没把门(有超多讽刺香川的地方,但现场有说SNS拡散NG,在此略过)。

西川导演生人非常优雅,算是我心中理想的50代女性,当时看完觉得这一部比后面她拍的电影(《卖梦的两人》《永远的托词》)都要好,一些细节抓得很妙,我觉得是女性特有的某种敏感度,值得骄傲。

香川的episode基本都是从西川导演那里听到的,对工作很有passion的感觉。

最打动我的一个episode是说香川好像蛮喜欢《摇摆》的脚本,scene一个个结束以后他好像都很可惜的样子,跟导演说“啊——这个scene也结束了,这辈子没有机会再做第二次了,好伤感”。

蛮可惜的。

《摇摆》短评

看不懂

6分钟前
  • 懒懒
  • 较差

西川美和有她自己的燃冬。

8分钟前
  • Aboo
  • 还行

包括导演在内的每个人都很精彩,香川照之真是萌物

9分钟前
  • 百里甜
  • 推荐

挺阴霾的一部作品,上一部『蛇草莓』中讲兄妹关系的时候,似乎篇幅稍短、不太过瘾,这次则是好好地剖析了一整部的兄弟情。很多事情说得太穿、看得太明白,就会深深地对这种洞察感到后悔。

11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还行

YOU HAVE NO IDEA WHAT YOU ARE MAKING THIS IS RIDICULOUS

16分钟前
  • Mantsuki
  • 较差

虽然有点闷,但还是看完了,兄弟间的感情用这样的故事来表现也未尝不可~结尾处哥哥的那一个微笑让我猛然发现原来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摇摆过~

20分钟前
  • IsseiL
  • 还行

猛烈地凹人生,真累

24分钟前
  • 黎桠
  • 较差

看过已久,香川照之令人印象深刻

25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吊桥、亲缘与人性始终在不断摇摆。摇摆之间真相被隐匿,最后消散在河流声中。小田切让与香川照之每一场对手戏都好好看。。

27分钟前
  • Yakill
  • 还行

还是不不喜欢家庭伦理剧啊~sleepy~

28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还行

到底杀没杀啊

29分钟前
  • nally
  • 较差

西川美和的镜头初看很有意思,但多了就觉得做作了.离是枝裕和还是有距离啊...这个故事如果是周防正行来拍,想必会极好.

34分钟前
  • 蘇湛
  • 还行

没圆起来。与坠落的审判对比一下,模糊的真相同,但是

36分钟前
  • jiejiejiejie
  • 较差

摇摆的吊桥,摇摆的人生。桥摆还能过去,心摆着就无法回来。微妙的心理临界点,开放式结局。香川照之太有戏,小田切让太帅。我承认如果我是女主我也会与暴戾帅气的摄影师弟弟。。。请自行脑补。

39分钟前
  • 想想
  • 还行

弟弟并未做伪证,哥哥确实谋杀。结尾弟弟的回忆画面「哥哥并未推人」实为幼年录影带带来的情感喷发所导致的记忆错位,或者说是<选择相信的记忆>。这一画面是七年后的,本身就会存在记忆模糊再加上兄弟情的干涉,因此记忆错位逻辑上说得通。如若相反,弟弟做了伪证,如此决绝地陷害,他的动机无法解释

41分钟前
  • 还行

可能是我看的版本翻译实在是太差了

42分钟前
  • 阿童木木-木
  • 较差

不停摇摆自己的记忆,不断修改成自己理想中的景别。

47分钟前
  • 宇宙未曷
  • 力荐

#西川美和武汉站 逐渐get导演喜用奇情故事剖析复杂家庭关系的套路,但好在拍法非常平衡,没有煽情或刻意的地方。比较喜欢用吊桥的摇摆对应记忆的不稳定&人性挣扎,弟弟回忆时背景音变成潺潺水声,很准。觉得弟弟最后背刺不算突兀,反而是把罪行推给哥哥完全减轻负罪感,这就显得最后痛哭流涕比较虚伪了。对于这个故事并不是很感兴趣,还是更喜欢《蛇草莓》

51分钟前
  • occludere
  • 推荐

日本片看了不到15部,小田切让的占了一半。永远无法抗拒这种糟乱的邋遢之美。

53分钟前
  • 王绛绿
  • 还行

我的小田切让~

55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